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2e3d2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4.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点:初中物理1、题目:《光的折射》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有适当板书。
(4)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理解光路可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联系实际,学生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掌握用物理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法,培训总结归纳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规律。
[难点]归纳折射规律,理解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是否注意过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自己注意到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这个实验:把筷子斜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向杯中加水,让学生注意观察,从杯子上方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给出观察结果: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教师提问:筷子是在什么位置发生的“弯折”?学生回答:筷子在水面上发生弯折.教师追问: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教师讲解: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呢?光的折射又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出课题《光的折射》。
环节二:新课讲授演示(一):让靠窗户的同学将窗帘拉上,教师演示用激光笔照射滴有牛奶的玻璃水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得到什么结论?学生甲回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时,有一部分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玻璃中。
学生乙回答: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光的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演示(二):教师再次演示实验,并请学生帮教师在玻璃水槽上画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向学生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和入射角、折射角。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696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6.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测出了元电荷的电量D.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D解析:A选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A错误;B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的,故B错误;C 选项,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但元电荷的电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不是库仑,故C错误;D选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故D正确。
2.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和磁场都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C.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D.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并不存在答案:D解析: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不是假想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而引入的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故A错误,D正确;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不是闭合曲线,而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故B错误;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故C正确,但由于C选项的表述容易让人误解电场线也是闭合的,所以在此题中以D为最佳答案。
3.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置异种点电荷Q₁和Q₂,已知两点电荷间库仑力为F,电场强度大小为E,若将Q₁的电量与Q₂的电量同时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F’和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分别为:A. F’ = 4F,E’= 4EB. F’ = 4F,E’ = 2EC. F’ = 2F,E’ = 4ED. F’ = 2F,E’ = 2E答案:B解析: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3e4e4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2.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并且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定律的应用。
第二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一堂精彩的物理实验课。
第三题题目:请阐述在教授初中物理时如何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假设你是初中物理教师,在一次课堂实验中,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实验器材损坏,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请谈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突发情况,并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第五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浮力”,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浮力现象。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浮力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会采取哪些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第六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当有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时?第七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惯性”,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的体现。
如果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感到困惑,您会如何帮助他们理解?第八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信息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影响。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堂针对初中物理“机械能”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电流和电压”的物理教学课,针对初中生。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师面试试题及答案
![物理师面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63ed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8.png)
物理师面试试题及答案1、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关系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2、85.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单选题]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天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发现横梁不平衡,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正确答案)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3、1.天津开往德州的K213次列车于13点35分从天津发车,13点35分指时间间隔.[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小阳将铅球投出去的过程中,小阳对铅球没有做功[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投出去的整个过程中,小阳对铅球做功了,但是球飞出去了之后,小阳对球就不做功了。
5、若跳高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大于他的重力,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与地面给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若地面给他的支持力大于重力,运动员所受合力大于零,方向向上,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6、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炒菜时油烟上升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正确答案)8、48.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8g(正确答案)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小于1g/cm39、19.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单选题] *A.响度(正确答案)B.音调C.音色D.频率10、82.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体积关系为V甲=6V乙,构成两球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乙=3ρ甲。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5f0b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d.png)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真题《分子热运动》考题回顾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让学生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问同学们能闻到味道吗?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学生初步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分子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实验演示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询问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演示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学生观察实验,会发现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明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教师讲解扩散的概念。
教师追问: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否举一些扩散现象的实例吗?(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演示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
对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
教师讲解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引导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
教师归纳: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演示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
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b40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8.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简述你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初中的物理教师,正在教导一节有关“电的流动和电路”的课程。
在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后,你的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进行小组实验,实验内容是构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小组遇到了以下问题: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测量到的电流值为什么是负数?2.为什么在关闭开关后,电路中仍然有电流流动?请你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育理论知识,为学生做出解释,并说明你如何在课堂中帮助他们掌握物理知识。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第五题题目描述:请谈谈你遇到的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难点的?请以教学中的具体情境为例,描述你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第六题题目: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世界中看起来并不适用?”作为教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八题题目:你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公式记忆不够准确,导致解题时无法正确应用。
请你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物理公式。
第九题题目: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你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十题题目描述:某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上存在困难。
在一次课后,他决定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https://img.taocdn.com/s3/m/64128e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a.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1.【简答题】注:图片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8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海豚“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豚发出的声音大家能听见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展示蝙蝠捕食的图片,提问学生蝙蝠是用什么来导航的?教师展示视频,在一个黑房子里横七竖八的挂一些细绳子,在绳子上挂一些铃铛,让蝙蝠在房子中捕食,发现蝙蝠绕障碍物成功捕食。
【生成概念】教师展示蝙蝠导航的原理图,总结蝙蝠是用一种看不见的声波——就是超声波来导航的。
教师展示声呐的原理图,B超的原理图,超声波碎石的原理图,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原理图,思考超声波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回答问题(1)声呐展示出超声波有方向性好的特点;(2)B超展示出超声波有穿透性好的特点;(3)超声波碎石展示出超声波有较集中的能量的特点。
教师总结,超声波有很多普通声波不具有的能力,而我们根据超声波所具有的特点将它利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展示金属探伤的原理图,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实例应用到了超声波的这些特点。
学回答:在生活中,还有超声测距,超声清洗等。
2.教师展示声波频率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
学生回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教师总结,低于的声波是次声波,高于的声波是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常用在预报自然灾害,次声武器等。
【深化理解】环节三:巩固提高说出以下对声波的应用实例中,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1)将手聚在耳朵上听远处的声音(2)倒车雷达(超声波)(3)大气核爆炸监察(次声波)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超声波的特点,并举出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作业:回家之后搜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下节上课之后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29b374b73f242326c5f0a.png)
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本卷共分为 2 大题 12 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 分钟,总分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图1 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B.欧姆定律C.电阻定律D.查理定律[答案]A[解析]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A.16 个中子,8 个质子B.8 个中子,16 个质子C.24 个中子,8 个质子D.8 个中子,24 个质子[答案]A[解析]3、某航天器由离地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B.周期变小C.线速度变小D.向心力变大[答案]C[解析]4、如图2 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
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A,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h,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B.C.D.[答案]B[解析]5、如图3 所示,匝数为2:1 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PQ 形成闭合电路。
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1.0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l0Ω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PQ 长为0.1m、电阻为0.4Ω。
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电流大小I=0.03A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E=0.15V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I=0.01A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P=0W[答案]D[解析]6、如图4 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0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1f7dd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观察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情况。
这个实验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应用。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题干中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情况,正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故A项正确。
选项B,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并未明确体现这一原则,故B项错误。
选项C,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题干中并未涉及巩固知识的内容,故C项错误。
选项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题干中的实验主要是为了直观展示物理现象,而非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故D项错误。
2、在教授“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首先通过展示船只在水中浮起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船只会浮在水面上。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策略?A. 先行组织者策略B. 探究式教学策略C. 合作学习策略D. 发现式教学策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的应用。
选项A,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f484992410a6f524ccbf85ae.png)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后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必定改变
(B)物体受到冲量越大,其动量越大
(C)物体动量的增量越大,其所受的合外力越大
(D)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动量必定改变
44下列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量子理论诞生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论
①增加辐射波的波长
②使振荡电容的正对面积足够小
③尽可能使电磁场分散开④源自加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7高速行驶的竞赛汽车依靠摩擦力转弯是有困难的,所以竞赛场地的弯道处做成斜坡,如果弯道半径为r,斜坡和水平方向成θ角,则汽车完全不依靠摩擦力转弯的速度大小为( )。
28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1Ω。现将它拉制成直径为1/10d筠匀细线后,它的电阻变为( )。
(D)电场力作负功,电势能减少
13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不封闭曲线
(B)沿着磁感线方向,磁场减弱
(C)任意两条电场线和磁感线有可能相交
(D)通电螺线管内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
14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静电的吸附作用进行工作的是( )。
(A)除尘器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指很小的物体
(B)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都可以忽略
(C)研究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
(D)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可以把宇宙飞船看作质点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精选)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d6d90c91a37f111f1855b74.png)
面试经历:进入公司,工作人员给了一份初中数学试题还有一份试讲的题目(两题,二选一去试讲),做完试卷,然后有人带你去面试。
面试的东西主要围绕简历来问的。
最后把之前准备好的题目试讲完面试官提的问题:1,你有过家教经验吗?2,实习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我曾在小学实习一个学期)3,如果一个家长因为知道我们教育机构有个老师辅导很好,专门前来找这个老师给孩子补课,但由于该老师有事,接不了,换了你来给孩子上课。
这个家长原定3个月的补习期,但一个月后,家长认为你给孩子辅导效果不太显着(只进步了十几分),要求换老师,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考题回顾】一名老师说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作业,熟能生巧。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参考答案】1. 表明观点,作业能够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而不忘、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果作业过量了,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不赞成教师过量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这种行为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更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的要求不符。
2. 论述布置大量作业的危害:其一,过量作业会侵占学生课外活动、娱乐和睡眠时间,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二,过量作业会影响学生与家长、同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 教师应合理地布置作业。
例如,要制定科学的学生家庭作业的标准;要加强教学管理,严肃处理过量布置作业的教师;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考题一回顾】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课业压力普遍很重,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参考答案】1. 课业压力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悖。
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2. 分析学生课业压力重的原因:首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
其次,教师评价学生方式单一,仅看考试成绩。
最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尚未改革完成。
3. 提出减轻课业压力的建议。
例如:要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师考核方式,注重教师的引导式教学,还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进度,转变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f8e6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9.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结构化面试题目,旨在考察应聘者的教学理念、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题目描述:假设您正在教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关于“光的折射”这一章节。
您注意到班上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缺乏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您会如何设计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三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并且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定律的应用。
同时,请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这一概念。
第四题题目: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你发现学生对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刻。
请设计一个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这个实验如何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第六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正在给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上物理课,课程主题是“简单机械”。
在讲解了杠杆原理之后,你发现学生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杠杆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你需要设计一个课堂活动。
题目内容:•任务:请设计一个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活动应当包括材料准备、操作步骤、预期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要求:•活动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活动过程安全,适合初中生操作。
•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杠杆的作用。
•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原理的应用实例。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0e1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0.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题题目描述:请谈谈你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设计一堂关于“电流与电阻”的物理实验课。
第五题题目:请你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效果?第六题题目: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的理解。
第七题题目: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请举例说明。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能量转化与守恒”为主题的物理实验课,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预期教学效果。
第九题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解释该实验是如何说明浮力作用的。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的考生。
在面试中,你需要展示你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如何将物理概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本题要求你设计一个关于“浮力原理”的教学活动。
题目要求:请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设计一个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教学方案应包括以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小结)•预期效果及评估方式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情境,设计一节关于“电流的产生”的物理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ad97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0.png)
初中物理1、题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3)如果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归纳结果。
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不动放在地上的桌子,吊着的电灯,问学生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学生回顾知识点:这些物体是静止的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明他们受平衡力。
教师追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力可以互相抵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提出问题: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出示的实例可以猜想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小车,砝码,轻绳,固定着定滑轮的光滑桌面,砝码盘,让学生根据器材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将轻绳系在小车的两头,并将轻绳的另外两头系上砝码盘固定在定滑轮上,将小车放在光滑桌面的中央,通过给两边增减砝码,看小车是否移动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补充实验步骤的三个步骤:(1)两盘中加相等质量的砝码;(2)两盘中加质量不相等的砝码;(3)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旋转一个小角度释放。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组织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多做几组,得到普遍规律,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论证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师引导补充:(1)若两端轻绳没有作用在小车上,小车的状态将不会是平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一、考题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教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办法。
学生交流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教师:找几名学生来用感官来判断哪杯水热。
引导讨论出“用感官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学生:感冒会有体温计来量体温。
教师:对,很好,为了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那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环节二:新课探究(一)温度计与摄氏温度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提示:温度计为玻璃制造,要轻拿轻放)教师总结:温度计由玻璃管,液柱,刻度,液泡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摄氏温度的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并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第1步:教师布置任务,类比刻度尺的测量,每个小组进行测三组不同温度(冷、热、温)的水温,并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问题:防止热水烫伤及摔坏温度计)第2步:学生汇报各组的测量结果。
第3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及说明正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环节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重新进行不同温度水温的测量,体会正确的操作步骤。
2.视频展示多种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比如体温计,数字式温度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并回去行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参考答案】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使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或煤油等。
2.总结一下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参考答案】(1)估量程——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在水中——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质中。
(3)莫碰壁——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要平视——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第二批)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熟悉的串联电路图。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
问:已经知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那么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二、新课讲授(一)提出问题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那么电压规律是怎样的呢?(二)猜想假设:学生猜想电压的关系:相等、从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越来越小、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
(三)实验设计提示: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
我们知道,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
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
教师引导:实验除了要连电路之外,还需要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为了结论具有普遍性,还需要换上另外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电压,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
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
(四)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
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
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五)归纳数据,形成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 AC=U AB+U BC三、巩固提升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四、小结作业情感升华式小结: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思考作业: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什么规律?(预习)五、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有时,当某一电路中连接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数较多,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你会运用什么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参考答案】运用“去表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在电路中可以视为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可以视为断路。
因此在电压表和电流表较多的复杂电路,可以去掉电流表用导线代替,去掉电压表使其所在电路断路,这样是电路简化。
2.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这一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可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批)初中物理《密度》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
提出问题: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2.如何区铜块、铝块?通过颜色、气味、软硬度等区分。
教师: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学生疑惑)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建立概念1.提出问题、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2.设计实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3)实验方案要注意什么?(4)记录哪些实验数据?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的圆柱体的体积已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据。
4.观察数据,分析论证圆柱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让学生描点作图找规律。
图像为一个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一定,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不具有普遍性,应该再测一种其他物质,看是否同样符合规律)(2)描点作图为什么有的点不在直线上?让学生用铁块再次进行上述实验。
(可简略一句带过)(过渡):物质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1.一桶水与一滴水的比较,谁的质量大?密度呢?说明了什么?环节四:小结作业提问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回去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又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这个实验中,你采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你认为学生在实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参考答案】由于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探究实验,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设计不够全面,会出现不合理之处;而且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差别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助。
2.这个实验学生容易忽略结论的普遍性,只用一种物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
这里还需要老师强调;3. 学生描点画图难免出现误差点,有的学生会连成折线。
所以这里需要跟学生明确误差的问题,作图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概率。
2.密度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定义,你还能举出一些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吗?【参考答案】密度概念是通过比值法定义的。
如密度、加速度、电阻等等。
这类概念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特性,这些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而与比式中的各量无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比值必然是一个恒量。
速度、功率、电阻,高中要学的电容、场强等概念都可以用比值定义法予以阐释。
(第四批)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问题:老师展示一杯液体,想知道他的密度是多少,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密度的知识,想办法。
导出实验课题:测量密度。
环节二: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分别测出质量与体积,求比值就是物质的密度。
2.实验器材测质量:天平测体积:量筒(此处引导学生思考量筒读数方法)注意:先测质量再导入量筒测体积。
3.实验表格4.实验步骤(1)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盐水导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剩下杯和盐水的质量m2(3)计算量筒中盐水质量m=m1-m2(4)读出导入量筒盐水体积V(5)计算密度ρ=m/V(6)多次实验反复验证环节三: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时间,四人一组。
老师在班级巡视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各小组进行实验。
环节四:得出结论教师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实验数据表格,并告诉大家你们求得的密度,提示大家是否反复实验进行了验证。
环节五:交流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注意保护仪器,是否读数准确,是否分工明确合理,组内交流,共同分享。
环节六:课下拓展问题:如何求固体/小石块的密度?分组讨论,给出方案,下节课我们在实验室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实验室授课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参考答案】1.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实验室的卫生,并爱护实验器材,不能随意使用实验器材,分组试验时注意分工合作等。
2.对于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这种实验教学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因此,虽然这堂课需要学生亲自探究,但是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不能重视了形势而忽略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