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学常识、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原文及注释。
1. 原文。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注释。
- 谢太傅:即谢安(320 - 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紧。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柳絮因风起:柳絮乘着风飞舞。
因,趁、乘。
-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三、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内容分析。
1. 家庭氛围。
- 文章开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聚会图。
在寒冷的雪天,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可见谢氏家族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辈重视对晚辈文学素养的培养。
2. 人物形象。
- 谢安:作为长辈,他组织家庭聚会,引导晚辈们进行文学探讨,当看到雪时,他能即兴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显示出他的儒雅、富有情趣和对晚辈教育的重视。
七上文言文复习之世说新语、论语
七上文言文复习(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填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南朝宋___(朝代)人___刘义庆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寒雪日__”、地点“__内集_”人物“__谢太傅与儿女_”事件“___讲论文义___”等要素。
二、解释词语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下雪,名作动;内集:家庭聚会2.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义理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5.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乘,趁7.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就是8.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9. 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10. 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11. 去后乃至——乃:才12.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3.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5. 友人惭——惭:感到惭愧16. 下车引之——引:拉17.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三、重点语句翻译1.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文学常识、文意总结
THANKS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文学常识、文意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Contents
• 通假字总结 • 文学常识梳理 • 文意理解与总结
01
通假字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不”通“否”
“不闻雷霆之声”中的“不”通 “否”,表示否定。
“反”通“返”
“反归去来兮”中的“反”通 “返”,表示返回。
《论语》十二章
“说”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喜悦。
“女”通“汝”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中的“女”通“汝”,表示你。
虽有嘉肴
“反”通“返”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中的“反”通 “返”,表示返回、反思。
“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的“知”通“智”,表示智慧、明智。
02
文学常识梳理
《世说新语》及作者刘义庆
《论语》十二章
01
《论语》总结
0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
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学习方法等方面。
《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
03
深远影响。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总结
文章通过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 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至道”的境界。
重要背景资料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东汉后期 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逸事。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爱好文学。
《论语》及儒家思想
核心思想与影响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资料一、文学常识。
1. 古代作家。
2. 现代作家。
二、重点字词。
1. 字音字形。
- 确凿(záo):确实。
- 菜畦(qí):菜地。
- 倜傥(tì tǎng):洒脱;不拘束。
- 静谧(mì):安静。
-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2. 字词释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 东临碣石(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向东登上碣石山。
- 星汉灿烂(星汉:银河):银河星光灿烂。
-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停宿在北固山下。
- 海日生残夜(生:升起):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三、古诗词背诵与赏析。
-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赏析。
-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现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水何澹澹,山岛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几句诗描写了大海的雄伟壮阔。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秋风掀起巨浪,画面感极强。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出来,诗人以大海自比,表达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一、重点字词例如:分歧(qí)、蹲(dūn)下、瘫痪(tān huàn)、侍(shì)养、诀(jué)别、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豌豆(wān dòu)、匿(nì)笑、嗅(xiù)、膝(xī)、犄(jī)角、怦(pēng)、寒颤(zhàn)、攥(zuàn)等。
二、文学常识1.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4.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5.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7.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9.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10.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三、古诗词名句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必考知识点一、古诗文
1.《静夜思》
2.《登高》
3.《将进酒》
4.《江雪》
5.《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夜喜雨》
7.《早梅》
8.《送元二使安西》
9.《过故人庄》
10.《咏鹅》
二、语言文字
1.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功能
2.语言的表达方式
3.语言的基本要素
4.修辞手法的应用
5.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
1.《孟子》《滕王阁序》《大禹治水》
2.《岳阳楼记》《浮生六记》《红楼梦》
四、现代文阅读
1.小说《儿子的大玩偶》
2.散文《呐喊》
3.现代诗《致橡树》
五、文学常识
1.中外文学史
2.文学流派和文学体裁
3.文学作品与社会风气
4.名人传记和名著导读
六、作文
1.写景作文
2.自然描写
3.人物描写
4.抒情作文
5.议论文
6.应用文写作
以上是七年级上语文月考必考知识点,同学们在备考期间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多做题,多思考,巩固知识点。
最后祝同学们月考顺利,取得好成绩。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精析咏雪一\课文译评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字词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2与:跟;和..3讲论:讨论讲解..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欣然:愉快的样子..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10差:差不多..11拟: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过..15起:飘起..16乐:高兴..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与:和;跟..2期:约定..3日中:正午时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5至:到..6舍:放弃..7去:离去..8乃:才..9时年:那年..10戏:嬉戏..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2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语气助词;表感叹..16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另一方;可不译..17委:丢下;舍弃..18信:信用..19礼:礼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傀;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评析:本文记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二<需掌握的字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 无奕yì女尊君在不fǒu五<多义词1.而1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2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2.因1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等..黔之驴3.与1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同..咏雪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相比较..六国论4.乃1去后乃至:才..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桃花源记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是..陈涉世家六<重点实词<虚词一重点实词1.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2.骤:急..3.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4.差:差不多..5.拟:相比..6.期:约定..7.去:离开..8.委:丢下;舍弃..9.引:拉..10.顾:回头看..二重点虚词1.与与儿女讲论文义:作介词用;可译为“跟”“同”“和”等..2.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3.因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4.乃去后乃至:副词;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七<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八<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动词..今义为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离去..今义为前往..4.下车引之:拉..今义为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九<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古汉语语法中“……;……也”是常见的判断句式;还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4.省略句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十<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十一<背景知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着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3卷;按内容分为36门..十二<文章结构咏雪第一层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谢太傅<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等;环境“寒雪日”“内集”..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第三层从“即公……”到结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陈太丘与友期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第二层“元方时年……”到“……入门不顾..”: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机智..十三<课后习题答案一1.本题是开放性的;应从整体感知;答案说出“融洽”<“欢快”<“轻松”的意思即可..文中“儿女”是子侄辈的意思;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专指子女..2.“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就像我们今天称呼“您”一样..“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总之;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二1.俄:常和“而”“顷”等字连用;表示“片刻”的意思..欣然:然;……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2.拟:比;比拟..3.未若:比不上..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三此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的来说;应该是“柳絮”比“撒盐”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能给人以美感..另外盐太重;撒盐没有飞雪之飘逸;而“柳絮因风起”则与骤雪神似;美感十足..山市蒲松龄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三、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一字 ;号 ;世称“”; 代家..答案: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文学家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四、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奂山邑八景之一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逾时倏忽如拳如豆连亘六七里直接xiāo汉窗fēi皆洞开则黯然piāo miǎo 山上人烟市肆sì念近中无此禅院chán答案:huàn yì míng méng yuán bì nì yú shū gèn霄扉缥缈二、重点字词解释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插青冥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16、见山上人烟市肆答案:1、经常 2、青天;天空 3、不久;不一会儿 4、屋檐;明白 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 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 16、店铺三、通假字1、一切乌有:同译为:2、裁如星点:同译为:答案:1、“乌”同“无”没有2、“裁”同“才”仅仅四、重点句子翻译1、然数年恒不一见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3、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6、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答案:1、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2、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4、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5、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6、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五、一词多义1、若:中有楼若者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2、顾:相顾惊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元方入门而不顾3、一:惟危楼一座或凭或立;不一状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4、然: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4、------的样子;可是;这样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与同人饮楼上”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七、词类活用1、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译为:像洞一样2、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作动词译主:降低八、古今异义词1、高垣睥睨睥睨:古义:今义:2、惟危楼一座危:古义:今义:3、或凭或立或:古义:今义: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九、用原文回答:1表现山市独特的句子是:2说明山市罕见的句子是:3能够表现所见景物不是实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4能够证明山市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句子是:5初见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反应:6总写山市的恢弘气象的句子是:7写出危楼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8能表现奂山山市面积之广大的句子是: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2、然数年恒不一见3、念近中无此禅院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5、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6、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8、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五、内容及写法理解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三个阶段:1、初现阶段:从孤塔到宫殿的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如若问整个过程还有个4、消失阶段2、本文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夸张孤塔耸起;高插青冥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作用:使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一、文学常识:1、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着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着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2、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着..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着作..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二、字词解释:1、一词多义: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②之:其邻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代词;他;代塞翁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马无敌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表承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家富良马有许多2、古今异义:①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②居一年:经过古;居住今.. ③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数字十九今..3、词类活用:①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 ②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三、内容理解:1、智子疑邻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 要看意见正确与否..2、塞翁失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七、课外拓展: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塞翁失马此篇..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3、关于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20秋季初中学习群9月25日晚19:30 正式开课原价799元,24小时内报名0元长按二维码免费入群△扫码后年级按钮仅能戳1次哦,请谨慎点击!ps:初一:数学+英语初二:数学+物理初三:数学+物理+化学△高中生入群免费听数/英/物/化/政/史/地课程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是知也“知”通“智”,智慧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⑤古今异义:a.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b.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c.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
3、课文内容把握: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
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
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之”、“其”、“若”
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理解它们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学常识:了解文言文涉及的古代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
文体等,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4.文化内涵:注意文言文中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如礼仪、习
俗、制度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5.文章解读:通过阅读典型的文言文篇章,学习如何分析文章
结构、概括文意、理解作者意图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6.翻译技巧: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
译、保留、调整等,能够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更好地理解文意。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一《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一《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一一《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一《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一一《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一一《子张》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2 .《论语》介绍《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要把它丁氏对日:应答,回答。
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2)及家穿井。
翻译: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文学常识填空第1课散步《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
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第2课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
选自第3《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美国。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第 8 课《论语》十则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
2一部书,共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第 11 课春《春》的作者是,字,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等。
第 12 课济南的冬天本文的作者是,原名舒庆春,字,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选自《》,作者,字,东汉末年(朝代)的、、。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是朝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唐朝大诗人。
5.《天净沙·秋思》选自《》,是曲牌名,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第 16 课紫藤萝瀑布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的散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
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和,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第 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国作家第20课虽有佳肴本文节选自(《礼记集解》)。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学专著。
第 21课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诗,作者是。
第 22 课看云识天气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是朱泳根据有关2.常见说明方法有、、、、、。
3.说明顺序有三种即顺序、顺序、顺序。
第25课河中石兽1.本文选自《》。
作者,字,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2.《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小说,题材以为主,但于人事异闻、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的作者是,字,别号,明代小说家。
代表作《西游记》,又名,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第 27 课皇帝的新装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写了 160余篇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第30课寓言四则(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
作者:。
古希腊寓言作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塞翁失马》选自》。
作者,末期著名思想家。
(3)《智子疑邻》选自》。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作者。
《智子疑邻》说明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情感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⑴与友期约________⑵去后乃至________ ⑶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⑷俄而雪骤________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
”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温故.而知新20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 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5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
34分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寓言四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为加粗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一)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________句强。
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手法。
A.对话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研讨与练习说明《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每空1分,共50分)(1)时.习说.乎有朋.不愠.君子..(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不信.传.不习乎?(3)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4)温故.而知新.可以..(5)罔.殆.(6)人不堪.其忧(7)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8)饭.疏食..饮水.曲肱.不义..于.我(9)三.人焉.善者..而从.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11)夺.帅匹夫..(12)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二、填空。
(每空1分,共45分)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