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词的美学特质
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在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营造出高妙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即美学上的“刚性美与柔性美”。自然界有两种美,提到“骏马秋风冀北”,大家会想到“雄浑”、“劲健”;提到“杏花春雨江南”,大家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历史上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最能体现豪放的特征。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词给人以雄浑之感。而词中所抒发的感怀身世的无奈与苍凉更给予人们深沉之感。同一个词人可以既写出豪放词又写出婉约词,而在同一首词中也可以既见豪放又见婉约。譬如,晏殊的《蝶恋花》——“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词人用拟人手法刻画菊花、兰花、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正体现出婉约词的特征。而下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开始词境陡转,“山长水阔”最能体现从上阙的深婉变化为下阙的宏阔,一首词中同时具有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给人以多重的艺
术感受。由此上可知美学中刚性美与柔性美的概念,在诗词创作与鉴赏中有重要作用。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都和他的心绪密切相关。
/******************************************************************** *********/
宋词的美学特质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伸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而浑成者,要非蜡而至,此关系力学者。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美,积发而清晖芬气而不掩者也。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说“不及”,也正如余平伯先生所言;“按其本质来讲,并不曾得到它应有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凤,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现就宋词的美学特质谈几点看法。
一、词的雅俗之美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宋词雅俗之辨, 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对柳永俗词的鄙薄。柳永由于长期混迹于青楼妓馆, 与乐工伶女为伍, 以“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 配合歌妓声吻, 用长调慢词的形式, 细腻地描摹男女之间花前月下的种种隐情, 展露风流才子的潇洒和青楼歌妓的娇媚。非但如此, 其词“ 从俗, 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但柳永的词为何会有这般轰动的效应呢? 原因就在于柳词的通俗、好听。柳永作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很清楚,他的词通过
歌妓主要是唱给市井听众听的。而要想吸引市井听众,除了内容上的香艳刺激以外,用字必须通俗,以让文化水准不高的听从也能听懂,同时也是便于市井歌妓的记忆传唱;另外还得像讲故事那样有头有尾地唱给听众听。这样就促使柳永在许
多词里面用尽俗字俚语,同时大量创制新声长调,并且将民间叙事文学的铺叙手法用入词中。翻开《乐章集》,柳词中不少作品便属于此类。柳永的这部分词可以说是由质到文的俗,它们通过市井歌妓的演唱在下层文化空间广为传播,致使“流俗好之自若也”。即所谓俗之大雅呀。
苏轼的出现,在宋词的雅化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轼不满柳永俗词的流靡,意识到轻俗的词风不稳重。于是提倡像诗一样地抒情言志,做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实地抒发人生意气地“陶写之具”,在审美情趣上,力倡超凡脱俗,“高出人表”的清雅意趣。雅俗之辨是两宋词学的核心问题,许多词学命题诸如起源说、尊体说、本体论、风格论等都与之密切相关。而起初来自于民间的词,由于在上、下两个文化空间同时传播,加之两宋文人词学观念的变化以及词体本身的演变因素,使得宋词的雅俗流变较为复杂。古人论及词人雅俗多为只言片语感悟式的点评, 今人虽有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但不是失之太粗,就是过于琐细,没有还原出宋人区分词之雅俗的那个标准,也就让人难以把握宋词的整个雅俗流变过程。
二、词的抒情之美
悲与喜,哀与乐都是有感而发的;悲与喜,哀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曲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支曲写长亭送别是莺莺痛苦的心情,用复叠来表现悲。
诗人往往“因情生梦,因梦生诗”,的确,借助梦幻境界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诗词曲中十分常见。宋词中的咏梦之作相当丰富,而且极具特色,其中占较大比重是离别间阻,相思成梦一类作品。与诗文相比,词的抒情性、愉悦性大大增强,男欢女爱、爱恨离别、思恋怨慕,这些不便在诗文中表现的内容,找到这理想载体,而情到深处更是废寝忘食、魂牵梦绕,于是一大批咏梦诗变应运而生了。以梦写真,借梦境揭露现实,抒发自己胸中郁勃不平的感慨;借梦境表达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借梦怀念亲人和朋友;借梦写艳情。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尤其重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
第2/4页读者可感可知,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