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与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与社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8bda5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a.png)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与社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经过长期演变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日益完善,社会结构逐渐形成。
本文将从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阶级分化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主要表现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士族阶级的区别。
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拥有土地和其他资源,并通过剥削农民来获取利益。
农民阶级则是封建社会的被压迫者,他们无土地,生活艰苦,只能为地主阶级提供劳动力。
而士族阶级则高于农民阶级,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他们拥有特权,并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逐渐加深。
地主阶级通过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使自己的财富和权力得以扩大。
而农民阶级则日益贫困,面临被剥削的命运。
同时,士族阶级逐渐形成,他们通过担任官职、掌握权力等方式,拥有了与地主阶级相近的社会地位。
这种阶级分化不仅使社会的差异更加明显,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
二、社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地主阶级、士族阶级、农民阶级和下层被奴役者。
地主阶级占据社会的顶层,他们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和特权。
士族阶级位于次一级,他们虽然与地主阶级有所区别,但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农民阶级则占据社会的大部分,他们生活贫困,只能为地主阶级提供劳动力。
而在下层被奴役者之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其中包括奴隶、农奴、佃农等,他们没有土地和财富,完全依靠地主阶级的支配生活。
这些被压迫者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极其困难。
三、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初始阶段,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阶级分化不太严重。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差距相对较小,士族阶级也尚未形成。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级别较低的士族和农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而在成熟阶段,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基本概念
![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c8c45e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8.png)
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基本概念
1、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
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2、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
3、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社会中拥有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劳动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
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4、无产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的雇农。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指没有生产资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无产劳动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8eac0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3.png)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
其基本特征是:拥有地产的所有权;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剥削农民,过着地主阶级生活;拥有政治、法律特权。
封建地主阶级属于剥削阶级,是贵族,但在中国历史上,也存在着与封建统治者相对立的,属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耕农,他们的生活条件要比封建地主好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剥夺自己的土地,他们是封建社会中最大的、最基本的社会集团,是农村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
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表现为封建地租剥削形式。
它包括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和劳役地租三种形式。
实物地租也称为租实,主要指农民交纳的粮食,实际上是缴纳租额。
其实质是农民被迫以实物代替货币缴纳地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租谷”。
货币地租是封建社会地租的主要形式,也称地租剥削。
它主要指佃农或长工按契约向地主交纳的地租,主要形式有“房钱”、“束修”等。
如果佃农和长工把租谷全部用来缴纳地租,即使付出全部家产,也只能算作地主的附庸,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在小农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劳役地租成为封建社会农民的主要地租形式,也叫做农业劳动的报酬。
从劳役地租形式看,当时是农民承担无偿的地主阶级封建主义的繁重徭役和兵役,是农民身上的沉重的封建债务。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存在着两大社会集团:氏族公社的部落、部落联盟的国家和古代奴隶制的国家。
在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的社会关系。
在阶级社会,则形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构成了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地主经济,它排斥和抑制新兴的生产方式,成为封建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他们是一个剥削阶级,可是中国历史上也存在着与封建统治者相对立的,属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耕农,他们的生活条件要比封建地主好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剥夺自己的土地,他们是封建社会中最大的、最基本的社会集团,是农村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13130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a.png)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中,封建阶级是最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而阶级的结构也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影响。
一、封建社会中的阶级结构1、地主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地主阶级是由拥有土地资源以及其上的土地所有权的人们组成,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并依靠土地的租赁、质押、抵押等方式获取利润,这种利益来源使得地主成为封建社会中最具有实力的阶层之一。
2、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相对应的是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靠着勤劳的劳动,耕种土地获取生产资料的阶层,他们所处的地位低下,生活极为贫苦,常常被地主阶级压迫、剥削。
3、官僚阶级在封建社会中,拥有朝廷职位的官员是尊贵的官僚阶级,他们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并且官僚阶级在整个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掌握着各种行政权力,是地主阶级的重要支持者和代表。
4、手工业者手工业者是以手工作坊为生产场所,利用传统的工艺技术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奢侈品等物品的人。
他们在产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上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他们是封建社会文化和艺术传承的主要承载者。
5、商人阶级商人阶级是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兴阶级。
他们通过商业贸易活动获取商业利益,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体之一。
二、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长期的统治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他们凭借大量土地和无数的财富,以及良好的传统文化背景,长时间统治着封建社会,导致整个社会保持着封闭、僵化状态。
2、人口负担和资源分配问题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是数量庞大、力量最弱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却往往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收益。
而地主阶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资源,使得社会的人口负担问题和资源分配问题日益突出。
3、科技进步的缓慢在封建社会中,官僚阶级和地主阶级都是以维护传统文化和保持现状为前提的,他们并不支持新兴的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导致科技进步缓慢,社会发展受限。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https://img.taocdn.com/s3/m/b7c1d0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b.png)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作为社会的最高阶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特殊,既是经济支柱,也是政治精英。
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地主阶级的兴衰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最早形成于商代。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世袭制的出现使得封建贵族逐渐形成。
这些封建贵族通过掌握土地和奴隶来获取经济收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是社会的贵族,享有特权,掌握政权,并通过扶持君主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随着历史的推移,地主阶级的地位逐渐稳固。
它们通过娶妻纳妾、改嫁再娶等手段,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地主阶级通过控制土地资源,剥削农民,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
他们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力,大大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然而,封建地主阶级的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封建社会中的地主贵族与农民之间存在严重的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多年,使农民生活贫困,生计困难,甚至沦为地主的奴隶。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农民起义频发,动摇了封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的衰败开始于唐代后期。
唐代以前,地主阶级还能通过制度改革和变法措施来改善社会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
然而,唐代后期,土地集中度进一步加深,并且地主阶级的贪婪和腐败使得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五代十国时期,农民起义频发,并逐渐崛起了一些非地主阶级的王朝。
宋代是封建地主阶级衰落的转折点。
宋代的封建贵族面临着农民起义、外族侵袭和社会矛盾的多重压力。
这导致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流失和减少,贵族身份的削弱。
封建社会的权贵地主逐渐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的格局也发生着变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最终在清朝时期彻底衰落。
清朝建立了满族的封建统治,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被清朝贵族所霸占。
清朝虽然保持了封建制度的形式,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满族的专制政权。
地主阶级被边缘化,失去了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成为新一代权贵的牺牲品。
第一讲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第一讲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760b6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e.png)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 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 寡矣!官益久, 则气愈婾;望
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 媚亦益工。”
不论盐铁不筹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 屠牛那不胜栽禾。
官场积弊,官风不正
“大官不谈掌故,小臣不立凤节,典法陵 夷,纲吉颓坏”,以至于出现“官不执法, 幕不守法,因而愚民犯法,书役弄法,棍徒 玩法”的混乱状态。
华夷秩序的演进:
秦汉王朝是“华夷秩序”的形成阶段。 两汉王朝将“华夷”观念作为对外交往的原则 ,以
中国为核心,以“华夷秩序”为指导思想的东亚古 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
隋唐王朝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华夷秩序”在唐代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两宋王朝是“华夷秩序”的进一步充实阶段。 元朝保留了“华夷秩序”的外表框架 。
(2)大兴文字狱,消灭异端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 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维民所止”
文化专制、高压造成的影响:大多数知识分子 逃避现实,脱离实际,汉学兴盛,造成了陈腐无能 的“士林风气”。
汉学:指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汉 代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 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其治学根 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清王朝由盛转衰,面临着统治危机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
1.政治上吏治腐败,贿赂公行 2.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日甚 3.军事上武备松弛,国防虚弱 4.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士林风气败坏
(1)提倡理学,独尊程朱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天者乃神 之大器也”、“天子受命于天”“王者承天意以 从事”。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与社会阶级有何关系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与社会阶级有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b8948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2.png)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与社会阶级有何关系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等级制度来统治社会并压迫农民阶级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中的社会阶级关系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与社会阶级的关系。
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是占据了最上层的社会阶级。
他们掌握着土地所有权,通过土地的分配和赋税等手段来剥削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享有特权地位,其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
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则是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主要对象。
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他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交纳给地主的赋税和劳动力被严重剥削。
因此,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关系。
二、士人阶级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士人阶级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级。
士人阶级是由士大夫、文人、学者、官僚等组成,他们是地主阶级的知识精英和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士人阶级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修养,因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虽然士人阶级往往与地主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农民阶级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方面,士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可能懂得耕作等农业知识,在官府和地主庄园中充当管理者和顾问的角色;另一方面,士人阶级多数情况下也无法逃离地主阶级的控制,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是地主阶级的附庸。
三、皇帝与社会阶级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被尊崇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其地位高于一切社会阶级。
皇帝一方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同时也扮演着调节各个社会阶级关系的角色。
地主阶级通过向皇帝进贡、担任官职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而农民阶级则通过农民起义等形式对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并寻求皇帝的支持。
因此,皇帝既是地主阶级的保护神,也是农民阶级的一种希望。
四、商人阶级与社会阶级在封建社会中,商人阶级地位较为低下。
封建社会强调农耕经济为主,对商业活动有限制,商人常被视为低贱职业。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821f2f0b8f67c1cfad6b8e6.png)
1、封建地主阶级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 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 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 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 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 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 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 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 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3、工人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 人阶级。它的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 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工人阶级是中国 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及与广大 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 最革命的阶级。
4、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 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官僚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
4、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主要是指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 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 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 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他 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 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 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 主革命走向胜利。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8e2ddd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3.png)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下文。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区别是:一个用劳动工具,一个用劳动者。
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区别是:一个用劳动工具,一个用劳动者。
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用自己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集团,简单的说就是依靠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特权,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且把这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归自己所有的人们,他们就叫做地主阶级,或者叫做地主阶层。
而奴隶主呢,他们只有通过对土地的生产劳动,才能有可能实现对土地的占有,成为地主阶级的一员。
同样是依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依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人就不是地主阶级了,就比如说我们家里养着几十只鸡,这就相当于我们也是地主阶级吗?显然不是!我们只能是“鸡民”,根本就没有成为地主的可能!只有当我们的每一只鸡都去变成财富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地主,否则连“鸡民”都算不上。
从奴隶主和地主这两个称谓上来说,其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罢了,奴隶是被地主剥削的,地主是奴隶主;地主是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去剥削农民的,所以地主又是资本家。
但是农民的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在封建地主手中的,所以农民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奴隶,甚至是一无所有。
农民最终是无法逃离这种社会地位的。
奴隶制度一开始,就是剥削地主,但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农民向地主去交租纳税了,在那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社会,作为农民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不去抓住的话,那就注定了自己要永远的被压迫、被剥削,他们的地位永远都是最低贱的。
因此,在奴隶制度下的农民,他们的命运始终是悲惨的。
封建社会的地主虽然拥有生产资料,但他们却不占有生产者——农民。
他们没有奴隶那样的生产工具,也没有奴隶主那样的统治奴隶的权利。
他们只是占有者大量的农民。
封建地主手中握有大量的农民,所以他们对农民来说既是地主又是农奴。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地主和农奴分清楚,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https://img.taocdn.com/s3/m/0a1d4f1210a6f524cdbf8504.png)
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谋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前者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核心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后期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最先研究资本主义。
义和团没提出进步主张。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谋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惨遭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暴动,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开创了民主宪政的先河。
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8cf1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8.png)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封建地主阶级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他们在国家政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封建地主的扩张,当时的政治权力更加集中,令统治者更容易控制国家。
地主们拥有官职和财富,他们负责行使各种行政职能,支配统治者,调控社会权力关系,保证安定和稳定。
因此,封建地主阶级维护了社会的秩序,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其次,封建地主阶级发挥了经济支柱的作用。
封建地主所拥有的土地和财富,让他们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支柱,也是封建社会的政治中心。
封建社会在贸易、农业生产、税收征收和经济投资等方面,都依赖地主们。
他们负责开发土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地主们也是经济贸易的发起人,负责开拓市场,积极宣传商品,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虽然不完全积极,但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可置忽的。
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也让封建社会发展更加繁荣稳定。
同时他们发挥着经济支柱的作用,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
封建地主阶级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当时社会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他们在社会上滥用权力,剥夺农民的基本权利,危害社会的繁荣
发展。
就封建地主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来看,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经济支柱的作用,虽然他们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来说,他们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对地主阶级的看法和认识作文
![对地主阶级的看法和认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37b7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b.png)
对地主阶级的看法和认识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地主阶级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对他们的看法和认识。
说起地主阶级,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些肥头大耳、剥削农民的家伙。
他们手里攥着大片的土地,自己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却让农民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只能得到一点点可怜的收成,大部分都被地主给搜刮走了。
这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大蛋糕前,地主自己切走了最大最甜的那一块,剩下的边角料才分给农民,太不公平啦!
不过呢,咱也不能一竿子把所有地主都打死。
有些地主可能也不是那么坏得透顶,也许他们对农民还算有点良心,收租的时候没那么苛刻,甚至还会在灾年给农民们一些救济。
但这样的地主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地主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农民的死活。
地主阶级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把大量的财富和资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农民们没有机会翻身,也没有资金去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
这就像是给社会的前进之路设置了重重关卡,让整个社会都走得磕磕绊绊。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咱们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让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能够过上好日子。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让广大劳动人民扬眉吐气,终于能够挺直腰杆,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地主阶级在历史上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平
等和自由。
咱们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坚决不能让这样不公平的现象再次出现,要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知道我这么说,您是不是对地主阶级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呢?。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65eac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a.png)
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作用的两点看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代表了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统治集团。
然而,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是人们一直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传统观念的维护和宣扬。
由于封建地主阶级长久以来统治社会,他们对思想观念的传播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传播了对自然的尊重、礼仪礼节的重视,以及祖先崇拜等古老传统观念,影响了历史上数以百计的朝代文化,而这些文化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其次,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经济和金融的重要作用。
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农民的生产权和生活,占据着当时经济的核心地位。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地主税,规范了中国农民社会,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此外,他们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负担部分国家开支,使国家变得更加稳定。
最后,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也在维护中国传统中央集权体制和封建政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发挥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支配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
他们通过各种制度和社会组织维护及宣扬中央的权威,使政权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得到了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主阶级运用其地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定义了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方向,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的原因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d180f0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5.png)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的原因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包括历史、社会、政治等。
1. 历史原因:在许多封建社会中,地主是统治阶级,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并且享有特权和权力。
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制度也有助于地主阶级积累财富和权力,如土地改革的不彻底、继承制度等。
2. 经济原因:地主通常拥有大片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并从农民的租金和劳动中获取利益。
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资源和资本,可以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易,从而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导致地主阶级在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和权力。
3. 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地主阶级拥有高贵的血统和家族背景,社会地位显赫。
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财富使得他们在社会中受到尊重和崇拜。
地主阶级通常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文化、艺术、政治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这些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都使得地主阶级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占有优势。
4. 政治和法律的支持:在某些社会和历史时期,政府和法律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利益。
政府为地主阶级提供土地、特权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使得地主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同时,法律的执行和司法机构的操作也有时倾向于地主阶级,维护他们的利益和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同时,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也常常引起社会冲突和矛盾,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https://img.taocdn.com/s3/m/4d85f70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a.png)
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 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 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克为了扩 大谷物生产,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乡村容克具有粗犷、 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
社会地位
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中具有较高社会地
位、享有政治特权的阶层,汉魏时称为豪强地主,隋唐时称为世族地主,宋代称形势户,明清时称为缙绅地 主。他们的出现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他们凭借权势,占有或强占强买土地,隐瞒田产,少纳田赋,或用飞洒、 诡寄、虚悬等办法,把田赋负担转嫁给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他们利用免徭役的特权荫庇亲属以及佃客。一些农民 为了避免繁重的差役勒索也依附于他们,以致出现“百家合户,千丁共籍”的现象。他们是地主阶级中更保守、 腐朽和反动的阶层。
详细查看:领主制经济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被称为采邑制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 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 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 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 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821f2f0b8f67c1cfad6b8e6.png)
3、工人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 人阶级。它的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 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工人阶级是中国 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 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同 时,它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与广大 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 最革命的阶级。
4、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 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官僚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
4、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主要是指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 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 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 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他 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 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 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 主革命走向胜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1、封建地主阶级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 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 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 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 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 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 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什么是新兴地主阶级
![什么是新兴地主阶级](https://img.taocdn.com/s3/m/573c69e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c.png)
什么是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刚刚兴起的地主阶级。
在这里,“新兴”两个字完全是从兴起时间来看的,也就是当时刚刚兴起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中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阶层,汉魏时称为豪强地主,隋唐时称为世族地主,宋代称形势户,明清时称为缙绅地主。
他们的出现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
他们凭借权势,占有或强占强买土地,隐瞒田产,少纳田赋,或用飞洒、诡寄、虚悬等办法,把田赋负担转嫁给中小地主和自耕农。
他们利用免徭役的特权荫庇亲属以及佃客。
地主是什么意思
![地主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7a7be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6.png)
地主是什么意思地主指家庭拥有土地,其成员不参加劳动的人。
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地主为皇帝,拥有全国土地,其它的依据级别之类的划分。
从大地主下划到小地主,最后划到级别最di的农民手里。
低级别的向上级定期交税。
没土地的雇佣农工直接受地主使唤,为他们干活。
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
即依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1.指在社会处于封建特征的时期,具备土地作为产业资本的一个阶级的人的简称。
在东方和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概念。
西方学指的是农场主Farmer (注:Farmer在中文翻译为农民,在英文中其实是指具备土地作为产业资本的人,因为西方实行的是农场化治理,故农场主即为地主〕。
东方学说中古代未有这个称呼,近代引进这个称呼后,泛指具备相对多的土地作为资本的人。
相对的概念十分宽泛,但多数地方以聚集地为概念。
2.指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
例:略尽地主之谊。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购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实际上也是地主〔尽管没有土地全部权〕。
4.城中村的村民并不从事农业,仅靠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物出租就能生活,变成了新时代的地主。
5.在某一地区居住时间比拟长,对该地区比拟熟悉。
那么朋友过来之后,你就可以尽“地主〞之宜去招待。
6.拥有大批土地,名下拥有大批佃农也称为地主。
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也是封建社会主要的总揽阶级。
它具有按封建等级制度划分的阶层。
在中国,地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有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他们凭借世袭的或非世袭的地位和特权。
②有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
他们主要是中小地主。
他们既受豪强地主凌辱,自己又得勤于劳作,忙时也要雇人。
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地主阶级的成份常有变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取得地主身份所需土地的最di必要量降低,庶民地主在人数上的优势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地主阶级是资产阶级产生以前社会上唯一有知识的阶级,作为执政者,他们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获取的信息量大,其中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最早看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鸦片贸易——西方列强的特殊侵略工具的危害。
为了救亡,他们反对罪恶的鸦片贸易,抗击资本主义海盗的侵略;为了图存,他们要求“改革”、“更法”。
以龚、林。
魏魏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创了近代救亡图存的先河。
洋务运动是近代地主阶级第二次大规模的救亡图存的尝试,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难点之一是洋务运动的位置,如果把洋务运动排斥与近代史基本线索之外,中国近代史将出现三十多年的历史断层,整个历史线索就不能连续,如果将其纳入基本线索中,有面临与代表进步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派。
太平天国、戊戌维新、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活动前后连贯的问题。
洋务派处于历史的云因,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或者说有买办资本主义的倾向,但就其基本阶级属性来说,曾、左、李、与龚、林魏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而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众所周之,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就直接来自魏源等人。
所以,洋务派同龚、林、魏、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补天派”,他们的“”自强求富主张和练新军、办新式工业等行动实质上是为挽救垂亡的地主阶级统治所做的努力。
当然,这时地主阶级已经到达生命历程的尽头,日益衰朽,腐败,反动。
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为了救其灭亡,图谋生存,必然反对人民革命,镇压农民起义。
所以,地主阶级特别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救亡图存与近代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存有着一定的甚至是笨猪的区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要维持自己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与图灭亡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地主阶级的图强求村会同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存主流并行,成为进步潮流的一部分。
这时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鸦片战争到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大,历史五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民族抵抗战争就是最好的说明。
洋务运动时期,大规模农民战胜失败,资产阶级尚未产生,近代史上进步思潮比较低落的特定时期,必须承认,洋务派的一些活动,除了有抵御外来侮辱的倾向外,还在客观上存进了中国近代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和开通道路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来源:《于近代史基本线索之管见》顾关林(原文pdf,纯手打)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仍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既有顺应历史潮流,推民族进步和振兴的一面,又有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一面。
面对亚盘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日甚一日的侵略和民族为难的不断加重,也面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国日渐扩大的影响,传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阶层逐步发生变化,一批有志之士开始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和走向现代化之路。
虽然中国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要了解和学习西方,但清政府并没有立即接受这些建议,中国继续贫穷落后下去。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魏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猜疑自强求副魏号召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起了洋务运动。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
但是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基本毁灭为标志,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长回到“放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新思想,努力探索国家的出路,打破了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存在的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观念,促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充满变化,竞争和威胁的近代世界,同时对后来的维新思想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最早引进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化企业。
这些在客观上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功不可莫。
但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倡导的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利用近代生产技术来维护和巩固日趋衰败的封建制度,因而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来源:《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纯手打)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
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失败原因
1.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
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
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
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
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