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过程——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
2、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二者的联系。
2、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理解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三、知识回顾1、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组成。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那么,光合作用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六、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一)光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色素、酶。
3、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2H₂O → 4H + O₂(2)ATP 的合成:ADP 和 Pi 在酶的作用下,利用光能转化成ATP。
ADP + Pi +能量(光能)→ ATP4、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二)暗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基质。
2、条件:多种酶。
3、物质变化(1)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CO₂+ C₅ → 2C₃(2)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H和 ATP 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应用导学案
C、ATP D、二氧化碳
【巩固练习5】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
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知识回顾】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用反应式表示)
教学环节
知识梳理、重难点解析、典型例题、巩固训练
课前预习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光反应阶段:
场所:,必须有才能进行。
1、水的光解:
2H2O→O2+4[H] [H]作为,参与暗反应的有关化学反应。
2、ATP的合成:
ADP+Pi+能量→ATP ATP作为活跃的,参与暗反应的有关化学反应。
〈二〉暗反应阶段:
能量变化
相互联系
【探究实验】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否含有淀粉。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学以致用】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
课后练习
【练习1】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测定:()
场所:,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1、CO2的固定:
CO2+C5→。
2、C3Hale Waihona Puke 还原:2C3+C5
总反应式:。
实质: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西郊中学导学案科目:生物编号:NO11 编写人:史鲜红审核人:黄蕾班级姓名第组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记住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作用3.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析的原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自主预习]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它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它们在层析液中的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扩散速度快,。
这样,在滤纸上可将各种色素分离开。
⑵实验流程:3、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颜色不同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标名称并标颜色)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二、叶绿体的结构1.形态:一般呈扁平的 椭球形 或 球形2.结构:外表有双层膜, 内部有很多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液态的 ,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 结构堆叠而成,这些结构称为 。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3.功能:叶绿体是进行 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除了分布许多吸收光能的 外,还有许多进行 所必需的酶。
[合作探究]1. 实验过程分析①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
④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2.实验结果分析滤液为淡绿色的原因有哪些?3.自然现象分析①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的,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是黄色的,可为什么叶片的颜色是绿色的?②落叶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黄,为什么?(黄绿色)(橙黄色)(约占3/4) (约占1/4)叶绿体中的色素 (黄色)。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4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堂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学习过程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⑴原理:①色素的提取 。
②色素的分离: 。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2.【课堂探究】探究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流程:【拓展延伸】叶片为什么一般是绿色的?秋天变黄是怎么回事?【跟踪训练1】(2010全国卷Ⅱ改编)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
(2)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萨克斯的实验【思考】1864年,萨克斯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2、恩格尔曼实验(1)过程:水绵+好氧菌 (2)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 。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思考】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到了什么技术?是否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1.色素提取液颜色太淡的原因?2.画滤液细线应注意什么问题?3.若用圆形滤纸做色素分离实验,应如何设计?结果如何?【问题探究】黑暗、无空气极细光束→好氧菌只分布在 。
完全曝光→好氧菌分布在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及结论。
2、理解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
3、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重要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难点(1)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实验的科学性和巧妙之处。
(2)从实验中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三、知识链接1、细胞呼吸:细胞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生成 ATP 和其他产物的过程。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为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奠定基础。
四、学习过程(一)早期探索1、 17 世纪,比利时的范·海尔蒙特(Van Helmont)进行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将一棵重 25kg 的柳树苗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此后,他只用雨水浇灌柳树。
5 年后,柳树增重了80 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 100g。
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
思考与讨论:(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2)他的实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2、 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Priestley)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实验过程: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然后,他又分别把一棵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棵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蜡烛没有熄灭,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
思考与讨论:(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有人重复他的实验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二)确定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 1779 年,荷兰的英格豪斯(Ingenhousz)做了 500 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相识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课时支配】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似乎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完成这项生理过程的场所是哪里?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日来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学问点。
进而绽开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本P10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部分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2.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做了盆栽柳树称重试验,得出柳树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是从水中获得。
他没有相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加了有机物的形成。
3.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出名的试验,通过试验他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并没有发觉光的重要性。
4.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5.1785年,由于发觉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探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7.1845年,德国的梅耶依据能量转化与明确指出8.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他做了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胜利的证明9.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第1课时导学案
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及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的解析。
【学习过程】一、从柳苗的生长之谜说起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二、探索光合作用活动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有什么作用?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活动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活动3: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活动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2.分析实验结果,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
3.你们组认为绿叶细胞的_____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堂自测】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淀粉和氧气D.光、叶绿素和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水B.二氧化碳C.光D.叶绿体3.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便于用碘液检验4.“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②⑤①⑥B.④③②⑤①⑥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5.通过“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光B.二氧化碳、氧气、叶绿体C.光、水、氧气D.光、叶绿素、二氧化碳6.氧气的性质是( )A.具有可燃性B.具有助燃性C.具有易燃性D.使火熄灭。
光合作用导学案
中的溶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使用说明】仔细阅读课本 P97-100,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 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___________ 。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_(2) 方法步骤:① 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 2g T 剪碎置于研钵T 放入少许 ________ 加入5mL ______ 迅速研磨T 过滤T 收集滤液(试管口用 ____________ 塞严)② 制备滤纸条: ③ 画滤液细线:④ 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朝萝卜素叶绿素乩 叶绿秦b (4)注意:无水乙醇的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捷黄邑-S 色 -蒞绿色 -董绿色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色素带 __________ ;便于观察分析;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能的捕获1、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其中叶绿素约占__________ ,类胡萝卜素约占____________ 。
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课时)一、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三、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迄今为止利用太阳能的最理想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2、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的证明:光合作用在_________里进行,并产生_________。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实验预备:对照课本54-55页的实验步骤,归纳本实验的七个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用2到5个字表述)讨论: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③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2)动手实验。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注意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大显身手: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有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2)在步骤1中,将植物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3中,遮盖黑纸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6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_(5)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同学们看课本55—56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的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总结: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思考: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是为什么?【三】、光合作用的原料1、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见课本56页。
光合作用的发现——导学案
?。
先选极细光束,用好氧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好氧菌集中于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1)实验时首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耗尽。
(2)图中a选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3)滴加碘液后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
(4)小刚设计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
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
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反应式。
2、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
3、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叶绿体。
3、过程(1)光反应阶段条件:光照、色素、酶。
场所:类囊体薄膜。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ATP 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2)暗反应阶段条件:多种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₂的固定,C₃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二)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类型(1)有氧呼吸条件:有氧。
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O₂+ 6H₂O → 6CO₂+ 12H₂O +能量(2)无氧呼吸条件:无氧。
场所:细胞质基质。
过程:①酒精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②乳酸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1、区别场所: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将化学能释放出来。
2、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导学案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1、光合作用的定义2、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3、光合作用的过程总反应式:CO 2 + H 2O (CH 2O )+ O 26CO 2+12H 2O C 6H 12O 6+6H 2O+6O 2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光强度、光质都可以影响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在一定光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光质:由于色素吸收可见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最多,吸收绿光最少,故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一样。
白光下光合效率最高,红光和蓝紫光下光合效率较高,绿光下光合效率最低。
(2)CO 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 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温度: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
(4)矿质营养: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二、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难点是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
2、疑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三、学法指导1.了解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一般方法。
2.理解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掌握光合作用过程的意义。
4.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5.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原理及方法。
四、叶绿体的结构结合讲解叶绿体的结构,教师归纳: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光合色素的作用是 光能。
思考: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 2.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植物体内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哪些?4.生产上,用何种颜色的塑料薄膜做顶棚产量高? 5.绿色植物在CO 2等量时哪种光下光合产物最多?6.用绿色、红色、蓝色、紫色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O 2最少的是哪种颜色的玻璃罩?为什么? 7.为什么要用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来提取色素?光 能叶绿体光 能叶绿体答案:绿叶几乎不吸收绿光,绿光被反射,因此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有光照和Mg等;叶绿体和液泡;无色;白光;绿色,因为植物几乎不吸收绿光;因为色素只溶于在机溶剂。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无答案)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海尔蒙特的实验(十七世纪上半叶)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柳树重量kg增加到kg增加kg
干土重量kg减少到kg减少kg
实验分析(讨论)
使柳树增重的是而不土壤
柳树生长的环境因素还有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叶片遮光
叶片不遮光
实验分析(讨论)
淀粉遇碘液变色,光合作用产生
淀粉燃烧产生和是一种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你能做:光合作用内容(勾选出正确的答案)
原料:水土壤二氧化碳
产物:淀粉氧气绿叶
场所:叶绿体(绿叶)淀粉
条件:光土壤
三、英格豪斯的实验(1779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释放气体,夕阳西下,太阳下山。
绿色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
(讨论)
瑟纳比埃(1782年)证明植物在阳光下释放同时吸收
索绪尔(1804年)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需要,这与的结论相吻合。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四、萨克斯的实验(1864年)
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鼠+灯鼠(死/活)、灯(亮/灭)
树+灯树生长、灯(亮/灭)
鼠+树树生长、鼠(死/活)
实验分析(讨论)
植物可。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光合作用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器①的内膜上附有大量的酶,细胞器②的内膜上附有大量光合色素.若同一植物细胞在Ⅰ~IV状态下,Ⅱ中的CO2浓度最高 (1)图甲中,在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时间点即a时和b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图乙中的B点,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一种情况即可)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色素的数量等。
5.1光合作用(第1课时)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探索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说出有关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及其经典实验的结论。
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 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6673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完成下表:科学家实验结论海尔蒙特(17世纪上半叶)普利斯特利(1771年)英格豪斯(1779年)瑟讷比埃(1782年)索绪尔(1804年)萨克斯(1864年)2、探索光合作用(1)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遮光→照光→→清水漂洗→。
实验现象:经过部分遮光处理的绿叶遇碘液后,见光部分呈 ,遮光部分,表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
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演示: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现象:金鱼藻在光下放出许多气泡,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复燃。
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活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银边天竺葵等植物的叶片,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淀粉,显然光合作用需要。
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演示: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用碘液处理两个实验装置中的叶片,有清水装置的叶片变蓝色,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叶片不变色,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课内探究】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为什么银边天竺葵或银边翠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效果评价】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淀粉和氧气D.光、叶绿素和水2.验证金鱼藻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是()A.检验有无淀粉生成B.检验是否吸收了二氧化碳3.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避免将叶片烫死B.用酒精杀死叶片细胞,以免继续进行光合作用C.溶解叶片的叶绿体,避免酒精过度挥发D.溶解叶片的叶绿素,避免酒精过度挥发4.在“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中,25%氢氧化钠的作用是()A.净化空气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促进光合作用5.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
《光合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机制。
三、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叶绿体基质中分布着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三)光合作用的条件1、光照: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没有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3、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也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良好溶剂。
4、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5、矿质元素: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原料1、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吸收进入叶片。
2、水:由根部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1、有机物:如糖类(葡萄糖、淀粉等)。
2、氧气:通过气孔释放到大气中。
(六)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1)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色素、酶。
(3)物质变化:水的光解: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ATP 的合成:ADP 和磷酸在酶的作用下合成 ATP。
(4)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基质。
(2)条件:多种酶。
(3)物质变化:CO₂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6)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是在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之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和应用等知识。
光合作用是光能启动的、以物质变化为载体的复杂能量转换过程,对“物质与能量”生命观念的形成具有其他内容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从联系农业生产实践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说,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按照考纲要求,光合作用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细胞中物质运输的学习,初步了解到能量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经过酶、ATP等知识的积累,对学习细胞内复杂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结合细胞呼吸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来维持。
学生已经认识叶绿体结构,对本课的学习有所铺垫。
光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变化,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内化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目标】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认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用“物质与能量观”,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2、能用理性思维构建光合作用过程的模型,结合教材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
3、能按科学探究的要求,小组之间交流学习并描述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变化。
4、从社会责任方面,认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能举例说明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教学法、模型建构法、设问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教学工具】自制教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光合作用向来是高中生物的难点和考点,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有所收获是老师重点要关注的。
动手动脑,寓学于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的主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木中学2013届高三总复习生物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专题六光合作用第3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复习目标:3.在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光照条件、二氧化碳浓度浓度改变后一系列的变化,深刻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预习案+探究案】
1. 居里夫人说过:“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来说,比得到核能还重要……”
2.过程:
3.比较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光反应暗反应
条件
场所
过程
实质
反应式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训练案】
1.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
2.上右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
4. 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叶绿体,放入含有[H]的载体、ADP、磷酸盐等物质的溶液中,并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将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绘成示意图,根据曲线各段特点,回答原因:
有光照黑暗
无CO
2
有CO
2
c
葡
萄 d
糖
含 a b
量时间
(1)ab段。
(2)bc段。
(3)cd段。
(4)整条曲线说明。
5.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图甲)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图乙是图甲中的色素分离结果,图丙是在图甲④结构中进行的生化反应,①~④分别代表图甲叶绿体的结构。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叶绿体的结构,①~④中具有膜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构成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吸收光能的结构是[ ]________,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乙色素的分离结果,1、2、3、4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需要图甲②结构提供的物质________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五碳化合物和(CH
2
O)。
(5)若图丙中的CO
2
供应突然降低,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
6.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产生,用于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
2
,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
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
2
浓度为0.003%
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
3
和C
5
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C
3
化合物、C
5
化合物)。
(2)在CO
2
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将CO
2
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
2
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
3
和C
5
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
2
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
2
浓度为1%时的
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