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冀教版新版科学《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计量时间
教学目的:
1、认识计量时间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停表
3、能自己制作小水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间都有初步的认识,家里都有时钟,手机等,学习本课应该有生活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从我们出生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们一天天长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
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就是时间特别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时间,学会去计量时间。
二、认识停表
1、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停表,介绍复位键、开始和停止键。
复位键:使停表归零
开始和停止键: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
2,让一个女同学上台跳绳,一个同学按表,一个同学数数。
计算一分钟跳了几下。
3、再换两组同学跳绳,记录下结果。
4、评出跳得最多的同学。
5、总结:停表是用来计时的,不仅可以计量跳绳,还可以计量赛跑的成绩,计量车速等等,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很多。
三、做小水钟
1、准备材料:饮料瓶、剪刀、针锥子;
2、教师示范做
3、学生自己动手做
4、选出做得最精致的给予表扬,展示。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自己测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比如能读多少课文,学多少单词,写多少字等。
板书设计
5、计量时间
认识停表
复位键:归零
开始和停止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停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安·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公元1800 年:计时精确度达到1/100秒。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度达到1/1000秒。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69年:由瑞士人创意、日本精工企业制作的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其价格在当时相当于一部汽车。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90年:计时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艳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到今天,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原子钟的精确度可以达到2000万年才误差1秒。
注意:“使用材料”只需写出主要材料;“准确性”可以用“好”“较好”“一般”“差”等词汇进行描述;“计时原理”可以侧重于计时工具中的物体运动规律;“方便程度”可以用“很方便”“较方便”“不方便”等词汇来描述。
3.交流:指导学生全班交流汇报。
4.小结:人类真了不起,通过不断努力,计时工具变得越来越精准了。
探索二:调查和了解精确计时的重要性1.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听闻的事例,来说明精确计时的重要性。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倒计时、火车或飞机时刻表、百米赛跑图、航天器发射图。
)红绿灯倒计时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维持交通秩序;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需要精确计时,才能保证安全和成功;百米赛跑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知道运动员是否打破了纪录;时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运行,提醒我们准时到达。
学生举例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要求学生调查和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主要是比较日晷、水钟、摆钟和手表等4个具有明显改进的计时工具,使学生经历人类探索计时精确性的历程,并尝试归纳这些计时工具的相通之处。
设计意图:。
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计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停表的计量单位是时、分、米、秒。
2、能描述停表的各部分名称。
3、能说明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情景提出探究问题。
2、能制订观察停表和制作水钟的计划。
3、能用停表测量跳绳50次所用的时间,能根据材料和方法制作水钟。
4、能利用记录表格记录和整理信息。
5、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形成科学的结论。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做出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三、科学态度目标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完成测量、制作任务。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科学的计时方法会给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播放:体育课上跳绳比赛的视频。
2、提问:在跳绳比赛中是如何计量时间的?3、引导:比赛中用来计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与钟表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计量时间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学习使用停表。
(1)观察停表,认识结构。
提问:停表的外形由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停表吧。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停表后,集体交流停表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停表的大小正好能握在手里,上面有一块显示屏,显示的是分、秒,最小值是0.01秒。
有两个按键,一个是复位键,另一个是开始/停止键。
(2)掌握方法,尝试使用。
引导:同学们了解了停表的结构,那我们如何使用它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介绍,在观看时要尝试记住它的使用方法。
播放视频(视频讲述停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回忆使用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
(3)实践运用,测量数据。
引导: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停表的使用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到操场进行场比赛吧!比赛规则:①两人为一小组,先由一名同学当计时员,另外一人跳绳。
②计时员说“开始”后,跳绳的同学边跳绳边报数③跳绳的同学数到50时,计时员要停止计时,把时间报给跳绳的同学,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记录下来。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主问题1预设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学习内容:
1.人类的计时工具是怎么演变的呢?
计时工具的比较记录表
人类为什么要追求计时的精确性呢?
精确计时的重要性记录表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1时间在流逝》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学本教学教学设计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课后练习:你还记得燃香实验的发现吗?请你用语言描述。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课题 3.1时间在流逝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2.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3.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课前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
学习内容:一、说说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二、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实例。
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1.2.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学习收获: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
《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
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
本课是研究计量时间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计量时间工具的发展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存在,知道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并利用计时工具计量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生分析】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难点】●感知时间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流逝。
●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秒表、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支记号笔、一份实验记录表。
为教师准备:有关古人用天体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谈话引入,可以用谜语引入(从我们翻开相册或电子照片,寻觅我们小时候的足迹,发现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溜走);也可以直接提问:没有现代钟表之前,人们怎么计时并安排生活和劳作?二、探索1.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 计量时间 冀教版
计量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手表)和“自制听诊器”测量脉搏频率和心跳;通过“估计老师走路时间”的活动知道利用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的亲情;通过“改变剧烈运动方式测脉搏”的活动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
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和心率。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
【教学准备】电子停表、听诊器、铃、多媒体。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
其它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教学设计】本节课板块1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计时器的共同点——“计时器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成为教学主线,使板块2.3.4的教学活动围绕着主线合理有序地开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举例活动工作纸】收集整理资料:测量时间的工具组长组员1.测量时间的工具名称(可附简笔图)2.该工具使用年代或发明时间3.该工具计时的工作原理4.该工具计时的优点或缺点5.其他6.倾听其他同学收集的资料,比较这些计时工具,它们计时的共同点是什么?7.资料来源8.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遇到什么困难?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说明】学生收集资料往往从网络和书籍整段或整篇的摘录,不会提炼有效信息,这样收益甚小。
“学习活动纸”不仅为收集与整理资料提供提示,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
在填写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用文字、简图描述事物的方式,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
用水计量时间科学教学设计
用水计量时间科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水计量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时间对水龙头的开启和关闭进行准确计量。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设备:水龙头、水桶、计时器、计量杯等。
2.学生实验装备:实验笔记本、尺、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实验的目的:准确计量水龙头流水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b.提问:你们每天用水的时候(洗澡、刷牙、洗菜等),是否关心过水的流量和时间呢?通过今天实验,我们能够计量水的流量和时间。
c.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进行实验,计量水龙头的流水时间。
2.实验操作(30分钟)a.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有1个记录员、2个计时员、1个记录助手。
b.记录员用尺量取水龙头至水桶的高度,用计算器计算出水龙头的水流速度。
c.计时员使用计时器计量水龙头开启或关闭的时间。
d.记录助手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包括水流时间、水流速度等。
3.数据分析(20分钟)a.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
b.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和总结。
c.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价,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小结(10分钟)a.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实验结果和重点。
b.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c.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本次实验。
四、教学延伸1.实验练习在家里的浴室或厨房中进行实验,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水龙头的流水时间来计量水的流量,观察和记录并与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2.实验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的流量和时间,并分析和总结出合理的用水方法,提倡节约用水。
3.实验拓展基于本课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如测量不同水龙头的流量和时间,测试不同压力下水流的变化等。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有规律的运动来计量,所以本单元学习“计量时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认识“具有一定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的过程。
本单元设计了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时间的仪器做实验的探究活动,从燃香钟、水钟到机械摆钟,使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体会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研究“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的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进行探究和研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计量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而激发学生寻找计量时间方法的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第2~3课是完整的技术与工程的教学。
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产生需求—设计方案—制作—评估与改进的过程,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实物,体会完成一项工程的基本过程,进而收获进步的成就感。
第4~6课主要研究机械摆钟。
机械摆钟计量时间的精确度比水钟更高,背后蕴含的科学概念也更加抽象复杂,因此通过大量对摆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应用摆的等时性,同时认识到机械摆钟的出现,使人类计时工具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第7课引导学生调查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归纳并初步发现自然界一些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
这节课既对前面六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鼓励了学生要保持对时间的思考,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需要更加精确的计时工具。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
但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学生需要明白“事物有规律的运动”是帮助我们计量时间的关键,而探究水流动的规律和单摆的等时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学生需要克服反复实验的枯燥,其次要尽量精确地测量,最后要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计量时间相关资料
计量时间《计量时间》教案时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名为《计量时间》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有效利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时间的重要性,了解时间对生活的影响。
2. 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2. 时间的管理意义及重要性。
3. 分析时间管理的好处和坏处。
4.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2. 模块一: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讲解时间的定义、常见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3. 模块二:时间的管理意义及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时间对生活的重要性。
4. 模块三:时间管理的好处和坏处。
分析时间管理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重要性。
5. 模块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介绍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等。
6. 模块五:案例分析和讨论。
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时间管理问题为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展望: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学生未来的时间管理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
2. 互动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练习时间管理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合作能力、思维活跃度等。
2. 作业考核:设计相关时间管理作业,评价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测试、讨论和反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计量时间》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计量时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计量时间》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时间的观点和单位;2. 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一、时间的观点和单位时间是人类用来衡量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观点,是宇宙中不息流逝的一个物理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
1. 秒(s):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60秒;2. 分钟(min):1小时=60分钟;3. 小时(h):1天=24小时;4. 天(d):1周=7天;5. 周(w):1个月平均30天;6. 月(m):1年=12个月;7. 年(y):1年=365天(闰年366天)。
二、时间的换算方法1. 秒、分钟、小时之间的换算:-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 天、周、月、年之间的换算:- 1周=7天;- 1个月平均30天;- 1年=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 如果有一个活动从早上8点开始,持续3小时30分钟,那么活动结束的时间是几点?解:3小时30分钟=3小时+30分钟=3小时+30/60小时=3.5小时活动结束的时间=8点+3.5小时=11点30分2. 如果某人生活在一个闰年,他的生日是2月29日,那么他的下一个生日是几年后几月几日?解:闰年有366天,所以每4年有一个闰年。
下一个生日=闰年间隔的年数+1年=4年+1年=5年生日是2月29日,所以下一个生日是5年后的2月29日。
导学案练习:1. 请计算一下,36小时等于多少分钟?2. 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那么他一年中睡眠的总时间是多少小时?3. 如果某个月有31天,那么这个月有多少周?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时间的观点和单位,掌握了时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平时生活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做到高效进修和生活。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时间计量工具和方法,包括古代和现代的。
理解时间单位的换算,如秒、分、时、日、周、月、年等。
学会正确读取和记录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经历时间的测量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时间的珍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感受科技进步对时间计量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时间计量工具的使用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准确测量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时间计量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发展、单位换算等。
2、直观演示法展示各种时间计量工具,如时钟、手表、日晷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时间测量和计算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时间流逝的视频,如四季更替、日出日落等,让学生感受时间的不停前行。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计量时间的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5 分钟)介绍古代的时间计量方法,如日晷、沙漏、水钟等,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讲解其工作原理。
讲述现代的时间计量工具,如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原子钟等,强调其准确性和便利性。
讲解时间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如 1 小时= 60 分钟,1 分钟=60 秒等。
3、小组活动(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时钟模型和一些任务卡片。
任务卡片上写有不同的时间,如 3 时 20 分、15 分 45 秒等,要求学生在时钟模型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计量时间》作业设计方案
《计量时间》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计量时间》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涉及到时间单位的转换、时间的加减法运算、时钟的读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运算方法;3. 能够准确地读懂时钟上的时间;4.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的换算:秒、分钟、小时、天之间的换算;2. 时间的加减法运算:计算不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3. 时钟的读法:学习使用时钟表盘读取时间。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讲解时间单位的换算规则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练习;2. 游戏教学:设计时间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时间管理的看法和方法。
五、作业设计1. 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时间单位换算和时间加减法运算的选择题,考察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2. 计算题: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提高他们的时间计算能力;3. 分析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4. 时钟题:给出一些时钟的图像,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时间,并解释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六、教学评价1. 作业评定: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在作业本上做出评定,并及时给予反馈;2. 小测验:定期进行时间相关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七、总结《计量时间》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时间管理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第6课《制作钟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第6课《制作钟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钟摆的实验方法与原理。
2.理解钟摆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等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粉笔、橡皮、制作钟摆的材料(如铅锤、细绳、扣子、标尺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老师把一本钟表拿出来,问学生知道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出计量时间的话题。
2.老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钟摆摆动的过程,解释钟摆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制作。
3.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钟摆的作用及如何制作。
实验环节(30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用来制作钟摆的材料,让学生逐一了解使用方法2.演示制作钟摆的过程,老师在黑板上展示每一个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每一个步骤。
3.学生自己探究制作钟摆的过程,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制作钟摆。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根据自己制作出来的钟摆,与别人交换观察经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学生回答一些问题,看看他们是否理解了制作钟摆的原理。
3.老师让学生观察钟摆在不同环境下的摆动情况,让学生理解钟摆的不稳定因素。
总结环节(10分钟)1.请一位同学使用自己制作的钟摆演示和展示成果,并让同学们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评论和反馈。
2.老师可以在最后对学生这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实验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钟摆,让他们对钟摆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但是本节实验还可以改进,如:让学生提前参与材料的选择等环节,增加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小学科学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计量时间是科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小学科学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将通过教学设计,帮助五年级的学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计量时间。
第一部分:引入在引入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你们认为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逐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时间的概念和单位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钟表,并解释它的作用。
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指针,帮助他们理解指针的运动表示了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星期、月、年等。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时间单位表示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
例如,1分钟有多长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数数自己的心跳次数,用一分钟的时间看多少页书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时间的概念。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应用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与学生探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在学校的时候,一天有多长时间?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如早上起床、上学、吃午饭、放学回家等,以及每个活动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一个完整的活动所需的时间是如何计量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天中不同季节的长短。
例如,夏季的白天相对较长,冬季的白天相对较短。
通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季节的时间长度是如何变化的。
第四部分:如何准确计量时间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如何准确地计量时间。
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计时器和钟表,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准确计量时间的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时器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读书、做作业等,然后询问他们完成这些活动所用的时间。
小学科学第5课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5课计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5课计量时间引言:计量时间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具体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时间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一、课前准备:1. 准备教学工具:钟表、秒表、模拟钟表卡片;2. 准备实验器材:水桶、水壶、容器;3. 准备课堂活动:时间问题的图表、小组竞赛游戏。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导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时间的思考和兴趣,可以导入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教师可以计时30秒,让学生看看他们能做些什么,过去时间如何流逝。
随后,请学生描述他们的活动。
2. 认识钟表:带学生一起观察钟表和秒表,并问学生有关钟表和秒表的问题,例如:钟表有什么用?用钟表可以测量什么?秒表的秒针是用来测量什么的?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开始思考钟表和秒表的作用。
3. 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通过实际操作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首先,让学生通过数秒钟的动作来感受一秒钟的时间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通过秒表实测活动时间,例如:跳绳、走路、跑步等。
最后,让学生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不同活动所用的时间,并与同伴分享结果。
4. 计量更长的时间: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并提供相关的示例。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一堂体育课通常持续多长时间?”或者“你通常需要多少分钟完成作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钟表上分钟和小时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用模拟钟表卡片来练习读取时间。
5. 巩固知识点:为了巩固学生对计量时间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小组竞赛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时间问题的图表,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答问题。
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力,还能够巩固他们对于时间计量的掌握。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的活动卡片贴在黑板上,例如:刷牙、洗脸、走路等,然后计时30秒,让学生选择一个活动卡片并开始进行,30秒后停止,引导学生描述在这段时间内自己完成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
算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手表)和“自制听诊器”测量脉搏频率和心跳;通过“估计老师走路时间”的活动知道利用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
力;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
的亲情;通过“改变剧烈运动方式测脉搏”的活动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
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和心率。
【难点】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电子停表、听诊器、铃、多媒体。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 课件。
其它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1、 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的一节课,通过第3小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习操作简单的实验器材及体会正确地进行测量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打基础。
教学板块:本节课可分四大块内容进行教学:一是通过资料交流和练习,认识计时工具、计时器工作原理及单位换算关系;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3体验没有用“有节奏变化的规律”估计时间是不可靠的;三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脉搏跳动和心跳是有规律的并学会关爱他人;四是通过活动10让学生体验用有规律的脉搏或心跳粗略地估计时间。
教学设计:本节课板块1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计时器的共同点——“计时器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成为教学主线,使板块2、3、4的教学活动围绕着主线合理有序地开展。
2、 教学流程图
认识计时工具、知道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资料
活动一 计时器有何共同点
问题一 知道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学生练习单位换算
活动二
3、 内容与设计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1、 课前交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
理资料并填写学习工作纸,老师给予指导。
2、 “同学们展示的计时工具如日
晷、沙漏等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种多次重复出现有节奏的变化称为周期。
3、 “既然计时长短不同,所以应有
相应的单位表示。
”
4、 ppt 展示时间的常用单位、换算
关系及少量习题。
1、 实物投影工作纸,学生代表在
全班交流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
2、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日晷和
沙漏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
3、 较短的单位:时、分、秒; 较
长的单位:年、月、日等。
4、 学生练习。
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
知道各种计时工具都是利用“周期”来计时的。
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说明: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并全班交流的作用:(1)加强学生合作学习;(2)培养学
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是不可靠
教师演示学生计时
活动三 测量脉搏同桌比较
活动四 展示作品重新测量
活动六 学会测脉搏、知道不同人脉搏跳动不同但都有节奏
学会关爱他人、知道同一人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
知道同一人通常情况下心跳是有节奏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是相同的
知道运动后脉搏跳动和心跳都加快
用脉搏(心跳)测量老师走动的时间
活动八
体验并知道利用
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粗略地估计时间
设计剧烈运动方式、实验记录、归纳结论
活动五
剧烈运动测量心跳、比较运动后脉搏跳动
活动七
生收集资料、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老师对学生收集及整理资料给予指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往往会大同小异,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提炼有效信息,老师及时指导,使各小组交流的内容即不重复又有重点。
工作纸的作用:(1)学习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进行记录,因为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会合作完成作业,重视每个人的作用。
(3)根据提示学会提炼有效信息。
实物投影学生工作纸的作用: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创新点(如简笔画等),学以致用。
寻找计时工具的共同点:只要学生能讲出计时长短虽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同就可以,即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老师引导得出周期。
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
1、演示两次摇铃,提醒学生心中估
计两次时间间隔。
2、老师同时用停表记录时间间隔
书写与黑板上。
3、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1、学生估计时间间隔,交流
并记录时间。
2、学生通过比较时间差异,
思考估计时间不准确的原
因。
3、估计时没有“有节奏变化
的规律”可循。
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
不可靠。
1、老师演示测量脉搏。
2、用ppt展示小组活动的要求。
(1)
组员用右手轻按左手腕部的动
脉,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2)
组长控制停表计时,组员测量脉
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3)记
录并比较其他同学脉搏跳动是
否相同。
3、引导学生更换剧烈运动方式:
“如果有较多同学在教室里跳
动1分钟,会给其他同学上课带
来什么不利影响?”
4、“怎么办?”
指导学生提出方案认可后进行
测试。
5、“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6、引导学生展示各自在家与父母
一起做好的“听诊器”及测量的
结果,书写数据于黑板上。
7、“我们在教室与在家里(安静
时)测量的心跳(脉搏)次数有
何不同?”
8、指导学生测量剧烈运动后的心
跳次数。
9、老师演示从教室前慢步走到教1、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并寻找
自己左手腕部的动脉。
2、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小组活
动:测量脉搏、记录测量
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有灰尘。
”
“很脏。
”
“声音大、会影响楼下
的同学学习。
”
4、“改成原地上下蹲,即无
灰尘又无振动。
”学生活
动并记录。
5、得出实验结论:同一个人
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
6、学生展示的作品并交流自
己及家人的心跳次数。
7、重新测量心跳,比较在家
和在教室里测量的心跳
(脉搏)次数。
8、交流运动后各自的心跳次
数并比较自己平静状态下
的心跳次数。
9、一个人平静时脉搏或心跳
次数是有规律的,学生尝
初步学会用停表(手
表)测量脉搏。
知道不同的人脉搏
跳动不同但每个人脉搏
跳动都有节奏。
学会关爱他人。
知道同一人运动后,
脉搏跳动加快。
初步学会制作和使
用听诊器。
学会关爱家
人。
知道同一人脉搏跳
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知道运动后脉搏跳
动和心跳次数都加快。
知道利用自身的脉
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
室后端。
学生用脉搏或心跳估计
试估测时间。
以粗略地估计时间时间。
说明:
老师演示测量脉搏的作用:测量脉搏是个难点,学生往往按不准,老师演示大概的位置,帮助学生找腕部动脉。
更换剧烈运动方式的作用:(1)如果班级里有10人同时原地跳动会引起较多的尘土飞扬,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其次跳动会产生较大振动,影响周边班级的上课,所以要更换。
(2)引导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与父母一起做“听诊器”并测量自己与家人的心跳次数的作用:(1)有父母参与一起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2)孩子测量父母的心跳增强孩子关爱父母的意识;(3)自制听诊器测听效果不佳,家里比教室里安静,在家测听比在教室测听效果好;(4)可避免测听心跳时因同桌是异性而面临尴尬。
老师在教室走动,学生用脉搏估计时间的作用:(1)让学生体验后得出结论要比告诉他记住结论更有效。
(2)让学生通过体验知道利用自身携带的有规律跳动的脉搏(心跳)可粗略地测量时间。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活动工作纸】
收集整理资料:测量时间的工具
组长组员
1、测量时间的工具名称(可附简笔图)
2、该工具使用年代或发明时间
3、该工具计时的工作原理
4、该工具计时的优点或缺点
5、其他
6、倾听其他同学收集的资料,比较这些计时工具,它们计时的共同点是什么?
7、资料来源
8、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遇到什么困难?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说明】
学生收集资料往往从网络和书籍整段或整篇的摘录,不会提炼有效信息,这样收益甚小。
“学习活动纸”不仅为收集与整理资料提供提示,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
在填写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用文字、简图描述事物的方式,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