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_复习题_FXT222311_1306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3891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5.png)
中兽医一.名词解释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借以说明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物质衍生变化的结果。
2.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滋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有相互协调的一面。
3.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和制约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相拮抗的一面。
4.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及水湿的功能。
5.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调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6.整体观念: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和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就是整体观念。
7.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引起发病。
8.邪正盛衰: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9.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及发展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
10.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可采用同种治法。
11.四气: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自古称为四气,也称四性。
12.五味: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称为五味。
13.阴阳:自然界一切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事物或方面的代名词。
既可代表两个相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14.阴阳对立: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5.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畜制宜,即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四时气候、地域环境以及病畜的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考虑用药原则。
16.辨证论治:就是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
辩证就是利用四诊收集资料、分析判断、认识疾病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疗方法。
17.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中兽医学复习题1
![中兽医学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24ee51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8.png)
一、单项选择题1.《元亨疗马集》著书年代(D )。
A.唐B.宋C.元D.明2.下列选项中,(B )主血脉。
A.肺B.心C.肝D.胃3.下列选项中,(C )主气。
儿肝 B.胃 C.肺 D.心4.下列选项中,(A )藏血。
儿肝 B.脾 C.肾 D.肺5.下列选项中,(C )主四肢肌肉。
A.心B.肾C.脾D.肺6.下列选项中,(B )开窍于目。
A.脾B.肝C.肺D.胆7.下列选项中,(A )主皮毛。
A.肺B.肾C.心口.肝8.下列中药,具有祛风解表,胜湿解痉功效的是(C )。
A.荆芥B.细辛C.防风D.桂枝9.下列中药,具有清热泻火,收敛生肌功效的是(B )。
A.知母8.石膏 C.芦根 D.桅子10.下列中药,具有清热燥湿,安胎功效的是(B )。
A.黄连B.黄苓C.黄柏口.苦参11.下列中药,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功效的是(B )。
A.麦芽B.山楂C.神曲D.鸡内金12.下列中药,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功效的是(C )。
A.白前B.瓜篓C.贝母口.桔梗13.下列中药,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功效的是(B )。
A.桃仁B.杏仁C.火麻仁D.郁李仁14.下列中药,具有清热利湿,通乳功效的是(A )。
A.木通B.茯苓C.泽泻D.茵陈15.下列中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的是(A )A.半夏B.陈皮C.木香D.厚朴16.下列选项中,属于奇怛之腑的是(C )。
A.心B.肝C.胆D.三焦17.下列选项中 ,(D )开窃于舌。
A.肺8.肝r SC.胃D.心18.下列选项中 ,(C ) 主纳气。
A.肺B.脾C.肾口.肝19.下列选项中,( B ) 藏精。
A.心B.肾C.肺D.脾20.下列选项中,( A ) 主运化。
A.脾8.肝 C.肺 D.胆21.下列选项中,( B) 主水。
儿肝 B.肾 C.心口.肝22.下列选项中,( B ) 主先天之精。
A.脾B.肾C.胃D.肺23.下列中药,具有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功效的是(B )。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a97e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7.png)
中兽医学复习题
1. 中兽医学的定义是什么?
2. 简述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的主要区别。
3. 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4. 列举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
5.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6. 阐述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 列举至少五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草药及其作用。
8. 解释中兽医学中的“气血津液”理论。
9. 简述中兽医学中的“脏腑经络”理论。
10.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六淫”理论及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11. 列举至少三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及其适应症。
12. 阐述中兽医学在预防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13. 简述中兽医学在治疗动物疾病中的基本原则。
14.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辨证施治”原则。
15. 列举至少两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外治法及其适应症。
16. 简述中兽医学在现代兽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7. 阐述中兽医学在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性能中的重要性。
18. 描述中兽医学在处理动物紧急病症中的应用。
19. 列举至少三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复方制剂及其组成成分。
20. 简述中兽医学在动物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3年中兽医考试题整理含答案
![2023年中兽医考试题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9d1b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8.png)
中兽医考题整理一、填空题1.中兽医学得基础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中国最早一部人畜通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中国最早兽医教科书是_《司牧安骥集》__由唐人_李石__编著3.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阴阳处在阴平阳秘状态;阴阳不和时,则表现为阴胜则内寒,阳胜则外热。
4.五行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泄为主。
6.元气起源于肾,宗气形成于肺,卫气关键由水谷之气所化生。
7.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宜。
8.六淫致病中,具有显著季节性病邪是邪。
9.在察口色过程中,口色是赤色主热证,黄色是主湿证。
10.在诊脉过程中,脉象是浮脉主_表_证,迟脉主__寒___证,洪脉主_热_证11.八纲辩证中阴阳是辩证总纲。
12.肝生理功效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13.肺生理特性是清肃,所谓清肃,即是清洁,肃降意思。
14.脾生理功效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1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认为通用,其中心藏神,肝藏血。
16.菊花功效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
17.柴胡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18.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药品组成。
19.黄芪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20.在常见药品中,广东砂仁,云南三七,山东阿胶,所有是著名道地药材。
21.独活寄生汤主治是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22.在常见药品中,广东砂仁,云南三七,山东阿胶,所有是著名道地药材。
二、名词解释1、厩苑律:秦代颁布最早收益法规。
2、药蜜库:宋朝设立,中国最早兽医药房。
3、滋水涵木:治法名。
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方法。
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
适合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局限性,和肝阳偏亢之证。
4、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
5、培土生金:土虚累及金,中兽医上由于脾虚出现累及肺病症,采用健脾补气以益肺气。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阴治,阳虚有寒则益阳以祛寒,滋补肾阳诊疗阴虚致阳热偏盛。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849a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04.png)
中兽医学复习题中兽医学是一门结合了传统中医学原理和现代兽医学实践的学科,它利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以下是一些中兽医学复习题,供学习和复习使用:一、选择题1. 中兽医学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触、切D. 望、闻、听、切2. 中兽医学中“五行”理论是指: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土、气3. 下列哪项不是中兽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A. 草药治疗B. 针灸治疗C. 手术治疗D. 食疗二、填空题4.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的健康状况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密切相关。
5. 中兽医学中的“辨证论治”原则是指根据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兽医学中“阴阳平衡”理论在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7. 阐述中兽医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如何指导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论述题8. 论述中草药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9. 论述针灸在中兽医学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特定动物疾病中的应用实例。
五、案例分析题10. 假设你是一名中兽医,面对一只患有慢性消化不良的犬,请根据中兽医学原理,描述你的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兽医学复习题2推荐文档
![中兽医学复习题2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7bfd877960590c69fc37659.png)
中兽医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归经: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气: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五味: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
祛邪:是使用祛除邪气的方药或采用针灸、手术等方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止复得目的。
宗气: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宗气。
胞宫:是卵巢、子宫、输卵管的总称六淫: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反常气候扶正:是使用补益正气的方药及加强病畜护养等方法,以扶助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痰饮:痰和饮是因脏腑功能失调,致使体内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水湿。
二、填空:阴盛则(寒)(心)开窍于舌(肺)主气(肺)开窍于鼻。
(肾)主纳气(肾)主水。
(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爪(肝)主疏泄(小肠)分别清浊(脾)开窍于唇阳盛则(热)(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脾)主运化(肾)主命门之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主血三、判断题:清热泻下不属于清热药。
(√)黄柏的功效是止血安胎。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
(√)石膏的功效是凉血解表、收敛生肌。
(×)熟地既能补血又能滋阴。
(√)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是辛味。
(×)麻黄、柴胡、桂枝都是解表药。
(√)杏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柴胡和升麻都具有升阳功效。
(√)黄芩既能燥湿又能安胎。
(√)四、选择题:桂枝(B)A温中散寒 B 温经通阳荆芥(A)A祛风解表 B 发汗解表黄芩(B)A凉血解毒 B 清热泻火金银花(B)A清热燥湿 B 清热解毒党参(A)A补中益气 B 健脾燥湿大黄(A)A活血祛瘀 B 活血止血生地(A)A清热凉血 B 滋阴补血当归(A) A 补血活血 B 凉血止血车前子(B)A疏肝理气 B 清肝明目神曲(B) A 泻下通便 B 消食导滞陈皮(A) A 理气健脾 B 健脾燥湿全蝎(A) A 熄凤止痉 B 镇心安神木香(B)A行气宽中 B 行气止痛半夏(B) A 健脾燥湿 B 燥湿化痰防风(B) A 宣肺解表 B 胜湿解痉黄柏(B)A清热解毒 B 清热燥湿柴胡(B) A 理气健脾 B 疏肝理气连翘(A) A 消肿散结 B 清热泻火白术(B) A 补气健脾 B 健脾燥湿山楂(A) A 消食导滞 B 泻下导滞熟地(A)A滋阴补血 B 滋阴润燥枳壳(B) A 破气消积 B 理气健脾白芍(A) A 敛阴补血 B 滋阴养血杏仁(B)A宣肺化痰 B 止咳平喘红花(A)A活血祛瘀 B 消肿散结淫羊霍(B)A祛风除湿 B 补肾壮阳五、比较下列各组药物的不同点:苍术与白术苍术:发汗解表白术:固表止汗陈皮与青皮陈皮:理气健脾,青皮:破气消积黄连与黄芩黄连:泻心火而除燥热黄芩:泻肺火而解肌热、安胎肉桂与桂枝肉桂:温中祛寒桂枝:温通经脉麻黄与桂枝麻黄:宣肺平喘桂枝:温通经脉生地与熟地生地:清热凉血熟地:补血滋阴白芍与赤芍白芍:敛阴养血,安胎赤芍:凉血活血枳实与枳壳枳实:破气消积枳壳:理气健脾生姜与干姜生姜:发表散寒干姜:温中散寒板兰根与大青叶板兰根:凉血利咽大青叶:凉血消斑六、简答:湿邪致病性质与特征是什么?①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②湿性重浊 ,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③湿性黏滞,缠绵难退寒邪致病性质与特征是什么?答: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题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11e62fbd64783e09122bbf.png)
1: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2: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4: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外感致病因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指天地之间的一种不正之气。
5:气:习惯上,把弥散无形的气称为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
6:血:是一种循环于脉中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
7: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8: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9:病因:即致病因素,也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10:病机: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
11: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
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13: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四种趋向。
15: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即主要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
【精品】中兽医治疗学复习题.doc
![【精品】中兽医治疗学复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bba79552d380eb63946d5c.png)
中兽医治疗学复习题一、中草药部分1.何谓理血药?包括哪几类?根据止血药的药性特点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中草药?凡能调理和治疗血分病症的药物称为理血药。
有补血、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和止血四类。
收敛止血:白芨,仙鹤草,海嫖虫肖,血余炭,棕扌闾,藕节,紫珠活血止血,三七,蒲黄,凉血止血,大蓟,茜草,地榆温经止血,艾叶2.活血药有哪些?为什么活血祛瘀药中往往配伍行气药?止血剂中往往配伍祛瘀药?理由何在?活血药:川弓、丹参、益母草、三七、桃仁、红花、牛膝、王不留行、赤芍、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三棱、莪术、郁金①由于气与血关系密切,气滞则血凝,血凝则气滞,故使用木类药物时,常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功能②避免留淤之弊治疗出血,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配伍,增强疗效。
淤血内阻的,应与活血祛瘀要通用。
3.收涩药分为几类?如何应用?收涩药分为涩肠止泻药和敛汗瑟精药①涩肠止泻药: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或子宫脱等。
②敛汗涩精药:具有固肾涩精或所尼奥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气弱所致的自汗、盗汗、阳痿、滑精、尿频等,在应用上常配伍补肾药。
补气药同用。
4.试述补养药的分类根据.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各类中草药的药名?分类根据: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故补虚药也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助阳四类。
使用注意事项:补虚药虽能扶正,但应用不当则有留邪之弊,故病畜实邪未尽时,不宜早用。
若病邪未解,正气虚,则以驱邪为主,灼加补虚药以扶正,增强抵抗力,达到既驱邪又扶正的目的。
调高机体免疫功能,人参,黄罠,灵芝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淫羊翟,菟丝子,何首乌,地黄,阿胶,五味子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党参,白术,山药提高白血球数量,党参,白术,女贞子,益智仁,地黄,紫河车提高血小板的药物:地黄,花生衣能使抗体延长的药物,天冬,麦冬,北沙参能使抗体提前的药物,肉桂,黄精,锁阳,仙茅补气药: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补血药物: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助阳药:巴戟天、肉就蓉、淫羊翟、锁阳、蛤虫介、菟丝子、杜仲、续断、益智仁、骨碎补滋阴药:沙参、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黄精、鳖甲5.平肝药的作用根据.分类及常用药。
《中兽医学》试题
![《中兽医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cb7f044b35eefdc8d33339.png)
《中兽医学》试题1一、填空(30分,每空0.5分)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2、阴阳的关系有()()()()。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4、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5、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
6、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7、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
8、“齿为()之余”。
9、气的生理功能有()()()()()。
10、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
11、经络是()的通道。
12、一源三歧是指()。
13、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
14、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
15、白苔主()()证。
16、促脉呈()间歇;结脉呈()间歇代脉呈()间歇。
17、补气血以补()(脏腑)为主。
18、表里是辨别()()的两个纲领。
19、口舌生疮是()所致,治法是(),所选方剂是(),方药组成是()。
20、肝胆湿热用()(方剂)治疗;胃肠湿热用()(方剂)治疗;下焦湿热用()(方剂)治疗。
21、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
22、中医的八法是()。
23、中药炮制的目的()()()()。
24、咽喉病加();前肢病加();后肢病加();腰部病加(),皆取于引经报使之意。
25、中药“国老”是指()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1、“动极者镇之以静”是用来说明阴阳的()关系(1)对立(2)互根(3)消长(4)转化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1)木(2)火(3)土(4)金(5)水3、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1)心(2)肝(3)脾(4)肺(5)肾4、“伤于()者,上先受之”(1)风(2)寒(3)暑(4)湿(5)燥5、黄色主()证(1)寒(2)热(3)湿(4)实(5)虚6、气滞性胎动不安用()(1)苏梗(2)黄芩(3)白术(4)砂仁(5)杜仲7、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1)起卧不安(2)四肢抽搐(3)神志不清(4)口渴贪饮(5)皮肤瘙痒8、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1)精神兴奋(2)脉象无力(3)呼吸低微(4)耳鼻发凉(5)午后潮热9、下列药物具有堕胎作用的是()(1)黄芩(2)大戟(3)桃仁(4)续断(5)桑寄生10、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1)心(2)肝(3)脾(4)肺(5)肾11、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1)黄连(2)黄柏(3)青皮(4)白头翁(5)黄芩12、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1)大黄(2)芒硝(3)辛夷(4)白芷(5)苍耳子13、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1)玉堂(2)通关(3)开关(4)锁口(5)百会14、四君子汤的方药组成是()(1)当归(2)白术(3)党参(4)甘草(5)茯苓15、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1) 归脾汤(2) 四君子汤(3) 参苓白术散(4)四逆汤(5) 四神丸三、判断(20分)1、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中兽医考试
![中兽医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5ee1b74e0066f5335a81219f.png)
中兽医学复习题一、中兽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在中兽医理论(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药性)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以中药或针灸为主要手段来防治动物疾病、保障生命质量、提高生产性能的科学?1)整体观中兽医学认为,天畜合一,动物体和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动物体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在生理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辨证施治:以四诊为依据,通过辨证论治防治疾病。
3)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变化,早期采取防范措施。
4)调整机体机能:医疗疾病以调动调节机体的固有机能为根本。
二、中兽医治疗的八法是什么?八法是中兽医针对家畜病证进行药物治疗的大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
1) 汗法概念:汗法,也叫散法或解表法。
2)吐法)概念:吐法,也叫涌吐法或催吐法。
3)下法概念:下法,也叫攻下法或泻下法。
一般情况下,将下法分为攻下、润下、逐水三种。
4) 和法概念:和法,也叫和解法。
和法可分为和解表里、调和肝脾、调和肝胃三种。
5) 温法概念:温法,也叫祛寒法。
:按照中寒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温法可分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经散寒三种。
6).清法概念:也叫清热法,。
分类: 临证常把清法分为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 、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疮黄肿毒等) 、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在营分,血分)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证);清热解暑(适用于夏季的暑热)五种。
7).补法概念补法,也叫补虚法。
有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四种。
8)消法概念:消法,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阴阳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用于表示一切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古老的代名词。
阴阳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具有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中兽医学中阴阳用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病理药物和治则。
中兽医学 复习题(推荐文档)
![中兽医学 复习题(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4442bcda38376baf1fae90.png)
中兽医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311)一、名词解释题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
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
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
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
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
“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b7f786aa00b52acfc7cabf.png)
中兽医试题一、填空(30分)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3、相乘的实质是(相克太过),相侮的实质是(反克)。
4、血液正常运行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心搏动正常)(脉管完整)(血液性状正常)。
5、“汗为(心)之液”6、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入清气)(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内入脏腑)(保持呼吸道的洁净,有排痰功能)。
7、脾统血的机理是(脾气固摄作用)。
8、阳黄多因(湿热)侵犯肝胆所致。
9、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主。
10、宗气的生理功能有(贯心脉)(行呼吸)。
11、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1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13、一源三歧是指(督、任、冲脉)。
14、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中寒)(伤寒)。
15、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可单独存在,也可两个以上全犯机体)(侵入途径:口鼻、皮毛)。
16、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季节气候)(家畜种类)(年龄)(其他)。
17、白色主(虚)证;黄色主(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风)证;黑色主(极)证。
18、内伤久病的虚证见于浮脉其机理是(虚阳浮越)。
19、促脉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呈(缓弱而有规则)间歇。
20、补阴阳以补(肾)脏腑为主。
2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22、实热证出现“四大症状”是(阳明经证),治法是(清热生津),所选方剂是(白虎汤),方药组成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3、“是结不是结,(三江)(蹄头)穴(血)”。
24、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5、中医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6、中草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矿物)。
27、神曲消(谷)食,麦芽消(草)食,山渣消(肉)食。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a71079dd3383c4ba4cd298.png)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某某: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lA. 土侮木B. 土乘水C. 火侮水D. 火克金E. 金生木8. 下列描述属于五行异常关系的是A. 木克土B. 土克水C. 火乘金D. 木生火E. 金克9. 下列属于属于肝的主要功能的是:A. 主血脉B. 主运化C. 主通调水道D. 主统血E. 主筋10. 下列属于属于肺的主要功能的是A. 主血脉B. 主运化C. 主通调水道D. 主统血E. 主筋11.lE. 毒性15. 黄连解毒汤主要用于A. 阳明经证B. 三焦热盛证C. 热入血分证D. 湿热黄疸证E. 气分实热证16 下列药物属于解表药的是A. 黄连B. 黄芪C. 大黄D. 麻黄E. 三七17. 麻黄汤主要用于A. 外感风寒表实证B. 外感风寒表虚证C. 外感挟湿表寒证D. 外感风热证E. 气分实热证18. 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A. 外感风寒表实证B. 外感风寒表虚证C. 外感挟湿表寒证D. 外感风热证E. 气分实热证19. 下列药物属于四逆汤组方药物的是A. 熟附子B. 当归C. 豆蔻D. 厚朴E. 芍药20.下列穴位治疗犬休克首选A.中脘B.关元俞C.水沟D.耳尖E.百会A2题型(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马,枣红色,4岁,营养中等。
就诊当天早晨突然发病,证见蹇唇似笑,不时前蹄刨地,回头观腹,起卧打滚,间歇性肠音增强,如同雷鸣,有时排出稀软甚至水样粪便,耳鼻四肢不温,口色青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
该病可确诊为A.风寒感冒B.脾虚泄泻C.湿热泄泻D.肚腹冷痛E.寒秘2. 猪,28日龄,体温38.6℃,钻草堆,毛竖立,鼻流清涕,偶尔咳嗽,咳声洪亮,口色青白,舌苔淡白,脉象浮紧,该证属于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外感暑湿D.热结胃肠E.内伤发热3. 马,3岁,体温39.5℃,无汗,被毛逆立,鼻流清涕,咳嗽,咳声洪亮,喷嚏,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
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
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
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
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
“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11、宗气: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自然界吸入之气在胸中相结合的气。
12、相须:就是将性能和功用效相类似的同类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
13、主药:针对病因和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4、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穴位:是动物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指阴阳的什么关系?( D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2、按五行的属性分类,脾属于哪一行?( C )A:木B:火C:土D:金3、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 D )A:胃B:胞宫C:三焦D:胆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 C )A:风B:燥C:饱D:疫疠5、察口色时,白色主什么证?( D )A:热证B:寒证C:湿证D:虚证6、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配伍上属( B )A:相杀B:相畏C:相反D:相恶7、下列哪一个穴位是血针穴位(A)A:三江B:开关C:天门D:关元俞8、具有发汗功能的药是( A )。
A:麻黄B:黄连C:大黄D:生地黄9、四物汤是由以下几味药组成?( D )A:熟地、白芍、甘草、川芎B:党参、茯苓、甘草、川芎C:党参、茯苓、甘草、白术D:熟地、当归、白芍、川芎10、在腰荐椎连接处的凹陷中的穴位是( B )。
A:分水B:百会C:天门D:天平1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是指阴阳的什么关系?( C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12、按五行的属性分类,肝属于哪一行?( A )A:木B:火C:土D:金13、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A )A:脾、胃B:心、肺C:肾D:肝、胆14、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自然界吸入之气相结合的气称( B )。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5.下列哪一个穴位不是血针穴位(D)。
A:三江B:通关C:耳尖D:关元俞16、察口色时,红色主什么证?( B )A:寒证B:热证C:湿证D:虚证17、数脉主什么证?( C )A:表证B:里证C:热证D:寒证18、动物抗病能力下降是属于气的( C )失常。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9、下列关于脾的生理功能及窍液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A:藏血B:主运化C:主四肢肌肉D:开窍于口20、肝的开窍为( B )。
A:舌B:目C:口D:耳21、肾的开窍为( D )。
A:舌B:目C:口D:耳22、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的脏腑是( C )。
A:心B:脉C:胃D:脾23、气的推动作用是指( A )。
A:激发、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B:温煦机体脏腑组织器官C:抗御外邪D:统摄和控制体内液态物质24、动物出现久泻久痢、肛门外脱是属于气的( D )失常。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25、四君子汤是由以下几味药组成?( C )A:熟地、白芍、甘草、川芎B:党参、茯苓、甘草、川芎C:党参、茯苓、甘草、白术D:熟地、当归、白芍、川芎26、血中主要含有( B )。
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27、白头翁汤的君药是( A )。
A:白头翁B:黄柏C:黄连D:秦皮28、总督一身之阴脉的是( B )。
A:带脉B:任脉C:冲脉D:阳维脉29、“六淫之首”指的是( A )。
A:风B:寒C:暑D:火E:湿30、下列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 C )。
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转化性31、动物出现疮疡,可能是受到下列哪种邪气的影响( D )。
A:风B:寒C:暑D:火32、六淫中最易影响肺的气机的是( C )。
A:火B:寒C:燥D:风33、舌色呈白色,提示动物有( A )。
A:虚证B:热证C:寒证D:湿证34、外感风热证常用的方剂是( C )。
A:麻黄汤B:桂枝汤C:银翘散D:白虎汤35、理中汤的功效是( C )。
A:滋阴清热B:降逆止呕C:温中散寒D:温肾散寒36、动物出现黄苔,说明体内有( A )。
A:热B:寒C:湿D:风E:暑37、属于正常脉象的是( C )。
A:浮脉B:数脉C:平脉D:滑脉38、浮脉的主证是( A )。
A:表证B:里证C:寒证D:热证39、下列症状不属于寒证的是( B )。
A:口色淡白B:脉数C:鼻寒耳冷D:舌苔白40、下列关于心的生理功能及窍液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主血脉B:主气C:藏神D:开窍于舌41、舌尖生疮是指( A )。
A:心火上炎B:肝胆湿热C:膀胱湿热D:大肠湿热42、肝风内动的主要症状是( D )。
A:肠鸣B:泄泻C:耳鸣D:抽搐43、牛的后三里穴位于( C )。
A:头颈部B:前肢C:后肢D:胸部44、下列不属于肾阴虚的症状的是( C )。
A:低热不退B:盗汗C:恶寒D:午后潮热45、麻黄汤的君药是( A )。
A:麻黄B:桂枝C:杏仁D:炙甘草三、填空题1、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应用五行学说在治疗上其原则是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3、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4、心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汗为心液,开窍于舌。
5、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
内伤可概括为饥、饱、劳、逸四种。
6、四诊即望、闻、问、切,其中察口色、切脉是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
7、白色主虚证,黄苔主热证。
8、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9、四气寒、凉、温、热(平),五味辛、甘(淡)、酸(涩)、苦、咸。
10、生姜与半夏配合使用在中兽医药物配伍上称为相畏(或相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11、方剂的组成原则主(君)、辅(臣)、佐、使。
12、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13、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14、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肺的特性是喜润恶燥。
15、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四、判断题1、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颜色的变化。
(×)改: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
2、五行中相生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 )3、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 )4、方剂的组成是由主(君)、辅(臣)、佐、使四部分构成。
(√)5、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石膏、炙甘草组成。
(×)改: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6、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改: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7、祖国兽医学强调正气是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
故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说。
(√)8、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正、邪。
(×)改: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9、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的功效。
(√)10、白虎汤由虎骨、知母、甘草、粳米组成。
(×)改:虎骨改为石膏11.全身血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血液溢于脉外等,都属于瘀血。
(√)12.马的关元俞穴位于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约10~12㎝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13.生化汤是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
(╳)改:生化汤改为四君子汤14.黄连善清肺热,黄芩善清心火。
(╳)改:肺热改为心火,心火改为肺热15.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当水气不足时,就会出现土乘水,火侮水。
(√)五、简答题1、试述脾主运化的生理意义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经胃初步消化的水谷,再由脾进一步消化及呼吸,并将营养物质传输到心、肺,通过经脉运送到周身,以供机体生命活动之需。
脾的这种功能健旺,称为“健运”。
脾气健运,其运化水谷的功能旺盛,全身各脏腑组织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反之,脾失健运,水谷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精神倦怠、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二是指运化水湿,即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也把水液运送到周身个组织中,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
代谢后的水液,则下达于肾,经膀胱排除体外。
若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水湿停留的各种病变,如停留肠道则为谢谢,停于腹腔则为腹水,溢于肌表则为水肿,水湿聚集则成痰饮。
2、试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肝有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功能。
当动物休息或静卧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一部分血液则贮藏于肝脏;而在使役或运动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增加肝脏便排出所藏的血液,以供机体活动所需。
肝血供应的充足与否,与动物耐受疲劳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动物使役或运动时,若肝血供给充足,则可增加对疲劳的耐受力,否则便易于产生疲劳。
肝藏血的功能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则发生目眩、目盲;或血不养筋,则出现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
二是肝不藏血,则可引起动物不安或出血。
肝的阴血不足,还可引起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出现肝火、肝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