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大陆特大地震

合集下载

地震科普

地震科普

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1920 年的海原大地震籍籍无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偏远小县海原,在 94 年前发生大地震,震级里氏 8.5 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 个唐山大地震地震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 。

震源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极震区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强烈区域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2] 。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

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3]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

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

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地震成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

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海原大地震历史考灾害治理体系中的国家与社会

海原大地震历史考灾害治理体系中的国家与社会

海原县干盐池盐湖 图片来源:海原县人民政府网站耳不能闻,牲畜伤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实本年北五省灾旱情形为尤重。

”海原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巨大前所未有。

一些史料记载:“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

”目及甘肃全省,无一县不受灾,无一县不伤人,无一县不倒塌房屋,可谓“海原之殇”。

“海原之殇”除了与地震震级大这一自然因素有关,还与国家的灾害治理体系缺失有关。

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缺位,导致指挥救援与物资保障严重缺失,最终产生连锁效应,当地无力应灾、无奈放任灾损扩大。

一些资料记载,甘肃省政府在地震过后半月,才向全国通电,呼吁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紧急救援。

当时的北洋政府,则忙于内战,对赈灾无动于衷、态度冷漠。

迫于社会压力,徐世昌以总统身份捐了1万元大洋了事。

后经慈善人士反复呼吁、多方募捐,才在第二年底,募集了3万多大洋。

由于政府救灾不力,致使灾害损失远远超出正常值,大批灾民不是因为地震而亡,而是因无衣、无食、无住被冻死饿死。

与此同时,灾后的人畜尸体无力掩埋与缺医少药,造成沟渠饮用水污染和疫病蔓延,这使大量从倒塌房屋中逃离出来的灾民,最终因病而亡。

然而,这种悲情惨状,并未得到政府的回应。

在国内外媒体和士绅名流的再三呼吁之下,北洋政府才在近4个月后,派出地震考察团赴灾区考察。

而甘肃省派出的救灾官员则在路上骑着毛驴慢慢腾腾地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到达灾区。

这与孙中山先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初步建立的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一级专职救灾体制(中央设内政部,下设赈济委员会,掌管全国赈济行政事务)理想运行状态相去甚远。

由于政府救灾乏力,甘肃各界在京人员奔20世纪以来,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灾害史上,有三次大地震不容忽视,一是海原大地震,二是唐山大地震,三是汶川大地震。

其中,海原大地震被称为“环球大震”,震级最高,震感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造成罹难人数最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疾病历史地理研究综述张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灾害、疾病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许多不足,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灾害疾病研究综述一、以往灾害、疾病史的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关于灾害及救灾的问题自古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上世纪20—40年代,他就开始起步了。

当时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横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并激化。

自然矛盾的刺激,使社会矛盾白炽化,二者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是天灾还是人祸。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前辈从不同视角对灾害问题发表过各种见解和看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现在硕果累累的荒政史研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涉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1937年“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开始,使得这种研究被迫中断。

此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灾害与荒政问题研究的停滞阶段。

在1949年后的学术研究中,因为史学研究的侧重点问题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此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从而陷入了停滞,仅在六十年代饥荒时期有极少的几位学者对其进行了关注。

“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9年,灾害史研究成果上一片空白。

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灾害及荒政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日渐好转,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更多关注,对减灾抗灾问题的日趋重视,尤其是1991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发生,学界对荒政史又重新给予了关注,并使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研究的范围日渐扩大、视角逐步拓宽、方法更加多样化、成果也层出不穷,出现了一个新高潮。

但是长期以来,疾病医疗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所忽视,19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尽管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疫病的研究开始在海峡两岸逐步兴起,但仍处于草创阶段。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图为中国主要地震带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

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

”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

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

”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5次探险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个个数据令人瞠目结舌,中国科学院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的一生,就一直走在这样一条不合常规的路上。

作为最早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说是杨逸畴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他最为留恋的。

2012年7月27日,杨逸畴病逝,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仍在病床上心念着青藏高原。

很多人说,杨逸畴是为大峡谷而生,也是为大峡谷而死的人。

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西藏、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未知的故事。

我们将这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不光是为大家展现杨逸畴背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在杨逸畴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之际,对这位当之无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的再次缅怀和追忆。

作为20次上青藏高原的杨逸畴,一直从事地貌形成演化、高原环境演变的研究,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而更令杨逸畴难忘的经历,却是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探险考察。

他既是我国首批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率先徒步走完大峡谷90公里无人区的探险家。

这样特殊的经历,让杨逸畴在世界上率先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深最长的第一大峡谷。

“世界第一”的光环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头顶,还意味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的有关条目将做新的更正,世界地理教科书将做新的改动。

而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论证,杨逸畴这个平凡的名字,永久地篆刻在了中国世纪坛的白色大理石壁上。

不光如此,杨逸畴凭着对大峡谷扎实的科学探险考察,修订了我国上世纪最大地震震中为墨脱而不是察隅,并提出利用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为西藏造福的宏伟构想,同时,他还解开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理构造和雅鲁藏布大峡谷虹霞瀑布消失之谜。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科学论证,无疑成为20世纪地理学上的重大发现,而这险些与杨逸畴擦肩而过。

历史上,英国地理探险者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下的墨脱河流段称为底杭峡,新中国地图称之为雅鲁藏布江。

地震知识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

地震知识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

我国大陆地区在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4次大地震活 跃幕,每个活跃幕持续约10~20年左右,有活动高潮与低 潮交替的现象。目前已进入了新的活动幕。

三、地震效应
地震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结果,称为地震效应。
地震 破坏 效应
振动破坏效应 地面破坏效应
次生灾害效应
其主要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地表位移、断裂,地震所造成的 建筑物和地面毁坏,以及水面的异常波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 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 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 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 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 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 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 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 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4、中国地震灾害 我国地震灾害的周期性
我国地震活动呈现出时间上的明显的周期性。由于东 西部构造运动的差异,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 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地震周期大约为300年左右,西部为 100~200年,台湾为几十年。
(4)温度应力说 (5)黏滑说

岩浆冲击学说
是日本学者石本己四雄于1931年提出的,他认为,地壳部存在的岩 浆,因物理化学变化使岩浆产生巨大的推力。当局部地段围岩强度较底 时,岩浆就会突破围岩向地壳最软弱的部位侵入,而引发地震。他的依 据是:①地震的P波(纵波)在扩张传播的形态;②日本及环太平洋地 震带中地震带与火山活动带相一致。
(3)地下采空区塌陷诱发地震
采矿形成的采空区会使围岩压力重新分布,导致围岩变形、脆 性破裂,严重时可造成岩体应力和应变能的集中释放诱发地震;另 外顶板突然冒落的冲击力也会诱发地震。


二、世界及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3)大洋海岭地震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 ,波高仅为1 m 左右。

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等级海啸波高(m) 海啸能量 (1010焦耳) 损失程度 -1<0.5 0.06 能量损失 01 0.25 轻微损失 12 1 损失房屋 船只 24-6 4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310-20 16 ≤4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大、房屋损毁严重 4 ≥30 64 ≥5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巨大,建筑物尽毁 这是一个粗略的海啸等级表。

由于实时计算海啸能量比较困难,在进行海啸预警时,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1]:Mt=a log H+b log R +D (1)式中,H 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 ),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 处测得,a ,b ,D 为常数。

通常,a 、b 取1,D 取5.85。

当H 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 (≈2H )时,D 取5.55。

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

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分析中国地震灾情

分析中国地震灾情
强度的一种方式,指地震时地面受到垢影响或 破坏程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据地面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 的。我国将烈度分为12度。烈度不公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 有关,而且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 造、土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质量、地基好坏等等。一般来说, 震中区的烈度最大,向外逐渐递减,但由于受到构造和其它环 境因素的影响,其递减速度在各个方向并不相同。鉴于工程建 筑的需要,每个地区都设定了一个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地震 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该区大量的历史地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综 合得来的结果。基本烈度确定之后,工程设计者再根据建筑物 的使用年限以及各建筑部分的重要性,制定建筑物的抗震烈度 并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设计。
汶川地震 时间:2008年05月12日14时时28分,北纬31.0度,东经1 03.4度 震级:7.8级 烈度:不详 汶川概况: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 、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 ,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全县 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 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 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 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 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 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 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 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 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 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 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 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 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手机和充足电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6世纪-21世纪中国地震年表

6世纪-21世纪中国地震年表

6世纪-21世纪中国地震年表从新闻中得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刚在网易看了专页,还有来自青海网友拍摄的地震现场。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差不多流了一个星期的眼泪,看到那些陌生遇难者、特别是遇难孩子的照片就哭。

但这次我觉得我已经哭不出来了。

也不想说安息阿走好啊之类的话,这些话在一条突然失去的生命面前,都十分轻飘无力。

在日本的维基百科上,看到一份地震年表,将其中从6世纪开始到21世纪现在为止,发生在中国的地震年表摘录如下。

供大家做个参考。

这儿要说明一点的是:维基百科是人人可以编辑的百科全书,而且我也不是地震学专家,对于下面的地震年表也无力考证,因此下面的地震年表仅提供参考使用。

转贴在这儿的唯一目的,只是想做个提醒:我们中国绝对不是无地震、或者少地震国家。

历史上中国有过许多地震。

因此,学会在灾难面前,如何有效逃生,保护好自己,甚至援助身边的人,是比悲痛更重要的事,也是在平时需要定期训练,并做好防患未然工作的一件事。

6世紀512年5月21日山西、代県地震- M 7.5、死者5,310人。

11世紀1038年1月9日山西、忻州地震 - M 7.3、死者3万2,300人。

12世紀1143年寧夏回族自治区、銀川地震13世紀1290年直隸(河北省)、渤海地震 - 死者10万人。

14世紀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趙城地震 - M 8.0、死者20万人(47万5,800人とも)。

1306年寧夏?、開城地震 - M 6.5、死者5,000人。

15世紀1411年9月29日西藏地震 - M 8.0、死者多数、地表断層以及山崩発生、前夜有前震。

16世紀1515年6月17日雲南、鶴慶地震- M 7.8、死者数千人。

1536年3月19日四川、西昌地震 - M 7.5、死者数百人。

1556年1月23日陝西省、華県地震 - M ~8、死者83万人(地震災害史上最大の死者数)。

1561年7月25日寧夏、中寧地震 - M 7.3、死者5,000人。

历年地震情况

历年地震情况
20世纪以来中国特大地震一览
时间 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 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 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6时/3月22日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 分 四川汶水县 200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月12日14时28分 地点 震级 死亡人数 宁夏海原县 8.5级 24万人 甘肃古浪 8级 4万余人 甘肃昌马堡 7.6级 7万人 四川茂县叠溪镇 7.5级 2万多人 西藏察隅县 8.5级 4000人 河北隆尧县/宁晋 6.8/7.2级 8064人 县 云南省通海县 7.7级 15621人 辽宁省海城县 7.3级 1328人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云南省澜沧、耿马 7.6级 死亡743人 8.0级 死亡8万多人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在 20 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许多巨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全球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难以磨灭的伤痛。

以下是 20 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 1906 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 年 4 月 18 日清晨 5 点 12 分左右,美国旧金山发生了一场里氏78 级的大地震。

地震持续了约 40 秒,但造成的破坏却极为严重。

地震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完全瘫痪。

大火随后在废墟中蔓延开来,由于消防设施在地震中受损,火势难以控制,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据估计,这场灾难造成了约 3000 人死亡,超过 225 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更是高达 5 亿美元。

旧金山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陷入了一片废墟,重建工作花费了数年时间。

2、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

这场流感并非起源于西班牙,但却因西班牙当时的疫情报道较为公开而得名。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感染人数多达数亿,死亡人数估计在 2500 万至 1 亿之间。

这场大流感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极快,死亡率高,且对年轻人的影响尤为严重。

它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还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许多工厂、学校、商店被迫关闭,交通和贸易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 1931 年中国长江大水灾1931 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水灾。

由于当年气候异常,降雨量大幅增加,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受灾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受灾人口超过 2800 万,死亡人数达 145 万余人。

大量农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无数,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

这场水灾给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灾后的重建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4、 1970 年孟加拉国博拉旋风1970 年 11 月 12 日,孟加拉国遭遇了一场强烈的热带气旋——博拉旋风。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 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日惹地区当地时间早晨5时53分,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5782人死亡,受伤人员数万之多,还有超过34.3万多人无家可归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11秒,唐山上空出现几次强烈的兰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发了疯似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音。
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唐山市区和农村682200多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00多间倒塌或受到严重破坏。除夜班人员和极少数早起者,绝大多数唐山人均在睡眠的情况下遭此浩劫。
当10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救灾大军急速赶到时,士兵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眼前是他们不敢想象、不愿看到的残酷事实:一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彻底地毁灭了。远处和近处,危楼上和废墟上,以及辨不清方向的废墟深处,呼救、呻吟和幸存者的抱尸长慟,使士兵们沉默进而哭泣起来。
20年前,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巨响,两座小城变成了空城,核电站30平方公里的范围被列为隔离区,当地居民被迫离开了家乡。
20年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一直被包裹在事故发生后用几个月时间仓促建造的由混凝土和金属组成的"石棺"中。据乌克兰官员说,乌政府目前正准备在"石棺"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掩体,用于防范再次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个"掩体"将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完工。
摘引自:《大河报》2006-04-27(20A)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事件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核专家在检测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时,关闭了备用冷却系统,并且只用8根碳化硼棒控制核裂变的速度,按照标准的程序应该用15根,结果失控的链式反应掀掉了反应堆的钢筋混凝土盖,并且造出一个火球,放出来的辐射超过长崎和广岛原子弹辐射总和的100倍。大约有4300人最终因此而死亡,7万多人终生残废。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1、1905年4月4日,印度、克什米尔边境发生8.0级地震,死亡1.88万人。

2、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损失5亿美元。

3、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尔瓦莱索发生8.4级地震,死亡2人,损失2.56亿美元。

4、1907年10月21日,原苏联杜尚别发生8.0级地震,死亡1.2万人。

5、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默西拿发生7.5级地震,死亡12.3万人。

6、1915年1月13日,意大利罗马以东阿韦扎诺发生7.0级地震,死亡2.99万人。

7、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

8、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横滨发生8.2级地震,死亡9.9万人,损失28亿美元。

9、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古浪发生8.0级地震,死亡4.14万人。

10、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印度边境发生8.3级地震,死亡1.07万人。

11、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达发生7.5级地震,死亡5万人。

12、1989年1月25日,智利、阿根廷边境发生7.8级地震,死亡2.8万人,损失1亿美元。

13、1939年12月26日,土耳其埃尔津詹发生8.0级地震,死亡3.27万人。

14、1948年10月5日,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发生7.3级地震,死亡2.33万人。

15、1949年7月10日,原苏联海特发生7.6级地震,死亡1.2万人。

16、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尔发生5.9级地震,死亡1.31万人,损失1.2亿美元。

17、1960年5月22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发生8.5级地震,死亡0.57万人,损失6.75亿美元。

18、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1级地震,死亡1.223万人。

19、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发生8.5级地震,损失5.38亿美元。

21、1968年8月31日,伊朗东北部发生7.4级地震,死亡1.2万人。

22、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死亡1万人。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2008年05月12日15:35文摘【大中小】【打印】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

震前犬哭马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

震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

震时,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 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唐山的地震(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震级7.8级,震中烈度Ⅺ度。

同日18时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滦县又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

1920年海原大地震调查回顾

1920年海原大地震调查回顾

36刘百篪 ,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地质部华北地质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地震研究所工作。

曾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局活断层专家组成员、兰州地震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以及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副主编等。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地震地质专业的研究工作 ,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担任中国地震局重点合同项目在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

1985年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中美第一次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

1995—2000年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中法地震科学合作项目,曾两次赴法国、意大利开展野外工作。

出版和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高教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及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党员称号。

海原大地震的早期研究1920年12月16日20时许,在我国大陆内部甘肃宁夏交界的地区发生了一次8.5级特大地震。

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在日本东京,即便是放大倍数仅12倍的地震仪,也记录到了该地震的面波。

因此,兰州市白塔寺的庙碑上用“寰球大震”四个字来形容这次大地震,是很恰当的(郭增建,1989)。

1921年4月15日,翁文灏、谢家荣等离京赴灾区考察,沿途陆续发放预先制好的灾情调查表,至8月6日向北洋政府提交了正式报告。

翁文灏、谢家荣1921年8月6日呈国务院内务部的正式官方文件中称“共计甘肃全省地震死亡人口廿四万六千另四名”;1922年谢家荣在《地学杂志》正式发表的《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和《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及其他各省之地震情形》中说“据各县报告共死人二十三万四千一百十七丁口”。

但两份报告因提供的时间不同,数据也存在有差异。

以后多年来,多数文献中所采用的死亡人口为“23万多人”和“23万~24万人”可能都来源于这两份报告。

海原特大地震红土川滑坡拟静力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

海原特大地震红土川滑坡拟静力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

海原特大地震红土川滑坡拟静力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闫东晗; 薄景山; 李孝波; 彭达【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28【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 拟静力法; 强度折减法; FLAC; 地震【作者】闫东晗; 薄景山; 李孝波; 彭达【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三河 06520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境内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

海原特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黄土滑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超过二十余万人在地震中丧生,其中约10万人死于由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1]。

海原大地震是20世纪全球仅有的几次特大地震之一,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海原特大地震在高烈度区形成了大量的黄土地震滑坡,这对黄土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开展黄土地震滑坡的模拟研究,对解释黄土地震滑坡的形成机理,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以海原特大地震诱发的红土川黄土地震滑坡为例,利用拟静力方法模拟分析了触发斜坡失稳水平地震加速度值的可能范围,给出了古地震滑坡原始地形的粗略恢复方法,可为减轻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

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黄土地震滑坡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红土川滑坡概况红土川滑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城西南方向的震湖乡苏堡村红土川组,滑坡体中心位置为东经105°30′19.06″,北纬35°52′24.37″。

滑坡距离西吉主城区约21.3 km,位于吊岔垴、台子垴谷地,南邻滥泥河,其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经实地考察,该滑坡为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的地震滑坡。

由于西北黄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滑坡的整体形态保存得较为完好。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王玉琴【摘要】乾隆三年地震和1920年海原大地震是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后来的城市建设、抗灾救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次地震在灾情方面有共同点,文章以政府及各级官员在救灾中的表现、灾后重建的速度与实效、科技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期刊名称】《西夏研究》【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11-116)【关键词】宁夏;乾隆三年地震;海原大地震【作者】王玉琴【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地方志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宁夏历史上的两次特大地震是指清乾隆三年(1739)地震和民国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海原县时属甘肃省),关于这两次大地震,学界已有大量学术成果(论文、著作等)问世,涉及赈灾、地震影响等方面。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两次特大地震进行比较,梳理出基本特点,以期对今天的抗震减灾仍有借鉴意义。

一、两次大地震的基本概况(一)乾隆三年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戌时,震级为8.0级,受灾的主要地区是宁夏府城(今银川)和平罗、新渠、宝丰3县。

乾隆三年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筑物的毁坏。

宁夏府城的房屋、庙宇、衙署等都无一例外的倒塌。

宁夏府城的城墙四面坍塌,城墙根基下陷,以致城门无法打开。

满城的房屋全部倒塌,一千多名官兵被压而死。

二是火灾。

由于时值冬季,倒塌房屋中的取暖工具又引起了大火,致使烧死的官民无数。

居民家中的家具、财物等或被压或被焚,损失巨大。

三是地震导致地面开裂,地中黑水含沙上涌淹没了村庄,也有人陷入裂缝而死。

四是余震不断。

距离宁夏府城160余里的平罗、新渠、宝丰3县灾情与宁夏府城基本相似,特别是由于地裂而使灾民被淹、被冻死者也有不少。

震后“地多闲旷,非复向时饶洽之象”[1]256。

地震对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宁夏境内的大清渠、唐渠、汉渠淤塞、裂缝且渠土拜多处受损,惠农渠、昌润渠则全部坍塌,渠底高于渠土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大陆特大地震
导读:时间
地点
震级
死亡人数
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
宁夏海原县
8.5级
24万人
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
甘肃古浪
8级
4万余人
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
甘肃昌马堡
7.6级
7万人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四川茂县叠溪镇
7.5级
2万多人
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西藏察隅县
8.5级
4000人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3月22日
河北隆尧县/宁晋县
6.8/
7.2级
8064人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
7.7级
15621人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辽宁省海城县
7.3级
1328人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
云南省澜沧、耿马
7.6级
死亡743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