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docx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71b5cc2da38376baf1fae8f.png)
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郑永年2014年12月02日在民族国家时代,不管人们喜欢与否,民族主义无处不在。
自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精神始终反映在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义(尤其是爱国主义),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美德。
但同时,民族主义也不时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战争,无一不和民族主义有关,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
也正因为如此,自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民族主义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歌颂,有人诅咒。
今天,随着地缘政治的变迁,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和复兴,对国际和平和民族国家的统一,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民族主义也再一次成为人们不得不关心的重大议题。
民族主义不可避免。
只要这个世界是由主权国家所组成,民族主义就不会离开人们而远去。
因此,一个现实的选择是构造一种比较理性的民族主义,避免各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尤其是那些建立在民粹之上的民族主义。
这也正是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政治挑战。
这种挑战既发生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观层面,也发生在社会心理的微观层面。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精神,就是通过把自己融合进世界而崛起和强大。
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时候,他表达了其民族主义精神,这种民族主义精神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追求国家的强大。
邓小平实现了他的民族主义精神,因为正是他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中国走到了今天,在短短30来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近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2008年以来,西方长期处于危机之中。
中国本身没有危机,也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扩展到中国。
在很多年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不过,在同一过程中,西方和中国之间的各种冲撞也表现出来。
从前西方经济好的时候,信心十足,并没有感觉到崛起中的中国真能“威胁”到西方。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5a0efb3867ec102de2bd8965.png)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谈及“民族主义”一词,总有一种界定模糊的意味。
它不像“爱国主义”,总是积极向上让人学习信奉;它不像“官僚主义”,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它是这样一个词,人们在听到它时会做一番思索,这到底是给反抗外国侵略以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个民族主义,还是让国家海外侵略不断扩张的民族主义呢。
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起源于英国。
由于宗教改革将英国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之后的领土战争,贸易争端更加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
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最终让英国确立起了自由民主的制度,将权利由国王手中转交给整个民族,民族国家就此诞生。
而这正是民族主义的基础。
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刚出世时是民族要求独立建国,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主张和运动,起到的是一个巩固国家,增进英国自我发展的力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洲各国和美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
于是,它们走上了以武力拓展国际市场的道路,通过扩张和征服奴役了众多弱小和落后国家,使亚、非、拉美的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场所和原材料的输入地。
正是在扩展国外市场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一步步蜕变为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殊政治集团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
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媒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以侵害其他民族利益为代价,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因此,从主导成分上说,殖民主义就是恶性发展的民族主义,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
依据它的发展历程,可将民族主义按照西方思想家伯林的标准来划分。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1fbc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0.png)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统一性的政治运动。
起初,民族主义运动是为了解放被殖民的国家,使其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的思想渗透到了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了现代国家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影响。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种口号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引起了共鸣。
市民意识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彻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由。
此后,在整个19世纪中,欧洲的许多国家经历了持续的政治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挑战绯闻,要求国家独立。
这种运动范围从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地反对外国统治,到波兰等国家对其被瓜分领土的要求。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也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在这种背景下崛起,并将自己的利益与新兴的民族身份相结合。
为了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寻求通过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来转移国家权力,并借此力量来推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在许多欧洲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民族主义运动大大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激发了一些负面效应,包括一些同情民族主义的人员对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敌意。
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其他族群是不值得信任和排挤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也由此产生了敌对推动。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一些根本性的挑战。
一些国家仍然面临着民族间的紧张与不平等,导致经常易发暴力冲突。
同时,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导致了模糊、不稳定的边境和对流亡人群的歧视。
三、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早期战争的引爆点,也为之后的世界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三民主义关系,局限,新旧对比
![三民主义关系,局限,新旧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8a8099d51e79b89680226e7.png)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就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来说: 、就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来说: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 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 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 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但未能真正给 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 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 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 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2、就其内容来说: 就其内容来说: 就其内容来说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 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 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 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 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1)新民族主义增加 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 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 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三民主 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 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 是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 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 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 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 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 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 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 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 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 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 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 革命”。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12d7bf12b7360b4c2e3f642a.png)
民族主义之利弊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
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
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
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
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
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
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
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
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
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
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c4a1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4d.png)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尚未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民族主义可以提供强大的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倡导理性的爱国主义,促进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主义;国家构建;爱国主义;爱国教育1 民族主义的概念1.1 民族主义的含义:民族主义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对共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认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努力保持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体系。
它包含着独立、统一、自由和发展的观念;追求民族外部独立性和内部凝聚性。
①具体而言,民族主义应该包括3个层次:1、民族主义首先是一种心理意识,即本族体的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心理认同、价值忠诚和情感归属。
民族主义在这种层次上主要表现为对本族体的共同历史、共同的居住地、共同祖先、共同文化(包括宗教)、风俗习惯等的心理认同。
2、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纲领,它作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层面的最高层次,它往往表现为政治精英及其政治团体(如政党)所追求的实现民族利益的政治纲领。
3、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表现为历史上的或正在进行中的,以实现从不同程度的自治到建立民族国家等不同层次目标的社会政治实践。
1.2 关于民族主义的分类:1.2.1 从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关系对民族主义进行分类,可将民族主义分为国家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是某个民族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情绪、态度,或推行的运动和行为。
地方民族主义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或曾经占据过)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的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思想意识和实践运动。
1.2.2 从民族主义内容及利益取向的侧重点不同对民族主义进行分类,可将民族主义分为政治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4b9de40fe4733687e21aab0.png)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它是_把双刃剑,对于尚未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民族主义可以提供强大的凝聚力,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倡导理性爱国主义,促进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爱国教育1民族主义的概念1.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其含义总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变化的,例如西欧早期就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创建民主政治的国家,最后形成以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为核心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
同样,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其所产生的民族主义也拥有不尽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尽管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主义观点,但是它往往都包含着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本质上可看做是同一民族的所有成员基于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自尊上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争取本民族独立、维护本民族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和具体实践行为。
1.2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就是命运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爱国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们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因此,爱国主义可以与正确的、理性的、包容的民族主义统一起来,在内涵上二者基本一致,在外表上趋于相同,都是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忠诚,这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改变自己国家面貌,捍卫自己国家主权,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奋斗的结合体。
在历史上民族主义曾多次等同于爱国主义,例如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盛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20世纪中期各发展中国家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革命运动等,那时的民族主义都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eba8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4.png)
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一、明确民族主义的含义和特点
民族主义可以分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和民族仇恨等多
种形式。
具体来说,民族主义者通常倾向于重视本民族的独立性、自
主性以及文化、历史和传统等。
他们常常坚信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
更优越,以至于会对非本民族的成员进行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等行为。
二、分析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1. 优点
良好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凝聚本民族的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各
领域的发展、加强国家建设,同时也能够保护本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
的利益。
2. 缺点
民族主义的过度表现容易引发群体性情绪或者野蛮行为,比如仇外心理、种族主义、歧视、排斥等,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
三、明确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限度
1. 重要性
民族主义体现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当被妥善应用时,能够使各民族
和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和繁荣。
2. 限度
民族主义不应成为国家发展的终极指导思想,也不能成为个别群体、
政治组织或个人攀附权力的工具,否则将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结语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别的,主要看它被怎么使用。
因此,在探讨民族主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思考,切勿走向极端化,而应该寻求平衡点,使民族主义在和平、友好和合作的基础上得
到积极运用。
什么是民族主义?
![什么是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a3234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1.png)
什么是民族主义?概述: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其核心是对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和意识。
这一思想追求民族自尊、有机体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民族主义在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形态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通常与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1. 民族主义的起源: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当时许多国家逐渐成立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
2. 民族主义的扩散: 民族主义思想在20世纪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思想。
3. 民族主义的分化: 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化,一些民族主义把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目标,而另一些则将它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
二、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 文化民族主义: 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来表现民族主义,如语言、历史、传统。
2. 政治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3. 经济民族主义: 维护本国利益和文化,妨碍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4.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扩张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纳粹德国。
三、民族主义的利与弊1. 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它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2. 弊:民族主义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敌意,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它也会引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四、民族主义在中国1.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和风雨飘摇的岁月,因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会有更加特殊的表现。
2. 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阶段,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例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崛起期,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崛起。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评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46dd706137ee06eff918fa.png)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评析-社会科学论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评析陈佳摘要:当代民族主义作为一大思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历史、国际环境、国内现实等因素的影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本文简要地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进行了评价,以期对以后社会发展及思潮作用的完善发挥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当代;民族主义;积极;消极“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中,凡是能掀起一时人心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运动,分析到最后,殆无不由民族主义的力量或明或暗地支持着。
”①民族主义思潮在当代再次回归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受全球化浪潮、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传统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外交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内加强国家凝聚力、对外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内部也产生了诸如情绪化逐渐凸显,狭隘的民族思想涌动,非理性民族主义思想占据上风等问题。
而民族主义在当代发挥的作用学界对此有不同的意见,有些学者所认为“民族主义所具有的政治整合和凝聚功能是其他任何意识形态所难以取代的”②,对民族主义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然而也有些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伪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排外思想歇斯底里式的发作,可见,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批判也不在少数。
的确,有些评论言过其实,但是,反观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批判是有根据的。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兼备、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的。
一、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积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国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催生的,并迅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潮之一。
不言而喻,中国民族主义是有积极影响的,可从其对内、对外的影响进行论述。
谈到国内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正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重新组合和建构的,它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其在多元文化碰撞、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时不失去本真。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e877c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png)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论文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国家[论文内容摘要】冷战以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1、热点问题,它对世界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和罩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危害极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必将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所代替。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相对现代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丬也逐渐孕育出了一种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丬蕴含的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一是集丬于这些社会的上流阶级之丬,并没有深人民族群体丬;二是在封闭隔绝的传统文明丬,没有对外交流和大规模的流动迁徒,就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民族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语为精英层书面语的西欧地区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自我发现,从九世纪丬期开始,随着民族语言形成,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逐渐凸现出来。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是和民族国家兴起密不可分的。
英王亨利八世摆脱罗马天主教会丬央神权的干涉,而建立由国王领导的英国圣公会国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在向神权权威挑战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思想深人人心。
民族主义最早采取的是王权对抗神权方式,宣扬民族国家的王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丬表现的那样:“上帝和亨利国王统治着英格兰”。
这一期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移到尘世,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渐发现了个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对国王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合二为一了。
而随着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丬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可能。
在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君权神授”转移到“主权在民”上。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c4a16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3.png)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强调民族的团结、独立和利益。
它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历史和血缘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和自主性,认为民族应该拥有独立的国家,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
民族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民族优先原则,即将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
它主张民族团结和民族利益的实现,反对外来文化和影响对本民族的侵蚀。
一些民族主义者还主张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认为民族应该居住在一个统一的领土上,并拥有独立的国家。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激发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独立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也有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过分强调民族利益可能导致排外和歧视他者,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使得民族主义面临挑战,因为它难以与多元社会的价值观和利益相适应。
因此,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应该是辩证的,既要认识到其积极推动民族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导致的偏见和冲突。
在实践中,需要平衡民族利益和多元社会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包容和对话来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9c88e3551810a6f5248699.png)
从日本地震看我国的民族主义09公共事业管理吴晓威090107033 在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作为面临外压时的民族或被压迫民族的一种意识形态,在抵御外敌侵略和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民族主义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近代日本历史上尤为明显,形成了近代天皇制民族主义或封建制民族主义。
这种负面作用的破坏性最终在20世纪充分显露出来,以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因而我们也必须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前些日子,日本发生8.9级地震,当时打开网页看新闻,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很多人在幸灾乐祸。
很多人希望日本岛沉没。
反正日本在地球上消失了,他们心理也就爽到极点了。
人类的狭隘性,把一种动物分成了三六九等,大自然的包容性,让众生在灾难面前平等。
日本地震了,上海也有震感。
大自然没有因为有一片海,地震就不会波及到中国。
而我们国家的极端狭隘分子非要把大自然的灾难与民族情绪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逻辑是,日本人坏,所以他们国家地震了,那么我们国家有灾难的时候,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不止一次的面对他国灾难而幸灾乐祸,大概意思就是别的国家坏,所以大自然惩罚他们是应该的。
按理说,人类社会的任何思想、物质以及意识形态都无法超越大自然的。
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绪却超越了大自然。
他们用民族情绪这样理解日本此次地震——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海外同胞侨胞,一起诅咒,使日本被地震了。
这是我们对他们的惩罚。
我们从小就听一支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在我们看来,天不算什么,地不算什么,还有比天地更大的东西。
所以,日本地震不一定是“天”鼓捣出来的。
日本在中国曾经犯下过滔天罪行,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有:一,当时的日本的确很强大,有资本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二、当时的日本军国极端分子、狭隘民族主义者太多,在他们眼里,华夏民族是劣等民族,必须臣服于他们。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极端分子,民族狭隘主义者是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
论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
![论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930de8b09b6648d7c0c746b4.png)
论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对个人权益的威胁;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对国内秩序的破坏;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对国际和平的危害。
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
标签: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民族自决在当今的政治学研究中,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并未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的发展而走向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劲而广泛的发展,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正如常被提到的说法: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面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上,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广泛建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现实中,民族主义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维护,在经济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在缺陷所决定的,它对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本文试对民族主义的缺陷与危害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民族主义的理论层面上的超越。
一、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民族主义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复杂的概念,并没有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统一定义。
综观各种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概括民族主义的概念: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情感,包括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对本民族优越性的认同感以及对本民族政权的忠诚感等;其次,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它强调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并宣称“民族特征”是人类划分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在本质上要求每个民族组成一个主权国家;〔1〕最后,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它的低层次纲领是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利益,高层次纲领是建立独立而统一的民族国家。
现代冲突中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影响
![现代冲突中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64e4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d.png)
现代冲突中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为人们所熟知。
自20世纪末以来,民族主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崛起,成为引发冲突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现代冲突中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影响,并分析其中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民族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在现代冲突中崛起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全球化的冲击使人们对本土文化认同感加强。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本土文化和传统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采取了激进的民族主义行动。
其次,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加剧了社会矛盾。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民族认为自己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因此发展了民族主义情绪。
第三,政治利益的争夺加剧了民族冲突。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精英为了争夺政权,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招揽支持者,从而导致民族冲突升级。
二、民族主义带来的影响民族主义在现代冲突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民族主义加剧了社会分裂和对立。
民族主义思想强调“我们”与“他们”的对立,使得社会各个群体在民族认同上趋于对立,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团结。
其次,民族主义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冲突。
在一些地区,民族主义情绪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升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第三,民族主义威胁了国际和平与合作。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政治家采取了挑衅和扩张的行动,使得国际关系紧张,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
三、解决民族主义冲突的途径为了解决现代冲突中的民族主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民族主义的威胁。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可以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提高人们对全球化进程的接受程度。
其次,国家政府需要采取建设性的措施来满足民族间的合理诉求。
政府应加强社会公平与正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通过政策和法律保护各个少数民族的权益。
第三,教育和媒体在缓解民族主义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6641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c.png)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一种排他性的思想,容易导致种族歧视和仇恨。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民族主义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
”民族主义会使人们产生对其他民族的敌意,导致种族冲突和战争。
例如,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就是由于民族主义思想的蔓延而引发的。
因此,废除民族主义可以减少种族冲突和战争的发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此外,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民族主义者往往认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优越于他国和民族,这种思想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敌对关系,甚至引发国际冲突。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自私的力量,它只会导致冲突和分裂。
”因此,废除民族主义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最后,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内部分裂和动荡。
当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多个民族时,民族主义往往会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甚至引发内战。
例如,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就是由于民族主义的蔓延而引发的。
因此,废除民族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综上所述,废除民族主义有利于减少种族冲突和战争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民族主义。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民族主义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民族主义是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不应该被废除。
此外,民族主义也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民族主义可以促使人们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
正如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说,“民族主义是文化的保护者,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民族主义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不应该被废除。
民族主义与社会稳定性
![民族主义与社会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cc469b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5.png)
民族主义与社会稳定性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和政治意识形态,一直以来都与社会稳定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民族主义能够为社会带来凝聚力和集体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若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或被滥用,就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冲突。
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民族主义对社会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
当一个国家或社会面临挑战和危机时,民族主义能够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可以成为一种粘合剂,帮助社会度过困境。
例如,许多国家在面临外来入侵或外部压力时,民族主义的力量能够推动人们抛弃个人利益,团结在一起,共同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然而,民族主义如果被滥用或走向极端,就会对社会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当民族主义演变为排他性或歧视性思想时,就会导致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产生无端的敌意和仇恨,进而发生暴力冲突或社会分裂。
历史上,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曾经利用民族主义煽动民众的愤怒和仇恨,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乱。
因此,正确引导和管控民族主义情感是维护社会稳定性的关键。
除了滥用和极端化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在多民族国家或多元文化社会中处理民族主义与社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如何处理好这种多样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应该被视为一种为社会稳定服务的工具,而非一种敌视和排斥他者的借口。
通过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权益和需求,促进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持久发展。
此外,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全球化的影响也对民族主义与社会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民族认同的界限也变得越发模糊。
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性的同时保持民族认同和民主原则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f46b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1.png)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的共同性和凝聚力,它可以让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性。
民族主义并不是排斥其他文化,而是通过对自己文化的强调和传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自信。
我们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在长期的历史中,我们曾经遭受过侵略和欺凌,导致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从而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和认可。
综上所述,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谢谢大家!正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性,还可以激发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就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化形式和创新,比如电影、音乐、时装等。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让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47e0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6.png)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辩词一辩。
首先,我们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弊大于利。
民族主义往往会导致排外和仇视,这种情绪会影响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此外,民族主义还会导致对其他文化的忽视和歧视,这会限制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阻碍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反对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辩词二辩。
我们认为民族主义会阻碍国家文化的发展。
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忽视其他文化的贡献和价值。
这种偏见和狭隘的看法会限制国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阻碍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此外,民族主义还会导致文化的保守和僵化,这会影响国家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反对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反方辩词三辩: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辩词三辩。
我们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弊大于利。
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忽视其他文化的贡献和价值。
这种偏见和狭隘的看法会限制国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阻碍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此外,民族主义还会导致文化的保守和僵化,这会影响国家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反对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反方辩词四辩: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辩词四辩。
我们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弊大于利。
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忽视其他文化的贡献和价值。
这种偏见和狭隘的看法会限制国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阻碍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此外,民族主义还会导致文化的保守和僵化,这会影响国家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反对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谈及“民族主义”一词,总有一种界定模糊的意味。
它不像“爱国主义”,总是积极向上让人学习信奉;它不像“官僚主义”,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它是这样一个词,人们在听到它时会做一番思索,这到底是给反抗外国侵略以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个民族主义,还是让国家海外侵略不断扩张的民族主义呢。
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起源于英国。
由于宗教改革将英国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之后的领土战争,贸易争端更加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
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最终让英国确立起了自由民主的制度,将权利由国王手中转交给整个民族,民族国家就此诞生。
而这正是民族主义的基础。
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刚出世时是民族要求独立建国,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主张和运动,起到的是一个巩固国家,增进英国自我发展的力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洲各国和美国原有的民族
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
于是,它们走上了以武力拓展国际市场
的道路,通过扩张和征服奴役了众多弱小和落后国家,使亚、非、拉美的广大地区沦
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场所和原材料的输入地。
正是在扩展国
外市场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
一步步蜕变为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殊政治集团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
这些国
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
文明”和为本民族媒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以侵害其他民族
利益为代价,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因此,从主导成分
上说,殖民主义就是恶性发展的民族主义,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
依据它的发展历程,可将民族主义按照西方思想家伯林的标准来划分。
他将民族主义划分为“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国或大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就是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赫尔德提出了归属和民族精神的概念。
我认为划分两者的标准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过度的自我为中心,就会产生盲目性,会侵犯其他民族的领域,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之前说到很多人在提及民族主义时要对其角色进行思索,其原由大概就在于民族主义这的这两面性。
它可以让人们为自己在压迫中的民族奋起反抗,也可以让民族闭关自守或盲目扩张。
在抗战时期我们得以胜利,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主义的保护意识,它的排外性很强,只要拥有它,这个国家的对手就不会好过。
犹记得零八年,由于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袭击,我所在城市的居民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抵制来自法国的家乐福超市,虽然该超市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事件与该超市实在没有丝毫关系,但大家抵制的强度让超市负责人叫苦不迭。
所以很多政治家赞赏民主主义的热情,但反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因此分析它的利与弊并得出一个中和点就成了当务之急。
先说民族主义的弊端。
根据民族主义发展一个终端是进攻性民族主义来说,他的弊端来自于没有处理好度,即过度的本民族为中心。
可以看成是极端性,在保护本民族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导致民族侵略。
狂热性,丧失了理智的盲目的民族主义反而会损害本民族利益。
1.极端,民族主义很多都有极端倾向,像各种排外运动的始作俑者一般都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演化为了大国沙文主义。
最明显的代表是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大国。
在进一步的发展道路上它只考虑自身利益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以增强自身国力。
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拿破仑也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
出生于被法国占领不久的科西嘉岛的拿破仑从小意识到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他指挥军队,先后侵略了普鲁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埃及,瑞士等等多个国家。
这些只考虑本国的可得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同时也让法国疲于征战。
除此之外英国这个民族主义的起源地,在十九世纪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
这是许多国家经济不能够独立,长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根源。
2.狂热,一个狂热的民族不可能长久发展,一个狂热的民族最可能的结果是昙花一现。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脱亚入欧、富国强兵,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民族主义受到了极大激励而急速膨胀,蜕变为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走上了类似于欧美的侵略扩张式的民族主义道路,在将近一个世纪里,可谓是人人都是民族主义分子,人人都是军国主义分子,但人人都是目光短浅的倭寇,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要狮子大开口,即使当时有人清醒在狂热的民主主义分子面前也不敢吭声,被军国主义分子刺杀的日本首相就是例证。
日本不是亡于美国之手,而是亡于民族主义的狂热。
由于日本民族主义的恶性发展,给亚洲人民以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谈完弊端,接下来就说说民族主义的利,它来自于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
我想先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谈起。
1.首先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爱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本国来讲,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而且从感情上讲,应该支持并保护。
十九世纪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处在哈布斯堡王室的高压控制下,情形不容乐观。
但受到欧洲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人们心中逐渐酝酿。
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领导的“青年意大利”为代表的团体雨后春笋般蜂起。
他们高呼着解放领土,他们众志成城。
虽然收获是失败,但就是种民族精神,让意大利的人民继续为国家走向独立富强而斗争。
2.民族主义对解放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起到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
地。
之后英国在广袤的印度土地极力攫取利益:它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仇恨;它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贵族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
在不断积蓄的不满中民族主义的情绪终于爆发。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印度的人民不想再受压迫剥削,渴望民族独立让自己站起来。
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民族独立的结果,但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
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
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先行者。
3.民族主义可以更大层面上代表民意。
在处理外交问题上,外交部门多数会由于本身国力的制约或和平共处的原则进行许多损伤利益的妥协,然而民众却可以利用民族主义的力量发起合理的利益诉求。
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导致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然而清政府却只满足于苟安求全,通过割地赔款片刻安稳。
然而就在此时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它是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除去它的暴力型,它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人们开始渴求独立,不再满足于懦弱的政府。
同理可推至我们现在的外交,往往迫于舆论压力放弃的合理利益,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可为之提供争取的理由。
根据我们的分析,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民族主义。
但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
既不能容忍殖民主义,也不能偏向大国沙文主义,更不能允许军国主义的取向。
中国一直坚持要“和平崛起”。
那就必须要有适度的民族主义作为支撑。
温和而不极端,理性而不
狂热,这是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