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样本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1.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1.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第二章: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液压泵2.2 液压缸2.3 液压控制阀2.4 液压油2.5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第三章:液压系统的原理与操作3.1 液压系统的原理介绍3.2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3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4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5 液压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四章: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4.1 气源设备4.2 气动控制阀4.3 气动执行器4.4 气动辅助元件4.5 气动系统的连接与控制线路第五章:气动系统的原理与操作5.1 气动系统的原理介绍5.2 气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3 气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4 气动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5.5 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日常维护内容6.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6.3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4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6.5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第七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7.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7.2 液压泵的选择与计算7.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7.4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7.5 液压油的选择与系统油液循环第八章: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8.1 气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8.2 气源设备的选择与计算8.3 气动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8.4 气动执行器的选择与计算8.5 气动系统的气动元件布局与线路设计第九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液压系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案例9.2 液压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9.3 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9.4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10.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技术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行业标准与规范10.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培训与教育10.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液压与气动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习单元1 液压与气动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二、液压传动 的工作原理
三、气动的工作 原理
如图1-2 a所示为气动剪切机的工作 原理图,图1-2 b所示为其简化模型图。 工料11被送到剪切机预定位置时,将推动 行程阀8的阀芯右移,使换向阀9的控制腔 A 通过行程阀8与大气相通,换向阀9的阀 芯在弹簧作用下能够向下移动;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②液压传动装置重量轻、惯性小、工作 平稳、换向冲击小,易实现快速启动、制动, 换向频率高。 对于回转运动,液压装置每 分钟可达500转,直线往复运动每分钟可达 400~1000次,这是其他传动控制方式无法比 拟的。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③空气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在高 温、易燃、易爆、高尘埃、强磁、辐射及振 动等恶劣环境中,比液压、电气及电子控制 都优越。
④空气的黏度很小,在管路中流动时的 压力损失小,管道不易堵塞;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空气也没有变质问题,所以节能、高效,适 用于集中供气和远距离输送。
⑤与液压传动相比,气动反应快,动作 迅速,一般只需0.02~0.03s就可获得需要的 压力和速度。 因此,特别适用于实现系统 的自动控制。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1、密度 2、可压缩性 3、黏性和黏度 4、黏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学习单元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件
液压与气动技术
学习单元一 电气液压系统装调
、
四、 电气控制原理介绍
1.继电器的接线说明
如图4-7所示, +24 V与继电器K1和 两个按钮开关S1、S2 串联后与0 V相连。 理论上继电器与正极 相连也是可行的,然 而,这样做会发生危 险,但由于绝缘缺陷 或者其他的原因会导 致负极接线柱接地, 形成错误导通连接而 发生危险。
图4-18 保持系统压力恒定
液压与气动技术
学习单元二 典型液压回路分析
如图4-19所示,在 变量泵供油系统出口处 并联溢流阀,限制系统 最高压力,防止系统过 载,这时的溢流阀又称 安全阀。作为安全阀, 其调定压力一般要比变 量泵的变量机构动作压 力高1 MPa以上,才能 保证该系统为变量泵供 油系统性能。
在实际中将主电路和控 制电路区分开来。正如“控 制电路”所说的,它的任务 只是用于控制需要小功率的 场合。在主电路上绝大多数 是通过接触器控制的高功率 的耗能元件。主电路和控制 电路的供电可以分开或连接 在一起。如图4-9(a)所 示为在主电路上直接控制, 图4-9(b)为主电路和控 制电路分开控制。
图4-9 控制方式
液压与气动技术
学习单元一 电气液压系统装调
4.自锁电路
信号存储或自锁电路是通过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 不同配置来实现。在中断优先的电路中(如图4-10所示),当同 时按下两个按钮S1和S2,继电器K1不带电;然而,在接通优先 的电路中(如图4-11所示),按下按钮S1,继电器带K1电。出 于安全原因的考虑,绝大多数电路采用中断优先。自锁电路在断 电后,当重新通电时,没有操作开关S1,继电器不会自动带电, 因此可实现断电后的保护。
液压与气动技术02教案下载-样章ppt
Position encoder Analog displacement encoder for pneumatic linear drive unit for determining the current actual position. When ordering single units, please also order mounting accessories The connection cable is required for use in TP 111.
1
Control of Single acting cylin and simplicity of operation of the single acting cylinder makes it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compact, short stroke length cylinders for the following types of applications: 1.Clamping the work pieces 2.Cutting operations 3.Ejecting parts 4.Pressing operations 5.Feeding and lifting
Chp3 Actuator and output device
9
Control of rotary actuator
Chp3 Actuator and output device
10
Air motor
Devices which transform pneumatic energy into mechanical rotary mo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continuous motion. They are categorized into the groups of piston motors, sliding vane motors, gear motors and turbines.(叶片、齿轮、 蜗轮)
液压与气动技术 书pdf
液压与气动技术书pdf液压与气动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使用广泛的两种动力传输技术。
液压技术利用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力量和控制机械部件的运动,而气动技术则利用气体的压力来实现相同的目标。
液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是传递力量的高效性。
由于液体不可压缩,使得液压系统能够稳定地传递更大的力量。
其次,液压技术还具有精确的控制能力。
通过改变液体在管路中的压力和流量,可以精确地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和力量输出。
此外,液压系统还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
气动技术与液压技术相比也有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是气动系统的成本相对较低。
气体易于获得,并且气动元件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气动技术在一些低成本或简单的应用中更为常见。
其次,气动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和较高的运动速度。
气体的压缩和释放速度更快,使得气动系统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高速运动的场合。
此外,气动系统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减震能力,在一些需要缓冲和抗震性的场合非常有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液压系统常用于大型机械设备上,如起重设备、冶金设备和船舶等。
而在自动化生产中,气动系统常用于传送、夹持、定位和装配等工作。
此外,液压与气动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和机床等领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有一些指导意义的建议。
首先,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原理、元件和系统的组成是掌握这两种技术的基础。
其次,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关键。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技能,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此外,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也是必要的,了解最新的液压与气动技术和应用趋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
总之,液压与气动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管是液压还是气动,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适应范围。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势,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液压气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姓名学号办学单位日期 2014 年 12 月 20 日目录一.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计算 (2)二.计算和选择液压件 (7)三.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2)四、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4)参考文献 (16)任务书(附页)一.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计算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其工作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
主要参数:轴向切削力为30000N,移动部件总重力为10000N,快进行程为150mm,快进与快退速度均为4.2m/min。
工进行程为30mm,工进速度为0.05m/min,加速、减速时间均为0.2s,利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
要求活塞杆固定,油缸与工作台联接。
设计该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
一工况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绘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循环图(图1-1):图1-1 速度循环图其次,计算各阶段的外负载并绘制负载图,根据液压缸所受外负载情况,进行如下分析:启动时:静摩擦负载 0.210002000fss F f G N •==⨯=加速时:惯性负载10000 4.2350100.260a G v F N g t ∆⨯=⨯==∆⨯⨯快进时:动摩擦负载 0.1100001000fdd F f G N •==⨯=工进时:负载 10003000031000fdeF F F N =+=+=快退时:动摩擦负载 0.1100001000fdd F f G N •==⨯=其中,fsF 为静摩擦负载,fdF 为动摩擦负载,F 为液压缸所受外加负载,aF 为运动部件速度变化时的惯性负载,eF 为工作负载。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列出各工作阶段所受外载荷表1-1,如下:根据上表绘制出负载循环图,如图1-2所示:图1-2 负载循环图二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1)确定供油方式:考虑到该机床在工作进给时负载较大,速度较低。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1
项目一认识气压传动(一)Ⅰ、引入新课气压传动简称气动,是一门独立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包装、印刷、烟草、橡胶、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各种自动化装备和生产线上应用尤为广泛,被誉为工业自动化之“肌肉”,是当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也是最易被接受和重视的技术之一。
气动技术为何会有这样广泛的应用?气压传动又是如何运作的?(播放气动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应用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
)Ⅱ、讲授新课一、认识气压传动系统(气压传动的原理)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
二、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气源装置气源装置将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压缩空气。
它主要由空气压缩机构成,还配有贮气罐、气源净化处理装置等附属设备。
2. 执行元件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成工作装置的机械能,有气缸和气马达。
气缸除几种特殊气缸外,普通气缸其种类及结构形式与液压缸基本相同,较为典型的特殊气缸有气液阻尼缸、薄膜式气缸和冲击式气缸等;气马达的作用相当于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即输出力矩,拖动机构作旋转运动。
按压缩空气作用在活塞端面的作用力的方向分a.单作用气缸:气缸只有一个方向运动是气压运动,活塞复位,靠弹簧力或活塞自重和其他外力,结构简单。
一般用于行程短且对输出国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定位和夹紧装置等。
b.双作用缸:气缸的往返靠压缩空气来完成,以单作用气缸应用最广泛,常用于气动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
3. 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来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调节和控制,使系统执行机构按功能要求的程序和性能工作。
(1)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有减压阀(调压阀)、顺序阀和安全阀(溢流阀)三种,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压力控制阀,其图形符号如图。
(2)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是通过改变阀的通流截面积来实现流量控制的元件。
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单向节流阀、排气节流阀等。
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相关阀。
液压与气动技术3篇
液压与气动技术
第一篇: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液压技术是指利用液体的流动产生压力、传递能量以及
完成各种工艺过程的技术。
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动力传输方式,液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马达、液压泵、液压阀等组成。
其
工作原理基于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控制压力和流量来调节和控制液压系统的各项参数。
液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高效性:液压系统压力高达1000 bar以上,传递功
率高,输出功率大。
2. 灵活性:液压系统可进行精细调节,流量和压力可实
现无级调节,并可选用多种类型的液压元件,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3. 操作简便:液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只需调节液压阀
或操作控制杆,即可实现液压系统的各项参数的控制。
液压技术应用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工程机械:挖掘机、装载机、铲车等。
2. 机床:数控机床、金属加工机床。
3. 飞机、船舶、汽车:制动系统、操纵系统。
在使用液压技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液压系统运行前应先进行系统检测和调试,以及排除
故障。
2. 液压油应定期更换,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 液压元件的使用应符合规定,以免出现故障。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保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科学的维修和保养。
这样才能保证液压系统的高效可靠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
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实训报告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动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工业机器人专业20**年6月目录一、液压泵的选用及故障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液压泵的基本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齿轮泵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液压马达的选用及故障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柱塞式液压马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叶片式液压马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液压马达的使用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液压缸的选用及故障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活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柱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摆动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液压缸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四、液压辅助元件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其他辅助元件的结构和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热交换器的结构和使用——————————————————————————63.加热器—————————————————————————————————6五、方向控制回路的设计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液压控制阀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液压阀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 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方向控制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六、压力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压力控制回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单级调压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多级压力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比例调压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减压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增压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卸荷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平衡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七、速度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速度控制回路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调速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节流调速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容积调速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快速运动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7.液压缸差动连接快速运动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双泵供油快速运动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9.速度换接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八.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任务实施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液压泵的选用及故障排除1.液压泵的基本知识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它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为液压系统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液体。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书
实训一液压元件的拆装一、实训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元件的拆装可加深对齿轮泵、叶片泵控制阀、油缸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元件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训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齿轮泵、汽车转向叶片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训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元件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元件。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 —1图1-1(1)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实训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2.汽车转向叶片泵实训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叶片泵的结构组成。
3.溢流阀型号:Y型溢流阀(板式)结构图见图1—23图1-2(1)工作原理溢流阀进口的压力油除经轴向孔a进入主阀芯的下端A腔外,还经轴向小孔b进入主阀芯的上腔B,并经锥阀座上的小孔d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8上。
当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上的液压力小于弹簧的预紧力和锥阀体自重时,锥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
因阀体内部无油液流动,主阀芯上下两腔液压力相等,主阀芯再主阀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主阀芯处于最下端),溢流阀不溢流。
(2)实训报告要求补全溢流阀溢流时的工作原理。
4.换向阀型号:34E—25D电磁阀以满足液压回路的各种要回油OL结构图见图1— 3 (1)工作原理利用阀芯和阀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 求。
电磁换向阀两端的电磁铁通过推杆来控制阀芯在阀体中的位置。
型三儘四過电證阀图1-3(2)实训报告要求a. 根据实物说出该阀有几种工作位置?b. 说出液动换向阀、电液动换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指导书柴承文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印刷机械教研室实验一油泵性能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油泵主要性能指标,学习油泵的压力、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器材YZ-01(YZ-02)型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1台泵站1台节流阀1个流量传感器1个溢流阀1个油管、压力表若干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测定油泵的压力——流量特性。
通过实验测定油泵的Q—P即()pq=曲线,如图1所示。
fqp5⨯10(1Pa)图1实验中,压力由压力表8直接读出,各种压力时的流量由流量计4直接读出。
实验中可使溢流阀2作为安全阀使用,调节其压力值为7.0~7.5MPa,用节流阀3调节泵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由流量计测得液压泵在不同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直到节流阀调小使液压泵出口压力达到额定压力6.0MPa为止。
给定不同的出口压力,测出对应的输出流量,即可得出该泵的。
.测定油泵的容积效率。
2油泵的理论流量Q t 是指无泄漏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油泵排出油的体积。
若给定油泵有关结构尺寸和油泵转速,可以计算出理论流量。
而在实际实验中,可用油泵在空载时流量作为理论流量Q t 。
根据实验测定泵的压力P 和流量值,计算出各种压力下油泵的容积效率,并画出泵的压匀—容积效率曲线(P -)曲线,如图2所示。
(%)v ηPa)10(1 p 5⨯0100图23. 测定和计算泵的总效率油泵的总效率是指泵的输出功率于输入功率之比。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它的总效率和输出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p f ηη=总: )(p f N pq N N ii o ηη===总 式中:为泵的输入功率,实际上为泵的输入扭矩(T )与角速度的乘积。
由于扭矩T 不易测量,这里用电动机D 的输入电流功率近似表示,可以从实验台功率表上针对不同的输出压力时直接读出。
通过实际测定的压力P ,流量Q ,泵的输入功率,计算出不同压力下油泵的总效率η,并画出泵的压力—总效率曲线(η-P 曲线)如图3所示。
液压与气动技术(8)典型液压系统
主要是为了满足加工端面或 台肩孔的需要,使其轴向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 要求。
p1
p
5、快退
当滑台在死挡铁上 停留一定时间后,时 间继电器发出使滑 台快退的信号。1Y A失电,2YA得电, 阀6、9处于右位。 进油路由泵2-阀3阀4右位-液压缸右 腔;回油路由缸5左 腔-阀7-阀4右位-油 箱。此时空载,泵 输出的流量很大,滑 台向右快退。
压力机是锻压、冲压、冷 挤压、校直等工艺过程中广 泛应用的压力加工机械,是最 早应用液压传动的机械之一。
压力机多采用四立柱结构。 冲头在四立柱的导向作用下, 由液压系统驱动从上向下实现 快速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延 时→快速回程→原位停止动作, 完成对工件的压力加工过程。 工作台上的液压缸负责实现向 上顶出工件→向下退回。
要能正确而又迅速地阅读液压系统图,首先必须掌握液压元 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特点和各种基本回路的应用,了解液压 系统的控制方式、职能符号及其相关标准。其次,结合实际液压 设备及其液压原理图多读多练,掌握各种典型液压系统的特点。 阅读液压系统图步骤:
(1)首先了解液压设备对液压系统的动作要求; (2)初步浏览整个系统,了解系统中包含哪些元件,并以各个执行 元件为中心,将整个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 (3)对每一个子系统分析含有哪些基本回路,参照动作循环表看懂 这一子系统 (4)根据液压设备中各执行元件间的要求,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 系; (5)在读懂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归纳整个系统的特点,以加深对系 统的理解。
2.下滑块工作过程
2.下滑块工作过程
(4)原位停止原
位停止是在电磁铁 3YA、4YA都断电, 下缸换向阀21处 于中位的情况下得 到的。
8.3 数控车床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
液压控制阀
实训操作五、双缸控制回路
液压控制阀
双缸控制回路原始位置
液压控制阀
第一缸伸出
液压控制阀
第二缸伸出
液压控制阀
双缸回收
液压控制阀
停止
液压控制阀
END
Thank you !
液压控制阀
液压系统原理图
电磁铁动作表
元件
1Y1 1Y2
动作
前伸 - + 停止 - 回退 + -
液压控制阀
液压元件表
位置号
名称
0.1 液压源
0.2 压力表
0.3 溢流阀
1.0 双作用液压缸
1.1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数量 1 1 1 1 1
液压控制阀
电器控制原理图
液压控制阀
电器元件表
符号 S1 S2 S3 K1 K2 1Y1 1Y2
实训操作四、差动回路控制
现有一差动连接的快速回路,要求: 1. 列出液压系统元件表 2. 说明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3. 设计电器控制原理图(其中: SB2-启动、SB3-停止)
液压控制阀
一、液压缸差动连接快速回路
采用液压缸差动连接组成的快速回路。
复习
4q
v3 d 2
F3
p1A1
A2
名称 行程开关(常开) 行程开关(常开) 启动按钮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电磁线圈 电磁线圈
数量 1 1 1 1 1 1 1 1
液压控制阀
电器控制原理
液压控制阀
电器控制原理
液压控制阀
电器控制原理
液压控制阀
电器控制原理
液压控制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填空题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 负载) , 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流量) 。
2、液压传动装置由( 动力元件) 、 ( 执行元件) 、 ( 控制元件) 和( 辅助元件) 四部分组成, 其中( 动力元件) 和( 执行元件) 为能量转换装置。
3 .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 ( 层流) 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 ( 湍流) 时惯性力起主导作用, 液体的流动状态可用( 雷诺数和雷诺数临界值比较) 来判断。
4 .在研究流动液体时, 把假设既( 不可压缩) 又( 没有粘性) 的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5 .由于流体具有( 粘性) , 液流在管道中流动需要损耗一部分能量, 它由( 沿层压力) 损失和( 局部压力) 损失两部分组成。
6 .液流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与( 小孔断面面积) 的一次方成正比, 与( 小孔两边压力差) 的 1 / 2 次方成正比。
经过小孔的流量对( 油温变化) 不敏感, 因此薄壁小孔常见作可调节流阀。
7 .经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 缝隙两边的压力差) 一次方成正比, 与( 缝隙高度) 的三次方成正比, 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的( 缝隙) 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非常大。
8 .变量泵是指( 排量) 能够改变的液压泵, 常见的变量泵有( 单作用叶片泵) 、 ( 径向柱塞泵) 、 ( 轴向柱塞泵) 。
其中( 径向柱塞泵) 和( 单作用叶片泵) 是经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 轴向柱塞泵) 是经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9 .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小) ;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大) 。
10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 缸体) 与( 柱塞) 、 ( 缸体) 与( 配流盘) 、 ( 滑履) 与( 斜盘) 。
n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 模数) 的平方成正比, 与的( 齿数) 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 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 增大( 模数) , 减少( 齿数) 能够增大泵的排量。
12 .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 吸油) 腔, 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 ) 腔。
13 .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一般在两侧盖板上开( 卸荷槽) , 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 压油) 腔相通, 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吸油) 腔相通。
14 .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 端面) 间隙和( 径向) 间隙, 另外还存在( 啮合) 间隙。
对无间隙补偿的齿轮泵, ( 端面) 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 %一85 %。
15 .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 大半径圆弧) 、两段( 小半径圆弧) 及四段( 过度圆弧) 组成, 吸、压油窗口位于( 过度圆弧) 段。
16 .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 能够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 限定压力pB ) 的大小, 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 能够改变( 最大偏心距emax ) 。
17 .溢流阀的进口压力随流量变化而波动的性能称为( 压力流量特性) , 性能的好坏用( 调压偏差) 或( 开启比) 、 ( 闭合比) 评价。
显然( 调压偏差) 小好, ( 开启比) 和( 闭合比) 大好。
18 .溢流阀为( 入口) 压力控制, 阀口常( 闭) , 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与阀的出口相通。
定值减压阀为( 出口) 压力控制, 阀口常( 开) , 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必须( 单独引出) 。
19 .调速阀是由( 定差减压阀) 和节流阀( 串联) 而成, 旁通型调速阀是由( 压差式溢流阀) 和节流阀( 并联) 而成。
20 .为了便于检修, 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 截止阀) , 为了防止液压泵停车或泄载时蓄能器内的压力油倒流, 蓄能器与液压泵之间应安装( 单向阀) 。
21 .选用过滤器应考虑( 过滤精度) 、 ( 机械强度) 、 ( 通流能力) 和其它功能, 它在系统中可安装在( 泵的吸油口) 、 ( 泵的出油口) 、 ( 系统的回路)和单独的过滤系统中。
22 .两个液压马达主轴刚性连接在一起组成双速换接回路, 两马达串联时, 其转速为( 不变) ; 两马达并联时, 其转速为( 降低一半) , 而输出转矩( 增加一倍) 。
串联和并联两种情况下回路的输出功率( 相同) 。
23 .在变量泵一变量马达调速回路中, 为了在低速时有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能提供较大功率, 往往在低速段, 先将( 变量马达排量) 调至最大, 用( 变量泵) 调速; 在高速段, ( 变量泵排量) 为最大, 用( 变量马达) 调速。
24 .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的调速回路, 泵的流量与液压缸所需流量( 自相适应) , 泵的工作压力( 固定) ; 而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的调速回路, 泵输出流量与负载流量( 自相适应) , 泵的工作压力等于( 负载压力) 加节流阀前后压力差, 故回路效率高。
\25 .顺序动作回路的功用在于使几个执行元件严格按预定顺序动作, 按控制方式不同, 分为( 压力) 控制和( 行程) 控制。
同步回路的功用是使相同尺寸的执行元件在运动上同步, 同步运动分为( 位置) 同步和( 速度) 同步两大类。
26 .不含水蒸气的空气为( 干空气) , 含水蒸气的空气称为( 湿空气) , 所含水分的程度用( 绝对湿度) 和( 相对湿度) 来表示。
27 .理想气体是指( 不计粘性的气体)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的某一稳定瞬时, 其压力、温度、体积应服从(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一定质量的气体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 绝热过程) 。
28 .在气动系统中, 气缸工作、管道输送空气等均视为( 等温过程) ; 气动系统的快速充气、排气过程可视为( 绝热过程) 。
29 .气源装置为气动系统提供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压缩空气, 它是气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气动系统对压缩空气的主要要求有: 具有一定的( 压力) 和( 流量) , 并具有一定的( 净化程度) 。
因此必须设置一些( 去除杂质) 的辅助设备。
30 .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 按工作原理分( 容积式) 和( 速度式) 。
选择空气压缩机的根据是气压传动系统所需要的( 工作压力) 和( 流量) 两个主要参数。
31 .气源装置中压缩空气挣化设备一般包括: ( 后冷却器) 、 ( 油水分离器) 、( 贮气罐) 、 ( 干燥器) 。
32 .气动三大件是气动元件及气动系统使用压缩空气的最后保证, 三大件是指( 分水滤气器) 、 ( 减压阀) 、 ( 油雾器) 。
33 .气动三大件中的分水滤气器的作用是滤去空气中的( 灰尘) 、 ( 杂质) 并将空气中( 水分) 的分离出来。
二、选择题1 .流量连续性方程是( ) 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示形式, 而伯努利方程是( ) 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示形式。
( A ) 能量守恒定律( B ) 动量定理( c ) 质量守恒定律 D) 其它2 .液体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与孔口面积的( ) 和小孔前后压力差的( ) 成正比。
( A ) 一次方( B ) 1 / 2 次方( C ) 二次方( D ) 三次方3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 ) 和缝隙前后压力差的( ) 成正比。
( A ) 一次方( B ) 1 / 2 次方( C ) 二次方( D ) 三次方4 .双作用叶片泵具有( AC ) 的结构特点; 而单作用叶片泵具有( BD ) 的结构特点。
( A ) 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 B ) 所有叶片的顶部和底部所受液压力平衡( c ) 不考虑叶片厚度, 瞬时流量是均匀的D) 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可改变排量5 .一水平放置的双伸出杆液压缸, 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要求阀处于中位时, 液压泵卸荷, 且液压缸浮动, 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D ) ; 要求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泵卸荷, 且液压缸闭锁不动, 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B ) 。
( A ) O 型( B M型( C ) Y 型( D H型6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 MPA和10MPA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口, 泵的出口压力为( C ) ; 并联在液压泵的出口, 泵的出口压力又为( A ) 。
( A ) 5 MPa B) 10 MPa ( C ) 15 MPa D) 20 MPa7 .在下面几种调速回路中, ( B CD )中的溢流阀是安全阀, ( A )中的溢流阀是稳压阀。
( A ) 定量泵和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 定量泵和旁通型调速阀的节流调速回路( C ) 定量泵和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D) 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的闭式调速回路8 .为平衡重力负载, 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 在恒重力负载情况下, 采用( B ) 顺序阀作平衡阀, 而在变重力负载情况下, 采用( D ) 顺序阀作限速锁。
( A )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 外控内泄式( D ) 外控外泄式9 .顺序阀在系统中作卸荷阀用时, 应选用( c ) 型, 作背压阀时, 应选用( A ) 型。
( A ) 内控内泄式( B ) 内控外泄式( c ) 外控内泄式( D ) 外控外泄式10 .双伸出杆液压缸, 采用活塞杆固定安装, 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缸筒有效行程的( B ) ; 采用缸筒固定安置, 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的( C ) 。
( A ) 1 倍( B ) 2 倍( c ) 3 倍( D 片倍11 .对于速度大、换向频率高、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平面磨床, 采用( AC ) 液压操纵箱; 对于速度低、换向次数不多、而定位精度高的外圆磨床, 则采用( B ) 液压操纵箱。
( A ) 时间制动控制式( B ) 行程制动控制式( c ) 时间、行程混合控制式( D ) 其它12 .要求多路换向阀控制的多个执行元件实现两个以上执行机构的复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