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应试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例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三、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尼古拉
解析:本材料选自1859年5月俾斯麦(时任普鲁土驻彼得堡公使)写给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奥、法及言论者的信息,再联系当时的历史及地理知识和所列人物,先判断出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再据“南下”这一指示语而做出判断。答案:C
历史答题步骤
2、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事件或概念辨别异同。
这种题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在题目中规定了比较的项目,就要按题目规定的项目(也包括顺序)作答,例如:“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等远航在目的、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二是在题目中没有规定具体的比较项目,这样题目难度就加大了许多,先要在头脑中按历史事件的前(原因、背景、条件等)、中(过程、性质、特点等)、后(结果、作用、影响等)顺序回顾出
对策:从心理上讲,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切忌忽略平时的解题方法和简缩审题步骤;遇到生题、难题不必过分紧张,相信平时积累的方法与技巧、掌握的规律肯定有用。接着进行解题“三部曲”。
第一,读题审题。耐心完成以下三步:
①认真逐字逐词阅读题目;
②用铅笔轻轻划出关键词,如时间、空间、主干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求答方式(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求答内容(原因、特点、影响、评价、启示等);
高中政治和历史答题技巧
中学政治和历史答题技巧1. 选择题的做法(1)选择题的构成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选择题, 从类型上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 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最多可达到5 个试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做法①抓住立意。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 即一个中心思想。
因而, 看到试题后, 细致阅读, 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
然后, 再看题肢的设问, 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当然, 对于简洁的试题来讲, 读完也就应当做完。
②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
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终一句话中, 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
“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 …·、体现……等。
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③排查误项。
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 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 在这种状况下, 最好用排查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 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④不得已, 猜。
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 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可用揣测法。
假如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 每一个人都有揣测得分的机遇。
先用解除法解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假如能解除两个, 其余两项确定有一个正确答案, 再随意选其中一项, 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 假如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 的得分机遇。
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解除仍不要放弃。
四个选项中随意选一个, 得分的机遇率仍有2596, 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确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 则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考试对全部的考生仍是公允的。
2. 非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及步骤(1)非选择题的构成高考政治单科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辨析、论述三类;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非选择题总称为问答题;部分省市试卷还包括分析说明题、探讨性学习试题等。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尤其是小论文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策略,并对历史小论文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历史素养。
一、解题策略1. 切题立意:在面对历史小论文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历史事件或问题,明确立意。
通过综合分析题目,确定自己要论述的主题和要点,并在文中贯穿展开。
2. 查找资料:历史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解题之前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和阅读。
可以从教科书、参考书、历史专著以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中寻找相关资料,确保自己对题目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3. 简明扼要:在写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废话。
可以通过列出提纲、归纳总结等方式来梳理思路,使文章更具条理和逻辑性。
4. 举例论证:在论述观点时,适当引用具体的历史事例或事件进行支持和论证。
通过举例子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5. 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可以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主题,以及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证据。
同时,可以对历史问题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与改进1. 培养历史思维: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抽象思维、综合思考等。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质疑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 独立思考与实践: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多样化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考试重视纸笔测试,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考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其中历史材料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何规律?我以"近年各地高考文综卷"非选择题一部分示例:一、从设问角度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
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如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3.根据题目的"求答中心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类(背景、条件):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类(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的影响; 作用类: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类(趋势):由??到??;越来越??等启示类(注:学生容易将其与概括类和说明类的题混淆)[题型特点]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做文综历史大题技巧有哪些
做文综历史大题技巧有哪些文科综合简称“文综”。
指的是在高考中政治、历史、地理三大科。
做文综试卷都是有相应的技巧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文综历史大题技巧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文综历史大题技巧有哪些技巧1、时间安排文科综合科考试时间是150分钟,相对来说题量是比较大的,而且书写量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中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
解答客观题用30分钟左右较合适,主观性试题用120分钟,(地史政必修部分分别用28, 28, 34分钟。
选修部分各用8分钟,6分钟机动)当然做主观题不能太拖沓,应该尽量争取时间,这样才能不会因为后面时间紧张而影响情绪,还可以对答案做进一步的检查、补充和完善。
但是,“快”是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不然也就失去了其本身意义。
技巧2、答题顺序答题顺序应本着以下两个原则:(1)应本着先做选择题,后做问答题的原则。
在做选择题时,遇到胶南的题目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纠结,先标记,跳过去,最后一定回来再审视选出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试卷顺序设计是有科学道理的,有极个别的学生自作聪明,先做问答题后做选择题,由于主观题花费时间太多,导致精神紧张,失误过多,顾此失彼。
结果事与愿违,教训深刻。
(2)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解答问答题时,各科平衡的学生可以按顺序做题。
而对于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相对较好的学科先做,而相对较差的学科后做。
同一学科的题也有相对难和相对易的题,也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最难下手的题放在所有题的最后做。
技巧3、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1)抓住立意。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
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
然后,再看题,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2)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
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
高考历史解答题技巧及应用
历史高考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及应用2007-09-16 10:25:14| 分类:学习及高考|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内容提要:一.总论:问答题的地位、结构、分类、解题技巧。
二.分述(一)叙述题(二)论证题(三)分析题(含小切口,深分析类)(四)比较题(五)评价题(含开放型评价题和“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六)综合题正文:一.总论:问答题的地位、结构、分类、解题技巧(一)问答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在历史高考试题中,问答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题型,自1978年恢复全国高考以来,一直到高考题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问答题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还愈来愈显得生机勃勃(2000年全国历史高考中,主观题共76分,其中材料解析占33分,而问答题则占43分)。
究其原因,主要是问答题通过文字表达形式,能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其它题型无法替代的,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者不断挖掘问答题题型潜力在命题技巧和设问方式上趋向完善和成熟,使问答题也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问答题的类型显得丰富多彩,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但也成为了应试者失分颇多的题型,因此掌握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技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二)问答题的结构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概述”等等。
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
3、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
例如: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3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及其频率限定语提示语主干语时间限定语主干语答项语答项语意义。
高考历史论述题应试技巧
论述题思路
(用于高考42题开放式题目)
这道题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属于开放性题目,是高考中唯一确定可以得分的题。
一、看清题目要求
1、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提取信息;概括现象;提出观点、问题;自拟论题、主题。
审题时要看清,答题要对号入座。
写论题的技巧:句式结构要符合主谓宾的结构,从材料的结构性特征、趋势性特征入手总结出论题。
2、试题第二部分要求:评述、评析、解释、阐述、论述。
史论结合的技巧:从历史事物的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来组织语言。
二、高分技巧:论题要明确,结构要完整,论述字要多。
示例如下:
论题(信息、现象、主题):
论述(评述、解释、阐述):………………………………………
综上所述,………………………………………………………………。
袁腾飞历史高考解题思路和复习建议ppt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7页
答好非选择题必备条件
• 1.对学过历史知识要记住 • 2.真正理解和搞懂历史知识和主要
历史概念 • 3.有较强迁移利用历史知识处理问
题意识
第8页
文科综合试题中,历史试题 解题思绪
• 解题关键在审题。审题必须做好以下三 点:
• 1.认真阅读试题和试题中各类材料,对不 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 2.对试题中问题进行时空定位。 • 3.分析、分解试题搞清楚试题结构。
第9页
复习提议
• 1.紧扣教学大纲或考试阐明进行复习。 • 2.理清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建立知识迁移网
络(最好是自己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培养能力)。 • 3.加强阅读\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培养(文字资料
\图表\地图\图片)。 • 4.提早加强解题能力训练。 • 5.找一些系统考察专项能力练习进行训练。
历史高考解题思绪和 、史、论
第2页
选择题应试技巧
• 主线原因往经济上找 • 不破不立,影响一定要找“立” • 不选明显错误 • 所选项不能被其它三项解释或包
括 • 举一反N • 程度型选择题逐步出局
第3页
近年文科综合考试历史学科 非选择题命题特点
• 1.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逐步合一 • 2.一题多问,学科内综合为主 • 3.文科试卷中跨学科综合题,每个小问
题,分属不同学科 • 4.试题每个小问题和每个知识点分值较
大 • 5.每题标准答案字数约在200字~400字
之间,每个小问题答案不超出几十字
第4页
材料题类型
• 1.假材料,实际是问答题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除在材料中,还要结合教材 • (1)设问必需依据教材 • (2)答案必需依据教材 • 3.依据材料回答 • (1)一句话一个采分点 • (2)若干句一个采分点,顺序颠倒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总复习: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课件
技法1 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论题、论证、史论结合
[试题设计] 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类试题有三大特点:第一,试题通常提供 大量历史材料,为考生列举许多历史事实;第二,材料多以表格的形 式呈现;第三,材料中通常没有可参考或直接移植的“观点”,需要 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分析 或阐述。
高考微讲座3 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题型快攻——开放题3大解题技法
试题特色
(1)材料主观 高考“开放探究题”以材料呈现,有历史图片、教材目录、公式、 统计表、文字与地图结合、纯文字等。这要求考生对各种历史资料 (地图、文献、实物、表格、漫画、图片、公式)都要有所涉及,选择 灵活。
(2)设问方式 高考“开放探究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 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 析和论证能力。
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年代 20世纪初 20世纪1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事件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3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
据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 手,即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 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 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 国的关键一刻。最后,总结升华,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 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 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
历史材料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答题技巧历史材料答题技巧篇一: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题技巧第一步看题目1、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划出来)一定(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如“有何变化”即从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
▲如“归纳”,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义。
注意标好点子。
第二步是看材料1、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
(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
)2、运用历史观点,联系史实,站在历史高度读懂材料。
3、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
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
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4、注意材料前提示语或引文出处。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一、排除法在答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能无法直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能够一眼看出错误的答案,对于这样的习题我们就需要直接把错误的习题先排除出去,然后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缩小选择范围从而能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正确率,还能够提高备考速度。
二、对比法在答历史选择题的时候适当地利用对比法,即使不会的选择题,有的时候也能够答对。
对比法顾名思义就是将选项之间相互对比,对于那些意思明显相反的选项,一般这两个选项中必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然后对于那些三个选项的都是一个意思的选择,一般另一个必是正确答案。
三、筛选法筛选法是比较常用的普通的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了,一般都是经过审题之后,根据历史选择题的要求逐一阅读历史选择题选项,然后直到找出正确选项为止,但是也一定要看完所有选项,因为有的试题让选择最佳答案,一定要选择描述的最准确的一个。
四、替换法有的时候在阅读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题读不懂的情况下,这样我们就要揣测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其实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像“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这样替换之后我们就清楚试题的考察范围了,这样答下来就更加简单了。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1.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3.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二.相斥相性原则相斥相性原则:若四个原则如果有表述意思相近的选项,一般来说,若是单项选择题,这些选项都是排除的,如果多选题,要么几个选项都对,要么全错。
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解析:当看到此题时,与题干无关的就直接无视,所以d肯定是错的。
高考历史背景类型题目应试技巧
背景类型题目思路(用于回答原因、条件、时代特征、为什么类型的题目)一、国际背景(一)国际政治1、国际局势:动荡、紧张、对峙;和平、稳定、合作2、国际格局: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二)国际经济: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制度化、体制化。
(三)国际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民主、平等、科学二、国内背景(一)政治方面1、政治局势:政局动荡、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2、政治体制(1)专制政体:奴隶制专制政体、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民主政体:奴隶制民主政治;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小国寡民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民主共和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政治力量:各种阶级力量的变化(1)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士阶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力量壮大无产阶级(3)西方古代: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4)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无产阶级4、政治运动:政治改革、政治革命、反侵略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二)经济方面1、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古代:铁犁牛耕。
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西方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开展2、社会经济整体情况:繁荣、富强;萧条、衰落3、经济结构的主流因素(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商品经济作为重要补充因素(2)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国家经济政策(1)中国古代:重农抑商(2)中国近代清末:政府逐渐放宽工商业发展限制到鼓励工商业发展;民国:鼓励工商业发展(3)中国现代:改革开放(4)西方近现代:重商主义、新航路的开辟、炮舰政策、自由主义(三)思想方面1、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理学等中国近现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2、思想解放中国:百家争鸣、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
浅谈文科历史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
浅谈文科历史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文科考生从分科开始就面临着历史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的难题和疑惑,本文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人的总结以及自己从教30多年的体会,将高三面对3+X+1中的3+X作为重点论述,并与大家商榷,希望广大教育战线的同仁们给以批评指正。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一)什么是选择题选择题——是(1981年开始的)一种典型的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中科学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智能的第一种题型。
它由“题干”和“题肢”(即被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或否定句式顺序句式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答题的要求。
“题肢”(即题目中列出的被选项,一般有四个),包括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即干扰选项)。
(二)选择题的特点作用1、特点: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前后联系,纵横比较,去伪存真,求同析异,迅速做出判断。
2、作用:是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检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推理思辨、知识迁移等四个方面十项能力。
(三)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1、最佳选择题(是非型:选“是”)。
含义: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型,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完全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它的重要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最大特点是在题干的问句(求答项)中常常带有“最”字,大多后面还加“主要”、“根本”、“突出”、“决定性”,“时间”、“空间”、“地点”、“人物”、“事件”、“文献”、“内容”、“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有”等表示程度、范围的限定词。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要求(限制词)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理论,认真审题,逐个比较,用优选法直接找出最佳答案。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历史答题方法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历史答题方法【高中历史】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历史答题方法历史学科在中考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1.弄清楚题目的时间管制。
选择题通常可以提供更多较为明晰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涵盖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原文甚至就是题目的释文当中。
这就建议学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定义,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融合教材,恰当抽取题目中有效率的时间信息,确认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住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牵涉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晰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快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快速确认恰当选项。
逻辑推理型选择题该怎么答中等逻辑发推论题,这些题会比上一类型的题难度上要高一些。
逻辑推理上也可以适当来说繁杂一些,同时史实也可以设计的更多一些,比如说可能将须要代入一下历史背景,联系一下有关的科学知识。
练习的时候必须多练下这一类型的题,看看题目的定义是不是特别之处,答案就是如何面世去的,多多累积,构成一个框架。
高考历史考试方法1.确认题目中所加史实的时间和年代,通过这一点确定无此这一范围内的选项。
2.题目中有明显逻辑错误的,比如因果推反了,直接排除3.题目中存有显著主观倾向性的,轻易确定在应试方面,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练习时,多做一下总结。
直观题的知识点,中等题的解题思路,难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有人称之为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之为探究性试题和创新能力评价题.这一类型试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
下面对这一题型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反思其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命题规律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1年“西方崛起”题和2012年“冲击——反应”题,都是考查考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013年“汉唐间历史变迁”题考查的是“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试题涉及了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2.从命题立意上看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41题中的表现特别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3.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全国卷第41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话题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2011年“西方崛起"题,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效热点;2012年“冲击--反应”题引导考生思考现代化发展模式;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体现中日关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2015年“公式探讨”题是科技创新这一热点聚焦的体现.这些试题反映了命题者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和学术热点,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如何解决历史复习中的“三难”
题的能力这种由“ 知识立意” 逐步转向“ 能力立意” 的命
题导 向 。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 准备 , 要有 目标 、 有计划 、 讲究方法 、 注重 落实 , 千方百 计地 提 高化 学 总复 习 的效 益 。高 三 的化 学 学 习过 程是 个 化学 知识 与化 学 思想不 断 壮大 的过程 。相信 你 , 今
要 未 真正 理解 就做 题 。 ( ) 题要 “ ” 不要 急 躁 。 5审 稳 ,
高考试题总体上仍将继续保持 “ 源于教材 , 高于教 材 ” “ 自教 学 大 纲 , 拘 泥 于 大纲 ” ,来 不 的原 则 。减 少 题
量 、 革 “ 统 题 ”重 视 化 学 实 验 能 力 的考 查 等 , 别 变 传 、 特 是借 助 信息 迁移 题 的 形式 ,考 查 学 生运 用 化学 知识 解 释 和解 决有 关社 会 、生产 生 活 、科 学实 验 中 的化学 问 题 ,有 效地 测试 学 生 运用 基 础知 识 分析 和 解决 实 际 问
一
( ) 题要 “ ”决 不 漏题 。( ) 1审 全 , 2 审题 要 “ ”不 要 看错 准 , 题 。 3审 题要 “ ”决 不要 马虎 。 4 审 题要 看“ ”不 () 细 , () 懂 ,
年 的六 月一定 阳光灿烂 。
( 习编 辑 胡 正 艳 ) 实
4 2
2 0 . 0 62
题一分也不浪费, 舍去全不会。会做的题慢慢做, 保证 全 对 。中档 题可 以上 手 , 考 按步 计 分 , 一步 给一 步 高 做 分 。中档题 能做 一 步 就做 一 步 。舍去 全 不会 指 的是 难 题 , 是说 一看 不会 就 舍去 。认 真看 认 真思 考 , 实不 不 确
高考历史评析题
高考历史评析题(小论文)应试技巧分析【命题特点】试卷中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也称开放性试题,这种题型设计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改方向。
【真题回顾】典型例题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典型例题2、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新课标)41“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历史应试解题技巧(选择题部分)一、前言:选择题是高考两大基本题型之一,考查的主要是考生是否充分掌握了史实,是否有较高的历史分析与判断能力,因此提高选择题得分的前提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即熟悉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在此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
同时,做题的过程中,应该把会做的力求做对,不会做的要充分利用有效的途径尽量做出来,这样就能大幅度提高成绩了。
二、审题方法:审题,是考试的第一重要大事。
选择题审题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第一步:找准关键词,即“答什么”,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能做到,但一定要记住做到“准”和“全”。
2、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也是命题人经常利用我们的定势思维在此设置“陷阱”。
(如例2:考查的是工业复兴法实施的主要目的但我们同学却容易看成是罗斯福新政)3、第三步:审清限制条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和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4、认真研究被选项: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即其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5、简化题目条件或从被选项入手:1)在我们碰上太长的材料时或看起来太复杂的题目时,则需要做这一步的工作,简化题目条件通常是运用语文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分析题目中的若干条件,把握住核心,排除题目中只起叙述、连接、支撑、限制作用的语句(或条件),这样解题就会容易多了。
2)在题目意思无法读懂的情况下,我们则可以考虑去研究被选项的情况,从选项获得启示再去做题。
6、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认真审题和动脑筋思考,同时,在做选择题或非选择题时做到在审题时将题干和选项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条件做上记号,以提醒自己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注意〗以上这些步骤在审题中要灵活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举例说明如何审题及做题〗例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重大问题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解析〗审题时首先找出关键词,即“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要注意限制条件即“新中国建立后”,(此处的限制条件属时间限制),审好题后,我们明确此题是考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
此题有时间限制,因此我们首先考虑从时间入手...................,即看四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
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排除与①有关选项,即排除A、B;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属于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故排除②,即排除C,故正确答案是D。
例2: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解析〗做这道题目时,如果我们不认真审题,再加上受固定思维影响,即以为题目是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这就是命题人设计的“陷阱”),就会错选答案C。
正确的审题方法:首先确定此题的关键词是“主要目的”,第二步是什么的主要目的,即“工业复兴法”实施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我们就能排除C,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剩下三个选项的内容:增加就业机会应该是“以工代赈”措施所起的作用,故排除B,(一般上在排除了两个选项后,较安全的做法应再看一次题目加深对题干的限制条件等的理解)剩下选项A、D,这两个选项均符合题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则要看一看这两个选项有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也是做题过程中碰上这种情况后的一般做法),实施工业复兴法是为了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最终是为了实现经济复兴,故D包含在A中,正确答案为A。
三、解答选择题的技巧:1、时间突破法:如果题目有时间出现的话(时间提示语一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特定的人物或历史事件间接提步的;一类是有比较的明确的年份、世纪、时期和朝代等提示),我们要首先考虑从时间入手进行做题,即看被选项必须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不在题干时间范围内即可排除,同时联系题干的时间联想课本相关的知识帮助我们答题。
下面略举几例,以期有所启发。
例3: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解析〗此题有时间提示:洋务运动时期,因此我们做题时应该首先从时间入手,通过这个时间提示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信息:一是选项要符合这个时间范围,二是选项必须是洋务企业,题中四个选项均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因此从第二个信息“必须是洋务企业”入手,即可把答案圈定在A、B之间;第二步结合材料确定“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由官督商办的,推出是民用工业,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是B。
例4: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注意图片下方的时间1953年4月,这个时期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1958年)与包产到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与1953年时间不符合,排除C、D。
公私合营是在城市,与图中的农村风格不符合,排除B,故正确答案为B。
2、排除法:(这是解题中较实用的方法之一,在做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除)1)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
(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例5: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解析〗该题的关键词是“联合国”,考查考生对联合国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精确到位。
A项本身错,符合其特征的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联,B项本身错,联合国构想的提出应是雅尔塔会议上,C项本身错,符合其特征的应是联合会安理会。
所以D为正确答案。
2)待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如时间、地点、性质、人物或内容不符。
例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解析〗首先确定关键句子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之一,限制条件是1949年10月1日。
此题有明确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我们做题时首先从时间入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一大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D;新中国刚成立时,如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故A的说法本身错了;B这个选项中“彻底”一词的说法过于绝对,我们可以考虑此选项有问题,(简单的方法是结合一个具体的史实看能否排除,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还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故B的说法也错了,得出正确答案为C。
3)选项表述相同的(即具有并列关系),二者都应该排除,(因为历史高考选择题是为单选,不可能出现两个答案,故二者皆不是)此类选择题较少,选择时应慎重分析。
例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因为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解析〗“国王权力受到限制”与“议会权力大为增强”选项的意思其实是相同的,即具有并列关系,排除A、B。
D项“内阁制得以形成”在君主立宪制形成之前就已出现,也不能选,故正确答案为C。
(我们在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后,注意检查该答案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另外,在每做完一道选择题后最好把题干与所选答案连起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所选答案是否符合题干要求)4)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选项:例8:“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的本质是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B.由于废除丞相,各部门之间不敢相互扯皮,工作效率提高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D.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解析〗这则材料是明太祖对废除丞相后的一段言论。
A不是本质,可排除;选项B“各部门之间不敢相互扯皮,工作效率提高”与题干中的“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意思相重复,可直接排除; D项不符合明初的史实,故得出正确答案为C。
(因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将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这样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5)选项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或材料)无关的也应该排除:如例1中的选项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重大问题,选项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条件即新中国建立后,也应排除。
6)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选项中含有“全部”、“都”、“完全”、“彻底”等字眼)往往有问题:如例6中的“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彻底”一词的说法就过于绝对,在做题中我们我们只要发现有过于绝对的说法时,只要联想课本知识举出一个例子与其不符的即可排除。
3、原因类:(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几个选项中最重要的那个,如果根本原因在其中,主要原因就得选根本原因。
选直接原因,就是选时间靠得最近,同时又是一个最具体的事物。
主要原因与直接原因的区别,一个诀窍是:主要乃到根本原因多是宏观或抽象的,直接原因多是具体形象的)题目涉及到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或最主要原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A.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B.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权力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解析〗此题是考查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应从经济方面考虑其根本原因,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理论,即可得出答案为C。
此外我们还可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