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题型及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文体知识及答题方法指导(共30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文体知识及答题方法指导(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e1c5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1.png)
情等。
知识性:给人以直接的、集中的知识 。 科学性: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且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
物的实际情况。
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使大多数
人易于接受。
板块二: 说明文的基本考点
说明文常见题型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
语言标志:描绘形状、情态等 答题格式: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引用) 语言标志:引用,标记是引号。 答题格式: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 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小试牛刀:
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2.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作诠释) 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
宫最大的殿堂。(列数字) 4.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打比方) 5.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
类型三:某词能否换其它词。
答题模式: 答:不可以,因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就表
示……(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四:说明文开头段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总起全文;总领全文…… 内容上: 1、结合说明方法引出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3、引起读者的兴趣。
多个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四字具体分析
知识性:给人以直接的、集中的知识 。 科学性: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且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
物的实际情况。
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使大多数
人易于接受。
板块二: 说明文的基本考点
说明文常见题型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
语言标志:描绘形状、情态等 答题格式: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引用) 语言标志:引用,标记是引号。 答题格式: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 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小试牛刀:
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2.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作诠释) 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
宫最大的殿堂。(列数字) 4.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打比方) 5.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
类型三:某词能否换其它词。
答题模式: 答:不可以,因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就表
示……(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四:说明文开头段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总起全文;总领全文…… 内容上: 1、结合说明方法引出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3、引起读者的兴趣。
多个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四字具体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语言ppt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语言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53c0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e.png)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中国石拱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
八上
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苏州园林》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
号里的问题。
《大自然语言》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八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
》
句中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确数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卷的纵横,让我们 对画作的尺幅有了清晰的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 画卷疏散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时间的脚印》中的第6段,回答问题。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 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 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某些”表范围,一部分的意思,说明并非地球上全部岩 石被破坏,只是个别地方被破坏,删去的话就变成地球上所有的岩石 在被破坏,不符合实际。“某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阅读《蝉》中的第12段,回答问题。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 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括号里的文字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 “二氧化硅”。如果删掉,就变成含有杂质的普通沙子也可以称得上 “二氧化硅”,不符合实际。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要点 ①表态:不能删 ②结合语境解释词,说明词的作用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中国石拱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
八上
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苏州园林》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
号里的问题。
《大自然语言》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八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
》
句中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确数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卷的纵横,让我们 对画作的尺幅有了清晰的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 画卷疏散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时间的脚印》中的第6段,回答问题。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 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 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某些”表范围,一部分的意思,说明并非地球上全部岩 石被破坏,只是个别地方被破坏,删去的话就变成地球上所有的岩石 在被破坏,不符合实际。“某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阅读《蝉》中的第12段,回答问题。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 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括号里的文字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 “二氧化硅”。如果删掉,就变成含有杂质的普通沙子也可以称得上 “二氧化硅”,不符合实际。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要点 ①表态:不能删 ②结合语境解释词,说明词的作用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题型及答题技巧PPT优秀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题型及答题技巧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ea781b87c24028915fc394.png)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 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 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 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
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格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 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8、语言准确性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准确 类型: 生动形象准确
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事理。 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格式:(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③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格式:(1)表态(不能删)。 (2)解释词语含义,然后定性、限制。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 (3)比较区别。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 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科学性。 ④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说明文知识
•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一种文体。 • 2、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划分, 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
分类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29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9938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0.png)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
不一,自16米到21.6米。 列数字
3、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4、这些石狮子,有的母狮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
倾诉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 引资料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第二章节
答题技巧归纳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特征
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句 中通常含有“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 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等标志
作用【答题格 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有条理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 出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少使彩绘。 作比较
第三章节
题型演练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6bb83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1.png)
项目都属于技巧类雪上项目,裁判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踢空高度、动作难度、动作的流畅性和美观
性来打分。其中,在技术构成中,滑雪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动作腾空的高度,动作的腾空高度又决
定了动作旋转的难度值。
●
④也就是说,想要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拿到高分,就要保证一连串的动作都高质量完成。
这时,滑行技术就是基础、腾空高度是关键,动作难度练就绝技,动作策略的组合体现智慧。研
●5、段落能否调换:(1、3常见) (1)、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他 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所以不能调换。 (2)、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照 应上文中“.某句话.”他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 符合实际,所以不能调换。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
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 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 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 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a797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0.png)
说明文 阅读专题
考查内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修饰、限制性词语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2.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 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 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 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1、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 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
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 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 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考查内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修饰、限制性词语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2.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 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 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 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1、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 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
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 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 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c3954cb7360b4c2e3f648c.png)
24
例——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 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 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 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 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
25
列数字的答题格式: 这句(段)话列举了······(具体数字内 容),准确说明了······
26
答题套路
分类别:这句(段)话把······(说明对象)分 为······(种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 明对象)的种类。
作诠释:这句(段)话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 更全面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
摹状貌:这句(段)话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 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形 状相貌。
8
• 下定义 VS 作诠释
•
•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
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
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
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
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
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
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6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
16
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 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 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 的树上去。
例——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 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 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 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 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
25
列数字的答题格式: 这句(段)话列举了······(具体数字内 容),准确说明了······
26
答题套路
分类别:这句(段)话把······(说明对象)分 为······(种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 明对象)的种类。
作诠释:这句(段)话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 更全面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
摹状貌:这句(段)话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 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形 状相貌。
8
• 下定义 VS 作诠释
•
•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
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
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
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
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
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
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6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
16
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 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 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 的树上去。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1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d5cb833716fc700aba68fc22.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 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中考说明文实用答题技巧(PPT)
![中考说明文实用答题技巧(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f77500783e0912a3162a47.png)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1)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理,然后 用具体例子佐证。(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 譬如等)
• 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 答题模式: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的……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 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比、而、相对于、 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标解读
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分析特征, 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语言特点,把 握说明顺序,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 思想方法等。
考查点分布主要有: 1、概括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 明对象的特征;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5、理清文章结构(段落作用)及顺序; 6、联系实际的拓展能力等。
作用:从数量上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 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 定义) 作用: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概念准确清晰。表达 上使用“……是……”的判断
【应考策略】 树立“答案就在文段中”的理念
题型1——找说明对象
• 1、看题目或首、尾段 • 2、抓段首、段尾关键句 • 3、归纳文章中心内容 • (注:若是事物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题
目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 若是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
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 了……的……)
答题模式:科学、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 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指代——“这样”“这些条件”、“这种现 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格式: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总——分——总”式、 “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 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答题技巧: •整体看:说的什么事物?有什么特征?
•看标题; •抓首句和中心句。
•3、说明方法: 1、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 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 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答题技巧: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 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 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 了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 就越有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 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 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 中找到答案。
11、发散创新:这类试题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2)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推断和大胆想象。 (4)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 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③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格式:(1)表态(不能删)。 (2)解释词语含义,然后定性、限制。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 (3)比较区别。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 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科学性。 ④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说明文知识
•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一种文体。 • 2、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划分, 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
分类
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 特点、功能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含义、原理、 关系、 演变
说 明 文
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 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 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 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 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 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 近依次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 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 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 特点—用途,主要—次要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 •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 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答题格式: 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
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格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的顺序介 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8、语言准确性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准确 类型: 生动形象准确
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事理。 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格式:(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