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选修4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选修4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11、影响因素: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 W = [H +]·[OH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物质 单质 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量1.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热力学因素对平衡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4.化学反应的矛盾特性5.化学平衡常量的计算6.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7.实际化学系统中的平衡常量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3.原子价与氧化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反应5.电势差和标准电势6.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7.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业应用三、酸碱理论及其应用1.传统酸碱理论2.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3.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4.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电离度5.酸碱滴定的应用6.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四、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的概念2.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3.配位场理论4.五大分子组成的配合物5.配合物的应用五、有机材料和化学反应原理1.有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4.醇、酚和醛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5.酮、酸、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6.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六、基因工程1.基因的概念2.遗传密码的概念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4.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5.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无机化学中的材料科学1.玻璃2.电子材料3.电池材料4.金属材料5.生物材料八、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第一定律2.内能、焓和熵的概念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应用4.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5.广义力学的概念及应用。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理解。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是在高中化学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平衡反应、电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有试管法和初始斜率法。

在反应速率的计算中,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二、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这种状态是动态的,即反应物继续发生反应,但是反应速率达到了一个定值。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是平衡反应的关键。

三、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合反应和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学科。

电化合反应是在电场作用下,在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解质溶液性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的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化学反应比较稳定以及其他一些性质。

在电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方法有电解和电化学计量法。

四、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碳化合物)化学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特殊性质,例如亲电性、亲核性、芳香性等。

有机化学有很多的应用,例如医药、化妆品和材料等。

五、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是研究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性质的学科。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分子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例如聚合物、纤维素等。

高分子化学在材料、电子、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选修4涵盖了很多基础的涨姿势的知识点,同时也涉及了一些基础实验和计算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应用领域。

高中生学习化学选修4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还有助于理解和探究化学的本质和实用价值。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燃烧热 能源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燃烧热 能源知识点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大地二中张清泉一、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单位用kJ/mol表示。

2、注意要点:○1反应条件:25℃,101KPa;○2反应程度:完全燃烧;○3反应物的量: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4反应产物:元素完全燃烧时对应的氧化物3、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1mol燃烧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3、燃烧热的计算:=n(可燃物)(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可燃物的燃烧热)【习题一】(2017秋•武昌区期中)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该反应的燃烧热B.1 mol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C.1 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D.在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考点】燃烧热.【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燃烧热的条件是在25℃、1.01×105Pa下,必须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并且生成的物质为最稳当的氧化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式的计量系数必须是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据此解答.【解答】解:A.燃烧热必须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1 mol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最稳当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故B错误;C.25℃、1.01×105Pa下,必须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并且生成的物质为最稳当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故D正确;故选:D。

【习题二】(2016秋•朝阳区校级期末)已知H2的燃烧热是akJ/mol,由H2、CO按3:1比例组成的混合物2mo,完全燃烧并恢复常温吋,放出的热量为bkJ,则CO的燃烧热为(kJ/mol)为()A.2b-3a B.3a-2b C. D.【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设CO的燃烧热为xkJ•mol-1,又H2的燃烧热是akJ/mol,所以由H2、CO按3:1比例组成的混合物2mol,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常温吋,放出的热量为bkJ,可得,据此计算.【解答】解:设CO的燃烧热为xkJ•mol-1,又H2的燃烧热是akJ/mol,所以由H2、CO按3:1比例组成的混合2mol,完全烧并恢复到常温吋,放出的热量为bkJ,可得,则解得x=2b-3a,故选:A。

高中化学选修四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四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
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a.电离理论 b.水解理论; c.电荷守恒; d.物料守恒; e.质子守恒。 4、影响因素:内因:盐本身的性质(越弱越水解) 外因:a.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水解与中和可逆;
b.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c.外加酸碱:水解显酸性的盐加酸抑制水解加碱促进水解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4.水玻璃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SiO32- + H2O +2H+ = H4SiO4↓
离子反应
高考易错离子反应方程式
25.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3NO2 + H2O = 2H+ +2NO3- + NO
26.铵根离子的检验 NH4+ + OH— = NH3↑ + H2O
27.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NH3·H2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O2 = 2NH4+ + SO32- + H2O 或2NH3 + H2O + SO2 = 2NH4+ + SO32-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看酸式酸根离子
的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谁更大:
呈碱性:NaHCO3、NaHS、NaHPO4; 呈酸性:NaHSO4、NaH2PO4。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加热蒸发盐溶液所得固体的规律 A、不水解,加热也不分解的得到该盐的晶体;Na2SO4 B、挥发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得到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AlCl3、
离子反应
高考易错离子反应方程式 9.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CaCO3 + 2H+ = Ca2+ + CO2↑+H2O 10.碳酸钙与醋酸的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物质间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方法,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化学能、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化学平衡五个部分。

一、化学能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储存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有热能、电能等。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及其种类,接着学习化学能转化原理和方法,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学习过程中需要体会化学能转化过程中能量转移的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化学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燃料、化学电池等。

二、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本章节介绍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等,同时引入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描述:熵变和焓变。

熵变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分子无序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熵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焓变则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计算焓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则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发生速率及其机理的学科。

本章节主要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定律及其应用、反应机理、活化能和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内容。

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的关系,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和需要满足的一定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同时,需要了解反应机理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和了解活化能的定义和如何计算活化能值。

四、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以电荷转移为特征的科学。

本章节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电池原理、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电化学动力学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映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映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映与能量一、化学反映与能量的转变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映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映热和焓变的含义3、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点精讲1、焓变与反映热(1)化学反映的外观特征化学反映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映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

能量的转变通常表现为热量的转变,可是化学反映的能量转变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表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映热的概念当化学反映在必然的温度下进行时,反映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映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映热。

通常常利用符号Q表示。

反映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映进程中,当反映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彼此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从头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映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映的反映热。

(3)焓变的概念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映,若是反映中物质的能量转变全数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映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映的反映热就等于反映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映产物)—Η(反映物)为反映产物的总焓与反映物总焓之差,称为反映焓变。

若是生成物的焓大于反映物的焓,说明反映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映必需吸热才能进行。

即当Η(生成物)>Η(反映物),ΔΗ>0,反映为吸热反映。

若是生成物的焓小于反映物的焓,说明反映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份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映必需放热才能进行。

即当Η(生成物)<Η(反映物),ΔΗ<0,反映为放热反映。

(4)反映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把一个化学反映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转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一、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上大附中何小龙一、盐类水解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的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4、水解平衡常数○1对于强碱弱酸盐: =/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对于强酸弱碱盐: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5、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双水解反应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

【习题一】(2018春•宾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弱酸或弱碱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反应方程式用可逆符号表示,以此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A、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且不能使用沉淀符号,故A错误;B、溴离子是强酸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故B错误;C、CH3COOH+H2O⇌CH3COO-+H3O+,是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D、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书写氢离子为水和氢离子得到离子方程式为NH4++2H2O⇌NH3•H2O+H3O+,故D正确。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课表要求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了解氨基酸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一、糖类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

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 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 2H4O2等。

3.单糖——葡萄糖(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④酯化反应:(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

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4.二糖——蔗糖和麦芽糖5.食品添加剂6.多糖——淀粉和纤维素(1)多糖:由许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间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知识点

第一节原电池一、工作原理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形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5、常见电极:○1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如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2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如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3金属与化合物如: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4惰性电极如: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习题一】(2018•曲靖一模)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铜锌原电池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锂离子电池能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B.锌锰干电池中,锌作负极、二氧化锰作正极;C.甲醇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D.铜锌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解答】解:A.锂离子电池能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故B正确;C.甲醇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正确;D.铜锌原电池中,锌作负极、Cu作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D 错误;故选:D。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第一章:碳材料1.1 碳的半径大小定义:碳的原子半径大小为0.154 nm。

1.2 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由平面六角环层组成,层间相互作用弱,易于滑动,导电性好。

•金刚石:由三维结构组成,强密度大,硬度高。

•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卷成管状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 石墨烯•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平面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优异性质。

•应用:液晶显示器、电池等领域。

第二章:有机化学2.1 芳香族化合物定义:含有芳香环的有机物质。

性质:•具有特殊的气味、颜色和稳定性。

•具有共轭π电子体系,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催化作用。

常见芳香族化合物:•苯: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和反应原料。

•甲苯:无色透明液体,用于制造香料、染料和药品等。

2.2 同分异构体定义: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物质。

原因:分子式相同,但由于立体异构,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均不同。

例子:•丙酮和乙醛•2-溴-2-甲基丙烷和2-氯-2-甲基丙烷2.3 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中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2.4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所组成,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如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第三章:配位化学3.1 配合物的定义定义: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化合物。

性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光学性质。

•具有催化活性和生物活性。

3.2 配位数定义:配合物中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原子或分子数目。

常见的配位数:•配位数为2:[Fe(CN)6]4-、[Co(NH3)6]2+等。

•配位数为4:[NiCl4]2-、[Fe(H2O)6]2+等。

•配位数为6:[Fe(CN)6]3-、[Co(H2O)6]2+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2.※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_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___比值。

符号:__K__(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__进行程度__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_生成物___的浓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应__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__完全___,反应物转化率越_高___。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_105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浓度积)Q_〈_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__=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_〉_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四、等效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B- Ki=[ A+][ B-]/[AB]11、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 W = c[H+]·c[OH-]25℃时, [H+]=[OH-] =10-7 mol/L ; K W = [H+]·[OH-] = 1*10-14注意: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值一定K 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 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 W〉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