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 儿童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有助于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中心性 2. 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3. 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三) 教师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对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 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 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影响
四、家长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新教养观念。父母采取 民主的方式和孩子相处,不能只让孩子服从家长的命令。
第二,父母双方的教养观点要一致,方法要统一。在 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的观点要取得一致,即使出现分歧,也 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第三,注意家园沟通,保持父母的教养观念和幼儿园 的教育要求一致。
第三节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幼儿园物理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 幼儿园心理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关注儿童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 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 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4. 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四、 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能力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是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运动和操作能力自 儿童出生时起,就已经出现。二是一般能力和特殊 能力。三是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主导能力又 称优势能力,非主导能力又称非优势能力。
第二节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教育独生子女方面家长必须要注意以下方面:
(二) 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 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2. 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3. 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4. 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节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并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内容。
一、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依据社会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现实及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有所不同,其所决定的社会教育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课程专家拉塞克(sonke)指出,教育内容应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要求,符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当依据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儿童本身的特点来确定。
(一)社会现实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现实,他们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
社会现实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幼儿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现实,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1.社会现实为儿童提供了认知的源泉儿童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并开始了从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儿童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他要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首先从认识周围的现实开始。
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儿童认识的对象。
儿童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逐渐认识社会成员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规则和要求,了解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说,社会现实是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源泉。
社会已有的知识体系也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学习内容,如社会学知识(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民族等),伦理学知识(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等),地理知识(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经济知识(商品、买卖、劳动与利益等),历史知识(人类的演进、国家民族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文化学知识(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和情感、人的行为等),都为儿童的社会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中,有几个基本原则,帮助我们做得更好,孩子们也能更轻松地接受和理解。
说白了,孩子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学。
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得抓住这个时机,不能错过了。
第一个原则就得提到“儿童为本”。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就是:孩子是最重要的,活动得围绕他们来。
你想想,一个孩子坐在一堆大人堆里,没人理他,他能开心吗?他心里一定嘀咕:“我咋不重要呢?”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做手工,还是听故事,都得让他们有参与感。
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大人或者一块块可以随便摆弄的木板。
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给他们空间去选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否则,逼得太紧,反而事与愿违,啥都学不进去,还可能觉得教育活动是个大负担。
说到“生活化”,这也是一个特别关键的原则。
怎么说呢?就是要让孩子们学到的东西,能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比方说,孩子们平时都喜欢玩泥巴、捉小虫子,那你就可以结合这些兴趣,做点小实验,或者是带他们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别想着把他们关在教室里一味地讲大道理,理论上的东西你说十遍,他们可能连一遍都听不懂。
可是你带他们去公园,让他们看小鸟飞,教他们认识每一种植物,孩子们自己摸索、自己发现,那才是真的学会了。
比如讲到友情这个话题,直接用玩具娃娃在桌子上做个小故事,孩子们会更感兴趣。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宝贵素材。
别指望他们一坐下来就变成乖乖听讲的小学生,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
除了这两点,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情感互动”。
说到这个,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那不就是鼓励孩子说话,和他们聊天嘛?”不完全是。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平等、真诚的互动关系。
你看孩子们嘛,总是特别敏感,他们能感觉到你对他们是不是有耐心、是不是真心实意。
当你蹲下身,和他们平视交流时,孩子们会觉得:“哦,原来我这么重要!原来我说的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互动,能有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及其内容1.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内容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一、自我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二、情绪情感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三、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四、社会行为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二节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一、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1)家庭环境(2)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
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3)大众传媒二、儿童自身的因素1.儿童气质对社会化的影响2.儿童的认知水平对社会化的影响3.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社会化的影响三、幼儿园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1.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确保实现社会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一、社会行为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二、社会情感三、社会认知四、个性五、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应考虑对幼儿的整体影响2.应逐步深化、丰富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一、目标原则二、活动性原则1.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2.要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3.激发儿童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三、实践性原则1.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2.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4.教师要以身作则四、强化原则1.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2.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3.强化的及时性五、一致性原则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一致性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3. 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一、一般方法1.讲解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观察、演示法5.参观法6.行为练习法7.强化评价法二、特殊方法(一)榜样示范法(二)角色扮演法: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通过分析生态学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儿童处于模型的中心。
(2)儿童既被其生活环境影响,也影响环境。
(3)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环境是家庭,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的时间最长。
(4)儿童发展取决于其在生活环境中的经验,主要是与人交往的经验。
(5)儿童生活的不同环境的连接数量和质量也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频率。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一)代表性理论1.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以下两类。
(1)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地观察。
(2)借助仪器的观察。
2.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1.行为主义学习观2.行为主义教学观程序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即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最低错误率原则3.行为主义知识观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与内容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为适第2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技能目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性活动(一)综合教育活动(二)游戏活动二、随机教育(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一日生活中渗透的社会教育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二)在具体运用中学习语言研究表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听说经验,使其语言得以较快地发展。
1.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2.在主动交往中完善语言的表达(三)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其愉快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自主选择项目,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
作为思维的武器和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游戏进程。
所以,游戏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
(四)在逐步积累中发展语言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幼儿学习和掌握语言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完善。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一)幼儿语言教育总目标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也称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它主要是指通过教育,使3—6岁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达到预期水平。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教育总目标的组成部分,即幼儿教育目标在语言方面的发展要求就是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纲要》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谈话、情境谈话、参观后谈话、总结性谈话等,有效地组织谈话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集体谈话环节的指导策略1、集体教学中精心设计——学说会说(1)适宜情境,引出话题(2)多种教法,鼓励创造(3)拼凑组合谈话法(4)想象谈话法(5)情境设问谈话法(6)多角度谈话法2.角色中正确定位——引导支持(1)智慧发问,多元讨论(2)隐性示范,间接指导(3)面向全体,个别指导(4)提供机会,说得漂亮(5)耐心倾听,随机调控三、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分析谈话话题及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3.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组织结构4.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写作活动四、集体谈话活动目标五、集体谈话活动案例分析四、实物讲述活动的设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情境表演讲述的凭借物是观看表演,并引导幼儿讲述表演。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 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夫妻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夫妻关系和谐,子女的安全感就强;反之,子女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感,这种消极情感会给儿童的 社会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 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亲子依恋 国内外心理学家将亲子依恋分为积极的依恋(安全型依恋)和消极的依恋(包括回避型依恋和拒绝型依恋)。
学前儿童自身因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 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对客体现实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 • 气质对性格的形成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不同的性格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儿童的个性形成起着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四、 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我国学者张文新总结了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模式,如图2-1所示。
• 家长的教养观念制约着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 家长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宽容型、专制型 • 作为家长,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我国学者刘金花将早期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归结如下: 第一,亲子依恋为儿童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基础。 第二,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 第三,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
20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contents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目录0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是指以学前儿童的社会生活和社交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家庭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定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具有生活性、实践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等特点,注重儿童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社会知识和技能。
特点定义与特点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社会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目的和意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构的,社会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儿童在实践中掌握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获得的,社会教育活动应该注重为儿童提供观察和模仿的机会,帮助儿童在情境中掌握社会技能。
情境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是在情境中形成的,社会教育活动应该注重为儿童创造真实的情境,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儿童在情境中获得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
主要理论依据0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础保持活动环境整洁有序,避免杂乱无章,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整洁有序的环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环境,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发现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让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其社会性和适应社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手段和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律能力和自助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以下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原则:1.以儿童为主体:将儿童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根据儿童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开展教育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知行合一:在教育活动中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儿童学到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3.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学前儿童的活泼好动,喜欢玩耍。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教育参与原则: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活动中去,通过实际参与、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与竞争结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既懂得与人合作,又能独立思考和行动。
二、指导方法:1.游戏法:以游戏为媒介,引导儿童参与教育活动。
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游戏的乐趣,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体验法:通过让儿童亲身参与和体验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如到超市购物、参观公园等,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认知。
4.模仿法:通过让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学习成人的社交礼仪和社会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5.互动法:通过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使他们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3.
2.
了解超市中陈列的物品及超市购 物的方法,体验超市购物的方便。
提高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引发其对社会生活的关心。
了解超市中成人的劳动,培养其对 成人劳动的尊重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2. 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1 联系好要参观的超市。
2 参观的时间。
做好参 观前的 准备工
作
3 参观的行走路线。 4 与家长和园里领导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 5 参观前的物质准备。
Page 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5. 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 学方法,并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活 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种形式、多种 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一种社会 教育形式。
Page 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二) 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1. 确定参观目标
1.
Page 7
Page 1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3. 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Page 12
除了幼儿园自身的资源,要充分考 虑幼儿的家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社 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并充分挖掘当 地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以及当 地可利用的自然环境资源对学前儿童 进行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与活动指导
6 拟订参观计划。
Page 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3. 织学前儿童参观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引导学前儿童围绕参观 的主要内容收集信息。
(2) 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购 物要求,文明购物。
(3) 注意孩子的安全。
(4) 参观后的总结性 活动。
Page 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教师资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专业化的 教师队伍。教师应该具备社会教 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设计
和实施有效的社会教育课程。
跨学科资源整合
将社会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 合,如语言、数学、科学等,以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共享教育资源
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共 享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和 活动方案等,以实现教育资源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03
与实施
依据年龄段制定活动计划
0-3岁
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注重亲子关系 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如通过游戏、歌 曲、故事等形式引导宝宝与人交往、 表达自己。
3-6岁
在幼儿园环境中,注重社会规则、道 德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角 色扮演、合作游戏、故事讨论等形式 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资源的利用与支持
社会公共设施
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 中心等设施,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 社会教育活动。
公益组织与机构
节日与文化活动
利用各种节日和文化活动,如儿童节 、端午节等,教授孩子关于文化传统 和社会规范的知识。
与公益组织或教育机构合作,为学前 儿童提供社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案例三: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总结词:通过教育、榜样 和情境体验,培养幼儿的 亲社会行为习惯,促进幼 儿的道德发展。
详细描述
1.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不伤害他人。
3. 通过情境体验,让幼儿 在实践中学会分辨是非, 体验积极的行为带来的愉 悦和成就感。
2. 借助榜样作用,引导幼 儿学习积极的行为模式, 如帮助他人、分享玩具等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幼儿 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如排队等 待、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环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发展社会认知的活动。
下面将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可以提供不同职业的服装和道具,让儿童扮演老师、医生、警察等各种角色,通过模拟具体的社会角色,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职责,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交能力。
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儿童在扮演中进行角色交流和互动,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儿童理解角色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
二、合作游戏活动:合作游戏是一种锻炼儿童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如集体拔河、搭桥游戏等,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合作游戏,儿童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分享资源、协商解决冲突等社会交往技巧,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素质。
三、社区参观活动:由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圈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者可以组织儿童进行社区的参观活动,让儿童亲身感受社区环境和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参观社区,儿童可以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情景模拟活动: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现实场景来引导儿童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方法。
可以设置一些模拟情景,如开设小超市、邮局等角色扮演的场所,让儿童在模拟情景中体验购物、寄信等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情景模拟,儿童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会正确的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提高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五、故事阅读活动:故事阅读是一种培养儿童社会思维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儿童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社会问题。
通过故事阅读,儿童可以认识到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友谊与团结等重要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标准课程简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为中心,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组织内容,课程主要包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自我教育活动、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教育活动、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帮助学前儿童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处理学前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本课程的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定位)(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为中心,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组织内容,是按照学前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中,全面培养学生正确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能力和素养的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合理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二)课程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对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注重呈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与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前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
课程结合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实际需求,加入了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案例并加以评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真正掌握相应的教育手段或方法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从事学前儿童教学与研究工作莫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5.学时:53学时(高职三年制大专)(理论:40学时,实践:13学时)53学时(高职五年制大专)(理论:40学时,实践:13学时)6.建议开课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三年制大专)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五年制大专)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兼有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教育课程设计、实施双重性的课程,是一门融合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的注重实际操作的应用型课程。
2.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课程定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理论,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从而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校,大家都能认识到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全人格的建构过程中,社会领域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保障对幼儿的成长方向进行正确的引领。
3.先开课程及接续课程: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后续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4.主要内容:(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总体目标:通过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有关理论知识讲授和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自设计并实施幼儿社会教育和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拓宽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5、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6、挫折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为成才
奠定基础。
第三节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对于宝宝的表现,请提出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
第二节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家庭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影响 三、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四、家长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 响
独生子女该培养什么?
教育独生子女方面家长必须要注意 什么?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 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育中, 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务 之急。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与美、日、英、 德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 着不少的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训练、美 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以及他们的挫折 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当代 学生抗挫折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开展挫折 教育,对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克 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 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促进青 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和意义。
一、幼儿园物理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幼儿园心里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师幼互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关注儿童的感受,保护其自身自尊心和自信心 2.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儿童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有助于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中心性 2.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自我的价值 3.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三)教师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影响
首先,教师间的交往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
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幼儿园、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氛围。
所以,在创设心里环境时,要注意小至一个班的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 大至全园教师和全体教职工之间的交往。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成为儿童 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二)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2.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3.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4.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自身因素 2.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家庭因素 3.了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相应的教
育策略
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身因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气质的含义
1.传统的气质类型 2.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Nhomakorabea 案例分析
宝宝3岁了,女孩子,平时在家里唱歌跳舞,和大人打 闹开玩笑,吃饭穿衣上厕所,非常自如,学东西很快,知道 的和学会的比同龄的孩子又早又多。可是一出门,就不愿意 和别人交流了。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跑跑跳跳、打打闹闹, 不论怎么鼓励她去玩,她也是不去,要不就拖上大人一起去。 而且,看见比较陌生的或者长得黑的男士就害怕,不仅是害 怕地哭,而且拉着大人赶紧走,或者干脆不靠近。在家里的 优秀表现在外面一点也没有,而且很胆小,一不如意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