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考试概念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科。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产业经济学问题的简要回答。
一、什么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形态。
它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
在市场结构方面,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与退出壁垒等因素。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则影响着企业的竞争策略和消费者的选择;进入与退出壁垒决定了新企业进入和现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企业行为涵盖了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广告策略、研发策略等。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或者通过创新产品来提高竞争力。
市场绩效则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等。
一个有效的产业组织应该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包括产业分类、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等方面。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众多。
首先,需求结构的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会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向更高层次的商品和服务转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人们对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需求增加,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有着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催生新的产业,同时也会促使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
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兴起。
再者,资源供给状况也会影响产业结构。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等要素的分布和供给情况不同,这会导致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布和发展存在差异。
此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一国可以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同时也会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冲击。
三、产业关联的概念与分析方法产业关联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产业经济学考试重点
1,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
它是对市场失败的治理,目的在于维持正当的市场经济秩序。
产业规制包含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
2,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若干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
通常产业集聚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基本相同3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4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5市场结构的含义: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
是指一定产业的厂商间及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市场结构的核心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问题。
6产品差异化的含义: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7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行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8博弈和博弈论的含义: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
一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组合称为博弈(Game)。
9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在科学地总结中国产业经济增长经验并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与产业经济增长方式有关的众多重要课题,以揭示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10产业的含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11产业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12、市场行为的内涵: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行动。
产业经济学刘志彪考试重点
产业经济学刘志彪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竞争对手定价,是指某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是低于成本)的策略行为,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
.2.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3.范围经济:是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强调在位者主动利用自身的在位优势,通过各种策略性行为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把进入和进入阻挠看作是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策略性行为可以改变竞争对手对未来事件的预期,从而影响竞争对手的策略,使竞争对手主动放弃进入。
5.可竞争性市场:如果同行业竞争对手或潜在进入者可以很快地、无成本的进入或退出,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无障碍的。
该理论认为,应根据沉没成本来判断进入壁垒的高低,如果市场中不存在沉没成本,即使只存在一-家厂商,该市场仍然不存在进入壁垒,那么这样的市场就是完全可竞争市场。
6.两部收费的概念:两部收费是指先向消费者收取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然后再按消费数量向消费者收取使用费。
如固定电话收费和出租车收费。
7.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是指供厂商销售的商品中包含多余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方式。
在捆绑销售中,消费者要么购买多单位商品,要么不购买。
8.产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卖方或买方各自供求规模及其分布情况。
对市场集中度得分析大多从卖方的角度展开。
9.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某- -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
10.经济性规制:内容包括价格水平的规制(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价格结构规制、进入规制。
11.社会性规制: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一-定行为的规制。
1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产业经济学》复习PART 1 基础概念或知识点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
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
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5.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 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产业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B. 研究某一特定产业的发展规律C. 研究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效率D. 研究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2. 下列哪种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垄断市场?A. 竞争市场B. 寡占市场C. 垄断市场D. 多样市场3. 产业集中度的计算公式是?A. CR4 = (市场份额1+市场份额2+市场份额3+市场份额4) × 100%B. CR4 = (市场份额1+市场份额2+市场份额3+市场份额4) ÷ 100%C. CR4 = (市场份额1 × 100%+市场份额2 × 100%+市场份额3 ×100%+市场份额4 × 100%)D. CR4 = (市场份额1+市场份额2+市场份额3+市场份额4) × 50%4. 产业政策的目标是?A. 保障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B.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C. 增加国家税收收入D. 扩大消费者福利5. 横向垄断是指?A. 同一地区内多个同类企业之间的垄断B. 不同地区内单个企业的垄断C. 不同产业之间的垄断D. 多家企业通过合并形成垄断地位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2. 什么是产业集中度?请说明产业集中度高的优缺点。
3. 请简要介绍国家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4. 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列举至少三点。
5. 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三、论述题请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运用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产业经济学精简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体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的产物,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答:①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费希尔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②生产结构分类法:a、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意义:得出了社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的条件;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
局限性:从分类的范围来说,没有涵盖全部产业;由于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在实际中很难清楚地划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农重轻分类法(特点:直观、简便易行,可以大致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对宏观上进行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缺陷:产业涵盖不全;农重轻之间的界限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趋于模糊,只适用工业化发展程度比较低的阶段)c、霍夫曼的产业分类③国际标准分类法④国家标准分类法⑤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方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⑥产业地位(功能)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
⑦产业发展状况分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
第二章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2、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答: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回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
3、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答: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古典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G=s\c索罗Q=f( K. L. t))4、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的观点?(克拉克、罗斯托、钱纳里)答: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产业经济学同等申硕考试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业经济学同等申硕考试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规律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关注各个产业内部的公司行为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研究市场结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政府政策等因素来解释和预测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提取到制造、分销和服务等不同阶段。
在现代经济中,产业经济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解释企业行为的动因,还能提供对产业发展的策略性指导。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揭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探索产业升级和创新的路径。
同时,产业经济学还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通过应用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企业行为等要素,提供对产业发展的准确预测和科学决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概述主要理论和方法,并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以及产业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通过全面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其次,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应用和意义,以及展望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旨在深入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正文部分将围绕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对产业经济学进行定义和概述,阐述其研究范畴和特点。
其次,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经典学派到现代学派的演进,分析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主要流派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产业经济学考试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一、简答题1.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理论(p7~9)哈佛学派在政策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市场绩效,从形成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入手。
芝加哥学派强调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在实际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仍然应该从价格理论的视角来展开研究,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2.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弊端纵向一体化:假设厂商生产最终产品需要经过“上游”和“下游”两个生产过程,如果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该厂商的生产就是纵向一体化的(1)上游生产过程的全部产品都被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2)下游生产过程的某种中间投入品全部取自于上游生产过程的产品。
纵向一体化引发的问题(1)纵向一体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2)过分强调竞争,忽视企业合作(3)增大了企业对市场和行业的依赖性3.平均成本计算,边际成本计算4.规模经济能够成为壁垒吗?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
5.结构性反垄断政策与行为性反垄断政策的定义与区别6.描述垄断性市场下成本弱增性成本弱增性所要讨论的是,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较低还是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较低。
根据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程度,我们还可以将自然垄断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
在平均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的范围内,被称为“强自然垄断”;而在平均成本呈上升趋势,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的范围内,被称为“弱自然垄断”。
二、名词解释1.间接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2.托宾q :托宾是指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通过已经公开发行并售出的股票和债券来衡量)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是衡量市场绩效的一个指标。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2.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分类理论、产业结构离了你、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从理论前提到基本理论,再到理论应用;从产业的质的联系到量的关系;从产业的各层次、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到产业的发展. 狭义的产业结构专指产业在质上的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式指产业之间在量上的比例关系;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 产业经济学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耽搁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产业经济学则研究产业。
而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
三是产业经济学作为比较年轻的经济学分支,理论体系还不十分成熟、完善,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发展的空间更大。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人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
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一、数学和统计学工具。
二、投入产出分析.三、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
四、系统论。
五、博弈论.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从理论上看,产业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经济学科,填补了中观经济学研究的空缺,完善了理论经济学的体系,并且为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门应⽤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为和垄断效应从⽽抑制企业的活⼒的影响之间的⽭盾4.可竞争市场:指⼀种存在其他⼚商进⼊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量的企业进⼊。
5.⼀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个整体加以研究。
⼆、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法的关系:①.⽬的与⼿段的关系,研究⽅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法具有相对独⽴性,⼀种⽅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种研究也可以使⽤多种研究⽅法;③.创新研究⽅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种主要分类法:①.⽣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产⽣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部类),⽣产⽣活资料的产业(第⼆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了什么研究⽅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法。
信息完全,经济⾃由主义,达尔⽂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在⽇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研究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的是特定产业的发展和运行机制。
下面是对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简答。
1.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产业的经济学分支,通过对产业的内部结构、竞争机制以及相关市场的分析,来研究产业的运行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分析: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2)产业集中度与竞争:研究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包括市场占有率、垄断程度和相关产业政策等。
(3)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研发投入、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等。
(4)国际产业竞争:研究国际间的产业竞争与比较优势,包括国际贸易、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等。
3. 为什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产业经济学研究可以揭示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经营机制,有助于提高产业组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其次,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和竞争情况,可以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此外,了解国际产业竞争的情况,有助于规划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4. 请简要介绍一个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案例。
一个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案例是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苹果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供应链管理模式成为了业界的典范。
苹果公司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组装的全程管控。
这种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模式,使得苹果公司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和配送的效率,降低成本并缩短交货时间。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链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正是通过构建高效的供应链网络,苹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企业和产业的运作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几个常见问题的简要回答:
1.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企业和产业如何决定价格、生产和市场结构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的结构和行业发展。
2. 为什么研究产业经济学很重要?
研究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和市场的运作方式,为企业和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了解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支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3.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企业行为和策略、产业政策和规制等。
它研究市场的竞争程度、产业中的垄断
和垄断竞争情况,企业如何做出定价和产量决策,以及政府的干预
和管制对产业和市场的影响。
4. 产业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产业经济学使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和研究,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建立模型
来分析市场的竞争程度,运用统计方法来评估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采用实证研究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5. 产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分析、竞争政策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等。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
竞争环境,制定适应性的策略;同时,政府可以借助产业经济学的
研究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以上是对产业经济学的简要回答,更详细和具体的内容需要在
进一步的研究和研究中深入探讨。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产业: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出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3、策略性行为: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测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4、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第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将逐步增加。
5、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6、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
7、网络效应: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8、管理协同效应:指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并购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强大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本质是一种合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
9、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10、增长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级。
二、单选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产业)2、哈佛学派形成的标志:(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3、SCP理论的含义:(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式,即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策因素。
)144、横向并购的动机:(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型一:单项选择 10*1.5’二:名词解释5*4’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P1 产业的概念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P17 规模经济定义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本钱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AC FC =<>=P19 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围经济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本钱,那么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本钱,那么围经济存在。
),(),()(件可用下式表示:,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 C 0Q T C Q ,Q T C Y Q X Q Q Q T C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最根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
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i i i n N i in i i n CR CR X i X CR XXCR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产业经济学复习精华版
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 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 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
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 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 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
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 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Po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 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 退出壁垒。
市场行为的内容; 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 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
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一.主要概念(加粗的为重点)1.产业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霍夫曼产业分类法霍夫曼为了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而将产业划分为三类:即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
霍夫曼产业分类的主要母的在于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研究两者的比例变化。
分类标准: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是消费资料时即将该产业归入消费资料产业,同样划出了资本资料产业。
难以确定归属的产业就全部归入其他产业。
内容:一是消费资料产业:食品、纺织等二是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械工业等三是其他产业: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工业优点:是霍夫曼进一步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基础3.三次产业分类法这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的分类方法,最先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提出。
内容: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结果缺点: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还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其内容也过于庞杂4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是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即以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不同作为标准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以生产要素的集约度和密集度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优点: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等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5.产业地位分类法这是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进行产业分类。
产业经济学考试重点
产业经济学考试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与产业间的关系,即产业关联关系;研究产业间互为提供产品的均衡关系,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
因而中间产品的循环过程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2、产业经济学就是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的态势,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3、产业经济学研究这种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即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优化问题。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集合,具体指生产同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使用相同原材料组织生产的企业集合。
产业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稳定联系方式,即产值、产量、资金、劳动力等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霍夫曼定理: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及原因:1、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分析: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上升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消费结构变化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有利地位;国民收入的增长增加投资,拉动生产资料工业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带动工业的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工业内部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力量势均力敌。
3、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及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第三次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差别小,竞争激烈,而且产品附加值小,抵消了服务产品市场扩大带来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及特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上升。
产业经济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产业经济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08)学院名称(盖章):经济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4 年7 月10 日《产业经济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08)一、考核要求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等问题。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具有较好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功底是进入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核要求是: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核目标评价1、认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和结构。
2、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基本的产业经济学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4、基本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5、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有所了解。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学科体系第二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2、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包括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法、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二章产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产业的形成与分类一、产业的内涵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中国产业经济的起源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三、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外国产业经济的起源一、古代西亚二、古代埃及三、古代希腊四、古代罗马第四节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一、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机理二、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四、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五、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考试要求:1、掌握产业的形成与分类,包括具体的分类方法如关联方式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2、了解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比如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3、了解中国和外国产业经济的起源、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等第三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一、农本思想二、工商业思想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三、西方经济学第三节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二、产业结构理论三、产业关联理论考试要求:1、了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2、了解产业经济学及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思想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组织的定义、竞争机制、市场秩序、马歇尔冲突、不完全竞争2、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掌握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4、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5、掌握可竞争市场理论第五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考试要求:1、了解新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2、掌握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考试要求:1、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含义及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2、了解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包括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3、了解产品差别化及基本度量方法,市场协调行为,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4、掌握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分类法,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及植草益的分类方法5、掌握市场竞争行为,包括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6、掌握市场绩效指标,包括利润率指标、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第七章博弈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应运一、市场竞争中的博弈二、现代经济学与博弈论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完全信息博弈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三、重复博弈第三节不完全信息博弈一、不完全信息博弈基本概念二、海萨尼转换三、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四、信号传递博弈考试要求:1、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2、了解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内容第八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科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一、当今市场竞争新趋势二、合作的基础三、“人为为人”文化考试要求:1、掌握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和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2、了解产量领先策略—斯坦科尔伯格模型,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九章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第三节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一、供给因素二、需求因素三、国际贸易因素四、国际投资因素五、其他因素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结构的涵义2、了解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3、了解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4、掌握传统经济增长理论5、掌握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6、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7、理解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8、掌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第十章产业关联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一、产业关联的涵义和实质二、产业关联方式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一、投入产出涵义二、投入产出表三、投入产出模型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产业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三、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关联的含义及产业关联的方式2、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了解如何利用投入产出量化分析工具,分析产业关联中有关产业间比例、产业内的投入结构、分配结构以及产业间联系广度、深度等有关结构分析的主要问题和内容3、了解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源及产业波及线路第十一章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产业结构优化概述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二、产业结构效应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第二节产业结构高度化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三、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三、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内容及效应2、掌握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相关内容3、了解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4、掌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及其调整5、掌握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及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第十二章产业布局第一节产业布局理论概述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二、自然因素三、人口因素四、社会经济五、科学技术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实践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二、全国性产业布局三、地区性产业布局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成本学派理论、市场学派理论、成本一市场学派理论2、了解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3、了解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4、了解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5、了解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及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6、掌握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第十三章产业政策第一节产业政策概述一、产业政策的涵义二、产业政策的起源三、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四、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节产业政策的一般模式和演变规律一、产业政策的分类二、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三、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四、产业政策的演变规律与趋同第三节产业政策评估一、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二、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三、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体系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及产业政策的作用2、了解产业政策的起源、评估和类型第十四章产业政策类型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一、产业组织政策概述二、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第二节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与内容二、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性三、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第三节产业布局政策一、产业布局政策概述二、发达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布局政策第四节产业技术政策一、产业技术政策概述二、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手段三、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第五节综合性产业政策一、农业政策二、中小企业政策考试要求:1、了解产业组织政策的概念和核心内容2、理解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与内容3、掌握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4、掌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综合性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产业规制第一节产业规制模式一、产业规制的概念二、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三、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四、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五、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例证分析六、对当代西方三种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第二节政府规制一、政府规制的涵义、种类和原因二、法律规制三、行政规制第三节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一、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原因二、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与进入规制的放松三、主要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规制的概念2、掌握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及各自的特征3、了解政府规制的涵义、种类和原因4、了解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第十六章行业管理第一节行业管理概述一、行业管理的意义与职能二、大型公司与行业管理第二节行业协会一、行业管理组织的发展二、行业协会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三、中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与问题第三节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构想一、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二、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建设三、中国行业协会的改革趋势考试要求:1、理解行业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了解行业协会及其运行方式第十七章中国产业政策第一节新中国建国以前的产业政策一、洋务运动时期的产业政策二、民国时期的产业政策三、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业政策第二节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产业政策一、过度时期的产业政策二、大跃进时期的产业政策三、调整时期的产业政策四、文革时期的产业政策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政策一、国民经济调整和“六五”时期(1978~1985)的产业政策二、“七五”期间(1986~1990)的产业政策三、“八五”期间(1991~1995)的产业政策四、“九五”(1996年至今)以来的产业政策及展望考试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产业政策2、了解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产业政策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政策第十八章产业发展理论第一节产业发展概述一、产业发展的涵义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三、产业发展的模式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三、新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发展的含义、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发展的模式2、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3、了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十九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新的发展现象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一、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第三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现状三、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及环境与制约因素考试要求:1、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2、了解中国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3、了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参考书目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三版2、《产业经济学》,王俊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二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据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基本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
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
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
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
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1]发展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先导产业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含义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
主要特点第一,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是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较大的产业;第二,由于主导产业的存在及其作用会受特定的资源、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约束,因此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它会受所依赖的资源、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演替。
例如,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是: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第三,主导产业应具有序列演替性。
由于主导产业应能够诱发相继的新一代主导产业,因此,特定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
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被新一代的主导产业所替代;第四,主导产业应具有多层次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问题,因此,处在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个主导产业群,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实现多重化的目标。
定义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作用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
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
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
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
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
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
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产业特点第一,没有显性需求。
在产业处于朦胧当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时间当中,没有可精确描述的。
第二,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
以太阳能行业为例,90年代初,生产核心部件,以及服务、技术、产品、市场、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来才逐渐地提升。
第三,没有参照。
汽车、冰箱、彩电、计算机等等这些产业,都有国外的大规模的引进。
太阳能这个产业,国外是没有的,国内也没有参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靠的完全是系统创新。
第四,没有政策。
国家只要有产业,就有产业政策,包括贷款、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则要忍耐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第五,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
上游产业链甚至比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保障、体系更强,比如飞机发动机,最起码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太阳能没有。
支柱产业支柱产业(pillar industry),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概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支柱产业,那么何谓支柱产业呢?顾名思义,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
特征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不同点在于,它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支柱产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大规模产出。
支柱产业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
2、强调现在。
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
3、强调发展。
支柱产业要求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
要求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4、强调扩大就业。
5、强调带动作用。
支住产业要求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
6、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
准则作为构造产业结构的倾斜式发展战略,“准则”是根据区域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而抉择发展先后的规范。
但是准则对产业结构的“规范”一定是动态性的,必须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而超前变化。
关键在于把握准则的绝对变化性不影响一定阶段相对的稳定性。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在保护幼稚产业上,如何界定和选择幼稚产业是一个关键,选择不好就可能导致保护落后,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付出一定的代价。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穆勒标准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经验,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定时期的保护下,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润,该产业即为幼稚产业。
概括如下几点为: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
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
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巴斯塔布尔标准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的保护期后能够成长自立,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未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的即为幼稚产业。
概括的讲为:①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②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肯普标准除了前两个标准的内容外,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的外部效应,如具有外部性,该技术可以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的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