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发展历史及其空间扩张轨迹

合集下载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集团的发展计划

海尔集团的发展计划

海尔扩展市场的营销策略
海尔是世界上第四大家电厂商,目前正在致力于业务全球化和高端化。从2000 年开始,海尔的空调、冰箱和其它家电产品已经开始在美国销售。2006年,海尔开 始在美国销售液晶电视,当年11月,开始销售音乐播放器。 从开始的销售洗衣机和手机,到如今的销售消费电子产品,海尔在美国终于开拓 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至今为止,海尔正在按照旧的战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像三星 和联想一样,也开始利用体育合作伙伴来进行产品营销。海尔正在积极研发新的技术 和新功能的产品,而不再是仅仅强调其作为中国公司的成本优势。但是海尔的海外推 广战略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海尔并没有掌握足够的核心技术,但是海尔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海尔在全球拥 有240家分公司、30家产品设计中心和生产基地。海尔在美国卡姆登也拥有一家工厂, 已经生产空调长达7年。 海尔美国公司营销副总裁Shariff Kan表示:“海尔是第一家在 美国开办工厂的中国企业。我们在美国也创造了就业机会。”海尔参与了许多中国国 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并且生产了某些类型的芯片。海尔也提供了一些OEM制造服务, 海尔生产的部分电话和电视,贴上了其它公司的品牌在美国市场销售。 通常情况下,一家亚洲公司想要了解西方市场,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海尔目前 已经在美国中高端市场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海尔的国 际化与国际化的海尔—两者之间的区 别与本质联系 海尔的国际化是国际化海尔的一个基础, 只有先做到了海尔的国际化才能去做国际化 的海尔。 我们在做海尔的国际化的时候,就是要 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主要是 三方面: 一是质量;二是财务;三是营销。 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财务的运行指标、 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营 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标准。 我们自身具备这种素质就可以进入国 际市场去,所以“出口”是针对海尔的国际 化而言。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自2002年起,经历了艰苦的转型和持续的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该集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电制造商角色,而是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生态企业。

在2013年,海尔集团推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加速了其数字化转型步伐。

随后,该集团积极开展全球布局,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扩充。

特别是2016年,海尔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趋势,海尔集团还构建了全面的生态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该集团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智能家居的全面升级。

除了市场布局和技术创新,海尔集团还注重品牌建设。

该集团以“创变、领先、长青”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创新、持续学习和引领行业的方式,逐渐树立起了国际知名品牌形象。

近年来,海尔集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9年,该集团连续第11年成为中国出口冰箱、洗衣机、厨电和空调的领军企业,并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生活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家居标准制定,并推动国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未来,海尔集团将继续保持创新、拓展海外市场,并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该集团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更加智能、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用户实现美好生活。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

全球市场布局和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布局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覆盖了亚洲、欧洲 、北美等主要市场。
竞争优势
海尔集团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拥有 众多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和贡献
产业升级
海尔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家电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全球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积极履行企 业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积 极参与慈善活动, 回馈社会。
关注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积极推广绿 色发展理念。
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的结合
坚持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化运营 体系。
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 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环保和社会责任
海尔集团将积极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 业良好形象。
拓展绿色产品市场
海尔集团将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绿色 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加强企业合作
04
海尔集团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影响
绿色生产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绿色生产,采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模式,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标志认证
海尔集团的产品通过了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标志认证,如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的环境标志认证。
环保宣传和教育
海尔集团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 社会的环保意识。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才开始推进国际化。

所以在这阶段,海尔先在国内市场以创新产品的方式建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张瑞敏到四川考察当地市场,有用户向他反应海尔的洗衣机不好用,时常会堵塞。

原来四川很多农人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所以常导致泥沙、根须等堵塞了洗衣机出水口。

张瑞敏将这个问题带回海尔总部,但是大家把这事当笑话,张瑞敏却严肃地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海尔研发部门因此发明一种专门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

这种分众订制的行动,让客户对海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开海尔订制电器的行销新纪元。

*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为了说服挑剔的德国人以打进德国市场,将撕去商标的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让德国经销商自行去挑选。

经过严格检查及试用后,结果经销商选中海尔冰箱,因此海尔获得2万台冰箱的订单,开启海尔走向国际之路。

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

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

在海外销售过程中,主要依赖外国专营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并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保证对海外经销商的产品供应,赢得了国际信誉。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自1996年起,海尔首次投资海外,菲律宾海尔CD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先后投资设厂。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先生创办,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注于生产冰箱。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全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产品涵盖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以及智能家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二、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1984年-1990年)1984年,张瑞敏先生创办了青岛海尔冰箱厂,开始了海尔的发展历程。

在初期阶段,海尔专注于冰箱的生产,并以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国内市场扩张(1990年-2000年)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洗衣机、空调等,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海尔通过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

3. 国际化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海尔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先后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并逐步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如今,海尔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创新与转型(近年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海尔还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家居体验。

三、发展成就1.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多次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海尔品牌已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

2. 技术创新海尔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家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公司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海尔发展1984至今27年发展史大事记数据资料

海尔发展1984至今27年发展史大事记数据资料

海尔发展第一阶段——创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上级主管部门派了年仅35岁的副经理张瑞敏前来担任厂长,当时青岛电冰箱总厂亏空了147万元人民币,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100多个牌号,但并没有“名牌”冰箱,因此海尔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

营业额:1984年348万元1985年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集团(Liebherr-Haushaltsgerate)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

同年,海尔发生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当时海尔提出一个价值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现在看来这已没什么意义,但当时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要排队来购买,何必还要把质量做到极致呢?但海尔当时想到了,因为海尔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砸冰箱就是为了支持这个价值观。

事情源自一位用户来信抱怨说自己攒了多年钱才买的冰箱上有道划痕。

张瑞敏由此查出了仓库里有76台冰箱有类似问题。

员工希望将这些有瑕疵的冰箱作为福利降价卖给员工。

但张瑞敏的决定却是:砸了!海尔自此给大众留下高科技并且高质量的印象。

名牌战略初见成效。

营业额:0.18亿元1986年营业额:0.8亿元1987年营业额:1.4亿元1988年营业额:2.7亿元1988-90年兼并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

1989年营业额:4.1亿元 6月市场出现寒流,而海尔冰箱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

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88年到89年间是电冰箱市场疲软期,很多企业产品不好卖,因为当时供求已达到平衡。

所以产品质量成了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抓产品质量,但是海尔又提升了一步: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延升到服务。

其实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的家里去。

海尔当时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了星级服务,包括后来的无搬运服务,在全国建了几十个电话服务中心。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发展史

海尔发展史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个名称启用于一九八四年二月。

19 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

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85年12月的一天,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1990年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

童年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张瑞敏率员工挥锤砸冰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

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至1991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的核心竞争能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至1998年。

这一阶段是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年开始。

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以1999年为转折点,在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战略创新和转移,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了19家世界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达到10个.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海外销售增长迅速,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在德国,海尔占中国出口冰箱的95%以上。

1999年,海尔出口创汇1.38亿美元,今年1至5月出口创汇1。

39亿,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二、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创立与初期发展阶段(1984年-1990年)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和品牌,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创始人是张瑞敏先生,他在创立海尔之前曾在青岛冰箱厂工作。

海尔最初是一家小型冰箱生产厂家,拥有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在创立初期,海尔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张瑞敏先生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他还注重市场营销,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二、市场扩张与国际化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在1990年代,海尔开始追求市场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他们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海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997年,海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三、品牌建设与多元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海尔开始着重进行品牌建设和多元化发展。

他们将“创新、品质、服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世界品牌、中国企业”为目标。

海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空调、洗衣机和电视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海尔还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他们进军金融、房地产、医疗器械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四、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战略(至今)海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他们致力于推动绿色制造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责任,并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在全球化方面,海尔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和拓展。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开展跨国合作和交流。

海尔的产品现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及空间扩张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及空间扩张

一、海尔的空间扩张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空间扩张
第一阶段-单产品单区位经营阶段
• 特点:
1.产品种类单一化 2.单一区位企业 3.生产规模较小 4.没有内部的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 的决策等级划分
• 影响因素:
1.交通影响信息交流,对于其拓展不利 2.科技水平较低,影响产品技术含量 3.资金问题
集团CEO
是海尔集团创始人,十六、十七、十八届中共中央 候补委员。
内容重点
• 通过内容图片了解海尔简况 • 分析海尔的空间扩张四个阶段:
--从特点、影响因素角度
• 海尔的空间扩张体现海尔的发展: 海尔的四个战略阶段
内容结构
• • • • 一、海尔的空间扩张 二、海尔的发展战略 三、存在问题 四、总结
第二阶段-多产品区内扩张阶段
• 特点
• • • • 变为多区位企业 生产规模扩大 分布范围扩大、有了兼并现象 企业管理专业化部门建立
• 影响因素
• 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交流,利 于企业规模拓展及企业间的兼并 • 科技进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 • 教育的普及完善,为其扩大人才来源 • 政府支持
第四阶段-多样化跨国扩张阶段
• 特点
• 继续向国际市场扩张 • 采用“先难后易”的国际模式 • 国际化程度加强
• 影响因素
• 自身的品牌优势 • 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控、企业 信誉高 • 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范围扩大
二、海尔的发展的战略
• • • • • • •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整 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
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 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名牌战略 发展阶段
多元 化战 略阶 段
国际化战 略发展阶 段
全球 化品 牌战 略发 展阶 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1984年——1991年)
1984年
第一条四星 级冰箱生产 线 发现质 量隐患 砸冰箱
1987年
国际招标 中标,获 得社会各 界关注
1991年
全国冰箱评比, 中国冰箱史上 的第一枚金牌 成立海尔集团, 进入多元化发 展阶段
1985年
1988年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1991年—1998年)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s
公司简介及成立背景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
公司简介
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 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 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
(2005年—2012年)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海外上市,经 销商代表买断当地经营权。(2006 年)
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7.8%, 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2011年)
创造顾客的 商业模式就 是“人单合 一双赢”模 式。(2010 年)
奥运 “一枚 金牌, 希望小 学”计 划,全 球唯一 的白色 家电赞001 认证,成为中 国家电行业第 一家通过此项 认证的厂家。
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红星电器 有限公司 整体规划 海尔集团

海尔历史

海尔历史

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

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

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

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

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

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和全球知名的白色家电品牌之一。

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

海尔以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智能化的家电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早期发展海尔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青岛冰箱厂成立,成为海尔的前身。

在成立初期,海尔主要生产冰箱产品,并逐渐扩大了产品线,包括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海尔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逐步进军海外市场。

三、国际化战略海尔在1997年实施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推行全球品牌战略。

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和合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拥有100多个子公司和15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创新驱动海尔向来以来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技术和创新设计的产品。

例如,海尔率先推出了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引领了家电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五、品质管理海尔向来坚持以品质为生命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流程,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的品质管理体系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六、可持续发展海尔向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公司积极推动绿色创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海尔还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教育、环境保护和扶贫等社会责任项目。

七、国际认可和荣誉海尔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公司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并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如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艾美奖等。

这些荣誉证明了海尔在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八、未来展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品质提升,推动智能家电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多元化跨区域扩张阶段
特点
• 产业结构多样化 • 形成多部分的组织结构 • 各部分自成生产和销售系统 • 结构分散、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四阶段-多样化跨国扩张阶段
特点 • 继续向国际市场扩张 • 采用“先难后易”的国际模式 • 国际化程度加强
影响因素 • 自身的品牌优势 • 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控、企业 信誉高 • 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范围扩大
第一阶段-单产品单区位经营阶段
特点: 1.产品种类单一化 2.单一区位企业 3.生产规模较小 4.没有内部的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 的决策等级划分
影响因素: 1.交通影响信息交流,对于其拓展不利 2.科技水平较低,影响产品技术含量 3.资金问题
第二阶段-多产品区内扩张阶段
特点
• 变为多区位企业 • 生产规模扩大 • 分布范围扩大、有了兼并现象 • 企业管理专业化部门建立
1.企业集团的国内发展和区域基础是企业集团国际化扩张的前提 2.市场区在国际化扩张的先导作用 3.一体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4.发挥优势,客服壁垒
海尔集团未来的发展趋势
1.将生产制造业务从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外包出去 2.确定品牌是第一资产 3.主推自主经营体的营销模式 4.经营模式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探索出成套供货模式 5.海尔未来将着力于微笑曲线理论的上翘两端即:设计与营销 6.增强创新能力 7.以品牌文化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对其他国有企业的借鉴
3.行为因素
企业区位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作出的,因此决 策者的行为偏好于当地的各种联系都会影响企业的区 位选择。
4.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区位尤其是生产活动区位 的重要因子。
三、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1.海尔集团的优势 2.海尔集团的空间扩张轨迹 3.海尔的集团战略
1.1 管理文化优势
海尔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 这已成为外部扩张的重要优势。
3、海尔的集团战略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2019): 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洗衣机
电冰箱
二、海尔集团的区位选择
1.政府作用 2.地理因素
市场是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 者,则以市场为中介,对市场经行适当干预间接作用于 企业的扩张。
随着区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的人流、物流强度 不断增大,机场、港口、交通枢纽等区位条件优越的地 区,成为企业选择的优先考虑地。
一、海尔集团简介 二、海尔集团的区位选择 三、海尔集团的增长动因和战略 四、海尔集团的未来发展望以及对国有企业的借鉴意义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 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 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中国、 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 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 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 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1.2 技术创新优势
技术创新是对产品出口和市场占领的重要支持,为此海 尔集团进行了持续的努力,以提高和保持这种优势。海 尔每年拿出4%的销售收入作为科研资金。
1.3 质量优势
海尔集团与计数法那个面的优势形成可靠的产品质 量,这已成为海尔扩张之路的重要基础。Biblioteka 1.4 目标市场的营销优势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营造自己的国际销售网络。现如 今,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可辐射3.6万 个销售网点,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