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
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问题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
它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目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过程,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一般教育学研究普通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特殊教育学研究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按照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获得数据,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获得数据。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教育学有一些核心概念,对于理解教育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1.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的人格,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育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4. 教育评价:教育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过程进行客观评价,用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有多个理论体系,每个理论体系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育学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通过刺激和反馈可以塑造学习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在交互中逐渐构建知识结构。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结果,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是指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为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教育学基础知识的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的目的、教育学的历史。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及改进教育的科学。
教育学包括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旨在寻求教育发展和改进之道,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的对象是教育,也就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的成长、发展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的对象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的方法是指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和分析教育问题的方法。
教育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统计、比较等多种科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教育技术等教育手段。
四、教育学的目的教育学的目的是研究和探讨教育中的问题,以达到改进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育学的目的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五、教育学的历史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
在中国,教育学的古代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等。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对教育问题做出了探讨。
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形成的。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李斯特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为教育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教育学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学科之一。
总之,教育学基础知识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教育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教师教育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 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 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优化教学效果的策略和 技巧。
THANKS
谢谢
教育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科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教育与社会关 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等方面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教育学则关注如何在社会背景下 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02
CHAPTER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01
02
03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 育目标的体现者和实现者。
特点
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主 动选择、接受和内化教育内容,实 现自我发展。
教育内容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向受 教育者传递的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信 息。
构成
教育内容通常由课程、教 材、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 ,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选择原则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帮助教育学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 律。同时,教育学也为哲学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案例,丰富和发展哲学理论。
教育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学习者心理发展、学习 过程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教育学则关注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教育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3、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7、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行功能8、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0、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1、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2、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结构: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
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
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国家主义教育:指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教育主张。
代表人物为曾倚、李璜等。
主张教育是国家主权之一,是国家的事业。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尊。
发展国华、陶铸国期、拥护国权。
组织国家教育协会,出版了上的一篇翻译文章。
主张以国家主义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是国家主义派的共识。
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余家菊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
1923年10月,同李璜合著的论文集《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它不仅能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还能塑造人的品质和人格。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教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不仅关注学校教育,还研究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
2.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人的综合能力。
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成为有思想、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二、教育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和巩固的。
它强调外界环境对行为的影响,通过正向和负向的奖惩来引导学习者的行为。
典型代表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认知结构的逐渐演化和转变。
它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通过适应和平衡来促进认知发展。
典型代表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和学习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它强调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对个体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强调教师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代表有维果茨基、布伦纳等。
三、教育学的主要实践1. 过程评估过程评估是通过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的机会。
它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评价,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个别差异教学个别差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3.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3、教育的发展史: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形态)→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4、学校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奴隶社会5、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6、教育学的发展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著名教育学家及其典型著作: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汇总教育学(复习)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我国的<<学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4.1806-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861-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家-斯宾塞-<<教育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6.19世纪末-20初-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做中学-有有经验主义色彩.7.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学)8.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9.1963-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思想.10.教育起源-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11.教育的社会职能-降人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的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12教育的深化-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它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生长.1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14教育本质: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16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学在宫府-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7唐学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特征-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18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9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0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2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2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23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4)原因: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们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5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6如何使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发展B――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C――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2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学基础--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试卷构成:单选15个;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用法: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最基本)、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2、我国最早的教育概念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5、教育形态的标准有: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实践标准6、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7、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形成的教育形态。
8、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
9、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教育的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10、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11、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2、《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3、培根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14、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17、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18、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经验与教育》和《设计教学法》19、简答题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特征):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和作用2、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教育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②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③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①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②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3、重要:P3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在: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体现4、重要P41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一、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小知识点: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①纵向和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②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二、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四、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五、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六、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5、重要P4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源,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②教育通过生产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6、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最主要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①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第三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回顾所具有的作用①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②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③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①社会依据②人的依据4、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候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和组织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通过对人的教育活动达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其自我价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智力、道德、体魄和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并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教育的分类与类型1. 按对象分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2. 按内容分类: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
3. 按形式分类:包括面对面教育、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全面发展原则: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性原则: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科学性原则:教育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为主导,通过讲授知识和技能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2.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2. 标准化考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3. 学业评估:基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育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行为的形成与塑造,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2. 认知理论:强调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研究,关注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3.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不仅与个体内部的因素相关,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七、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同时也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调整密切相关。
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与目的、教育的分类与类型、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评价与考核、教育学理论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教育学专业综合基础知识
教育学专业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专业综合基础知识涵盖广泛的教育领域,包括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探讨,以便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探讨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教育学理论由许多学派和理论构成,如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探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规律。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方法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操作和决策,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注重实践性和灵活性,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它涉及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供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评价的方法多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5.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它包括教育法、教育管理法规、教育政策等内容。
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养,使其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法办事。
6.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科。
它涉及教育媒体与教具、教育软件与硬件以及网络教育等领域。
教育学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总结1. 教育学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教育的词源: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
《孟子·尽心上》、《劝学篇》、《学记》;《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
《论语》是教育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思想的作品。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核心,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4. 教育学的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5.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学习者得不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措施,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
7. 最早的教育机构:古埃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
8.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教育演化》;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早把教育起源最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的。
9.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
10.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金钥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苏联和我国。
11.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工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1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A 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是我国最早体现古代教育的作品。
B 英国1623年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C再教育学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D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育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理论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教育与教育学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1905年。
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23.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4.(《学记》)系统的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知识汇总教育学(复习)1.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学记>>2.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我国的<<学记>>中: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163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4.1806- 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861 -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家-斯宾塞-<<教育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6.19 世纪末-20 初-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做中学-有有经验主义色彩.7. 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学)8.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9.1963 -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思想.10. 教育起源-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11. 教育的社会职能-降人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的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12 教育的深化-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它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生长13.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14教育本质: 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16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学在宫府-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7唐学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特征-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18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9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0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2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 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2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23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4)原因: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们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25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6如何使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A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发展B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C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2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阶段B教育是一种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9教育的生产性原理-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到重要的作用30教育优先于经济发展(正确是相对的,有前提的)31教育的前瞻性: 教育的发展所以要超前于竞技的发展,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中经济建设需要人才,必须提前培养;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是教育,因而经济要起飞,教育须先行。
3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 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c 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a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b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c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定的政治和经济3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34教育独立性的三种表现形式: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35 义务教育-即以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6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37教育目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结构核心部分38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39个人本位论者主张A 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教育的目的再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40社会本位论者主张: 教育的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4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A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至的,而不是截然对立。
B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C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42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培养”劳动者’或”社会建设者” B 需要全面发展C 具有独立个性.43教育的目的是不变的,但其价值取向由应试教育一一素质教育44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不是义务教育)45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德育: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46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7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A 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B 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方应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C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D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E学制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4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a层次增多b短期大学迅速发展c幵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d 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和建立起多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49 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50 1902 年-壬寅学制-未实施1904年-葵卯学制-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1922 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51. 中等教育-双重任务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52.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53狭义的课程=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学科.54 学科课程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活动课程论-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们反对分科教学,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以游戏,活动作业,手工,烹调,缝纫,表演,实验为教学内容55. 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正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知识才能56我国课程的编订的原则?A 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B适合各级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D要有统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57教育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5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大纲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59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三者是准层襄括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60.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61.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A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B在C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要利于学生的学习.62.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各性63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与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自主的学习64 教学的意义?A 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得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B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65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教育质量就能提高(正确)66. 教学的任务?A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67. 德-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预备 . 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由教师在课堂 内围绕书本知识而进行 .美-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儿童在户外围绕活动 而进行. 68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最近发展区”理论- 以尽可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69美-布鲁纳的教学过程论 .(了解) P190 70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P19271我国当前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A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7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A 引起求知欲B 感知教材C 理解教材D 巩固知识E 运用知识 F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73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组织进行教学过程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况灵活运用B 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C 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 74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 ?A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a 学生认识的主 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 学校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 防止忽视 系统知识传授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B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a 智力的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c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的发展的发展的片面性 C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a 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 为基础 b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A 根据具体情 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发展 b 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生知识D 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a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b 按照教学需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E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a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B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c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见75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依据—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基本要求:A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76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基本要求: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辩)引一孔子一VV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条件论原则77 循序渐进-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依据—首先是被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决定的,其次是由于学生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基本要求:A 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C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判)—<<学记>>”学不蹋等””不陵节儿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78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性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基本要求: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重视组织依据-巩各种复习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79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A 了解学生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B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80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施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由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要求: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B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81. 较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8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主要依据?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C本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教学法特点.D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里和认知感.E 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F 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G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H 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83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法定”,每个教师都应该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84.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85.问题-发现教学: 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