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8793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4.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零不能做除数】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5、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6、一个来回(往返)是走了这段路的两倍。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5个苹果重1千克,18个鸡蛋1千克。
一个西瓜大约4千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1张纸巾大约1克。
1元硬币6克,1个橘子150克,1个苹果250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6、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宽=周长÷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7、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8、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31bec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e.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1)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用整十(或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因数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加几个零。
如:2×3=6200×3=600,8×2=168×200=1600(2)口算乘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如:10是5的()倍?10÷5=210是5的2倍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的2倍是()4×2=84的2倍是84、三个数相乘,可用前两数相乘,乘得的积再和第三位数相乘。
也可用后两位数相乘,乘得积再与第一位数相乘。
400×2×4=400×()400×2×4=()×4235×3×3235×6(填>或<号)5、乘法规律: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越大积就越大。
6、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把两位数或三位数估大或估小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后,与一位数相乘,再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判断推理。
第二单元克与千克1、秤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2、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1kg=1000g2千克=2000克3千克=3000克4、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知识补充:5、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6、时间单位:1小时=()分1分=()秒2小时=()分第三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1、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的边叫作长,短的边叫宽。
2、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叫作边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9d255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3.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三位数乘(除)一位数在口算18×4时,我们可以先算(10)×4,再算(8)×4,最后算(40)+(32),得(72)。
同样地,计算69÷3时,我们可以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得(2)个(十);再用(9)除以3,得(3)个(一)。
当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而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最多只能多一位)。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最高位和一位数相乘是否满十来判断积的位数。
如果满十,积多一位;如果不满十,则需要再看后一位相乘的情况再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几位数的几要大写。
乘任何数都等于自身,除以任何不是自身的数都等于0.任何数和1相乘还等于这个数,任何数加或减还等于这个数。
在乘法中,乘数中间有逗号,但积的中间不一定有。
例如,201×3=603,207×3=621.而乘数末尾有几个,积的末尾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例如,500×6=3000.在除法中,被除数的中间有逗号,但商的中间不一定有。
例如,306÷2=153.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数,商的末尾不一定有。
例如,820÷4=205.在进行除法竖式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法则: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占位。
④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需要注意的是,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如果想让商中间小,被除数的十位需要小于除数。
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商×除数应该等于被除数。
如果有余数,那么商×除数+余数应该等于被除数。
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越小。
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也越大。
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大,积就大。
如果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使用除法计算,但不需要写出倍数;如果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使用乘法计算。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3450964ce2f0066f4332206.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9)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2)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3)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326×2的积是()百多。
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二、判断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fb4264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7.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三上数学知识点班级姓名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1、口算18×4时,先算(10)×4,再算(8)×4,最后算(40)+(32),得(72)。
计算69÷3时,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得(2)个(十);再用(9)除以3,得(3)个(一)。
2、(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最多只能多一位)。
判断方法:看最高位和一位数相乘是否满十。
如果满十,积多一位;如果不满十,还要再看后一位相乘的情况再判断。
几位数的几要大写。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判断方法:看被除数首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商一定是三位数,如果不够除,商就一定是两位数。
3、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任何数和1相乘还等于这个数,任何数加或减0还等于这个数。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201×3=603、207×3=621 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例:500×6=3000 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306÷2=153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820÷4=2055、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例:1×3=3,1+3=46、除法竖式计算的法则: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④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注意: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
7、被除数是三位数,若想让商中间商0,则被除数的十位8、除法验算: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 = 被除数9、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越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8316a4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3.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前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正文第一章:数到100以内•数数:1-10、10-20、20-30…90-100的数数方法•数的表示法:以张为单位、以点为单位、以两位数表示法•数量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数数的奇偶性比较:奇数、偶数的概念•数比数大:包括数的比较、表示和数的顺序第二章:减法•减法的表示法:减法符号、计算方法•减法的应用:减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第三章:加法•加法的表示法:加法符号、计算方法•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第四章:找规律•数字规律:数列的顺序规律、数列的间隔规律•形状规律: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每日生活中的规律:时间的顺序规律第五章:乘法初步•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乘法的加法性质•乘法的表示法:乘法符号、计算方法•数量的乘法:相同数的倍数、不同数的倍数•乘法的应用:乘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结尾通过本文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和要点。
希望这份总结对学生和家长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希望大家在日常学习中能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感谢您的继续阅读。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六章:长度和长度的比较•长度的比较:长短的概念•长度的测量:使用非标准单位、标准单位(米)进行测量•长度的应用:用长度解决问题第七章:形状•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段、直线、射线、角、平行线•尺规作图第八章:时间•时间的基本概念:秒、分、时、天、星期、月、年•时间的表示法:数字表示法、钟表表示法•时间的比较:早晚、长短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第九章:重量和重量的比较•重量的比较:轻重的概念•重量的测量: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比较•重量的应用:用重量解决问题第十章:二维图形•平面图形的辨认: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第十一章:金钱•面值和组合:金钱面值的概念和组合方式第十二章:四位数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数的进位:千、百位数与十、个位数间的关系•四位数的认识:千、百、十、个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四位数的拆分与组成:千、百、十、个位数的拆分和组成通过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学生和家长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68ec6079563c1ec4da7138.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a600f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8.png)
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fùxí)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知识(zhī shi)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yùn suàn)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9980bdb49649b6648d7472d.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知识点:首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知识点:除法的验算记忆:(1)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除数必须比余数大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4)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知识点: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第二单元认数一、知识点: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二、知识点: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3)从右边起第5位是万位。
三、知识点:数的大小比较掌握:(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四、知识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概念:(记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克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表示,克用字母_g_表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df82f6aa00b52acfc7ca44.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二)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②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⑥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④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2.认识周长: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长×2+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能整除):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百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3.除法的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后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再除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就把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得数写在商的十位上;然后再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得数写在商的个位上;每次所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6.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①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⑤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的):(1)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个位上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你在个位商0就可以.(2)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作为余数.(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条件想起①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②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2.间隔排列一一间隔两种物体排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2.旋转: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3.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1.认识几分之一: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②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1/2.1/2是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2.认识几分之几: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②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3.简单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088e9858fb770bf68a5507.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算,提高正确度)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92÷3 ()十多 17×5 ()十多4.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单价=总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1)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2)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4)在()÷6=17......()中,余数有()种可能?a÷7=b÷6(a和b都不等于0),则a与b 的关系是()。
注意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反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注意数位:从右往左数,千位是第四位,左边一位是万位,右边一位是百位。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30524833d4b14e84246857.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求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就是用除法”】5、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任何数与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就是两位数,也可能就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就是三位数,也可能就是四位数。
【最多只能多一位】9、一个来回就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10、对折绳子与对折纸:对折一次,分为2段;对折2次,分为4段;对折3次,分为8段。
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与大( 错)【举例说明:1X3=3,1+3=4】第二单元千克与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鸡蛋50g 鸭蛋60g 一分钱硬币1g左右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7、水+空杯=总重, 总重-水=空杯, 总重-空杯=水。
【装油,倒油问题。
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
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8、一定要瞧清单位,就是以克为单位还就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9、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千克与克。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b9d7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数学学习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整册知识点总结。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 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例如:20×3,先算 2×3=6,再在 6 后面添上 1 个 0,结果是 60。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比如:12×3,先算 3×2=6,写在个位上;再算 3×10=30,写在十位上,结果是 36。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8×3,个位上 8×3=24,向十位进 2,个位写 4;十位上2×3=6,加上进位的 2 是 8,结果是 84。
二、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2 袋盐重 1 千克。
2、认识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2 分硬币大约重 1 克。
3、千克与克的换算1 千克= 1000 克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得到几个十、几个百,也就是几十、几百。
例如:60÷3,把 60 看作 6 个十,6÷3=2,所以 60÷3=2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8f7d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d.png)
1.数的认识
-数的基本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数、比较数量大小的概念。
-数的读法:认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读法。
-数的顺序:通过给一组数排序,了解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给一组数进行大小比较,认识大小关系。
2.形状和图形
-基本图形:认识直线、曲线、封闭图形等基本图形。
-形状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描绘图形,认识不同形状。
-简单的几何变化: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变化,了解简单的几何变化。
3.加法和减法初步
-加法口算:通过口算加法,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减法口算:通过口算减法,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加减法应用: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4.数的分解与组成
-数的分解:认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理解一个两位数的
基数和序数。
-数的组成:通过给出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5.数的延伸
-数的延伸:理解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概念。
-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和排序。
6.量的认识
-长度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长度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重量的认识:通过实际比较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时间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了解时间的计量和表示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65cc1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a.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拟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24f77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b.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三味书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4)乘数中间有的乘法,积不一定有。
(5)乘数末尾有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1三味书屋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元是XXX。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5)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6)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7)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8)1千克=1000克。
(9)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取量以不超过5克为好。
(10)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1)肯定要看清单元,是以克为单元还是以千克为单元,单元纷歧样肯定要换算单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d856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e.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5、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样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能够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能够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2、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3、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专门的长方形。
4、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先长方形的宽。
5、一周边线的长确实是长方形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3、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刻=路程路程÷时刻=速度路程÷速度=时刻(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 解决问题
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
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
平均分的份数2份4份8份16份
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千克和克的认识:
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⑥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⑦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⑧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⑨知识补充: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④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认识周长: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4.解决问题
①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②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④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⑤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⑥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1.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能整除):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百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3.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
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后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再除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就把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得数写在商的十位上,然后再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得数写在商的个位上,每次所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6.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①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⑤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的):(1)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个位上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你在个位商0就可以。
(2)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作为余数。
7.解决问题
①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
②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相当于除以了8。
(2×4=8)
③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
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条件想起
①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②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2.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两种物体排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3.解决问题
①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个,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个8,第五天是增加了4个8。
②不太明白谁多谁少或者不清楚相互关系时,要画线段图。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
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
2.旋转:
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
3.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认识几分之一: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②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1/2。
1/2是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
2.认识几分之几: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②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
3.简单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解决问题:
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这里一般出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