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课程论》试题(C卷)
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1.基于生活2.内含问题3.注重形象性4.溶入情感5.体现学科特点。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如果核心素养是一个的话,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文明进步的素养,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学生在世界上获得的文明进步的能力等。
那么,在时间长度上,我们也就可以用文明发展的素养这个核心代表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
只是学生用进步这个词更为明确一些。
如果一个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的话,文明进步的素养应该包括人文情怀的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素养两个方面。
这里的人文情怀包括了人类对自身和人类与环境两个方面的和谐,这关系到学生的精神文明进步的高度,而科学精神则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石。
如果将这两个方面展开成三个维度,才是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构成。
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1.基于生活2.内含问题3.注重形象性4.溶入情感5.体现学科特点。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如果核心素养是一个的话,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文明进步的素养,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学生在世界上获得的文明进步的能力等。
那么,在时间长度上,我们也就可以用文明发展的素养这个核心代表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
只是学生用进步这个词更为明确一些。
如果一个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的话,文明进步的素养应该包括人文情怀的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素养两个方面。
这里的人文情怀包括了人类对自身和人类与环境两个方面的和谐,这关系到学生的精神文明进步的高度,而科学精神则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石。
如果将这两个方面展开成三个维度,才是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构成。
福师大《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C答案
在高中数学必修1中给出了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其中, 叫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 的值相对应的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1)请简要写出函数的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只写教学过程与相应的设计意图,不用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练习等的设计);
答: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直至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发展与比较的研究,对函数概念的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1、函数概念的纵向发展
1.1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十七世纪伽俐略(G.Galileo,意,1564-1642)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Descartes,法,1596-1650)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绝大部分函数是被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15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答案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在XXX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正确答案:A2.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正确答案:A3.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XXXB.XXXC.XXXD.XXX精确谜底:C4. “XXX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
A.举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精确谜底:C5.确定研究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研究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正确答案:C6.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形式B.目标形式C.批判模式D.过程形式精确谜底:B7.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_。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精确谜底:B8.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__________。
A.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B.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C.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同一D.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正确答案:A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举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10.XXX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孕明了、联合、体系和__________。
A.复B.实践C.办法D.拓展正确答案:C11. ___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福师1203批次《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1、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2、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3、学习速度:参见教材P44、智慧含金量:参见教材P75、对话:参见教材P138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1、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1.基于生活2.内含问题3.注重形象性4.溶入情感5.表达学科特点。
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把"对话"变成"问答"。
〔二〕为夸奖而夸奖。
〔三〕把"自主"变成"自流"。
〔四〕有活动没体验。
〔五〕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六〕探究的"泛化"与"神化"。
三、论述:阐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稳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
福建师范大学22秋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卷.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0004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二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答案:D.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课程内容调整R.课程结构调整C.学习方式转变D.培养目标转变答案:C.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B.专业才能C.专业精神D.专业人格答案:C.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答案:A.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答案:D.()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答案:B.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综合性.选择性C.理性I).均衡性答案:A.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答案:B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答案:D.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答案:B.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课程体系重建B.学校文化重建C.教育目标重建D.课程观转变答案:B.()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课程结构的理性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答案:D.()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答案:C.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校本管理B.校本研究C.校本课程D.校本培训答案:A15.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2020年春季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2020年春季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2020年春季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综合性B.选择性C.理性D.均衡性正确答案:A2.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正确答案:D3.()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课程结构的理性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正确答案:D4.()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B5.()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正确答案:C6.()提出“生活即教育”。
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正确答案:B7.()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正确答案:D8.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课程内容调整B.课程结构调整C.学习方式转变D.培养目标转变正确答案:C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培养人B.培养人才C.终身发展D.自我发展正确答案:A10.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A11.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
A.教师B.督促C.问题D.感知正确答案:C12.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课程体系重建B.学校文化重建C.教育目标重建D.课程观转变正确答案:B13.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C14.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福师大2020年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试题及答案
福师大2020年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试题及答案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1、阐述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答:三维目标关系概括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也就是说,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我个人认为知识与技能是不能独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能促进技能的发展,技能上来了也能帮助人们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要,其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总在进行着过程与方法的习得。
有时我们说过程与方法可能比知识更加的重要,因为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静态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积累,是过去的东西,是人们在经历过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这样总是跟在时代的后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没有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学习所有的知识,同时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但是人们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那样就好了,那样就会一通百通。
因此我们有时候说经历对一个人的得成长太重要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得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么,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看周围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福师14秋学期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福师14秋学期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1、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课程资源答: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
具体的说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资源。
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4、学习方式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材料分析(每题30分,共2题,计60分)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1)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 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2)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
每次有新老师来学校的时候,校长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我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过别人没有看到过的事实:高级工程师建造了毒气站;医术高超的医生毒死了孩子;受过严格教育的和培训的护士残害了婴儿;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用枪打死或活埋了妇女和儿童。
因此,我对教育产生了怀疑。
我请求:帮助你的学生成为人吧!再也不要培养出学问渊博的恶魔、技术高超的精神变态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刽子手。
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课程(名词解释)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名词解释)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名词解释)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答: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答: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1)民主平等是基石答: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有对话的可能,亦或是,平等的,真正的对话。
如果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面对,效果往往不佳。
(2)互相尊重是条件答:师生之间始终应当是互相尊重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在世上的。
若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不仅是为师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3)爱是一切的润滑剂答:爱是一切矛盾的契合点,是一切的润滑剂,心中有爱,你才会学会感激,学会耐心,学会聆听。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
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在线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课程答: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
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福师大《课程论》试题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试题(B卷)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 B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1918年博比特所着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7.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2.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忠实取向D.背离取向3.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D.活动课程论4.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A.实践理性B.科技理性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6.(????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答案----05dba60c-6eb9-11ec-82d6-7cb59b590d7d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作为
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教材”和“教材教学”
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
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
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3.学习风格
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
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要描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虑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不忽视精心地预设,同时将生成作为一种自觉地追求.准确预设,有效生成“预设”,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
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所以如何准确地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多种预设,促进生成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
福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福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指“教书本知识”,教教材所框定的知识;“用教材教”是指课堂教学中,教材上的书本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教材上的书本知识的目的是“教学生生活”,这就是所谓“生活化”的教学理论。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一、针对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特征,要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
二、要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三、注重采取对话教学,实现互动、参与,建立师生共同体。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试题(C卷)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 C 卷
(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1918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排列课程内容。
4.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把“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
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2.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A.被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整合论
D.主动适应论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 )。
A.塔巴模式
B.惠勒模式
C.泰勒模式
D.坦纳模式
5.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7.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实践理性
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8.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 塔巴
D.奥利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2.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课程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试述课程开发中的泰勒模式。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博比特,《课程》。
2.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3.连续性、顺序性、先后顺序。
4.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
7.八年研究。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A 2.B 3.D 4.C 5.C 6.B 7.D 8.C 9.C 10.A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从课程价值观看,二者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等价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2.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5.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6.实践性课程取决于四要素持续的相互作用;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课程审议;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本位;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
(1)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
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儿个问题:第一,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把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
第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这类知识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
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与提升。
3.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了解学生的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包括分析当代生活的决定性方面。
揭示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使
学生理解生活的基本原理;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应儿童的兴趣需要;要经过教育哲学的选择。
学科专家的建议。
对所获得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行选择。
有效地陈述目标。
(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
(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境,编制评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