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海绵状血管瘤畸形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海绵状血管瘤畸形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海绵状血管瘤畸形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有颅内出血或反复癫痫史者。

【禁忌证】
无症状,偶然发现者,建议观察。

【术前准备】
1.复习影像学资料同“脑动静脉畸形。

2.对功能区和深部病灶,建议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系统,有利于精确定位。

3.其他术前准备同“脑动静脉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手术切口、入路原则。

尽可能利用脑沟、脑裂等自然间隙。

距病灶距离尽量短。

4.通过神经导航的精确定位设计头皮切口及骨瓣,使到达病灶皮质距离最短。

如需术中脑电监测,骨瓣要扩大。

5.循导航探针定位皮质或小脑及脑干的切口部位,切门可小f病灶直径,切开皮质,暴露病灶,术中尽量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以低功率双极电凝刀沿病灶周边含铁血黄素带分离,其间以小棉片间隔,最后分离靠近功能区一侧。

对脑干病灶应保留病灶周围胶质增生层,以;喊少对脑干的损伤。

6.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后,可贴覆止血纱布或止血纤维,以达到手术创面彻底止血。

7.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脑水肿,如脑水肿严重,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抗癫痫药物应用3~6个月,如有癫痫病史须延长。

【注意事项】
1.术前及术中神经导航精确定位。

2.尽量减少功能区及脑干的损伤。

3.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残留复发。

4.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应避免脑组织移位,尽可能减少导航漂移。

【手术后并发症】
1.脑干神经核团损伤。

2.功能区损伤。

3.血管瘤残留。

4.脑内血肿。

5.脑水肿。

6.伤口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2020)》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疗专家共识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2020)》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疗专家共识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2020)》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疗专家共识一、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概述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较为隐匿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生长能力,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25%,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

我们认为海绵状血管畸形(CM s)更能够确切地描述该疾病的本质内涵。

其发病率国内文献报道为0.4%~0.8%, 国外为0.16%~0.5%,16岁以上成年人每年检出率约0.56/10万。

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家族遗传型病例与基因突变相关,散发病例可能与放射线、外伤、颅内感染等外界诱发因素有关。

颅内CM s可分为脑内和脑外两种类型:脑内型临床常见,部分多发者可合并脊髓内CM s;脑外型较罕见,多与硬膜关系密切。

虽同为颅内CMs,但二者在生物学行为、影像学特点、处理方式上存在显著不同。

二、中枢神经系统CM s的临床特点和自然病程01脑和脊髓内CMs颅内C Ms绝大多数为脑内型,可发生与脑内任何部位,其中幕上脑组织占70%~90%,而幕上又以额颞叶多见。

推荐观点:(1)脑内CM s可分为散发型或家族遗传型,对于多发病例建议进行基因栓测明确是否为家族性,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

(2)脑内CM s最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癫痫、脑内出血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不同程度的出血是产生各种症状的基础。

(3)临床研究中,要注意脑内CM s所致脑出血的定义:出现相关的急性或亚急性症状,同时有影像学、病理学、外科手术或脑脊液证据表明病灶内外新发出血。

(4)CM s未来发生出血的2个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为出血、病灶位于脑干。

(5)脊髓和颅内共存CM s者较单纯脊髓CM s病程更具侵袭性。

02颅内脑外C Ms颅内脑外C Ms临床上并不多见,常见于女性,4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

与脑内病灶相比,其生物学行为更类似于真性肿瘤,包括占位效应、包绕神经血管、妊娠期增值等,但自发性出血少见推荐观点:(1)脑外CM s女性多见,妊娠期可能增殖变大。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畸形,它是由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病变。

通常情况下,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有时也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症状,如出血、疼痛、神经症状等。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决于瘤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

1.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小型、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常规观察和定期随访可能是治疗的唯一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MRI或CT 扫描,以监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动脉栓塞和经导管注射药物。

通过引导导管进入病变血管,医生可以通过栓塞或注射药物来减少血流供应或缩小肿瘤的大小。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或引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

3.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大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那些有症状或生长迅速的病例。

手术切除通常需要精确的规划和操作,旨在彻底清除血管瘤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然而,手术切除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风险、可能的出血和术后恢复等。

4.放射治疗:外科手术不适合某些患者,或者患者本身健康状况不允许手术时,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来破坏血管瘤的异常血管结构,从而减少或停止血流供应。

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无创且可以定点照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

5.保守治疗: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关键部位时,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例如药物疗法、疼痛管理和病症监测,以控制或缓解症状。

总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病例,定期随访观察可能足够;而对于症状明显的病例,介入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可能是更适用的选择。

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它可以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现,特别是在头颈部和肝脏等重要脏器上,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而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是一份以实践和专业经验为核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和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一、血管瘤的分类血管瘤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血管瘤是固有的、表现为胚胎发育的异常,而后天性血管瘤则是在一个生理完全正常的身体区域内,由于某种因素的刺激而发生的异常新生组织。

同时,血管瘤又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血管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而恶性血管瘤则常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二、血管瘤的诊断方法血管瘤的诊断需要基于一系列的专业检测和医学影像技术,包括CT、MRI、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等等。

其中,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它可以通过实时观察血管内部的血流变化来确定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

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在血管瘤的治疗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具体情况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管瘤的类型和发展程度等情况而定。

对于小型的血管瘤,通常采取简单的手术切除即可,而大型或威胁生命的血管瘤则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肝移植等综合性手段。

此外,在治疗血管瘤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和情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缓解措施。

四、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作为一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指导性文件,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对医生在进行血管瘤的诊疗过程中注意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规范。

它涵盖了血管瘤的分类、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和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总之,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作为一份以实践和专业经验为核心的指导性文件,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和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肝脏和脑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
者是否患有海绵状血管瘤。

以下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的一些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特征,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具有多个血管腔和错综
复杂的血管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瘤内的血流动态,包括动脉和
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2. 形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多个囊状或海
绵状的结构,具有高度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
他肿瘤进行区分。

3. 血流灌注特征,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

4. 血管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通常不规则,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5. 血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可以帮
助发现瘤内的血栓,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1.9%~6%,占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11%~20%。

它由1mm至数厘米大小不同的缺乏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管窦组成,一般看不到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其颜色呈紫红色或蓝色,常为分叶状,界限清楚,小者针尖大,大者可累及脑的大部分,通常直径在数毫米至4cm,平均2cm。

血管窦间不含脑组织,只有少量结缔组织。

窦腔内壁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腔内有凝固及半凝固的血块,有的成层附着在腔壁上,并呈不同程度的机化、钙化甚至骨化。

常因自发性出血使周围脑组织、脑膜或室管膜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呈棕黄色,并伴有胶质增生。

随着病变的进展,腔壁可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玻璃样变及增厚。

海绵状血管瘤无包膜,病变周围为萎缩的脑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可自发性发生毛细血管的“芽生”作用,逐渐伸入组织间隙,使病灶进行性扩大。

临床特点本病多见于20~60岁,婴幼儿及儿童也可发病,男女之比约6∶5。

75%位于幕上,25%位于幕下。

以大脑半球最多见,脑桥次之,小脑少见。

幕上常位于皮层灰质下,依次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丘脑、枕叶、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内等。

脑室内者极为罕见。

位于颅底的海绵状血管瘤,多起源于硬膜,体积可较大,并可与硬膜、三叉神经半月节、海绵窦、岩骨嵴等结构紧密粘连。

位于脑池内的海绵状血管瘤酷似脑瘤,于桥小脑角者可压迫脑神经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临床症状有癫痫(38%)、颅内出血(23%)、头痛(28%)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12%),少见症状及体征有失语、精神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MRI较CT更敏感。

MRI应作为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内出血,尤其是早期、微量和静止出血的检测更为敏感,有助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静脉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静脉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4-2静脉血管瘤(venous angioma)
也称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一组髓静脉汇入一个增粗的中央干并引流入深部或浅表的静脉系统。

静脉缺乏大量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

没有发现正常动脉。

血管间有神经实质。

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的区域或Galen静脉的区域。

可合并海绵状血管畸形。

偶尔血管造影不显示,而典型的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水母头(caput medusae)样血管影(其他的描述性词语包括:九头蛇、轮辐状、蜘蛛、伞、蘑菇或星芒状))。

没有遗传性。

这类病变均为低流量和低压力。

大多临床无症状,但极少有癫痫发作,出血更少见。

总的来说,这些病变不应该治疗,因为它们是临近脑组织的引流静脉。

外科手术有指征仅仅在:明确出血、或明确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癫痫发作。

主要特征
在血管造影上通常表现为星芒状特征
代表这一区域的静脉引流,其间脑组织存在,所以极少有治疗指征
癫痫少见,出血更少见
低流量、低压力
治疗
目前无好的临床路径治疗,多行全脑血管造影后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治疗目的主要为减少出血风险。

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案

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案
2.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3.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确保患者权益。
三、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以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血压,减轻瘤体压力。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低血压,减轻瘤体压力。
3.随访内容包括:瘤体大小、外观、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
本方案旨在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案
一、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皮肤等部位。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3.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4.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及剂量。
5.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五、预后及随访
1.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2.随访时间:保守治疗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各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瘤体大小、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案

(整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整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最早于1854年由luschk a描述。

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将其归类于隐匿型血管畸形。

颅内隐匿性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CA)、毛细血管扩张症(CT)及静脉血管瘤(VA)。

Russ ell和Rubinstain根据病变是由窦状,即海绵状血管腔隙组成这一病理特征,将该病命名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并被普遍接受。

而实际该病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

故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的名称最为恰当,本书使用文献上应用最广泛的“海绵状血管瘤”这一名称。

1 病理大体观察,病变为暗红色圆形或分叶状血管团,没有包膜但边界清楚,呈桑椹状,其内为蜂窝状的薄壁血管腔隙,切面如海绵状。

与脑AV M不同的是海绵状血管瘤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流速度也不快。

但可见大量的小血管进入病变内,其内部或周围常有小的出血灶,但大的出血灶少见,周围脑组织常有黄染的胶质增生。

镜检可见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丛状、薄壁的血管窦样结构组成,其间有神经纤维分隔,但窦间没有正常的脑组织,窦壁缺乏弹力层和肌肉组织,没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易发生出血、玻璃样变、纤维化、血栓形成和钙化。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多发者约占l/4,Poter报告173例海绵状血管瘤中多发性者31例,占17.9%。

海绵状血管瘤直径一般小于2cm,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上。

海绵状血管瘤为先天性疾病,属于良性错构瘤,由于反复少量多次出血,随病程发展,血肿不断机化,加之周围反应性胶质增生,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总体来看呈增大趋势,但由于瘤腔内变性血红蛋白在病程某一阶段的渗出和吸收,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在某一段时间内出现增大或缩小变化。

海绵状血管瘤穿刺活检后有发生种植转移的报道。

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1. 适应症1.血管瘤发生在易引起出血、感染(如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或有碍功能的部位者。

2.血管瘤生长迅速,且因条件限制,不能冷冻或用硬化剂注射等治疗者。

2.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疾病者应先治疗凝血功能,然后再进行手术。

2、对局部麻药过敏,或抗麻药者应注意。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要周密考虑、充分估计血管瘤的范围大小及与邻近重要组织器官的关系,制定好相应的治疗方案。

2、对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酌情先行硬化剂注射,使其体积缩小硬化后,再作切除手术。

3、血管瘤切除后,估计创缘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或作邻位皮瓣修复者,术前应供好供皮区皮肤准备。

4、较大、较深的血管瘤,术前应备血。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切口应稍大些,也可作梭形切口,以便充分显露血管瘤周围组织。

从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钝性和锐性分离。

逐一分离、结扎、切断穿透筋膜层的分支和进入瘤体的主要血管,仔细将肿瘤彻底切除。

注意勿损伤瘤体,以免引起出血,增加手术困难。

逐层缝合切口。

皮肤有缺损者应同时植皮或作皮瓣修复。

伤口加压包扎,肢体适当固定。

7. 并发症1、切口感染:术后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少量激素及止血药物,静脉用药一般7天,防止切口感染。

2、局部出血。

8. 后遗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0. 术后护理1、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

2、6~7日拆线。

11. 注意事项1、血管瘤切除务必彻底,才能预防复发。

术中应随时估计病变情况,如发现血管瘤范围广泛或已穿入深层组织和体腔,与原定治疗方案出入较大,应即停止,准备条件后再作手术,或改作其他疗法。

否则,既不能彻底切除,又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

2、海绵状血管瘤的管壁很薄,易被分破引起出血。

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皮肤切开不要过深,免伤瘤体;要在瘤体周围正常组织中分离,容易识别和结扎进入瘤体的血管。

海绵状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海绵状血管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14 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或血管瘤。

是一种边界清楚的良性血管性错构瘤。

它由形状不规则、厚薄不一的窦状血管性腔道组成。

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5-13%,尸解中占0.02-0.13%。

多位于脑内,但不包含神经实质、大的供血动脉或大的引流静脉。

大多数位于幕上,10-23%位于后颅凹,多见于桥脑。

通常直径约1-5cm。

半数多发,可有出血、钙化或栓塞。

偶见于脊髓。

可分为两型:散发型和遗传型。

后者的遗传方式是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方式,并有多种表现型。

诊断(一)临床表现1.癫痫发作:约占60%。

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约占50%。

3.出血:约占20%,通常为脑实质内出血。

此类病灶倾向于反复发作的少量出血,极少出现灾难性大出血。

4.脑积水5.偶然发现。

(二)辅助检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脑CT和MRI。

DSA检查通常为阴性。

1.颅脑CT:可清楚显示病变的出血和钙化。

可能遗漏很多小的病灶。

2.脑MRI: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在T 1和T 2像上病变呈类圆形混杂信号,MRI 的T 2加权是最敏感的,可见病变周边被一低信号环完全或不完全地包绕(含铁血黄素沉积环)。

若发现同样特点的多发病灶或病人存在家族史,则强烈支持该诊断。

有一个以上家庭成员有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的第一级亲属,应做增强CT或MRI检查及适当的遗传咨询。

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一般来讲,对于无症状、较小及位置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采取CT和MR随访下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癫痫发作等。

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指征仍没有统一。

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下的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手术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选择。

对于非功能区的表浅病变,如果病灶反复出血而逐渐增大或癫痫反复发作而药物控制不满意,可采取手术治疗。

位于功能区和脑深部(如脑干)的病变,若术前已有神经功能障碍,可考虑手术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海绵状血管瘤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海绵状血管瘤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多见于女性,病程较长,肿瘤增长缓慢。

肿瘤小时可毫无症状,当肿瘤逐渐增大后,出现邻近器官压迫症状。

如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肿瘤的破裂引起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

2.体检可发现肝脏肿大或上腹包块。

包块与肝相连,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或柔软,可显分叶状,有囊性感或不同程度的压缩感。

多无压痛或仅有轻度压痛,有时可闻及肝区血管杂音。

3.实验检查HBV 或HCV 常阴性,肝功能多正常,部分病人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AFP 阴性。

4.辅助检查B 超检查在肿瘤处可有小而散在的液性暗区,肿瘤边界清晰,无声晕,增强CT 扫描病灶由周边开始逐渐被造影剂填充,且伴有造影剂延迟排空。

肝动脉造影可见造影剂聚集于肿瘤内,清除缓慢。

放射性核素肝血池扫描明确填充。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男性多见,病程较短,对全身影响大,多有肝炎病史,多合并肝硬化。

肿块质硬,压痛,无压缩感。

AFP 多增高,血清酶可升高,肝血池扫描病变区放射性减低,CT 增强后病变区更明显。

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标准

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标准

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标准English Answer:Hepatic Hemangioma: Diagnostic Criteria on CT.Hepatic hemangi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benign liver tumor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 of all liver tumors. They are usually asymptomatic and are often detected incidentally on imaging studies.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emangiomas is typically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On CT, hepatic hemangiomas typically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 features:Well-defined margins: Hemangiomas typically have sharp, well-defined margins, which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 liver lesions, such as cysts or abscesses.Homogeneous enhancement: Hemangiomas typically enhancehomogeneously on CT, which means that they have a uniform density throughout the lesion. This is in contrast to other liver lesions, such as metastases or adenomas, which may have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Peripherally enhancing rim: Hemangiomas often have a peripherally enhancing rim, which i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channels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lesion. This is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hemangiomas and is not typically seen in other liver lesions.Centripetal filling: Hemangiomas typically fill in centripetally, which means that the enhancement start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lesion and gradually fills in towards the center. This is also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hemangiomas and is not typically seen in other liver lesions.Absence of calcification: Hemangiomas typically do not contain calcifications, which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 liver lesions, such a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n addition to these characteristic CT findings,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imaging features that can help to support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emangiomas. These include:Size: Hemangiomas are typically small,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3 cm. However, hemangiomas can range in size from a few millimeters to several centimeters.Location: Hemangiomas are most commonly located in the right lobe of the liver, but they can occur anywhere in the liver.Number: Hemangiomas can be single or multiple.Multiple hemangiomas are more common in women than in men.Growth rate: Hemangiomas typically grow slowly, if at all. However, hemangiomas can occasionally grow rapidly, which can be a sign of malignancy.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emangiomas is typically mad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on CT. However,in some cases, additional imaging studies, such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r angiography, may be need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Chinese Answer: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
也称Cavernous hemangioma、Cavernoma、海绵状血管畸形或血管瘤。

为边界清楚的良性的血管性错构瘤,由不规则的厚和薄的窦状的血管性腔道组成。

位于脑内,但没有神经实质、大的供血动脉或大的引流静脉。

通常大小1-5cm。

50%为多发,可能出血、钙化或栓塞。

少见于脊髓。

流行病学:
占5-13%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畸形,在大体尸解中占
0.02-0.13%。

大多数为幕上,10-23%在后颅凹,并多见于桥脑。

两型:散发型和遗传型。

后者的遗传方式是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方式,并有多种表现型,可能更多见于西班牙血统。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60%)、进行神经功能缺损(50%)、出血(20%)(通常为脑实质内出血)、脑积水或是偶然发现(有报告50%)。

这些病灶倾向于反复发作小的出血但极少是灾难性出血。

主要特点:
通常在血管造影上不显示(见上),但可能在MRI上(流空和以往出血)或CT上(尤其是增强)显示出。

通常表现为癫痫发作,少见出血。

其间无正常神经实质,不含有动脉.
低流速
当有治疗指征时,常需要手术。

诊断:
CT可能遗漏很多小的,甚至一些大的病灶。

MRI的T2加权是最敏感的检查。

一般其所见与AOVM相似(混杂信号的中心,周围为低信号边缘)(见上)。

若发现同样特点的多发病灶或家族史,则强烈支持诊断。

治疗:
可达到的部位、有局限性损伤或出血,应予以手术切除;不易达到的部位,有反复出血和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也要考虑切除,即使是在脑干这样的重要部位也要手术。

本病对放射治疗没有反应(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影象随访困难。

有一个以上家庭成员有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的第一级亲属,应做增强CT或最好是MRI扫描及适当的遗传咨询。

预后:
尚不清楚。

明显出血的危险小于AVM,怀孕和分娩是不是出血的危险因素还不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