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 邢西龙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赵建文、付周兴(习题解答)
第 1 章 习题
什么是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对微机继电保护的要求有哪些? 答: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来反映电力系统故障或不正常的运 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对微机继电保 护的要求与传统继电保护的要求一致,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2. 简要说明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答:(1)集保护、测量、监视、控制、人机接口、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代替 了各种常规继电器和测量仪表,节省了大量的安装空间和控制电缆。(2)维护调试方 便。(3)可靠性容易提高。(4)可以方便的扩充其他辅助功能。(5)改善和提高保 护的动作特性和性能。 3. 如何理解微机保护比常规继电保护性能好? 答:(1)逻辑判断清楚、正确。(2)可以实现模拟式继电保护无法实现的优良 保护性能。(3)调试维护方便。(4)在线运行的可靠性高。(5)能够提供更多的系 统运行的信息量。 4. 相对于传统继电保护,微机继电保护的缺点有哪些? 答:(1)对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且硬件很容易过时。(2)保护的内 (4) 部动作过程不像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 (3)使用者较难掌握它的操作和维护过程。 要求硬件和软件有较高的可靠性。(5)由于微机保护装置中使用了大量集成芯片,以 及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增加了用户掌握其原理的难度。 5. 简要说明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与哪些技术有关,为什么? 答:半导体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继电 保护装置发展初期,主要是电磁性、干硬性继电器构成的我继电保护装置;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半导体二极管的问世,出现了整流型继电保护装置;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 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 计算机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微型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系统的飞速发 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6. 微机保护的发展大体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何。 答:微机保护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 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采样技 术;数字虑波及各种算法的研究。(2)试验室研究阶段 主要是微机保护硬件、软件 的研究,并制成样机 (3)工业化应用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微机保 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并且发展十分迅速。 1984 年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一套微 机距离保护通过鉴定。87 年投入批量生产。以后,微机保护发展迅速,90 年华北电 力学院研制的 WXB—11 投入运行。现在微机保护已得到广泛应用。
继电保护相关书籍
继电保护相关书籍
以下是关于继电保护的一些相关书籍推荐:
1. 《继电保护》- 编者: 周勇, 出版社: 电力系统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原理》- 作者: 邢茂年,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3.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 作者: 伍寿孝,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 作者: 曲风, 出版社: 电力工业出版社
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作者: 张吉龙,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 作者: 骆学峰,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些书籍可供学习和参考,涵盖了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适合电力系统专业人员、工程师、学生等读者。
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部分获奖项目展示
系统 、 方正智思互联 网舆情监 测分析 系统等 系列产品, 实现了
对互联 网网页、 图像 、 视 频 等 多 模 态 内容 的 全 面 监 测 与 数 据
选 队伍 。3针对 多模 态数 据分析与识 别 问题 , 发 明了一 套基 于 多模 态融 合与增量多索引磁盘 哈希 的语义协 同方法, 通过 跨模态语义 互补 性实现 多模 态数据 的综合利用 , 支持十 亿级
情 况 下 的检 测 效 果 。基 于 此 技 术 , 研 究 团 队 成 为受 公 安 部 重 大 项 目办 邀 请 进 行 互 联 网 图像 视 频 识 别 与 监 管应 用 的 唯 一入
该成 果获发 明专利授权5 0 项, 发表论 文1 4 1 篇, 其中S Cl / E l 收录 1 1 1 篇, 受到 同行学者 的广泛关注;  ̄ n 3 0 余位A CM/ I E E E
4 . 针 对 互 联 网 舆 情 监 测 问题 , 发 明了 基 于 知方正集I 司有限公 司
1针 对 图 像 视 频 概 念 检 测 问题 , 发 明 了基 于 注 意 力 模 型
义分析方 法和 基于情感观 点的话题追 踪方法 , 实现了对 海量 动态 互联网舆情话题 的准实时监 测与传播分析 , 获 得国际权 威评测T R E C微博信息检索比赛第一名。
安全 性。
初 始行 波信息的线 路继电保 护思 想和方法 ; 发 明了故 障行波
的高可靠 性 多尺 度小波 算法 ; 突破 行 波捕 捉 与处理 的技 术
瓶 颈, 发 明 了多 路 行 波 高 速 同步 采 集 和 快 速 处 理 技 术 。2针 对 超特高 压线 路 无法 获取 电压行 波难 题 , 突 破 了 电 磁 暂 态 电 路 和 电磁 场 割 裂 分 析 的瓶 颈 , 创造 性 利 用 低 频 电压 对 宽 频 电 流 行 波 进 行 极 化 以获 取 故 障 方 向 , 首 创 行 波保 护 抗 强 电 磁 干扰 技术 和后 备保 护技 术 , 发 明 了行 波 方 向 比 较 式 纵 联 保 护技术 , 方 向元 件 出 口5 ms , 保 护 动 作 时 间1 5 ms , 比传统保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 :T M7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7 1 2 ( 2 0 1 3 ) 1 6 - 0 0 3 9 - 0 1
以 把 供 电 网 络 的 任 何 角 落 出现 的 问题 提 前 就 起 到 预 警 机 制 , 通 过计 算机与互联 网电力系统有效 的结合。是趋 于智能化的 继 电保 护技术 。也是作为未来 电力企业继 电保护 技术发展方 向。 三 、 智 能化 继 电保 护 分 析 现阶段还是有很 多地 区的电力系统还是采取未能更新省 级的传统继 电保护技术 。在现代化 生活持续上升的阶段 ,供 电能力决定一个城市 的重要 发展指 标。而未能升级的继 电保 护技术 当电力系统负载量超过承 受能力出现故障时候发挥不 出应有的作用 。 为此现在现 阶段 继电保护智能化升级换代 已经是大势所 趋 ,通过调查升级换代后 的基 点保护的 电力系统 。已经成 为 电力企业 的有效保护 技术,可以不问断性的输送 电力 。企业 的经济产值迈 向一个新的台阶。 智 能化 的继 电保护 技术 已经 成功在 电力系 统 中安全运 行 ,而且起 到的作用 也越来越重要。所 以未来 电力企业 的继 电保护技术当以智能化为主。 智 能化 的继电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 ,极大 的保 障了电力 系统 内部的电气元件的正常性能 ,可 以对所有 的连接线 路的 电子元件进 行实时的检测 ,无论是股整体运行 数据 的分析, 乃 至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保护 ,都可 以依靠智 能化 的电力技 术作为首要的保障性技术 。 四、未来 电力企业开发设 想 未来的发展是智能化机器人来操作整个 电力系统的正常 运行 ,只要 电力企业的指挥 中心下达运行指令 ,智能化机器 人 按照预先设计的工作计划就可 以完成供 电工作,智能化机 器 人可以处理 电力系统 内部所有 的故 障性 问题 ,而且通过逻 辑 性处理的方式,完全按照人 的思想 设定 来处理故障 问题 , 并且可以按照指挥 中心下达 的任何指令 开始处理 问题,而且 在 一些天气极其恶劣的地 区,智能化机器人 的应用将会起到 极 大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假设性 的设想 ,但 是这是未来 电 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 向。是保证 电力企业可 持续性发展 的重 要 设想。作为 电力企业 的研发部 门应该要有 未来发展的前瞻 性 ,要 以扩大 电力企业 的发展为 开发方 向,实现在无人操作 的电力系统。开发智能化 的继 电保护技术 ,要 符合未来发展 需要的设计思想 。 参考文献: [ 1 1席建 ] 国. 电力 系统继 电保 护技 术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卟 黑龙 江科技 信息 , 2 0 0 9 ( 2 6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作者:林雪松倪长松张蕾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01期摘要:目前还有不少其他新的技术在继电保护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新技术和科技被开发出来用于继电保护,从而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
我国在该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取得了飞跃性的研究成果。
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现代网络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也加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程序,实现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需求,如智能网络监测、实时在线诊断等保护技术。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功能分析在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程序中,使用线路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主应用程序功能,主变压器保护功能和电容器保护等,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变电站设备的系统功能,且在电力传输和转换过程中减少由变电站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与 2 次或 3 次电流保护继电器保护装置,有效防止短路等损害设备情况的出现,第二个保护主变压器的保护继电保护设备用于保护电力传输和转换设备,防止设备损坏电路故障。
首先是在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程序中,通过单片微机继电保护设备技术的引入,单片机技术使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也需要相应的保护功能,因此,采用单片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技术,使用快速的变电站设备的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保护计算机系统和使用网络通信功能模块方便监控人员监控和故障信息收集。
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在现代微机处理技术的应用,实现快速保护断开功能,可以自动监测,有效地确保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和设备转换的安全。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电厂作为电能的主要生产场所,需要保证各行各业生产及社会用电的需求。
继电保护研究室介绍
Tsinghua University
部分图片资料
输 电 线 路 行 波 故 障 测 距 装 置 XC20 00 PSL-611
分
Tsinghua University 3、课程和研究生培养 、
1、课程 研究生“电工技术新进展”;“电力系统继电 保护”课程。
2、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13名,博士研究生5 名 (已毕业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
Tsinghua University 4、主要研究领域 、
1、高压输电线路行波保护; 2、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3、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4、无通道保护。
Tsinghua University 5、主要研究项目 、
1、基于单端故障信息的高压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暂态无通道保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资助项目 3、小波变换应用于行波故障分析和行波保护新原理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4、输配电线路自适应无通道保护,国际合作项目,ALSTOM公司 5、数字式行波保护装置研制,专利项目,国电南自公司合作研究项目 6、全息(高精度)故障录波器研制,专利项目,北京新硕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项目 7、暂态行波保护和测距装置试验平台的开发,专利项目,国电南自公司合作研究项目 8、暂态信号的小波分析软件平台,自选项目 9、佳木斯电网故障计算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黑龙江省佳木斯电业局合作研究项目 10、利用电流行波和小波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装置研制,专利项目
Tsinghua University 2、学术和技术成果 、
1.国内外最早把小波理论应用于输电线路暂态行波故障分析; 2.首次提出基于小波和行波理论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理论和技 术,研制成功“XC—11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 3.在国内最早开展基于小波和行波的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 理论和技术,和国电南自合作研制成功行波保护原理样机PSL-611; PSL-611 4.和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研制成功“配电线路自适应无通道保护装 置”,该装置已经通过电科院的动模试验,正在英国、北京电网试 运行 5.研制成功“暂态信号发生器”,该装置被用于行波保护和行波测 距装置的调试和试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嗣翻 砸 V  ̄ IJ S ' t I / t . u
竺
工业技术
电力系统继பைடு நூலகம்电保 护 技术 的发展 方 向
韩 殿 龙 程志 武 周 晓 东
( 龙 江省 兰西 县 电业 局 , 黑 黑龙 江 兰 西 110 ) 5 5 0
摘 要 :我 国电力 系统继 电保护技 术 的发展 经 历 了 4个阶段 。随着 电力 系统 的高速 发展 和计 算机技 术 、 通信 技术 的进 步 , 电保 护 继 技 术 面临着进一 步发展 的趋势 。其 发展 将 出现原 理 突破 和应 用革命 , 字时代跨 入信 息化 时代 , 到 一个新 的水 平。本 文展 望 由数 发展
了未来继 电保护技 术的发 展方 向和前 景 。 关键词 : 继电保护 ; 运行现 状 ; 发展 前 景
微机保 护经过近 2 年 的应 用 、研究 和发 息 、 行处 理 、 组织 、 习等特点 , O 并 自 自学 其应用研 数字化 的内容 ,完全摒弃 了常规变电所 中各种 究发展十分迅速 , 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 能、 信 机 电式 、 式 、 机械 模拟式设 备 , 提高了二次 大大 息处理 、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近年 系统 的可靠性和 电气性能 。 操作、 监视完全微机 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 了用人工 神 化 , 方便 地通过 人机 联系系 统 ( M ) 且 M I对变电 经 网络 ( N ) 实现故 障类 型 的判 别 、 距 所实施监视和控制 。 A N来 故障 4 . 2通信局域网络化、 光缆化 离 的测定 、 向保护 、 方 主设备保 护等 。例如在 输 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 电保 护中 ,以期 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 发生经 过渡 信技术在综 距离保护很 难 合 自 动化系统 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因此 , 系统具 取得更好的效果 , 从而使微机继 电保护 的研究 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 , 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其未来趋势向计算机化 , 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 ,从而造成误动或 拒 有较 高的抗 电磁干扰的能力 ,能够实现高速数 网 络化, 智能化, 保护、 控制、 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 动 ; 用神经网络方法 , 如果 经过大量故 障样本 的 据传 输 , 实时性要求 , 满足 组态更灵 活 , 易于扩 训练 , 只要样 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 况 , 在 展 , 则 可靠性大大提 高 , 大大简化 了常规变电 而且 化发展。 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 如遗传算 所繁杂量大 的各种 电缆 , 方便施工 。 1 微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和 网络化发展 4 . 3运行管理智能化 在计算机领域 ,发展速度最 陕的当属计算 法 、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 解复杂问题 机硬件 ,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 , 芯片上的集成度 的能力 。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 求 智能化 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除了常规 自动 每 隔 1 4 8 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 解速度更 陕。 以预见 , 可 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 化 功能 以外 , 自动报警 、 如 报表生成 、 电压无功 小 故障录 波、 事故判别与 硬件 的性能成倍增加 , 价格也在迅速降低。 微处 护领域必会得 到应用 ,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 以 调 节 、 电流接地选 线 、 理机 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 片化及相关功 能的极 解决的 问题。 处 理等方面 , 还具有强大的在线 自诊断功能 , 并 大增强 , 内硬件资源 得到很大扩充 , 片机与 片 单 3自 适应控制技 术在继 电保护 中的应用 实 时地将其 送往调度 ( 控制 ) 中心 , 即以主动模 D P 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 , S芯 运算能力 的显著 自 适应继电保护 的概念始于 2 世纪 8 年 式代替了常规变电所 的被动模式 ,这一 点是与 O O 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 片的出现及应 用等 代 ,它可定义为能根据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 常规二次系统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竞争 的电力市场将促进新的 自动化技术 的 方面。 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 , 高性价 比 障状态 的变化而 实时改变保护性能 、特性或定 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 为实现灵活化、 高可靠性 值 的新型继 电保护 。 自 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 开发和应用 , 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 , 电站将 向 变 和模 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 了条件 。硬件 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 集成自动化方向发展。根据变电站自动化集成 技术的不断更新 ,使微机保护对技术 升级的开 化 , 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 。 这种新型保护原理 的程度 ,可将未来 的自动化系统分为协调型 自 放性有了迫切要求 。网络特别是现 场总线 的发 的出现 引起 了人们 的极大关注和兴趣 ,是微机 动化和集 成型 自动化 。协调型 自动化仍然保 留 适 间隔 内各 自 独立 的控 制、 保护等装置 , 自 各 采集 展及 其在实 时控制 系统 中的成功 应用 充分 说 保护具 有生命力 和不断发展 的重要 内容 。 自 明 ,网络是模块化分布式系统中相互联 系和通 应继电保 护具 有改善 系统 的响应 、增强可靠性 数据并执行相应 的输 出功能 , 通过统一的通信 信的理想 方式。如基于网络技术 的集中式微机 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 网络与站级相连 , 在站级建立—个统一的计算 保护, 大量的传统导线将被光纤取代, 传统的繁 护 、 变压器 保护 、 发电机保护 、 自动重合 闸等领 机系统 , 各个功能 的协调 。 进行 而集成 型自动化 琐调试维护工作将转变为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 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电力系统频率 既在间隔级 ,又在站级对各个功能进行优化组 常, 这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 微机保护设 变化的影响 、 单相接 地短路 时过渡 电阻 的影响 、 合, 是现代控制技术、 计网络化, 将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 电力系统振荡 的影响以及故 障发展 问题 , 用 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 的综 合应用 。所谓集成型 自 采 保护 故 事 种全新 的理念和创新 , 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 、 自适应控制技术 , 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 自 对 适 动化 系统是将 间隔 的控 制 、 、 障录波 、 也取得 件记录和运行支持 增强硬件的可靠性 , 使装置真正具有 了局部或 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 , 整体升级 的可能 。 了一定的成果 , 但要 真正实现保护对 系统运行 在—个统一 的多 功能数字装置内 , 间隔 内 和 部 继电保护 的作用不 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 方式和故障状态的 自适应 ,必须获得更多 的系 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用少量的光纤 限制 事故影响范 围( 这是 首要 任务 )还要 保证 统运行和故障信息 ,只有实现保护 的计算机 网 总线实现 , 消传统 的硬线连接 。总体来说 , , 取 综 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 络化 , 才能做到这一点。 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 元都 能共享全系统 的运行 和故障信息 的数据 , 4变电所综 合 自 动化技术 和设备划分 原则 ,改变 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 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 现代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 网络技术 为 调度( 控制) 中心通信的缺陷, 给变电所 自动化 数据 的基础上协 调动作 ,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 改变变电站 目前监视 、 制、 控 保护和计量装置及 赋予 了更新 的含 义和内容 , 代表 了变 电所 自动 网络化。 这样 , 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 的系统故 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 合和 系统集成 的 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障信息愈多, 对故障性质、 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 技术基础。 高压 、 超高压变 电站正面临着一 场技 功能更全 、 化水平更高、 智能 系统更完善 的超高 障距离 的检测愈准确 , 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 术创新。实现继电保护和综合 自 动化 的紧密结 压变 电所综 合 自动化系统 ,必将在我 国电网建 靠性 。 合, 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 远方控制与信息 设中不断涌现, 把电网的安全、 稳定和经济运行 2智能化 共享 。以远方终端 单 (T ) 元 R u、 微机保护装置为 提 高到—个新 的水平 。 进入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人工智能技术 核心 , 0 0 将变 电所的控制 、 、 信号 测量 、 费等 回路 计 参 考 文献 如神 经网络 、 遗传算法 、 进化规 划 、 模糊逻 辑等 纳入计算机系统 , 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 , 够 『杨 奇逊 , 能 1 ] 微型机 继 电保 护基础 , : 电 北京 水利 18. 在 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电力系统 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 力 出版 社 .9 8 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 向人工智能 的 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常规变 『 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 2 】 北 研究 。 专家系统 、 人工神经 网络( N ) A N 和模糊控 电所二次系统 , 主要有以下特点 : 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0 n 2o 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 系统继 电保护 中 , 为继 4 设 备、 1 操作 、 监视微机化 【 葛耀 中, 适应 继电保护及其前景展望 , 3 】 自 电力 电保护的发展注人 了活力 。 综合 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全部微机 系统 自动化 , 9,1 ) 24 1 72( :  ̄6 9 94 人工 神经 网络 ( N ) A N 具有分布式存储信 化 ,其 内涵 中还包括系统的功能软件化和信号
10kV输电线路的微机继电保护
摘 要: 伴 随着 电力系统 的快速 发展和人 们对供 电的 高要求 , 为 了保 证输 电线路 的安 全稳定 运行 , 要 求对输 电线路 实施高性 能 的微机保护 。该文 基于 C 8 0 5 1 F 0 2 1 单 片机开 发出 了一套微 机继 电保护 装 置, 其 功能是对实 时电流信号 的采集并进 行相应 的保护运算 , 对电力系 统运行进 行实 时监 测 , 发 生故 障或不 正常运行 时能进行相应 的分析后 可靠性动作或 发出信 号。 主要 内容是进行 了微机保护硬 件电
E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a n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nd a o n g Q i n g d a o 2 6 6 5 9 0)
吴 金站, 王 晓龙 , 王 文烁 ( 山东科技大学Hale Waihona Puke 信 息与电气 工程学院, 山东 青
岛2 6 6 5 9 0 )
Wu J i n- z h a n , Wa ng Xi a o - l o ng , Wa n g We n - s h u o(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El e c t r i c a l
中图分类号 : T M7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哥 : 1 0 0 3 — 0 1 0 7 ( 2 0 1 3 ) 1 0 - 0 0 0 5 - 0 4
Ab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p me n t o f po we r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h i g h r e qu i r e me n t s on t h e po we r s u p pl y ,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e c u r i t y a n d s t a bi l i t y o f p o we r t r a n s mi s si o n l i n e mi c r o c omp u t e r pr o t e c t i o n r e qu i r e me n t s 。 t h e i mpl e me n t at i o n f o h i gh pe r f or ma n c e o n t h e t r a n s mi s s i on l i n e . I n t h i s pa pe r , C8 0 51 F 0 21 MCU de v e l o pe d a s e t o f mi c r oc o mpu t e r r e l a y p r o t e c t i o n d e v i c e b as e d o n t he f u n c t i o n f o t h e r e a l t i me c u r r e n t , s i gn a l a c q ui s i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 力 系 统 继 电 保 护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翟 溪 王 耀 龙
( 1 乌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2 内蒙 古 北 方 蒙 西 发 电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内蒙 古 乌海 0 1 6 0 0 0 )
将 发 电 厂 、变 电 站 继 电保 护 工 作 生 产 现 场 的 各 类 规 程 规 范、 优 秀企 业 文 化 和先 进 理 念 渗 透 到 教 学 内容 中 , 实 现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素 质 的 教 学 目标 。 ( 3 ) 任务驱动——实现 “ 教、 学、 做” 相融合 。 突 出 对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训 练 。学 生 在 完 成 学 习性 工 作 任 务 的过 程 中 . 认知、 吸取支撑完 成任务 的理论知识 , 教 师 针 对 学 生 操 作 中遇 到 的 难 题 或 出现 的 问题 给 予 讲 授 ,归 纳 操 作 要 点或知识要点 。 学生在“ 做” 的过 程 中学 习 新 知 识 , 学 习 的过 程 就 是 不 断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就是完成工作任务 的过程 , 就 是提 高职业素质的过程 , 任 务 的成 果 就 是 “ 教、 学、 做” 结 合 的结 晶 。
一
、
1 . 课 程 改革 的思 路
继 电保 护 课 程 的改 革 以 基 本 原 理 为 主 .包 括 保 护 的 基 本 原理 、 保 护 装 置 和 继 电 器 的 基 本 原理 。以模 拟 保 护 具 体 电 路 为 辅. 对复杂模拟电路不作介绍 , 减 轻 学 生 的学 习 负 担 。 保 护 装 置 和继 电器 的应 用 举 例 以 微 机 型 为 主 ,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 适 当地 介 绍 当前 继 电保 护 最 新 的 技 术 和 原 理 。 同 时鼓 励 学 生 课 后 自主学 习 。 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 以适 合 工 作 岗位 的需 要. 对 继 电 保 护 密切 相 关 的课 程 。 在 教学 内容上 、 课 时 上 尝 试 进 行 大 幅度 整 合 。 ( 1 ) 校 企 合 作 — — 按 照工 作 现 场 工 作 过 程 搭 建 、 设 计 课 程 教学内容。 总结 归 纳 专业 岗 位 群 中 的典 型 工 作 任 务 ,以 典 型 工 作 任 务设 计 学 习性 工作 任 务 , 以 职业 实 际 工 作 为 训 练 内容 , 使 课 程 目标 和教 字 内容 与 职 业 实 际 紧密 联 系 , 学 习要 素 与 工 作要 素相 互渗透、 融合 。 最 大 限 度地 实现 校 内学 习 与 实 际工 作 的一 致 性 。 ( 2 ) 贯 彻 规 范 — — 教 学 内容 体 现 “ 企业标准 ” 。
华北电力大学2008年度科技工作奖
附件:华北电力大学2008年度科技工作奖拟奖励名单(北京校部)一、2008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共65名,奖金65,000元)1、授予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荣誉并奖励1000元,共计63人安连锁毕天姝曹艳华陈德刚董长青董军顾煜炯贺仁睦黄国和黄少锋黄伟纪昌明金朋荪李成榕李泓泽李翔李晓宇李彦斌李鱼刘吉臻刘连光刘石刘文颖刘永前刘宗德罗国亮马进马卫华牛东晓牛玉广祁兵乞建勋申晓留石玉英孙保民孙毅谭伟璞谭忠富唐良瑞王增平乌云娜魏孝铭吴志功冼海珍肖湘宁徐二树徐鸿杨卫东杨以涵杨勇平叶陈云尹忠东余顺坤曾鸣张建华张光张粒子张尚弘张学梅赵晓丽赵振宇周凤翱周涛2、授予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奖荣誉并奖励1000元,共计2人钟伟齐宏景二、论文发表奖(A级论文238篇,B级591篇,作者姓名后数字为发表篇数)(共计1,581,900元) (论文明细见附件1-8)1、SCI光盘版收录(共42篇,10000元/篇,共计420000元)黄国和4 李成榕3 李鱼3 马进3 张学梅3 陈德刚2 石玉英2 雍雪林2 陈克丕1 陈学刚1 陈义学1 程养春1 郝建红1 胡彦霞1 黄少锋1 李国东1 李瑞洁1 刘石1 刘勇1 刘宗德1 罗振东1 杨少霞1 杨勇平1 禹梅1张建华1 张建华(女)1 赵红涛1 郑宏文12、SSCI收录(共3篇,10000元/篇,共计30000元)陈冰1 高建伟1 袁家海13、SCI网络版收录(共19篇,5000元/篇,共计94900元;其中2007年C级升级1篇)黄国和2 张建华(女)2 毕天姝1 陈学刚1 李存斌1 李星梅1 刘吉成1 刘连光1 彭建1 宋之平1 谭文1 魏高升1 薛志勇1 闫庆友1 张希荣1 周登文1 周涛14、EI光盘版收录(期刊论文)(共171篇,3000元/篇,共计508500元;其中2007年ISTP升级2篇, B级升级1篇)杨以涵6 黄少锋5 康顺5 张粒子5 柳长安4 谭忠富4 曾鸣4 张建华4 张兴平4 鲍海3 李存斌3 刘文颖3 罗应立3 牛东晓3 王红宇3 肖海平3 徐大平3 郑涛3 艾欣2 陈克丕2 杜小泽2 郭庆琳2 贺仁睦2 李卫国2 李星梅2 李彦斌2 廖斌2 卢斌先2 陆道纲2 祁兵2 孙保民2 谭伟璞2 屠幼萍2 魏高升2 冼海珍2 肖湘宁2 徐永海2 杨立军2 杨勇平2 尹忠东2 张华2 毕天姝1 曹艳华1 崔学深1 董长青1 杜冬梅1 段立强1 付忠广1 关志涛1 郭民臣1 郭鹏1 韩金山1 韩民晓1 郝建红1 胡军峰1 黄伟1 黄弦超1 纪昌明1 姜彤1 金花1 李宝让1 李成榕1 李庚银1 李岩松1 梁双印1 刘宝柱1 刘禾1 刘建飞1 刘静静1 刘其辉1 刘石1 刘文霞1 刘自发1 柳亦兵1 吕爱钟1 马进1 马静1 马应龙1 门宝辉1 齐郑1 乞建勋1 全玉生1 申艳1 宋晓华1孙中伟1 唐良瑞1 王丽萍1 王泽忠1 王增平1 王志强1 文俊1 张晓东1 赵振宇1 周乐平1 周少祥1 周涛1 祝金荣1 宗伟15、一级学报(共3篇,2000元/篇,共计6000元)刘禾1 马德香1 张薇16、EI网络版及EI光盘版(会议论文)收录(共460篇,1000元/篇,共计457800元;其中2007年C级升级22篇)牛东晓20曾鸣16 尹忠东10 张建华9 许刚9 何永秀8 庞南生8 谭忠富8 徐大平8 白焰7 董军7 李存斌7 梁庚7 郭庆琳6 李鱼6 刘睿6 祁兵6 徐永海6 杨勇平6 朱永强6 毕天姝5 李成榕5 屠幼萍5 乌云娜5 肖湘宁5 艾欣4 顾煜炯4 何青4 贺仁睦4 李春杰4 刘吉成4 刘向杰4 马进4 施应玲4 唐平舟4 王怡4 杨锡运4 张艳馥4 赵晓丽4 丁立健3 董玉亮3 侯国莲3 黄文杰3 李国东3 林俐3 刘吉臻3 刘文霞3 陆俊3 罗毅3 谭伟璞3 谭文3 王伟3 王雁凌3 文俊3 谢莉3 杨淑霞3 张立辉3 赵会茹3 赵振宇3 程文刚2 程瑜2 付彩芬2 付忠广2 高建伟2 郭鹏2 韩民晓2 韩晓娟2 黄少锋2 黄伟2 黄孝彬2 焦重庆2 李新利2 李元诚2 刘宝柱2 刘磊2 刘力纬2 柳长安2 柳亦兵2 马应龙2 邱启荣2 魏振华2 吴忠群2 邢棉2 徐二树2 杨立军2 易涛2 余顺坤2 翟明岳2 张福伟2 张洪青2 张建华(女)2 张粒子2 张兴平2 张至柔2 赵长红2 赵洱岽2 郑华2 祝金荣2 曹昉1 陈德刚1 崔翔1 崔学深1戴丽萍1 董福贵1 杜冬梅1 段泉圣1 葛炬1 郭民臣1 郭喜燕1 侯世香1 胡彦霞1 黄弦超1 简建辉1 姜彤1 靳涛1 瞿斌1 李斌1 李庚银1 李继清1 李惊涛1 李涛1 李卫国1 李晓宇1 李星梅1 李岩松1 李彦斌1 廖斌1 刘东雨1 刘江艳1 刘静静1 刘俊承1 刘石1 刘彤1 刘小丽1 刘晓彦1 刘宗德1 刘宗岐1 卢斌先1 吕蓬1 吕跃刚1 毛雪平1 彭文1 齐磊1 乞建勋1 邱天1 芮晓明1 申晓留1 师瑞峰1 孙冬1 孙中伟1 唐良瑞1 王莉1 王丽萍1 王淼鑫1 王泽忠1 冼海珍1 肖海平1 徐鸿1 徐磊1 徐衍会1 阎光伟1 杨国田1 杨慧娜1 杨京燕1 詹花茂1 张金芳1 张娟1 张可铭1 张素芳1 张晓东1 赵治1 周登文1 祖向荣17、ISTP收录(共85篇,500元/篇,共计42400元;其中2007年C级升级1篇)王伟4 张洪青4 何青3 李存斌3 罗应立3 乌云娜3 何平林2 康志忠2 李成榕2 李晓宇2 牛东晓2 吴忠群2 徐茹枝2 尹忠东2 张桂芹2 张建华(女)2张艳馥2 朱永强2陈秋华1 陈文君1 崔学深1 丁立健1董福贵1 黄伟1 黄文杰1 何永秀1 康顺1 李春杰1 李芬花1 李艳玲1 刘宝柱1 刘吉成1 刘明基1 刘其辉1 刘睿1 刘元欣1 钱锐1 宋晓华1 唐平舟1 王红宇1 王婧1 王丽萍1 王淼鑫1 文俊1 肖湘宁1 杨志平1 叶振军1 余中福1 曾鸣1 张戈1 张建华1 张莉萍1 张粒子1 张晓春1 赵洱岽1 郑玲1 郑涛1 周长玉1 周涛18、ISSHP收录(共11篇,500元/篇,共计5400元;其中2007年C级升级1篇)刘崇明2 郭红珍1 郭亦玮1 黄文杰1 瞿斌1 李涛1 李彦斌1 王志成1 吴忠群1 赵振宇1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共2篇,500元/篇,共计1000元)叶陈云210、国外正式学术期刊(英文)(共16篇,500元/篇,共计8000元)李晓宇2 罗国亮2 沈巍2 陈学刚1 高建伟1 何永秀1 李淑清1 刘力纬1 刘元欣1 龙成凤1 马德香1 张学梅1 赵红涛111、Cssci收录(共17篇,500元/篇,共计7900元;其中2007年C级升级6篇)袁晓红2 陈维春1 付荣1 郭红珍1 李晓宇1 李星梅1 李鱼1 刘吉成1 刘力纬1 罗国亮1 齐振海1 施健1 王威威1 乌云娜1 苑英科1 张艳馥1三、著作出版奖(15部,5000元/部,共计75,000元)1、CPM网络中的路长定理及其在顺序优化中的应用乞建勋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张兴平3、电力需求及其波动分析李翔4、石油期货价格预测研究祝金荣5、基于商务智能的动态联盟管理刘吉成6、自然水体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形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李鱼7、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发展30年王伟8、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应用的理论与方法李涛9、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柔性策略与案例分析赵振宇10、科技英语翻译赵玉闪11、火电厂用水与节水技术李晓芸12、电煤供应链合作与冲突机理研究赵晓丽13、财务管理现代化研究龙成凤14、未观测金融与货币均衡研究田光宁15、电力与经济关系的计量分析何永秀四、知识产权奖(共 26项,共计143,000元)1、绝缘子带电检测仪及其实施方法李成榕发明 ZL2005 1 0063334.4 10000元2、一种配电网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可控阻尼装置尹忠东发明 ZL2005 1 0123559.4 10000元3、主从式消弧线圈预随调谐及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系统杨以涵发明 ZL2005 1 0130051.7 10000元4、电网消谐电抗器谭伟璞发明 ZL2005 1 0125626.6 10000元5、一种屋顶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杨勇平发明 ZL2006 1 0011153.1 10000元6、一种遮阳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冼海珍发明 ZL2006 1 0011156.5 10000元7、一种汽车电瓶暂态功率补偿器尹忠东发明 ZL2006 1 0011707.8 10000元8、V型或圆锥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燃烧器及合成方法孙保民发明 ZL2006 1 0076791.1 10000元9、一种原位生成超细晶二硅化钼涂层的方法刘宗德发明 ZL2006 1 0011834.8 10000元10、串联型电压质量扰动发生装置尹忠东发明 ZL2006 1 0012018.9 10000元11、核能-风能自然循环联合发电系统周涛发明 ZL2006 1 0089609.6 10000元12、一种用于原位合成MoSi2堆焊层的粉芯焊丝刘宗德发明 ZL2006 1 0165338.8 10000元13、一种用振荡流热管做吸热内管的太阳能真空玻璃集热管冼海珍发明 ZL2007 1 0064359.5 10000元14、一种基于IGBT模块的通用换流器平台肖湘宁实用新型ZL2007 2 0103182.0 1000元15、中性线断线检测保护装置尹忠东实用新型ZL2007 2 0103181.6 1000元16、一种膜壳式多效降膜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周少祥实用新型ZL2007 2 0103585.5 1000元17、一种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董长青实用新型ZL2007 2 0103902.3 1000元18、一种新型高效户用无动力生物质气化燃烧炉董长青实用新型ZL2007 2 0187283.0 1000元19、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仿真软件V1.0徐二树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2463 1000元20、材料清册设计系统V1.0董长青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3537 1000元21、华电供应商审批系统V1.0[简称:供应商审批系统]赵建涛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3545 1000元22、电站设备计算机化维修管理系统V1.0[简称:电站设备CMMS]顾煜炯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3716 1000元23、电站设备状态维修决策支持系统V1.0[简称:电站设备O&M工作站]顾煜炯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4834 1000元24、机网动态安全评估系统V1.0贺仁睦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4300 1000元25、生产实时信息监视系统V1.0[简称:ProcessMonitor]黄孝彬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6106 1000元26、过程数据趋势分析系统V1.0[简称:ProcessTrend]黄孝彬计算机软件登记 2008SRBJ5969 1000元五、重大科技成果奖(共6项,共计71,500元)1、电力负荷动特性模型的建立200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补差奖金25000元)主要完成人:贺仁睦1、魏孝铭2、马进42、CSC数字式电网继电保护成套设备的研究200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奖金15000元)主要完成人:黄少锋2、毕天姝93、750千伏主网架安全自动装置配置研究2008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单位,奖金10000元)主要完成人:刘文颖14、在电磁环网条件下的750kV电网运行方式研究2008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单位,奖金10000元)主要完成人:潘炜3、程林65、基于介质窗口式特高频检测方法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2008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单位,奖金10000元)主要完成人:李成榕1,王伟2,郑书生4,程养春66、《企业信用制度论》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叶陈云3(第二完成单位,奖金1500元)六、2008年度校科技成果奖(共11项)(共计21000元;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1000元)成果名称第一完成人等级1、西北电网特殊负荷特性的在线辨识研究贺仁睦一等2、考虑机网耦合影响的动态安全评估研究贺仁睦一等3、创新技术授权战略理论与方法研究闫庆友一等4、小电流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离线定位方法的研究杨以涵一等5、地磁感应电流对750kV变压器及保护影响的研究刘连光一等6、哈尔滨电业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申晓留二等7、新型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尹忠东二等8、开发研制基于曲折移相无电容拓扑的零序滤波器尹忠东二等9、中国电力与经济关系及电力发展战略研究何永秀二等10、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与投资管理辅助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开发曾鸣二等11、电力合约交易理论及技术研究曾鸣二等七、成果鉴定奖(共3项)(20000元/项,共计60000元)1、华北区域大面积停电应急管理及应急体系建设评估组织鉴定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要完成人:张建华32、电网安全评价组织鉴定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要完成人:张建华1、杨京燕3、申晓留4、刘自发10 3、小电流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离线定位方法的研究(20000)组织鉴定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要完成人:杨以涵1、齐郑2、李岩松3、戚宇林6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奖(共5个院系,共计50000元)1、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10000元2、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0000元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0000元4、工商管理学院10000元5、可再生能源学院10000元华北电力大学2008年度科技工作奖拟奖励名单(保定校区)一、2008年度科技工作先进奖(共23名,奖金23000元)1、授予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1000元/人,共计22人白占武陈颖敏付东韩璞韩庆瑶黄元生黄志强梁平刘长良刘云鹏律方成马永光石新春万书亭王敬敏王志刚袁和金张胜寒赵毅周海云周建国周兰欣2、授予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奖,1000元/人,共计1人李非二、学术论文发表奖(A级论文188篇,作者姓名后数字为发表篇数;B级716篇)(共计1374600元)1、SCI光盘版收录(共40篇,10000元/篇,共计400000元)王志刚8 白占武3 赵毅3 周海云3 付东2 李琳2 任惠2 汪黎东2 关荣华1 蒋艳杰1 李保会1 廉进国1 王艾萌1 王春波1 王东风1 王江江1 王修武1 阎占元1 张贵银1 张亚刚1 张重远1 赵莉1 赵志斌12、SCI网络版收录(共13篇,5000元/篇,共计56500元;其中2007年EI光盘级升级4篇,国外正式期刊升级1篇)王江江2 张春发2 李和明1 李利平1 苏晓红1 王敬敏1 王胜华1 杨薛明1 张贵银1 张莹1 赵毅13、EI(核心版)收录的期刊论文(共103篇,3000元/篇,共计304500元;其中2007年ISTP级升级1篇,C级升级5篇,国外正式学术期刊升级2篇,一级学报升级1篇。
微机继电保护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3 改造 完成 后 主要 特点
段、 过载 , 独立 的电流元件和时间元件 , 可独立投退 。 ( )二段式零序 电流 ( 电) 2 漏 保护 : 立 的电流元 独 件 和时间元件 , 可独立投退 。 ( )反 时限电流保护 : 3 时间常数可整定 , 三种反 时 限曲线可选择 。 ( )低 电压 跳闸 : 4 独立的电压值和延 时时 间元 件 , 可投退 。 ( )过 电压 跳闸 : 5 独立的 电压值和延 时时间元 件 , 可投退 。
监视 。
作者简介 : 国成 (9 3~ ) , 0 陈 18 男 2 5年毕业 于山东 科技大学 机械 0 电子工程学院 , 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 , 现在I 沂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邱 临
集煤矿机电运输科工作 。
21年 期 01 第3 童瞧晨 斜技 Nhomakorabea2 3 7
七 台 河 洗 煤 厂 全 重 介 系统 工 艺 的 改 造
耗低 。
此次 改造主要对邱集煤矿井下 中央变 电所 高压开
关柜原采 用 的 G L系列 继 电器进 行更 换 改造 , 由于原 通信功能 , 与变 电所微机 监控 系统 的通信 联络使 微机 继 电器结 构简单 、 护单 一 , 保 更换 为结 构复 杂 、 护全 保 保护具有远方监 控特性 。 面 的微机 保护 , 必须对 开关柜二次接线 重新设 计布线 。 经对井 下高压开关 柜 原二次 接线进 行 分析 研究 , 4 系统保 护功 能及特 点 并 结合微机保 护保 护方 式和 功能 , 需对 以下 内容进 行
力 系统继 电保护技 术发 展到 了微机 保护 时代 , 它是 继 电保护技 术发展历史过程 中的第 四代。
2 研 究 内 容
继电保护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相关问题探讨
高 旭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 电站有限责任公 司 山西
忻州
0 3 5 5 0 3
【 摘 要】 在 电力系统的运行 过程 中, 一旦其 出现相应 的事故要求其继 电保护装置能够迅速的将事故 区域予以切除, 以便 于减量的降低 事故的影 响, 缩小停电范 围,这就需要 在电力系统中所应 用到 的继 电保护 器具有 良好的选择性与可靠性 , 本文主要对继 电保护用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 出现异常
够将短路故障予 以切除 ,并且能够保证将三相予 以同时切 除 ,防止系统
正确动作 ; ( 2 )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 中的中性点没有接地或者是接地不 可靠 ,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电压互感器二次 回路中性点的 电位为悬 浮 电位 ,在其三相负载对称 的情况下 , 其 中性点不出现偏移 ,当其出现不 对称故 障时,会导致其二次 回路的中性点发生偏移 ,因此,在负荷对称 的情况下 , 三相电压的对称性对于中性 点的偏移程度具有直接 的影响 ,
同二次绕组引至控制室 的接地点中时应用的是同一根 电缆芯 ,由于星形
绕组 的负载在共用 电缆芯上压降的存在 ,会导致其开 口 角绕组具有输
出。
确定 ,如果出现电压 回路故障不能引起 自 动装置及继电保护误动作的情
况 ,应该考虑应用比较简单 的快速熔断的方法作为电压回路 的保护 。但
2 、电压互感 器二次回路异 常的相 关处理措施
过程中 ,保证电压互感器及其二次 回路的运行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在 其运行过程中 ,可以将 电压互感器看作是一个电压源 ,一旦其二次回路 中出现短路故障 ,就会导致出现很大 的短路电流 , 这是 如果保护装置不 能及时将故障予以切除,就会导致电压互感器及其二次线 的烧坏 。在电 压互感器二次 回路的保护过程 中,相关的保护设备应该 能够满足下列条
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李江龙;陈云燕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6(016)021
【摘要】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特点和常见问题,提出快速处理电网运行中异常情况的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2页(P288-289)
【作者】李江龙;陈云燕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供电分公司,山西,晋城,048000;山西省晋城供电分公司,山西,晋城,0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7
【相关文献】
1.煤矿配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与分析 [J], 范征;王大伟;李海洪
2.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浅析 [J], 向昕昊
3.煤矿配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设计 [J], 韵凯
4.谈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J], 张敏敏;杨雪松;刘勇军
5.泵站工作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用研究 [J], 周明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 邢西龙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邢西龙发表时间:2018-05-30T10:04:51.5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作者:邢西龙[导读] 摘要:在我国科学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们对电力方面的保护意识也相对的重视起来。
(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2)摘要:在我国科学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们对电力方面的保护意识也相对的重视起来。
本文就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前言微机保护是运用数字处理技术,使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经硬件连接从而完成了复杂计算与逻辑判断等功能。
传统的继电保护庞大且复杂,硬件设备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来代替,各种测控与保护功能都可以用程序软件来完成。
微机保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通讯能力提高了继电保护在选择性、灵敏性、迅速性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促进了电力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信息化及远程化,提高了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水平。
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微机保护充分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两个优势:高速运算能力与完备存贮记忆能力,以及成熟的数据采集与采取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滤波、A/D 模数变换、抗干扰措施等先进技术,改善了可靠性、速动性等方面的功能并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比于传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有以下优点:1.1改善并提高了继电保护动作特征及性能,正确动作率提高。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常规保护不易得到的特性;较强的记忆力更好地实现了故障的分量保护;可以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与技术,例如状态预测、模糊控制、自适应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1.2可方便扩充其他的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与波形分析),也可很方便地附加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低频减载等功能。
1.3工艺结构优越。
体现在硬件较通用,制造容易且标准统一,装置体积小,功耗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及解决办法 邢传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及解决办法邢传龙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承担事故防控以及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作用。
能够通过检测元器件故障并切除故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当电力系统有故障产生时,继电保护装置开始发挥作用,能够对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并发出警报,进行电力系统预警。
除此之外,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发挥稳定短时区域电路的作用,利用短时电力稳定保护能够使电力系统故障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最小化,因此,对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解决办法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意义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维护的主要系统,其对于电力系统顺利运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工作原理就是经过功能设备,尽量在短期内切除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故障或者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电力元件。
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合理控制安全事故以及设备故障,降低电力损失率,那么对应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而提升。
继电保护在当前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构建智能电力系统必须要继电保护将高效性和灵敏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稳定的因素2.1继电保护硬件因素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硬件故障包括很多类型,例如,互感器、保护屏。
其中继电保护通信接口故障是极其容易发生的,例如,保护光纤、微波通信接口,一旦通讯接口发生问题,必将给系统正常运行以致命打击。
并且,系统中存在很多因素,设备的断路器同样容易发生异常情况,对继电保护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更严重会造成系统主线路的停电,导致电力系统不能稳定运行,降低其可靠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2.2继电保护软件因素电网在新时代下,多种创新型技术应运而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各种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后台的人机软件系统的基础上,两者的关系极其重要,因此软件系统同样是继电保护装置不稳定因素。
同时,就系统软件而言,造成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反映在诸多方面,例如人机交互软件功能设计存在缺陷,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稳定工作,软件后台编码设计不合理,出现误差等,其整定的固有保护定值无法满足现有规程的要求,严重造成装置无法处于稳定运行中。
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的改革
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的改革
李秀琴;李华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08(027)004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微机保护已成为当前继电保护的主要形式.文章介绍了我校"早期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和"改革发展后当前本科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的情况;指出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李秀琴;李华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3
【相关文献】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J], 孙宁宁;李杨;安威;董小黎;郝刚;侯燕芝;张力平;王军;
2.\"微机继电保护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J], 朱瑞金;张涛;龚雪娇
3.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通用平台的设计开发 [J], 姚舜;杨耿煌;张莹梅;路光达
4.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通用平台的设计开发 [J], 姚舜;杨耿煌;张莹梅;路光达;
5.微机继电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J], 李永;李芙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向性分析 邢正坤 卜甲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向性分析邢正坤卜甲甲摘要:为了防止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因为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方向上的选择性错误,有关技术单位提供了保护微机、总线保护、高压发电机保护和选择变压器保护方向的关键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其作用更加的拥有高效率高质量的运用,就非常需要注意对继电保护装置可能存在风险的审查,因此,视察员必须实时提高对其视察方法的了解和应用,确保继电保护的方向正确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技术创新并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和材料也发生了巨大的创新,采用的最新的纳米科技技术。
而电气系统中继电保护方向上的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更加适合我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1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1.1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我们国家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创新中,但计算机技术不管在任何企业或单位,它的的用途都不可小觑,而电源系统对微机装置保护的需求也渐渐增多,微机除了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需要一个存储空间。
从长远来看,信息和数据具有高容量、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和高通信能力。
自动装置适于110千伏以上的电网,用于保护、控制、测量和监视传输线和主要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电动机等。
装置设计使装置能方便地配备一次设备或集中屏装。
通过标准现场总线接口,支持多个节点协同工作,实现系统级管理和集成信息共享。
1.3网络化随着测量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保护装置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推广应用,三维多媒体的新技术已成为现实,保护装置的联网主要归功于现场总线技术。
Internet~1内部网技术也进入了控制领域。
网络化系统贯穿于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到运营的各个方面。
通过互联网,保护装置的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交换信息和浏览,并可以直接与不同地方的用户进行通信。
这些网络技术可以充分应用到继电保护的装置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问题分析 邢娅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问题分析邢娅楠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系统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必然关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成分,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度。
因此,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分析时预防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关键。
本文通过介绍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作用,分析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优势,以及对目前还存在个各种故障的论述,提出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最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防护和维修。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问题引言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供应质量也有了更多要求,这需要电力企业对相关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要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运作质量可直接影响到供电水准,所以在相关作业中要对其维护与检修工作加强重视程度,合理分析二次回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对其中的负荷、电流、运行质量进行综合维护与检修,达到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确保安全性,提高群众用电可靠性。
1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概况1.1 继电保护触点类型的继电保护设备是近些年专业技术领域中较为普遍的电力保护策略和功能性较强的电力保护系统,此技术方式在实践运作时可以全程有效的维护电力生产环节。
继电保护是在反事故自动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的保护手段,经常会被用在电力系统出现事故的时候,并且会用来评估电力系统。
1.2 二次回路二次回路在专业范畴中指的是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全面实现电力系统及其系统内部各个技术元件的实时监控操作,此技术方式在专业技术领域中属于低电压回路方式。
二次回路在近些年电力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以及全方位的监管与控制电路等一系列的任务。
2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存在的问题(1)容量破坏。
继电保护系统的容量如果发生故障,会降低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因为容量的破坏,会让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容量减半,严重时,更会导致电路中电缆、差动保护设备的老化,影响供电质量。
微机保护变电站数据系统的升级完善
微机保护变电站数据系统的升级完善
辛朝波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兴一变自动化变电站监控及调度数据系统,由于改造时间较早,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数据系统的集成和交换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变电站的内部组网采取RS485方式组网,计算机安装Moxa通讯卡完成保护装置的数据集成,造成上传数据较慢及硬件故障频发,通讯的稳定性不好;调度数据采取的是第三方软件转发,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数据不转发等故障;电度表的数据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采集电度表的数据等情况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总页数】1页(P32-32)
【作者】辛朝波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电力集团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11+.4
【相关文献】
1.浅析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系统
2.某煤矿35kV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设计与实施
3.煤矿35 kV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设计与实施
4.浅析变电站微机保护干扰源及其应对策略
5.变电站微机保护算法改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邢西龙
摘要:在我国科学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们对电力方面的保护意识也相对的重视起来。
本文就微机继电
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研究
前言
微机保护是运用数字处理技术,使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经硬件连接从而完成
了复杂计算与逻辑判断等功能。
传统的继电保护庞大且复杂,硬件设备可用大规
模集成电路来代替,各种测控与保护功能都可以用程序软件来完成。
微机保护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通讯能力提高了继电保护在选择性、灵敏性、
迅速性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促进了电力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信息化及远程化,
提高了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水平。
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微机保护充分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两个优势:高速运算能力与完备存贮记忆
能力,以及成熟的数据采集与采取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滤波、A/D 模数变换、
抗干扰措施等先进技术,改善了可靠性、速动性等方面的功能并且显示出强大的
生命力。
相比于传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有以下优点:
1.1改善并提高了继电保护动作特征及性能,正确动作率提高。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常规保护不易得到的特性;较强的记忆力更好地实现了故障的分量
保护;可以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与技术,例如状态预测、模糊控制、自
适应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1.2可方便扩充其他的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与波形分析),也可很方便地附加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低频减载等功能。
1.3工艺结构优越。
体现在硬件较通用,制造容易且标准统一,装置体积小,功耗低。
1.4可靠性易提高。
由于数字元件的特性使其不易受电源波动、温度变化及使用年限的影响,并且自检与巡检能力加强,可用软件检测出主要部件的工作状况
和自身软件功能。
1.5使用方便灵活,界面非常人性化。
其维护调试变得更方便,使维修时间缩短,同时根据运行的经验,在现场可以用软件方法改变其特性和结构。
1.6可进行远程监控。
微机保护装置的串行通信功能以及变电所的微机监控系统通信联络,实现了微机保护的远程监控。
2 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比较广泛,本文以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
保护装置为例谈下它在某地区线路中的设计应用。
2.1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介绍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数字
处理的方法用不同的模块化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
但是随着我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及其他相关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广泛应用,使得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功能上,采用不同的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线路、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保护功能。
不仅如此,利用微处理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
能实现以往难以实现的很多保护功能。
以往旧有的电磁和电磁感应原理的保护存在动作速度慢、灵敏度低等缺点,
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也有抗干扰能力差、判据不准确,装置本身的质量不是很稳
定等明显的缺点。
但是随着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
发展,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开始逐渐趋
于实用。
2.2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用
2.2.1 应用地区情况
某座城市的城区共设有110 kV 变电站66 座,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分属其下
属的供电分公司变电一、二部所管理,其中变电一部管辖110 kV 变电站34 座,
主要位于城区西面,主变压器容量共3142MVA;变电二部管辖110kV 变电站32 座,主要位于城区北面,主变压器容量共2666MVA。
全部变电站已实现三遥无人值班。
另外,110kV 变电站采用的保护装置类型达50 余种,数量共有2071 套,
其中微机继电型保护装置1764 套,集成型保护装置72套,电磁型保护装置235 套。
从有关数据统计来看,后一年的微机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高于前一年的,而
且在继电保护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护正确动作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但是也有不正确的动作情况。
从具体的数据分析得知,得出如下的结论:
2.2.2 元器件有故障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据笔者所知元器件故障引起保护装置动作不正确所占
比例较大。
这主要原因是厂家设备制造工艺不良和部分元器件质量不佳。
解决这
种问题除了要求厂家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外,还应对保护装置缺陷进行长期跟踪,
应尽快将运行时间较长、经常出现不正确动作的保护装置列入改造计划并督促实施;此外,我们还应加强设备的选型工作,以期将设备质量问题从源头就开始消除。
2.2.3 设备的设计原理存在缺陷
现在的保护装置设计原理缺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抗干扰能力差,比如说某个变电站发生事故,由于本体保护非电量保护启动及出口回路仅由
6 只2 kΩ电阻和3 只24V继电器串联组成,并没有任何的抗干扰措施,事故时受
雷电干扰导致了本体重瓦斯保护误动作;第二类是保护程序设计错误,一变电站
发生自投装置TV 断线后重新上电时,程序逻辑出错导致了502A 开关误动作。
对
于保护设计错误引起的不正确动作,文中建议除了在事故后及时制定相应的反措外,在设备投运前还应对图纸设计加强审核。
另外,对于新型号装置,在正式选
用前,二次专业人员也应与厂方设计人员加强技术交流,以保障新设备的可靠性
和适用性。
2.2.4 施工维护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对变电站开关零序保护动作,站内1 号Z 形变压器保护同时出口切开变
压器低压侧开关。
事故原因是变电站管理移交时图纸和试验数据不完备,导致Z
形变压器存在2 套零序保护,像类似这样的事故表明我们的试验记录和图纸资料
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
2.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根据上面案例的分
析和比较,文中也总结了一些维护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方法,行文如下:电力系统的有关值班人员要定期定时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巡视和检查,
并做好各仪表的运行记录。
在它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加强监视
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每个盘柜有值班人员负责。
同时,
我们还要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
但要注意,在这建议清扫工作最好由两
人进行,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身触电和造
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
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每
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定期检查并打印。
除了以上的两点外,还要做到:全面了解设备的初始状态。
微机继电保护设
备的初始状态,影响其日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
因此,必须注意收集整理设备图纸、技术资料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和检测数据的资料。
对设备日常状态的检修,
要在设备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要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分析。
首先要了解设备出现故
障的特点和规律,进而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日常数据的分析,预先判
断分析故障出现的部分和时间,在故障未发生时,及时地排查。
提高保护装置的
安全系数和使用周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总之,工作人员在平时休息时间要注重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加强学习有关的
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注重收集设备的检测数据;对设备日常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重检查设备在各个生命周期中的检测细节
及检测环节,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邱立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抑制干扰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
[2]唐伟.微机继电保护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0(09).
[3]周斌,谢银花.微机保护系统可靠性应用研究[J].珠江现代建设.2012(01).
[4]文玉玲,孙博,陈军.浅谈微机继电保护[J].新疆电力技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