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文言文二则教案
部编四下语文《文言文二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二则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二)能运用借助注释、古今对比、问题串联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通过感知车胤学习条件的艰苦,感悟车胤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资料了解“囊萤夜读”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引出“刻苦”1.朗读诗句,交流诗意。
(出示诗句)引导:读一读这些名句,说说大意。
2.揭示课题。
导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提倡刻苦学习、做事勤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就与此有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
(板书: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点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读课文,大声读3遍。
2.逐句朗读,适时点拨。
(1)读准“盛”“焉”的读音,理解两个字的意思。
(2)读出节奏。
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根据意思断句停顿。
3.指名读,齐读。
4.出示生字“囊”“勤”“焉”,指导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识记字形。
点拨:“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每个部件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焉”上面是个“正”,下面部分不是“与”,“与”的最后一横变成了四点,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方正。
(三)疏通文意,读懂文言1.方法一:古今对应。
(1)理解古今同义的字词。
引导:找出这则文言文中,古文意思与现代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并说说意思。
预设:“不倦”“博学”“贫”“不常得油”“夏月”“盛”“数十萤火”“照书”“以夜继日”。
(2)借助注释理解字词。
引导: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它所在句子的意思,并尝试着说一说。
预设:“胤”“恭勤”“通”“焉”。
2.方法二:语境辨义。
引导:这则文言文中,有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有所不同,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不同之处吗?点拨:“囊”在“囊萤夜读”中是动词,意思是“用袋子装”;在“练囊盛数十萤火”中是名词,意思是“口袋”。
文言文二则【教案】
文言文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两篇文言文。
2、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二则的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4、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文言文二则的含义,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2)体会文言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特点,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和道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小故事或者引用一句经典的文言文语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读音。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如“之”“其”“而”等虚词的用法,以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文的内容。
(四)深入探究1、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特点,如他们的言行、思想等。
2、探讨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启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比较两篇文言文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一些与这两篇文言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言文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鼓励学生模仿文言文的写作风格,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创作。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两篇文言文的选择和简介。
针对每篇文言文的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互动法:通过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
2.2 教学策略引入兴趣:通过相关故事或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分步教学: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文言文:讲解每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言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或听讲解,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内容和主旨。
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回答设计问题,展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文言文教材或选集。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
与文言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5.2 教学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包括文言文文本和相关注释。
小组合作讨论的卡片或问题列表。
课后作业或小测验的题目和答案。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文学鉴赏,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部编六上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准“处”“好”等多音字,写好“曝”字,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读通课文。
(二)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明白做事既要向行家请教,又要斗胆质疑的道理。
(三)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词卡。
(二)学生准备:《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介绍题跋1.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揭题,指导读好课题,强调在“书”后面停顿。
(2)理解课题。
学生交流题目意思,教师相机指导:“书”是“书写、记录”的意思,我们学过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也是这个意思。
戴嵩,我们在二年级《画家与牧童》中就认识了这位唐朝画家。
“画牛”指戴嵩的代表作——《斗牛图》。
(3)齐读课题。
2.介绍题跋,直观了解。
这则文言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题跋。
(板贴:苏轼)(1)出示题跋的介绍文字。
题跋(bá)是指阅读书籍、碑帖(tiè)、字画后,写在上面发表见解的文字。
(2)借助图片,直观感受题跋。
出示戴嵩的《斗牛图》,教师引导:画上的两段文字,就是乾隆皇帝看了戴嵩《斗牛图》后写的两篇题跋。
(二)读出节奏,了解大意1.回顾已知,提炼方法。
提问:我们以前是怎么读文言文的,要注意什么?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注意读好多音字,并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读准多音字,理解并书写“曝”。
①出示字典义项,对“处”“好”等多音字进行识别判断,并在课本上标注读音。
②相机指导“曝”字含义及书写。
(“曝”左边为“日”,右边为“暴”,暴露在太阳底下就是“曝”,意思是“晒”。
关注“曝”最后四笔为点、提、撇、点。
学生书写“曝”)(3)反馈朗读,读出节奏。
①引导。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还要读准停顿,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求剑、刻舟、郑人、买履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文章深层寓意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意义,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教师进行详细指导。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缺乏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作品比较、美学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领悟古人的智慧和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文言文二则》,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语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培养准确、得体的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需要更加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外,对于学生的反馈,我需要更加及时和具体,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感受文言文的文学美,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升文学素养。
举例:《刻舟求剑》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句子,重点讲解“舟”、“剑”的指代意义,以及“已”、“不行”等词汇的用法,强调理解句子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是难点,需要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是语文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初中语文的学习重心从基础知识转向阅读理解,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二则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作为一种古代语言文化,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陌生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构词规律;3.把握简单文言文的基本含义;4.焕发文言文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3.常规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谈论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教师简单给学生展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和练习中要用的构词规律,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自信;3.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文章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古代文化。
2.讲解与演示(40分钟)1.教师通过词语对比、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演示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教师展示多种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并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3.实践与巩固(50分钟)1.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2.学生通过注释、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3.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元素,尝试把握文言文的魅力;4.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通过解答学生问题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认识;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正式学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uacute;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ugrave;御kograve;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igrave;邑(今山东曲fugrave;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专心致志(成功)学奕一人三心二意(失败)两小儿辩日日始出近大如车盖一儿日中时远小如盘盂(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日初出远沧沧凉凉一儿日中时近热如探汤(凉则远,热则近)参考译文。
公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和阅读经验。
2. 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篇文言文。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能否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阅读方法?2. 引出本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两篇文言文,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章:文言文一《静夜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背景。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文言文《静夜思》的内容和背景介绍。
2. 断句和朗读技巧的讲解。
教学步骤:1. 介绍李白的背景和《静夜思》的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断句和停顿。
3. 解释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第三章:文言文二《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内容和意境介绍。
2. 断句和朗读技巧的讲解。
教学步骤:1. 介绍范仲淹和《岳阳楼记》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岳阳楼记》,注意断句和停顿。
3. 解释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静夜思》和《岳阳楼记》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教学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思考。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言文的学习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步骤: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言文的学习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化等。
第六章:文言文三《出师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美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言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4. 情景教学:(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篇文言文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 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分析文章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某一事件等。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翻译、简答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强化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5.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将情感教育融入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掌握文言文知识。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言文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4.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简介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解读两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言文,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讲解与分析:对两篇文言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言文的看法和体会。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进行讲解。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两篇文言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文言文两则》教材。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指南和解析。
网络资源:文言文阅读网站和在线教程。
3.2 教学材料两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本。
阅读指南和解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对文言文的思考和感悟。
4.2 教学反馈学生提问和讨论:收集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阅读测试题: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阅读测试题,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读后感:阅读并评价学生的读后感,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第二周:讲解和分析《岳阳楼记》。
第三周:讲解和分析《醉翁亭记》。
第四周:进行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
(部编四下)20《文言文二则》公开课教案
佛山协同(国际)学校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22.文言文二则(公开课教案)铁杵成针学科:小学语文班级:老师:20.《文言文二则》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22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则关于李白的传说。
这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2.学生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要求理解的词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词义。
三、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逢”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掌握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与策略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学习经验;接着让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内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本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课件、吹泡泡用品七、教学板块与意图(第二课时)八、板书设计20 铁杵成针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情都能做成功。
九、教学反思《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
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小故事。
这两个故事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这两则文言文,学生可以接触到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了解古代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文学形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接受和理解文言文,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够进行阅读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文言文二则》的课文文本,并标注出生字词。
2.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两则文言文中的生字生词,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2、能根据文后的注释理解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背诵两则文言文2、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完成《学奕》的学习任务)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3、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指名读文。
(3)检查自己结合注释对文的理解情况(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二、合作交流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让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师生共同讨论,再进一步结合注释,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练习背诵课文。
三、品读感悟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说一说,教案《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做事的重要性。
)四、扩展延伸把以前学过的文言成语故事再讲一讲背一背;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完成《两小儿辩日》学习任务一、预习探究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停顿。
2、说一说《两小儿辩日》讲的是件什么事。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言文二则,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章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素材、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课本、文言文二则的熟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引入文言文二则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通过逐句解读文言文二则,让学生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结构。
2.进行词汇解释,确保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生僻词汇的含义。
3.分析文言文二则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章的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实践与训练1.让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文言文二则,纠正发音错误并提高朗读技巧。
2.设计一些文言文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二则的改写或延展,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第四部分:总结与反思1.综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2.让学生分享学习文言文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3.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延伸。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文言文二则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延伸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文言文朗读比赛、文言文写作比赛等,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教案标题:《文言文两则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两则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则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2.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3.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注释、翻译和概括;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2.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两则文言文教材,如《史记》、《论语》等;2. 课堂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句式复杂、词汇丰富等。
2. 呈现:给学生分发第一则文言文,并让学生自行阅读。
3.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文言文的主题和基本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解读:教师对文言文进行解读,解释生词、翻译句子,并解释其中的文化背景。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注释、翻译和概括练习,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结构。
第二课:文言文创作与表达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言文特点和阅读技巧。
2. 呈现:给学生分发第二则文言文,并让学生自行阅读。
3.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文言文的主题和基本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创作,可以是对文言文的改写、续写或评论。
5. 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文言文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1. 练习:要求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的注释、翻译和概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创作。
七、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创作作业;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声。
……)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 (板书:死 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
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
“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
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
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出示戴嵩和《斗牛图》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画家和作品的地位,为下一步表现牧童的大胆行为蓄势,能更好地表现中心。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
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
(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B.脚C.值得2.伯牙破琴绝.弦。
( )A.断B.尽,穷尽C.极,极端的D.一定的,肯定的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B.摇摆C.遗失,遗漏D.落下阅读能力大提升二、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
1.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2.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思维创新大拓展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一、1.C 2.A 3.B 二、1.C 2.A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