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
宋词的风格和特点
![宋词的风格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28996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2.png)
宋词的风格和特点宋词的风格和特点及代表作品宋词的风格和特点有哪些?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宋词的风格和特点,希望大家喜欢!宋词的风格宋词的风格主要有婉约派风格和豪放派风格。
婉约派风格: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豪放派风格: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宋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婉约派代表作品婉约派代表作品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婉约派代表作品之《蝶恋花》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婉约派代表作品之《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婉约派代表作品之《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b780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8.png)
关于宋词的资料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燕乐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当时的一些诗人开始按照燕乐的曲调来填词,这些词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宋词的一些基本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时期,词在花间派词人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逐渐多样化,题材也有所扩展。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1. 北宋初期•在北宋初期,词坛上主要有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他们的词多写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词风婉约。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旧景旧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风清新淡雅,委婉含蓄。
2. 北宋中期•柳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篇幅和容量。
他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词风通俗,善于用白描的手法。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则是北宋中期词坛的革新者。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可以表达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他的词风格豪放旷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宋词时如何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解析宋词时如何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967cc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5.png)
解析宋词时如何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当我们沉浸于宋词的美妙世界中,用心去品味、去思索,便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
首先,我们要明白宋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的笔触更加细腻,情感更加深沉,他们将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融入到词作之中。
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豁达与超脱。
“莫听穿林打叶声”,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和干扰所左右,要有坚定的内心和自己的判断。
“何妨吟啸且徐行”则体现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勇往直前。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的看淡,强调精神的自由和强大。
“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一种对人生起伏的坦然接受,无论遭遇多少风雨,都能淡然处之。
再看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我们往往不懂真正的忧愁,却为了表现自己而故作深沉。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世事沧桑,真正懂得了忧愁的滋味,却又难以言说。
这告诉我们,人生的体验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
年轻时的懵懂与冲动,成熟后的深沉与内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这首词提醒我们要停下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珍惜那些短暂而美好的瞬间。
理解宋词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还需要我们关注词人的个人经历。
浅谈宋词.docx
![浅谈宋词.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e4a6fe97cd184254a353541.png)
浅析宋词的美学特质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
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
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
在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营造出高妙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
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
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即美学上的“刚性美与柔性美”。
自然界有两种美,提到“骏马秋风冀北”,大家会想到“雄浑”、“劲健”;提到“杏花春雨江南”,大家会想到“秀丽”、“纤浓”。
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历史上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
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宋词的基本风格
![宋词的基本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0c2da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4.png)
宋词的基本风格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风格多样,包括豪放、婉约、温柔等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介绍宋词的基本风格,并提供参考内容。
1. 婉约风格:婉约是宋词的重要风格之一,强调柔美、温情和风雅。
在描写自然风景时,宋词常以婉约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水乡的柔美景色。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述了江南的独特美景:“多情却被无情恼,怕人闲愁却都错。
渐疑瓶里成尘土,惟有蝶争知是错。
”这里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寄托,展现了婉约风格的特点。
2. 豪放风格:宋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寄托了对社会混乱的不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妆楼楼上招妓客,台畔纵横满地舞。
”同时,宋词也表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寻求精神慰藉。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表达了对宴会、战争等现实琐碎的厌恶,向往古代的英雄气概:“抛得杨柳醉别后,时见惆怅空山。
云悠悠,几时入粤东。
”3. 爱情风格:宋词中的爱情风格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表达和描绘。
宋人词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词人柳永,他创作了许多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词作。
如《雨霖铃》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通过对雨夜中的离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深深地思念之情。
4. 思乡风格:思乡是古人常有的情感,也是宋词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种风格在宋词中主要以描写离乡别井、思念家乡为主。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即描写了离乡情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一帘风月闲庭院,两行儿女忆故人。
”这里通过对离愁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宋词的风格多样并且千姿百态,其中婉约、豪放、爱情和思乡是常见的四种风格。
每个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以展现宋词的美妙之处。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27dc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e.png)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简洁:宋诗以精炼简洁为其最大特点之一,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使得每
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
2.抒发情感:宋词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
现实等各种事物的描写和反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各种情感。
3.意境深远:宋词以其意境深远而著称。
4.音乐性强:宋词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具有高度音乐性,韵
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
2
5.审美观念多样化:宋代诗词的审美观念多样化,包括南宋文人所追求的高洁与雅致、北宋文人所强调的实在与真诚,以及女词人所关注的生活与情感。
3
6.叙事手法史诗化:在叙事上更是采用了史诗化的手法,以史为鉴,为后人提供了重
要的历史资料。
7.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
宋代诗词
的文学风格开始崭露头角,文笔简练、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3b2bb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a.png)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文化史、观念史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婉约风格宋词以婉约为主要的风格特色。
婉约是一种优美、柔和、委婉、含蓄的文艺表现方式。
宋词的婉约风格表现在对情感表达上,通常是不直接说出感情,而是通过抒发所见所闻、描绘景象来表现。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夜雨老街小,什么伤心欢意。
”苏轼并未直接表达他的伤心欢意,而是通过描绘景象、叙述气象来表现他的情感。
二、意境深远宋词的意境常常深远,具有意蕴丰富、含义深远的特点。
宋代词人大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们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于谦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首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凋零和香味的感受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价值的无限。
这种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作品,给人以思考与启迪,是宋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以文化为背景宋词的文化内涵常常反映时代、风俗、文化特点。
宋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在宋词中可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例如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州》中:“黄州好汉是郑州,曾孙子岳云成就。
红旗半卷出太阳,昔日黄花笑眼瘦。
”这首词展现了黄州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地方文化特色,反映了宋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总之,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艺术审美、文学思想还是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b004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6.png)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它的发展历程与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紧密相
关。
以下是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1.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起源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最终在宋代达到了巅
峰。
在这个过程中,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也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宋词的题材广泛,涉及爱情、离别、风景、历史等方方
面面。
宋词的风格多样,有豪放、婉约、清新、淡雅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3. 宋词的意境与美感:宋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方式,表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精神。
4. 宋词的影响与传承:宋词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喜爱,对后世的文
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的经典名篇依然被广泛
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什么是宋词
![什么是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c1b16f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4.png)
什么是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词”,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婉约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69b35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f.png)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
下面将从内容、形式、艺术特点和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宋词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宋词的内容丰富多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稳定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为词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因此,宋词的内容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离别、相思之词,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思乡、怀古、描写自然的山水田园之词,还有抒发政治抱负的忧国忧民之词。
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得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展现了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其次,宋词的形式独特多变。
宋词一般分为长词和短词两种形式,长词通常有七言、乐府、绝句等词牌,而短词则以五言最为常见。
尤以短词为主的五代后蜀、南汉、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其形式多样性最为突出的时期。
宋词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规则性的格律严谨,又有随意性的自由发挥,神游情境的写法多样丰富。
同时,宋词因为文字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感情,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觉。
再次,宋词的艺术特点突出。
宋词在表达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人读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宋词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对音韵的追求上,词人们善于运用音韵和谐的技巧,使得词句通顺优美、抑扬顿挫、抑扬格律,并以押韵作为词的最基本的艺术特点之一。
另外,宋词还善于运用意象描写,通过描绘生动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整体上说,宋词在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上比较纯熟,近乎完美,给人以一种飘逸而动人的感觉。
最后,宋词的风格独具特色。
宋词的风格可以总结为清新脱俗、婉转柔情、文雅细腻等特点。
宋词以其细腻玲珑的艺术描写,把微小的事物展现得丰满深远,同时具有一种淡雅典雅的气质,给人以轻盈悠扬的感觉。
此外,宋词还具有婉转柔情的特点,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动人。
浅谈宋词的评判标准
![浅谈宋词的评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4dd7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b.png)
浅谈宋词的评判标准
浅谈宋词的评判标准:
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宋词就要欣赏宋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宋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宋词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宋词首先应当注意的。
欣赏宋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宋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宋词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宋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宋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宋词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宋词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e3045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它以其流畅的语言,抒情的情感,优美的押韵,多样的文体,给后世留下了精彩绝伦的古典文学瑰宝。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以优美的押韵为特点,语言流畅,富有情调,多用叠句、重叠句、艺术性句,使诗歌变得更加优美动人,描写细腻,比喻多变,使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宋词以“柔情”为特点,情感抒发,常以自然风景表现自己的感情,表达着对爱情的温柔和深情的怀念,对自然的感悟,对社会的反思。
宋词的风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抒情风格,一种是讽刺风格。
抒情风格的宋词具有柔和的情怀,温文尔雅,抒发的是淡淡的愁思,把情感融入自然景观,表达出一种幽静而自然的清新感。
讽刺风格的宋词,有时也带有抒情的色彩,但多以乐此不疲的口吻表达,善于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批判。
宋词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历史、社会、文学、哲学、书法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叙事诗、爱情诗、田园诗、离别诗、赞歌诗、讽刺诗等。
它以流畅的语言、抒情的情感和优美的押韵,把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描写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古典文学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浅谈宋词的音乐性
![浅谈宋词的音乐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5f7a6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e.png)
浅谈宋词的音乐性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历久不衰、最受欢迎的诗体之一,其音乐性历来令人叹为观止。
宋词中蕴含着浓浓的音乐情感,与国人的精神形态息息相关,它在古诗词的精神风格洗炼下形成了符合时代特色的韵律格调。
宋词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音乐性强烈。
宋词的即兴创作多在歌舞曲调的基础上,它的音乐性不仅表现在和声的
运用,而且表现在节奏、长短句子的把握,以及音、调、声的和谐统一。
这样使宋词具有
立竿见影的音乐性,令人耳聪目明,发出“旋律惊心”的感受。
二是情感性浓重。
宋词的情感性得益于词作者写作时的巧妙选择与把握,如宋词类作中常
采用反复重复列句,有时串接长句,形成排比式,强化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画面有
着深刻的动人心弦,有时婉转抒情,有时热情洋溢,把情感最后收放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遂使宋词充满着浓浓的音乐情感。
最后,宋词的音乐性受到现代读者和诗歌创作者日益重视,他们在保持宋词传统音乐特色
的同时,也以创新的方式加以增色,如运用现代乐器、增加电影素材,以及旋律的变化和
声调的变化等。
综上所述,宋词的音乐性是一种很难言喻的美,只有仔细、耐心、持续的
学习,才能够感受到宋词的奥妙与魅力。
浅析宋词的成因与艺术特色
![浅析宋词的成因与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73d7faa31b765ce050814fa.png)
浅析宋词的成因与艺术特色摘要:宋代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到自成机杼的过程。
宋初词风沿袭五代的婉约绮丽,晏殊、晏几道是为代表。
婉约派继续深化了这种词风。
后来在国家形势的新变化下,范仲淹等尝试用词来表现新的内容,拓宽了词的意境。
至苏轼时,慨然豪放,词已获得长足发展并至蔚然大观。
这时名家辈出,佳作众多,艺术表达各具特色。
两宋之交,词人豪迈悲歌者众,爱国成为主旋律。
后来就渐至消褪了。
总之,宋代是词的巅峰。
关键词:宋词成因豪放婉约特色一.宋以前词的发展要谈宋词的形成原因,必然要谈到词的起源和它在唐、五代的发展状况。
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有宋一代词的高度繁荣并非一蹴而就。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跟乐府歌词差不多,本指一切可和乐而歌的诗体。
在唐时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
由于词在市井间,它的形态上词牌字数不定、平仄无限、叶韵较自由。
表达内容广泛:既有军政国事,又有社会时事,还有日常生活。
不少作品状物抒情雅致细腻,具有艺术水准。
相传李白写过词,如《忆秦娥·箫声咽》、《清平乐·禁庭春昼》、《清平调词三首》等,但后人也有质疑真伪。
中唐后,不少文人开始参与词的写作,张志和、韦应物、刘长卿等较为重要。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描写渔夫的悠闲自在,自然而宁静。
白居易的《忆江南》更是广为传唱。
后来的温庭筠,堪称唐代词坛高手。
他的词多写女性的音容情思,用语细腻精致,如《更漏子·玉炉香》、《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等。
缺点在于题材狭隘,以外物托情而易喧宾夺主,色彩过于秾丽。
五代词首先是花间词派。
浅谈宋词的演变与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浅谈宋词的演变与发展及其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4c7e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宋词是宋朝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表现人物心情、感受、思考的诗歌。
宋词在宋朝时期演变与发展,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
宋词在宋朝时期演变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婉约派”的兴起。
婉约派是宋代词人中最早出现的流派,以“婉约”、“雅致”、“典雅”为特点。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辛弃疾等。
其次是“直抒胸臆派”的兴起。
直抒胸臆派的词人注重直接表达感情,并不拘泥于形式。
直抒胸臆派的代表人物有黄庭坚、欧阳修、王之涣等。
最后是“豪放派”的兴起。
豪放派的词人注重“豪放”、“慷慨”、“热情”的表现,以大胆的创新思维和清新的语言著称。
谈谈对宋词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宋词的理解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63b6c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7.png)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宋词赏析文档
![宋词赏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79859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宋词赏析一、介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精致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宋词的发展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对宋词进行赏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二、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而含蓄宋词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情感,文字简洁而含蓄。
词人通过精确的词语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寄托情感,表达内心的愁思和喜悦之情。
这种简洁而含蓄的风格让宋词流传至今。
2. 深厚的情感表达宋词以情感的表达为主要特点。
词人们通过精妙的文字和巧妙的词藻,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宋词都能以独特的方式打动人心。
3. 音乐性强宋词在创作和演唱上都强调音乐的表达。
词人们注重字音的和谐,创造出一首首美妙的旋律。
宋词通常采用诗词曲调,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并且适合音乐化的演绎,因此广受欢迎。
4. 描写细腻生动宋词以细腻的描写为特点,通过细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生动的画面。
词人们善于通过形象的描绘,将人物、物品和自然景色展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三、经典宋词赏析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被广泛传诵。
他以动人的美景描绘,表达了对失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元宵佳节的美丽氛围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宋词写总结
![宋词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9235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c.png)
宋词写总结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自唐代兴起并发展至宋代时期达到了高峰。
宋词以婉约清新、情感细腻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的特点、主题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宋词的特点1.用典精准:宋词运用典故、典型等手法丰富了作品的意境,使词意更加深入人心。
2.情感真实:宋词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人物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深受感动。
3.细腻描写:宋词以细腻、准确的描写展现出物象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细腻独特的观察力。
4.丰富多样:宋词题材广泛,既有婉约抒情的爱情词,也有写景抒怀的山水词,丰富而多样的题材使宋词独具魅力。
二、宋词的主题1.爱情主题:宋代爱情词流传最广,歌颂了深情浓爱、忍辱负重的爱情观念,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2.山水田园主题:宋词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自然景色,塑造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图景,传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抒怀主题:宋词还通过描写人生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等情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心境和人生观。
三、代表作品赏析1.《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杨洪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落红时节又逢君,相见欢如晚春。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这首词以描写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离的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盼之情。
通过对孤寂、凄凉的描绘,无限扩展了读者的情感空间。
2.《临江仙•斜阳照墟落》 - 杨洪基:斜阳照墟落,尽日断无声。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令。
情绪阑珊处,美人如花隔云丛。
这首词以描绘江南乡村秋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展现出词人内心的愉悦和快乐之情。
四、结语宋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其独特的用典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古人内心的感受。
宋词的主题丰富多样,爱情、山水田园以及抒怀等主题都成为了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
![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5d14d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观课日期:XX年XX月XX日课堂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教师:XXX老师一、课堂概述本堂课是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将学习到分数的定义、分数的组成以及分数的比较等基本内容。
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和小组合作,老师帮助学生们对分数产生基本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授课方式1. 模拟游戏:老师开始了一个模拟游戏,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让他们站成一排。
然后老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了一个角色,例如,1/2、1/3等。
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排队的位置上站好。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感受到了分数的大小关系和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分数的定义: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品,向学生们解释了什么是分数。
学生们明白了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的数,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的数量。
3. 分数的组成:老师通过多个例子向学生们解释了分数的组成,包括分子和分母。
学生们通过小组活动,分析了一些分数,并找出了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4. 分数的比较:老师通过绘制图表和示意图,向学生们解释了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分数的比较练习,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亮点1. 游戏化教学: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学生们更加主动参与了课堂的学习。
他们在游戏中实践了分数的概念,并积极讨论以及体验了分数的应用场景。
2. 培养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老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培养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时间控制: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整个课堂时间紧张。
应该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2. 教学资源丰富度:在课堂中,教学资源较为简单,只有一些示意图和实物,希望老师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和实际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词的美学特质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
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
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
在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营造出高妙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
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
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即美学上的“刚性美与柔性美”。
自然界有两种美,提到“骏马秋风冀北”,大家会想到“雄浑”、“劲健”;提到“杏花春雨江南”,大家会想到“秀丽”、“纤浓”。
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历史上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
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最能体现豪放的特征。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词给人以雄浑之感。
而词中所抒发的感怀身世的无奈与苍凉更给予人们深沉之感。
同一个词人可以既写出豪放词又写出婉约词,而在同一首词中也可以既见豪放又见婉约。
譬如,晏殊的《蝶恋花》——“楹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
词人用拟人手法刻画菊花、兰花、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正体现出婉约词的特征。
而下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开始词境陡转,“山长水阔”最能体现从上阙的深婉变化为下阙的宏阔,一首词中同时具有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给人以多重的艺术感受。
由此上可知美学中刚性美与柔性美的概念,在诗词创作与鉴赏中有重要作用。
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都和他的心绪密切相关。
/******************************************************************** *********/宋词的美学特质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伸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
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而浑成者,要非蜡而至,此关系力学者。
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美,积发而清晖芬气而不掩者也。
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
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
说“不及”,也正如余平伯先生所言;“按其本质来讲,并不曾得到它应有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凤,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现就宋词的美学特质谈几点看法。
一、词的雅俗之美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宋词雅俗之辨, 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对柳永俗词的鄙薄。
柳永由于长期混迹于青楼妓馆, 与乐工伶女为伍, 以“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 配合歌妓声吻, 用长调慢词的形式, 细腻地描摹男女之间花前月下的种种隐情, 展露风流才子的潇洒和青楼歌妓的娇媚。
非但如此, 其词“ 从俗, 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
但柳永的词为何会有这般轰动的效应呢? 原因就在于柳词的通俗、好听。
柳永作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
他很清楚,他的词通过歌妓主要是唱给市井听众听的。
而要想吸引市井听众,除了内容上的香艳刺激以外,用字必须通俗,以让文化水准不高的听从也能听懂,同时也是便于市井歌妓的记忆传唱;另外还得像讲故事那样有头有尾地唱给听众听。
这样就促使柳永在许多词里面用尽俗字俚语,同时大量创制新声长调,并且将民间叙事文学的铺叙手法用入词中。
翻开《乐章集》,柳词中不少作品便属于此类。
柳永的这部分词可以说是由质到文的俗,它们通过市井歌妓的演唱在下层文化空间广为传播,致使“流俗好之自若也”。
即所谓俗之大雅呀。
苏轼的出现,在宋词的雅化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轼不满柳永俗词的流靡,意识到轻俗的词风不稳重。
于是提倡像诗一样地抒情言志,做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实地抒发人生意气地“陶写之具”,在审美情趣上,力倡超凡脱俗,“高出人表”的清雅意趣。
雅俗之辨是两宋词学的核心问题,许多词学命题诸如起源说、尊体说、本体论、风格论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而起初来自于民间的词,由于在上、下两个文化空间同时传播,加之两宋文人词学观念的变化以及词体本身的演变因素,使得宋词的雅俗流变较为复杂。
古人论及词人雅俗多为只言片语感悟式的点评, 今人虽有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但不是失之太粗,就是过于琐细,没有还原出宋人区分词之雅俗的那个标准,也就让人难以把握宋词的整个雅俗流变过程。
二、词的抒情之美悲与喜,哀与乐都是有感而发的;悲与喜,哀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曲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支曲写长亭送别是莺莺痛苦的心情,用复叠来表现悲。
诗人往往“因情生梦,因梦生诗”,的确,借助梦幻境界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诗词曲中十分常见。
宋词中的咏梦之作相当丰富,而且极具特色,其中占较大比重是离别间阻,相思成梦一类作品。
与诗文相比,词的抒情性、愉悦性大大增强,男欢女爱、爱恨离别、思恋怨慕,这些不便在诗文中表现的内容,找到这理想载体,而情到深处更是废寝忘食、魂牵梦绕,于是一大批咏梦诗变应运而生了。
以梦写真,借梦境揭露现实,抒发自己胸中郁勃不平的感慨;借梦境表达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借梦怀念亲人和朋友;借梦写艳情。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尤其重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第2/4页读者可感可知,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
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
“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另外,千古名句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词的音乐之美词是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文学,至南宋,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词乐分离的趋势,但其“可歌”原则却普遍作用于词坛,仍然成为词体创作与传播的主要途径与保持词“别是一家”之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若“其貌犹袭倡风,其衷已杂诗心”的体貌特性为词体言志功能的生成与多向风格流变提供了内在潜能,文人“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中展现出来的词的体用与功能,则为词风流变的多向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如前文所述,入宋以后,作为“本色”的应歌词,其体用与功能在唐季五代抒写男女情事的基础上向众多生活领域拓展,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其风格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流向。
试看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在两宋各类群体性的节日如元宵、清明、中秋与个体性的节日如寿庆中,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均盛行燕集之风,每燕必命侍妓歌文人根据不同节日而创作的词。
这是一首元宵应制之作,其用也是“歌”“社”兼应。
所谓“乐府两籍神仙”,即指宫廷歌妓。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宫妓“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
这是柳永得以应制及其词传唱宫中的途径。
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元宵》“作句法”条引《韵语阳秋》语:“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
如夏英公上元《观灯》诗,与夫王岐公应制《上元》诗,二公虽不出同时,而二诗如出一人之手,盖格律当如是也,若作清癯平谈之语,终不近尔。
”所谓“自是一家句法”与“格律”,便来自应制题材——元宵,决定了其诗风不能为“清癯平谈”而须“典实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