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二维地震勘探在闽西南深部隐伏矿的应用效果分析
Value Engineering• 291•二维地震勘探在闽西南深部隐伏矿的应用效果分析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2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Deep Concealed Ore in Southwest Fujian牛争华N IU Z h e n g-h u a(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泰安271021)(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S u r^^e y in g Team o f Shandong Coal G eological Bureau,Taian271021, C hina)摘要:地震勘探方法对于解决覆盖区下的控矿构造、与矿体有关的局部不均匀体和隐伏岩体分布等地质问题,具有精度高、探测 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探测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
在地质找矿难度日益增大,以寻找盲矿和深部隐伏矿为中心的勘探形势下,地震勘探 方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验,该方法在闽西南武夷山成矿带,推覆构造覆盖隐伏矿勘探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 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Abstract:Seism ic exploration m eth od has th e characteristics o f high precision,large depth o f detection,high resolution and accurate detection results for solving th e ore-controlling stru ctu re under th e coverage area,local inhom ogeneity and concealed rock m ass distribution related to o re bodies and other geological problem s.Increasing difficulty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to find blind o re and deep concealed o re exploration centered on th e situation,seism ic exploration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 p ortan t role.Th rough th e test,th e m eth od has achieved good geological results in th e nappe structure covering concealed o 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 f th e W uyishan m etallogenic belt in th e s o u th w-e st o f Fujian Province,and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关键词:闽西南;地震勘探;处理流程;地质模型Key words:S o u th w-estem Fujian;seism ic exploration;processing;geological m od el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5-0291-03〇引言在闽西南武夷山成矿带,针对推覆构造覆盖隐伏矿勘 探难题,开展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 查。
地震资料二维解释
闭合和空校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后面还专门讲叠偏直接作图方法。
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小结:
主要内容:收集资料、熟悉资料、地质建摸、加载数据、
层位标定、对比解释、闭合成图、速度建场、 变速空校、构造落实、提取属性、地质分析、 综合研究、预测储量、提供井位、交付报告。 关键技术:层位标定、目标处理、断层组合。 技术难点:速度场精度、空校方法。
法和步骤。
1、相位校正及波形、振幅、频率一致性处理
在解释工作开始后第一步加载,加载后首先看工区内的地震资
料相位是否一致, (二维资料的图头上已经标出了是小相位、零相 位。)如果相位不一致,用PostStack 可以进行相位一致性处理。第
二步是调查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是否一致。分辨率不同,同相轴有胖 有瘦,难以闭合对比。这时作频率分析和统计,找出全区的通频带 一致部分。进行反褶积或带通滤波,使频率保持一致。第三步是调查 地震剖面上的振幅、能量是否一致。首先作振幅统计;可以看出最 高、最低、平均振幅。如果振幅不一致,进行振幅均衡处理可以使振 幅保持一致。
CH91-104与LY96-2相交剖面段(处理前)
CH91-104与LY96-2相交剖面段(处理后)
二维解释
层位标定技术
二维地震资料迭后一致性处理
精细速度场的研究
速度场的建立思路
以T0图和叠加速度为基础;充分利用 井孔的各种信息(钻井、声波、VSP), 通过一定的速度估算手段--层位控制模
二维解释
2、闭合差校正 二维资料普遍存在闭合差,因此除了上述各种之
外,还要作闭合差校正。 这一步是在做好相位、频率、振幅一致性处 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闭合差校正的关键是选好基准面 (或参考层),多次反复计算和 修改校正量。 在一般解释系统上都有闭合差校正的功能,所选择的基 准面断层越少越好,越靠近目的层越好;所以这是一个边解释边进行 闭合差校正的交互迭带过程。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潘振武)●地震勘探工作程序地震勘探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勘探报告与审批—“售后服务”●地质报告的作用——开采(或灾害防治)设计、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地质依据;地质构造影响矿井采区布置、工作面划分。
由于地质构造不清,未采取防范措施,巷道遇断层揭露瓦斯突出煤层、含水层、采空区带来危险。
构造不清造成掘进巷道增加。
百万吨掘进率、百万吨死亡率增加。
煤矿五大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粉尘)都与煤矿地质条件有关。
查明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为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维地震为找煤、指导下一步勘查或其它专项目的。
——为本单位科研集累资料,集累经验;——展示本单位在行业中形象,是客观的广告和宣传。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6-2000:(22~24 页)“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做到报告内容齐全,观点明确,证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图表齐全,整洁、美观。
”(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内容):文字说明包括:序言;概况;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野外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质成果;结论等七章。
附图包括:实际材料图;反射波T0等时线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地震地质剖面图;地震时间剖面图等。
附表包括:测量成果表;工程量统计表;断层控制表等。
1.以往地质资料(包括矿井地质资料)收集、分析目的:了解地层、地质构造特征;以往地质工作质量;地震地质条件。
作为物探工作设计、资料解释的依据。
存在问题:——收集不足(范围、内容)——分析、利用不够,如测井资料——对以往地质资料中差错甄别不够应收集的资料·最近(新)的井田勘探报告或矿井地质报告·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综合柱状图·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基础资料表·钻孔坐标·主要剖面图·煤、岩层对比图·全部有关钻孔的钻孔综合柱状图(含测井曲线)·其它物探成果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周边其它煤矿、小窑情况需要时:煤质、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试验、观测成果表。
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开题报告
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勘探是探测地下构造和地层形态的重要手段。
其中,基于地震数据的地震偏移成像是勘探地下构造的关键步骤。
传统偏移方式涉及大量的理论和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且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度不高的问题。
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高斯束方法的新型地震偏移成像技术,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成像精度和速度。
该方法减少了原始地震数据的处理,通过高效的映射和成像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演地下构造。
因此,开展基于高斯束法的偏移成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基于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方法,探究该方法在地震偏移成像中的应用,包括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优化和改进。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数学模型;(2)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VSP高斯束法的适用性,实验验证其成像精度;(3)采用数据对比实验,与传统地震偏移成像方法进行对比,探索高斯束法在时间/深度刻度成像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从而验证VSP高斯束法在地震偏移成像中的应用及其成像精度。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通过模拟实验,生成地震波和波场数据;(2)利用二维高斯束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偏移成像;(3)对比采用其他传统地震偏移方法处理后的成像结果,分析其精度问题。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完成基于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涵盖该方法应用的可行性、优劣等。
预期成果如下:(1)建立二维VSP高斯束法偏移成像的适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2)探究VSP高斯束法在地震偏移成像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优化改进;(3)通过与传统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的对比,突出VSP高斯束法的优越性。
该研究成果将在地震勘探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利于优化地震勘探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未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支持。
地震资料二维解释
C、结合构造,分析断层 切割关系, 研究断层对构造的控制
作用;利用构造运动的期次确定断层的切割关系。
一般情况下新断层切割老断层。
二维解释
D 、断层的级别: 结合地质、构造发育史定断层的级别;
主要根据地震剖面上断距,两侧对置的层位,波阻特征等。
一级断层:控制盆地的沉积,断到基底。盆地可研究生油层系、 资源量。 二级断层:控制构造带。构造带可以研究生储盖、生油构造。
二维解释
如上图所示: 当资料不清时,断层掉向不清,断层面的方向不同, 高垒和地堑不同的结果。断层至关重要。
二维解释
断层解释
A、定准断点 :根据波阻错断,水平剖面上有绕射波和断面波。 B、平面组合 :考虑断层的空间延伸关系,平面上可以连接, 但平面上不一定能过去;所以要多次反复平面 剖面对比。
模型验证 、多种信息综合研究等方面。
二维解释
(一)、准备工作 1 、野外, 了解野外工作方法、施工因素、井深、药量、基准面、 排列长度、组合个数…。(涉及到处理方法、解释精度) 2 、处理,了解处理的主要流程及处理效果。保幅、修饰和去噪手
段。
3 、钻井,收集钻井资料及钻井报告。
4 、地质,收集已有的邻区的地质、地震资料及成果报告。
二维解释
2、闭合差校正 二维资料普遍存在闭合差,因此除了上述各种之
外,还要作闭合差校正。 这一步是在做好相位、频率、振幅一致性处 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闭合差校正的关键是选好基准面 (或参考层),多次反复计算和 修改校正量。 在一般解释系统上都有闭合差校正的功能,所选择的基 准面断层越少越好,越靠近目的层越好;所以这是一个边解释边进行 闭合差校正的交互迭带过程。
另外,还要了解目的层埋深、岩性、储集性,明确生储盖组合及 凹陷的构造格局、储层分布状况。如塔里木东河砂岩,岩性变化、 尖灭,华北地区找沙河街组的沙1、沙2、沙3段,小断块等。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勘探过程,验证地震勘探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了解不同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测井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1)地震波源:模拟地震波发生器,产生频率、振幅可调的地震波。
(2)检波器:模拟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地震波源频率、振幅、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参数。
(2)激发地震波:启动地震波源,产生模拟地震波。
(3)采集地震数据:将检波器放置在地表,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偏移、解释等处理,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 实验结果(1)反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2)折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波速和密度。
(3)地震测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层位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四、实验分析1. 反射波法: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可以识别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3)数据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2. 折射波法:折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适用范围有限,要求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
(2)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
3. 地震测井:地震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安阳龙泉二维测量报告
河南省安阳县龙泉煤详查二维地震勘探测量工作及质量评价一、任务和概况龙泉煤详查区地处安阳市西南部,位于安阳市龙安区境内。
测区内系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107.50~243.90m,相对高差136.40m。
(此处应编写测区地形、植被、交通等影响测量难易程度的情况)区内主要发育黄土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丘陵形态多呈浑圆状,冲沟较发育。
测区范围由下表拐点坐标所圈定。
本区二维地震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是为地震勘探提供准确的定位、定线依据,本区布置二维地震测线16条,其中主测线11条,联络测线5条。
测线总长62.44km.我们于2011年4月8日进入工区开始控制测量工作,2011年4月12日结束控制测量工作。
13日开始测线放样。
5月29日结束测量外业工作。
(所选已知点不能控制整个测区,可以看一看我给你的DWG图)二、已有成果、资料及其分析利用测区有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提供的D级GPS控制点30个。
本次控制测量选用其中GD11龙泉、GD13市监狱、GD17东平东,3个已知点为起算点(见表2),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4°,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经现场踏勘,标石完好;经检验成果精度可靠,可以作为本区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
已知点坐标表2三、作业及起算依据1、《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8——2000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19954、本测区二维地震勘探设计书以及工程布置图。
(1)、《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8-2000;(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本项目技术设计书相应测量部分。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2014年5月5日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一、基本任务1.1 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
具体要求如下: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野外数据采集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③排列的布设;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2、室内数据处理;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二、数据采集仪器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2、两根5m大缆3、24个100Hz检波器4、一块12V蓄电池5、一条同步触发道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7、测绳一根9、罗盘一个10、野外记录本图一地震仪图二部分实验仪器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3.1 测线的布置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
(图三)图三测线布设3.2 观测系统设计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
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
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l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维地震勘探设计的编写、野外施工、资料质量控制、原始资料整理及资料质量的检验与评价等项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物探专业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Y/T 5171-93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 5857-93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SY 5868-93陆上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T 6052-1994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现场处理质量监控SY/T 5927-94石油物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地震勘探阶段划分及设计3.1 地震勘探阶段及要求3.1.1 地震概查在其他物探、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震概查,完成以下任务:a)了解基岩的起伏及其埋藏深度;b)划分坳陷和隆起,了解区域构造特征及主要断裂分布;c)建立与划分地震地层层序,了解各套地层的沉积厚度和特征;d)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盆地资源评价·提供参数井井位。
3.1.2地震普查在前期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震普查,结合钻井及其他资料完成以下任务:a)查明坳陷内凹陷、凸起分布和构造特征,基本搞清沉积岩的地层分布、厚度及其变化,查明主要断裂分布:b)划分二级构造带或发现局部构造,并了解其形态、范围及主要目的层段的分布和厚度变化:c)初步划分时间地层单元,通过区域地震地层学的研究,作出各地质时代地层单元岩相图,并提供早期油、气资源预测资料:d)综合评价二级构造带,选出有利二级构造带或局部圈闭,并提出预探井井位。
3.1.3地震详查在早期油、气资源预测和综合评价的有利地区进行地震详查,与其他工作配合完成以下任务:a)查明有利二级构造带的形态、空间分布。
构造发育史及其周边关系:b)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其他资料研究生、储油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指出有利地带:c)综合评价二级构造带,指出有利的断块、潜山或构造;d)寻找非构造圈闭油、气藏:e)进行圈闭评价,指出有利的断块,潜山和构造,提出评价井井位方案。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目录1. 实习目的和任务 (1)2. 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特征 (1)3. 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1)4. 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 (2)5. 野外数据采集 (3)6. 地震数据处理 (6)7. 资料分析与解释方法 (8)8. 地震剖面分析 (9)9. 浅层地震勘探结果 (10)10.个人总结体会 (10)1实习目的与任务生产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为毕业后的胜任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工程场地是否存在断裂,以及展布及其属性,具体包括(1)使用娇鹏公司SE2404EI地震仪,通过野外现场试验,正确选取生产中使用的各项参数,完成浅层地震勘探剖面2条,共计0.6 km,生产激发点40个,接收点120个。
(2)查明工程场地近地表是否存在断裂,以及断层的走向、产状、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及其空间展布特征。
(3)广泛收集有关地质、物探、钻孔资料,深化认识,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提供参考。
2.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特征德源华通小区项目位于廊坊市建国道以北,盛通投资集团东侧,王寨小区西侧,南邻圣泰新苑小区。
地理坐标:北纬39°31´13.4″,东经116°43´36″。
拟建场地位于太行山东麓冲洪积平原区,地貌单一,场地地势平坦。
根据区域地层资料,沉积物以砂、粘土为主,组成若干个正韵律层。
(1)全新统(Q4):河湖相沉积厚67m左右。
(2)上更新统(Q3):本统隐伏于全新统之下,底板埋深在153m 左右。
(3)中更新统(Q2):本统以河湖相沉积,底板埋深360m左右。
(4)下更新统(Q1):本统隐伏于中更新统之下,底板埋深420m。
物探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勘探作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勘探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于2021年7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物探地震勘探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观察,使我对地震勘探的原理、方法、技术以及野外施工流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大型油田,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1日至7月31日,共计一个月。
2. 实习内容(1)地震勘探原理与理论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与解释。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地震勘探的野外施工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方面的知识。
(2)野外施工在野外施工阶段,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野外施工流程,包括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环节。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3)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技巧。
(4)地震资料解释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我们学习了地震剖面的解释方法、油气藏预测技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剖面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了对油气藏的认识。
3. 实习过程(1)踏勘与测量实习初期,我们跟随地震队进行了踏勘和测量工作。
在踏勘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场地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信息。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学习了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野外测量技术。
(2)钻井与排列在钻井和排列阶段,我们学习了钻井工艺、检波器排列方法等。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论 .3§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3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4 §3物探工作完成情况 ..6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8§1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8 §2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简介 .9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3)§1试验工作13 §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14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 ........16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17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21)§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正确接收窗口的选择..21 §2 屡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21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24)§1 资料概述24 §2 垂直时间剖面的比照与解释25 §3 等T0 构造图的绘制..27 §4 三维资料成果分析^p 和解释.....28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30§1 获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30 §2 对今后实习安排建议 .31附主要【参考文献】:^p 附图第一章绪论§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1.1.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稳固和加深学生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学会纯熟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初步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展野外消费各工种工作技术的根本训练。
〔3〕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正确窗口的选择。
〔4〕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5〕熟悉屡次覆盖反射波勘探的测网布置与野外作业。
〔6〕掌握三维反射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的对比研究
2 4 3
对于煤 田勘探中常用 的固态成型炸药 , 对成孔要求较高 , 在松 散干燥的沙漠区域和松散的卵砾 石层成孔 困难 。 另外炸药审批手
续繁 琐且 审批时 间耗 时长 , 需要特殊工 作人 员使用和存贮炸 药。
使用炸 药的危险 系数较 高。 2 . 2可控 震源
4 结语
从两种不同的激发方式对 比, 选择 合适的施工参数 , 相对于炸
2 从设 备 限制和 其 它 因素 分析
2 . 1炸药 震源
炸药震源对应不 同外界因素( 山地 、 沼泽 、 沙漠 、 河滩等各种地 形) 可 以使用不 同钻具 和不 同炸 药, 炸药震 源基本能适应各 种地
形, 适用范 围广泛。
收。 可控震源施工参数 : 采用2 台l ( Z 一 2 8 吨位可控震源组合激发, 震 动台次 : 2 台X l O &, 扫描长度1 0 S , 扫描频率 : 2 0 ~1 0 0 H z , 驱动 电 平: 7 0 %, 扫描 方式 : 升 频 扫描 , 斜坡 : 0 . 3 , 接收 排列 采用 1 4 4 道
学 术 论 坛 风区域和 多机 械振 动 区域建议 使用可控震源 。 最后 , 从破环程度
S C I ( E N C Q E T E C O L O G Y N F O M A T I O N
&H N l R — 墨圆 ■ t 置 置 譬 幽
对比 , 炸药 震源 对应的时 间剖面采用的是初 叠剖 面, 速 度拾取精
6 0 Hz 检 波 器接 收 。
从实际施工效果分析, 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 , 可控震源获取的 原始资料 信噪 比不低于炸药震源 , 浅部区域可控震源优于炸药震 源, 可控震 源获 得的时间剖面 反射 波连续性好且能量强。 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 因可 能是 当地多风 , 外界干扰较 大造成 的。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地震勘探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2)学会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佳窗口的选择;(3) 学会熟练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设备;(4) 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5) 利用地震仪探测风化基岩面深度;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实验原理:利用人工方法引地壳震动(炸药,可使震源震动),再用精密仪器按一定的方式记录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信息利用对原始信息经一系列加工处理观测后的成果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2实验内容:(1)了解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2)浅层地震仪原理、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3)测线布置及观测系统设计;(4)浅层地震反射波野外采集技术;三、实验仪器设备Geopen24道地震仪、铁锤、检波器、电缆线、测线、主机一台。
如图(1)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1)打开采集软件,设置参数,如图(2)所示2)激发震源,然后收集地震波的传播图像。
如图(3)3)观察波形好坏,可以通过‘增益’来控制显示。
如图(4)4)进行满覆盖次数观测,储存数据,待会实验室室内处理。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如下:1、预处理:预处理是数据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数据处理的基础工作。
是把野外采集的数据磁带转换成处理系统所能接受的共中心点CMP道集所涉及的全部处理过程。
2、滤波: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频谱特征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的数字处理方法成为数字滤波。
包括:褶积滤波、递归滤波、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扇形滤波、时空域滤波、频率-波数域滤波等。
3、反褶积:消除激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所受滤波作用的处理方法成为反褶积也叫反滤波。
反褶积就是设法消除子波的影响,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
4、数度分析:是指从实际资料中求取叠加速度的过程。
5、动校正:把反射波时间t校正到炮检中心点自激自收时间0t。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勘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我于近期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地震勘探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地震勘探公司,实习内容包括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技术、数据处理及解释等。
三、实习过程1.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面接收到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2. 野外施工技术学习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野外施工技术。
主要包括地震勘探仪器、地震炮点布置、地震检波器布设、地震数据采集等。
(1)地震勘探仪器: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地震检波器、地震放大器、地震记录仪等。
(2)地震炮点布置:学习了地震炮点布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炮点间距、炮点数量等。
(3)地震检波器布设:学习了地震检波器的布设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检波器间距、检波器类型等。
(4)地震数据采集:学习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如激发、记录、数据传输等。
3. 数据处理及解释学习在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及解释。
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预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质建模等。
(1)地震数据预处理:学习了地震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静校正、动校正、滤波等。
(2)地震数据解释:学习了地震数据解释的方法和技巧,如反射层解释、构造解释等。
(3)地质建模:学习了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步骤,如地质建模软件的使用、地质模型的优化等。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地震勘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技术、数据处理及解释等知识。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防灾科技学院实习报告书专业地球物理学系别地震科学系报告题目地震勘探野外实习报告人田优平班级 0850111指导教师高尔根,孙守才,武晔, 康建带队教师高尔根,孙守才,武晔, 康建实习时间 2011.7.4—2011.7.10 实习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监制目录一、工区位置 (3)二、区域地质概况 (4)三、工作方法、仪器介绍及施工流程 (5)3.1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5)3.2地震仪器及相关软件介绍 (5)3.3施工流程 (7)四、野外工作 (8)五、数据处理 (18)5.1数据处理流程 (18)5.2野外多次覆盖求层速度的主要处理步骤 (18)六、资料解释 (21)6.1时间剖面图 (21)6.2时—深转换 (22)6.3构造深度剖面图 (25)结语 (26)附: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27)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
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实习报告2
防灾科技学院实习报告书专业地球物理学系别地震科学系报告题目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野外实习报告人高家乙班级 0950111 指导教师高尔根、何世根带队教师孙守才、武晔、沈启兴、石砚斌实习时间 2012.7.2—2012.7.15 实习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监制目录一.工区位置 (3)二.区域地质概况 (4)三.工作方法、仪器介绍及施工流程 (5)3.1电法勘探…………………………………………3.1.1电法勘探工作方法……………………………………3.1.2电法勘探仪器及相关软件介绍 (5)3.1.3电法勘探野外施工流程………………………………3.2地震勘探…………………………………………3.2.1地震勘探工作方法……………………………………3.2.2地震勘探仪器及相关软件介绍 (5)3.2.3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流程………………………………四.野外工作 (8)4.1电法勘探野外实测工作及注意事项…………………4.2地震勘探野外实测工作及注意事项…………………五.数据处理 (18)5.1数据处理流程 (18)5.2野外多次覆盖求层速度的主要处理步骤 (18)六.资料解释 (21)6.1时间剖面图 (21)6.2时—深转换 (22)6.3构造深度剖面图 (25)结语 (26)附: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27)一、工区位置(北务镇)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位于顺义区东南部,首都机场东侧,东西北三面分别和顺义区的大孙各庄镇、李遂镇、杨镇相邻,南与河北省三河市相邻。
该镇面积为32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24.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7平方公里,村庄用地4平方公里,公路用地0.7平方公里。
下辖北务、郭家务、陈辛庄、林上、仓上、道口、王各庄、闫家渠、南辛庄户、于地、庄子、小珠宝、珠宝屯、东地、马庄15个行政村,拥有户籍人口10151口人。
(图1-1)。
图1-1.北务镇地理方位图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地属暖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1.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4.9℃,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5.7℃。
河南煤勘总院物探分院二维地震勘查报告通过评审
河南煤勘总院物探分院二维地震勘查报告通过评审
作者:张晗崔占锋郝沁慧
来源:《资源导刊》 2014年第6期
5月21日,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物探分院编写的《河南省禹州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维地震勘查报告》,顺利通过评审。
该项目是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承担的2011年度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受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委托,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物探分院承担了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工作。
本概查区地表属山前冲积平原地貌,表层黏土层夹砾石,成孔困难;河流水系、村庄等地面障碍物较多,增加了施工难度,概查区内断层较发育,煤层埋藏较深,对激发能量要求高;属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物探分院自2013年11月12日进入概查区后,共施工测线7条,完成物理点1908个,其中甲级率42.6%,乙级率55.7%,合格率98.3%。
野外采集质量经验收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2014年2月完成资料处理工作,累计剖面长78.67公里;2014年4月顺利完成全部资料解释工作,并高质量地编制了《河南省禹州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维地震勘查报告》。
本次二维地震概查大致了解了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变化情况和区内的基本构造轮廓,以及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和埋深。
在概查区内西北部圈出煤层赋存深度小于2000米、面积约23平方公里的一个工作靶区。
专家评审团认为,所提交的报告资料齐全,编写符合规范要求,依据充分,方法得当,数据处理和解释合理,完成了设计与合同规定的地质任务,同意通过。
(作者单位:河南煤勘总院)。
东胜煤田布牙土煤炭预查二维地震勘探设计(修改)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布牙土煤炭预查二维地震勘探设计承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实施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日期: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布牙土煤炭预查二维地震勘探设计任务书编号: [2009]煤勘-1-20项目编号: 08-1-MT09承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法人代表:莫若平总工程师:武文实施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单位负责人:王立峰总工程师:范国强设计主编:武波编制人员:胡宗正武波提交时间: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 (1)第二节勘探区交通和自然地理条件 (2)第三节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4)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7)第一节地质概况 (7)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10)第三章施工方法及工程量 (13)第一节生产前的试验工作 (13)第二节施工方法、因素的选择及其依据 (15)第三节地震勘探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17)第四节测量工作及精度要求 (18)第五节质量要求 (20)第四章资料处理、解释和报告提交 (23)第一节资料处理 (23)第二节资料解释 (25)第三节报告提交的内容和工期 (27)第五章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 (29)第一节保证工程进度和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9)第二节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 (2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一、勘探区范围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是国家规划的重点矿区,布牙土煤炭预查区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部。
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音乌素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8°08′00″~108°39′00″;北纬:40°10′00″~40°31″30″。
预查区为一不规则长方形,南北最宽约39km,东西最长约44km,面积1284.61km2。
预查区具体范围见以下10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表1-1 勘探区范围拐点坐标二、地质任务1、初步了解工作区构造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施工情况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
9月26日开始转入生产工作。
于2010年10月16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历时29天,共完成地震测线4条,测线长度7.82km。
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
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
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
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010年10月8日~10月18日在涿州恒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料处理,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
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
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010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构造解释、图件编绘和报告编制工作。
二、地质任务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及勘探地质目的要求,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为:1、了解测线控制范围的构造形态,查明F2、F3断层的落差、性质及其平面展布情况,平面误差不大于50 m。
对地震测线上新发现的20m以上断点做出解释。
2、控制测线范围内2号、9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解释误差不大于5%。
三、测线布置地震主测线布设北西-南东向,与构造主方向和地层走向近垂直,布设测线5条,详见图1。
图3-4 测线布置图图1 测线布置图四、试验工作通过沿测线详细的实地踏勘,在全区选取了1处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在5-1线1500桩号附近;试验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
其中完成微测井1个,记录6张。
点试验物理点14个,全部合格。
通过通过微测井浅层结构调查、激发和接收参数等的全面试验工作,确定试验结论如下:1、激发参数根据本区试验成果和以往类似地区的工作经验,为保证资料的信噪比,本次勘探的激发参数的确定为:黄土区:(1)首选激发深度为20m 左右的深井内激发。
(2)如难以达到20m ,则可按照12m ,5组合进行激发。
基岩区:进入基岩内3m ; 2、药量单 井: 4Kg ; 五井组合: 2Kg ×5; 3、接收因素(1)检波器埋置方式:坑埋。
D5-1D3右 D2 D1D5-2(2)检波器及组合方式:10Hz自然频率检波器,6只组合接收;组内距:2 m;组内高差不大于2m。
4、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通过试验记录对比,本区需采用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进行采集,以保证最终剖面的信噪比。
故确定主要观测系统参数如下:观测系统主要参数表表15(1) 仪器:加拿大产Aries-2.66数字地震仪;(2) 录制参数:采样间隔:1ms;记录格式:SEG-Y;前放增益:12db;(3) 成孔设备:Φ75mm的洛阳铲(最大钻孔深度30m)、山地水机(最大钻孔深度65m);(4) 震源:乳化药柱,地震勘探专用电雷管;(5) 64道接收,检波器为6只10Hz检波器;(6) 其它:车辆5台,对讲机20部等;五、野外采集工作1、测量工作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11°,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采用1:5000地形图。
该图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11°,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采用仪器为:国产灵锐S86型GPS双频接收机4台套,其标称精度为:平面5mm+1ppm,垂直为10mm+2ppm;日本 GTS-102N全站仪1台,其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2mm+2ppm;以上仪器设备已经在山西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年检,并在有效期内。
经过实地踏勘,在测区周围有山西省地质测绘院二〇一〇年五月所测的GPS四等网,标石保存完好,经检测精度可靠,可作为本测区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起算点成果见下表。
就用以上六个点。
测量工作从2010年9月12日开始到2010年9月20日结束,共计9天。
完成实物工作量:本区共施测测线5条。
物探点783个。
本测区测量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测量规范及行业规范中有关测量工作的规定,认真执行本区《地震勘探设计书》要求。
作业方法合理,采用技术先进,使用仪器先进。
物探点放测方法正确,各项检查认真,点位标志醒目,经检测,测点点位中误差ms=±0.078m, 高程中误差mh=±0.055m,精度良好,测量资料整理齐全。
可提供下工序进行二维地震勘探使用。
2、野外采集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为圆满完成本次地震勘探的任务,我公司严格执行《规范》、《合同》及《设计书》的要求,在野外施工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
勘探区共完成地震测线5条,测线长度7.82km。
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
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
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
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见表1。
二维地震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2六、处理和解释工作(一)处理工作资料处理中以静校正处理为重点,以提高信噪比为中心,处理与解释交互进行,主要参数见表3。
1)、处理流程及参数资料处理主要参数表表3替换速度3000m/s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预测步长16ms速度分析1个速度谱/40个CMP滤波叠前Bp(15,20-140,150)叠后Bp(15,25-120,130)偏移延拓步长12ms,偏移速度由钻孔对DMO速度标定2)、主要处理步骤1、静校正2、振幅处理3、干扰波消除4、地表一致性处理5、精确速度分析与多次迭代求取剩余静校正量6、DMO迭加7、迭后去噪图2 5-2线叠后偏移剖面3)处理成果及时间剖面质量评价本次勘探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
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
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二)解释工作本次勘探的重点是断层的解释,解释方法如下:1、断点解释断点解释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也是本次地震勘探的主要地质任务之一,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从任意方向切取剖面对断层进行解释,从而加强了对断层的控制程度,断层的解释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由粗到细,反复对比,先进行大网度剖面,后进行小网度剖面;先解释落差较大的断层,后解释落差较小的断层。
(2)充分利用工作站解释系统的放大、多窗口动态显示功能,利用垂直剖面与水平切片进行联合解释。
大断点解释:大断点常表现为煤层反射波同相轴的突然错断、强相位转换,易于识别,因此比较容易解释。
小断点解释:勘探区内小断层较为发育,落差小于5m的断点识别较为困难。
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反射波同相轴扭曲、振幅变弱、分叉合并等,见图4-15。
采用如下方法技术进行小断层解释:a利用断层上、下盘反射波特征b充分利用等时切片对断层具有较高分辨能力,对小断层进行识别。
c利用断层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
d充分利用工作站解释系统灵活多样的功能,如逐级放大、多窗动态显示、彩色显示等功能。
2、断层组合三维资料解释中断点的组合是将性质相同、落差相近的相邻剖面上的断点按一定展布规律组合起来,同一断层的断点在相邻测线其倾向和走向上等性质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些规律性,将相邻剖面的断点进行组合后,再在各个方向上闭合,检查断面与同相轴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应在同一层位上表现出统一性和连续性,并且符合地质构造规律。
3、断层产状的确定断点在平面上的投影连线就确定了断层的走向。
按一定间距垂直断层走向切剖面,剖面上的断层线即反映出倾向、倾角和落差情况。
4、断层可靠程度评价依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要求,按20m 20m网格剖面对组合的断层进行了评价(对于落差小于5m的断层只作为断层异常解释,不参与评级)。
其评级标准如下:可靠断层:由2条或2条以上相邻剖面线控制,A级断点不低于50%。
A+B级断点不低于75%,断面产状、性质明确,落差变化符合地质规律。
较可靠断层:由2条或2条以上相邻剖面线控制,A+B级断点不低于60%,断面产状、性质较明确。
控制较差断层:达不到上述要求者。
七、勘探成果本次勘探基本控制了2号和9号煤层的赋存形态,基本表现为一向南东倾的单斜,倾角20-30°。
同时解释断层断点8个,并组合解释正断层2条(F2、F3),落差均大于20m;按照规范评价为可靠断层;其中F2断层落差45m,F3断层落差50m,均由d1、d2、d3、d5-1条测线控制,基本与地质推断位置和产状一致,其特征见图3、图4,勘探前后构造对比图见图5。
图3 F2断层在d1线上的反映图4 F3断层在d3线上的反映勘探前后构造对比图图5 勘探前后构造对比图(红色为原地质推断断层,品红色为地震解释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