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水体黑臭现象的成因及水体的自净作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形象和环境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个问题面前,不仅需要深刻剖析其成因,还需研究和探讨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以期能够将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1.污水排放城市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污水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网老化以及部分居民习惯性地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了城市河道水体的黑臭问题。
2.废弃物排放除了污水排放外,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还与废弃物排放密切相关。
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建筑物废弃物、工业废水等,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异味的产生。
3.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营养物质的输入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污水中所含的余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得水体中的藻类和细菌等生物大幅度增加,形成“赢藏”效应,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黑臭问题的产生。
二、原位修复技术探讨1.溶氧增氧技术溶氧增氧技术是利用增氧设备将氧气直接注入水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以达到减少异味的目的。
该技术是针对水体缺氧、富营养化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
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浓度,可以减少水体底部的厌氧菌群生长,有效降低水体黑臭的程度。
2.生态滤池技术生态滤池技术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一定规模的生态滤池,结合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和转化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并且水生植物的气根还可以释放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改善水质。
3.生物调解技术生物调解技术是通过引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活性微生物和植物,利用其对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去除作用,改善水体质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针对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去除异味成分,减轻水体黑臭的程度。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水质自净能力研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水质自净能力研究城市黑臭水体是指由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导致的河道、湖泊等水体出现浑浊、异味、腐败等恶化现象。
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因此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水质自净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对水质自净能力进行研究。
水质自净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在不需要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受到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净化的过程。
研究发现,城市黑臭水体在适当的自然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水质自净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依靠水体中的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来实现。
通过促进这些过程的发展和运作,可以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的效果。
首先,水质自净能力依赖于水中的生物体。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生物群落可以通过摄食、降解、吸附等方式对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消化、转化和迁移。
其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从而改善水质。
底栖动物的活动也可以促进水底的氧气交换和有机物的降解。
其次,水质自净能力还依赖于一些物理化学过程。
溶解氧的溶解与扩散是水体中氧气的重要来源,而氧气的含量对水体中的生物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此外,气泡对水体的氧气输入和混合起到重要作用。
有氧条件下,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此外,细菌降解和颗粒物吸附也是黑臭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过程。
在研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水质自净能力时,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考虑到黑臭水体的特殊性质,需要详细了解该水体的水质状况、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及浓度等。
只有全面了解水体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
其次,需要考虑到水体的流动特点和水位变化等因素。
水流可以加速氧气和有机物的交换,进而促进水质自净。
最后,需要考虑到气温、光照和季节变化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影响水质自净的效果。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城市形象下降。
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河道垃圾和污染物的积聚、水体流动不畅等。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工业企业和居民的排污行为不规范,废水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导致水质恶化并产生难闻的臭味。
部分居民或单位在河道附近建设了非法的污水排放设施,进一步加剧了水体黑臭问题。
河道垃圾和污染物的积聚也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
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被随意倾倒到河道中,这些污染物会分解产生臭味,并且阻塞河道,导致水体流动不畅。
缺乏有效的垃圾分类和管理制度也加剧了河道水体黑臭问题。
城市河道的设计和规划不合理也是水体黑臭问题的原因之一。
城市河道的标准和断面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水体流动不畅,容易滞留污染物,形成黑臭水体。
河道周边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也加剧了水体黑臭问题。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要加强工业排污和居民污水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行为,遏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对于存在非法排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
要加强河道清淤和垃圾清理工作,保持河道的畅通。
定期清理垃圾和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源。
要加强垃圾分类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垃圾污染。
要优化城市河道的设计和规划,加强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
合理设置河道的断面和水位,保证水体的流畅,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要加强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和湿地建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企业和居民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自觉的行动,共同保护城市的河道水体环境。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是指河水出现异味、黑色污染物质和腐败有毒的生物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和溶解氧供应不足引起的。
下面将
详细解析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首先,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当河流中的有
机废物(如植物残渣、污水、动物粪便等)过度集聚时,可以形成底泥。
这些底泥在缺氧的环境中产生腐败过程,释放出大量氨氮、硫化物、亚硝
酸盐等有机废物和有害物质。
同时,有机物的高浓度聚集也会导致水体氧
气的消耗,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流黑臭还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有关。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和细菌的繁殖过程。
当河流受到无
序排放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时,营养物质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因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往往与河流黑臭现象同时存在。
这是因为富营养
化使得藻类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加快,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加剧了
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大量积累、溶解氧供应
不足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废物降解
过程加快,有害物质释放增加,导致河流黑臭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改善河流的水质环境。
同时,清理底泥、增加水生植被和加强水域环境修复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
帮助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是指城市河道的水体出现黑色和臭味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水体中大量有机物的富集和腐败所致。
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生活和产业活动大量产生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河道中,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城市雨水排放也是导致黑臭水体的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和污水管网的老化,雨水在城市道路、建筑物上流动时会将大量的污物和有机物带到河道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城市垃圾的未处理和乱倒也是导致黑臭水体的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不足和居民乱倒垃圾的行为,大量有机垃圾被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腐败。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问题,可以采用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在现场进行治理和修复的技术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位修复技术:可以采用曝气技术。
通过在黑臭水体中添加氧气或曝气装置,增加水体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快速分解,从而降低水体的黑臭程度。
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一些植物,如浮萍、苦草等,利用这些植物的吸收和生物降解能力,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改善水质。
政府也应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垃圾处理的监督和教育,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解决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问题。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采用原位修复技术以及加强管理和监督,可以有效地减轻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2024年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范文
《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黑臭河道问题尤为严重。
黑臭河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还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黑臭河道的净化及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黑臭河道的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二、黑臭河道问题现状及成因黑臭河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底泥污染严重等。
其成因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河道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流动性差等因素。
这些问题使得河道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超标,导致水体发黑发臭。
三、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针对黑臭河道问题,本文开展了净化试验研究。
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分析:对黑臭河道的水质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为后续的净化处理提供依据。
2. 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河道进行净化处理,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通过投加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或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对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如吸附法、氧化法等。
通过投加吸附剂或氧化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四、综合治理工程应用针对黑臭河道的综合治理,本文提出了以下工程应用措施:1. 截污治污:对河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截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
2. 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同时,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水质监测与监控:建立水质监测与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状况。
一旦发现水质恶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强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河道管理政策,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五、工程实施效果及展望通过实施上述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黑臭河道的净化效果显著。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摘要】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修复。
本文从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分析入手,探讨了原位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有效的修复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物理修复技术利用过滤和氧化等方法净化水体,化学修复技术则通过添加试剂改善水质。
结论指出原位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未来应加大对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修复效果,为改善我国城市河道水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体黑臭、成因分析、原位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污水排放、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投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水体的污染和黑臭现象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第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使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大量腐蚀性气体和臭味物质;第二,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乱倒乱放,污染河道水体,形成有机物的堆积和腐烂,产生难闻的气味;气候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导致河道水体富氧条件不足,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硫化氢等臭味物质。
对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原位修复技术的探讨,能够为解决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中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1.2 研究意义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严重,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水质极差,颜色变黑暗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城市河流中尤为常见,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因素。
首先,水质污染是导致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河流中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污染物超标,造成水体质量下降。
这些有机物遇水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氨氮,导致水体呈酸性或碱性,从而导致藻类和细菌过度繁殖,最终形成水华,使得水体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
其次,底泥污染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河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底泥中富集有各种富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分解产生硫化物、硫酸盐和甲硫醇等臭味物质。
此外,底泥还可以吸附和富集各类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进一步加剧河流环境的恶化。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人工施肥、农药、养殖废水等进入河流,使河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过高的营养物质也会促进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华。
水华过度繁殖后,藻类死亡会导致大量有机物降解,进一步使水体黑臭。
此外,缺乏水流动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城市化进程,河流遭受了严重的河道疏浚和围堰等人为改造,河流中的水体循环不畅,河水长时间停滞,河道的氧气供应不足,水体缺氧严重。
缺氧环境下,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大量硫化氢等致臭物质,加剧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多个因素。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底泥的处理、提高水质净化技术以及恢复和改善河流的水流动态等。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够彻底解决河流黑臭问题,保护好我们的河流生态环境。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doc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河流恶臭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有机物的厌氧性分解、工业化学物质排入和微生物生长。
1.城市排放的污水中包含部分养分,进入河流后,为细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可分解有机物。
通常的情况是,如果有足够的氧气,细菌通过以下方式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氧气→CO2↑+H2O+能量。
但是,当没有足够的氧气时,有机物质就被厌氧菌分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较深且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具体反应如下:有机物+NO3-→CO2↑+N2↑+能量有机物+SO42-→CO2↑+ H2S↑+能量有机物→有机酸→CH3↑+ CO2↑+能量及其他以上反应表明,当有硝酸盐参与反应时,通过细菌的作用将产生氮气;当硫酸盐参与反应时,则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是恶臭气味的重要来源;当发生其他分解反应时还将产生沼气以及其他含有气味的自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如硫醇、酪酸等。
2.工业化学物质会产生一系列带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一旦离开污染源,它们就很难被鉴别出来,也就更难加以控制。
3.藻类依靠消耗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细菌生长,这种生长过程通过光合作用产的CO2与各种形式的磷化物及氨反应促进新的细胞生长并产生氧气,氧气又被下一代细菌用于有机物分解,这样,藻类就与细菌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本身也存在问题,当藻类生长过量时(如养分过剩),过多的藻类会阻碍阳光进入,导致厌氧分解,使水体产生恶臭(一般会产生无机物氢硫酸)。
另外,各种不同藻类本身会产生一系列气味,成为恶臭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恶臭形成过程废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其中的一部分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并消耗了水中溶解的氧气,余下的部分则进行厌氧分解,从而产生臭味,导致河流污染。
河流需通过再氧化来达到自我净化(尽管在反应、吸收及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化学物质)。
这种自我净化依赖于以下因素:排放,周转率,温度,再通气。
要使生物反应进展顺利,温度必须适合细菌繁殖(大约在10℃以上,最好是在25~30℃之间)。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1.有机物、氮、磷等外源污染物的排放
大量有机污染物、有机还原氮、磷等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氧化分解过程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导致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
随后,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有机物分解、腐败、发酵,同时产生甲烷、硫化氢发气等恶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2.底泥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
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是城市水体的主要内源污染物。
沉积底泥在水体冲刷和人为影响下再悬浮,随后,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释放回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同时,大量的底泥也是各种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其中,放线菌和蓝藻通过代谢作用使得底泥甲烷化、反硝化,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
3.水动力学条件不足
水动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是引起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
河道水量不足、流速低缓导致污泥淤积,污水滞留,垃圾沉淀,水体复氧速率衰减河道的渠道化、硬质化,导致河道系统生态环境异质性降低,污染物积累,水体自浄能力减弱,生态系统退化,形成黑臭水体。
4.水体热污染
水体热污染通常来源于工业冷却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它不仅影响到水体中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会促使微生物活动异常,溶解氧浓度
大幅度降低,WOOD等指出,当水体温度低于8℃或高于35℃时,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水体几乎不产生黑臭。
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率较高,水体的黑臭也严重。
在较高水温下,硫酸盐还原菌活性显著增强,导致水体中更多的硫酸根被还原成硫化氢,使得水体发臭。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随着农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指的是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被大量污染物污染后,产生了恶臭、黑色的现象。
这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成因和治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黑臭水体的成因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
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
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会在水体中大量繁殖藻类和水生动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恶臭。
2.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农田里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相对较多。
这些农药和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和化肥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繁殖,进一步导致水体的恶臭问题。
3.工矿企业和养殖业的污染农村地区的工矿企业和养殖业也是黑臭水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企业和养殖场往往缺乏专业的环保设施和管理,对废水进行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二、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策略1.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
应当在各个乡镇、村庄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鼓励他们主动改善生活方式,采取节水措施。
2.加强农田管理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农田的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艺学等技术,减少农田环境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加强土壤保育工作,缓解农田径流对水体的冲击。
黑臭水体成因和治理方法分析
黑臭水体成因和治理方法分析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浩大且繁复的系统工程。
需要根据黑臭水体的具体形成原因实际污染程度和核心距离目标为基础。
有针对性地展开综合治理措施,能从现阶段黑臭水体的具体形成原因和实际治理方法两方面入手,旨在进一步提高治理技术,满足黑臭水体治理需求,并为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有效措施。
关键词:黑臭水体;成因;治理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产物污染量逐渐增加,再加上城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落后、装载负荷增加等原因,造成生活污水收集率低,从而出现污水直排流入河等问题,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随着相关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相关部门对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逐步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1我国黑臭水体现状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们肩负着为城市提供水源的责任,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通渠道,他们的变化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造成直接影响。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而污水排放量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逐渐增加,水体自身的自净作用无法承受大量的污染,长期的污水排放积累导致城市水体水质加速恶化,严重者还出现了黑臭现象,这对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水体黑臭有机污染是一种阶段现象,是对水体受到极端污染的一种描述,而水体污染主要是由水中藻类、细菌的新陈代谢以及大量污染物排放而引起的。
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出现程度不一的黑臭水体污染状况,这对城市内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2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2.1外源性污染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都是造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再加上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本身就存在着建设不合理,截污治污措施落后等多项问题,以致大量外源污染物直接进入到河流,这是造成黑臭水体形成的直接原因。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河道的水体黑臭问题。
城市河道的水质受到了许多污染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体黑臭,从而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以及原位修复技术。
1.污水排放:城市河道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其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河道后容易滋生藻类等有机生物,导致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强烈的异味。
2.垃圾堆放:城市居民和商业单位的垃圾经常被随意倾倒在河道周边的空地、草坪等地方,这些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道,容易导致腐败分解,并释放出恶臭气味。
3.底泥积累:城市河道由于水流缓慢,泥沙等不易悬浮物质容易沉积在河底,残留物质经过多年的积累,产生臭味。
4.空气污染:城市河道周边周边的环境污染,如道路交通、工业废气排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空气污染也会对河道水体质量产生影响,通过气水交换,加重了水体的异味等问题。
原位修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关于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态修复: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如植物吸收技术、菌根悬浮技术等,将自然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河道生态平衡,改善河道水质,减轻黑臭问题。
2.物理清淤:采用吸泥管等清淤设备进行物理清淤,去除底泥和积累的有机物等,有效减轻黑臭问题。
3.微生物修复:通过引入有机物分解菌、好氧菌等微生物,促进森林土壤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增殖和活动,进一步加速底泥的分解,降低水体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达到黑臭水体的修复目的。
4.物化共修技术:采用物理处理、化学法和生物技术共同清除底泥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综合净化水质的目的,如可能采取曝气、增氧等技术,使水体中有机物质被迅速加速分解。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成因和修复技术有很多种,尤其是原位修复技术在黑臭水体的克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中出现恶臭味道或黑色污染物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废水排放、有机物的富集和缺氧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1.废水排放:河流周边常常是居民、企业等活动的聚集地,大量的废水经过排放后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中,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
这些废水进入河流后,容易对水质造成污染,引起恶臭现象。
2.有机物富集:有机物是引起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废水中富含有机物,如食品加工废水、农田排水等,这些有机物会被水体吸附或溶解,促进水中有机物的富集。
当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藻类在死亡后会降解并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剧水体的黑臭。
3.缺氧:河流黑臭与水体中的缺氧现象密切相关。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时,藻类繁殖和降解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
此外,底泥中的腐败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底物,消耗了更多的氧气。
由于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导致水体中缺氧的情况发生,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4.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底泥、水体和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河流黑臭的产生过程。
当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有机物时,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新陈代谢产生了一系列的恶臭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进一步加重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5.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也对河流黑臭有一定的影响。
高温、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同时,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可能导致水体的混浊和底泥的悬浮,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河流黑臭现象。
总结起来,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主要有废水排放、有机物富集、缺氧情况、微生物的作用和气候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和恶臭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有机物的排放等综合措施。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水十条》中明确提出了治理黑臭水体是我国国家重点战略,自《水十条》出台至今,黑臭水体治理成为了理论界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也成为了城市进展过程中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面对严峻的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必需熟悉到其产生根源,进而实行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解决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
一、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缘由主要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
其中外源性污染缘由是形成黑臭水体的直接缘由,它主要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人口、企业等的不断增加,城市排污力量不足,环保设施不完善,治理污染的技术落后,致使大量外源污染物质进入河道。
外源性污染源头主要有下述几种:第一,地表、土壤、路面等有机物、氮磷等受到雨水冲刷而进入河道;其次,工业、生活废水进入河道;第三,污水管线、收集、转运等管理不当导致杂质进入河道;第四,水体自身水源污染物质集中,一旦水体自净力量低于污染量,水体好氧微生物会快速消耗,当低于每升2mg时,水体为厌氧环境,此时在厌氧非微生物作用下水体渐渐变得黑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存在异味、简单挥发的气体与低碳脂肪酸、胺类物质等,另外,土臭素、异茨醇也会致使水体黑臭。
内源性污染是指在水体冲刷、人为搅动的状况下,河道底部污泥悬浮,污泥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污泥的悬浮进行交换,排到水体中,且底部污泥厌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生存,促使其降解污染物质,随着外源性污染物质进入河道,导致厌氧发酵,从而产生H2S、NH3等异味较高的气体,进一步加剧底部污泥悬浮。
讨论表明,河道底部内源性、外源性所产生的污染物质总量相当,若水体富养分化,生长的大量藻类植物会消耗溶解氧,死亡的藻类分解为氨氮等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水体黑臭。
另外,水体生态功能减弱后水体流淌性降低,这也会导致水体复氧力量下降,亏氧与水循环不足会导致黑臭问题严峻程度加深。
二、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2.1 掌握外源性污染该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指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物进入河道,即控源截污。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王格(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摘要】水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体不仅可以保障城市水土湿润、养分充足,而且能有效调节气候环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河道水体质量越来越差,黑臭水体现象越来越严重。
政府机构应联合相关单位对河道黑臭水体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应给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和优化城市水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河道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黑臭水体;河道治理;人工湿地【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2-0028-021工程概况鹤岗村、杨山村、硖石村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为切实有效推进鹤岗村、杨山村、硖石村治污工作,严控水污染源和消除黑臭水体,实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必须改造现状,排水管道为雨水管道,对污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
鹤岗村工程设计范围面积约2.77km2,设计范围内总人口数为1817人,房屋703栋。
工程新建建筑De100立管10.8km,埋地De150UPVC管9.1km,新建D300~D500污水管道6.4km,新建300m3/d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座。
杨山村工程设计范围面积约3.60km2,设计范围内总人口数为2400人,房屋1153栋。
工程新建建筑De100立管16.1km,新建埋地De150UPVC管15.0km,新建D300~D500污水管道11.3km,新建D150~D200压力钢管0.85km,新建500m3/d及250m3/d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各1座。
硖石村工程设计范围面积约2.16km2,设计范围内总人口数1853人,房屋856栋。
工程新建建筑De100立管12.5km,新建埋地De150UPVC管11.1km,新建D300~D500污水管道11.7km,新建D150压力钢管0.29km,新建60m3/d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1座,新建250m3/d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60m3/d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座。
黑臭水体成因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
黑臭水体成因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摘要:黑臭水体是目前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表现。
本文首先分析了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以及黑臭水体等级划分的判别标准。
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比不同的生态治理措施对于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量以及氨氮含量的改善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生态治理措施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
黑臭水体的修复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适宜的物理和生物治理方案。
关键词:黑臭水体;海绵城市;成因;治理措施1 黑臭水体成因以及判别标准水体发黑发臭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主要是由于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导致的。
另外也可能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或者水体底部泥沉积造成。
随着污染物浸入水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形成缺氧状态,水体中金属离子与硫离子相结合产生导致水体变黑的物质吸附于悬浮颗粒上,使水体变黑;另外,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机硫化物,该物质挥发导致水体散发臭味。
其次,无氧环境下,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气体等也是导致水体变臭的原因之一。
总结可得,导致水体变黑的物质有:悬浮于水中的颗粒吸附有不溶物质或者带色腐殖质等。
且由于河道中水动力不足以形成完整水循环,从而导致底泥淤积,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黑臭水体中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水体失去自洁能力,黑臭现象加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水较多,造成有机物质汇入水体;(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变黑变臭;(3)水中植物无人打理,造成水中死掉的植物腐烂,加速水体的黑臭现象的发生。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通过不同指标来判别黑臭等级。
将水体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
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表注:* 水深<25cm时,该指标按照水深的40%进行取值。
2 不同治理措施效果的试验研究2.1 样品的采集首先对试验选择的水体进行一段较长时间的水质监测,将试验水体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分布,共设置15个采样点,并对每个采样点进行4-10月份的连续监测。
有关农村黑臭河道整治的分析与思考
有关农村黑臭河道整治的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从农村黑臭河道的整治出发,归纳了一些常用的黑臭河道整治措施,通过成功整治黑臭河道的实例,对现代农村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分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生活污水被排放入河,各类垃圾被随意倾倒入河,河道水体黑臭和富营养化现象普遍,然而民众对周边水环境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美好的水环境提供支撑保障,农村河道黑臭己经成为影响农村形象和农村民众生活质量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农村黑臭河道的整治工作就显得极其的迫切和重要。
1、黑臭河道形成原因当河道所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引起河道黑臭。
在农村,造成河道黑臭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水情变化的原因,又有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也有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管理等诸多原因,还有村民居民素质等原因。
1.1 各类污染源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及各种重金属等都会引起水体黑臭。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溶解氧几乎为零,导致河道出现黑臭现象。
1.2 水动力不足农村的农业、企业用地、房屋、公路建设的填河和占用河道,有些将过河桥梁改为箱涵,有的甚至将埋设口径很小的涵管作过水断面,部分河道甚至被填堵或被截断形成断头浜,造成大部分河道水体流动缓慢或者几乎不流动,使得水体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水体不流动造成水中的含氧量减少,逐渐变成了死水经过日积月累产生淤积黑臭现象。
1.3 上游水源条件差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的上游来水加剧了河道的黑臭程度,受污染的河道无法通过引用清水来进行恢复。
;另一方面,已经治理好的河道可能会再次被上游来水所污染。
1.4 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由于污染严重和环境条件恶劣,以致水体食物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极度缺失,造成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消失殆尽,进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分解,加剧水质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藻类、水生植物:通过同化吸收消化水体中富余的无机 盐,并产生氧气,提高水体的OD值,使水质得以净化。
鱼类:捕食水体中的藻类、原生动物等,与微生物、水 生植物等共同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生物组成的有机联系的 食物链,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分解、转化,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生物自净作用是使 水体自净的根本原因。其 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水生生 物,包括细菌、真菌、原 生动物以及一些高等水生 动植物。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细菌:通过其各种酶的作用使有机物中的C、N、P、S 等元素转化为CO2、NH3、亚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 同化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原生质,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营 养物质。 原生动物:主要是吞食细菌,控制细菌的增殖速度,保 持了微生物群体的生态平衡,同时它还可以吞食污水中的固 体有机物及溶解的有机物,直接起净化作用。
河川水体的自净作用及水体黑臭 现象的成因
报告人:Sean
单位: XX
河川水体的自净作用及水体黑臭现象的成因
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黑臭现象的形成原因
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的概念
ГОСТ 27065-86中将自净作用定义为:污染水体在恢复 到其初始性质和成分过程中各种水文、化学、生物作用的总 和。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要发生扩散、沉降、悬浮与再悬浮、 生化降解等一系列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都能使水体得到 不同程度的净化。但污染物的扩散、沉降、悬浮于再悬浮等 过程只是物理变化形式,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重新分布,并 不能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总质量。 所以,狭义上讲的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过程,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铁主要是以铁氧化物 和氢氧化物形式进入水体, 水体中铁分为无机态铁和有 机态铁,亦可分为悬浮态铁 和溶解态铁,主要有 Fe(Ⅱ) 和 Fe(Ⅲ)两种价态。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铁循环
通常水体中存在三个反应带:好氧带、活性反应带、厌 氧带。其中活性反应带位于好氧带和厌氧带交接区域,是三 价铁还原和二价铁氧化主要反应带。 含铁化合物进入水体后,经过好氧带、活性反应带、厌 氧带,最终沉降到水底。在经过活性反应带和厌氧带时,可 能有一部分被还原成二价铁。水底以厌氧环境为主,铁主要 以二价态形式存在。 底层水与上覆水交换使二价铁离子扩散,在上升过程中 进入活性反应带和氧化带,重新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受重力作用不溶性三价铁下沉,在亚氧化环境中再次被 有机质还原溶解,从而完成铁价态转化的一个循环。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关键因素—OD 有氧环境 缺氧环境 严重缺氧环境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关键因素—OD
有氧环境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 下,一部分被同化为菌体,另一部分被彻底分解成CO2、 NH3、无机磷等。同化作用使微生物在净化过程中自身大量 繁殖会引起暂时水体污染,但最终可因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 而失去营养基质逐渐消亡,并在水生态恢复过程中,被高一 级的生物群落吞食、去除,致使微生物数量下降,水体得以 自净。 微生物的这种自净作用是由好气性异养菌与捕食细菌的 上位食物链(原生动物、鱼类等)共同完成的,即由一个从 低级到高级生物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个食物链来进行的生 物净化作用。水体黑臭南京红旗河西虬江河河水
汉江支流
河南新郑河
水体黑臭 水体主要污染源
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高有机物、氮、磷)、畜禽粪便、 农田化肥、底泥污染及其在悬浮作用、重金属污染(铁、锰 于黑臭有关)、水体热污染(河流热污染指河流两岸工厂向 水体排放高温废水使局部甚至整个河流的水温上升,威胁到 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同时水温是促进水体发臭的 一个重要因素。)
水体的自净作用
综上所述 ,微生物是水体中污染物质最初始的分解者, 它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决定了污染物的降解程度与降解速率。 而DO则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有氧氧化代谢反应, 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 因此,考察水体中微生物的组成、DO及DO对水体微生 物的影响,是分析水体自净机制的重要依据。
水体黑臭 水体黑臭的概念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乳酸菌群:乳酸菌能使未腐蚀的有机物发酵,转化为有 效养分;以光合细菌、酵母菌的生产物糖类为基质,产生乳 酸,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能使木质素、纤维素等难分解 的有机物容易分解,并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 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放线菌群:放线菌为好氧菌,是细菌和霉菌的中间形态, 大多数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3℃~37℃。放线菌可摄取 光合细菌产生的氨基酸,产生抗生物质。这种抗生素能有效 地抑制病原菌,争夺有害霉菌及细菌增殖时所需的物质,从 而抑制其增殖,创造有益于其它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酵母菌:酵母菌为异养型、好氧、兼性厌氧菌,可产生 促进细菌分裂的生物活性物质。还对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增 殖的基质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它适于偏酸性环境中生活。 其它: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解磷细菌等,对控制水 体中的氮盐及磷酸盐起着重要作用,能防止水华等现象的发 生。 总之,水体中污染物的最终分解、转化是有许多不同种 属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是某一类微生物作用的结 果。
化学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分解转化等化学过 程表现出来,其中氧化还原反应起重要作用。而作为水体氧 化剂的DO,其含量的高低对化学净化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通常水体中的DO含量越高,对化学自净作用贡献就 越大,自净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则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水 体恶化。
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物自净
水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 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 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 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有机物腐 败、分解、发酵,转化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 醇等14000多种发臭物质。此过程引起耗氧大于复氧,造成 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 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 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 黑、变臭。
水体黑臭 水体发黑的成因——铁、硫等元素循环失衡
污染河水中复氧与耗氧失衡导致水相和沉积相氧化还原 环境变化,造成铁、硫等化合物的化学/生物转化机制及其产 物发生改变,形成FeS、MnS及H2S等有害物质,是水体黑 臭形成的重要原因。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铁循环 水体中的硫循环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铁循环
在严重缺氧环境中,即在有机物严污染的水体中,由于 异氧细菌的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溶解氧不断被消耗而降低, 导致水体严重缺氧时,使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此类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时会形成许多有机酸、酮、醛等中间物,释放 CH4、H2S等气体,致使水体发黑发臭。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中DO的因素
水体中氧的补充与恢复:大气中氧向水体中扩散至饱和; 水生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中供氧;水体和污水中 存留的部分氧量。 水体中氧的消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氨的氧化;水底 淤泥的生物分解;具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光合作用夜间停止 但仍需要呼吸作用而耗氧。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关键因素—OD
水体自净的主要功能者是水生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以及一些高等水生动植物。水生生物的正常新陈代 谢,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如温度、pH、溶解氧(DO)、 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光照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水生生 物而表现出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它们是水体自净作用发 生的必要条件。 而水体自净主要靠生物的氧化作用,因此DO是水体自 净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程度。
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始于微生物的分解与转化作用, 因此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是水体生物自净的最关键的因素。 污水净化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如下: 光合细菌:能大量分解吸收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抑制好氧病菌的繁殖;分泌大量的
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等,促进 固氮菌、放线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铁循环
当大量有机物等耗氧物质进入水体使溶解氧降低,好氧 带、活性反应带、厌氧带分层被破坏,严重时整个水体普遍 呈厌氧还原状态,铁的循环被完全破坏。 三价铁进入到水体后在厌氧带被还原成溶解态二价铁, 而二价铁在水体交换上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成三价铁。随着 三价铁转化反应的进行,二价铁离子在水体中不断累积,浓 度逐渐增大,与厌氧状态下产生的硫化氢结合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为黑色沉积物,一部分悬浮在水体,一部分沉积在 水底,使水体呈现出黑色。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关键因素—OD
在缺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如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 细菌)可以把有机物分解为CH4、H2、H2S、CO2、CO、 NH3等,从而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使水体得以自净。 有机物厌氧分解在水体自净中其辅助作用。
水体的自净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关键因素—OD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硫循环
硫主要以硫酸盐和有 机硫的形式进入到水体,其 元素的价态可分为+6 价到2价 。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硫循环
水体有机硫化物一部分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简单的 无机硫包括硫化氢、元素硫、硫酸盐等形式,但主要的是硫 化氢;另一部分则沉降进入到沉积物中。硫酸盐在水体缺氧 环境下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作用下最终还原成硫化氢。 硫化氢向上扩散到水体的活性反应带和氧化带被氧化生 成硫酸盐以及中间价态的硫类,也可以与碎屑矿物或水体中 铁反应以硫化铁的形式沉淀。 硫化氢、元素硫及硫酸盐还能被植物、藻类和微生物同 化到含硫蛋白质和生化物质中成为有机硫。
水体黑臭 水体中的硫循环
当大量有机物等耗氧物质进入水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 下降,而有机硫分解和硫酸盐还原产生的 H2S继续氧化耗氧 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进一步减少, 整个水体呈厌氧还原态。 故H2S不能被氧化为硫酸盐而被生物同化利用,致使H2S大 量积累。 积累H2S的一部分与水体中的 Fe2+、Mn2+等形成金属 硫化物,被水体中悬浮颗粒吸附而悬浮在水体中形成水体的 黑度;另一部分则从水体中逸出而形成水体的臭味。 同时水体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有机物与硫酸盐的反应,产 生大量的H2S,最终形成整个水体的黑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