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 课件 (共99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 课件 (共99张PPT)

欣赏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写登黄山的记载,用什么手法表现黄山的什 么特点?
说明登山的难。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登山者是名人: 黄帝是神;太白是仙;有记载的仅普门法师、云水僧、 李匡台和徐霞客。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像李白这样不 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回, 这就为课文歌颂时代和人民留下一笔。这部分内容用
引用手法,侧面烘托黄山的“险”。
分析: 课文怎样表现黄山之
光 明 顶
莲 花 峰
天 都 峰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欣赏第三部分内容
第1─6段: 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正面描写黄山的险,写天都峰的险 峻
1、用什么手法描写黄山的险峻?
——运用对比的手法。今天登山的路与古人登山的路径对比, 强调今天登山的路已“化险为夷”,为第八段的抒情议论铺垫。
拼音
皖wǎn 悭吝qiān lì n 糗qiǔ 倏shū 朔shuò 菡萏hàndàn 笙shēng 翰hàn 仞 rè n 僧sēng 戟 jí 翘qiào 蟠pán 踵zhǒng 仄zé 氤氲yīn yūn 喑呜yīnwū 叱咤chì zhà
内容
黄山胜景概貌
特点
奇 险
险 奇
手法
拟人

人们登山记载 攀登险峰天都
突出。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 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
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
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 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 山,筑成了道。”
欣赏第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描写黄山什么奇景?
1、云雾—— 氤氲、漂泊、飘拂、变化多端、瞬息万变 2、奇松—— 如龙如凤,矫健多姿,如华盖,如苔癣,如天女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1黄山记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1黄山记

把初升的太阳比作“火球腾空”“琉璃宝灯”;风云汇聚便 如“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雪浪滔滔”;云雾缭绕“好比 一座繁忙的海港”,隐于云海中的山峰成了海中“暗礁”, 并由此抒发自己“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的感受。这些描写 突出了景物特点,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势、虚实相生、酣 畅淋漓。
• 【即时小练】
• 运用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突出景物特点,200字 左右。
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
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 处全都写到。
• 2.文章第二部分与其他部分、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 【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 【提示】将第二部分与其他三部分进行对照,并结 合文章主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 【答案】与其他部分的关系: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 分黄山风光的“奇”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把 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 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 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 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 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这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 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山顶,其余的
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 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了伏笔。
• 3.第四部分承接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而来, “奇”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 【对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 【提示】在第四部分中找出与“奇”有关的内容, 具体分析。
• 2.主旨归纳
• 本文通过叙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 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这能让“属于 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激发人 们对祖国壮丽河山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 1.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黄山的形成?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山记课件ppt(39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黄山记课件ppt(39张)

1 黄山记
25
“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 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1 黄山记
26
2.第二部分写到黄帝飞升的传说和李白等人的诗文,这样写有何作用?这 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答案 (1)神话传说的神奇色彩增加了黄山的神秘色彩,也与后面的诗文 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引述李白等人的诗文不仅佐证了诗人登山的经历,表现了黄山的险峻、 登山的艰难,还以优美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内容。 (3)本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 山,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 和人民伏下一笔。
1 黄山记
6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苏轼《题西林壁》 ——《孟子·尽心上》
1 黄山记
7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十年沧桑忆故人——徐迟 他是一位诗人,也是驾驭报告文学的能手。他的《地质之光》、《哥德巴赫 猜想》、《在湍流的涡旋中》、《生命之树常绿》等报告文学作品诗意浓烈、豪 情四溢,像抒情诗一样叩响亿万人民的心弦,使读者赏心悦目,激动不已。 人是刚直不阿,文是黄钟大吕,尤其是他兀兀垂暮的晚年,更是心性明澄, 妙契生死因缘,慧解宇宙真谛,对庄严净土的执着追求,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患, 使他整个人格文格都散发着感人至深的“上求天道、下化众生”的浓郁魅力。
1 黄山记
11
三、文体知识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 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个人一家的日常生 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 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高中语文1.1黄山记课件粤教必修3

高中语文1.1黄山记课件粤教必修3

(2)虚无缥缈 扑朔迷离 ①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_虚__无__缥__缈__的雾、苍翠的松拿过 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②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_扑__朔__迷__离_ 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二者都有“模糊不清”的意思。“虚无缥缈”侧重指非常空虚渺茫。 “扑朔迷离”侧重指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辨用法 (1)安排 安置 ①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 _安__排__了一处胜境。 ②广东省召开2011年全省军转_安__置__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
部署全省2011年军转_安__置_工作。
二者都有“安顿”的意思。“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 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安置”重在“置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着落,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易错字 峭 诮 俏 珊 栅 姗姗
3.解词义 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悭吝:吝啬;小气。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菡萏:荷花的别名。 款步:缓慢地步行。 参差:①大约;几乎:参差是。②错过,蹉跎:佳期参差。本文指高低不齐。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逸兴横飞: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是一个无比美丽的世界, 它以具体可感的形态,体现着天地之美和人类的创造精神。人们投身大 自然,可以感受自然万物之生机,欣赏自然之美丽,领悟生命的意义,探寻 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足迹,思考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三篇文 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位作者善于通过对自 然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地刻画景物,了解自然,亲近 自然,领悟生命的意义,对自然景物倾注了强烈的情感。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 黄山记(第一单元)(共27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 黄山记(第一单元)(共27张PPT)
黄 山 记
︱ ︱ ︱
徐 迟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胜
境。 第二部分 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 写作者一行人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第四部分 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 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第一部分
它封了山。
第一部分
为何如此胜景却封山了呢?
请分组自学课文的第三和第 四部分。
注意:把你们有疑问的内容、认为写得好 的文段、句或者能引发你感触的点在小 组内讨论,然后请派代表来展示你们的 结论。时间:5分钟。
第三部分
先是记叙。作者并没有一路写去,而是突出 描写了攀登天都峰的经过,这使“记游”的过程 相当简洁,并与上部分“登天都”的历史介绍紧 紧衔接,在内容上,和上部分形成了古今、虚实 相映之势,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化险为夷”, 昔日的“胜境”已成为今天的“公园”。记叙之 后是议论,作者深深感叹道:“我们这江山,这 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 人。”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写四种景观,以云海奇观 为主。写松,是在云雾中“溶出溶入” 的松;写光,是与云雾相掩映的光。 作者为黄山瑰奇的景物所吸引、所陶 醉,简直飘然欲仙,仿佛“载沉载 浮”,要到“海外去了”。
摄身光
黄山松铁骨冰肌
异萝松天下罕见
鲫鱼背
人字瀑
乌龙亭

花 峰
莲 蕊 峰
螯 鱼 峰

关于主题
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 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攀 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 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 这篇文章在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的同时,赞颂 那些改造自然的“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时 代的无限热爱之情。

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 第1课《黄山记》 课件(共49张PPT)

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 第1课《黄山记》 课件(共49张PPT)

云海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 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第三段在第一部分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展开的?
黄山的传说: 据《黄山志》记载: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 九黎族和炎帝族,初步统一了北方以后,开始想 求长生不老。于是,就向大臣容成子、浮丘公请 教炼丹之术。浮丘公对他说: “炼成金丹,必资 山水。山水灵秀,丹药易成。 臣尝遍历名岳, 唯黟山 ( 黄山原名黟山 ) 为神仙都会, 山高林茂, 可资炭炼药,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很高 兴,便同容成子、浮丘公一道来到山灵水秀的黟 山,烧炭炼丹。经八甲子而成,黄帝吞下七粒后,身轻体爽,至温 泉沐浴时, 白发变黑。于是天降白龙,三人骑龙升天而去。这段 神话传说虽然荒诞离奇,但是,由于黄山风光秀美,石怪松奇,雄 峰插天,云雾缭绕,身临其境,的确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这个传 说与人们的感受和遐想相合拍, 因此, 即使穿凿附会,也容易为 人们所接受。到了唐朝, 由于统治阶级推崇道教,又为了纪念轩 辕黄帝,故天宝六年 ( 公元 747 年 ) , 由唐玄宗下令,将“黟山” 改为“黄山”。
人们登山简史 攀登险峰天都
奇丽风光
引用 对比
拼组画面
天 都 峰
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怎样表现黄山之
光 明 顶
莲 花 峰
天 都 峰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伊丹 昔崖 升夹 绝石 顶柱 下菡 窥萏 天金 目芙 松蓉

卓 绝 云 际
眼天 底都 ;峰 黄 山: 奇千 景里 ,江 尽山 踏, 足俱 下收
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 米,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 “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 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 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 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 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 不胜收。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答:
栏 目
____①__胜__景__自__然__成__;__②__古__人__登__山__史__;__③__攀__登__天__都__峰__;__④__
链 接
峰__顶__赏__奇__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第__一__部__分__想__象__大__自__然__是__怎__样__创__造__形__成__黄__山__这__处__胜__境__
课文 导读
《黄山记》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新中国成立
之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学者认为,《黄山记》没
有反映当时的苦难,而是歌颂人们的幸福与时代的自


豪感,目的在于给人们以精神的鼓励。
链 接
课文
导 读 3.文体常识
游记是一种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也指记述游览
经历的文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
链 接
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
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
《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课文
导 读 2.作品背景
黄山,古称黟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 山修身炼丹),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 栏
记”“漫记”“散记”“游录”“行”等词语;②以客

体为题,如《北固亭》《镜泊湖》等;③以嵌入客体方


位的短语为题,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④以

客体的某一特色为题,如《沧海日出》《崂山降雪》等;
⑤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雨中登泰山》《重阳节
游灵隐》等。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难道在“特供”横行的社会现实下,舆论质疑的食品安全问题,果真就 如专家所描述的那样扑.朔.迷.离.?(√)
理由:“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侧重于“事物错综复 杂”。
2.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是一些威胁 自身的因素,这就需要你有化.险.为.夷.的能力。(√)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扑朔.(shuò) 狭仄(xiá)(zè)
凝眸.(móu) 喑.呜(yīn) 帆桅.(wéi)
绮.丽(qǐ) 脚踵.(zhǒnɡ) 绚.丽(xuàn) 诡.奇(ɡuǐ) 甫.定(fǔ)
菡.萏.(hàn)(dàn) 氤.氲.(yīn)(yūn) 叱.咤(chì) 褶.皱.(zhě)(zhòu) 倏.来倏去(shū)
2.湮没·淹没 都有“使隐藏”、“隐没”的意思。 “湮没”指“埋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当地时间 2014 年 11 月 7 日,意大利威尼斯,受亚得里亚海涨潮和强热 风影响,圣马克广场遭洪水_淹__没_ (淹没/湮没),民众只能在水中行走。 (2)我们可以遗忘,但不能不承认这是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活生生的现实, 是_湮___没_ (淹没/湮没)在民间和社会底层的历史。
[探背景] 黄山,“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在 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歙(Shè)县、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 之一。 它方圆 154 平方千米,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号 称“天下第一奇山”,它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 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明代徐弘祖赞誉 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990 年 12 月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徐迟游览黄山后,被黄山伟、奇、幻、险的景色所折服,挥笔写下了此 文。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

【赏析】 汪莘早年曾于黄山屏居,黄山的雄奇 壮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清晰地把黄 山主要的美景都形象鲜明地描绘下来,又把有关 黄山的主要神话传说融合其间。词的上片写黄山 的壮丽,重在实写。开篇三句以白描手法写出黄 山的总体画面,意境开阔。由总到分,由大背景 到特定镜头,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地 描绘了黄山的雄奇壮丽。
最后“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这一问, 以青牛 溪收尾,这青牛也许会知道仙人修炼的事吧。词 人没明点出,让读者去纵情畅想,慢慢咀嚼,全 篇虚实相生,构思巧妙,运笔灵活,联想丰富, 形象鲜明,清丽秀逸,韵味隽永。 【思考】 这首题为“忆黄山”的词,是怎样虚 实结合写黄山之美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课文共四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第一部分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 这处胜境,实际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 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 点。第二部分从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三个时期 写黄山的登山史。第三部分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 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 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第四 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 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字紧扣。
(2)界线·界限 界线:指两个区域的分界线,较具体;不同事 物的分界。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例:对于农村宅基地__界__线__的划分,一定要仔 细清楚,分清是非__界__限__,避免不必要的争闹。
(3)游览·游历 游览:从容行走观看。 游历:指远途旅游。 例:徐霞客__游__历__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名山大川, 当他__游__览___黄山时,他由衷地发出了“登黄山 天下无山”的感慨。

高中语文《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 第3层 : 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突出 特点——“险”。
第十二页,共37页。
第一部分
采用 拟人笔法,把大自然当作一个大艺术家,想象 它的创造过程,用 “火山喷发手的法”,“打开了它的
云库”,“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表明了这 一“大手笔”的三个创作步骤,也概括介绍了黄山
的三大景观: 险峰云海。奇之松后又总的描写了这些 景物组成的“无穷尽的幻异的景”,并突出“极 罕见的摄身光”,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最后 写大自然的“满意”和“封山”,暗示了黄山的 “奇绝”和“险绝”,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莲 蕊 峰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螯 鱼 峰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立马峰大石壁
玉屏峰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总 结:
• 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 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
• 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 • 第四部分,缘“奇”着墨;
• 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 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间与黄 山胜境隔绝开,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激情奔放, 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赞美黄山的主题。
第十六页,共37页。
• ※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 过。
• 这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第十七页,共37页。
第1层(1─6)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今天的登山道路
古人登山的路径 对比(古今、虚实相映) 写“我们”登攀的经过,只用三个“直上,直上,直上
反复,表现了勇往向上的气概。
第十三页,共37页。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 的历史。 ① 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第1课黄山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第1课黄山记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第1课 黄山记
学国学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选自《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却还以不好的衣 服、不好的食物为羞耻,那么实在不值得和他再谈论什 么。”
2.言忠信,行笃敬。 ——选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 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诚厚道而又严肃认真。 3.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煞煞煞车费(心机() )
翘翘翘望尾(巴(
) )
分分情寸分((
) )
参差( ) 参参加( )
人参( )
苔舌苔苔藓((
) )
华华华盖山((
) )
(2)语境辨析法:
①来自湖北的王纯求好不容易买到了返乡票,不料临上
第二、三部分同承“险”字展开,又成古今虚实相 映之势,而第四部分缘“奇”着墨。删去第一、二部 分,就不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 去认识黄山,也就失去了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邃的 思想意义。
3.思维争鸣。 徐迟在《黄山记》中写道,“胜境已成为公园,绝 处已经逢生”,表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自豪感。从 “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思考,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为什么? 观点一:人可以战胜自然。在人类童年时期,人类 无法改造自然,因此只能忍受自然在他们面前肆虐。万 般无奈之际,人类只能祈祷,求神保佑。
三、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 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 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 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 鼻的丑恶事物。
四、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黄山记》课件 粤教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黄山记》课件 粤教必修3

松云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三。 2. 完成印发的随堂训练。
再见
黄山木兰
黄山绿牡丹
肇庆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肇庆七星岩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 之 首 , 距 肇 庆 城 区 东 北 18 公里,位于北纬23°10’, 东 经 112°31’ 。 因 地球 上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 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 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 1956 年 , 鼎 湖 山 成 为 我 国 第 一 个 自 然 保 护 区 。 1979 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 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 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 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 肇庆鼎湖山 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这部分是怎样实 现文章中心的?
云海
牌坊峰
阅读第四部分, 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 1.1 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1 黄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3
珊(珊瑚) 栅(栅栏) 姗(姗姗来迟) 跚(蹒跚)
7
蹑(蹑足) 摄(摄取) 慑(震慑)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词语积累 (1)悭吝:吝啬;小气。 (2)鸿蒙: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3)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4)菡萏:荷花的别名。 (5)款步:缓慢地步行。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人》和散 文集《美文集》。1976年以后,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其中《哥德巴赫猜想》 与《地质之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以诗人的气质写报告文学,常能 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独具特色,他的作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2.写作背景 1962年,徐迟先生到黄山游览。从温泉宾馆登临黄山,游览了黄山各处景点后, 以其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和多彩的文笔,写成此文,颂赞黄山美景,表达了“只 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
1 黄山记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3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能记住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 爱之情。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 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 课件

第二部分中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何 作用? 明确:引用的手法,表现黄山的 险峻,同时也丰富文章的内容。
作为全文的第二部分,它和全文的中 心有何联系?
明确:几千年以来,只有少数像李白 这样不畏艰险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 余的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领 略不到黄山的胜景,这样就为下文歌 颂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伏笔。
码排 头云 上亭 装前 卸, 着好 一比 包一 包座 柔繁 软忙 的的 货海 物港


迎 客 松
黄山送客松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一刹间火球腾空
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奇” 的特点而来,“奇”体现在何处?
1、云海:“毫秒之间· · · · · · 一忽儿 雨脚奔 驰” “这云雾或散或聚· · · · · · 阳光一 照,丹崖贴金” 2、松树:“从峰顶俯视· · · · · · 翩然起舞” 3、日出:“从未见过这鲜红· · · · · · 又汇聚起 来” 4、摄身光:“这时彩虹一道· · · · · · 摄身光! 摄 身光”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 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 “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 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霞客赞誉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历代文 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雨 后 黄 山
天都、莲花隔海相望
天 都 之 路
双龙潭
白鹅岭夕照
鲫鱼背(冬)
仙人晒靴
云涌黄山
检查预习一 悭吝 褶皱 绯红 叱咤 菡萏 氤氲
qiān lìn
zhě zhòu fē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4.第三部分哪句话点明了题旨?文中运用了哪些 手法来突出中心的? 答案 (1)题旨句:“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 于多数人”。 (2)①对比:把前人攀援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 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 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 无可战栗”作对比。
ppt课件
②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 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 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 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 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 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 突出。
ppt课件
(5)这一部分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是全文的总起段。领起全文,给第二部 分埋下伏笔,也给第三、四部分作铺垫。 3.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 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 “传说”这一材料呢? 答案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 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答案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 富了文章的内容。
ppt课件
(2)虚无缥缈·变幻莫测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变幻莫测”指变化多 端,令人无法捉摸。 例句:①春节放假回家的举措唤醒了沉睡在人们心中最本 真的朴素情感,也是民心所向,值得赞赏,遗憾的是还有 一部分民工因为种种原因,回家团圆梦依然如水中花镜中 月般 虚无缥缈 。 ②2009 年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将更加 变幻莫测 ,鉴于此, 有专家称,2008 年将是“美伊对抗年”。
ppt课件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 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 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____。 答案 “奇”。(从“打开了它的云库”,“特意 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了无穷 尽的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 “最高的奖赏”、“格外赏赐了”、“极罕见” 等词语可见。)
ppt课件
(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答案 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 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 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 民伏下一笔。 (4)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答案 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 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 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为 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 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ppt课件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案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 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 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3)找出这一部分写山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 山的特点。 答案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 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 是“险”。
ppt课件
4.近义词辨析 (1)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
例句:蓝魔 RM200 在外观设计上更下工夫,延续了 RM100 的部分设计优点,造型 简洁 大方。虽然采用 了更大的 2.2 英寸屏幕,但是体积却没有相应增大,功 能强大并且单手操控即可, 简捷 方便。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 主人公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答案 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 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 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 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 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 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 之处全都写到了。
ppt课件
(2)多音字 ①参参 参. .加 差((ccāēnn))
人参.(shēn)
③翘翘翘..首尾巴(qi(qáioà) o) ⑤拾拾 路.级 不而拾.登遗((sshhèí))
②横横 飞.来行霸 横.道祸((
hénɡ hènɡ
) )
④刹刹 刹. .那 车((schhāà)) ⑥削削 削. .壁 皮((xxiuāēo))
ppt课件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通读课文,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说说作者按什么思路
来写黄山的,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小标题:
一、胜景自然天成
二、古人登山史
三、攀登天都峰
四、 峰顶奇观
本文共安排了四部分,采用 总分结构 的组织形式,着
重突出了黄山的“ 险 ”“ 奇 ”的特点。
ppt课件
二、深层探究 2.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煞.费心机( shà ) ③糗.( qiǔ ) ⑤诡.奇( ɡuǐ ) ⑦氤.氲.( yīn yūn ) ⑨绮.丽( qǐ ) ⑪凝眸.( móu ) ⑬喘息甫.定( fǔ ) ⑮铺砌.( qì )
②悭.吝.( qiān lìn ) ④狭仄.( zè ) ⑥褶.皱( zhě ) ⑧菡.萏.( hàn dàn ) ⑩倏.来倏去( shū) ⑫扑朔.迷离( shuò ) ⑭虔.诚( qián ) ⑯堕.崖( duò )
ppt课件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 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 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 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 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 山,筑成了道。”
ppt课件
(5)扑朔迷离: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 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6)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7)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瞬:眨眼。息:呼吸。瞬息:一眨眼一呼吸之 间,比喻时间短促。 (8)拾级而登: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ppt课件
2.辨形组词
①缭潦
眼花缭乱 潦倒
③砌沏
铺砌 沏茶
⑤溯朔
回溯 朔风
②缥漂 ④拔拨 ⑥誉誊
缥缈 漂浮 拔草 点拨 荣誉 誊抄
ppt课件

3.词语释义 (1)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2)悭吝:吝啬;小气。 (3)大手笔:名作家的著作;名作家;指规模 大的影响深远的计划或举措。 (4)煞费心机:形容费尽了心思。煞(shà), 很、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