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导学案:3.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山东版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复习教案

2021山东版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复习教案

2021山东版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复习教案【学情调查、情境导入】复习核酸知识【课标点击】核心提示——(记准、写准、明白得透,把握内涵和外延)1.遗传物质(转化因子、侵染)2.DNA双螺旋结构(反向平行、差不多骨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DNA分子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重难点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结构与复制。

【问题展现、合作探究】一、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例1』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A、B、C、D四支试管均加入培养基和R型活菌,再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出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通过培养,检查结果发觉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例2』噬菌体在繁育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例3』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例4』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差不多上DNA B.差不多上RNA C.是DNA和RNA D.是DNA或RNA『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差不多上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差不多上RNA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例6』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小结: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二者的异同点,并摸索如何明白得“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例1』假如将DNA完全水解,产物为()A.脱氧核苷酸B .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C.核糖、磷酸和A、U、C、GD. 脱氧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例2』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本节知识拓展:二、本节知识整合:一、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一、知识回扣: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认识到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和组成的。

生物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生物体内要紧的遗传物质是,而不是,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证明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要设法将和分开,单独地、直截了当地去观看的作用。

比较闻名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细菌的菌落粗糙,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S型细菌的菌落,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能够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实验过程: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③、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从小鼠的尸体上能够分离出活细菌,这说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而且S型细菌的后代是毒性的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能够遗传的。

后来,有人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觉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同时DNA 的纯度,转化就;假如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的DNA,使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

上述实验过程说明: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固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确实是说。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

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

当噬菌体在体内大量繁育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说明,噬菌体的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却进入细菌的体内。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通过资料和信息的搜集,关注当代生物新成果、新技术。

【重点难点】重点: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难点: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根据学习目标,快速预习课文。

导学问题一:遗传1.遗传的现象:生物学上把后代与其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统称为生物的_____________。

2.遗传的途径: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而遗传给后代。

导学问题二:伞藻嫁接实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1)该实验所做的科学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伞藻A和伞藻B进行_____________ ,可以更直接地证明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

导学问题三: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核1.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存在于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____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1.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74页课文并观察下图及课本图4.4-2,总结染色体特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案标题: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染色体和DNA。

3. 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4. 实验材料(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遗传特征的生物,如黑色素沉着的狗、花色斑马等。

2. 引发学生对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探究: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解释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染色体和DNA。

3. 使用示意图和实际图片,展示基因、染色体和DNA的结构和层次关系。

4. 解释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个体的特征和控制生物体的生理过程。

5.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如何通过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的,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实践: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可以设计一些基于遗传的实验,如观察果蝇的眼色遗传、植物的花色遗传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加深对遗传的理解。

总结:1.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和基因的作用。

2. 提醒学生遗传的物质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学和进化的重要性。

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如基因工程、遗传疾病的研究等。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评估:1.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个简短的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练习册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遗传概念和基因结构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遗传的应用,如农业遗传改良、家族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等。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基本观点和遗传的物质基础;2. 掌握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3. 理解基因的观点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现象。

二、导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观点2.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和RNA3. 基因的观点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4. 遗传现象的诠释三、导学重点:1. 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作用;2. 基因的观点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3. 遗传现象的诠释。

四、导学难点:1. 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基因的观点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的掌握;3. 遗传现象的诠释能力的提升。

五、导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现象;2. 视频教学法:结合视频教学,生动形象地呈现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基因观点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理解;4. 实验操作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DNA 和RNA的特性。

六、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遗传的兴趣;2. 进修:讲解遗传的基本观点和遗传的物质基础;3. 实践: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DNA和RNA的特性;4.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记忆;5. 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遗传现象的诠释能力。

七、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简洁准确地诠释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基因的观点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现象,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见解。

八、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遗传的物质基础;2.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遗传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表现;3. 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进修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Word 文档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Word 文档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预习目标:
1、明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2、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预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用红笔将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概念划出来。

二、阅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遗传?
2、根据课本比较伞藻A和伞藻B,填写下列表格。

4、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其中那一项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又叫什么?它的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6、从位置和数量两方面描述一下染色体、DNA、基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介绍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RNA的种类及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

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遗传学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修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RNA的种类及其功能;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现象。

三、进修内容1. 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的化学结构- DNA的功能及作用2. RNA的种类及功能- mRNA的功能- tRNA的功能- rRNA的功能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NA复制的过程- 转录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四、进修重点1. DNA的结构和功能;2. RNA的种类及其功能;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五、进修方法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理解基本观点;2. 制作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干系;3. 利用多媒体资源,加深对遗传物质基础的理解。

六、进修评判1.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2. 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对遗传学的理解能力;3. 完成实验报告,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验结果。

七、拓展延伸1. 了解DNA修复和突变的机制;2. 探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3. 钻研遗传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了DNA和RNA的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为遗传学的深入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不息尽力,提高自己的遗传学知识水平,为未来的科学钻研和生活实践做出贡献。

愿大家在遗传学的进修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疑难精讲】1.染色体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种生物都有恒定的染色体数。

如玉米的染色体数是20,普通水稻的染色体数是24,猪的染色体数是38,黄牛的染色体数是60等。

实验研究表明,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和数目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细胞中的染色体与遗传密切相关。

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如何确定DNA和蛋白质对遗传的决定性作用呢?科学家设法将生物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并证明将DNA放入另一生物体内时,原来那种生物的性状可在另一生物体中体现出来,而蛋白质没有这种作用。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2年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足以证明DNA和蛋白质在遗传过程中,DNA起决定性的作用。

的传递载体在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伴随着生殖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复制及染色体进入不同的子细胞,DNA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的DNA,无染色体,在细胞质遗传中,这些DNA伴随着叶绿体、线粒体传递给子代细胞。

教材中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均属细胞核遗传,生物的绝大多数的性状遗传归属细胞核遗传的范畴。

3.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中的“主要”二字的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两种,即DNA和RNA。

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

在病毒和类病毒中,有的只含DNA,有的只含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占生物种类的绝大多数)体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历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历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遗传物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结构特点。

3、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4、理解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2)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2、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三、知识链接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细胞核的作用。

2、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减数分裂。

四、学习过程(一)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在 20 世纪早期,科学家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本质存在多种猜测。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并且具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观点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①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包括 S 型(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和 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②实验过程及结果:a 给小鼠注射 R 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b 给小鼠注射 S 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 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不死亡。

d 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小鼠死亡,并且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了 S 型活细菌。

③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实验思路: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单独观察它们对 R 型细菌的转化作用。

②实验过程及结果:a 只有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

b 加入其他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R 型细菌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

③结论: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是遗传物质。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一、教案背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二、教学课题:《遗传的物质基础》三、教材分析:本节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

本节涉及的名词比较多,有遗传、染色体、DNA、基因等。

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控制中心,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材紧接着描述了染色体、DNA、基因的有关知识,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等。

五、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明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出DNA的结构。

(二)导学内容: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搞清“遗传”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

(2).观察课本伞藻嫁接实验,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跟踪巩固:(1)生物学上,,叫做遗传。

(2)伞藻嫁接实验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即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细胞的哪一结构决定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 细胞质D.细胞核拓展应用:科学家将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物质注入已被抽去细胞核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该细胞发育成的幼鼠的体色是怎样的?为什么?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请读课本74页第二段并结合图4.4-2,了解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如何存在的?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填空:(1).染色体是细胞内存在着的一些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各项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重视以“发现”、“探究”为基础的生物学学习方法,重视以探索性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训练。

“发现→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就以“发现→引导→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发育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揭示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本节课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阐述其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内容涉及课标中“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三部分。

2. 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课标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提高思维能力,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学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式:教学重点: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DNA分子的结构功能;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染色体、DNA和基因等名词,而且各微观的结构是学生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所以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高中生物3.1遗传的物质基础整合提升学案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遗传的物质基础整合提升学案中图版必修2

遗传的物质基础整合提升突破1 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及结论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组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本实验的其他三组都是这一组实验的对照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生物界而言的,需要许多实验共同来证明的结论,单独的某一实验只能证明DNA是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突破体验1.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该实验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该实验是格里菲思实验的主要环节答案 D解析此实验并非是格里菲思所完成的。

DNA酶具有专一性,使DNA分解,DNA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DNA却能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这一对比正好说明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即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而反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突破2 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与生物的遗传物质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可能遗传给后代。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突破体验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分外重要的观点,它涉及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而遗传的物质基础则是DNA,也就是脱氧核糖核酸。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二、知识点1:DNA的结构1. DNA的组成:DNA是由若干个核苷酸单元组成的长链分子,每个核苷酸单元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脱氧核糖糖基团和一个氮碱基团组成。

2.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相缠绕的链组成。

两条链通过氮碱基之间的氢键互相毗连,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3. DNA的碱基配对规律:DNA的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这种碱基配对规律保证了DNA的稳定性。

三、知识点2:DNA的功能1. DNA的复制:DNA在细胞割裂过程中需要复制,确保每个细胞都有完备的遗传信息。

DNA复制是半保持复制,即每条DNA链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链,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 DNA的转录:DNA转录是指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RNA与DNA的主要差别在于RNA中的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取代,而且RNA是单链分子。

3. DNA的翻译:DNA翻译是指将RNA中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最终实现了蛋白质的合成。

四、知识点3:遗传信息的传递1.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来实现的。

在有丝割裂和无丝割裂过程中,DNA 复制确保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而转录和翻译则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2.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也可以是中性的,对生物体的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五、教室练习1. 简答题:什么是DNA?请简要描述DNA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高中生物 43《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 43《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品

4.3《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新人教版)【考纲点击】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核心要点突破】一、遗传物质的探索1、经典实验2、生物遗传物质总结【典例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① 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 ③④⑤⑥【典例2】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二、DNA分子的功能考点三基因的本质及遗传信息的传递1.基因及其功能(1)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效应是指基因能转录并翻译为蛋白质)。

(2)功能①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②通过转录、翻译表达遗传信息。

③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从而使基因有贮存遗传信息的作用。

④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注意:(1)复制和转录发生在DNA存在的部位(因为这两个过程都是以DNA为模板的),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质粒等部位。

(2) 转录的产物有3类RNA ,但是携带遗传信息的是mRNA ,mRNA 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一个基因一种或多种性状多个基因 一种性状5、DNA 复制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一个DNA 分子复制n 次,可形成2n个子代DNA 分子,其中含最初母链的DNA 分子占DNA 分子总数的2/2n,即1/12n -;含有的最初母链占DNA 单链总数的2/(22)n⨯=12n。

(2)在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若DNA 分子含有某碱基a 个,则此DNA 分子复制n 次需要含有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 (2n-1)个;第n 次复制需要含有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 12n -。

济南版生物八上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学案五

济南版生物八上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学案五

济南版生物八上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学案五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

(二)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觉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说明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

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说出DNA的结构。

三.学习过程1.情境导入: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猪生十崽,连母十个样”这两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和变异保持物种稳固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四章的探究学习。

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相似的特点,师:我们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父母是如何将这些相似的特点遗传给我们的呢?让我们在第一节的探究中找寻其中的隐秘。

每种生命活动的进行都有其物质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下面那个探究实验。

2.自主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重点)学生阅读教材73页“观看与摸索”中的文字,认真分析图4.4-1伞藻的嫁接实验,回答下面的探究问题:(5分钟)①比较伞藻A和伞藻B②在图中找出伞藻A和B的细胞核,并标注出来。

③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_______________操纵的。

④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伞帽的形状与假根中的_________有关操纵伞帽形状的遗传物质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是遗传的操纵中心。

【点拨】教师规定学习时刻,巡视指导,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关于未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梳理问题答案,并在课本上做出标注。

学生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操纵中心。

《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5)

《遗传的物质基础》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5)

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标题遗传的物质基础课型新授教案序号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与遗传有关的结构及作用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提升分析归纳能力。

知识目标:说出与遗传有关的结构及作用能力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提升分析归纳能力。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活动一:情境导入小游戏“明星找家人”,出示明星的照片,让学生为他们组合家庭。

师:你们是如何判断他们是一家人的?生:长得像师:长得像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之为什么呢?生:遗传师:非常好,很多同学都觉得遗传很神秘,对遗传也很感兴趣。

为什么会有遗传现象呢?是不是存在着某些物质在控制着遗传呢?今天首先学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活动二:伞藻嫁接实验(一)自主学习学生先自学课本93页“伞藻嫁接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2、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什么结论?(二)播放伞藻嫁接实验的动画,加深理解,学生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得出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拓展练习请同学们动手画出核移植后伞帽的形状,并说出原因。

活动三:与遗传有关的结构及作用(一)根据预习情况,回答以下问题:遗传: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细胞核:遗传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内与遗传有关的结构有哪些?2、什么是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包括什么?3、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谁?有何特点?4、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什么?有何作用?(二)比一比,谁聪明1、观察下图,(你能说出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何不同吗?观察下图,你能说出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何特点吗?2、基因就是DNA的片段,你认为正确吗?理由是什么?同桌两人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1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及结论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组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本实验的其他三组都是这一组实验的对照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生物界而言的,需要许多实验共同来证明的结论,单独的某一实验只能证明DNA是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突破体验1.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该实验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该实验是格里菲思实验的主要环节答案 D解析此实验并非是格里菲思所完成的。

DNA酶具有专一性,使DNA分解,DNA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DNA却能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这一对比正好说明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即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而反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突破2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与生物的遗传物质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可能遗传给后代。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生物所含核酸所含核苷酸含氮碱基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 2种⎩⎨⎧DNARNA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5种:A、T、C、G、U均为DNA病毒DNA病毒1种,为DNA 4种脱氧核苷酸4种:A、T、C、GDNA RNA病毒1种,为RNA4种核糖核苷酸4种:A、U、C、GRNA突破体验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突破3DNA分子及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1.双链DNA分子中碱基计算根据A=T,G=C,图示如下:则:(1)(2)⎝⎛⎭⎪⎫A+TG+Cα=⎝⎛⎭⎪⎫A+TG+Cβ=⎝⎛⎭⎪⎫A+TG+C双链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3)设⎝⎛⎭⎪⎫A+GT+Cα=n,则⎝⎛⎭⎪⎫A+GT+Cβ=1n。

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

(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某碱基占碱基总数的百分数等于每条链中该碱基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即A总=Aαα+Aββ2【易错提醒】上述所涉及的关系是针对双链DNA而言的,单链DNA无上述关系。

2.DNA分子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DNA分子数:2n个。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

②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

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②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②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突破体验3.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a、b、c为3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假设亲代DNA分子为1个,则繁殖4代后,DNA分子总数为16,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14N和15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14个,则它们呈现的比例如D图所示。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

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

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