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安阳殷墟讲解词20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参观游览。我是殷墟志愿者讲解员XXX,今天由我陪大家游览殷墟。另外,请各位注意景区是禁止吸烟的,请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谢谢!

殷墟宫殿遗址分布图

殷墟是商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据史册记载,商代时安阳称作“北蒙”、“殷”。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代帝王盘庚将都城由山东曲阜(古称奄)迁到安阳小屯,在此地历经8代12王,建都255年,在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商文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古都。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慢慢地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最早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的时间是1928年,目前发现殷墟受保护的范围是36平方公里。分布在洹河两岸,分别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手工作坊遗址,以及贵族墓葬地等。

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您所在的位置是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

殷墟经过近百年的发掘,才逐步展露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相当宏伟的,它的范围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50米,井然有序地由北向南排列着54座宫殿。从分布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组,即甲组15、乙组21、丙组17,还有一座凹型遗址。

石碑

清朝末期,小屯村民在此耕种劳作时,经常刨出一些骨片,上面刻有奇怪的刻划,其实这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

到了近代,一个偶然的发现,引出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恢宏乐章。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这样无可争议地记载着:公元1899年秋,在中国河南安阳西郊一个被称为“小屯”的村子里,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大字:甲骨文发现地。之所以伫立在这里,是想让我们藉此景观向您指出,中华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承载体系——汉字,它的早期形态甲骨文,便是诞生于今天的洹河之滨----安阳殷墟。

大门

殷墟——大气古朴的象形文字。

做为甲骨文的故乡,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殷墟的大门,我们看到这扇红色大门是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门”字仿建设计的。门额题名“殷墟博物苑”5个大字,是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老先生题写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门就是由三个甲骨文象形文字“门”字写实放大的组合。目前已成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门柱上的纹饰是根据青铜器上的浮雕图案雕刻的,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司母戊鼎

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商代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其中以青铜铸造业最为突出,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司母戊鼎原件通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据考古发现和对青铜器的化学分析,殷商的冶铸技术已超越由矿石混合冶铸的低级水平,发展到由纯铜、锡和铅混合的阶段。

如此大的重器,铸造起来非常困难。需要200多人同时浇铸才能完成。这不仅反映了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说明商代有了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区。我们会在殷墟博物馆中给各位详细介绍。

鼎,在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烹煮器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青铜器时代,鼎逐渐演变成一种地位、王权的象征。相传,大禹在统一天下时,把天下分为九州,每州用一个鼎来代表,拥有九鼎,以表示统一天下九州方国的领土。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我们平时所用到的“问鼎中原”便是由此而得,还有我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这些含有“鼎”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照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真品现存放在北京国家博物馆。

(带游客走向仿殷大殿,边走边说)

说起殷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作为文化遗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越久,历史价值越高。

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么,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其他任何遗产没办法比的。

殷墟作为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是最早的都城遗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殷商时期的文字已相当成熟,所确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礼制、丧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响后世几千年。

这就是殷墟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独特地位。

仿殷大殿外观

大家看:今天我们修复的这座建筑是宫殿宗庙遗址内一座较重要的建筑之一。这座大殿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尚未挖掘,所以只复原了31米。这座建筑,面积阔大,是商朝的国王议事的朝堂。安阳处于平原地带,建筑材料以土木为主。您看,他们的房屋正是用茅草来盖顶,把黄土夯实作为台阶的。另外,商朝的房屋都是双重檐,四面斜坡,这样整体看来,就显得十分宏伟、庄严。《周礼考工记》中曾用这样八个字来形容商人的建筑风格:“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殷墟发掘简史展厅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展厅是殷墟发掘简史展。谈到殷墟的发现,应该首推王懿荣先生,也正是王懿荣先生在1899年发现甲骨文,从而使殷墟甲骨文闻名于天下。郭沫若先生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小屯村民在田里耕作,时常有一些龟甲和兽骨之类的东西从土中冒出来。起初,人们并不太在意,也就随手丢弃了。不过有时候会有大批的甲骨出土,有的村民就会把它们整车拉回家中,填塞枯井。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中有一味药叫做“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或牙齿的化石,实际上从哪儿能弄这么多的龙骨用来入药呢?于是药铺大都以古骨充之,不论人骨还是兽骨,统统拿来冒充。研成粉末,作刀创药用。当时像这样的兽骨卖到几文钱一斤。于是,村民就开始将甲骨带到中药铺里出售了。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几文钱一斤的“龙骨”,就是殷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由于人们不认识它,不知道有多少甲骨片就这样被当作“龙骨”毁掉了。直至光绪24年(1899年),当时任清王朝国子监祭酒的内阁学士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在北京武门外菜市场的达仁堂药铺抓药,在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字迹,并认定甲骨是殷商遗物。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光和甲骨的复见天日。这也是郭沫若先生的诗句“一片甲骨惊世界”的由来。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第二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被慈禧太后派去镇守北京,北京失陷后投井自杀殉国,而他所收藏的甲骨由他的儿子(王翰甫)卖给了刘鄂。刘鄂通过研究,将这些默默无闻的甲骨编纂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大家看这四位学者,在学术界被称为“甲骨四堂”,分别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首先我们来看罗振玉先生,以前古董商为使甲骨卖出高价,一直都隐瞒甲骨真实出土地,而放出了甲骨出土地汤阴羑里说、新乡卫辉说等等,罗振玉派弟弟罗振常通过古董商范唯卿,找到了殷墟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村。同时,罗振玉专程来到安阳收购甲骨,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罗振玉先生收藏甲骨将近两万片,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所收藏的这两万片甲骨后来捐献给了伪满政府之后,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日本。但是罗振玉先生对研究甲骨文有其独到一面,破解甲骨文字达到561个(目前我们发现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公认的不过1500个左右,罗振玉先生个人破解3分之一),所以说学术界尊称他为甲骨四堂之一。大家再看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