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影响气候。
4.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半球反之。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昼长不是直射当地时最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大气部分:1.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大气为红外线长波辐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②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1)、位臵因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2)、自身条件:A、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如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3、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资料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²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资料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必修1 地理提纲
基础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1.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2.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在哪?3.经线与纬线具有的特征?4.半球的划分?(东西、南北、水陆)第二章地图1.判断方向的几种方法?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都有什么?(三点)4.简述重要的图例。
5.地图上的注记是什么?6.等值线图都有什么?7.等高线的特点有什么?(五点)8.如何用等高线判断地形?(八种)9.如何用等高线判断坡度与坡形?10.如何用等高线判断水系与水文特征?11.如果用等高线判断气候特点?12.如何根据地形进行区位选择?13.如果用等温线去判断:①气温差②南北半球③气温高低④海陆位置⑤所处时间⑥洋流流向&寒暖流⑦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⑧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14.如何等压线来判断:①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②风力③风向④天气状况15.如何用等降水量图来判断: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②迎风坡和背风坡③内陆与沿海16.等值线图的判断原则有什么?(四点)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的概念?2.天体的概念?3.天体系统的形成?4.与地球相关的天体系统?5.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结构特征?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两方面、五点)7.太阳辐射的概念?8.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都有哪些?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1.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12.太阳大气层?亮度?太阳活动?13.太阳活动的概念与类型及特点?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四点)15.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概念与长度?16.地球转动的角速度?线速度?17.地球自转的意义?18.晨昏线的定义?特点?(六点)19.时差的特点?20.时区的特点?21.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的方向什么?22.公转的方向?23.恒星年和回归年的长度?24.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25.地球公转的意义?(四点)26.昼夜长短与变化规律?2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式?28.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四点)29.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的原因?30.黄赤夹角的概念?31.黄赤夹角的影响?32.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方法?①判断南北半球②确定某地地方时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④确定节气或日期⑤确定太阳高度⑥确定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33.地震波的定义?34.地震波的分类?特点?35.不连续面的定义?分类?36.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37.岩石圈的定义?38.地球的外部圈层分类?组成?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特点?3.太阳辐射能的传递、转换过程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概念?过程?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意义?7.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温度不高的原因?8.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9.热力环流的图示(画出来)10.热力环流的过程?11.等压面图的判读规律?(四点)12.海陆风形成的原因?(画图)13.山谷风形成原因?(画图)14.城市风产生的原因?(画图)15.影响风的作用力及其影响的因素?16.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17.风向判断的技巧?18.大气环流的概念?19.大气环流的形成?20.大气环流的意义?21.全球的气压带:①名称②分布③成因④特征⑤气流方向⑥干湿&冷热22.全球的风带:①名称②分布③风向④属性23.气压带与风带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的原因?与规律?2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5.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26.大陆位置与主要的气候分布2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8.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特点?29.季风环流的定语与成因?30.影响气候的因素?(四点)31.画出锋面剖图示意图?32.画出各锋面的符号?33.请简述封面天气天气特征?(三个阶段)34.各个锋面在我国哪些典型地区?35.请画出来气温、气压前后变化?36.气压与气旋的关系与差别?37.气旋与反气旋:(画出示意图)①气压状况②近地面水平气流③垂直气流④天气状况⑤我国的典型天气38.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读方法?39.锋面气旋的概念?(画图)40.锋面气旋的特点?分布?41.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与主要表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地理学的分类和主要领域
-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影响
- 地图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 地图上的比例和坐标系
三、自然地理环境
- 大气圈和气候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气候形成的因素和类型
- 水圈和水资源
- 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过程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 地球的陆地
- 陆地的类型和地形特征 - 土壤的形成和土地利用
四、人文地理环境
-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和发展模式 - 工业的分类和布局特点- 生活与交通
- 生活环境的要素和问题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影响
五、全球环境问题
- 资源与环境的挑战
- 资源的消耗和保护
- 环境的污染和改善
-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原则
六、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 地理技术在环境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
结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就是以上所列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
地理技术的应用。
地理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地理知识点提纲:高一必修一一、地球与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球形-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纬度和经度3. 地球的大气、水和岩石圈- 大气圈:气候、气象- 水圈:水循环、水资源- 岩石圈:地质构造、地震、火山二、地球上的生命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起源的假说- 生物演化的证据和理论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可持续发展三、地球的区域差异与地域变化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2. 人文地理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地区开发与利用- 地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四、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图件- 地图比例尺与地图符号- 地图图件的解读与分析2. 地图投影和地形图- 地图投影的类型和选择- 地形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GIS在环境、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五、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野外观察与实地调查- 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2. 地理学的技巧与工具- 地理图册和地理书籍的利用- 科学实验与模型模拟的方法3. 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关于气候变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以上提纲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与运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的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通过综合学习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地理必修一知识提纲学生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提纲1.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重点: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难点: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知识点一天体(1)概念:宇宙中________存在的形式。
(2)类型:恒星、________、行星、流星体、________。
图1.1天体系统示意图(3)天体的判断:在地球大气层之外、有一定的轨道独自运动、不依附在某天体上。
知识点二天体系统(谁最重,谁是中心)(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如图1.1天体系统示意图所示。
知识点三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________、地球、________、木星、土星、天王星、________。
(2)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性,公转轨道面具有________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________性。
知识点四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常考材料分析题)(1)特殊性的表现: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____________的星球。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其中________与日地距离有关,________与地球的体积与质量有关。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________的宇宙环境。
[易错排查]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3.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天体是木星。
()4.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
()5.在金星上可以看到太阳西升东落。
()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是因为地球处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7. 流星体、流星都是天体,未燃烧尽的流星物质(陨石)不是天体。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重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点:太阳辐射纬度分布和生物量关系知识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物质与能源——地球的基础1.1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三层结构、各层的特点和组成•地球的外部构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特征:地形、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1.2 大气与水圈•大气圈的结构和特征:大气层次、大气成分、大气循环•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气压、风、降水和气候带等•水圈的组成与运动: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1.3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中国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能源供给、能源消耗、能源与环境问题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与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和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促进2.2 人口与人类聚居•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城市与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人类聚居的区域特征:城市体系、人口聚集区、人口稀疏区等2.3 经济与城市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作用、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发展•农业与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地理条件和特点3.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奥秘3.1 地震与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与震级:地震的原理、发生地和影响•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的类型、地震带的分布和地震活动性3.2 火山与火山地貌•火山的形成与喷发:火山的构造、火山爆发的类型和特点•火山地貌:火山锥体、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3.3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防灾减灾工作: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紧急救援等工作4.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认识世界的窗口4.1 地图符号与地图阅读•地图符号:地图上常见的符号、颜色、线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地图阅读技巧:地图的缩放、方位、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与使用4.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与应用•遥感技术:遥感图像的获取、解译和应用4.3 测量与制图技术•测量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制图学的基本要素•测量技术的应用:GPS定位、测绘工程等以上提纲为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运动有序、安全;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质量、体积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干扰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极地出现极光、产生自然灾害||。
)晨昏线(圈):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 分钟 ||。
600E为10时||,则800E为11 时20 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 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16 时||,纽约为 3 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1(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如 3 (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与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1 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的地球表面网格的作用;•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组成地球的各层。
1.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由哪几层构成以及每一层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2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2.1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的关系。
1.2.2 地球公转和日照•了解地球公转和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影响地球季节的因素。
1.3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3.1 气候的基本元素•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和湿度等气候要素。
1.3.2 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理解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决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社会经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影响。
2.1.2 城市系统和城市规模•了解城市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农业与农村2.2.1 农业发展的特点•介绍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2.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2.3 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点;•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工业和城市2.3.1 工业的发展和变化•介绍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3.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3.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1.1 自然资源•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1.2 人文资源•了解各种人文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2 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2.1 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的认识过程 3、天体和天体 二、太阳 1、太阳系概况 2、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关于天体的判断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4、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5、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6、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及其特点(见右图) (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普通性——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运动周期适当,有大气层);(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高中地理必修一提纲.docx
1.1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结构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2、天体包括 ___________ 天体,如1 ___________________ ;也包括_______ 天体,如1 _____________3、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层次:(P4读图思考)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2、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是一个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的天体。
3、公转运动共同点: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o综上所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__________ 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夕卜部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身条件:(1)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课堂反馈1、下列全部属于天体的一组是()A.地球和运行中的通信卫星B.太空中的云雾状物质和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陨落地表的流行体残骸和“神舟七号的返回舱”D.等待发射的卫星2、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天文学家投票“驱逐” 了冥王星。
使太阳系中只保留八大行星,同时明确了行星的概念。
下列关于太阳系内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B.质量比太阳小C.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D. 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3、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
主要是在火星 表面发现了()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课后练习1、 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孤立存在的 B.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 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自然地理基础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1.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做公转。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的倾斜造成地球各地季节的变化。
1.3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大陆、海洋和地壳的形成。
•板块构造:地壳分为若干个大块,板块在地球上的相对运动。
1.4 地理环境的特点•气候:地球表面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组成。
•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貌:山脉、平原、高原、台地等地表自然形态特征。
1.5 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利用。
2. 人文地理基础2.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人口变迁: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人口问题: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城市化等问题的影响与应对。
2.2 城市与工业发展•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的定义、分类和城市体系的构成。
•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3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类型和农业区划:农业的分类和农业区划的划分。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4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等的发展。
•通信方式的演变:电信、互联网等通信方式的发展和利用。
2.5 区域分区与区域规划•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不同尺度下的区域划分和区域特征的描述。
•区域规划的目标: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3. 地理实践活动3.1 实地调查与观测•实地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不同地理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3.2 地图与地图解读•不同类型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地图解读和地理现象的分析。
3.3 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基础概念。
•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三个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和重量
–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的位置和构造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
3.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分类和框架
–地图的应用和误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气候要素和分类
–气候变化和预测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2.水文
–水文循环和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和治理
3.生物圈
–生态系统和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经济地理环境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变化和趋势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2.农业
–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生产和技术
–农业问题和发展
3.工业
–工业类型和特点
–工业生产和技术
–工业问题和发展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区域性质和特点
–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
–区域开发和利用
2.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区域经济和人文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概况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7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西向东角速度约为每天59’,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5°。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名称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五带 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地理意义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2 (对应点选填右图)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
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横波(S 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 、Si 、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三 大圈结构:上地幔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地幔下地幔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态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一般把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如天然气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石油、天然汞固态如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安、玄武岩。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物质的循环(一)地质循环概念: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岩石圈由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原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各地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2)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3)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流水的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凸(凹、凸)岸形成冲积平原,山口冲积扇。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
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是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
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2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
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
第三节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受热上升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冷却下沉形成热力环流(二)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与等(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压线平行风向和等压线斜交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相反)(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