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教育相关论文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在当今的社会中,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
首先,课程设置对于基础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课程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迁。
它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此外,课程设置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基础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倡导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
例如,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问题解决和项目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多样的教学技能,以便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最后,评估体系在基础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估不仅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
因此,评估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作业等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评估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合理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估体系。
基于这些方面的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我们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为每个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论文摘要: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的作文教学理念为参照,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对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怎样才能完成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近来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就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
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发情感的过程。
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
例如: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长辈、同伴、亲人、朋友,甚至虚拟的人物,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甚至玩具。
学生的习作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甚至写出了《唐僧,我想对你说……》,为孙悟空抱不平,让人觉得可笑又有趣。
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
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新基础教育论文范文3篇
新基础教育论⽂范⽂3篇新课改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论⽂⼀、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现状1、师资配备的不平衡。
由于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学历普遍较低,⼜加之农村教师的⼯资较低,⼯作环境和⽣活条件普遍艰苦,因此,不少⾼校毕业的学⽣不愿到农村进⾏教学,致使⼤量⾼校毕业的学⽣涌⼊城市。
⽽在农村从事教育⼯作的以年长者居多,农村教师队伍逐渐⽼化,使得城市和农村教师差距较⼤。
因此,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教育经费投⼊不均由于农村教育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不少学校的学习环境条件较差,城市教育的投⼊和农村教育的投⼊相差较⼤。
⽽农残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集资筹款,在经费的投⼊呈现倒⾦字塔模式,没有经费作为农村教学的坚实后盾,⼀些关于学习⽅⾯的设备将⽆法置备齐全,这就使得农村办学的硬件设施落后于城市教育。
3、学⽣素质发展不平衡为了能够检查学⽣的学习状况,农村学校⼤都通过考试、竞赛的⽅式进⾏考核,这是农村教育考核的主要模式。
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往往会为了提⾼学⽣的学习成绩⽽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学⽣⼼理、能⼒等价值⽅⾯的培养,久⽽久之,导致农村学⽣素质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状,⼀旦农村学习好的学⽣转⼊城市学习,极易看到两者的差距,这与城市教育对学⽣能⼒开发存在明显差距,使得农村学⽣的能⼒素质出现明显不⾜。
⼆、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原因针对城乡基础教育失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体制⽅⾯、教育经费⽅⾯等。
城乡基础教育失衡将会制约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
现针对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原因进⾏具体分析,具体如下。
1.体制⽅⾯的原因是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个原因。
从很多年前开始,农民的⽣活⼀直处于被剥夺状态,尽管教育作为⼀种社会福利性质,却始终以城市为优先,这直接导致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出现⼀定差距。
从教育系统的内部制度上可以看出,这些制度的设定都是以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为优先,⽆形之中扩⼤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距。
教师基础论文范文3篇
教师基础论⽂范⽂3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研究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量薄弱的现状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主要存在以下⼀些问题:⼀⽅⾯,农村税费改⾰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但同时也切断了“农业教育附加费、乡村教育统筹和集资”为渠道的教育经费来源。
经费严重短缺的结果不仅导致学校运转陷⼊种种困境,也使得教师⼯资⽆法保障,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农村教师⼤量流向城市,使农村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另⼀⽅⾯,在农村和城市的教师分配问题上,国家政策倾斜城市的做法也是造成农村师资⼒量薄弱的重要原因。
教师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与教育主管部门在这⽅⾯的宏观控制能⼒不强有很⼤关系。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主要由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部分贫困地区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以上。
由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相当部分的农村教师专业知识低,难以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
公办教师中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缺,加之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平总体上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知识结构、教学⽅法、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等都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专业展,降低了农村教育⽔平。
其⼀,学科结构不合理。
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象⾮常严重。
语⽂、政治等学科教师偏多,⽽英语、⾳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相对紧缺。
虽然有的学科教师如此缺乏,但相关部门却没有⼤量招聘相关学科教师,其原因在于教师招聘受到⼈事编制和县可⽤财⼒的限制。
其⼆,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化现象⽇益严重,这个问题在⼩学阶段尤为突出。
⼆、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也是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1.突出重点,切实提⾼新教师队伍质量。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015-02摘要: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就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基础教育现状监督机制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迅速,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但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来说,我国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机制不健全,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现状等问题。
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制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属于中央集权制,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甚至教学方法都要由中央统一规定。
地方的各种教育事业接受国家的指导、监督,地方办学遵循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
虽然中央明确表示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直接干预教育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虽然这样便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思想,有利于统一规划全国教育事业。
但是对教育发展实行机械化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易导致脱离当地实际,不利于因地制宜的发展教育。
此外,基础教育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受政绩的影响,更愿意发展那些短期快速见效的领域以凸显政绩,所以当两者冲突时,地方政府就会追求财政收入而忽视对教育投入的重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篇论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挑战,以及改革的策略和成果。
1. 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传统的课程形式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2. 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核心目标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供各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以真正衡量学生的能力。
3. 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完善,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需要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评价制度也需要相应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和引导教育机构的改革实施。
其次,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最后,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支持孩子发展多样的才能,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个性发展。
5. 成果经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明显提升,他们将具备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大幅增加,他们将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造力。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作为当前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在塑造下一代的未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首先,基础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基础教育,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数学、语言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个人成功所必需的。
其次,基础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良好基础教育体系的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基础教育有助于培养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做出贡献。
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往往依靠其具备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才来支撑。
然而,当前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很多学校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欠缺。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是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另外,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基础教育的发展。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社交活动。
社会应该积极推动对基础教育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总之,基础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其质量。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拥有优质基础教育系统的社会,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可以包括各种与基础教育相关的主题,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论文主题:
1. 基础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探讨基础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包括其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教育平等与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是否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及如何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3. 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探讨其成功因素和挑战。
4. 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在线学习、智能化教育工具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5. 规划和管理基础教育:探讨基础教育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包括教育政策制定、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师培训和激励等方面。
6. 家庭与基础教育:研究家庭对孩子基础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支持和亲子互动等因素。
7. 跨学科教育与基础教育:探讨跨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基础教育论文主题,具体的论文题目应根
据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撰写论文时,还需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分析、实证研究等工作。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论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论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基础教育中德育教育问题的研究》关键词: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中西方教育差异性基础教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我国始终对教育如何与现今中国的实际发展相结合做出努力,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即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搞好基础教育工作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一系列环节的相互作用。
[1]这些关键时期除了孩子主体智力的发展以外,与他朝夕相处的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最直观感受到的家庭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映射:1、父母的言行2、父母的教育方式3、父母的文化程度4、家庭气氛。
[2]西方国家父母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尊重做起,尊重孩子的人格发展、兴趣爱好、个性意愿,视孩子的自身快乐与天然兴趣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注重孩子责任感与独立性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会给他们制定规矩,让孩子严格遵守,至孩子成年则不再管教。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儿童的成长源于亲身实践,多鼓励儿童在早期的实践中尽可能多的感知世界、接受知识,并从自身内部而不是外部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正如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所说“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别强,最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此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容易又牢固。
这一阶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导得当,可以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逐步形成诚实、认真、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个性,从而使其为今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长大以后才能适应各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心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
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独身子女政策影响,孩子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的溺爱往往忽略了其独立性的培养,这样导致长大以后自理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引言基础教育是每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必要性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需求。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创新精神的培养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创新精神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挑战教师培训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能,以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
然而,现实中存在不少教师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内容不够实践和应用导向的问题。
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更新。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庞杂、体系复杂,更新过程可能面临多方面的难题,如资源不足、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个挑战。
家长的认知和期望家长对基础教育的认知和期望也会对课程改革产生影响。
一些家长对于传统的基础教育有较为保守的观念,他们可能会对课程改革保持怀疑和抵触态度。
因此,如何增加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
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实践研究;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一、引言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
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方式单一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部分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教材,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
3. 评价方式不合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三、实践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3. 行动研究法以实际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实践探索。
四、实践研究内容1. 教学策略研究(1)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教学方法研究(1)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导言在当代社会中,基础教育对于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探讨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确保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至关重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践法、探究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秩序的维护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包括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评价与反馈还能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及时给予学生具体、准确的反馈。
五、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
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基础教育教学是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关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将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
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
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关键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教育教学主体正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
”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
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
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
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
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探析,旨在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当前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教师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不符。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3.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基础教育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对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不深,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5. 家校沟通不畅部分学校与家长沟通不足,导致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了解不够,影响家校共育。
三、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改进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4.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学质量:1.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资源,开设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基础教育实践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基础教育实践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实践;问题;改进策略一、引言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基础教育实践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基础教育实践的现状1. 改革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等政策的实施,为基础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育资源逐渐均衡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分配逐渐趋于均衡。
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农村地区教育条件得到改善。
3.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我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培训、实施“国培计划”等措施,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三、基础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和学校仍存在应试教育观念,过分强调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虽然教育资源分配逐渐均衡,但城乡、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3.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4.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现象,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四、基础教育实践改进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改革宣传,引导教师和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选拔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变革的呼声。
本文将以全面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为主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经济、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 经济层面:基础教育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加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广度,才能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精英人才,保证国家的竞争力。
2. 社会层面:基础教育改革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具备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才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普及也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石,通过改革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3. 个人层面:基础教育的改革将直接影响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优质的基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通过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措施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下面从课程改革、教育资源均衡、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如下措施。
1. 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应从学科知识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对传统单一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
2. 教育资源均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涌现。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课程内容往往陈旧、单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方法也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目标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新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引入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人文社科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保障。
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业成绩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等。
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创新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一:运用资源经营理念创新基础教育事业经营教育资源的含义,就是把构成教育空间和教育功能载体的有形资源及无形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运作,实现资源配置在容量和结构上的最大化、最优化,以实现教育资源的自我积累、自我增殖、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经营教育资源的前提是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观。
教育资源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主要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块。
有形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校舍、场地、设施、仪器、图书等)、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长、校友、社区成员等)、财力资源(教育经费)、信息资源(校本教材、教案、教学软件、学术论文等)。
无形资源包括:教育理念资源、社会声誉资源、社会文化氛围资源等。
经营教育资源就是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教育的需要变资源为资产,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殖,实现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环和创新发展。
运用资源经营理念创新基础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没有系统和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尝试对深化青岛市市南区教育改革,提出几方面思路性的建议,就教于教育界的同仁和专家。
一、运用资源经营理念,做好教育的整体规划1.规划调整布局,优化教育环境规划调整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一项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对于形成与人口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减少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历史发展和城市开发的种种原因,现在市南区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西部学校过密,东部则过稀,既造成学生就学的不便利,也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不平衡发展的局面,建议利用城市建设改造的契机,重新调整市南学校和幼儿园的布局,加大东部地区学校、幼儿园的开发,并应在东海路建立一所或几所小学、幼儿园,可以办成某个名校、名园的分校,采用多渠道融资的办学方式和灵活经营的管理体制,办成东部的名校、名园,使市南的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加快市南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础教育相关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变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寻找课程改革的平衡器,这是课程典范重构的两个方面。
而课程理念的创新又包括创新的学校观、创新的课程观、创新的教材观和创新的教学观。
本文试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论;创新;发展【Abstract】Foundation education new course reform is an overall of change;With student development for should be look for course reform ofbalance machine, these be 2 of the course model heavy Gou.But the innovationof course principle include again innovation of school view, innovation of course view,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view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view.This text try this two problem make some study.【Key words】 New course;Reform;Theories;Innovation;Development在价值变革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典范、课程理念、课程体制、课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1. 课程典范的重构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
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
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这改变了传统学校只重视“学业智力”,而对其他诸如“社会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生存智力”均有所忽视的现象,强调对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
五是推崇“档案袋评价”“真实评价”等质性评价手段,体现了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
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1.2寻找课程改革的平衡器: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果坚持“学科本位”,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以及各个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深刻分析了以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
2. 课程理念的创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理念的创新。
如果没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改革就只能局限于技术层面而缺乏文化创新的动力。
正是这些理念的创新,推动了课程研究,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唤起了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
2.1创新的学校观。
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监狱,不是附属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过去的官僚本位、国家本位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
2.2创新的课程观。
传统教育中,课程知识多是文本的,这种文本的课程知识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组织上的线性和顺序性;单向性,课程知识早已安排好,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课程知识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侧面来进行论述和描写的。
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知识要尽量体现超文本的特点。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2.3创新的教材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坚持“教材是范例”的观点,认为教材要由控制和规范逐步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
2.4创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视为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
新的教学观则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在对话中不断建构知识。
2.5创新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
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6创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课程体制的发展与上述理念层面的创新相伴随的往往是体制层面的发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必然是二者的同步变革。
在课程管理方面,需要继续研究课程体制的统一性、灵活性以及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地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
4. 课程文化的再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营建了一种生活、对话、探究与合作的课程文化模式,实现了课程文化的再生。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也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大家克服,但只要大家共同来呵护这棵小树,用爱来浇灌,用心来关爱,用汗水来培植,这个创新与发展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愈来愈渲染着浓郁的网路信息环境的特色。
笔者在此大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框架下探讨了学校各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的论题。
【关键词】网路信息环境创新教育改革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近年,凭借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我们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中引发着各种日趋深入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
面对逐步深入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学校各专业各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无不被赋予了网路信息环境的内涵。
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课题。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普通教师,笔者的肩上也担负着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融身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的重任。
笔者主要担任河北工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河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外聘教学工作。
这门课程与现代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彰显了信息网络技术与环境对本门课程的影响和迫切要求。
1 网络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1.1我国网络环境概况202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根据报告,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世界第一。
同时,CNNIC宣布截至7月22日,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8万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
这三项重大突破令世界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
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目前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已经有493,729Mbps。
学生比例约为23%。
1.2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多年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在网路信息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也被烙上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勇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
1.3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教师即教育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师作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地“教育家”形象。
在此趋势下,由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注意探求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并出现了可喜局面。
向科研要素质,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专业型教师的倡导,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
教师的教育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要求,也成为群体自觉。
2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基本策略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的素养。
课程整合具有非凡的意义,即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需要构筑一个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实际可行的策略。
具体可以如下:要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