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少年韩信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51] 。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52]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53] ,南昌亭长[54]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音褥)食(谓早餐时间很早) [55] 。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与漂母信钓於城下[56] ,诸母漂[57]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58] ,吾哀王孙而进食[59] ,岂望报乎!”胯下之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音舞)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通胯)[510] 下。
”於(音于)是信孰视之,俛(音俯)[511] 出袴下,蒲伏[512] 。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萧何月下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假使)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515]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同否),各有差。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吾如淮阴[1],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2]。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B.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C.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D.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淮阴侯列传 原文及详细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详细注释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②无行:品行不好。
③推择:推举选用。
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草席。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②竟:到底、完毕。
③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
”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②中情:内心。
③众辱:当众污辱。
④能死:不怕死。
⑤袴:通“胯”,两腿间。
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②,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③,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④,从间道绝其辎重⑤;足下深沟高垒⑥,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⑦。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⑧。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青岛德县路小学宋健教学目标:1.利用插图和译文,读懂、读熟《淮阴侯列传》(节选)一文。
2.体会《淮阴侯列传》(节选)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3.以点带面,拓宽认知领域。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更进一步地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
4.愿意自主阅读《史记》里的其他列传,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难点:体会《淮阴侯列传》(节选)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以点带面,拓宽认知领域。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更进一步地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基本资料,以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准备:查阅《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资料,对《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定了解;整理2或3篇《史记》中的其他列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胯下之辱课时目标:1. 利用插图和译文,读懂、读熟“胯下之辱”一文。
2.能根据历史内容谈出自己的想法。
3.了解司马迁,了解韩信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中国文学史上另一部伟大巨著《史记》。
(老师进行板书课题)二、初读、精读,不同感悟1.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了先秦史学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
2.师:那你对《史记》又有哪些了解呢?3.学生继续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教育家陶行知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老师用期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信学生肯定具备很强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相信孩子既有可塑性,更有自塑性。
独自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收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第一节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始为布衣(平民百姓。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故以‚布衣‛指代平民。
)时,贫(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
两者不同。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世称富家子弟。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常(‚常‛通‚尝‛,曾经)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厌恶)之,乃晨(在早晨,早早地,状语)炊蓐(同‚褥‛,作状语,在床上)食。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患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
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
其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
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
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食时信往,不为(省略‚之‛)具(备办)食。
故人具鸡黍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
2.到底,终于:毕~。
有志者事~成。
3.整,从头到尾:~日。
~夜。
4.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
~至(竟然至于)。
~自(竟然)。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第二节信钓于城下,诸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piăo(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有一母见信饥,饭(名词作动词)信,竟(到底、完毕)漂数十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直到几十天漂洗完了以后(才罢)。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固定结构,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权书 强弱》《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
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范蠡曰:“凡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
”春秋时,楚伐隨,季粱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偏败,众乃携。
”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
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
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
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
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
”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
”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
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
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节选自《权书·强弱》) 材料二:(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璧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史记 高祖本纪》(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材料二: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原文、注释及解释:1.原文及注释: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注释:1.淮阴:秦时县名。
2.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 指代平民。
3.无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才行。
4.推择为吏:战国以来,乡官有向国家推举本乡人才使之为吏的制度。
5.治生:谋生。
6.商贾:行商坐贾;行卖曰商,坐贩为贾。
7.寄:依附别人。
8.常(常数从):通“尝”,曾经。
9.数:屡次。
10.下乡:乡名,属淮阴县。
11.患:忧虑,心烦。
12.蓐:通“褥”,褥子。
13.具:准备。
14.竟:竟然。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1.注释:1.诸母:大娘们。
2.漂:在水中拍棉絮。
3.食:供养,喂养(做“吃” 讲时读作shí)。
4.王孙:当时对年轻人的通称,相当于公子;另韩信可能是韩国君王的后代。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注释:1.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2.中情:心中,骨子里。
3.众辱:当众污辱。
4.能死:果真不怕死。
5.孰:通“熟”,仔细。
6.俛:通“俯”。
7.蒲伏:通“匍匐”,伏在地上爬行。
2.解释:1.第一段:介绍了韩信是淮阴人,在还是平民的时候,贫困且品行不被人认可,无法被推举为官,也不会做生意维持生计,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大家都很讨厌他。
他曾多次到南昌亭长家蹭饭,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于是提前做好饭在床上吃,韩信去的时候就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她的意思,愤怒地离开了。
六年级传统文化《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全文,教师作重点指导。
2、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三、温馨点击:
1、学生读资料,说说从中受到的教育。
2、相机介绍有关韩信的资料
四、活动广角:
学了这一段文章,你认为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出示译文:
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全文,教师作重点指导。
三、温馨点击
1、读关于韩信的介绍,说说自己的感受
2、通过今天这段文字的学习,你对韩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活动广角
1、你怎么理解“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开心”?
2、读了淮阴侯韩信的三组故事,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3、学生交流有关于《史记》的资料,说说对司马迁的了解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题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和译文,读懂《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2、体会《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3、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使学生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
教学重点
读懂《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难点
体会《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具
准备
搜集《史记》的知识,了解司马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教师点拨。
3、交流介绍有关《史记》的资料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课外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课外文言文(二)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三秦”词义古今没有变化,它都是指今陕西一带。
“河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河南”在古书里指的是黄河以南,现在我们所说的“河南”指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史记·淮阴侯列传(5)全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5)全文汉四年(前203),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
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
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
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
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
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
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份了。
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
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
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
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
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
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
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
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今井陉之道,车不符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信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曰:“兵法云,十则国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十人,人持一赤帜,从问道蔽山而望赵军。
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我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帆。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艰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起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韩信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
韩信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恭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起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璧,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于是汉兵矢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擒赵王歇。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使广武计行,信且见禽。
是说者,不善现人者也。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
淮阴侯列传节选翻译及注释
淮阴侯列传节选翻译及注释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淮阴侯列传节选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整理《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妇人之仁 4、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5、多多益善 6、逐鹿中原 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本研习:
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 长”、“漂母饭信”、“胯 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 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 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 性?
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 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 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 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 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 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 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 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 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处社会底层, 生活贫苦,且 饱受屈辱。
韩信 点兵
•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 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 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 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 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 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 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 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 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 “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 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 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 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 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 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韩信点将台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把韩 信推荐给刘邦,但韩信未被 重用。韩信觉得自己难以受 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 被萧何发现后,骑马追回。
萧何追韩信处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 的一种独特何患无辞?
韩 信 湖
《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 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 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 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 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 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 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 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五、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 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统治者 心狠手毒,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韩 信 湖
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韩信与 刘邦、吕后的矛盾,完全反映了中国封建 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王与开国元勋始而 互相依存,继而互相戒备,终于无情屠杀 功臣的普遍规律。“拜将台埋伏着断头台, 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是这种现象的真 实写照,数千年历史,新朝代建立后未屠 戳功臣的不过东汉、唐、宋而已,奈何! (魏明伦不愧为“巴蜀鬼才”,其为电视 剧《准阴候韩信》写的主题曲词大气潇洒, 令人叫绝。)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 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 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 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xie)持 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①挟持:胸襟,气度
——苏轼《留侯论》
关于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 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 (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 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 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 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淮水之战, 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 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gai)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 击灭楚军。韩信熟悉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 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 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chu)为淮阴侯。吕后 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 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 失传。
司马迁与《史记》
• 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 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
二、《史记》特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项羽
李广
公孙弘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鸡鸣狗盗”
《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货殖列传》
第四,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 史上的许多空白。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史记》,我们中 华民族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我 们现在就不知道了。
司马迁的人生与创作关系
• 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 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 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 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 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
鲁迅评《史记》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 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 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 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 肆于心而为文。
韩信的故事:韩信年轻时生活贫困,他还是用
心地学习兵法和剑术,积极准备建功立业。 公元前209年,群雄并起,韩信投靠了项梁。但是,他 并没得到重用,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了,韩信又 投靠了刘邦。他一生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岁月开始了,他 先后率兵打下了关中,平定了西魏、代、赵、燕、齐等诸 侯国,随后又帮刘邦打败了项羽。对此,北宋著名的史学 家司马光评价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 也!” 此时韩信手握重兵,重情重义,信守承诺,始终没 有忘记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可不久后,刘邦以他蓄意 谋反为名,把他残忍地诛杀了。但无论韩信的人生是以何 种方式结束的,都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盖世奇功,在 后人眼里,他永远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兵仙”。
文本研习:
三、司马迁为什么单单从 韩信的早年生活中 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
性格决定命运
• 韩信的忍辱负重,开阔胸襟,乐观自 信正是他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立下盖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图 报也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
帅才不及帝王术
魏明伦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 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韩 信好名,近似杨秀清。未央宫诛韩 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 致命弱点。后人同情他,却并不十 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的佼 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 狗烹(peng),鸟尽弓藏"的下场。
第五,融入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批 判,这一点就更不简单。
司马迁(前145—前87 年后),字子长,我国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夏 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 人。司马迁所著《史 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被鲁迅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李陵之祸
战场埋伏、 官场埋伏、 朝廷埋伏、 宫廷埋伏…… 啊! 帅才不及帝王术! 兵书不如圣诏(zhao)书! 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 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淮 安 韩 信 故 里 遗 址
刘 邦
吕 后
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 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馈(kui)饷(xiang),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 也。 ——刘邦
韩信一生功绩
• 定三秦 • 巧夺赵 • 重创楚 虏魏王 擒夏说 胁xie燕国 平齐地 围垓(gai)下 灭楚军
怒绝亭长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 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 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 其意,怒,竟绝去。
-------屈辱中自尊
漂母饭信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 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 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 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自信与抱负
漂 母 遗 食 处
胯下之辱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 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 信孰视之,俛fu出袴下,蒲pu伏。一市人皆 笑信,以为怯。 ------坚韧,忍辱负重
——《汉文学史纲要》
︻ 淮 阴 侯 列 传 ︼
他的几种身份:
• • • • • 1、布衣 2、士卒 3、将军 4、齐王 5、淮阴侯
韩信是怎么忍辱负重的?
胯下之辱:
• 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王侯之业历来是 被我们当作“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正面典 型来加以宣传的,韩信故乡淮阴的官方网 站是这样介绍“胯下之辱”的:“一次, 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 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 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 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 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 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 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