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及初中语文阅读题的方法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959e78d76c66137ef061929.png)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初中语文规范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c6a0d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4.png)
初中语文规范答题方法与技巧导入语:从初一年开始,引导学生晨读《世说新语》,它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小说集,囊括了从汉一直到魏晋时期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篇精彩的小故事,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文言文其实很有意思。
孩子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提上来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做阅读题,做到三大方面:A明题型、B看分答题、C套公式A明题型。
阅读题:六大题型1、含义2、概括3、赏析4、作用5、人物分析6、主旨先判断是哪个题型再去答题,不然很容易张冠李戴。
B看分答题。
C套公式。
1、修辞赏析题:法事情人2、人物分析题:外星财神3、归纳概括题:时地人事果4、环境描写题:气人节5、主旨理解题:盖世人情礼6、词语理解题:本义+文中义阅读题常见的六大题型:一、只要是赏析题:法事情人二、只要是概括题:时地人事果三、赏析四、作用五、只要是人物形象分析题:外星财神六、主旨七、只要问环境描写的作用:气人节。
阅读理解常见的六大题型八、只要问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法式店铺九:只要问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外星财神十:只要问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时地人事果一、赏析题:法事情人【译文: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那年,掉了牙,前辈贤达知道他不平凡,故意戏弄他说:“您嘴里为什么开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说:“正是让你们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二、人物分析题人物分析题有两种类型题: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答出人物性格特点或形象特征即可。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相关依据。
答题口诀: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例题1:请你说说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提示: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答:外貌:孙悟空外在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弱;性格:他爱憎分明,渴望自由,敢于斗争,才华:有火眼金睛和72变身份:是唐僧取经路上的得力徒弟之一。
例题2:猪八戒是什么样的人?答题口诀: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外貌:猪八戒黑脸短毛、蒲扇耳朵、铁片脸。
性格:憨厚胆小,好吃懒做才华:腾云驾雾和三十六变。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076a1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d.png)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阅读中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衡量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能力。
技巧一:通读全文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通读全文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骨架。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
比如,在文章的旁边标记重点词语、关键句、作者的观点等,有助于在后续做题时准确找到答案。
技巧二:抓住问题在阅读理解题中,要能够准确理解问题并知道要寻找什么答案。
在阅读问题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表面意思,还要注意问题的隐含意义,了解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类型。
有一些阅读理解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如理解、推理、分析、综合、评价等。
技巧三:推理与归纳在阅读理解题中,推理与归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推理能力指对已知事物信息进行分析,推断出新信息的能力。
归纳能力则是能根据事实和现象总结归纳出规律或原因。
在阅读理解题中,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信息进行推理,注意一些细节和前后逻辑关系,正确选择答案。
技巧四:注意名词解释在阅读理解题中,有些问题需要对文章中的名词进行解释。
这需要学生注重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文化背景,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名词含义。
同时,还要注意区分同音异义词和近义词的含义,尤其是一些语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
技巧五:理解难句在阅读理解题中,难句可能会出现。
学生需要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语法等方面的分析,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技巧,学生还可以多做一些真题练习,并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针对性训练和辅导。
在此之外,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多做练习和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注意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2672b860066f5335b81216c.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b0366e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9.png)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初一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xx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xx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技巧(含精选练习及答案)+专项训练练习题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技巧(含精选练习及答案)+专项训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1c87fcdaef5ef7bb0d3c5b.png)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技巧(含精选练习及答案)(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通过粗读和精读相结合了解文字材料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可能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顺读法”,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二是采用“倒读法”,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这二种方法各有优劣。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
对深层理解的题目,“顺读法”则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cd80747a32d7375a517806e.png)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795327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d.png)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作为一个初中生,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考试中难度相对较高的一个环节。
在阅读理解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累大量的阅读量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把握答题顺序阅读理解中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文章顺序排列的,但是并不代表一定要按照文章的顺序来回答。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然后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所占比重,有目的地选择先回答哪个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或者需要一些计算,可以放到后面回答,先把一些基础的问题解决掉,有助于提高做题效率和信心。
掌握关键词阅读理解中的问题往往会包含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也能提示答案的方向。
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将这些关键词圈出来,以便于后续查询和回答问题。
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只看关键词,要将它们和文章内容整体考虑,做出正确判断。
学会合理推理有时候阅读理解中的问题和文章内容并不完全吻合,或者缺少关键信息,这时需要我们通过合理推理来获得答案。
首先要对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有基本的了解,然后结合问题中的条件、限制和可能性,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断,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推理是建立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无从下手的问题不要盲目推理,避免错误答案。
再现问题语境阅读理解中的问题通常会描述一些具体的场景或者人物,靠单纯记忆来回答问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做题时,要尽可能再现问题的语境,包括事物的相关特征、时间和空间的情景、人物的动态描述和情感状态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和问题,有利于答题。
重视细节问题阅读理解中的大量问题都涉及到文章的细节信息,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情况等,或者是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等。
这些信息虽然看似不重要,但是却是构成文章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稍有疏漏就可能导致得分损失。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练习答题技巧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练习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265140b4daa58da0114a71.png)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练习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与父亲的秘密马德①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
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
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
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③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
④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留过一个《我的父亲》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写了很多,整整一节课,我却只字未写,我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每星期都到城里为人家搓澡的父亲。
除了夏秋地里忙的时候,偶尔还可以看到他。
冬天,几乎整整一个冬天,便很难再看到他的影子了。
到别的伙伴家玩,看到人家的父亲坐在炕上和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温暖情状,我的心里就涩涩的,说不出的难受。
⑤就因为那篇作文,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我的沉默反抗着与老师谈父亲的事情。
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来,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的面容在耐心中泛着慈祥的光芒。
但任凭他怎么说,我始终沉默着。
⑥而没有料到的是我快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不再去城里了,隐约听他说好像要和别人一块儿去做买卖去了,不干为人家搓澡这个活,我说不出是高兴还是解脱,总之轻松了许多。
其实父亲还不知道我原本并不打算去,上高中,因为高中就在城里,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搓澡工的儿子,更怕哪一天突然在大街上看到他,既然他不去搓澡了,我便开始筹划上高中的事情。
报到的那一天,父亲说,我去送送你,我说不用了,父亲并不作声,默默的在一旁帮我拾掇,就在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下抓住车把,颇有些坚决的说你没出过门,还是让我送你去吧,我一口回绝了父亲,连头也没回,就走了。
父亲一个人在坡上,望了我许久。
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不仅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快乐,更重要的是父亲终于不再是一个搓澡工,每次月休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我回来,我兴高采烈的给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断地颔首微笑,看得出来父母也为我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0c9c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a.png)
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要想学好初中语文,一定要注意课内积累:课内积累是指如何学习课文并从中获得语文知识。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语文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6.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梳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适用于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
![适用于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d9ae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1.png)
适用于初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前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考试中占比较大的部分。
然而,语文阅读不仅需要同学们具备足够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对适用于初一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在做语文阅读之前,有些必要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1. 熟悉题型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的出题方式和答题要求,比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语法填空等。
对于初中生而言,相比其他题型,阅读理解题占比较大,因此特别需要着重掌握并熟悉阅读理解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2. 理清文章结构在开始阅读之前,同学们需要先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这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文章重点,也能够提高同学们在做题时的速度和准确率。
3. 根据题目作为阅读重点同学们在阅读时,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选择地阅读文章的内容,将题目作为阅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被文章细节所迷惑,而错过题目的重点。
二、答题技巧和方法在阅读理解的答题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1. 精读题目同学们在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单词,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词(如连词、助词等)。
比如,一些连词的使用可以提醒同学们这是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等。
有时甚至只是一些小小的语法词汇,也对题意起到了关键影响。
2. 分析题目的出题要求同学们在答题时需要分析题目出题的要求,比如问什么、哪里、怎么样等等。
这些考察点通常对于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同学们需要把握每个考察点,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
3. 排除干扰项在做选择题时,通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项。
同学们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挖掘选项和题目的关联点,根据题目的出题要求来排除掉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4. 多角度思考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有些题目涉及到的信息较多,需要同学们综合把握多种信息,这时同学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的多项角度,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答案。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c9a5747c1cfad6195fa7a6.png)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指导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43d63f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8.png)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指导初中语文之现代文阅读题型的解答技巧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7b414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b.png)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7.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8.容易弄错的术语:(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5)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9.在哪儿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0. 引号的作用: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
说明文阅读: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二、常用的答题技巧:(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初一阅读理解技巧与解题方法归纳
![初一阅读理解技巧与解题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04eaa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初一阅读理解技巧与解题方法归纳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中重要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意图,回答出题者提出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一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解题方法。
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做阅读理解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快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可以迅速浏览文章的开头段落和结尾段落,以及文章的标题和字体加粗的关键词,从而获得全文的大致内容。
二、注意文章结构和段落划分许多阅读理解文章都会采用分段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作者的论述思路。
可以通过段落首句或末句来把握段落的主题,理解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
三、细致阅读,寻找关键信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要进行仔细阅读,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可以在读完每一段落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标记或做笔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答案。
关键信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它们将是解题的关键线索。
四、熟悉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初一阅读理解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熟悉各种题型的要求和答题技巧,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比如,在做选择题时,要注重选项之间的差异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遵循题干、选项和文章的逻辑。
五、综合分析,全面把握阅读理解题往往需要考生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全文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综合运用文章中的细节、观点、态度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读者自己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
六、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最后,要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解题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学会分析错题的原因,总结解题经验,逐渐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初一阅读理解需要考生综合运用语言、逻辑、细致阅读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掌握上述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效果。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取得好成绩。
(完整)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完整)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d1f5a4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0.png)
(完整)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关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肯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能够用如许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入道理。
我们也能够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品种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怀,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言语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活泼、形象、动人。
抒怀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长了所写内容的奥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一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
![初一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67843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4.png)
初一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以及合适的答题模板,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考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一语文答题技巧,并给出相应的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阅读理解题答题模板:题目:文章主旨归纳题答题模板:本文主要讲述了......关键语句提取:......(从文章中选取关键语句用以回答问题)题目:细节理解题答题模板: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关键语句提取:......(从文章中选取关键语句用以回答问题)二、写作题写作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或主题进行写作,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写作题答题模板:题目:记叙文答题模板:段落一:引入背景,交代人物;段落二:记叙事件发生的经过;段落三:描写事件的结果或人物心情的转变;段落四:总结全文,表达主旨。
题目:议论文答题模板:段落一:引入议论的背景;段落二:列举事实和观点支持自己的观点;段落三:提出对立观点,并进行驳斥;段落四: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诗歌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题目:描写诗意的意象答题模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键句提取:......(从诗歌中选取关键句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题目:诗歌的感情色彩答题模板:诗歌中透露出了作者浓厚的......情感。
关键句提取:......(从诗歌中选取关键句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四、其他题型除了上述常见的题型外,还有一些其他题型,比如短文改错、填空题等。
答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短文改错题答题模板:题目:短文改错答题模板:错误的部分是......修改方式:将错误的部分改为......(可以用涂改符号表示修改)总结: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8b9f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4.png)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之一。
阅读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的一种常见形式。
然而,许多初一学生在阅读解题过程中常常遇到困惑和不理解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一语文阅读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初一学生提高阅读解题的能力。
技巧一:审题仔细,理解题意阅读解题的第一步是仔细审题,理解题意。
初一阅读题通常包括推理判断、找主题、寻找细节等类型的题目。
在阅读时要仔细注意问题的要求,理解问题的意思,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答案所涉及的关键信息。
技巧二:注重细节,理解全文在阅读解题过程中,注重细节,理解全文至关重要。
初一语文文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细节性的描述,通过理解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解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技巧三:提炼关键词,查找答案有时候,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些词语或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然后通过查阅词典或其他参考资料来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找到答案。
技巧四:文体特点,借助经验初一语文文章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结构,因此我们在解题时要学会分析文章的文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例如,在记叙文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动作来解答问题;在说明文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逻辑来完成题目;在议论文中,我们可以通过辨析观点和找出论据来解决问题。
技巧五:多维思考,合理推理通过多维思考和合理推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答初一语文阅读题。
在阅读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常识和逻辑推理来推断、判断文章中隐含的信息和答案。
这样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方法一:划重点,标记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划重点、标记关键信息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及初中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初一语文阅读题的方法语文阅读题的方法一.记叙文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
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
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
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
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记叙文阅读(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XX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