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恩格尔系数变化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
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吧。
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这个系数越小,说明家庭消费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比越低,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恩格尔系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那时候的恩格尔系数可是个大问题,很多人都吃不饱饭。
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农村更是高达70%以上。
这可真是个“吃饭”问题!那时候的人们,每天都在为了几口饭吃而努力。
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当时的食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人们依然乐观向上,为了改善生活,大家努力工作,勤俭节约。
1.2 改革开放中期的恩格尔系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时候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下降。
据统计,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降到了30%左右,农村则降到了50%左右。
这意味着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还能有一部分钱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
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比如买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食物等。
这也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的扶持政策。
2.1 改革开放后期的恩格尔系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时候的恩格尔系数继续降低,已经降到了20%左右。
这意味着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还能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资。
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丰富多彩。
人们开始关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比如绿色食品、健康养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行车到汽车,再到高铁、飞机等。
章丘市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章丘市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章丘地处齐鲁腹地,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1992年撤章丘县设县级章丘市。
现辖20个乡镇(街道),其中6个街道、11个镇、3个乡,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0.4万。
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素有“小泉城”之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三十多年来,章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全市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经贸日趋活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7年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30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9位。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丘经济总量膨胀速度逐步加快。
1978年GDP仅为2.0亿元,1988年GDP超过十亿元,1999年GDP超过百亿元,2005年GDP超过二百亿元,2007年超过300亿元,达到321.8亿元,为1978年的164.5倍,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增长16.1%。
全市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从十亿元到一百亿元用了十一年,从一百亿元到两百亿元仅用了六年,而从二百亿元到三百亿元只用了两年,经济总量攀升的速度明显加快。
1978年全市人均GDP为222元,1999年人均GDP超过万元,2005年人均GDP超过2万元,2007年人均GDP 超过3万元,达到32132元,为1978年的145.0倍,年均增长15.6%。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丘以市场为导向,以调节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三次产业之比由1978年的61.8∶25.7∶12.5调整到2007年的12.1∶53.7∶34.2,第一产业比重回落4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调研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7年的254元提高到2005年的10493元,增长40.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7年的73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5元,增长43.6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52年末的8.6亿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141051亿元。
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05年的5434元。
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建国之初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5年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为36.7%,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5.5%。
2005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户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
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5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365万人。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1993年和1994年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
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211倍;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588倍。
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0.5%;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
三、耐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81.9和92.2,比1993年增长1.44倍和1.07倍;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1993年增长1.52倍。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第一篇: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人民生活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迁。
社会实践

魅力山城晋东明珠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阳泉的变化的实践报告前言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也是我们的家乡——阳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
在这三十年,我市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跨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促进自我的发展。
在1月18日至2月4日在----单位大部分叔叔阿姨们等员工及其家属的帮助下,我对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人文教育,市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调查。
三十年前的阳泉三十年后的阳泉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中段西麓。
山西的东大门,是华北地区一座典型的山城。
而这个山城就正是我的家乡——阳泉。
“飚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
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
”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六十年代夜宿阳泉,为阳泉市美妙的夜景所动,写下的诗篇。
昨天的阳泉还是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的桃河岸边的一个小站。
而今日的阳泉已经是国土面积4570平方公里,现辖5个县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131.3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7.38%的城市了。
我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神州发射的成功,完成了中国多年来的梦想;三峡工程的建成,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奥运会得圆满成功,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
阳泉,我的家乡便正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这里的人民生活朴素,笑容和蔼。
这个小小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同时城市的绿化也毫不放松,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市不大,但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的家乡——阳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且不说三十年,就和自己童年时的阳泉也不可同日而语。
巨龙的飞腾 中国发展进步调查分析报告

巨龙的飞腾中国发展进步调查分析报告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崛起的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三十年。
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龙芯、航天,我们的科技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民族顽强奋斗的三十年。
港澳回归、申奥成功、加入WTO、嫦娥工程。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面对灾难、接受考验的三十年。
1998年南方洪水、2003年非典横行、2008年南方雪灾、地震。
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坚不可摧,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将一切困难打倒,冷静地接受着考验。
作为“90后”的我,对改革开放的关注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
但单从自己生活的变化上,就能深深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给自己、家庭带来了什么。
衣、食、住、行:简单中突显成就要定量的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可以看GDP;要定性的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那么国民的生活水平无疑是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没有什么亲身经历。
亦或经历过,但由于年龄太小,也淡忘了。
我主要是从我父亲那里听来的一些事情。
记得我有次看电视,偶尔听到“中山装”这个词汇。
我不清楚是什么,后来才知道,那是过去国家领导人穿的一种服装,是很珍贵的。
的确,改革开放前的衣服大多是单一的灰色系、蓝色系,很少有色彩鲜艳一些的衣服。
但现在这一切都很平常了,且流行时装不说,就是平时穿的普通衣服也是做工精致、美丽大方。
过去“的确良”的兴盛,到现在“纳米”等新材料的出现。
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纯棉衣物,“纯棉”也再次兴盛起来。
现在的城市俨然成了巨大的时装发布会。
不仅是穿的衣服,我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粮票、布票、定量供应早已成为记忆,过去的票证,也只有在收藏市场才能见到了。
国营粮店、国营副食店,被如今的“易初莲花”“沃尔玛”“利群”取代。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 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 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 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 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 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 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 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 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 成。
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2020/3/24
•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 形成
• 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 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 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 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 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 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 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 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 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
2020/3/24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 活水平持续改善
•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 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 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 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 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 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 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 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 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 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调查论文之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社会调查论文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历史在不停的向前走,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着,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来看,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累累的硕果。
所以,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了解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以及结合我市的情况来看待改革开放,对此展开调查和收集资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
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30年前,我们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
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毫不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08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
是什么在3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3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细数改革开放的点滴,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太大了,下面是通关此次社会调查中收集的一些资料以及结合本市的发展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作出的一些总结。
从饮食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中国餐饮30年: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饮食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资料展]例子:今年过春节,王老师家的餐桌上少了往年鸡鸭鱼肉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新鲜的蔬菜、海鲜和素食。
王老师说:“过去鸡、鸭、鱼、肉是好菜、大菜,但现在因为脂肪含量高已经被我家的餐桌淘汰了。
如今讲究吃出文化和健康。
孩子们常提醒我,一日三餐要讲究搭配,才能营养到位;肥肉最好少吃,多喝酸奶易消化吸收;鸡蛋一天不要超过一个;早晚吃点水果可抗衰老……”回想上世纪五十年代,7角钱一斤的肉每个星期只能吃上一回。
到了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时,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拿上户口本,按家里人口限制供应。
“那时家里的粮食都要称好了计划着吃,否则就会青黄不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供应的丰富,票证也逐渐取消。
“粮票是最后一个取消的票证。
逐渐取消时,开始一斤粮票换十个鸡蛋,后来十斤粮票换一个鸡蛋,我都一直没舍得换。
现在家里攒下来的粮票早成了给孙女讲历史的‘文物’了。
”现在逢年过节,大多数人的家里都不会准备太多年货,因为菜市场、超市天天有新鲜的供应。
有时儿女们还会在饭店订一桌饭,“我们两口子也不用在厨房忙活了。
”新闻背景民以食为天。
同样是吃,现在与30年前相比,真可谓天壤之别。
1980年,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53.3%,现在已经降到40%以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市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吃饱饭”;进入新世纪,人们开始追求低热量、低脂肪、全面营养和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
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类支出比1998年增长93.5%,食品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鲜乳品。
改革开放30年来饮食变化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饭桌。
小小餐桌,饮食观念,折射社会发展步伐。
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也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
那一个个家庭消费小帐本,那一张张商品购物券,像生活的睛雨表,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
一、理论分析1.1 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演变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用以反映家庭消费结构中食品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家庭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反之,家庭收入水平降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则会上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经历了明显的下降过程。
1978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57.7%,这意味着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据了家庭总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逐年攀升,食品供应逐渐丰富,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8.2%,比1978年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
1.2 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反之,家庭收入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高。
(2)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构成。
消费结构的改善有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
例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教育、医疗、养老等非物质性消费,这些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家庭对食品的依赖,从而降低恩格尔系数。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物价水平上涨,恩格尔系数上升;物价水平下降,恩格尔系数下降。
因此,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对降低恩格尔系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分析2.1 食品供应的丰富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应日益丰富,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1978年到2021年恩格尔系数

1978年到2021年恩格尔系数一、引言自1978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已有40余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鲜明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本文将对1978年至2021年我国恩格尔系数进行探讨,分析其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
它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 总消费支出三、1978年至2021年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1.数据统计和分析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1978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67.7%,而到2021年,已降至30%左右。
2.变化原因及影响因素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居民在消费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逐渐降低。
(2)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相应下降。
(3)政策推动: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通过加大对农业、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保障粮食供应,降低食品价格,从而降低恩格尔系数。
四、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1.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上升,消费重心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
这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居民在食品支出上的负担减轻,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消费。
改革开放(一)

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开始的标志: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首先开始于: 农村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 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
5.改革开放前,我国随处可见各种票证,粮票、布票、肉票、
烟票……;改革开放后,这些票证已经成为收藏家的收藏
品。这说明:
( B)
①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相当完善
②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④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
3.我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次
会议的召开
(D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一大”
C.中共“十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沿海开放城市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A.中国的外交成就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练习:
• 1、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的征程,中华民 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 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
• (1)请写出30年前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重 大事件和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
古今中外的改革 1.建国以后的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有哪些?
从恩格尔系数解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

从恩格尔系数解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作者:王宗鱼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8期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而使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和显现,但也面临阻碍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加速与改进的各种现实问题。
本文着重解析恩格尔系数变化下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以培育和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共同合力,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内需消费对中国GDP 的贡献率为51.8%,超过投资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动机的最大动力来源。
不仅市场消费总额稳步上升,而且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迁。
城乡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后双双跌破50%的大关,显示我国城乡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步入小康社会,为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所谓消费结构是指对居民消费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支出构成。
它反映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可揭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特征、演变趋势和变动规律。
恩格尔系数及其内涵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通过对不同收入家庭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比例会增加。
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恩格尔定律主要描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过,但不一定全明白它的含义。
简单来说,恩格尔系数就是我们家庭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那一部分占总支出的比例。
这个比例能反映出我们生活的富裕程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吧。
1. 恩格尔系数的初始情况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恩格尔系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记得那时的恩格尔系数可是高得惊人,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吃饭上。
那会儿吃饭对很多家庭来说,真的是“解决温饱”最直接的体现了。
大家为了能填饱肚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钱都花在了买米买菜上。
1.2 生活条件的改善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此时,恩格尔系数开始慢慢下降。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收入逐渐上升,吃饭虽然依然重要,但支出占总开支的比例却不那么高了。
这时候的变化,真的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大家可以开始花钱买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再仅仅为了一口饭而奔波。
2. 现代化进程中的恩格尔系数2.1 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恩格尔系数也继续下降。
大家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吃饭的开支在家庭支出中占比大大降低。
如今,大家能够更好地享受各种服务和产品,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意味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这种转变,让人们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2.2 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大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上,而现在,除了吃喝拉撒外,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追求。
旅游、娱乐、教育等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其实就是我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
现在,吃饭已经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大家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的其他方面,真是“好日子在眼前”。
三十年中国人收入流变

三十年中国人收入流变 2008年12月18日09:53 南方新闻网陈涛我要评论(410)过去的三十年里,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数要比农村居民高,而且增速也快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南方周末记者陈涛发自上海中国人每创造100元的财富,个人能拿到的只有45.4元,23.1元流入国家财政,31. 5元变成资本和存货。
三十年来人均收入的增幅在逐渐递减。
GDP的增长速度高过人均收入的增幅,导致内需不足。
GDP增速远超收入增速考察一个国家和社会之进步,也许我们只需要两个指标就够用了:其一为“效率”,其一为“分配”。
了具体化这两个抽象的概念,经济学家引进了两个统计口径:“GDP”和“人均收入”。
前者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和地区年度经济活动的总量;后者用于描述人们从他们的经济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收益。
作为考察指标,前者可以粗略考察该国的经济现状,后者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该国长久发展的后劲。
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5.2亿元,2007年为246619亿元,增长了67.6倍,剔除物价因素,大致增长了15倍。
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为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长为4140元,增幅分别为大致40倍和30倍,剔除物价因素,一个增长了大约9倍,一个增长了不到7倍。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一、中国GDP的增长速度高过人们收入的增幅;二、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数要比农村居民高,而且增速也快。
今天,最让我们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内需不足”,这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消费能力。
对于一个穷国来说,中国的潜在需求应该远超过生产能力才是正常的,为什么竟然会出现所谓“内需不足”呢?对这个问题最直观的一个解释就是:中国GDP的增速高过人们收入的增幅。
回过头来看,沿用“效率”和“分配”这两个考察指标,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作为世界模范生,我们在“效率之递进”这一问题上无出其右;在分配的问题上,虽然人们的收入也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不过,却没有充分分享经济效率之提升(考虑到GDP之增速大致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2倍,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最新时事政治—恩格尔系数的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1.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中国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富足区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居民①消费水平在提高②生存资料消费需求减少③消费方式在改善④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在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产业带动、整合区域内社会资源,各产业融入其中,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将①从根本上更新居民的消费观念②扩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消费新热点③迅速降低恩格尔系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④为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出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小王家常外出旅游。
这种消费主要A.属于超前消费 B.属于攀比消费 C.会提高恩格尔系数 D.属于享受资料消费4.某市2014-- 2017 年人均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如下:从表中可以推断出2014- 2017年该市①食品支出总量减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②居民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可能增加③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长④居民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加明显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2018年春节,中国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吃大餐、穿新衣、用新物,而是更希望吃得健康、穿得时尚、用出品位。
有机杂粮、绿色蔬菜、时令水果等绿色健康类食品销售红火。
这说明居民A.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B.消费观念更新,绿色消费成社会时尚C.消费层次提高,生活的品质普遍提高D.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6.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速和占比逐步提高。
2018年前三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9%和8.9%,已远远超过衣着类消费占比6.5%的水平。
据此可知A.消费者坚持量入为出,践行适度消费原则B.消费结构改善升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C.恩格尔系数上升,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D.生存资料消费支出减少,享受资料消费需求上升7.下图为某地198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恩格尔系数变化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这意味着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在减小,可支配的其他收入比重在增加,居民有了进行更高层次消费的条件,居民的消费结构更加完善,更优化,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逐渐由贫困向小康过渡,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甚至向富裕过渡。
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变化发展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很低到44.6%,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从94%变化到99.5%,初中入学率从20%到98%,高中入学率从不到10%到66%。
十五岁以上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极大地发展,基本扫除了强壮年文盲,人力资源开发处于中等发达国家较好水平。
高等教育在2002年毛入学率为15%,与1978年相比,新增了近11倍,其中,普通本科生1024.4万,研究生119.5万,新增119.5万。
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端技术知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这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等产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完善了我国的人才结构。
人们有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得到了充实。
三.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即城市人口比重占20%至50%。
改革之前,特别是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0.49个百分点,即从1959年的18.41%下降到1978年的17.92%。
从1979年开始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才逐渐提高。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以0.93个百分点增长。
就1980年以来二十余年的时间来看,中国城市化还有逐渐提速的趋势。
1980年至199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净增7.02%,年均0.7个百分点。
1990年至2000年,净增9.81%,年均0.98个百分点。
2000年至2006年,净增7.68%,已经超过八十年代10年增长水平。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逐渐追赶世界城市化的脚步。
二、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城市化水平提高是改革开放后的可喜变化,但它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诚然,城市化水平是一国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是,城市化引起了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紧张等一系列自然与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因此,城市化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