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多金属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家多金属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潘家钨钼铜多金属矿床坐落于浙江省北西段,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北段新发现的大-中型钨钼铜矿床。大铜坑岩体是潘家矿区的主要岩

体,SiO2、K2O和 Na2O 的含量分别为

67.03-71.09%,2.453.03-4.89%和 0.24-3.37%;A/CNK(A/CNK=n

(Al2O3)/[n(CaO)+ n(Na2O)+ n

(K2O)])、δEu 和δCe 分别为0.93-1.98,0.45-0.91和

0.93-1.07。

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大铜坑岩体为亚碱性、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图均显示右倾缺失重稀土特征,(La/Yb)N<10,Eu为轻微负异常,εNd(t)为-6.5~-3.9,Nd模式年龄集中在

1.63-1.77Gm,显示混染少量幔源物质的壳源岩体特征。

大铜坑岩体的S同位素数据呈塔型分布,岩体和黄铁矿中的Pb同位素显示明显的线性关系,指示岩浆作用影响及岩矿来源的统一。由锆石饱和温度测得的岩体结晶温度为721-808℃。

潘家辉钼矿Re-Os测年显示成矿时期为142.90±0.39Ma和146.47Ma;锆石U-Pb年龄指示成岩多期次中与成矿时代相关的时期集中在150-154Ma。总体来说,岩体来源为幔壳混源且以地壳为主,响应于岩浆底侵后地壳增厚拆沉,部分熔融的幔源物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最终潘家矿区形成两种矿床——大铜坑斑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和蓝田组热液充填型钨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