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答案解析
. . .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 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 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 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 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 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记”类(时间:40分钟满分: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
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
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
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
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
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
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
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
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
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
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
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
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
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兴公尝隐会稽按:追究,查办B.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际:人们之间的关系C.宫闱戚畹..戚畹:外戚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孔道:大路,要道解析:选A “按”在此处意为“考察”。
整句话的意思是“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命题趋势】文言翻译是高考必考的考点,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
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真题再现】【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苏廷评①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
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
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
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会皇考病没没:通“殁”,去世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的原因3.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11。
11.6命题人:潘培连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3分X4+5分=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一组是(3分) ( )A.着.手zháo 狭隘.ài 蓬蒿.gāo修葺.qì风流倜傥.tǎngB.吮.吸yǔn 阴霾.mái乳媪.ǎo 浸渍.zì殒.身不恤yǔnC.股肱.gōng 蒙.骗mēng槛.阱jiàn 稽.查jī长歌当.哭dàngD.谙.熟yìn 揣.摩chuǎi 桎梏.gāo 喋.血dié莞.尔而笑wǎn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没有演过大人物的谢园这次在《陈云在临江》里小试牛刀,为首次演大人物,他不敢怠慢,阅读了很多有关陈老的书。
B.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此次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一声令下,以及首都的示范效应,借读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应该指日可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春晚之后,植入广告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由范伟监制并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也因剧中植入广告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B.汉字大讲堂的开设,对网络时代不拘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形式。
C.号称“女文强”的罗亚平涉嫌贪污受贿1。
45亿,成为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贿案件。
D.据介绍,形体假人穿着的舱内航天服,也是飞船发射、返回和变轨阶段航天员必穿的,危急时可以救命。
飞船座舱一旦压力突然降低,发生泄漏,舱内航天服即能立提供防护,供氧供气。
2015届高考语文【配套课件】:古代诗文第一章理解并翻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 (堂叔之类 )礼部郎中张洽赍 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 殿, (玄宗)多次拜访他,拿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咨询他, (他 的 )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 宗 )命令有关部门备优厚礼品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 例。一行认为 (太平公主时 )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 个女儿,所以特地增加礼节。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后来因为 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不 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一行的直言规劝,都 像是这样。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点:“乃”,于是;
(2)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而”,就;“已”,已
经;“矣”,语气词,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1 2 3 4 5 6 7 8
苏东坡祖父:苏序
苏东坡祖父:苏序苏序对于苏东坡来说,祖父苏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有人说,没有苏序就没有苏东坡,这样说是可行的。
苏杲生了九个儿子,只有苏序存活下来,此可谓天意。
如果苏序亦夭折,非但不会有苏东坡三父子的辉煌,今天三苏的无数后人也无从说起,眉山苏氏这一脉也就销声匿迹了。
苏序健康地活下来,而且长寿,实乃苏氏之福,实乃华夏之福。
苏序,不仅赐肉身于后世子孙,更将强健基因注入后代肌体,这一点非常关键。
很多人有共识:苏东坡最像祖父苏序。
此人跟苏东坡一样,简直是天生的乐天派。
“无一事不快乐。
”有人这样评价苏东坡。
以此评价苏序,亦甚当。
苏东坡说:“公幼疏达不羁。
”(《苏廷评行状》)从小就旷达,狂放不羁。
唯旷达方能不羁。
苏洵则说父亲“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苏氏族谱》)。
疏达,表里洞达,都是说豁达。
豁达的前提是“通达”。
只有通达大道,方能事世洞明,方能通达。
乐观之人快乐,快乐之人长寿,这是常理。
苏序弟兄九人,只有自己活下来,可能是一个偶然,偶然中当有必然。
我猜,苏序从祖辈父辈那里遗传到了最强健的基因、决定性的基因,即“乐观”。
这是他超然于世,快乐一世,且较长寿的根由。
苏洵对父亲的印象是:“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依我看,豁达乐观的人都“性简易”,婆婆妈妈,凡事计较,喜欢生事的人,不可能豁达乐观。
豁达乐观之人,“无威仪”而有好性情,自然不会板着一副面孔。
这样的人,家人,他人,都是乐意结交的。
苏序很厉害,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都对他有好评,都喜欢交结他。
打量周遭,几人能够!一般人都是喜欢替自己打算的,他却“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这是高风格,高风亮节。
按常理,就算要替他人考虑,要厚待他人,也不必薄待自己呀。
但是,我们通常会忽视一个问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要厚待他人,恐怕就只能薄待自己了。
比如说有五颗糖,你给别人的孩子两颗,自己孩子三颗,那是厚待了自己;如果给别人孩子三颗、四颗或五颗,就是薄待自己。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段太尉逸事状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段太尉逸事状(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求谕.谌谕:向……求情B.取骑马卖,市.谷代偿市:买C.过岐,朱泚幸.致货币幸:可能D.其故封识.具存识:标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大杖击二十,垂死洎牧以.谗诛B.乃.我困汝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农且.饥死,无以偿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吾其.还也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太尉判状,辞甚巽B.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C.谌虽暴抗D.皆解甲,散还火伍中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B.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C.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D.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本文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答案精析1.B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请灵活使用推断法,判断下列对句中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其义)1.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富比封建君焉。
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
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岁:每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年2.(陶渊明)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
19 苏州园林—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含解析)
19 苏州园林—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嶙峋(xún)鉴赏(jiàn)着眼(zhuó)B.琢磨(zhuó)丘壑(hè)镂空(lóu)蔷薇(qiáng)C.轩榭(xuān)庸俗(yōng)模样(mú)松柏(bǎi)D.斟酌(zhēn)一幅(fú)对称(chèn)檐漏(yán)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D.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困难,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对课文《苏州园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B.今年“五一”假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6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
C.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不要立刻运动,二忌不要过度运动,三忌不要盲目运动。
D.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中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精彩再现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不少观众直呼“爱了”。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避暑山庄的湖区由多片大小、形状不一的湖相连而成,因而______,每个荷花池由于坐落的位置、温度、荷花品种的不同,______。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和苏轼《苏廷评行状》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和苏轼《苏廷评行状》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子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
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
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
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
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
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
外貌虽无所不与,然其中心所以轻重人者甚严。
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
”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
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诸子。
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
凶年尝鬻.其田以济饥者。
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卒不肯受。
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
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
以涣登朝,授大理评事。
(节选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苏家墓志铭
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 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 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 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
……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 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 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 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 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 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 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 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 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等 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 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在这之后, 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 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 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 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 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 被求学的人所推崇。
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 乐善好施 待人谦和 重视教育
根据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说明 苏序是怎样的人?
8.为人疏达自信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 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 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 (共4分。“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 完备。(共3分。“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光,字君实。
年十五,书无所不通。
年二十,举进士甲科。
改奉礼郎。
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未上,丁太夫人忧。
未除,丁天章公忧。
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荐公召试馆阁校勘。
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俯窥麟州,为河东忧。
籍请公按视,公为之画五策。
籍移麟州,如公言。
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不为.战备,遇敌死之。
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
公守阙前,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
迩英进读①,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
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
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
有百年不变者,父患子孝兄友弟恭是也。
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
”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惠卿不能对。
公又以书喻安石,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
”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
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咸服公先知。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②》,有删改)【注】①迩英进读:指臣子定期在迩英围向皇帝讲读诗文。
②司马温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去世后被追赠为温国公。
文本第一段中“天章公”指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太夫人”是尊称司马光的母亲。
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日操兵乘城乘:登.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所以劝导成就者成就:成全,造就.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①③⑤.①④⑥.②④⑤.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分).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高二语文期末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实词目标复习导航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
2. 能根据语境对义项进行准确选择和推断。
备考攻略典例引领重点问题诊断1. 对部分文言实词的义项熟悉程度不够。
2. 未能熟练运用推断词义的方法。
高效突破对策对策一: 进一步积累实词,特别是一词多义与古今异义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
同学们不能仅满足于考纲中的120个实词,那些我们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在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也要加强识记。
一方面,我们有回归课本的必要,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试题练习中学会积累陌生的实词,增加记忆中的古汉语的“单词量”。
典例1(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文言翻译之语义不通针对训练
文言翻译之句意通顺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1)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译文:(2)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
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
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
古塘貌精悍。
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
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
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
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
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
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
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
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
其卒以四月廿五日。
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
译文:(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译文:(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杨霆字震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杨霆字震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杨霆字震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杨霆字震仲。
少有志节。
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
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
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人称神明。
辟荆湖制置司干官。
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
一日谓曰:“朝廷有密旨,出师策应淮东,谁可往者?”即对曰某将可。
又曰:“兵器粮草若何?”即对曰某营兵马、某库器甲、某处矢石、某处刍粮,口占授吏,顷刻案成。
文德大惊曰:“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
公材干如此,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
”密荐诸朝,除通判江陵府。
江陵大府,雄据上流,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
暇日诣郡庠,与诸生讲学,又取隶官闲田,增益廪稍。
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丁内艰,德祐初,起复奉议郎、湖南安抚司参议,与安抚使李芾协力战守。
霆有心计,善出奇应变,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
城初被围,日夜守御,数日西北隅破,霆麾兵巷战,抵暮增筑月城,比旦城复完,策厉将士,以死守之。
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节选自《宋史·杨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B.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C.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D.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授为学官名,宋代设教授一职,用来教导诸生,并掌管考查、考核之事。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二)一、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并修改为正确译文。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
大异以一仆负告身[注]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
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
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
”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有删改)注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现场译文(杨大异)留下文凭当做证据,带领几个大头目出去投降。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现场译文(杨大异)议事准确恳切,是个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快让他出来做官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现场译文(杨大异)与学者在一起研究经书的要义,分析理学的原理。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文言文翻译(二)
文言文翻译学案(二)1.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
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
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
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
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
以廉率属,善审机要。
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
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
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
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
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
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
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
九年,卒。
2. (《明史·列传第四十六》)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指传主顾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
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
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
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
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
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
”帝叹曰:“朝臣贫如此。
”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
”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
”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
”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
1233. (刘向《说苑·尊贤》)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12 4. 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12)教师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12)教师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肯綮./ 罄.竹难书B. 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佞.臣/ 宁.缺毋滥C. 绽.放/积淀.埋.怨/叶脉.杳.然/纷至沓.来茁.壮/ 大巧若拙.D. 搭讪./籼.米露.怯/绿.林自诩./栩.栩如生讣.告/ 物阜.民丰答案:C(A.nào/chuî,ɡōnɡ,ruî/ nuî,qìng; B. jí, mî/ mú, fěi/ fēi,nìng;C. zhàn / diàn, mán / mài ,yǎo/tà,zhuï/zhuō;D.shàn/xiān, lîu/lù, xǔ,f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他在公共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
答案:B.( A.风云际会:比喻贤臣与明主相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也指有才能的人遇到机会。
B.饮鸩止渴:喝毒酒止渴,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后患。
C.信手拈来:多用来形容写文章作画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廷评行状
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
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
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
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
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
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
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
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
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
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
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
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使少获
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
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成就:成全,造就
6.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
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
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3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4分)
参考答案:
5.(3分)D(成材,成器)
6.(3分)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
7.(3分)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1)(3分)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zàng,肺腑),1分。
(2)(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4分)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
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
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
如将“公之无传”译
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
不读。
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
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
施给他人,立即用完。
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
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
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
”更加不再吝惜(钱财)。
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
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
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
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
着兵器登上城楼。
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
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
常一样。
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
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
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
祖父笑着说:“这
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
”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
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
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
祖父才让他的儿子
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
用到的。
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
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
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
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
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
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
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祖父从来没有
过问(他的学习)。
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
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
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
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
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
在当时还没有声望。
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
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
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所
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
恭谨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