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次体育教学大纲中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内容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一)关于体育课:家长不赞同孩子天天都有体育
课,并且认为体育课不应该有家庭作业。这反映 出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有这种想法 ,主要与过去的学生的成长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中 ,严重影响着父母这一代人的思想。即便是现在 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开展,但在家长心中体育 还是不能和其他文化课一样被重视。 • (二)关于课外活动:
• 学校体育至今还受着“读书做官”、“重文轻武 ”陈腐观念的影响。有报道“多年来,在我们的 教育中,智育就象正在走红的名角,……而体育 ,虽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教育方针,却很难堂堂正 正地坐上正位。在一些中学,写在课表上的体育 课实际上是可以随意占用的文化补习课。”这种 社会弊端严重影响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实施,也 影响学校休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当今在教育界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这 一讨论引入学校体育领域,从指导思想上澄清学 校体育应有的地位
。
• 民主德国体育课除了平时考查、学期或学 年的考试外,在10年级或12年级学习结束 时,要进行总测验,不及格者不准毕业。 • 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体育课成绩用1一6分 评定,1分最高。他们定出社会标堆(即我们 说的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测验成绩与社会 标准相比较,得出成绩的分数,然后再根 据个人进步(或退步)的幅度,予以调整(提 高或降低)个人的成绩,用下面公式计算:分 数=社会标准土1(进步减,退步加)。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按每十年折算,各项形 态指标均有较大增长,但同时存在许多不 足,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有些指标下降 ,形态呈“豆芽型”趋势,营养不足且常 见病突出.与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比较,我 们指标绝大部分较低。这既与我国学校体 育卫生保健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有关,也 与一部分体育工作者片面理解指导思想, 。
小学 为了安全怕受伤,上安全体育课。初中 为了安全怕受伤,为了应付体育中考,上应试 体育课。高中 为了安全不受伤不出事,为了应 对高考,一切都要让路,学生自由自在上体育 课。到了大学,学生没有什么压力,考试学分 没有以往那么重要,六十分万岁。 •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 学业负担过重,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 学习时间过长,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则严重 不足, 对孩子身体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因此,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时,教师们需要有一些指导思想来引导教学实践。
首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健康为本”。
教师们应该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通过激发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教师们还需要教导学生们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二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身体素质,体育与健康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的培养。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最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三是“促进团队合作与个人竞争的平衡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和个人竞争同样重要。
教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竞争的能力,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之,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进行教学时,教师们需要以健康为本,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团队合作与个人竞争的平衡发展,从而培养出健康、积极、阳光的新一代。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而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
此外,体育教学大纲还要求学校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包括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技巧的提高。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的积极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体育教学大纲还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通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下载】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每当读到110多年前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我们都油然地感到青少年责任之重大。
然而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一次次无情地警示着我们体质不强,何谈栋梁。
对于学生体质下降有不同的说法,诸如遗传说、营养说、社会发展必然结果说,还有退化说、进化说和优化说等,但无论哪种学说都不否认学生体质下降对于国家和个人的负面影响,无论学生体质下降与多少因素有关,都不能否认学校体育这一重要因素。
学校体育实践活动都是在学校体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因此把握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这一源头,就等于执学校体育之牛耳。
本研究从学生体质下降角度反思当前多元化并存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进而探索改善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1 从学生体质下降审视当前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自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开设体操科以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历经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前苏联体育教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的更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了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多元化并存局面。
1.1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在于素质而非体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界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指导下十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双基教学的不足,提出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看做是素质教育的雏形。
在对素质进行研讨的过程中诞生了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一词。
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以法律文件形式确立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此后,全国形成了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浪潮,素质教育也由最初关注非智力因素演变为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中央一系列文件表明,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1]。
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
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体育教育大纲是指对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个地区体育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组织安排的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体育教育的实施。
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对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进行分析。
一、编制背景1956年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体育改革风潮兴起,对体育教育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的意愿日益增强。
因此,为了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科学、适应实际的体育教育大纲势在必行。
二、主要内容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教育目标:明确了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强身健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提出了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体育卫士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指导思想。
2. 课程设置:建立了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体操、田径、球类、游泳等。
每个学段的课程设置与学生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和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提倡“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4. 考核评价:规定了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强调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技能,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5. 师资要求:明确了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三、影响和意义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的发布对中国体育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 对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大纲提出了“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突出体育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
这为后来的体育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
2. 对体育课程的影响:大纲确立了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科学地设置了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
为体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纲要。
3. 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大纲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了体育教学改革。
4.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大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论新中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发展
论新中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发展作者:王宁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5期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多次变革,伴随着每次变革,体育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上。
作者试图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全面、客观地理解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变化的内在、深层次的缘由。
一、“增强体质”阶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学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同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相比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解放前革命根据地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自然体育思想的摒弃上,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体育革命化、大众化”的体育思想被继承下来。
面对广大学生身体健康不良这一现实,毛泽东分别于1950年和1951年,两次致信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在各级学校教学活动中遵守“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思想。
1951年,为了搞好学校体育,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并在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形势下引入了苏联学校体育经验和模式。
同年,当时的政务院颁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核心思想是贯彻“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195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从那时起,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变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第二年,教育部特意组织了国内学者对前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翻译,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思想,从中学习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
在该时期,前苏联学者凯里舍夫来华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传授了他们的主知主义体育理论。
主知主义体育理论重视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掌握,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3个主要部分,并提出直观性、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通俗性五大基本教学原则。
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
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工作思考。
研究表明,新中国60年来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有四个阶段:执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推行“九五”体育发展战略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以创新驱动体育教学发展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此外,通过讨论体育教学运动落实今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提出推动新中国体育教学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新中国; 体育教学; 指导思想; 演变; 工作思考正文:一、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一直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执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第二阶段,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第三阶段,推行“九五”体育发展战略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第四阶段,以创新驱动体育教学发展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1. 执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把体育教学工作纳入党的教育政策体系”,强调“树立生产革命胜利场所的精神”,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育多、训练少”,以体育课形式和体育活动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层次得到提高,并结合政策发展,深化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建构,注重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体育教学和校内竞赛之间的统一,以全面发挥体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
3. 推行“九五”体育发展战略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九五”时期,把体育教学作为实现“九五”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重点由以民主集中制为依据的体育活动领导制过渡到以“体育教育改革”和“九五”体育发展战略为依据的体育教学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3、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 1999—2003) 。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发和《体育( 与 健康) 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验为主要标志。沿 用了半个世纪的体育教学大纲悄然隐退, 取而代 之的是《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 系、学段划分、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 等许多方面, 均发生了重要的性质变化, 体现了将 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之中的极大努力, 已经显示了新中国第三代体育 课程的重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课程的演变 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教育学院12级学科教学(体育)一班
李阳
2012年9月26日
一、新中国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
1、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 1949—1985) 。 (1)建国初期的体育课程
1950—1957 年的7 年间, 国家先后颁布了5 个 小学教学计划、7 个中学教学计划和两个小学体育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一个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课程占总学时的6%~8%左右, 在各门课程 中列第3 位; 中学体育课程占总学时的6. 2%~ 7%左右,在各门课 程中列体育课程目标上, 继续重视体育中的德育及 心理教育, 注重通过体育培养现代人的素质, 进一步关 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4)在体育课程内容上,将进一步重视以武术为代 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强调保持体育课程的 民族传统特色, 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性也将分学段不 同, 进一步加大; 5)在体育课程编订和实施上, 继续关注世界体育 课程的发展趋势,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重视教师 、学生和家长等多方人士对体育课程的参与权利, 强 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6)在体育课程管理上, 继续强调国家统一要求的 同时, 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将进一步加大, 出现多种体育 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 15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介绍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介绍1. 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健康的理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体育课程的新理念,从手段与目标的界定出发,提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基本思路。
1.1课程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化体育项目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淡化体育项目的系统性。
1.2课程的性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3课程的定位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设置必修体育课程(十四年)。
除在国家课程中设体育课程外,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也可以选择增设体育课程内容。
2.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为了使教师与学生都有一个明晰的课程目标,不仅需要一个明确课程的总目标,还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由课程的原则要求变成学生的行为表征,由隐性目标变为显性目标,这就需要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2.1课程总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2课程目标的五个维度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2.3 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指预期某一水平的学生在各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分成5个水平,确定6个水平目标,即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2年级水平1—水平2;3--4年级水平2—水平3;5--6年级水平3—水平4;初级中学水平4—水平5;高级中学水平5—水平6中学体育教学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阶段?(1)体育课划分学习水平,有利于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本阶段的具体要求;(2)更好的选择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活动;(3)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分析。
体育教学纲要
体育教学纲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能、品德和协作能力。
体育教学纲要是指在体育教育中所需学习和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体育教学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体育教学纲要的目标和原则体育教学纲要的目标主要分为体育素养和运动技能两个方面。
体育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以及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来提高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则是指学生掌握各项体育运动技巧和规则,具备运动能力和协作能力。
体育教学纲要的原则主要包括学生为主、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
学生为主是指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体验。
循序渐进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技能水平。
全面发展是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意志品质和协作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终身体育则是强调学习体育技能和掌握体育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终身参与。
二、体育教学纲要的内容体育教学纲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锻炼、游戏与竞技、健康与安全、体育文化和体育组织与评价。
1. 体育锻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纲要的基础。
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健康水平。
2. 游戏与竞技:游戏和竞技是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球类、田径、武术等游戏和竞技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协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3. 健康与安全:在体育教学纲要中,健康与安全始终是重要的关注点。
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 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体育的历史、发展和传统,培养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5. 体育组织与评价:体育教学纲要还包括体育组织与评价的内容。
学校需要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并对他们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和记录。
三、体育教学纲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纲要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部门制定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旨在规范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首先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身体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将体育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来对待,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次,体育教学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健康知识,了解如何正确锻炼身体,如何合理饮食,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保持健康。
再次,体育教学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校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团队运动项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还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总之,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都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切实贯彻执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
教学大纲-体育
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思想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与健康》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二、课程的任务及要求1.体育课程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以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二)能力目标1.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要求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场地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运动健身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推动健康生活的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了“以运动健康、友谊团结为基础,以健全体质、调节身心为目标”的宗旨。
该大纲要求学校积极推广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体质。
学校应安排一定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力量、技术、智慧和精神素质。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还提出,应积极推广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学校应安排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发挥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协作意识和技能。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出台,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体质,增强友谊和团结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学校应积极落实教学大纲,开展有益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体质,增强友谊和团结精神。
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
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应运而生。
一、背景介绍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是由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
该标准包含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以确保体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二、目标设定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该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内容要求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要求学校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多样化的内容。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该标准还鼓励学校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滑板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体育舞蹈、体育音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强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还应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和校际比赛等,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竞技平台。
此外,该标准还鼓励学校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体系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要求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实践活动和综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
六、师资培训为了确保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标准的有效实施,教育部还要求学校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大纲。
二、体育教学主题1.身体健康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和敏捷性。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提高体育表现水平。
2.团队合作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如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鼓励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3.个人发展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培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课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个性,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活动安排1.多样化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活动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除了常规的体育项目,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如户外探险、攀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的活动安排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将体育活动进行分层次的安排。
在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跳绳、太极拳等。
在高级阶段,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技术性较高的项目,如篮球、田径等,让学生挑战自己,提高技能水平。
四、教材使用1.选用适当的教材在体育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选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体育知识。
同时,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部门制定的一项重要教学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它是一份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培养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全面发展、注重方法、注重实践、注重个性”。
首先,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学大纲的核心理念。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技能训练,更应该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双重锻炼。
其次,注重方法是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原则。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体育天赋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训练,而对于体育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
再次,注重实践是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要求。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最后,注重个性是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原则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其次,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全面锻炼。
再次,它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自2021年开始,新中国发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旨在推动中国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大纲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并探讨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提升的潜力。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发布是新中国教育系统改革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加、锻炼时间减少,引发了学生视力下降、肥胖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1. 教育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锻炼,学生可以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身体。
此外,大纲还鼓励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
2. 课程设置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兴趣。
学生将学习多个项目,如田径、球类运动、传统体育、舞蹈等。
这些项目将通过梯度式的教学安排,逐渐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水平。
3. 考核要求为了确保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和成果,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设定了明确的考核要求。
学生将接受常规测试、课内表现评估和体育竞赛的综合评价。
这样的评估体系旨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体育活动,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第三部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1. 身体健康大纲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多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预防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规律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提高抵抗能力。
2. 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团队运动中,学生还可以培养友谊、建立信任,并提高自信心和情绪控制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指导思想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究竟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还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同主张。
一种意见认为,体育课主要是锻炼身体,无须学习那么多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教材越简单越好。
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好动,竞争性强,有进取心,喜欢带有竞赛性的体育活动。
如果体育课只是重复简单的动作,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种主张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的过程,就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过程,两者是统一的。
强调体育教学大纲的选材标准,主要应看是否包括现代的竞技运动技术。
实践证明,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同系统地学习竞技运动技术是有区别的。
从竞技运动技术本身出发,强调提高运动技术,往往容易偏重于技术细节的教学,而降低了锻炼身体的效果,结果是运动成绩提不高,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不好。
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并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
要结合实际,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大纲的教材。
教材要与运动竞赛相结合,例如发展奔跑能力的教材部分,尽可能与径赛运动项目规定的距离相结合;在发展跳跃能力的教材中,应包括有田赛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国家体委制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
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把“锻炼标准”各组别的项目、标准,都分别列入了各相应年级的教材。
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的必然趋势。
日本初中以上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保健部分的教材,不仅包括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还有预防疾病、营养和卫生、环境学和安全教育等内容。
中国是把体育与生理卫生学分设学科,两者在教学中密切配合,在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理论”知识部分也含有卫生保健知识。
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
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1956年体育教育大纲简介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颁发了《体育教育大纲》,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育教育政策,为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大纲规定了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培养全民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体育教育的目标1956年的体育教育大纲明确了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全民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合格的国防军事人才。
”体育教育被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国家安全保卫者的重要途径,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体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教育大纲》详细规定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和体育比赛。
在体育锻炼方面,强调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培养;在体育课程方面,规定了体操、田径、球类、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比赛方面,强调了培养体育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三、体育教育的方法《体育教育大纲》提出了相应的体育教育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专项培训等。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培养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领导能力;在专项培训中,重视培养体育竞技选手和教练员,提高专项运动水平。
四、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法《体育教育大纲》对于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法也进行了规定。
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定期体质测试、体育成绩考核和体育评比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体育教师的培训,确保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大纲》的发布对中国的体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体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体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大纲》的实施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和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了体育锻炼的普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提高了国家整体的体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中国历次体育教学大纲中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体育》、《体育与健康》等,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有的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把体育与健康合并成综合性课程。
为了更加鲜明突出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新大纲大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比例,使课程内容弹性化、多样化,为各地区、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更好地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是,选修教材完全由学校自由选择,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使用教材的随意性。
为此,新大纲在选用教材中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两大类,限制性选修的意思就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大纲规定的限选内容中选定修习一至二项教学内容。
这样既可以扩大限制性选修的授课时数,又可以保证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内容,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另外,给出相当大的比例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和拓宽,以及由学校置换的其他内容。
可以说,任选的范围是很大的,特别是开了一个新的口子,叫做由学校置换的其他内容。
也就是说,学校可以根据大纲规定的选材原则,置换大纲以外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因此,新大纲扩大了选修教材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教学内容,这就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留了很大的余地。
同时,体育教学也活了,开放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置换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
这就是新大纲体现“放开、开放”的一种思想。
田径教材在新大纲中仍占首位。
在充分发挥田径教材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又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
(3)体操教材是3-6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学时数与旧大纲基本相同,但减少了许多内容,并给教师改造教材、灵活地选用教材留有余地。
(1)选修教材的比重新大纲由过去的30%增至50%。
由于必修教材比重的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由过去12-14%,减少到8-10%,并更新了许多教学内容。
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突出健康意识的培养,突出集体运动中合作意识培养,增加了环境与健康、心理健康、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安全锻炼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内容。
这些新的内容与时代息息相关,是现代生活中过健康文明生活必须知道的基础内容。
(2)新大纲田径教材的教学时数基本未变。
主要是考虑其锻炼身体的效果比较好。
通过教材改造和教法改革,田径教材的教学也是可以得到学生欢迎的。
此外,新大纲在保留田径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又大大地精减了许多辅助性练习,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教材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也给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3)体操教材的教学时数新大纲相对增加了,而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精减。
主要考虑的是,初中学生体操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而体操对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的力量,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增加体操教学内容的相对时数,使学生比较扎实地学习体操动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心理发展也有很好的作用。
(4)武术教材的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8%增至10%。
除规定内容外,还安排了自编、自选拳的内容,改变了过去规定过死、过细的做法,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也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武术。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论基础?
一、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
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是课程实施研究的重要内容[2]。
关于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有很多,结合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实施课
程标准的过程中应着重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一)课程标准本身的特征是行动的指南
这里主要是指变革后的新课标要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具体表现在:课程标准的需要与适切性,课程标准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课程标准的规模、复杂性要适中,以及课程标准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强调课程标准本身的特征的重要性在于课程标准本身是实施者行动的指南,它使实施者有章可循,因此,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是清晰、明了,难易适中,
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育行政者的支持是关键
教育行政者越是积极支持课程标准变革,课程标准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学校校长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
为支持改革,校长可以采取的措施很多,例如,从组织上保证改革的推行;调整资源分配和教师人手;把当前的改革和先前的改革、学校的常规结合起来;积极回应教师的各种忧虑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等;除了校长之外,直接负责改革事务的体育组长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许多因素。
例如:体育组长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中层管理人员如副校长、教务主任的关系
教师是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因素,对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师在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课程标准实施首先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这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前提。
理想的实施,至少应当包括参与者要理解改革所包含的先决条件、价值和改革方案的具体假设,无论改革来自学校的内部或外部,最终决定改革是否合适的是教师[3]。
第二,课程标准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教师最了解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境因素及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调适课程的只能是教师。
但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实施缺乏兴趣,担心课程标准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第三,课程标准实施的成功实现,需要落实到课堂,要有教师的支持与合作。
教师的工作处于教育体制的基础层,课堂是课程政策传达的最后一站,教师课堂教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空间。
每位教师的教学,彼此孤立,时间一长,就可能产生教师“不愿观察别人的教学,也不愿被别人观察;不愿影响别人教学,也不愿被影响”的问题。
然而,教育创新的有效实现,需要持续和系统地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行动研究”思潮所倡导的也正是“合作”的理念。
第四,课程标准实施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决策者,是一个将现有材料转变为课堂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
如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缺乏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那么课程标准实施最终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关系?
1.是民国时期蔡锷将军提出来的理论思想,具体内容为:以救国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救
国论;以尚武为内在精神的尚武为先论;以军事为教育内容的军事体育论;以强民为基本途径的体育强民论。
这个思想为培养革命中坚促进军队近代化;宣传‘尚武乐军’改良社会风气;推行国民体育、促进教育发展;实践尚武尚力、弘扬爱国精神;倡导西方体育发展近代体育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军国民体育思想从属于军国主义教育形式,它服务并完全服从于国家或战争的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军事技能的社会公民,因而在现实中突出地表现出工具性和军事性。
与之相对,源于欧美国家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自由发展,并具有与军国民体育思想相对立的教育目的、内容、实施方式和价值取向等。
3我国近代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体育教育思想,诸如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等。
其中,清政府在清末时期从日本引入的军国民体育思想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正式实施的教育思想,它因为符合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整体需求而倍受青睐。
但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并最终被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所取代。
虽然它们对当时的社会和教育状况有一定的缓解和改进作用,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其基本原理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生越来越大的偏离,不断暴露出其局限性,致使它们在我国体育教育整体发展历史中大多是“昙花一现”。
1军国民体育思想在《教育大辞典》中,军国主义是“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为了侵略别国而疯狂扩军备战的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其体现在教育上亦称军国民教育,以希特勒德国和20世纪20—40年代日本的教育理念为典型代表。
军国民体育思想是军国民教育思潮在学校体育上的具体体现,而军国民教育又是军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军国民体育思想实质上突现的是工具性和社会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个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