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教学策略教学文案
初中朗读课 教案
初中朗读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等。
(2)培养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示范、指导、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朗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朗读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包括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2. 课文朗读练习:选取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课文,进行分组练习。
3.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水平。
4.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读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发音、语调、节奏等。
(2)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3. 课文朗读练习:(1)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2)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 朗读比赛:(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水平。
(2)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朗读者,给予表彰。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通过课堂练习、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朗读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是否热爱朗读,对文学是否有更深的感悟。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评价学生在朗读练习、比赛过程中是否能够良好地与他人合作。
4. 学生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更加自信,是否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并理解课文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表达能力。
通过短语、句子和篇章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选择一篇在学生能理解的三年级语文课文,准备好课文的复印件。
2. 课堂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3. 音频设备:准备好课文的音频录音。
教学步骤:一、导入(无需连接词)引用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中获得益处。
”——欧几里德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引导他们明确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二、朗读训练1. 教师依次播放课文的音频录音,让学生先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2. 教师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语音流畅。
鼓励学生多模仿,纠正错误。
3. 将课文分段,逐段进行朗读练习。
请学生注意每段内容的重点,提醒他们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语音语调训练1.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例如,情感表达时的语调抑扬顿挫、疑问句的提升语调等。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模仿不同语调的朗读方式。
例如,模仿悲伤、喜悦、惊讶等情感的语调。
四、课文理解与朗读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读课文,提醒他们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注意对方朗读时的发音、停顿和语调,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进行集体评价,并指导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读成果。
五、课堂总结引用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毛泽东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让学生明白朗读语文课文只是提升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本节课的培训,学生对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幼儿园教育短文朗读教案
幼儿园教育短文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短文,语音准确、流畅。
2. 能够理解短文的内容,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短文内容。
3.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教会幼儿正确朗读短文。
2. 帮助幼儿理解短文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并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短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
1. 短文《小猫和小狗》。
2. 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们讨论小猫和小狗的生活,让他们对故事内容产生兴趣。
2. 教师朗读短文。
教师先用流畅、生动的语音朗读短文《小猫和小狗》,让幼儿们先听一遍,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3. 情感共鸣,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小猫和小狗是不是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是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幼儿们对故事进行情感共鸣,让他们对小猫和小狗的友谊产生共鸣。
4. 教师分段朗读短文,幼儿跟读。
教师将短文分段朗读,每读完一段,让幼儿们跟读一遍。
要求幼儿们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5. 教师讲解短文内容。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短文的内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6. 分角色朗读。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分角色朗读短文,比如让几个幼儿扮演小猫,几个幼儿扮演小狗,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7. 小组朗读比赛。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朗读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 教师总结。
教师可以对幼儿们的朗读进行点评,总结朗读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们多多参与朗读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能够正确朗读短文,并且能够理解短文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朗读比赛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阅读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朗诵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推荐5篇)
朗诵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朗诵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课堂:诗歌朗诵指导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2、提高学生朗诵水平;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适当运用体态语及其他辅助手段提高朗诵水平。
课时:一课时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2min)朗诵能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诗的情感。
如果将诗比作一杯透明的水,而朗诵就是一个品味它的过程,当我们朗诵了,才会更加能体会到它的内涵,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杯雪碧,这是一杯盐水,这是一杯醋。
有时候,单看诗,我们还不能很好领会朗诵的内容和情感。
所以我们要通过朗诵来感受它。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使听从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
二、朗诵的准备练习:(10min)各小组自由朗诵冰心《纸船》,(4min)四大组各推一名代表或小组一起上台朗诵,(3min)代表说一说朗诵该注意些什么,(1min)其他同学补充。
(1min)板书:1.把握作品的内容2.注意朗诵的技巧: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强调把握作品内容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纸船》解说:背景,1923年,当时在太平洋的舟上,连写信都不可能。
诗人远离亲人,正坐在太平洋的邮轮上,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身边。
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心中的孤独。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1.创设宽松的音乐环境:选择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2.营造平等的互动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朗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朗读,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建立适合学生的朗读目标1.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确定适合他们的朗读目标,使朗读指导更具针对性。
2.逐渐提高难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逐步提高学生朗读的难度。
三、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1.进行朗读测试:通过给学生朗读不同难度的文本,了解他们的朗读水平。
2.观察学生的朗读行为:观察学生的呼吸、语调、语速、停顿等朗读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四、运用合适的朗读教学策略1.分段朗读:将文本分段,让学生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读。
2.渐进式朗读:教师先朗读一段或一句,然后学生模仿朗读,再逐渐减少教师的朗读,让学生独立完成朗读。
3.合作朗读: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4.分角色朗读:将文本中的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朗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5.音频朗读:利用音频资源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听到标准的朗读声音,并模仿音频进行朗读。
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1.正面鼓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朗读的自信心。
2.清晰明确的指导:指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3.提供示范: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朗读示范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4.分层次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六、定期组织朗读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2.朗读剧演出:将朗读与剧演相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角色的语音和语调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的意义。
初中朗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朗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热爱朗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朗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朗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学生朗读评价与反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读的认识和体会。
二、朗读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朗读姿势、呼吸方法、语音语调等基本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朗读技巧的应用。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三、朗读活动设计与组织(15分钟)1. 教师设计朗读活动,如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比赛朗读等。
2. 学生分组或个人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3.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学生朗读评价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朗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朗读心得。
3. 教师总结本次课堂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读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要求。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
2. 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
同时,通过设计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朗读的习惯。
在学生朗读评价与反馈环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朗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模板
朗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语音、语调和语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Warm-up (热身活动)- 通过播放一段朗读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介绍朗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朗读技巧。
2. Pre-reading (课前准备)- 向学生介绍将要朗读的课文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
3. First reading (第一遍朗读)-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
- 学生进行模仿朗读,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Comprehension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然后进行问题回答和讨论。
- 鼓励学生互相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 Second reading (第二遍朗读)-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通过让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技巧,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
6. Extension activities (扩展活动)- 提供额外的朗读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朗读比赛,并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嘉奖。
7. Assessment (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朗读的过程和结果,评估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表现。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善朗读技巧。
三、教学资源和材料1. 课文和练习题2. 朗读音频3. 学生朗读评价表4. 奖励证书和奖品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音准确性、语调流利性和语速控制等方面。
2.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程度,以及对朗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延伸和改进1.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朗读练习,例如每周进行一次朗读比赛或展示活动。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一、直接指导——肢体语言和音频指导1. 肢体语言:初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老师可以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右肩,缓缓提示孩子“放松一下”、“沉下去”,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朗读之中。
2. 音频指导:语音或者课文配合音频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感。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秀的录音,注重声调、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读文章。
二、教学环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1. 故事阅读:孩子们喜欢故事,老师可给孩子们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孩子读故事中自己的部分。
老师需要注意跟读的节奏以及语气表达的多样性。
2. 朗诵训练:通过朗诵来加强孩子的口语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模仿,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
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调、语气和语音的味道。
3. 拼音练习:在孩子初步接触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建立孩子们的拉丁字母和中文的联系,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朗读中加入“拼音闪光灯”,让孩子练习拼音与汉字的关联。
三、授课方法——分层教学1. 短句子模式的训练:比较简单的短句子模式容易给孩子建立语言感觉,减少他们的口吃和表达障碍。
2. 带口头语言提示的段落训练:教师在段落的朗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讲解段落的内容,让学生朗读。
这样孩子的朗读不仅能够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表达出段落的句子思想和意义。
3. 非重复性、复杂语序的文章模式的训练: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语序复杂,绕口儿。
对这一类文章的训练,可以遵循“反复重复”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需要耐心和方法。
小学生朗诵技巧教学文案
小学生朗诵技巧小学生朗诵技巧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的再创造过程。
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要再重视原作的基础上,容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加工。
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听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朗读,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常常比我们自己感受得更深刻。
”朗读训练必须作到正确,流利,又感情这一基本要求。
必须在把握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以技助读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技巧。
小学生朗读主要抓语调、重音、停顿、语气几方面。
1.语调。
要让学生知道朗读时句子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也就是朗读、说话的腔调,举例说明语调中高低、升降、轻重、曲直的变化,如何去把握它们,朗读时应怎么处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件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孩子来说,是陌生而难以想象的.但是他们都知道寒冷和肚子饿是什么感觉.我们就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又冷又饿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学生就能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国家,穷人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从而满怀着同情朗读,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开头描写环境的部分,应该用轻缓、低沉、伤感的语气;朗读出现幻象的部分,则应该用充满希望、欣喜的语气;而当幻想破灭,又回到残酷现实时,又应该转回失望、低沉、伤感的语气。
2.重音。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音,怎样读好重音,并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找出重音。
还要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懂得对句子中重音的表现处理。
有的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重音就是读得大声、快而激昂。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
重音的处理既要注重声音形式,又要注重内心体验;既要注重表层的技巧,又要注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
朗读教学活动方案模板
朗读教学活动方案模板
1. 活动目标
本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2.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 XX月XX日
活动地点: 教室/多媒体室
3.1 材料准备
•提供多种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朗读材料,包括短篇故事、诗歌、新闻报道等。
3.2 设备准备
•播放设备
•麦克风
•讲台
3.3 学生准备
•鼓励学生预先选择一篇朗读材料,并进行相关学习和练习。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朗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2.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示范,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并进行示范。
第二阶段:学生练习
1.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朗读材料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与同伴合作进行互相评价。
第三阶段:朗读展示
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朗读。
2.教师和同学们对每个朗读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5. 活动评价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6. 参考资料
•《朗读教学指南》
•《发音与朗读技巧》
•《英语朗读教程》
该模板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活动流程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朗读教案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控制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不同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调整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语速。
-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 课文文本及相关课件。
- 录音设备(可选)。
2. 学生:- 课文文本。
- 准备朗读所需的情感和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2.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指导。
3. 小组合作,互相朗读,互相评价。
(三)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课文主题和情感。
(四)情感表达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增加课堂趣味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朗读其他文学作品,体会不同风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
2. 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读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3. 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以上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调整和补充。
语文朗读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课文标题)》三、教学重点1. 朗读技巧的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作者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朗读节奏的把握。
2. 课文主题的提炼。
3. 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朗读技巧指导资料。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二)朗读指导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声调、节奏、停顿等。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朗读示范。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三)课文内容理解1. 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帮助学生把握主题。
3. 结合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作者情感表达1. 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如仿写、续写等。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如朗读练习、写读后感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其朗读能力。
2.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朗读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技能。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预导引:在学生开始朗读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为朗读做好准备。
2.模仿朗读:教师可以以范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读音、语调和语速。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3.分段朗读:将整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分段朗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高他们的语音停顿和语调调节能力。
4.合作朗读:让学生两人或小组合作朗读同一篇文章。
一人朗读,另一人或小组成员负责评价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纠正,并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评价能力。
5.强调重音: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并强调句子中的重音和语气词。
通过正确使用重音和语气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传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
6.倒读朗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倒着读文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7.角色扮演: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变化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朗读。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8.录音朗读:让学生用录音设备或手机录制自己的朗读音频。
学生可以反复听录音,自我评估并改进朗读技巧。
教师也可以用录音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9.口头讲解:在学生朗读之后,可以要求他们口头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要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0.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如模拟电视节目、广播剧等。
通过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最后,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发展朗读技能。
幼儿园朗读指导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幼儿园朗读指导活动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活动,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朗读。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水平。
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在朗读中融入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
2. 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在集体面前朗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绘本故事。
2. 朗读示范录音。
3. 朗读评价表。
4. 朗读比赛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如拍手、跺脚等,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朗读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二、朗读指导1. 教师播放朗读示范录音,让幼儿感受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 教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停顿等。
3. 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幼儿朗读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示范。
4. 幼儿跟随教师朗读,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分组朗读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朗读情况。
3. 鼓励幼儿在朗读中融入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
四、朗读比赛1. 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2. 邀请家长观摩比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次朗读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
2. 教师发放朗读评价表,让幼儿和家长对朗读活动进行评价。
3.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幼儿在朗读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幼儿的朗读水平?课后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
2. 家长协助幼儿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练习。
3. 每周进行一次家庭朗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
单词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单词,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则,提高朗读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言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单词的正确发音。
2. 单词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复杂单词的发音。
2. 朗读时的节奏和语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单词卡片。
3. 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单词主题。
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导入1. 展示单词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单词的拼写。
2. 邀请学生自由朗读单词,教师巡视并纠正发音错误。
三、单词发音讲解1. 讲解单词的发音规则,如元音、辅音、重音等。
2. 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发音。
3. 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单词进行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四、朗读技巧训练1. 讲解朗读的节奏和语调,示范朗读一段句子。
2. 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3. 学生分组朗读一段小故事,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中的单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单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自由朗读单词,教师巡视。
二、新课学习1. 引入新的单词主题,展示单词卡片。
2. 学生自由朗读单词,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三、单词发音讲解1. 讲解新的单词发音规则。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
四、朗读技巧训练1. 练习朗读一段包含新单词的句子。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点评。
五、综合练习1. 学生朗读一篇短文,注意发音、节奏和语调。
2.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六、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中的新单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园小朋友的诗歌朗诵课文案
幼儿园小朋友的诗歌朗诵课文案幼儿园小朋友的诗歌朗诵课文案一、序言诗歌是丰富多彩的,其包容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让幼儿学习和朗诵诗歌,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手段,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实践中发现,幼儿朗诵诗歌的过程愉悦而兴奋,而这个愉悦的过程即是赋予幼儿情绪的过程,是情感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诗歌的朗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目的本节课目的主要是通过诵读历时1个月的儿童诗歌,让小朋友通过口腔语言运动,提高小朋友语言表达和语音语调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发现美的眼睛,增强美的审美能力,为小朋友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适用对象适用于4-6岁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以及在家中的幼儿。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为期1个月,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五、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诗歌的特点和意义,通过朗诵诗歌,使幼儿早期语言发展期的口腔肌肉运动、表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 培养幼儿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发展幼儿的文化品味和情趣,让幼儿懂得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6、教学重点1. 通过朗诵儿童诗歌,提高幼儿的表述和表情的表达能力。
2. 在幼儿中培养喜欢读诗、能够欣赏诗的习惯。
7、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小朋友入门诵读儿童诗歌,并逐渐发展他们的音、调、声。
八、教学过程第一周1. 老师播放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让小朋友欣赏,并通过简单的音乐游戏来让小朋友们引起兴趣。
2. 引导小朋友们说出“诗歌”这个词,并谈论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3. 利用幼儿动画片节选中的儿歌作为第一周的学习内容,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录音、听音CD,熟悉本周的诗歌。
第二周1. 让小朋友们提前两天背诵一首短诗,课堂上先让几名小朋友发表,以此来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2. 引导小朋友们,探讨和分析这首诗的美学特征,注重培养小朋友的音、调、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
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指导朗读时目标不明,形式单调,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就朗读指导中的有效策略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一、策略一: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俗话说:“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贻害终生,所以,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一)规范优美的朗读姿势在教学中,现在有的学生朗读时,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是扯着嗓门大喊大叫,要不就是手拿着书,眼望着天花板或其它地方读“望天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姿势不对,有的学生把书平摊在桌上,伸着头去看;有的学生整个人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地唱读,就像“小和尚念经”;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坐如钟”的读书姿势,我通过儿歌教导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
站着的读书姿势我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离开桌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
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我都先说一遍儿歌;学生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
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坐姿和读书姿势。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直至达到无需提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形成自动化、习惯化。
(二)选择正确地朗读时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朗读的关键在早晨,教师应抓好早晨的朗读。
让学生养成早晨一到教室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哪怕只来了一个人,也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采用多种方法营造一种自觉早读的氛围,让学生把书读起来。
首先以激励、欣赏的方式,激发学读书的欲望。
其次,培养好领读的学生,让她(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带动全班学生读书。
二、策略二:培养朗读的兴趣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来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
(一)创设情境激趣读1.引入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
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
2.创设优美情境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
[5]当学生听到瀑布一层又一层地涌上来发出的哗哗巨响,冲击岩石发出松涛一样的吼声,就联想起“叠叠浪涌上岸滩,阵阵风吹过松林”;而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一串串乳白的珍珠闪着光亮镶嵌在高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哇!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3.配乐朗读,烘托情感配乐朗读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形式。
在朗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风格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进行配乐朗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情感,促使学生读好课文。
如在朗读《优雅的“请假条”》一文时,播放海顿的《告别交响曲》高把学生引入文中,再配乐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
4.观片朗读,激发情感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朗读训练中激发情感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观赏教学片,一边聆听配音员的标准朗读,一边观看绮丽壮观的景色变化,以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并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5.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分角色朗读必须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在检验朗读效果时进行。
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分工,循序渐进。
课文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之真正进入角色。
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验情感,突出角色语言所表达的语感,是朗读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当然,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
教师再以点拨指导、评价激励。
6.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这是一种极富创新意义的朗读尝试,其特点是创设一种乐学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品味情感。
在编剧、排剧、演剧的过程中,学生必定着力研究朗读课文需要体现的情感,从中品味人物语言特点和故事情节,使朗读训练得到升华。
当然,编剧需要在教师精心策划、指导下进行,正式表演之前,可以先作预演(预习阶段);演剧要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后(收尾阶段);演出之后,让学生品头论足,品味情感。
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几个主要情节,结合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认真排练,反复琢磨人物语言特点和每个动作,怎样突现人物性格特征。
这样,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本色,通过课本剧突显出来,比单纯由教师讲和学生读的效果更好。
(二)有样可依示范读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
”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
当然,范读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1.教师范读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范读指导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即“教读”。
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
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
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读的,自己先会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会背。
教师范读时应声情并茂,和谐婉转,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的、娓娓动听的声音,直观地再现作品的神韵意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朗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的范读除了声音的传递外,表情和体态也作为一种信息,及时、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最直接地受到启发。
从而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
如《迷人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那美景令人如入仙境一般,上课伊始,我就以朗诵的形式把学生引入那美妙的人间仙境,学生闭目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仿佛真的来到了迷人的蝴蝶谷。
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陶醉,同时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声音,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感情。
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的样子来朗读课文,朗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2.学生范读让学生范读,一方面对范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一种奖励,能促使其更认真地学,另一方面对听读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比较的机会,会暗暗促使他们练好朗读的决心。
教师要及时发现班里的朗读苗子,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自信地感到我是会读书的,我是班里的朗读小能手,读书原来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久而久之,班内就会形成较好的朗读氛围。
3.录音范读录音磁带范读,字正腔圆,节奏新明,语调抑扬顿挫,角色明显,给人以无穷的韵味和美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弥补教师素质的不足。
(三)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
因此,教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
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懂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
”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
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可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和顺、轻声轻语来表现小羊的善良、机智。
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朗读,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策略三:有层次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一)指导正确的朗读要求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
所以教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读音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学习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的需要。
1.发音要正确、清楚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
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好奇”中的“好”读“hào”,不能读成“好人”中的“hǎo”。
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万万不能读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声母读得短促而有力,韵母要读得充沛而响亮,声调要读得正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
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是句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
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一篇课文如果轻重、停顿都能够分的清楚,这篇课文的感情就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如:朗读《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