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
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④ 颜色反应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 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综合练习 3.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性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 和化合态存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液氯、液氨属于纯净物。

(3)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元素,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4)化学式并不一定代表物质含有分子。

(5)化学式不一定表示一种具体的物质。

【基础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4)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1.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二甲苯⑧TNT⑨溴苯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王水A.①⑧⑨⑪B.②③④⑥C.⑦⑩⑫⑬⑭D.①④⑧⑨⑪⑫2.下列对有关微粒的相互关系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考点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嘉华学校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①分子晶体: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H2、X2、O2、O3等非金属气态氢化物:HX、H2S、NH3、PH3等酸酐:SO2、SO3、CO2、P2O5、N2O5、Cl2O7等酸类:碳酸、硅酸、硫酸等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其它:N2O、N2O4、CO、H2O2、AlCl3等②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硼等少数化合物:SiO2、SiC等③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盐:NaCl、KN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CaO、Na2O、Na2O2等强碱:NaOH、KOH等其它:CaC2、NaH等④物质的分类交叉分类法:钠盐、碳酸盐等(拓展)树状分类法:纯净物、化合物等(拓展)⑤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溶液:<1nm 胶体:1~100nm 浊液:>100nm⑥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电泳: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原理:胶粒直径小→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带电荷的离子;Fe(OH)3胶体只吸附Fe3+故带正电→向阴极运动→吸附区颜色变深因此Fe(OH)3胶体带正电。

布朗运动: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悬浮微粒胶体的聚沉:方法:a、加电解质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胶体溶液胶体浊液微观特点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1nm~100nm >100nm宏观特点外观(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介稳体系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稳定性稳定状态介稳状态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选择题:A B C B D D D C D D A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 C2H5OHB. HNO3C. NaOHD.HCl3、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4、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 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 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D. 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7、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8、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9、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2.(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解析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
O
2 2
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
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
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名师提醒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c.原理: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 ✕ ) (3)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 (4)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 ) (5)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 ✕ ) (6)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5)属于单质的有 ①③⑤ 。 (6)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⑥⑧⑨⑩ 。 (7)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⑦ 。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⑩ 。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氯水
王水 盐酸、硝 酸 福尔马林 甲醛水溶 液
硬水 含Ca2+、 Mg2+多 汽油 C5~C11 的烃
Cl2、H2O
水玻璃 Na2SiO3溶 液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3)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 主要成分 CaO、NaOH、 KOH 水泥 3CaO·SiO2、 主要成分 2CaO·SiO2、 3CaO·Al2O3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点拨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把握物质分类的 5 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如 O2、O3 组成的混合气 体就是混合物,由 12C 和 13C 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误认为用一种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 分子式相同的化 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 如 C4H10 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 (3)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 溶液呈碱性的物质 一定是碱。①NaHSO4、CuSO4、NH4Cl 溶液呈酸性,这些物 质均属于盐。②Na2CO3、NaHCO3 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 于盐。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一、物质的组成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01离子构成的。

①元素:具有□02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是□0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0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二、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2.分散系(1)概念:□05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27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聚沉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b.方法:加入□28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29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④渗析胶体粒子□30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错因: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不变。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讲解】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⑪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⑫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Sn有十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60C。

等核能,如2H,235U等⑬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⑭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2(氧气)和O3(臭氧),红磷(P)和白磷(P4),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按酸根:含氧酸、无氧酸 按电离出H+数目: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按电离程度:强酸、中强酸、弱酸
酸 按酸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还原性酸
按稳定性强弱:稳定性酸、不稳定性酸
按沸点高低: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按性质:强碱、弱碱、两性氢氧化物

按溶解性: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按OH-数目: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分散系
离子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三、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质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分散剂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举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合金、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按组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
按酸根:含氧酸盐、无氧酸盐 盐 按形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
其它:无机盐、有机盐、类盐
2. 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C)
X Y Z

A
氧化物
苯的同系物
化合物
芳香烃
纯净物
芳香族化合物
B
C D
胶体
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3. 胶体粒子带电荷的规律 (1) 带正电的胶粒 一般金属的氧化物胶粒和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 离子而带正电; (2) 带负电的胶粒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和某些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硫化物 胶粒,一般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常见的有二氧化硅、 硅酸、硫化砷胶体、土壤等
4. 胶体聚沉的措施 加热 加入电解质 加入胶粒呈相反电荷的胶体 5. 胶体的制备方法 聚集法:通过化学反应使许多分子聚集成胶体分散粒子; 分散法:高分子物质直接分散(物理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1)同位素的实例H 有三种同位素:11H 、12H 、13H;O 有三种同位素: 816O 、817O; 118O 有三种同位素:612C 、613C 、614C ;Sn 有十种同位素: 50112Sn 、50114Sn 、50115Sn ····50124Sn , U有二种同位素: 92235、U 92238U 。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2)同位素的稳定性(3)同位素的性质:a .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用612C 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614C 测岩石的年龄; 放射治疗,如60C 。

等核能,如2H ,235U 等⑶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11H 、12H 、13H 、612C 、613C 、614C 、92235、U 92238U 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8种核素(但属于3种元素) 。

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3、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2(氧气) 和O 3(臭氧) ,红磷(P)和白磷(P4) ,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分散质微粒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稳定性
溶液
胶体
浊液
<10-9m
10-9~10-7m
>10-7m
均一、透明 分子、透明
大量分子集合体、 大量分子集
高分子
合体

不能

不能
不能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1)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系的不同可分为:
①液溶胶:分散系为液体(Fe(OH)3胶体、蛋白质胶体、 淀粉溶液);
氧化物
知识梳理
氧化物分类中的概念辨析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 . 金 属 氧 化 物 不 一 定 都 是 碱 性 氧 化 物 ( 如 Al2O3 、
Mn2O7)。 4.酸酐不一定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 5.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H3·H2O)。 6.既能跟酸,又能跟碱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两性
氧化物(如SiO2)。
知识梳理
3、酸、碱、盐的定义
酸:
凡是电离后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
碱: 凡是电离后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注意:还有其他定义方式,视题目信息而定。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内各原子间的旧键断裂,新键生成, 物质组成改变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金 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 可燃性等。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酸的几个不一定: 1、强酸可以制取弱酸,但弱酸也能制取强酸。 CuSO4+H2S=CuS↓+H2SO4; H3PO4(浓)+NaNO3=NaH2PO4+HNO3↑ 2、同种元素在含氧酸中价态越高,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氧化性:HClO>HClO4 3、名称叫酸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石炭酸C6H5OH,是酚不是酸。 4、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分子中的H原子数。如亚磷酸(H3PO3) 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 5、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如氢氰酸(HCN)。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8.三种分类散系的比较。
蓝皮书
P27
特别提醒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 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 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裂变、 核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 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 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物质的组成
1.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根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根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构造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一样,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一样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假设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样。

核外电子排布一样,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一样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响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响。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点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深度思考 7.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
学方程式。
8.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构成的。
(2)元素: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单 化质 合: 物:
的纯净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
溶液
胶液
浊液
气液溶胶(分散质是液体,分散剂是气体)
气溶胶有:如云、雾、喷雾; 气固溶胶:如烟、粉尘; 液溶胶有:泡沫,如肥皂泡沫; 液液溶胶:乳状液,如牛奶、含水原油; 液固溶胶:金溶胶、油墨、泥浆; 固溶胶有:泡沫塑料; 固液溶胶:珍珠、蛋白石; 固固溶胶:有色玻璃、某些合金。
2.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
看见胶体中有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
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
里可利用该性质鉴别胶体和溶液。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继续煮沸至液体

,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
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微粒所带电荷的规律 1,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胶体粒子等带负电荷 3,有些胶体在制备时各物质的用量不同所带电荷就不同,如AgI胶 体,当AgNO3过量时带正电荷;当KI过量时带负电荷。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考纲知识整合]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

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答案】(2)(3)(4)(11)[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A.①③⑤B.②④⑥C.⑤⑦D.⑥⑦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③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SiO2的混合物;④漂白粉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⑤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⑥氯水是Cl2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⑦液氯是液态氯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3.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导学号:97500017】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B.天然气、空气、苛性钾、石灰石C.液氨、氯水、硫酸钠、乙醇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C[A项,盐酸是混合物,水煤气是混合物,醋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错误;B项,天然气是混合物,空气是混合物,苛性钾是电解质,石灰石是混合物,错误;C项,液氨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硫酸钠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正确;D项,胆矾是纯净物,漂白粉是混合物,氯化钾是电解质,氯气是单质(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4.有下列氧化物①CaO②SO2③N2O5④Mn2O7⑤Na2O2⑥Al2O3⑦FeO⑧SiO2⑨CO⑩P2O5⑪NO2⑫Cl2O3请回答:(1)金属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2)碱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④⑤⑥⑦(2)①⑦(3)②③④⑧⑩⑫(4)⑥[易错防范]物质的分类辨析(1)氧化物判断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2)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

(3)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4)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5)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为电解质(如SO2、NO2、NH3等)。

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金属⑥非金属⑦酸⑧碱⑨盐⑩氧化物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③D.全部D[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2.(2018·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iO2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C.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D.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D[A项,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作酸性氧化物,SiO2虽然不与水反应,但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O2和O3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氧,但属于混合物,错误;C 项,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D项,海水为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氯水为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氨水为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正确。

]考点2| 分散系胶体(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考纲知识整合]1.分散系(1)组成(2)分类①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如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2.(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_nm。

(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①方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②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3)性质与应用提醒:常见的胶体有①烟或雾、②鸡蛋白的溶液、③血液、④淀粉溶液、⑤豆浆、⑥牛奶、⑦墨水、⑧Fe(OH)3胶体、⑨硅酸胶体。

[应用体验] 实验探究(1)饱和FeCl 3溶液加入沸水中生成Fe(OH)3胶体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eCl 3溶液加入氨水或NaOH 溶液中能形成Fe(OH)3胶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备的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可证明Fe(OH)3胶粒带什么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 4)2SO 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Fe(OH)3胶体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FeCl 3与H 2O 发生水解反应,Fe 3++3H 2O=====△Fe(OH)3(胶体)+3H +(2)不能;氨水或NaOH 溶液中的c (OH -)较大,生成的是Fe(OH)3沉淀 (3)正电荷(4)产生红褐色沉淀 (NH 4)2SO 4为电解质使胶体聚沉(5)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稀H 2SO 4,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当酸过量时,Fe(OH)3沉淀又溶于酸[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 常见分散系的判断与性质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 B .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B [蔗糖的水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2018·石家庄模拟)“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 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D .①③④⑥C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1~100 nm ,满足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故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97500018】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A项,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正确;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错误;C项,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 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正确;D项,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