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的计算

灌溉制度的计算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

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

hm /m mm 或)

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hm /m mm 或)

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m 23?或)

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

3hm /m mm 或)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

3hm /m mm 或)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

3hm /m mm 或)

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

3hm /m mm 或)

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

0max 1θθ-=H M 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m a 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

3

m /m )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

3m /m )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

)m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KY ET =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

3

hm /m mm 或)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

hm /kg )

K ——需水系数(kg /m 3

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按照需水模系数法进行分配得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ET K ET i i =

式中:i ET 为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i K 为需水量模系数;ET 的意义同前。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模比系数 20 10 10 15 24 10 各生育阶段作物需

水量(mm )

108

54

54

81

129.6

54

四、计算渗入土壤内的降雨量

各旬有效降雨量及逐旬有效降雨累积量如下表:

月份 4

5

6

7

各旬有效降雨量0P (mm )

16.5 21.0

18.0 25.5

7.5

12.0

逐旬累积有效降雨量(mm ) 16.5 37.5 55.5 81.0 88.5 100.5

月份 4

5

6

7

各旬有效降雨量0P (m 3/

亩)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11

14

12

17

5

8

逐旬累积有效降雨量(m 3/亩)

11 25 37 54 59 67

五、计算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

生育期内的地下水补给总量mm 60/m 403

==亩K ,近视认为地下水在生育期内均匀补给。油菜的整个生育期是120天,则平均每天地下水补给量为40/120=0.333亩/m 3

=0.5mm 。因而,全生育期内油菜地下水补给的累积值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累计天数 40 22 9 14 19 16 地下水补给量累积

值(mm )

20

11

4.5

7

9.5

8

六、计算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in W 和最大储水量max W

根据公式1000%40%5.50min ???=H W 、1000%75%5.50max ???=H W 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0.4

0.5

0.6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in W (mm) 80.8

101

121.2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ax W (mm)

151.5

189.375

227.25

七、计算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含水量T W

T W 的计算公式为:-

-=θ)(12H H W T

式中:1H 为计算时段初计划湿润层深度(mm );2H 为计算时段末计划湿润层深度(mm );

-

θ为(12H H -)深度内土层中的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

由于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增加的厚度均为0.1m ,因此

)mm (08.581000%)40%5.50%75%5.50(1.0)(12=??+??=-=-

θH H W T

八、将计算成果整理得如下表:

九、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灌溉制度

根据计算及图解则可得出播前及生育期灌溉制度如下表。

油菜灌溉制度

灌水次序 灌水日期 灌水定额(mm ) 灌水定额(亩/m 3)

播前灌溉1M 0 3月23日 50.5 33.67 生育期灌溉∑=i m M 2

1 5月9日 70.7 47.13

2 6月5日 83.19 55.46

3 6月19日 105.75 70.5 4

7月8日

66.59

44.39

根据要求对该灌区进行喷灌系统设计。

二、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一、基本资料的收集

基本资料已收集齐全,前面已述。

二、选择喷灌系统的形式

(完整版)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叫智能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是托普云农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要实现上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系统要实现自动感测土壤湿度的功能必须要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要实现灌溉水量的多与少的调节,必须要有变频器。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预先设定50%—60%RH为标准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模拟信号经A/D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 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依托Internet管理员有权对系统远程管理,满足了规模化灌溉的需求。根据示范区观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系统结合了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精确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和土壤种类,光照数量来优化用水量,还可以在雨後监控土壤的湿度。有研究现实,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成本差不多,却可节水16%到30%。加州出台的新法案要求2012年起新公司必须使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 灌溉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 美国每年浪费掉的水资源高达8,520亿升,而若安装一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则可有效地控制水流量,达到节水目的。HydroPoint公司负责可持续领域业务的Chris Spain援引美国用水工程协会的报告称,美国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草坪、植物灌溉用水浪费了30%到300%。 水资源被浪费的原因是技术不行,美国有4,500万个仅是安有简易计时器的灌溉系统,们在时间控制上还可以,但精准度不高。Spain称,城市灌溉系统占城市用水的58%,这些被浪费的水资源每年生产54.4万吨温室气体。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不仅美国,英国也开始关注节水问题。英国节能信托基金会和能源部警告,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节约能源,使用热水可能会超过取暖成为制造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三、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工作原理 灌溉系统工作时,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里的干湿度信号,检测到的湿度信号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浅析

《节水灌溉自动化》 课程论文 学院:农学院 班级:10级种子(1)班 学号:2010016035 姓名:贾兆辉 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浅析 摘要: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且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用水供需矛盾,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学者对节水灌溉技术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的足够重视。据此, 从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现状入手, 分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问题;对策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stract: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very uneven,water resources is shortage,agricultural water is costly,and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s sharp increasing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level.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shortage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n imped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lve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335号)、《小型农田水利建...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335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财农[]457号)、《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办发[]53号)和《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包括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安排用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专项投入。 第三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遵循突出重点、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民受益的使用原则。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 第五条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主要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首部枢纽工程:干、支管道(管道、阀门、节头等材料物资)及设备购置、附属设施等;市、县财政资金、整合资金主要支持渠道、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滴灌设施补助等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套水利设施;农户自筹资金(含投工投劳)主要用于购置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末梢滴灌带等农户田间设备设施,以及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和埋设干、支管道所需的土方开挖、回填等工程。 第六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财政资金补助环节和标准。 (一)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解决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首部枢纽工程从取水口到农户田边的主管和支管、加减压设备、控制设备及配件等材料物资的统一采购和控制设备管理房等附属设施建设。材料物资由村民代表、乡(镇)代表、县技术部门现场代表依据设计方案并结合各片区实际需要进行统一发放。 (二)市、县财政资金对项目区内按设计方案实施的配套水利措施项目按以下标准实行定额补助。 1.沟渠新建补助标准:40000元/公里; 2.山坪塘整治或新建补助标准:50000元/口; 3.蓄水池新建补助标准: (1)容积100立方米以上不足200立方米的,每口补助18000元; (2)容积200立方米以上的,每口补助30000元; 4.田间节水灌溉用井新建补助标准:5000元/口; 5.田间节水灌溉提灌站改造补助标准:500元/千瓦。 第七条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直拨制,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报账票据和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必须经项目村理财小组、村质量监督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审核签章同意。 (一)对政府统一采购的材料物资款项,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完成移交手续后,供货方凭正规物资采购发票、物资领取单、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报账。 (二)对统规统建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持正规建安发票和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报帐。 (三)对农户自建或联户共建的项目,凭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及项目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及银行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 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只有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设施完整,才能够保 证灌溉管理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维护农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在具体过程当中需 要将科研技术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落实到实处,以便 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仍在大肆浪费。为了有效缓解 当前局势,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 2 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 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有序用水 减少水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灌溉管理方法,一方面能够优化用水的先后顺序,提高农业灌溉的科学性,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实现对水资 源的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减少灌溉矛盾,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2.2节约用水 提高灌溉效率一是水利灌溉管理体现了收费制度在水利灌溉中的重要性,通 过收费制度督促农民节约用水。二是节水技术的推广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降低压力 实现农业创收一是有利于公开透明收费体制的建立,有效解决收费不规范现 象的出现以及代收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压力。二是收费制度促使 农民提高节约观念,进而能够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三是能够不断完善及优化水 费记收制度,有效减少记账错误率的发生。 3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如今在进行水利灌溉的时候,水利灌溉政策是推进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一 个最为基本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区域性水利灌溉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并 没有出台,甚至存在有不完整和不足之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水利灌溉管理 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和阻碍。举例而言,现在有一些政策并没有赋予灌溉区 具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而且水费是水利管理部门的职工主要的收入来源,那 么有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水利管理部门的收入,就盲目的鼓励灌溉区域的农民多用水,这样会导致一些实际的用水量大大超出农业生产正常的需求,导致一些不必 要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 3.2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的问题 在进行水利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免的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是一 个必备的条件。但是水利灌溉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以及水利工程基 础建设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只有以此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 管理的合理落实。同时因为现如今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的开展,这也使水利工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背景介绍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之一,大量的科技创新技术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其中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长距离、短距离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形成了当今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联网”。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换和传输的重任。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等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能够可靠地、实时地采集覆盖区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端数据消费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条件下与远端接收器通信,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对现场设备进行开、关等操作,还可以按照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实现灵活的操作控制,另外,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也是重点应用,对现场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困难在于农田分布范围广泛,各种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也不相同。使用大面积的沟渠灌溉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在农田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以及土壤的水情合理配置各个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另外,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将整个农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相关资源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的效果,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在农田智能灌溉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路由、信息互递、自组网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 管理制度 成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 ___现状以及地区国民 ___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1.1.2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1.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1.1.4 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1.2.2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1.3 项目建设的任务 1.3.1 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1.3.2 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1.4 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2 建设条件 2.1 水文 2.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8T19:23:28.2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张飞褚永勤[导读] 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农业水利委员会江苏淮安 223000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只有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设施完整,才能够保证灌溉管理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维护农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在具体过程当中需要将科研技术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落实到实处,以便于从根 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仍在大肆浪费。为了有效缓解当前局势,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有序用水 减少水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灌溉管理方法,一方面能够优化用水的先后顺序,提高农业灌溉的科学性,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实现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减少灌溉矛盾,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2.2节约用水 提高灌溉效率一是水利灌溉管理体现了收费制度在水利灌溉中的重要性,通过收费制度督促农民节约用水。二是节水技术的推广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降低压力 实现农业创收一是有利于公开透明收费体制的建立,有效解决收费不规范现象的出现以及代收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压力。二是收费制度促使农民提高节约观念,进而能够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三是能够不断完善及优化水费记收制度,有效减少记账错误率的发生。 3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如今在进行水利灌溉的时候,水利灌溉政策是推进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区域性水利灌溉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并没有出台,甚至存在有不完整和不足之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和阻碍。举例而言,现在有一些政策并没有赋予灌溉区具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而且水费是水利管理部门的职工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有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水利管理部门的收入,就盲目的鼓励灌溉区域的农民多用水,这样会导致一些实际的用水量大大超出农业生产正常的需求,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 3.2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的问题 在进行水利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免的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但是水利灌溉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以及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只有以此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合理落实。同时因为现如今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的开展,这也使水利工程的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费用与日俱增,使得多种经营费用和兴修水利费用以及社会公益费用等等增加。我国的水利灌溉资金来源一般是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拨款,而另一个部分就是水费的收入,水费收入大约占居较大的比例。现如今水费的水平相对低下,所以水费收取率有待于提高。对于水费的挪用以及拖欠水费的现象也在明显地日益增加。这些情况并不利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它会导致有一部分灌溉区域的管理单位常年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么一些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福利等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会导致基础建设在停滞很久都没有动工或者出现有长期停滞的情况,严重的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产生了违背。 3.3农田水利灌溉模式较差 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体制一般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来进行的,从水利部门的角度和相关管理单位来看,他们一般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导致水利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存在有防洪抗旱、灌溉工程的管护和收取水费等各项管理工作,这就会使得水利管理单位对于相关管理体制没有做到更新和创新,也没有将自己的职责,当做是市场的主体,选择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对灌溉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得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4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对策探究 4.1更新水利灌溉管理的机制 现如今我国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因此要创新管理模式,这样就能够革新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的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模式,要对此进行彻底的改善,通过合理的对市场经济的管理策略的应用来促进对于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革新,才能有效地拉近水利管理和相关农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这样能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提高相关的活力和效率。 4.2拓宽资金的来源和渠道 现如今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资金并不少,但是很大一部分资金都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那么就会导致出现有对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所以拓宽资金来源,需要强化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相关的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样能够提高资金的应用的比例,也可以向银行等申请贷款,可以解决暂时性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3180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41444839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3180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an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的难题,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关键。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当前世界各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实行节水灌溉工程后,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劳动力配置,滴灌通过局部湿润灌溉,田间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易溶性肥料、植物生长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清水河灌区灌溉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确保用水单位(用水户)均衡受益,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益和供水可靠性,为广大用水单位(用水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内各用水单位(用水户)、管水单位,在本灌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灌溉活动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清水河水管所是本灌区灌溉用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在灌区内的实施,各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本制度在所在乡镇的实施。 第四条本制度在管理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执行中发生新问题以及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应及时上报水管所,以便进行补充修订完善。 第二章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用水单位(用水户)享有以下权利: 1、依法用水的权利; 2、参与用水管理的权利; 3、用水管理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4、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权利。 第六条用水单位(用水户)应履行以下义务: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2、按用水量按时足额缴纳水费的义务; 3、保护水利工程、维修斗农渠正常运行的义务; 4、及时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七条水管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1、按要求分配水量的权利; 2、依法收取水费的权利; 3、调解水事纠纷,依法处理水事案件的权利。 第八条水管单位应履行以下义务: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水的义务; 2、按水权面积保证灌溉供水的义务; 3、维护水利工程、干支渠正常运行,保证灌溉正常进行的义务; 4、组织防汛抢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 第三章灌溉管理的实施 第九条用水申报 1、每年初由用水协会将全年灌溉计划按组、按轮次汇总报水管站,由水管站按协会、按轮次汇总后报水管所备案。灌溉计划应包括灌溉时间、各类作物灌溉面积、灌水定额、总需水量等内容。 2、每轮水开灌前5天,各用水协会将本轮灌溉用水申请按组、按作物种类汇总报水管站,由水管站按协会、按作物种类汇总,于开灌前3天报水管所审核。用水应包括灌溉时间、各类作物灌溉面积、灌水定额、总需水量等内容。 第十条水量分配 1、水管所收到用水申请后,及时制定配水计划,并在开灌前发至水管站,由水管站下发至各协会,由用水协会严格按照配水计划自行调配各用水小组的用水时间和水量。

节水灌溉项目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背景 新河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地下水资源短缺,由于用水量持续增加,造成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加之气候连年干旱少雨,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生产条件遭到破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率,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和必然选择。针对当地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缺乏科学的灌溉定额体系,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开展管灌工程建设,完善计量体系,将会大大节约当地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加增收。项目区选在新河县寻寨镇,地块成方连片,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能够为新河县的节水灌溉事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二、项目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1、项目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等文件。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参数等。 2、项目编制的过程 从当地自然、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出发,对项目建设规模进

行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然后对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估算经济评价、组织和管理、建后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三、节水灌溉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为确保本项目建设真正起到有效作用,结合本地情况选择低压输水技术和配套设备。 建设地点:寻寨镇郎家屯村。 建设规模:发展管灌节水工程2500亩。 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 四、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 该项目总投资65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40万元,当地投资25万元。 县市主管部门同意按照以上总投资进行申报。 五、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及整个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 项目实施后,年总增加经济效益29.25万元。年节水12.5万方,节地75亩,节地增产7.5万公斤,增产年效益10.5万元,年省工2500个,省工效益10万元。效益费用比3.19,投资回收年限3.2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项目建成实施后,社会环境效益也很明显,据测算:年可节水12.5万方节水20%,省工2500个,可增加农民收入,防止水环境恶化。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灌水率的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 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 m=H+E-P-H0+C 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

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doc

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1 农民用水协会规章制度(一)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切实履行财务职责,如实反映财务状况,接受业务主观部门的监督。 第二条:按照协会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为原则,认真核算协会的运行成本。增加收入,控制支出,量入为出。 第三条;本协会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和出纳,在财会人员变动时,进行审计,做好财务交接手续。 第四条:本协会的现金支出凭证需经办人签字和协会主席审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报帐。 第五条:水费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开出的财务收据留存联作为入帐凭证及时入帐。 第六条:本协会按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应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增减或毁损计入协会的固定资产专用帐目,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内收入。 第七条:经本协会使用的政府专项拨款,必须按照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项目预算范围列支,专款专用。 第八条:协会年度财务收支总结,经执委会提交每年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进行审查。第九条:年度财务报告及各种会计凭证、帐簿和资料等建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灌溉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给用水户提供优质周到的灌溉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按照本协会章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灌溉管理主要是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第二条:灌溉管理实行执委会调度管理责任制,实行用水申报、按计划供水、合理调配、分段计量的原则。 第三条:每个灌溉季节,提前60天由用水组汇总各用水户的用水申请,报协会汇总。协会与供水方协商后确定供水计划,报供水单位,并与其签订供水合同。 第四条:每轮灌溉前,由各用水组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制定本轮灌溉用水计划,包括轮灌次序、入户流量及各户用水量。 第五条:严格灌溉调度,每轮灌溉应提前72小时申报,用水量增减提前48小时申报。 第六条:实行“四到户、一公布”的原则,即送水、计量、收费、开票到农户,水帐定期及时公布。严禁人情水、关系水;严禁隐瞒或转移水方;严禁以权谋私、私减水方。 第七条:供(用)水计量确认,供用水双方必须在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

中型灌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 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原称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的中型灌区的灌排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的项目,重点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通过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定。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四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区,兼顾其他地区。项目建设资金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给予补助。实行经济发达地区少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多补助的原则。按项目管理资金,不留资金缺口。 第五条凡属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均依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第六条拟申报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紧密衔接,并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 (二)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三)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四)单个项目的总费用(即总投资,下同)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在此限额内,根据配套政策和实际需要,确定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额度。 第七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 (二)干支渠道衬砌防渗; (三)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四)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 (五)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六)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kW)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kV)新建、改造; (七)泵站、闸坝、干支渠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设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