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 向量的线性运算 .1.3 向量的减法示范教案 新人教B版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3向量的减法示范教案新人教B新人教B高一数学教案
2.1.3 向量的减法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向量减法运算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在理解相反向量的基础上结合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因此,类比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首先引进相反向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向量的减法(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通过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一定数量的例题,深刻理解向量的减法运算.通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加法运算,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同时由于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三维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向量.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熟练地掌握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向量的差向量.3.能熟练地通过作图,求作两个向量的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联想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加法概念,并给出了求作和向量的两种方法.由向量的加法运算自然联想到向量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直接导入)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1向量是否有减法? 2怎样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 3如何理解向量的减法? 4向量的加法运算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那么,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活动:数的减法运算是数的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数的减法定义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此定义数的减法运算,必须先引进一个相反数的概念.类似地,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可定义为向量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可类比数的减法运算,我们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应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又该如何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相反向量有哪些性质?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回到原来的方向,因此a 和-a 互为相反向量.于是-(-a )=a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a +(-a )=(-a )+a =0.所以,如果a 、b 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 =-b ,b =-a ,a +b =0.(1)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设向量AB →=b ,AC →=a ,则AD →=-b ,由向量减法的定义,知AE →=a +(-b )=a -b .图1又b +BC →=a ,所以BC →=a -b .由此,我们得到a -b 的作图方法.(2)三角形法则如图2,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图2讨论结果:(1)向量也有减法运算.(2)定义向量减法运算之前,应先引进相反向量.与数x 的相反数是-x 类似,我们规定,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量,叫作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3)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定义a -b =a +(-b ),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4)向量的减法运算也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这也正是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所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应用示例思路1例1如图3,ABCD 中,AB →=a ,AD →=b ,你能用a 、b 表示向量AC →、DB →吗?图3活动:本例是用两个向量表示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向量,这是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的基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知道AC →=a +b ,同样,由向量的减法,知DB →=AB →-AD →=a -b .变式训练1.已知一点O 到ABCD 的3个顶点A 、B 、C 的向量分别是a 、b 、c ,则向量OD →等于( )A .a +b +cB .a -b +cC .a +b -cD .a -b -c解析:如图4,点O 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向量分别是a 、b 、c ,结合图形有OD→=OA →+AD →=OA →+BC →=OA →+OC →-OB →=a -b +c .图4答案:B2.若AC →=a +b ,DB →=a -b .①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与a -b 垂直?②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a -b|?③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平分a 与b 所夹的角?④a +b 与a -b 可能是相等向量吗?解:如图5,用向量构建平行四边形,其中向量AC →、DB →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图5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C →=a +b ,DB →=AB →-AD →=a -b .由此问题就可转换为:①当边AB 、AD 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互相垂直?(|a|=|b|)②当边AB 、AD 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相等?(a 、b 互相垂直)③当边AB 、AD 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平分内角?(|a |=|b |)④a +b 与a -b 可能是相等向量吗?(不可能,因为对角线方向不同)例2如图6,已知向量a ,b ,c ,求作向量a -b +c .活动: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为以后解题打下良好基础;点拨学生根据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需要选点平移作出两个同起点的向量.解: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 A →=a ,O B →=b ,则B A →=a -b .再作B C →=c ,并以BA 、BC 为邻边作BADC ,则B D →=B A →+B C →=a -b +c (如图7).图6 图7变式训练1.在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 →=DC →B.AD →+AB →=AC →C.AB →-AD →=BD →D.AD →+BC →=0解析:A 显然正确,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B 正确,C 中,AB →-AD →=BD →错误,D 中,AD →+BC→=AD →+DA →=0正确.答案:C2.已知向量a ,b ,c 与d ,求a -b ,c -d (图8).图8解:作OA →=a ,OB =b ,作BA →,则a -b =OA →-OB →=BA →;作OC →=c ,OD →=d ,作DC →,则 c -d =OC →-OD →=DC →.思路2例1判断题:(1)若非零向量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a +b 的方向必与a 、b 之一的方向相同.(2)△ABC 中,必有AB →+BC →+CA →=0.(3)若AB →+BC →+CA →=0,则A 、B 、C 三点是一个三角形的三顶点.(4)|a +b|≥|a -b |.解:(1)若a 与b 方向相同,则a +b 的方向与a 和b 方向都相同;若a 与b 方向相反,则有可能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此时a +b =0的方向不确定,说与a 、b 之一方向相同不妥.(2)由向量加法法则AB →+BC →=AC →,AC →与CA →是互为相反向量,所以有上述结论.(3)因为当A 、B 、C 三点共线时也有AB →+BC →+AC →=0,而此时构不成三角形.(4)当a 与b 不共线时,|a +b|与|a -b|分别表示以a 和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其大小不定;当a 、b 为非零向量共线时,同向则有|a +b|>|a -b|,异向则有|a +b|<|a -b |; 当a 、b 中有零向量时,|a +b|=|a -b |.综上所述,只有(2)正确.例2若|AB →|=8,|AC →|=5,则|BC →|的取值范围是( )A .[3,8]B .(3,8)C .[3,13]D .(3,13)解析:BC →=AC →-AB →.(1)当AB →、AC →同向时,|BC →|=8-5=3;(2)当AB →、AC →反向时,|BC →|=8+5=13;(3)当AB →、AC →不共线时,3<|BC →|<13.综上,可知3≤|BC →|≤13.答案:C点评:此题可直接应用重要性质||a|-|b||≤|a +b|≤|a|+|b |求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为a +b +c =0.证明:已知a ≠0,b ≠0,c ≠0,且a ∥\\ b ,b ∥\\ c ,c ∥\\ a ,(1)必要性:作AB →=a ,BC →=b ,则由假设CA →=c ,另一方面a +b =AB →+BC →=AC →.由于CA →与AC →是一对相反向量, ∴有AC →+CA →=0,故有a +b +c =0.(2)充分性:作AB →=a ,BC →=b ,则AC →=a +b ,又由条件a +b +c =0,∴AC →+c =0.等式两边同加CA →,得CA →+AC →+c =CA →+0.∴c =CA →,故顺次将向量a 、b 、c 的终点和始点相连接成一三角形.3已知|a |=6,|b |=8,且|a +b |=|a -b |,求|a -b |.解:如图9,设AB →=a ,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 DB →=a -b .图9因为|a +b |=|a -b |,所以| AC →|=|DB →|.又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CD 为矩形.故AD⊥AB.在Rt△DAB 中,|AB →|=6,|AD →|=8,由勾股定理,得|DB →|=|AB →|2+|AD →|2 =62+82=10.所以|a +b |=|a -b |=10. 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差的作图.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类比,数形结合,几何作图,分类讨论. 作业课本本节练习A 组 1,2.设计感想1.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主要是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讲解的,两种作图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作法结合向量减法的定义,第二种作法结合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直接作出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a 、b 的差,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第二种作图方法比较简捷.2.鉴于上述情况,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注意差向量的方向,也就是箭头的方向不要搞错了,a -b 的箭头方向要指向a ,如果指向b 则表示b -a ,在几何证明题目中,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3.关于向量减法,在向量代数中常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向量的减法定义为向量加法的逆运算,也就是说,如果b +x =a ,则x 叫作a 与b 的差,记作a -b .这样作a -b 时,可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再作OA →=a , OB →=b ,则BA →就是a -b .这种定义向量减法,学生较难理解定义本身,但很容易作a -b .第二种方法是在相反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加法定义,即定义a -b =a +(-b ).用这种方法定义,通过类比数的减法,学生容易接受a -b =a +(-b ),但作图较繁.实际上这两种定义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备课资料一、向量减法法则的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式子内容是:若两个向量相减,则表示两个向量起点的字母必须相同(否则无法相减),这样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是以减向量的终点的字母为起点,以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字母为终点的向量.只要学生理解法则内容,那么解决起向量加减法的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尤其遇到向量的式子运算题时,一般不用画图就可迅速求解,如下面例题:例1化简:AB →-AC →+BD →-CD →.解:原式=CB →+BD →-CD →=CD →-CD →=0.例2化简:OA →+OC →+BO →+CO →.解:原式=(OA →+BO →)+(OC →+CO →)=(OA →-OB →)+0=BA →.二、备用习题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 +b =b +a ②a -b =b -a ③0-a =-a ④-(-a )=a ⑤a +(-a )=0A .5B .4C .3D .22.如图10,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AF →-DB →等于( )图10A.FD →B.FC →C.FE →D.BE →3.下列式子中不能化简为AD →的是( )A .(AB →+CD →)+BC → B .(AD →+MB →)+(BC →+CM →)C.MB →+AD →-BM →D.OC →-OA →+CD →4.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是△ABC 内一点,若OA →+OB →+OC →=0,则O 是△ABC 的( )A .重心B .垂心C .内心D .外心5.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C →|=|BC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6.已知两向量a 和b ,求证:|a +b|=|a -b |的充要条件是a 的方向与b 的方向垂直. 参考答案:1.B 2.D 3.C 4.A 5.C6.证明:(1)充分性:设OA →=a ,OB →=b ,使OA →⊥OB →,以OA 、OB 为邻边作矩形OBCA ,则|a +b |=|OC →|,|a -b |=|BA →|.∵四边形OBCA 为矩形,∴|OC →|=|BA →|,故|a +b|=|a -b |.(2)必要性:设OA →=a ,OB →=b ,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a +b |=|OC →|,|a -b |=|BA →|.∵|a +b|=|a -b |,∴|OC →|=|BA →|. ∴OBCA 为矩形.∴a 的方向与b 的方向垂直.。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导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梳理1.向量的概念与表示(1)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向量.看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了大小和方向这两个要素.(2)向量的模:向量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的模记作|a|.(3)特殊的向量零向量:模是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其方向不确定,它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单位向量:给定一个非零向量a,则与a同方向且长度为1的向量,叫做向量a的单位向量.(4)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此时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模.字母表示:用单个斜黑体的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通常印刷体如a、b、c、…,而手写体用带箭头的小写字母表示如、、、…,此时应特别注意;字母上必须加箭头;还可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先写始点,后写终点,字母上面要带箭头.例如:始点为A,终点为B的向量表示为.2.向量间关系(1)相等向量: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即相等的向量.(2)相反向量:与向量a方向相反且等长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 .(3)共线(平行)向量:通过有向线段的直线,叫做向量的基线.如果向量的基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称这些向量共线或平行.3.向量的加法(1)向量加法法则①三角形法则:根据加法的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作图法则,叫做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其具体做法是将向量b平移,使其起点与另一向量a的终点重合,则以a的起点为起点,b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就是向量a与b的和向量.②平行四边形法则: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b(如图2-1-1),作=a,=b,则A、B、D三点不共线,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对角线上的向量=a+b,这个法则叫做两个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图2-1-1③多边形法则:已知n个向量,依次把这n个向量首尾相接,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第n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叫做这n个向量的和向量.这个法则叫做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实质就是三角形法则的连续应用.(2)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加法遵循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因此,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就是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①交换律:a+b=b+a;②结合律:(a+b)+c=a+(b+c).4.向量的减法(1)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求两个向量的差要把两个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它们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2)利用相反向量的定义:一个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等于加上另一个向量的相反向量.(3)向量减法的作图法:一是利用向量减法的定义直接作图,二是利用相反向量作图.5.向量的数乘(1)实数λ与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规定:λa的长度|λa|=|λ|·|a|.若a≠0,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或a=0时,λa=0.(2)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把向量a沿着a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扩大或缩小.(3)向量数乘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①(λ+μ)a=λa+μa;②λ(μa)=(λμ)a;③λ(a+b)=λa+λb.6.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综合运算,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若一个向量c是由另一些向量的线性运算得到的,我们就说这个向量c可以用另一些向量线性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也叫向量的初等运算.它们的运算法则在形式上很像实数加法、减法、乘法满足的运算法则,但它们在具体含义上是不同的.不过由于它们在形式上相类似,因此,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方法在向量的线性运算中都可以使用. 7.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定理:如果a=λb,则a∥b;反之,如果a∥b(b≠0),则一定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a=λb.8.轴上向量的坐标及坐标运算(1)规定了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叫做轴.轴没有规定原点,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轴不同.在轴上选一定点O作为原点,轴就成了数轴.取单位向量e,使e的方向与轴l的方向相同,对轴上的任意向量a,一定存在唯一实数x,使a=x e;反之,任意给定一个实数x,总能在轴l上作一个向量a=x e,x叫做a在轴l上的坐标(或数量),向量e叫做轴l的基向量. (2)x的绝对值等于a的长;当a与e同向时,x是正数;当a与e反向时,x是负数.实数与轴上的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3)向量相等:设a=x1e,b=x2e,当x1=x2时,a=b.即轴上两个向量相等的条件是它们的坐标相等.(4)两个向量的和:设a=x1e,b=x2e,则a+b=(x1+x2)e.即轴上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两个向量的坐标的和.注意:①给定轴上向量的坐标,求两向量的和变成了实数的运算;②向量的坐标常用AB来表示,即=AB e.表示向量,而AB表示数量,且有AB+BA=0.(5)轴上向量的坐标:在数轴x上,已知点A的坐标为x1,点B的坐标为x2,则AB=x2-x1,即轴上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在运用此公式时要注意坐标顺序.(6)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数轴x上,点A的坐标为x1,点B的坐标为x2,则|AB|=|x2-x1|.知识导学学好本节一定要弄清概念,注意类比、比较地去学习概念;时刻注意向量与数量的区别;一个向量用其他向量的线性运算来表示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关键;注意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应用.疑难突破1.向量和有向线段有何区别与联系?剖析:疑点是向量和有向线段还有区别吗?其突破的方法是对概念的比较,通常是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来讨论.向量是规定了大小和方向的量,有向线段是规定了起点和终点的线段.它们的联系是: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这条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向量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向量的方向.它们的区别是:向量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故当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时,有向线段的起点是任意的.而有向线段是不能自由移动的,有向线段平移后就不是原来的有向线段了.有向线段仅仅是向量的直观体现,是向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能等同于向量;有向线段有平行和共线之分,而向量的平行和共线是相同的,是同一个概念.2.平行向量基本定理有何应用?剖析:难点是学习了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后,对定理的应用陷入茫然.难以突破是因为对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不够彻底.下面分四方面来讨论.(1)证明两向量共线:证明a ∥b 转化为证明a =λb (λ为实数). 例如:设OA =a ,OB =b ,OC =21(a +b ), 求证:∥.证明:由题意,得=a -b , -==21(a +b )-b =21(a -b ), ∴=21.∴∥. (2)证明三点共线:证明点A 、B 、C 共线,转化为证明∥或∥或∥. 例如:=2a +10b ,=-2a +8b ,=3a -3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证明:∵+=, ∴=-2a +8b +3a -3b =a +5b . ∴AB =2BD .∴AB ∥BD .∴A、B 、D 三点共线.(3)证明两直线平行:证明两直线平行转化为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共线.例如:如图2-1-2,已知△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并且AD=xAB,AE=xAC,0<x <1.图2-1-2求证:DE∥BC.证明:∵AD=xAB,AE=xAC, ∴=x ,=x . ∴-==x(-)=x . ∴∥BC .∴DE∥BC.(4)证明两平行(或共线)线段间的长度关系:证明两平行(或共线)线段AB= λCD 转化为证明=λ.例如:如图2-1-3,平行四边形OACB 中,BD=31BC ,OD 与BA 相交于E.图2-1-3求证:BE=41BA. 证明:设 E′是线段BA 上的一点,且BE′=41BA.设OA =a ,OB =b ,则BD =31a ,=b +31a .∵'BE =OE -b ,A E '=a -OE ,3'BE =A E ', ∴3(OE -b )=a -'OE . ∴'OE =41(a +3b )=43(b +31a ). ∴'OE =43. ∴O、E′、D 三点共线,即E 、 E′重合, ∴BE=41BA.。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41016320
1
2
3
【做一做2-1】 下列各量中是向量的是( ) A.身高 B.长度 C.电流 D.浮力 解析:主要考虑各量是否具备向量的两个要素,即大小和方向.身 高、长度和电流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浮力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 2-2】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 ,|������������|= ,|������������|= .
因为两个字母是有顺序的,所以向量������������与向量������������是两个不同的向 量. 通常在印刷时,向量用黑体小写字母 a,b,c…表示,手写时,可写 成带箭头的小写字母 ������ , ������ , ������ …
→ → →
1
2
3
(4)向量的模:所谓向量������������的大小,就是向量������������的长(或模),记作|������������|.
1
2
3
(3)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图形表示和向量的符号表示. ①向量的图形表示.
向量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形象直观地表示(如右图),有向线段的 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②向量的符号表示. 如:������������表示从点 A 到点 B 的向量(即 A 为始点,B 为终点的向量),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3 2,|������������|= 26,|������������ |=2 2.
答案:3 2
26 2 2
1
2
3
3.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 任给一定点 O 和向量 a(如图),过点 O 作有向线段������������=a,则点 A 相对于点 O 的位置被向量 a 所唯一确定,这时向量������������常叫做点 A 相 对于点 O 的位置向量.
2021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必修1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 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例题与探究新人教B版必修
2021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例题与探究新人教B版必修典题精讲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就是的基线平行于的基线B.长度相等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C.零向量长度等于0D.共线向量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思路解析: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包含的基线与的基线平行和重合两种情况,故A 错;相等向量不仅要求长度相等,还要求方向相同,故B 错;按定义零向量长度等于0,故C 正确;共线向量,它们可以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向量,也可以是所在直线互相平行的向量,故D 错. 答案:C绿色通道:熟知向量的基本概念,弄清向量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解决向量概念辨析题的基础.变式训练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也共线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C.向量a 与b 不共线,则a 与b 都是非零向量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思路解析:由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共线,所以A 不正确;由于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所以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而此时就构不成四边形,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以B 不正确;向量的平行只要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与起点是否相同无关,所以D不正确;假若a 与b 不都是非零向量,即a 与b 至少有一个是零向量,而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共线,可有a 与b 共线,这与a 与b 不共线矛盾,所以有a 与b 都是非零向量,所以应选C.答案:C例2(xx 安徽高考卷,理14)在ABCD 中,=a ,=b ,=3,M 为BC 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__.(用a ,b 表示)思路解析: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由=3,得4=3=3(a +b ),即=(a +b ).又=a +b ,所以=-a +b . 答案:-a +4b绿色通道: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时,通常是结合图形的特点,把未知向量放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适当选择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变式训练1 若M 是△ABC 的重心,则下列各向量中与AB 共线的是( )A. B.C. D.3思路解析:设D 、E 、F 分别为三边中点,根据点M 是△ABC 的重心,=()=(A C A +++++)=0,而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所以与共线. 答案:C变式训练 2 如图2-1-4,已知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a ,=b ,=c ,求.图2-1-4思路分析:所给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了应用图形的性质,将向量、、、都转化到四条边上来,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于是根据BA与CD互为相反向量的关系可得结论.解:因为,,,所以,.所以=a-b+c.问题探究问题课堂上老师布置作两个向量的和,同学们选择的始点通常都是不相同的,那么选择不同的始点作出的向量都相等吗?或许你会认为,这还需要理由吗,这是“显然”成立的.到底这种“显然”是否正确,如何逻辑地说明这个问题?导思:判断作出的向量是否相等,主要从相等向量的定义上来分析.探究:如图2-1-5,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以A为始点依次作向量=a,=b,连结向量,则由三角形法则知=a+b.再任取一点A′,以A′为始点依次作向量=a,=b,连结向量.图2-1-5∵=a,∴四边形AA′B′B为平行四边形.∴AA′∥BB′,且AA′=BB′.∵=b,∴四边形BB′C′C为平行四边形.∴BB′∥CC′且BB′=CC′.∴AA′∥CC′,且AA′=CC′,即四边形AA′C′C为平行四边形,∴AC∥A′C′,且AC=A′C′.又∵与方向相同,∴=.故选择不同的始点作出的向量和都相等,于是你所认为的“显然”是正确的.。
高中数学B版目录(老版)2021
2.3.1 圆的标准方程
2.3.2 圆的一般方程
2.3.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3.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阅读与欣赏
迪卡儿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
1.1.2程序框图
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
线性规划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3.5.2 简单线性规划
框图表示
1.2基本算法语句
1.2.1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
1.2.2条件语句
1.2.3 循环语句
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阅读与欣赏
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
东方数学的使命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2.1.1 简单随机抽样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1.4数据的收集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
3.2.1 古典概型
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
阅读与欣赏
概率论的起源
必修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II)
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
2.1.4函数的奇偶性
2.1.5用计算机做函数的图象(选学)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完整版)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ABabbaa a O =−→−OBA B O B a abb=−→−OB a +b ABAa +b向量的线性运算(一)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表示:→--AB −→−+BC =→--AC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都有00a a a +=+=.【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旧是向量(简称和向量)作法: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O ,作→--OA =a →--→--OB =→--OA +→--AB a +b2.向量的加法法则(1)共线向量的加法:同向向量反向向量(2)不共线向量的加法几何中向量加法是用几何作图来定义的,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表示:→--AB −→−+BC=→--AC .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A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以A 为起点的对角线→--AC 就是a 与b 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 ,则向量−→−AC 叫做a与b 的和,记作a +b ,即a +b +=−→−AB =−→−BC −→−AC【说明】:教材中采用了三角形法则来定义,这种定义,对两向量共线时同样适用,当向量不共线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一致的 特殊情况: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 |=|b |-|a |.(4)“向量平移”: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2)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b +c ) 证明:如图:使=−→−AB a , =−→−BC b , =−→−CD c 则(a +b )+c =−→−AC +=−→−CD −→−AD ,a + (b +c )=−→−AB −→−+BD −→−=AD ,∴(a +b )+c =a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例如:()()()()a b c d b d a c +++=+++;[()]()a b c d e d a c b e ++++=++++.例题:例1. O 为正六边形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1)−→−OA +−→−OC (2)−→−BC +−→−FE (3)−→−OA +−→−FE例2.如图,一艘船从A 点出发以h km /32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水aaab bba +ba +b ABC ABCD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流速为h km /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2021年整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1 第一章集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集合的基本关系§3 集合的基本运算3.1 交集与并集3。
2 全集与补集第二章函数§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2。
1 函数概念2。
2 函数的表示法2。
3 映射§3 函数的单调性§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4。
1 二次函数的图像4。
2 二次函数的性质§5 简单的幂函数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正整数指数函数§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2。
1 指数概念的扩充2.2 指数运算的性质§3指数函数3.1 指数函数的概念3.2 指数函数和的图像和性质3。
3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对数4。
1 对数及其运算4.2 换底公式§5 对数函数5。
1 对数函数的概念5。
2 y=log2x的图像和性质5。
3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第四章函数应用§1 函数与方程1。
1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1。
2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2。
1 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2.2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3 函数建模案例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 简单几何体 1.1 简单旋转体1.2 简单多面体§2 直观图§3 三视图3.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3.2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4。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3向量的减法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4
1
2
名师点拨相反向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方向相反、模相等.不能 认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就是相反向量.互为相反向量的两个向 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
1
2
【做一做 2】 已知▱ABCD 的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用 a,b 表示向量������������为( A.a+b B.-a-b C.-a+b D.a-b
(2)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作法. 当a,b不共线时,如图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a,������������' =-b, 则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 =a+(-b)=a-b,这是向量 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知识归纳1.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求两个向量的差,可 以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它们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始 点,以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一
向量的减法运算
【例 1】 化简:(������������ − ������������)-(������������ − ������������).
分析本题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把向量的减法转化为向量的加法 进行化简;二是利用向量的减法法则进行化简;三是设一个辅助点O, 利用 ������������ = ������������ − ������������ 的关系进行化简.事实上,平面内任一向量都 可以写成两个向量的和;同样,任一向量都可以写成两个向量的差. 要学会通过这种转化来简化运算.
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解法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解法二 (������������ − ������������)-(������������ − ������������) =(������������ − ������������)+(������������ − ������������) =������������+(������������ − ������������)=������������ + ������������ =0. 解法三 在平面上取一点 O,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bb高一数学
则
方法叫做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
第三页,共三十四页。
向量求和 的法则
平行四 边形法
则
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 a,b,作A→B=a, A→D=b,则 A,B,D 三点不共线,以 A→B,A→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
则对角线上的向量A→C=a+b. 这个法则叫做两个向量求和的平行四
边形法则
12/13/2021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
向量加法 的运算律
向量加法 的性质
交换律 结合律
a+b=__b_+__a___ a+b+c=___(_a_+__b_)____+c=
a+____(b_+__c_)____
a+0=0+a=a
12/13/2021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
2.向量的减法
定 我们规定与 a 长度__相__等__,方向_相__反___的向
解析:因为B→A=C→D,B→A=O→A-O→B,C→D=O→D-O→C, 所以O→D-O→C=O→A-O→B,O→D=O→A-O→B+O→C, 所以O→D=a-b+c. 答案:a-b+c
12/13/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2.如图所示,四边形 ACDE 是平行四边形,点 B 是该平行四边 形外一点,且A→B=a,A→C=b,A→E=c,试用向量 a,b,c 表 示向量C→D,B→C,B→D.
解析:如图,|B→A|=13,
tan∠OBA=152.
答案:13
5 12
12/13/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本部分 内容讲解结 (bù fen)
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全屏播 放
12/13/2021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高一数学必修课件第二章平面向量
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共线向量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共线 向量。任意两个共线向量都可以表示 为$lambdavec{a}$($lambda in R$)的形式,其中$vec{a}$为非零 向量。
共面向量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或多个向量叫 做共面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看作是共面向量 。
05 平面向量在解析 几何中的应用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关系
倾斜角定义
直线与x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取 值范围为[0,π)。
斜率定义
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差与横坐 标差之商,即k=(y2-y1)/(x2-x1) 。
倾斜角与斜率关系
当倾斜角不为90°时,斜率k=tanα (α为倾斜角);当倾斜角为90°时 ,斜率不存在。
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坐 标成比例。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是它们的数量积为零。
向量的线性运算
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 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向量的 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运算。数乘 向量满足分配律和结合律。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平行的向量都可以 作为基底,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都 可以由这两个基底唯一线性表示。
向量定义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 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 向。
向量表示方法
向量可以用小写字母$vec{a}$、$vec{b}$、$vec{c}$等表示 ,也可以用表示它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如 $vec{AB}$。
零向量、单位向量与相等向量
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条件
平行条件
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即k1=k2 。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2.3。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预习课本P93~9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如何定义平面向量基底?(3)两向量夹角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定义向量的垂直?错误!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条件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结论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12向量;②该平面内任意向量a都可以用e1,e2线性表示,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③基底不唯一,只要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都可作为基底.2.向量的夹角条件两个非零向量a和b产生过程作向量OA=a,OB=b,则∠AO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范围0°≤θ≤180°特殊情况θ=0°a与b同向θ=90°a与b垂直,记作a⊥bθ=180°a与b反向[点睛]当a与b共线同向时,夹角θ为0°,共线反向时,夹角θ为180°,所以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0°≤θ≤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1.3 向量的减法示范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4教学分析向量减法运算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在理解相反向量的基础上结合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因此,类比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首先引进相反向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向量的减法(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通过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一定数量的例题,深刻理解向量的减法运算.通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加法运算,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同时由于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三维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向量.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熟练地掌握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向量的差向量.3.能熟练地通过作图,求作两个向量的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联想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加法概念,并给出了求作和向量的两种方法.由向量的加法运算自然联想到向量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直接导入)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1向量是否有减法? 2怎样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 3如何理解向量的减法? 4向量的加法运算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那么,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活动:数的减法运算是数的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数的减法定义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此定义数的减法运算,必须先引进一个相反数的概念.类似地,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可定义为向量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可类比数的减法运算,我们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应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又该如何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相反向量有哪些性质?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回到原来的方向,因此a 和-a 互为相反向量.于是-(-a )=a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a +(-a )=(-a )+a =0.所以,如果a 、b 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 =-b ,b =-a ,a +b =0.(1)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设向量AB →=b ,AC →=a ,则AD →=-b ,由向量减法的定义,知AE →=a +(-b )=a -b .图1又b +BC →=a ,所以BC →=a -b .由此,我们得到a -b 的作图方法.(2)三角形法则如图2,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图2讨论结果:(1)向量也有减法运算.(2)定义向量减法运算之前,应先引进相反向量.与数x 的相反数是-x 类似,我们规定,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量,叫作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3)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定义a -b =a +(-b ),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4)向量的减法运算也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这也正是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所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应用示例思路1例1如图3,ABCD 中,AB →=a ,AD →=b ,你能用a 、b 表示向量AC →、DB →吗?图3活动:本例是用两个向量表示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向量,这是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的基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知道AC →=a +b ,同样,由向量的减法,知DB →=AB →-AD →=a -b .图4图5例2如图6,已知向量a,b,c,求作向量a-b+c.活动: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为以后解题打下良好基础;点拨学生根据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需要选点平移作出两个同起点的向量.解: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 A →=a ,O B →=b ,则B A →=a -b .再作B C →=c ,并以BA 、BC 为邻边作BADC ,则B D →=B A →+B C →=a -b +c (如图7).图6 图7 变式训练1.在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 →=DC →B.AD →+AB →=AC →C.AB →-AD →=BD →D.AD →+BC →=0 解析:A 显然正确,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B 正确,C 中,AB →-AD →=BD →错误,D 中,AD →+BC→=AD →+DA →=0正确.答案:C2.已知向量a ,b ,c 与d ,求a -b ,c -d (图8).图8解:作OA →=a ,OB =b ,作BA →,则a -b =OA →-OB →=BA →;作OC →=c ,OD →=d ,作DC →,则 c -d =OC →-OD →=DC →.例1判断题:(1)若非零向量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a +b 的方向必与a 、b 之一的方向相同.(2)△ABC 中,必有AB →+BC →+CA →=0.(3)若AB →+BC →+CA →=0,则A 、B 、C 三点是一个三角形的三顶点.(4)|a +b|≥|a -b |.解:(1)若a 与b 方向相同,则a +b 的方向与a 和b 方向都相同;若a 与b 方向相反,则有可能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此时a +b =0的方向不确定,说与a 、b 之一方向相同不妥.(2)由向量加法法则AB →+BC →=AC →,AC →与CA →是互为相反向量,所以有上述结论.(3)因为当A 、B 、C 三点共线时也有AB →+BC →+AC →=0,而此时构不成三角形.(4)当a 与b 不共线时,|a +b|与|a -b|分别表示以a 和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其大小不定;当a 、b 为非零向量共线时,同向则有|a +b|>|a -b|,异向则有|a +b|<|a -b |; 当a 、b 中有零向量时,|a +b|=|a -b |.综上所述,只有(2)正确.例2若|AB →|=8,|AC →|=5,则|BC →|的取值范围是( )A .[3,8]B .(3,8)C .[3,13]D .(3,13)解析:BC →=AC →-AB →.(1)当AB →、AC →同向时,|BC →|=8-5=3;(2)当AB →、AC →反向时,|BC →|=8+5=13;(3)当AB →、AC →不共线时,3<|BC →|<13.综上,可知3≤|BC →|≤13.答案:C点评:此题可直接应用重要性质||a|-|b||≤|a +b|≤|a|+|b |求解.3已知|a |=6,|b |=8,且|a +b |=|a -b |,求|a -b |.解:如图9,设AB →=a ,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 DB →=a -b .图9因为|a +b |=|a -b |,所以| AC →|=|DB →|.又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CD 为矩形.故AD⊥AB.在Rt△DAB 中,|AB →|=6,|AD →|=8,由勾股定理,得|DB →|=|AB →|2+|AD →|2 =62+82=10.所以|a +b |=|a -b |=10.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差的作图.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类比,数形结合,几何作图,分类讨论. 作业课本本节练习A 组 1,2.设计感想1.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主要是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讲解的,两种作图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作法结合向量减法的定义,第二种作法结合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直接作出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a 、b 的差,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第二种作图方法比较简捷.2.鉴于上述情况,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注意差向量的方向,也就是箭头的方向不要搞错了,a -b 的箭头方向要指向a ,如果指向b 则表示b -a ,在几何证明题目中,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3.关于向量减法,在向量代数中常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向量的减法定义为向量加法的逆运算,也就是说,如果b +x =a ,则x 叫作a 与b 的差,记作a -b .这样作a -b 时,可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再作OA →=a , OB →=b ,则BA →就是a -b .这种定义向量减法,学生较难理解定义本身,但很容易作a -b .第二种方法是在相反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加法定义,即定义a -b =a +(-b ).用这种方法定义,通过类比数的减法,学生容易接受a -b =a +(-b ),但作图较繁.实际上这两种定义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备课资料一、向量减法法则的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式子内容是:若两个向量相减,则表示两个向量起点的字母必须相同(否则无法相减),这样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是以减向量的终点的字母为起点,以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字母为终点的向量.只要学生理解法则内容,那么解决起向量加减法的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尤其遇到向量的式子运算题时,一般不用画图就可迅速求解,如下面例题:例1化简:AB →-AC →+BD →-CD →.解:原式=CB →+BD →-CD →=CD →-CD →=0.例2化简:OA →+OC →+BO →+CO →.解:原式=(OA →+BO →)+(OC →+CO →)=(OA →-OB →)+0=BA →.二、备用习题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 +b =b +a ②a -b =b -a ③0-a =-a ④-(-a )=a ⑤a +(-a )=0A .5B .4C .3D .22.如图10,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AF →-DB →等于( )图10A.FD →B.FC →C.FE →D.BE →3.下列式子中不能化简为AD →的是( )A .(AB →+CD →)+BC → B .(AD →+MB →)+(BC →+CM →)C.MB →+AD →-BM →D.OC →-OA →+CD →4.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是△ABC 内一点,若OA →+OB →+OC →=0,则O 是△ABC 的( )A .重心B .垂心C .内心D .外心5.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C →|=|BC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6.已知两向量a 和b ,求证:|a +b|=|a -b |的充要条件是a 的方向与b 的方向垂直. 参考答案:1.B 2.D 3.C 4.A 5.C6.证明:(1)充分性:设OA →=a ,OB →=b ,使OA →⊥OB →,以OA 、OB 为邻边作矩形OBCA ,则|a +b |=|OC →|,|a -b |=|BA →|.∵四边形OBCA 为矩形,∴|OC →|=|BA →|,故|a +b|=|a -b |.(2)必要性:设OA →=a ,OB →=b ,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a +b |=|OC →|,|a -b |=|BA →|.∵|a +b|=|a -b |,∴|OC →|=|BA →|.∴OBCA 为矩形.∴a 的方向与b 的方向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