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合集下载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或停止的原因。

实验是一个证明或验证物理理论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方法。

1. 实验准备在进行摩擦力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一块平滑的水平桌面或平板、一个放置物体的滑轮、一条链子、一些不同材质的块状物体以及一个弹簧秤。

2. 实验步骤(1)将滑轮固定在桌面上,并将链子绕过滑轮,一端连接在弹簧秤上。

(2)在链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块状物体,使其自由下垂。

确保块状物体悬空时弹簧秤的读数为零。

(3)轻轻拉动块状物体,使其在桌面上产生滑动。

同时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重复实验步骤3,但这次使用不同材质的块状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

每次实验都要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

3.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滑动摩擦力 = 弹簧秤读数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材料的滑动摩擦力,并进行比较。

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材料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4. 滑动摩擦系数的计算了解摩擦系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滑动摩擦系数。

滑动摩擦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滑动摩擦系数 = 滑动摩擦力 / 垂直受力其中,垂直受力可以通过重力计算得到。

5. 实验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差在进行实验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桌面平整且无杂物。

(2)及时记录实验数据,避免遗漏。

(3)每次实验应使用相同的拉动力度,以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排除外部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如空气阻力、表面粗糙度等。

常见误差可能来自实验操作不精确以及实验仪器的精度等方面。

为减小误差,在实验过程中需尽量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并选择较为精确的实验仪器。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操作规程 摩擦系数测定仪技术指标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操作规程 摩擦系数测定仪技术指标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操作规程摩擦系数测定仪技术指标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操作规程:■选点,在测试路段上,沿行车方向的左轮迹,选择有代表性的五个测点,每个测点相距5~10m。

■仪器调平:将仪器置于测点上,并使摇摆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转动调平螺丝,使水平泡居中。

■调零:放松固定公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上升并能自由摇摆,然后旋紧把手。

将摆向右运动,按下释放开关使卡环进入释放开关槽,并处于水平释放位置,然后松开释放开关,此时指针应被拨至紧靠拨针片。

按下释放开关摆向左运动,并带动指针向上运动,当摆达到zui高位置后下落时用左手将摆杆接住,此时指针应指零,若不指零时,可稍旋紧或放松毛毡圈调整螺母重复本项操作,直至指针指零。

■标定滑动长度:用橡胶皮刷除去摇摆范围内路面上的松散颗粒和杂物。

让摆自由悬挂,在橡胶片的外边平行摇摆方向设置标准尺126mm,放松紧固把手然后转动升降把手使摆缓缓下降,当滑溜块上橡胶片刚接触路面时,提起举升柄使滑溜块上升,将摆向右运动并转动升降把手使摆下降一段距离,然后放下升举柄使摆渐渐向左运动,直至橡胶片的边缘刚刚接触路面对正126mm尺的一端,再用手提起举升柄使滑溜块向上抬起,并使摆连续向左运动,放下升举柄再将摆渐渐向右运动使橡胶片的边缘再一次接触路面。

橡胶片两次同路面接触点的距离为126mm。

若不符合126mm可转动升降把手,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粗调。

当基本符合126mm后,旋紧固定把手。

■测定:用水浇洒路面,并用橡皮刷刷刮,以便洗去泥浆,然后再洒水,并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上滑过,指针即可指示出路面摩擦系数(一般*次不做记录),当摆向右运动时,用左手接住摆杆,右手提起举升柄,并将摆向右运动,按下开关,使摆环进入释放开关,并将摆针拔至紧靠拔针片,重复止项,测不定五次,记录每次数值,五次数值差不大于三个单位,(即刻度盘的一格半),如差值大于三个单位,应检查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一)手工铺砂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摩擦系数仪介绍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摩擦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准确地测量摩擦系数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摩擦系数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材料间摩擦性质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两个不同材料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在不同的摩擦条件下测量其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实验前准备在进行摩擦系数测量实验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各种不同材料的试样,同时对试样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打磨和抛光等,确保试样表面光洁平整。

其次,需要调整摩擦系数仪的参数,如施加力的大小、滑动速度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保持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

实验过程1.将试样置于摩擦系数仪上,并加上一定的压力,使其与另一试样表面接触。

2.开始施加力并加速移动试样,直到试样发生滑动。

此时,记录下所施加的力和试样之间的摩擦力。

3.重复上述步骤,使试样在不同的摩擦条件下进行多次试验,以取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4.计算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μ = F / N,其中 F 表示试样间的摩擦力,N 表示试样受到的垂直力。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摩擦系数测量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2.选择适当的试样材料,确保其表面光滑平整,没有划痕和变形等缺陷。

3.控制好施加的力和滑动速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重复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结论摩擦系数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间摩擦性质的重要仪器,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进行摩擦系数测量实验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摩擦系数数据,为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在很多工程领域中,摩擦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机器和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因此,正确地测定摩擦系数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测定摩擦系数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测量方法,只需要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平面上斜放的物体,然后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放置物体的重量来实现摩擦力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斜面的倾角和重物的质量来计算出摩擦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

2. 拉力试验法拉力试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适用于各种材料和表面状态的摩擦系数测定。

在实验中,需要使用一台拉力试验机将两个物体拉开,然后根据拉力试验机上的测力计读取摩擦力和压力的数值,从而计算出摩擦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来操作,成本较高。

3. 旋转试验法旋转试验法适用于轴承、润滑油等行业中的摩擦系数测定。

在实验中,需要使用一台旋转试验机将试验样品旋转,并根据旋转试验机上的测力计和转速计读取摩擦力和转速的数值,从而计算出摩擦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来操作,成本较高。

4. 滑动试验法滑动试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实验方法,适用于各种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测定。

在实验中,需要将试验材料安装在平面上,并通过滑动试验机进行滑动测试,然后根据试验机上的测力计读取摩擦力和压力的数值,从而计算出摩擦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是精度较低。

总的来说,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注意实验操作的精度和规范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5. 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摩擦系数?

95. 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摩擦系数?

95. 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摩擦系数?95、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摩擦系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摩擦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对于理解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预测运动趋势以及设计机械系统等都具有关键意义。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准确测定摩擦系数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并运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摩擦系数。

简单来说,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粗糙度、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测定摩擦系数的实验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较为简单的是平面滑动摩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水平的实验台、一个可以在台上滑动的滑块以及一个用于测量力的传感器。

实验开始前,我们要先对滑块和实验台的表面进行清洁,以确保没有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然后,将滑块放在实验台上,用一根细绳连接滑块,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传感器相连。

在滑块上逐渐添加质量已知的砝码,使滑块在实验台上匀速滑动。

当滑块匀速滑动时,传感器所测量到的力就是摩擦力。

此时,我们记录下砝码的总质量,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出正压力。

摩擦力除以正压力,就得到了摩擦系数。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倾斜平面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一个可以调节倾斜角度的平面。

将待测试的物体放在平面上,逐渐增大平面的倾斜角度,直到物体开始滑动。

在物体即将滑动的瞬间,测量平面的倾斜角度。

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等于摩擦力。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以计算出正压力,进而得到摩擦系数。

在进行这些实验时,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

第一,实验环境要保持稳定,避免风、震动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第二,测量工具的精度要足够高,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实验要进行多次,然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一些更复杂但更精确的实验方法,比如使用摩擦试验机。

这种设备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工况和条件,能够更全面地测定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测试

摩擦系数测试

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一.测试设备:拉力测试仪AR1000、滑块,通过拉力测试仪以每分钟150毫米的速度拉动滑块。

二.样品制备:取一张从基膜上取下的膜,裁成为宽度和长度为250×130mm 的样品薄膜,试样的长度方向(即试验方向)应平行于样品的纵向(机械加工方向)。

且试样应平整、无皱纹和可能改变摩擦性质的伤痕,试样试验表面应无灰尘、指纹和任何可能改变表面性质的外来物质。

每次试验至少测量三对试样。

三.测试理论:静摩擦力:两接触表面在相对移动开始时的最大阻力。

动摩擦力:两接触表面以一定速度相对移动时的阻力。

摩擦系数:从这边移动到那边所需力量的比率,所有需要使用的移动到另一面的力。

四.测试方法:1.将裁取的一个薄膜试样的电晕面向上,平整地放置在拉力机水平试验台上,应用双面胶将试样固定在拉力机试验台上,试样与试验台的长度方向应平行2.将另一试样的非电晕面向下,包住滑块,用胶带在滑块前沿和上表面固定试样。

3.将包裹有试样的滑块放在试样薄膜前端,将滑车前端用铁丝与拉力机固定在一起。

4.两试样接触后保持15S后启动拉力机使试样与滑车相对移动。

预先调节好拉力机使速度保持在150mm/min。

当滑车移动了超过130mm后,停下装置让其回到初始位置。

5.读取拉力机的摩擦力数据,力的第一个峰值为静摩擦力F s,两试样相对移动130mm内的力的平均值(不包括静摩擦力)为动摩擦力F d。

6.计算:计算静摩擦系数μs=F s/B注:F s=初始移动读数, B=滑车重量(克)。

计算动摩擦系数,μd=F d/B注:F d =当达到在薄膜表面做匀速滑动时的平均值, B=滑车重量(克)。

摩擦系数试验操作规程最新

摩擦系数试验操作规程最新

摩擦系数试验操作规程最新摩擦系数试验操作规程1. 背景介绍摩擦系数试验是用于确定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试验方法。

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材料表面的摩擦性能,对于各类工程材料的设计和选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试验目的确定材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评估材料的摩擦性能。

3. 试验设备3.1 摩擦试验机3.2 试验样品3.3 摩擦面涂层材料(如润滑油等)4. 试验前准备4.1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样品和涂层材料4.2 检查摩擦试验机的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工作4.3 准备试验记录表格,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5. 试验操作步骤5.1 将试验样品固定在摩擦试验机上5.2 在试验样品表面涂抹一定量的涂层材料,保证涂层均匀且不过多5.3 调整试验机参数,包括试验速度、试验时间等,根据试验要求设定5.4 开始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涂层磨损情况、摩擦力大小等5.5 重复试验,记录多组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5.6 完成试验后,清理试验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6. 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将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6.2 计算试验样品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平均值6.3 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材料的摩擦性能7. 试验注意事项7.1 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确保人身安全7.2 摩擦试验机的皮带、轴承等部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7.3 试验时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4 试验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试验并记录相关信息7.5 试验结束后,及时清理试验设备,保持设备的干净和正常状态8. 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结果,评估材料的摩擦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材料的摩擦性能。

以上为摩擦系数试验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试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摩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力,无论是走路、开车还是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摩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摩擦力正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会抵消掉一部分机械能,从而产生热能,并阻碍物体的运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摩擦力和摩擦系数来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

摩擦力的实验测定是一项基础物理实验,旨在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水平面上的运动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一块光滑的水平面,例如一块木板或金属板。

然后,在木板的一端放置一个物体,并利用力计来测定所施加的力。

接着,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

这个开始运动的力值就是摩擦力。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F=μN 来计算摩擦力,其中 F 是摩擦力,μ是摩擦系数,N 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摩擦系数反映了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它是用来衡量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有很多方法,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倾斜面法。

倾斜面法是利用一个倾斜的平面来测定物体在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

首先,我们选取一个倾斜面,将物体放置在倾斜面上,并记录下物体开始运动的倾斜角度。

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

接下来,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

我们可以测量到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施加力F,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物体的质量计算出施加在物体上的重力N。

最后,我们可以应用公式F=μN 计算出摩擦系数μ。

当然,摩擦系数的测定也受到一些限制和误差。

例如,实际物体的表面并非完全光滑,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凹陷和凸起,这些微观结构将影响到摩擦力的测量。

另外,实验中物体的质量、表面材质等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并且要注意选择相对平滑、一致的物体进行实验。

摩擦力的测量实验

摩擦力的测量实验

摩擦力的测量实验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所产生的一种力。

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测量和了解摩擦力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摩擦力测量实验方法,并阐述实验步骤、原理和数据分析。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介绍所需器材的名称和数量)2. 摩擦力测量装置搭建(详细描述装置搭建的过程,包括如何设置刻度尺、挂载待测物体等)3. 调整实验装置(说明如何调整装置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如保持刻度尺平直、水平摆放等)4. 测量静摩擦力(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如何逐渐增加施加在待测物体上的力,记录刻度尺示数等)5. 测量动摩擦力(说明如何逐渐增加施加在待测物体上的力,以使其运动起来,记录刻度尺示数等)6. 数据记录和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包括摩擦力与施加力的关系图表等)实验原理:摩擦力是由于两个物体表面之间微观不规则的接触而产生的。

具体来说,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应力尚未足够大时,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保持相对静止的力。

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力。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施加不同的力来研究摩擦力。

当施加的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当施加的力超过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此时的力就是动摩擦力。

实验数据分析:整理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将施加的力(单位:N)作为横坐标,摩擦力(单位:N)作为纵坐标,绘制摩擦力与施加力的关系图表。

根据图表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特征:1. 静摩擦力与施加力成正比关系,但当力超过一定值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2. 动摩擦力略小于静摩擦力,且随着施加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摩擦力的特性和规律。

例如,通过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值,我们可以得到摩擦因数,它是描述物体摩擦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和运动学分析等领域。

总结:摩擦力的测量实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实验,通过合适的装置搭建和准确的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摩擦力的性质和规律。

一种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一种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一种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摩擦系数是衡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

摩擦系数的精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工程设计、材料选择、运动控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样品。

实验器材包括拉力计、滑轨、固定装置、计时器以及表面平整度较高的样品。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并消除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测试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摩擦测试的目标和条件。

例如,我们可以测试某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系数变化情况,或者比较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小。

同时,我们需要确定负载大小、滑动速度、滑动距离等实验条件。

接下来,我们将样品固定在滑轨上,并通过固定装置使其与拉力计相连。

拉力计的作用是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然后,我们把拉力计固定在滑轨的一端,并将其它端连接到另一个固定物体上。

在测试之前,需要确保滑轨和固定装置的位置稳定,并注意调整样品的摩擦表面朝向。

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校准,即将拉力计上的指针调到零位。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拉力计施加一定的力量,使样品在滑轨上滑动。

在滑动的过程中,拉力计将会显示出所施加的力量的大小。

为了准确测量摩擦力,我们需要记录下在不同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例如施加的力量、滑动的距离、滑动的时间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μ= F / N其中,μ表示摩擦系数,F表示所施加的力量,N表示所施加力量的垂直压力。

通过计算出来的摩擦系数,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测试环境的稳定,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每组实验数据需要重复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需要注意调整拉力计的灵敏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摩擦系数是衡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重要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实验方法来测量摩擦系数,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测试环境的稳定和实验条件的准确性。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

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介绍摩擦系数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表面间摩擦力的仪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表面特性及其摩擦行为,并在材料应用、机械设计、制造等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实验流程第一步:准备样品在进行摩擦系数实验前,需要准备测试样品。

样品的准备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可以是不同材质、不同表面处理或不同粗糙度的材料,具体要根据实验需求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样品应当保持干燥、干净并表面光滑。

第二步:安装样品将样品固定于摩擦系数仪的测试台上。

在固定时,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样品在非滑动时,与摩擦系数仪接触面的接触状态良好。

第三步:设置实验参数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摩擦板的压力、滑动速度、工作温度等。

在实验中应当确保每一个参数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第四步:开始实验样品固定好、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开始实验。

摩擦系数仪会自动检测样品的摩擦力,记录数据并输出。

一个典型的摩擦系数测试流程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摩擦系数仪将施加一个初试接触力,使样品与摩擦系数仪接触,然后对材料施加一个正向力,直到样品发生滑动;最后对材料施加一个反向力,直到样品停止滑动。

实验过程中,需观察摩擦系数的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第五步: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记录完毕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处理应根据实验的需求进行选择。

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曲线或进行回归分析等。

处理的实验数据可以用于验证理论模型或进行工程设计等用途。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前,应当对摩擦系数仪进行校准,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实验样品应当干净、表面光滑,并选择合适的样品尺寸以及接触状态。

3.实验室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并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

结论摩擦系数仪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表面特性及其摩擦行为,并在材料应用、机械设计、制造等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摩擦力系数测定试验

摩擦力系数测定试验

摩擦系数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基本原理2 、掌握测试方法二、实验基本内容通过试样的裁取,通过操作,熟悉试验方法及试验原理,了解试样的摩擦性能并分析结果。

三、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实验设备:GM-1 摩擦系数测定仪试验材料:试样尺寸:每次测量一般需要二个8cm × 20 cm如果样品较厚或刚性较大,固定到滑块上必须用双面胶带时,一个试样的尺寸应与滑块底面尺寸(63cm × 63 cm )一样。

试样的采取:试样应在样品整个宽度或圆周均匀裁取试样的面和方向:如试样的正反面或不同方向的摩擦性不同,应分别试验。

试样表面要求:试样应平整、无皱纹和可能改变摩擦性质的伤痕。

试样边缘应圆滑。

试样试验表面应无灰尘、指纹和任何可能改变表面性能的外来物质。

试样的数量:每次至少测量三对试样四、实验原理两试验平面放在一起,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使两平面相对移动,记录所需要的力。

五、实验步骤1 薄膜(片)对薄膜(片)时的测定1 )将一个试样的试验表面向上,平整地固定在水平试验台上。

试样与试验台的长度方向平行。

2 )将另一试样的试验表面向下,包住滑块,用胶带在滑块前沿和上表面固定试样。

3 )如果样品较厚或刚性较大,固定到滑块上必须用双面胶带时,一个试样的尺寸应与滑块底面尺寸(63cm × 63 cm )一样。

4 )固定好试样5 )将固定有试样的滑块无冲击地放在第一个试样中央,并使两试样的试验方向与滑动方向平行其测力系统恰好不受力。

6 )两试样接触后保持 15s 。

启动仪器使两试样相对移动。

7 )力的第一个峰值为静摩擦力 Fs ,两试样相对移动 6cm 内的力的平均值为动摩擦力Fd 。

在静摩擦力之后出现力值震荡,则不能测动摩擦力。

应取消滑块和负荷传感器件的弹簧,单独测量动摩擦力。

由于惯性,不适合于静摩擦力。

2 薄膜(片)对其它材料的测定应将塑料薄膜(片)固定在滑块上,其他试样固定在水平试验台上六、实验注意事项1 使用时应定期用滑块进行校正2 系统调零时必须从高值向低值调整,至显示值在“ 0 ”位闪动,防止调整过低。

摩擦系数的测定-摩擦综合实验

摩擦系数的测定-摩擦综合实验

摩擦综合实验摩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也较多(如物体的材质、表面粗糙度、相对运动速度、接触面积以及环境的温度)。

同时摩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如人的行走、夹取物体以及各种机械的传送带),因此对摩擦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理论力学的课程学习中,摩擦是比较抽象而又难于理解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摩擦实验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本质。

本实验用MC50摩擦实验装置来完成。

一、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测定木材与铁、木材与木材以及铁与铁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以及演示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1) 通过改变滑板的倾角,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 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 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

二、实验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和数字测时器三部分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静、动摩擦系数及物体的加速度。

并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12 3 5466 789 1011121314图1 MC50摩擦实验装置图1 滑道角度显示仪2 手动微调按钮3 电动调节按钮4 电动调节角度(与3配合)5 角度调节电源开关6 光电门7 滑道8 手动微调(与2配合)9 计时器显示仪 10 计时器操作键 11 光电门接入端口 12 计时器电源开关 13 活动平台调节仪 14 活动平台三、实验原理1 滑道倾角调整机构该部分是实验装置的基础:由机架、滑道、减速电机、电磁离合器、蜗轮箱等组成。

在调整滑道倾角的传动方式上,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该传动平稳,运动精度高,噪音和振动较小,并能实现0~50度设定工作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调整。

调整分为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二部分。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一)手工铺砂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跟标准简介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跟标准简介

測試程序-2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可以使用旋轉螺栓(螺絲)或旋轉螺 帽的方式來實施測試。在螺帽和夾具之間的螺栓螺紋應 至少有2個完全牙,凸出之螺紋最少應能有螺帽之厚度以 便能充分的支撐和達到鎖緊作用。 測試華司或測試板在整個測試期間必須防止轉動。 依據要求設定至規定的鎖緊扭力、軸力和轉速和實施測 試。若在要求摩擦係數測試狀態下,其鎖緊扭力或軸力 應在一線性( 彈性限度)的範圍內實施,通常以試件保證 荷重的75%來實施。 測試結果的評估可以根據各公式和所繪製之圖形來計算 出。
th
7
承受面不同
基本概念-不同表面處理的摩擦係數比較
表面處理 Ford S442 GM4345- Trivalent Zinc Zinc Trivalent GM4345M Magni 565 Dacromet 320L PS-5873L + GM6189 JS600 Zinc Nickel Alloy Zinc-Nicket Cr 3+ Nuts/Zinc plating+Wax GM7111 Bolts Black Electrocoat Zinc Trivalent + JS600 Zinc Clear Cr 3+ 8um Zinc Phosphate/ GM6047 測試件 Cls.8.8 Hex Bolts 3/8-16-Gr.8 Cls 10 Steel Hex Nuts, Cls.10 Steel Hex Nuts, Cls.10 Steel Hex Nuts, Cls.10 T-BOLT Cls.10 Steel Hex Flange Nuts Cls.10.9 Steel Machine Screw Flange U Nuts Cls.10 Steel Nuts Cls.10 Steel Nuts Cls..9.8 Hex bolts Cls.10 Steel Nuts Cls.9.8 Hex Bolts, Hex bolts(Surrogate bolts) K 0.14 0.13 0.15 0.125 0.17 0.165 0.15 0.2 0.32 0.14 0.125 0.17 0.14 0.178 0.126 μ Tot 0.1 0.11 0.11 0.09 0.12 0.122 0.11 0.15 0.23 0.1 0.088 0.125 0.1 0.137 0.091 K/μ Tot 1.4 1.18 1.36 1.39 1.41 1.35 1.36 1.33 1.4 1.4 1.43 1.35 1.4 1.3 1.39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摩擦系数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用于评估物体表面的摩擦特性。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了解物体的摩擦系数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为了准确测定摩擦系数,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和测试。

常见的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斜面法、旋转法、滚动法、牵引法等。

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水平表面上放置两个物体,并施加一个恒定的力,然后测量物体开始运动时所需的力大小。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时所需的力大小即为静摩擦力,而物体运动时所需的力大小为动摩擦力。

通过将这两个力与施加的垂直力比较,就可以得到摩擦系数。

斜面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它同样适用于测量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该方法将被测物体放置在一个倾斜的斜面上,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并测量所需的斜面倾角。

根据正切定理,斜面的倾角与物体的摩擦系数有关。

旋转法适用于测量滑动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

该方法将被测物体固定在一个旋转的轴上,并使其与另一个物体发生接触。

然后,通过旋转轴上的力矩测量和转速测量,计算得到摩擦系数。

滚动法与旋转法类似,但是适用于滚动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测量。

该方法是将被测物体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并施加一个外力使其进行滚动。

通过测量物体的滚动速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可以计算得到摩擦系数。

牵引法适用于测量液体或者半固体的摩擦系数。

该方法是在被测材料的表面上施加一个固定的牵引力,然后逐渐增加牵引力直到材料发生破坏或滑动。

通过测量施加的牵引力和材料的变形量,可以计算得到摩擦系数。

除了上述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精确的测量,比如使用摩擦试验机。

摩擦试验机是一种专门用来测试摩擦系数的仪器,它可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摩擦情况,提供更准确和可重复的测试结果。

总之,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消除干扰因素,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摩擦系数测试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事儿!想象一下,要是不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心里那叫一个没底呀!那摩擦系数咋测试呢?首先,准备好要测试的两个物体,把它们放在特定的测试平台上。

就像赛车手准备上赛道一样,得把装备都准备好。

然后,施加一定的力,让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

这就好比推着小推车在马路上走,感受一下那个阻力。

接着,测量滑动过程中的力和其他相关参数。

哎呀,这可不能马虎,得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仔细。

测试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呀!要是不小心,那可就糟糕了。

这就跟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稳定性也很重要呢,要是测试过程中摇摇晃晃的,那数据能准吗?肯定不行呀!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可不行。

摩擦系数测试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汽车制造中,轮胎和路面的摩擦系数那可是关乎安全的大事。

这就像战士上战场,装备不好怎么行?还有在机械制造中,零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着机器的性能和寿命。

这跟人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样,得配合好了才能正常运转。

优势也很明显呀,能准确了解物体之间的摩擦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和改进。

这就像有了天气预报,咱就能提前准备,避免被雨淋。

举个实际案例吧,有一次在一个工厂里,他们对机器零件进行摩擦系数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了很多故障的发生。

这效果,那叫一个棒!就像给病人提前诊断出疾病,治好了多好。

摩擦系数测试真的很重要,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之间的摩擦情况,为各种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一)手工铺砂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1)计算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

(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二)电动铺砂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及路面表面的徘水性能和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电动铺砂仪:利用可充电的直流电源将量砂通过砂漏铺设成宽度5cm、厚度均匀一致的器具。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

(3)标准量筒:容积50mL。

(4)玻璃板:面积大于铺砂器,厚5mm。

(5)其他:直尺、扫帚、毛刷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已在路面上使用过的砂如回收重复使用时应重新过筛并晾干。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的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im。

2)电动铺砂器标定(1)将铺砂器平放在玻璃板上,将砂漏移至铺砂器端部。

(2)将灌砂漏斗口和量筒口大致齐平。

通过漏斗向量筒中缓缓注入准备好的量砂至高出量筒成尖顶状,用直尺沿筒口一次刮平,其容积为50mL。

(3)将漏斗口与铺砂器砂漏上口大致齐平。

将砂通过漏斗均匀倒人砂漏,漏斗前后移动,使砂的表面大致齐平。

但不得用任何其他工具刮动砂。

(4)开动电动马达,使砂漏向另一端缓缓运动,量砂沿傻漏底部铺成宽5cm 的带状,待砂全部漏完后停止。

(5)L1 及L2的平均值决定量砂的摊铺长度L0 ,精确至1mm:(6)重复标定3次,取平均值决定L0 ,精确至1mm。

标定应在每次测试前进行,用同一种量砂,由凤一试验员承担测试。

3)测试步骤(1)将测试地点用毛刷刷净,面积大于铺砂仪。

(2)将铺砂仪沿道路纵向平稳地放在路面上,将砂漏移至端部。

(3)按上述电动铺砂器标定(2)~(5)相同的步骤,在测试地点摊铺50mL量砂,量取摊铺长度L1及L2 。

计算L,准确至1mm。

(4)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 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1)计算铺砂仪在玻璃板上摊铺的量砂厚度t0。

(2)计算路面构造深度TD:(3)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4)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三、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试验方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摆式仪)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用以评定路面在潮湿状态下的抗滑能力。

2.仪具与材料(1)摆式仪:摆及摆的连接部分总质量为(1500土30)g,摆动中心至摆的重心距离为(410 土 5)mm ,测定时摆在路面上滑动长度为(126土1)mm ,摆上橡胶片端部距摆动中心的距离为508mm,橡胶片对路面的正向静压力为(22.2土0.5N (2)橡胶片:用于测定路面抗滑值时的尺寸为6.35 mmx 25.4mmx 76.2mm,橡胶质量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当橡胶片使用后,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磨损超过1。

6mm或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磨耗超过3.2mm,或有油污染时,即应更换新橡胶片;新橡胶片应先在干燥路面上测10次后再用于测试。

橡胶片的有效使用期为1年。

(3)标准量尺:长126mm。

(4)酒水壶。

(5)橡胶刮板。

(6)路面温度计:分度不大于1℃。

(7)其他;皮尺式钢卷尺、扫帚、粉笔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检查摆式仪的调零灵敏情况,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标定。

当用于路面工程检查验收时,仪器必须重新标定。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牢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并用粉笔作出标记。

测点位置宜紧靠铺砂法测定构造深度的测点位置,并与其一一对应。

2)试验步骤(1)仪器调平①将仪器置于路面测点上,并使摆的摆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

②转动底座上的调平螺栓,使水准泡居中。

(2)调零。

①放松上、下两个紧固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升高并能自由摆动,然后旋紧紧固把手。

②将摆向右运动,按下安装于悬臂上的释放开关,使摆上的卡环进入开关槽,放开释放开关,摆即处于水平位置,并把指针抬至与摆杆平行处。

③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向左带动指针摆动,当摆达到最高位置后下落时,用左手将摆杆接住,此时指针应指向零。

若不指零时,可稍旋紧或放松摆的调节螺母,重复本项操作,直至指针指零。

调零允许误差为土1BPN。

(3)校核滑动长度①用扫帚扫净路面表面,并用橡胶刮板清除摆动范围内路面上的松散粒料。

②让摆自由悬挂,提起摆头上的举升柄,将底座上垫块置于定位螺丝下面,使摆头上的滑溜块升高,放松紧固把手,转动立柱上升降把手、使摆缓缓下降。

当滑块上的橡胶片刚刚接触路面时,即将紧固把手旋紧,使摆头固定。

③提起举升柄,取下垫块,使摆向右运动。

然后,手提举升柄使摆慢慢向左运动,直至橡胶片的边缘刚刚接触路面。

在橡胶片的外边摆动方向设置标准尺,尺的一端正对准该点。

再用手提起举升柄,使滑溜块向上抬起,并使摆继续运动至左边,使橡胶片返回落下再一次接触地面,橡胶片两次同路面接触点的距离应在126mm(即滑动长度)左右。

若滑动长度不符合标准时,则升高或降低仪器底正面的调平螺丝来校正,但需调平水准泡,重复此项校核直至滑动长度符合要求,而后,将摆和指针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校核滑动长度时应以橡胶片长边刚刚接触路面为准,不可借摆力量向前滑动,以免标定的滑动长度过长。

(4)用喷壶的水浇洒试测路面,并用橡胶刮板刮除表面泥浆。

(5)再次洒水,并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滑过,指针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摆值。

但第一次测定,不做记录。

当摆杆回落时,用左手接住摆,右手提起举长柄使滑溜块升高,将摆向右运动,并使摆杆和指针重新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6)重复(5)的操作测定5次,并读记每次测定的摆值,即BPN,5次数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BPN。

如差数大于3BPN时,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

取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测点路面的抗滑值(即摆值 FB),取整数,以BPN表示。

(7)在测点位置上用路表温度计测记潮湿路面的温度,精确至1℃。

(8)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问距3~5m。

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每一处均取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BPN。

4.抗滑值的温度修正当路面温度为T时测得的值为FBT ,必须换算成标准温度20℃的摆值FB20 。

5.报告(1)测试日期、测点位置、天气情况、洒水后潮湿路面的温度,并描述路面类型汐卜观、结构类型等。

(2)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抗滑值的测定值FBT 、经温度修正后的FB20 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

(3)每一个评定路段路面抗滑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6,精密度与允许差同一个测点;重复5次测定的差值不大于3BPN。

四、抗滑性能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使用摆式仪前必须按照说明书或者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中附录A的方法对摆式仪进行标定,否则所测数据缺乏可靠性。

2,用摆式仪法测定时“标定滑动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标定时应取滑溜块与路面正好轻轻接触的点进行量取。

切不可给摆锤一个力,让它有滑动后再量取,这样标定,则滑动长度偏长,所测摆值偏大。

3,在用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不同的人进行测试,所测结果往往差别较大,其原因较多,例如装砂的方法不标准,摊砂用的推平板不标准,最主要的是砂摊开到多大程度为止,各人掌握得不一。

为了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在前面介绍时对容易产生误差的地方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摊开时用“尽可能向外摊平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空隙中,在地表面上形成一薄层”的提法。

测试时应严格掌握操作方法中的细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