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

算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手表)和“自制听诊器”测量脉搏频率和心跳;通过“估计老师走路时间”的活动知道利用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

力;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

的亲情;通过“改变剧烈运动方式测脉搏”的活动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和心率。 【难点】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电子停表、听诊器、铃、多媒体。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 课件。 其它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1、 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的一节课,通过第3小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习操作简单的实验器材及体会正确地进行测量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打基础。

教学板块:本节课可分四大块内容进行教学:一是通过资料交流和练习,认识计时工具、计时器工作原理及单位换算关系;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3体验没有用“有节奏变化的规律”估计时间是不可靠的;三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脉搏跳动和心跳是有规律的并学会关爱他人;四是通过活动10让学生体验用有规律的脉搏或心跳粗略地估计时间。

教学设计:本节课板块1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计时器的共同点——“计时器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成为教学主线,使板块2、3、4的教学活动围绕着主线合理有序地开展。 2、 教学流程图

认识计时工具、知道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资料

活动一 计时器有何共同点

问题一 知道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学生练习单位换算

活动二

3、 内容与设计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1、 课前交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

理资料并填写学习工作纸,老师给予指导。

2、 “同学们展示的计时工具如日

晷、沙漏等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种多次重复出现有节奏的变化称为周期。

3、 “既然计时长短不同,所以应有

相应的单位表示。”

4、 ppt 展示时间的常用单位、换算

关系及少量习题。 1、 实物投影工作纸,学生代表在

全班交流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

2、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日晷和

沙漏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

3、 较短的单位:时、分、秒; 较

长的单位:年、月、日等。 4、 学生练习。

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

知道各种计时工具都是利用“周期”来计时的。

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说明: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并全班交流的作用:(1)加强学生合作学习;(2)培养学

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是不可靠

教师演示学生计时

活动三 测量脉搏同桌比较

活动四 展示作品重新测量

活动六 学会测脉搏、知道不同人脉搏跳动不同但都有节奏

学会关爱他人、知道同一人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

知道同一人通常情况下心跳是有节奏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是相同的

知道运动后脉搏跳动和心跳都加快

用脉搏(心跳)测量老师走动的时间

活动八

体验并知道利用

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粗略地估计时间

设计剧烈运动方式、实验记录、归纳结论

活动五

剧烈运动测量心跳、比较运动后脉搏跳动

活动七

生收集资料、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老师对学生收集及整理资料给予指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往往会大同小异,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提炼有效信息,老师及时指导,使各小组交流的内容即不重复又有重点。

工作纸的作用:(1)学习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进行记录,因为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会合作完成作业,重视每个人的作用。(3)根据提示学会提炼有效信息。

实物投影学生工作纸的作用: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创新点(如简笔画等),学以致用。

寻找计时工具的共同点:只要学生能讲出计时长短虽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同就可以,即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老师引导得出周期。

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

1、演示两次摇铃,提醒学生心中估

计两次时间间隔。

2、老师同时用停表记录时间间隔

书写与黑板上。

3、指导学生得出结论。1、学生估计时间间隔,交流

并记录时间。

2、学生通过比较时间差异,

思考估计时间不准确的原

因。

3、估计时没有“有节奏变化

的规律”可循。

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

不可靠。

1、老师演示测量脉搏。

2、用ppt展示小组活动的要求。(1)

组员用右手轻按左手腕部的动

脉,感觉到脉搏的跳动。(2)

组长控制停表计时,组员测量脉

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3)记

录并比较其他同学脉搏跳动是

否相同。

3、引导学生更换剧烈运动方式:

“如果有较多同学在教室里跳

动1分钟,会给其他同学上课带

来什么不利影响?”

4、“怎么办?”

指导学生提出方案认可后进行

测试。

5、“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6、引导学生展示各自在家与父母

一起做好的“听诊器”及测量的

结果,书写数据于黑板上。

7、“我们在教室与在家里(安静

时)测量的心跳(脉搏)次数有

何不同?”

8、指导学生测量剧烈运动后的心

跳次数。

9、老师演示从教室前慢步走到教1、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并寻找

自己左手腕部的动脉。

2、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小组活

动:测量脉搏、记录测量

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有灰尘。”

“很脏。”

“声音大、会影响楼下

的同学学习。”

4、“改成原地上下蹲,即无

灰尘又无振动。”学生活

动并记录。

5、得出实验结论:同一个人

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

6、学生展示的作品并交流自

己及家人的心跳次数。

7、重新测量心跳,比较在家

和在教室里测量的心跳

(脉搏)次数。

8、交流运动后各自的心跳次

数并比较自己平静状态下

的心跳次数。

9、一个人平静时脉搏或心跳

次数是有规律的,学生尝

初步学会用停表(手

表)测量脉搏。

知道不同的人脉搏

跳动不同但每个人脉搏

跳动都有节奏。

学会关爱他人。

知道同一人运动后,

脉搏跳动加快。

初步学会制作和使

用听诊器。学会关爱家

人。

知道同一人脉搏跳

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知道运动后脉搏跳

动和心跳次数都加快。

知道利用自身的脉

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