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笔记一、本课重点概念解析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其核心特点是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农民则通过租佃或农奴制等方式为地主阶级工作。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阶级拥有对农民的剥削权,农民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封建制度通常伴随着君主专制或贵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农奴制:农奴制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农奴除了为地主耕种土地外,还必须服从地主的各种劳役和贡赋。
农奴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可以被地主买卖或转让。
封建领主:封建领主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
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并通过收取地租、劳役等方式剥削农奴或农民。
封建领主在政治上通常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形态,以庄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
庄园通常拥有大片的土地、房屋、牲畜等生产资料,并雇佣农奴或农民进行耕种和劳作。
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即庄园内的生产和消费都基本在庄园内部完成。
二、本课重点知识点详解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通常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制的发展,奴隶主逐渐将土地分给亲信或功臣,形成了早期的封建领主。
这些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独立的管理权和剥削权,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分封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等阶段。
农奴制的特点:农奴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奴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他们必须依附于地主或封建领主生活;其次,农奴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地主或封建领主的土地和财产;最后,农奴在政治上通常没有权利,甚至可能被地主或封建领主任意买卖或转让。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剥夺了农奴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封建制度下一种残酷的剥削形式。
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在封建制度下,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封建领主通过拥有土地和财产,掌握了对农民的剥削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_第6课__对外友好往来
长安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 年 玄奘从长安出发, 往西经过秦州,跨过黄河 黄河, 往西经过秦州,跨过黄河, 经过凉州、敦煌、高昌, 经过凉州、敦煌、高昌, 一路风尘,历经千辛万苦, 一路风尘,历经千辛万苦, 于628年夏天到达天竺西 年夏天到达天竺西 北部。 北部。这是玄奘西游路线 示意图。 示意图。 那烂陀
/
看图答题
长安 登州 扬州 广州 市舶司
1.唐朝的陆路交通中心是 ,海路交通 的重要城市有 、 、 。 2.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的 ,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史上第一次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说明什么? 使节、留学生来唐 日本 民族很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 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民族只有交 流学习才能发展,友好往来促进各国的 共同发展,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
崔致远
崔致远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 年 岁 入唐留学。 岁 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 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 节度使高骈幕府, 讨黄巢檄》 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 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 年归国, 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885年归国,官 年归国 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 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 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 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 余 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 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 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 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 云得道成仙。 云得道成仙。 返回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北
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
宋
的 强化集权 行政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治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王安石变法 背景,内容,评价
课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
武
做铁莫做针。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将
”
——(宋)谚语 (2)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以
的打击。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过:(1)755年,节度使
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二、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 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2)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 …寻“…复山不结谷至冰积。天雪经,竺途春,险夏阻终合,冻不寒,风虽惨时烈消,泮多(融暴解龙),, 难没东,陵归难犯一以。全…步生…!。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宁可就西而—死—,《大唐西域记》
文化交往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590
崔致远(857——?)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西游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
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一、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2、鉴真东渡日本 (1)、设计修建唐招提寺; (2)、精通医学,为人治病; (3)、影响日本的雕塑艺术。
鉴真坐像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右图这尊坐像是一件具 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1980年4月,这尊坐像远涉 重洋来到中国展出,受到中 国人民热烈欢迎。那么这尊 坐像是谁?为什么会受到中 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尊敬?
拂 波斯
菻 大 食
非洲
长安
交往非常广唐泛
天竺
新 罗
日 本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 1、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
5年后,66岁高龄 的失明老人鉴真,毅 然再次登上东渡的航 船。而这次他终于如 愿地踏上了日本的土 地,信守了自己的承 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政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立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宋
神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宗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P28宋太祖像;P29北宋形势图;P31宋代科举考试图)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原和南方。
(方针:先南后北)3.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频繁调动军队。
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④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中央上:①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
(3)地方上: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行政权、监督权),分知州权力。
③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6.宋朝实行的政策: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权弊端重现。
(2)重文表现:重用文官、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影响:促进北宋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宋朝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轻武表现:武将受牵制,打仗按照朝廷“阵图”布阵,社会地位低等。
(4)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五代十国尚武风气,抑制武将专权,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出现冗员、冗官过多的问题。
7.北宋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契丹族(生活方式:游牧)(1)兴起:隋唐时期;9世纪末学会农耕;10世纪初统一部落。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3)发展: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党项族(生活方式:游牧;原属羌族一支)(1)建立政权:11世纪初(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府。
(2)发展:创制文字,效仿唐宋制度,发展生产。
3.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g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g课知识点总结第六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文成公主与西藏
第六课文成公主与西藏——探究活动(一)(建议方案)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活动建议: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活动目标: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碧波荡漾的清清海子,牛羊成群的茫茫草原,巍峨耸峙的金色庙宇,这是电影《红河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迷人景象,也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祖国大西南圣地西藏的真实写照。
早在1300多年之前,唐代的文成公主就已入藏,带去了大唐的文化和物产,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
西藏人民亲切地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
至今青藏高原还留下许多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和传说。
今天我们不妨追踪一下当年文成公主的入藏经历,重温汉藏民族友好传统。
1、识读历史地图,运用地图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艰难。
2、复习收集、整理历史材料的方法与途径,强化动手、动脑的能力。
3、学习文成公主促进民族团结友好的精神,加深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传统。
活动形式:“重游文成公主入藏之路”。
活动资源:1、课文内的文字与图片。
2、《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4、5、6、7页。
3、图书馆中有关的图片与资料。
4、有关的电视摄像资料。
5、有关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课外读物。
6、《新思维·随堂练》七年级(下)第17页《文成公主入藏》、18页《布达拉宫》。
教学参考书55——59页。
活动建议:[以下为准备阶段]1、全班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专题,比如:展示文成公主进藏路线以及重大事件的图片及摄像资料;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故事和生动情景,有关文成公主在西藏的文化传播和友好交往活动;有关藏族人民颂扬文成公主的诗歌、传说和学生自行创作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等。
2、各组同学按自己所选的专题的要求,根据前述活动资源提供的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3、各组将收集的文字、地图、图片、影像资料以及自己创作的诗歌,分别进行整理、筛选和编辑,制作成几组图文并貌、文字说明流畅优美的主题陈列系列。
[以下为活动展示]4、在黑板上挂出“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权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权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宋神宗与王安石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内容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募役法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
要交纳役钱
方田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均税法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
保甲法
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
练兵
目的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 3.影响: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材料:宋代非科举出 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 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 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 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 军事力量
君子之争
保守派司马光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改革派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①解除;②控制;③调换
北
宋
强化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的
中央集权
地方:①派文臣;②设置通判
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课堂练习
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 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D)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材图片点拨素材 北师大版 精
• 教材图 片点拨
图片点拨
点拨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 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 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环境。图中用 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
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
,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 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片点拨
点拨
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北 方的第三个朝代,从图中可以看出 ,它基本上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 分中原地区。由此图可以了解五代
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从图上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周边
《五代十国形势图》
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势力不断壮
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世界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开始于( )
A.明朝
B.清朝
C.隋朝
D.唐朝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晁错
B.玄奘
C.鉴真
D.僧一行
3.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阿倍仲麻吕
B.崔志远
C.尺带珠丹
D.玄奘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成为( )
A.天竺
B.波斯
C.大秦
D.大食
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唐中宗时
6.进口产物居唐朝首位的是( )
A.大秦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7.《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崔志远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8.唐朝时期,外贸活动频繁的诚实有( )
①长安②洛阳③广州④扬州⑤敦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9.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10.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二、列举题:
11.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活跃时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城市。
12.列举唐朝时中日、中印交往中的著名使者。
13.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读图题:
14.图中的人物是谁?
15.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6.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17.他有什么著作?
参考答案:
1.D2. C3. D4. A5. A6.C7.D8.A9.A10.B
11.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12.鉴真、玄奘 13.日本、新罗、天竺 14.玄奘15.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16.他是著名的佛学大师 17.《大唐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