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3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主要内容:
一、积累核算理论 二、资本形成核算的概念与方法 三、金融交易核算的概念与方法 四、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应用分析
教材:主辅文字教材
VCD 网络资源:hppt://
hppt://
要求(1)计算资金余缺
(2)编制资本帐户
解(1)资金余缺= (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
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资产净获得)
=(960-0+45-9)-(980+370+0-0-0)=-354亿元
(2)已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
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生产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 -对国外经常转移支出
4、收入再分配帐户(见教材113页表4—4) 四、收入使用核算
1、定义:反映可支配收入使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核 算。中心是消费核算。
2、消费:中间消耗、非金融投资、最终消费(居民消 费、公共消费) 3、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风教材116页表4—6) 4、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直接法、间接法
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1350 总储蓄
96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 固定资本消耗(-)
库存变化
370 净储蓄Leabharlann 960贵重物品净获得
应收资本转移
45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应付资本转移(-)
9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354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1.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各种经济指标。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知识,包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指标等内容。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收入、产出和支出等指标来统计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大小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个人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和政府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际收入和转移支付。
国际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收款和付款。
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并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标包括:•衡量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经济结构: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掌握经济增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国民经济核算: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描述,以反映国民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全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一套按照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所组成的,包括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的核算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编制和表述。
常住单位:它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个主要的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使用一些地点、住宅、生产场地或其他活动场所,从事而且有意持续(无限期或相当长期限)从事有显着规模的经济活动。
经济领土:涵盖陆地、天空和水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所组成。
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部门:是指把种类相似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的机构单位的总称。
产业活动单位:按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产业部门:是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
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由其主要活动产生大部分的增加值的生产单位。
法定所有者:是指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该项资产,并能持续获得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相关收益的机构单位。
经济所有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承担相关风险,有权获得使用该项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的机构单位。
产品:货物与服务(含知识载体产品)统称为产品。
货物:是指对其有某种需求,且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
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这些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知识载体产品:是指那些以消费单位可以重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提供、储存、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咨询、娱乐等。
考研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精讲
考研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精讲一、国民经济核算简介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体系,可以通过核算各种经济指标,了解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情况。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GDP是统计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通常表示为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净出口,M代表净进口。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居民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回报的总和。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净值加上与国际经济交流相关的因素来计算。
3.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简称BOP)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交流与资金流动的总和。
国际收支主要包括国际收入、国际支出、国际净收入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状况。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1.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经济活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支出情况,适用于对一国或一地区特定时间内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2.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国或一地区各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主要从产业部门的角度出发,适用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内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3.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国或一地区的居民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回报来计算国民收入。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居民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取的回报,适用于对一国或一地区居民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1. 经济增长分析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经济增长率,从而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实践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
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⑴ 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
⑵是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学科。
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统计技术才是国民经济核算知识体系的脊梁。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
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
1953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新SNA,1993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
此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
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
两者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MPS,1984年底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有两类,一类是住户,另一类是法人单位。
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经济领土:指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还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即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但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一)SNA是怎么样建立的?它经历了哪几次重大改进?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的建立源于国民收入计算,是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强调统计业务国际可比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SNA最早的版本是1953年SNA,60年代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68年SNA,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93年SNA。
现行的1993年SNA为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政府的声誉。
五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一、GDP要核算什么?⏹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按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量。
⏹GDP核算的是生产成果。
(一)关于生产(二)关于成果(一)关于生产⏹生产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创造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和资产被用于将货物和服务的投入转换成另一些货物和服务的产出。
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应该是能够在市场上销售、或至少能够有偿或无偿地由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提供。
1、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所有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包括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一切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和企业自产自用的机器设备;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国内=经济领土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国际水域的大陆架+飞地+免税区+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等;⏹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网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单选B1、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等于零)2、编制国外账户应以(B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3、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A 帕氏指数)方法。
C1、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B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6、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零)。
7、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8、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9、储蓄率是指(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D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B财产净支出)2、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3、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A资本和金融账户)4、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5、对外经济交易是(D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6、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B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7、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A净贷出/净借入)。
8、对外资产负债账户(B只核算金融资产)。
9、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D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10、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B不准确)。
11、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B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2、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B资本转移)。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1.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答:国民经济是指⼀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
国民经济由该国经济领⼟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2.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功能答: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套既定的概念和⽅法对⼀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个国家)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定量描述和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就是对⼀个复杂的经济总体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宏观核算,通过核算,提供⼀套系统的数据来显⽰国民经济过程及其结果,作为进⼀步评价和分析的依据。
这些核算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由此可以为监测、分析和评估经济运⾏提供动态连续的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特征或功能特点为: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全⾯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市场性,着眼于市场经济特征进⾏核算。
系统性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有⼀个基本特征。
功能:①提供经济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情况;②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因果机制,⽀持运⽤计量经济⽅法进⾏宏观经济分析;③⽀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状况的评价,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④为国际⽐较提供⽀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管理和分析;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协调作⽤。
3.常住单位和⾮常住单位答:⼀个单位在⼀国经济领⼟上拥有⼀定的活动场所(住宅、⼚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定的时期(⼀般以1年为标准),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是该国的⼀个常住单位。
如果⼀个单位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常住单位⽽被视为国外。
4.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区别答: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单位是进⾏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能够编制⼀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基层单位⼜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个地点、从事⼀种或主要从事⼀种类型⽣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核算资料的⽣产单位,它只是⽣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独⽴的财务决策。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实用版)目录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意义2.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内容3.五大核算内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4.总结正文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意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和及时地计量、分析和评价。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国情、制定政策和进行经济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2.增加值: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的新的价值。
增加值分为几类,如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等。
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新增或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消费:消费是指居民、政府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5.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交换。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是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五大核算内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内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国情、制定政策和进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增加值是衡量各行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点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点1.国民经济及其循环产生的运动与社会总供需之间的关系。
2.SNA和MPS的区别。
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4.常住单位、经济总体和国外的概念。
5.常住单位及经济领土的判断应用。
6.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7.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定义、满足的条件以及二者的关系。
8.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二者关系及综合应用。
9.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定义及关系10.经济资产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及其综合判断应用。
11.固定资产定义、基本特征及其综合判断应用。
12.金融资产定义及其SNA的分类。
13.经济交易的概念、分类及其与经济流量的关系。
14.GDP核算生产范围的确定原则及特殊情况。
15.国内总产出的定义、价值构成、算方法,及其在不同产业部门中的应用。
16.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定义及判断。
17.中间消耗的定义、特征及判断应用。
18.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核算。
19.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的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的表现。
20.国内生产总(净)值与国民总(净)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净)收入的关系。
21.投入产出表的定义及结构。
22.投入产出表间的平衡关系。
23.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定义、计算及其应用。
24.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25.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即各个核算的核算起始指标、结束指标、内容指标。
26.资金流量核算不同机构部门的平衡关系及其具体应用27.总储蓄、净金融投资定义及经济含义。
28.可支配总收入与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的关系,在不同机构部门间及经济总体的具体表现。
29.财产收入、经常转移定义、分类及其判断应用3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联系和区别3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表间平衡关系式及其应用。
32.国民财富的定义以及计算。
33.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方法。
34.对外经济交易核算的记账方法、计量原则及其应用35.对外经济交易、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持有损益:由于资产负债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变化而给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名义持有损益:由于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格变动而给其持有者带来的正的或负的收益。
中性持有损益:假定资产的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按同样幅度变化所形成的持有损益。
实际持有损益:由资产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形成的持有损益。
直接消耗系数:a ij是生产单位j总产出对i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b ij是生产单位j最终产品所要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之和。
完全需求系数:为了得到某部门一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需求。
影响力系数:将某个部门的影响力与社会平均影响力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将某个部门的感应度与社会平均感应度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感应度系数。
财产收入:由于拥有和转让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收入。
非生产资产: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且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土地和矿藏),以及其他不是通过生产活动、不是以产品形式创造发明出来,而是通过法律程序或核算活动产生的作为社会构造物的各种无形非生产资产(合约、租约和许可,购买的商誉和营销资产)。
永续盘存(重置成本)法:通过连续不断地记录和计算资产的获得与处置,并辅以必要的价格调整。
以期得到资产或负债的重置价格。
产品技术假定(产品工艺假定):假定一种产品无论在哪个部门生产,都有相同的投入结构。
部门技术假定(部门工艺假定):假定同一个部门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有相同的投入结构。
简答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是什么?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是什么?国民经济核算以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结构关系;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并须依其属性特征划分为不同经济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知识
二、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3、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在经济衰退时,有关刺激性政策是否有效地 抑制了衰退,促进了经济复苏 (2)在经济过热时,有关紧缩性政策是否有效地抑 制了经济过热,拉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
(3)在经济结构不合理时,有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 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
20
影响
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成本
(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类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的 改善
(3)绿色GDP是一个科学的理念,但目前难以实施
29
二、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 化
(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人民享受的公共服务 教育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
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服务
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
(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现行的统计方法是通过投入成本衡量公共服务对 GDP的贡献的
这种统计方法没有充分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3
二、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基本概念
(1)经济领土 定义: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范围: ①该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 ②位于国际水域,该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④不包括该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
9
一、基本概念
(2)经济利益中心 定义: 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 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则 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基本条件:
(1)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 GDP不能完整地反映收入初次分配 GDP不能反映收入再分配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收入在不同经济活动主体 (企业、居民、政府)之间的分配状况 GDP不能反映不同类型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知识
+生产税 净额 +固定资 产折 旧 +营业盈余 )来计 算其 业增 加值的衔接方法,首先应确定企业 所属 的国民经 4 问: 如何将季度 G D P转换为月度 G D P ? 答 :我 国的 G D P核算 目前只有 季度和年度核 算 ,
业 现价 和不变价增 加值分 别进行衔 接 , G D P 、 次 产业 住 户部 门最终消费 。
增 加值是衔接后 的行业增 加值 的汇总 。 即, 衔接后的农 林 牧 渔业 季 度 现价 增加 值 为第 一 产业 季 度 现价 增 加
7 问: 中国有全社会 的总产 出数据吗?
2 问: 建筑业增加值 如何扣除价格上 涨成分 ?如 度 的季度 核算 的基期 数据 。不会在没有 季度核算 的情
何理解 可比价格 ?
况下 , 直接 由年度核算数据得 出季度数据 。 月度 核算 和季度核 算之 间的关 系应该 也是 如此 ,
答: 建筑业 扣 除价 格 因素( 无论 上涨 还是 下 降 ) 的
价 国内生产 总值是把按 当期 价格计算 的国 内生产 总值 济建设 费 、 社会保障等支 出算不算政府消费 ?
换算 成按某个基期价格计算 的价值 , 从而使两个不 同时
答: 支 出法 G D P中的政府消 费主要包含科教 文卫
期 的价值进行 比较时 , 能够剔 除价格变化 的影响 , 以反 费 、 行 政管理 费 、 国防费 、 公共安 全 、 外交等各项支 出 中
收 入
终核 实后 , 要根据年 度数据对季度数 据进行修 订 , 使 季 据计算 , 具体公式如 下 : 度数据与年度数据 保持一致 。我 国 目前对季度 G D P数 据修订 的方法是 比例衔接法 。 比例衔 接法的基本做法 是 :首先对 国民经济各行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国民经济核算 重点
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1、定义: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CPI(消费价格指数)通过CPI看是否有通货膨胀。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1.常住单位(又称居民)定义:指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者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律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则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改过的一个常住单位。
2、国外定义:即不具备常住单位特征的单位。
注:(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外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3.、机构单位(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定义: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注:这样的单位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4、单位定义: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由单个人组成的住户,也可以是按照法律程序设立的企业和政府行政、事业单位。
5、部门定义:是按照一定标志将参与国民经济的各种单位分成,这样的类就叫部门。
6、A.经济流量:反映一段时间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B.经济存量:反映在特定时间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A与B的联系:两者是表现一时期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的两类总量;就特定时间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是指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2.1.5 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价格:是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最便利的加总工具1、生产者价格: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购买者价格: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基本价格:不包括生产税,产品价格即是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包括生产税,基本价格就演化为生产者价格2、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3、生产税净额: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生产税: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等经营或以及在这些经营活动中购买,进口和使用货物或服务而向国家缴纳的税金。
珠江学院《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知识点13-14-1
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知识点【第一章】1.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
P1-52.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
P11-123.SNA的账户设置及其与“五大核算”的关系。
P14-16,图1-54.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P21-225.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及其两层涵义。
P26-276.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概念;经济利益中心;一国的经济领土。
P277.SNA是如何界定“国民经济总体”和“国外”的? P288.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P299.SNA的记录时间原则。
P3010.SNA的计价原则。
P3111.SNA的数据汇总原则。
P34【第二章】1.基层型单位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P472.机构型单位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P513.什么是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对象、分类标志、分类单位。
P48、P464.什么是机构部门?机构部门分类的分类对象、分类标志、分类单位。
P525.SNA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构部门分类。
P52-546.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的比较。
P55-56,课件7.经济流量的概念及分类。
P57、P59、P60表2-38.经济交易的概念及分类。
P57、P59、P60表2-3、P61图2-6,P1879.经济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P61-66【第三章】1.国内生产的核算主体、核算范围。
P832.国内总产出的概念;货物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原理;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
P85、P86、P90-913.金融业和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公式。
P93、P964.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概念。
P965.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P98-101,P104-1056.国民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概念。
P101、P102、P1037.国内生产总(净)值、国民总(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净)收入、国民总(净)储蓄之间的换算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1941年提出和使用的。
2.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是基本核算表最核心的指标。
4.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特点:(1)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转移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做出经济决策,并从事其本身可定要负直接法律责任的经济活动;(3)能为自身的利益发生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承诺,签订合同;(4)它具有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或者根据需要,有可能编制出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一套帐户。
5.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分类:从一国国民经济核算出发,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按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6.非常住单位它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
常住机构单位与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与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生产场所;(2)能够获得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8.国名经济结构部门由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依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分类形成。
分为: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国外。
9.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其中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自来水、热水、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业。
10.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是机构单位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核算中交易的概念还包括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资源、无偿的或者是强制性的经济转移。
11.交易的种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资本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其他积累交易。
12.交易的方式:货币交易和易货交易。
13.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核算中的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14.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金融债权;非金融资产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等。
负债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务。
净值在会计核算上称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平衡项。
15.市场价格:要素价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原材料、燃料等转移价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16.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市场”可以归纳为产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17.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三等价原则、记录和估价原则。
18.四式记账方法:往往一笔交易或生产活动将涉及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的同时发生,并且涉及两个交易的机构单位,共四笔账目的统计处理问题,应同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
19.国民经济账户特点:1.账户的科目均为统计指标;2.账户体系依据和连接的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阶段分设账户;3.账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账户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平衡项连接;4.实施四式记账核算。
20.生产核算的对象是货物与服务生产的两大类产出。
2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它是用来满足购买者某种需求且能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实体。
货物的特征:(1)它是满足一定需求的有形实体;(2)通过市场交易,可在两个机构单位之间转移所有权;(3)生产和交换是两个独立活动;(4)生产过程结束后,可以被储存;(5)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
22.服务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是按消费者具体需求生产的异质产出。
服务的特征:(1)它是指无形的商品;(2)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3)它不能被储存。
注意:与货物相比,服务最大的特点是不可储存性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23.生产核算中的交易有实际交易和虚拟交易。
需要虚拟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类:自给性生产和非市场产出。
24.生产税净额即为生产税减补贴。
生产税是为了将产品的基本价值转换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价值时所需的一个加项。
生产税征收的对象虽然是企业,但负担者却是消费者。
是一个将要素收入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的价格追加项目。
补贴一般是政府对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商品的企业的补偿,通常称为负生产税。
因此,补贴是作为减项出现在市场价格中。
25.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是采用“工厂法”。
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或工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库存变动值+发出商品变动值。
26.农业基层单位的总产出通常是采用“产品法”计算。
农业总产出=∑某产品产量×该产品单价。
27.非营利部门总产出一般是根据它们在核算期内提供的总费用来虚拟,它包括经常支出和固定资本消耗。
28.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它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
29.生产法核算增加值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注意:从核算角度看,微观生产单位的增加值(即指增加值总额)仅有价值形态,而没有相对应的实物内容。
但作为各微观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指增加值总额)求和后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却有相应的实物形态,即全社会的最终产品。
30.收入法法核算增加值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31.生产账户可以分为产业部门生产账户和机构部门生产账户3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
3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最终产品分类,从实物构成看包括1.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2.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3.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34.某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率)=该部门(产业)增加值增长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某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该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5.国民经济生产结果的分配,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各要素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通过收支转移产生的间接分配,通常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6.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根据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针对当期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
注意:参与初次分配的基本前提是对生产的参与,即参与分配者必然是生产的参与者。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就是要核算在此阶段发生的收入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并把这些分配流量和结果编制成账户,具体有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7.收入形成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38.原始收入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地租、无形资产使用费、利息、红利、准法人企业收入的提款、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原始收入。
39.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40.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转移收支进一步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所做的分配。
41.转移收支的概念: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和资产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作为对等物回报的行为。
因此,转移是“单方面”的交易,由转移所产生的收支即为转移收支。
42.转移收支的分类:从性质上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按形式分为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43.收入再分配的核算内容: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其他经常性转移等再分配收支,以各部门原始收入为基础加减上述再分配收支。
44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主要指标: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性转移,可支配收入。
注意:国民可支配收入不同于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
45.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实物社会转移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46.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
47.消费核算的原则:最终承担支出原则、支出的记录时间原则、支出的估价原则、虚拟支出原则。
48.个人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49.个人最终消费支出的分类:按消费对象的性质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实际和虚拟房租支出。
按消费目的分为——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及医药保健用品类、交通及通讯工具类、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类、居住商品类、其它商品及服务类。
50.公共消费支出指核算期内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51.公共消费支出的分类:按职能分为——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等;按受益对象分为——用于居民的货物与服务消费支出、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按提供方式分为——政府等部门自市场上购买的产品,免费提供给特定居民、政府等部门将其服务免费提供或以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和公众。
52.实际最终消费也可分为个人实际消费和公共实际消费。
53.实际消费的核算方法:对一国经济总体来说,实际最终消费和最终消费支出在数量上是一致的,两者的不同只是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分量,差别在于实物社会转移部分如何归属,从负担费用上看,它应属于公共消费,从实际获得并受益看,他应该属于个人消费。
因此,实际最终消费的核算一般是在最终消费支出核算结果基础上进行,即将实物社会转移部分从公共消费支出中分离出来,与个人消费支出相加总,以此求得个人实际消费和公共实际消费。
54.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公共实际消费=公共消费支出—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
55.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增长量/居民收入增长量;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人均消费量/居民人均收入量。
5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在国内购买的消费品,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
(2)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驻外使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不包括这些消费品。
(3)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服务消费,如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交通和通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不包括相应服务价值。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