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教案+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一课时)

§16-2 内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教学难点:理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探究实验的过程●教学用具:压缩空气引火器、广口瓶、烧杯、热水、打气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这是什么能量把瓶盖推动的?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二、进行新课1.内能(i n ter na l e ne rgy)如图1所示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否也有动能呢?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如图2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间也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注意:①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单独某个分子的动能或势能不能称为物体的内能。

②内能是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事例: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二课时)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二课时)

§16-2 内能(第2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搓手”和“玩滑梯”时的感觉,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探究:(1)找来一根铁丝,让学生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2)让学生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

以上实验或现象说明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有多种方法来办到。

二、进行新课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人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将热水瓶放入冷水中,瓶中的水变凉,而冷水变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热传递现象。

探究: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图2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均为40℃。

试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1)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热量(q u an ti ty of he at):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3)说明: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内能改变越大;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演示: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

分析: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

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①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打气筒会变热;②用铁锤敲打铁钉,钉子会变热;③划火柴时,火柴头在皮上一划就燃烧了;④陨石坠入大气层,迅速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形成流行。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演示:如图所示,广口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新课引入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

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

(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如图(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初中物理《内能 热量》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 热量》教案

课题12.2 内能热量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初步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宏观因素有关,明确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知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知道什么是热量,明确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及发生条件;掌握计算热量的公式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习用观察宏观现象,逐步推理的方法,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⑴内能、温度、热量三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⑵有关热量的计算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及判断其大小的方法教具烧杯两个、冷水、热水各一杯、红墨水少量教学过程互动反馈第一课时:一、关于内能的概念1.以汽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发动机中汽油的燃烧为例,说明还有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____内能。

2.说明物体具有内能是因为:⑴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⑵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具有分子势能。

3.定义物体的内能: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根据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二、关于热运动1.说明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2.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3.演示实验,观察扩散现象:实验:在盛有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的相同烧杯中,分别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杯水中墨水散开得快?结果:热水杯中墨水散开得快。

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4.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推理得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以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食品放入冰箱,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为例,说明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

2.想一想,物体的能量是如何转移的?3.分析得出热传递的特点: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初中物理:13.2内能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13.2内能课堂练习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2.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3.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内能。

温度降低,它的内能。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内能的单位是。

5.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6.用锯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这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7.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会,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内能会。

8.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在热传递过程中从物体传到物体,或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9.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

10.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11.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物体运动的速度B.物体的温度C.物体所处的高度D.物体的运动速度12.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A.所有分子全部停止运动B.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有一部分分子停止运动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3.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14.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16.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C.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减小D.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17.下面各实例中,不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锉锉铁块,铁块变热B.酒精涂在手背上,会觉得凉快C.钻木取火D.两手相互搓搓,会觉得暖和18.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

初中物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含当堂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含当堂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含当堂练习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能量总和,是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内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关键,也是中考的热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概念形成、强化知识应用”为教学原则,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为教学策略,力求打造一个高效、生动、实用的课堂。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比热容的概念,关注节能环保。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内能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问题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安排小组合作实验,如比较不同物体的比热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3.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如看谁能够最快地解释生活中有关内能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烧水、煮饭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内能的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会凉得快?为什么冬天手摸热水袋会感觉暖和?”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好奇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并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教案 (2)

内能教案 (2)

内能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初中物理内能概念的教学设计。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示例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内能计算方法•理解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1.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其分子排列、振动、位移等因素的关系。

–提示学生思考内能与物体的宏观性质的联系。

2.内能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分析,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使用内能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强调计算过程中注意量纲的转换和单位的统一。

3.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提示学生思考内能传递和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活动1.概念引入–使用示意图和实例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大班讨论,梳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

2.实验探究–设置实验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探究内能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讨论。

–提供一系列内能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批改作业,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4.案例分析–设计一组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内能转化和传递过程。

–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内能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提示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内能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的能力。

–评价学生对内能与热量、温度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考察学生对内能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内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搓手取暖B. 玩滑梯,臀部发热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 压缩空气【答案】 C【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抱热水袋取暖B. 冬天双手互搓C. 摩擦燃着火柴D. 铁丝弯折发热【答案】 A【解析】【解答】A.抱热水袋取暖,温度不同会发生热量转移,利用了热传递,A符合题意;B.双手互搓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B不符合题意;C.摩擦燃着火柴,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C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折时,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3.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但是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要内能;(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B. 棉花着火主要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C.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D.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活塞撞到筒底受到弹力【答案】 D【解析】【解答】把空气压缩仪活塞迅速压下去,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AB不符合题意.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上弹起;活塞并没有撞到筒底受到弹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活塞做功使筒中的内能增大,棉花点燃后内能增大对活塞做功,并非弹力.5.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高低不同,导致我们的感觉不同。

那么,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与温度相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能。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内能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内能变化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内能的概念和内能变化规律。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内能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避免误区的产生。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的理解。

2.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玻璃棒、温度计、烧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烧水、烤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中的内能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影响内能的因素:讲解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讲解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热传递实验:用热水和冷水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向冷水传递热量,使冷水温度升高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PPT上的练习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 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内能现象,让学生课后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多选)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

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见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豆豆:呵呵,我们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B.丁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呀,所以冰山也有内能C.丁丁:呵呵,我们嘴里呼出了好多“白汽”,这“白汽”就是传说中的水蒸气吧D.豆豆:我听人说啊,嘴里呼出的“白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思路点拨】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了解人们常看到的“白烟”、“白汽”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应的的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BD【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嘴里呼出的“白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白汽”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物态变化的液化现象,带有童话色彩,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答案】CD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的内能【答案】D【解析】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材料。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 了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3.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定义。

2. 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单位。

2. 内能的改变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温度计、热量计、物体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过程的能力,表现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J)。

3. 讲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运动的能量。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外部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热传递是物体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室用具准备完毕后,进行实验演示。

2. 实验一:观察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加热或冷却,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物体做功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推动物体下滑,观察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确认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强调内能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九年级物理13.2-2内能(习题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3.2-2内能(习题课)教学设计

《内能》(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意识,为后续热机和能量转化的学习作准备。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内能和热量,由于教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甚少,难以准确理解温度、内能与热量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理论及内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理性认知建立的过程存在困难,需要结合更多的事例以感性为依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温度、内能、热量间的区别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及例题练习,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做功与热传递导致物体内能变化的过程、加深对温度、内能、热量间的区别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习题与具体事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科学知识去解析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微观理论解析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五、教学过程六、作业设计1.整理本节课的错题笔记附件一《内能》习题课课堂练习【例题精炼】一、内能的概念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热量总由内能高的物体传向内能低的物体D、相同质量的同一物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大例2:质量相同的0ºC的冰,0ºC的水,0ºC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相比较,正确的是()A、三者内能一样大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二、改变内能的两种形式例3: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A.砂轮机研磨物体B.把水烧开 C.抱热水袋取暖 D.冰镇汽水例4: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1、物质的构成【知识积累】(1)物质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无法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但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当我们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物体,即使再小也不是分子。

(3)分子距离: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典型习题】【练习1】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小水珠就是分子C.机床将一根铁棒磨成铁粉,就成为了很多的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2、分子热运动【知识积累】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

(2)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相互接触。

(3)结果:彼此进入对方。

(4)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5)影响因素: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越慢。

所以分子的运动叫做热运动。

【典型习题】【练习1】刚装修完的房子会有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现象。

为了减小新房子中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的原理,可在装修完后加强通风,并放置一个_______(选填“夏”或“冬”)季后在住人比较好。

【练习2】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练习3】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课题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

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内能?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问:小球具有什么能?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具有什么能?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具有动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分子间也具有的分子势能。

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

观察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

(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学生分析: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改变内能呢?3.改变内能的方式出示一根火柴,问: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学生甲:和高温物体接触,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

学生乙: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

学生丙: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

学生丁:在火柴盒上擦划。

学生戊:用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教师分析: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点。

甲、乙、丙三种情况其实分别是用了热传递中的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的物体。

教师举例: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结论: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量的形式没变。

教师:显然,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④: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燃着。

(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可在课后做,但要强调注意安全!1~2根即可。

)演示⑤: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则可见其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师生分析: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燃烧。

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使空气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实验:①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

②出示一钢锯条,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持锯条在木块上来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

启发归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⑥: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引导学生分析塞子跳起时的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由于空气膨胀对塞子做功,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子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所以产生雾。

归纳: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思考:出示钢锯条,问:如果只知道这根钢锯条温度升高了,而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教师分析点拔:如果不看改变内能的过程,我们无法判断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增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你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然后请一个学生总结,大家认真听,最后老师补充。

四、反馈练习1.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 0℃的冰内能为0。

C. 20ml的水的内能比200ml水的内能小。

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3.下面有关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

B.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

C. 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也不具有内能。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在下面的四幅图画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阳光照射企鹅变暖。

B.用炉子烧水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铁锅热得烫手。

5. 在寒冷的冬天为使自己的身体暖和一些,请你用不同的物理知识,写出两种能够使身体暖和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一:;理由:。

方法二:;理由:。

6.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D.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答案:1. A 2. A 3. B 4. C 5.火炉旁取暖热传递可以增加人身体的内能跑步使人暖和做功可以增加人身体的内能6. B五、板书设计13.2 内能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的实质是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上。

第2课时(习题课)一、复习提问1. 什么叫做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2.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说出它们的实质。

二、例题解析学生先自主完成下列例题。

例1. 分别指出下列几句话中“热”的含义()A.今天的天气真热。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热了。

例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例3.在0℃的房间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A.具有机械能B.没有机械能C.具有内能D.没有内能例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则()A.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B.它一吸收了热量。

C.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D.它的内能增加。

例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

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例6.以下所述现象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的是()A.将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发热。

B.放在空气中的一杯热水会冷却。

C.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车刀发热。

学生完成后相互讨论5分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解答:例1分析: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明气温高,指温度;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表示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个“热”指的是热量;C项说的气筒壁热了的“热”,是由于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因此这个“热”表示的是热能。

解答:A中的“热”指温度;B中的“热”指热量;C中的“热”指热能。

日常生活中说的“热”,含义是广泛的。

单从热学角度来理解,有的“热”表示物体的温度高低;有的“热”表示物体的内能;有的“热”又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即热量。

因此,要注意区分。

例2分析: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即使在0℃,物体的分子仍在运动,且分子间仍有相互作用力,它们之间仍有动能和势能,也即仍有内能。

A错。

内能的多少并不能简单地由温度高低来判断,必须同时考虑到物体所含的分子数以及分子间的势能等。

某一物体虽然温度较低,但如果分子数多,内能也可以较大,某一物体温度虽高,但如果分子数少,内能也不一定大。

B错。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动能增加,因此物体的内能也增加,但不等于说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因为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若分子势能增加了,即使物体的温度不升高,分子动能不增加,物体的内能仍能随分子势能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冰在熔点熔化或同温度的水,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故C也错。

解答:A,B,C。

例3分析: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的情况有关,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它就具有机械能。

如果物体没有运动,物体就没有动能,如果物体在地面上,又没有弹性形变,物体就没有势能,没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就没有机械能,一切物体不论它的温度高低如何,都具有内能。

解答:C。

例4分析: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因此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A错。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加快,内能增加,D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不能肯定是做功或热传递。

B、C也错。

解答:D。

例5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A、B、C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将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到另一物体内。

D中,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D。

例6分析:不论物体是发热或是冷却,物体的温度都发生了变化,都是内能的改变,弯折铁丝是用力对物体做功,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是摩擦力对车刀做功,所以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热能,热水放在空气中,通过热辐射以及对流等方式向外传递了热能,而使自身的热能减少,温度下降,它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所以应选B。

解答:B。

三、反馈练习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