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1、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 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 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 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 生规划能力; •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 交往的能力。
4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结 构
学习 领域
语言 与 文学
数 学
人文 与 社会
科 学
技 术
体育 与 健康
艺 术
综合 实践 活动
语 外 数 政历地 物 化 生 通 信 科目 用息 文 语 学 治史理 理 学 物 技 技 术术
模块 (略)
体 育 美音艺 与 健 术乐术 康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关于学习领域
三、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 (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
A、均衡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选择性原则
• (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 结构 • (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和整和 •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普通高中课程由学
•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 语言与文学 数学 • 人文与社会 科学 • 体育与健康 技术 •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设置学习领域:
• 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 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 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 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 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民主 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历 史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必修
历 史 1 历 史 2 历 史 3

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 度的演变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 略的斗争 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 制建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的确立与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 • • • • • • (一)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 ——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 ——学科本位的课程目标 (二)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 ——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发展对未 来人才标准的要求 • ——学科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传 授 知 识
知识与 技能
价值观
新 课 程
过程与 方法
追求并实现全面的课程价值
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和 实现课程的价值 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培养学生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人生规划能力
必修
数 学 1
数 学 2
数 学 3
数 学 4
数 学 5
选修 系列
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
系 列 4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必修
英 语 1 英 语 2 英 语 3 英 语 4 英 语 5
选修系列
系 列 1
系 列 2
历 史
历 史 1 历 史 2 历 史 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
语 文
必修 语 文 1 语 文 2 语 文 3 语 文 4 语 文 5
选修 系列
诗 歌 与 散 文
小 说 与 戏 剧
新 闻 与 传 记
语 言 文 字 应 用
文 化 论 著 研 读
数 学
•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70 60 50
校长 教师
78.2
66.2 52.9
校长 教师
36.7
40
31.2
30 20 10 0 1.3 14.3
20.5
20
8.3
10 0
1.3
1.3
2
不足
适当
偏多
过难
适当
偏易
不清楚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 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 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 形成逐级包容的三级课程,其中,学习领域和模块的课程设计 概念,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计乃至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计中 是首次使用。这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关联及 多种学科的共同价值。这样的课程结构,既可以从宏观上整体 规划课程,也有利于科目间的融合,还可以随时调整科目间的 结构,使得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保证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超越具有封闭性的传统的学科逻辑的束缚,开始更加灵活地适 应学生、社会、学校的需求。
404
2200 1486 400 865 557 744 1016
新课程 416 1850-2126 1200-1386 555-740 752-937 525-615 832-1017 832-1017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80 70 60 47.2 50 37.1 40
30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1
品德 与 生活
2
3
年 4
5
级 6
7
8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 (历史、地理)
9
品德与社会
课 程 门 类


科 学 (生物、物理、化学)

体 育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语文 数学
艺术(音乐、美术)
地方与学校课程
国家新课程与现行课程的比较(各学科课时数)
现行课程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社会 体育与健康 艺术
•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 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 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 式的要求与建议; •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模块的设置:
•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 迅猛发展的矛盾; •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 造条件; •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 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 • •
• • •
选 修
文明的冲撞 与交融 近代民主与 专制的较量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历 史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必修
历 史 1 历 史 2 历 史 3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 形成与发展 • 新航路的发现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 义的自我调节和发展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历史反思
教育学
谢章莲 E-mail:XZLINGL@TOM.com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教育学教研室
第六章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 ▲课程标准的陈述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
第一节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 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它主要通过课程 方案(或课程计划)以及其中的具体学科体 现出来,如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数学学科 的课程目标等。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价值和任 务是非常具体的,并且可以直接转化到课程 与教学的实际活动中。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4. 课程结构
5. 课程内容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 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 才奠定基础。
第二节 课程结构
• 一、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 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 即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之间的关系 形态、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课程规定性 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形态等。 • 二、课程计划
义务教育新的课程设置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 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 主选择
关于科目
•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 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关于模块
3.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 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 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 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
三、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
A、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新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 生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交 互作用中所必需的素养进行了规定。 B、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 ——新课程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界定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基于谋求所有学生的发 展而确定的。 C、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 方式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 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 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 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
•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 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 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 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国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具有社会责仸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