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附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字母x 取值必须满足( ) A. 0x ≥B. 0x ≤C. 1≥xD. 1x ≥-2.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B.C.D.3.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B.C.D.﹣34. 方程240x x -=的解是( ) A. 4x =B. 2x =C. 124,0x x ==D. 0x =5. 用配方法将方程26110?x x +-=变形,正确的是( ) A. 2(3)20x -= B. 2(3)2x -= C. 2(3)2x += D. 2(3)20x +=6.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1)210a x x --+=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B. 2a >C. 2a ≤且1a ≠D. 2a <-7.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3和4,则第三边长是( ) A. 5B. 7C. 25D. 5或78. 已知方程22610x x +-=的两个实数根为12,x x ,则1211+x x 的值为( ) A. -3 B. 3 C. 6D. -69. 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是100万元,月平均增加的百分率相同,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是364万元,若设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那么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21001364x += B. ()()210010011001364x x ++++= C. ()210012364x +=D. ()()2100100112364x x ++++=10.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E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ED ⊥AB ,若AC =6,BC =8,则ED 的长( )A. 2B. 3C. 4D. 511. 直线:(3)2l y m x n =--+(m ,n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化简︱3m -︱-244n n -+得( )A. 5m n --B. 1n m -+C. m n 1--D. 5m n +-12. △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3. 计算4812-结果是_____.14. 如图,在一个高为5m ,长为13m 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是_______.15.271m +,则m = .16.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2,则它的周长为_____.17.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5360m x x m m -+++-=的常数项为-2,则m 的值为 .18. 若关于x 方程()()220ax a b b a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 :b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满分6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 计算:(11182432(2188222220. 解下列方程:(1)()2943-=-x x (2)231x x -=21. 已知:21,21a b ==,求:(1)a -b 的值;(2)ab 的值;(3)a bb a-的值. 22. 如图,在4x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求:(1)△ABC 的周长;(2)∠ABC 度数. 2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kx k ++-=.(1)试说明:无论k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实数很; (2)如果方程有一个根为-3,试求22122019k k ++的值.24. 一架梯子AB 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 离墙7米.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4米吗?为什么?25.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的方程322cx b a +=的根为0x =.(1)试判断△ABC 的形状;(2)若,a b 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3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值.26. 某商场计划购进一批书包,市场调查发现:当某种进货价格为30元的书包以40元的价格出售时,平均每月售出600个,并且书包的售价每提高1元,每月销售量就减少10个. (1)当售价定为42元时,每月可售出多少个?(2)若书包的月销售量为300个,则每个书包的定价为多少元?(3)当商场每月获得10000元的销售利润时,为体现“薄利多销”的销售原则,你认为销售价格应定为多少元?答案与解析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字母x 的取值必须满足( ) A. 0x ≥ B. 0x ≤C. 1≥xD. 1x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x+1≥0, 解得:1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2.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 、原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B 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3 ﹣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乘除法运算法则,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不能合并,故A 错误;B 、18=,故B 错误;C 3=,故C 正确;D 3==,故D 错误; 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熟记乘除法运算的运算法则. 4. 方程240x x -=的解是( ) A. 4x = B. 2x =C. 124,0x x ==D. 0x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变形为(4)0x x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40x x -=可变形为:(4)0x x -=, ∴124,0x 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其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本题采用因式分解法求解速度较快. 5. 用配方法将方程26110?x x +-=变形,正确的是( ) A. 2(3)20x -= B. 2(3)2x -= C 2(3)2x += D. 2(3)20x +=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本题中,把常数项-11移项后,应该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6的一半的平方.[详解]把方程x 2 +6x -11=0的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得到x 2 +6x =11,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到x 2 +6x +9=11+9, 配方得(x +30)2 =20.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6.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1)210a x x --+=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 B. 2a >C. 2a ≤且1a ≠D. 2a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求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1=0有两个实数根,∴1044(1)0a a -≠⎧⎨=--⎩,解得a ≤2且a ≠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根的判别式,熟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与△=b 2-4ac 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3和4,则第三边长是( ) A. 5C. 25D. 5[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第三边长. [详解]5== ∴第三边长是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变形是解题关键.8. 已知方程22610x x +-=的两个实数根为12,x x ,则1211+x x 的值为( ) A. -3 B. 3C. 6D. -6[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得出123x x +=-,1212x x =-,将1211+x x 通分,代入数值即可求解. [详解]∵方程2610x x +-=的两个实数根为12,x x , ∴123x x +=-,1212x x =-,∴121212113612x x x x x 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根与系数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9. 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是100万元,月平均增加的百分率相同,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是364万元,若设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那么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21001364x += B. ()()210010011001364x x ++++= C. ()210012364x += D. ()()2100100112364x x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x ,则该超市二月份的营业额为100(1+x )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100(1+x )2万元,根据该超市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是364万元,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解:设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x ,则该超市二月份的营业额为100(1+x )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100(1+x )2万元,依题意,得:100+100(1+x )+100(1+x )2=36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0.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E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ED ⊥AB ,若AC =6,BC =8,则ED 的长( )A. 2B. 3C. 4D.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Rt △ABC 中,∠ACB=90°,AC=6,BC=8, ∴22226810ABAC BC ,∵AE 为△ABC 的角平分线,∠ACB=90°,ED ⊥AB , ∴DE=CE ,在Rt △ADE 和Rt △ACE 中, ∵AE=AE ,DE=CE ,∴Rt △ADE ≌Rt △ACE (HL ), ∴AD=AC=6, ∴BD=10-6=4,设DE=x ,则CE=x ,BE=8-x , 在Rt △BDE 中, DE 2+BD 2=BE 2, 即x 2+42=(8-x )2, 解得x=3, 所以ED 的长是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 和DE 的长,能够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CE,能够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1. 直线:(3)2l y m x n =--+(m ,n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化简︱3m -︱-244n n -+得( )A. 5m n --B. 1n m -+C. m n 1--D. 5m n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可得30m -<,20n -+>,解得3m <,2n >,然后对代数式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图可知,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趋势,且直线与y 的正半轴有交点,∴30m -<,20n -+>,∴3m <,2n >,∴︱3m -=(3)m --=3(2)m n -+--=32m n -+-+=5m n --;故选择: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求出m 、n 的范围,从而正确进行化简.12. △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①222a c b -=;②2()()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a c b -=,得222a b c =+,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则①正确;∵2()()0a b a b c -++=,得到222a c b +=,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则②正确;∵∠A =∠B ∠C ,得∠B=∠A+∠C ,∵∠A+∠B+∠C=180°,∴∠B=90°,故③正确;∵∠A ∶∠B ∶∠C =1∶2∶3,∠A+∠B+∠C=180°, ∴318090123C ∠=︒⨯=︒++,故④正确; ∵222111()()()453+≠,则⑤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⑤错误;∵222102426+=,则⑥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⑥正确;∴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5个;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3. 计算4812-的结果是_____.[答案]23[解析][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简,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解:原式432323=-=故答案为:2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减法,掌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法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 如图,在一个高为5m ,长为13m 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是_______.[答案]17米[解析][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B,B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的值,根据题意求地毯长度即求得AC+BC 即可.[详解]将水平地毯下移,竖直地毯右移即可发现:地毯长度为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之和,即AC+BC,在直角△ABC中,已知AB=13米,BC=5米,且AB为斜边,则根据勾股定理22-=12(米),故地AB BC毯长度为AC+BC=12+5=17(米).故答案为17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求地毯长度即求AC+BC.m+,则m=.15. 271[答案]2[解析][分析]27化为最简二次根式33再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得到m+1=3,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27=33∴m+1=3,∴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6.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2,则它的周长为_____.+[答案]843[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腰长和底边的长,从而不难求得三角形的周长.[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2,∴腰长=4,底边的一半∴周长=4+4+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17.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5360m x x m m -+++-=的常数项为-2,则m 的值为 . [答案]-4[解析][分析]由常数项为,求出m 的值,再结合10m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由常数项为,则∴2362m m +-=-,解得:4m =-或1m =,∵10m -≠,∴1m ≠,∴4m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8. 若关于x 的方程()()220ax a b b a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 :b = . [答案]17-或1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由根的判别式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关于x 的方程()()220ax a b b a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42()0b a a a b ∆=--•-=,∴22760a ab b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b ,则27()610a a b b-+•+=, 设a bm =,则27610m m -+•+=, 解得:17m =-或1m =, ∴17a b =-或1a b=; 故答案为:17-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满分6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计算:(1(2[答案](1) (2)2[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运算法则,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运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1)原式=42⨯+==(2)原式21=+3=3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20. 解下列方程:(1)()2943-=-x x (2)231x x -=[答案](1)1213x x ==, (2)116+=x ,216-=x [解析][分析] (1)先整理方程,然后因式分解即可得出答案;(2)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左边,然后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详解](1)解:整理得:x 2-4x +3=0,分解因式得:(x -1)(x -3)=0,可得x -1=0或x -3=0,解得:x 1=1,x 2=3;(2)23=1x x -解:原方程可化为2310x x --=∵ a =3,b =-1,c =-1,∴△=()2(1)431--⨯⨯-=13>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16+=x ,216=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方程解法是解题关键.21. 已知:1,1a b ==,求:(1)a -b 的值;(2)ab 的值;(3)a b b a-的值. [答案](1)-2 (2)1 (3)-[解析][分析](1)直接把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直接把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先求出a+b 的值,然后把分式进行化简,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a -b =1)-11=-2;(2) ab = 1)=221-=1;(3)∵a +b 1=a -b =-2,ab =1 ∴22a b a b b a ab--= =()()a b a b ab+-=(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22. 如图,在4x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求:(1)△ABC 的周长;(2)∠ABC 度数.[答案](1)355;(2)90°[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AB 、BC 和AC 的长即可求得周长;(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求得.[详解]解:(1)AB 2242=25+,BC 22251=+AC 2234=5+,∴△ABC 的周长=555=355;(2)∵AC 2=25,AB 2=20,BC 2=5,∴AC 2=AB 2+BC 2,∴∠ABC =9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kx k ++-=.(1)试说明:无论k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很;(2)如果方程有一个根为-3,试求22122019k k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 (2)k=2,2051或k=4,2099[解析][分析](1)由△=(2k)2-4×1×(k2-1)=4>0可得答案;(2)将x=-3代入方程得k2-6k+8=0,求得k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可得.[详解]解:(1)∵△= (2k)2-4(k2-1)=4k2-4k2+4=4>0∴无论k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把x=-3代入原方程得(-3)2-6k+k2-1=0k2-6k+8=0(k-2)(k-4)=0k=2或k=4当k=2时,2k2+12k+2019=2051当k=4时,2k2+12k+2019=2099[点睛]本题考查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1)中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判别式,△>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0没有实数根,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中理解方程的解得定义,并能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关键.24. 一架梯子AB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4米吗?为什么?[答案](1)24米;(2)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动了4米,而是8米.[解析][分析](1)应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高度,即可求解;(2)应用勾股定理求出B ′C 的距离即可解答.[详解](1)如图,在Rt △ABC 中AB 2=AC 2+BC 2,得AC =2222257AB BC -=-=24(米)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24米.(2)由A 'B '2=A 'C 2+CB '2,得B 'C =2222'''25(244)A B A C -=--=15(米),∴BB '=B 'C ﹣BC =15﹣7=8(米).答: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动了4米,而是8米.[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25.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的方程322cx b a +=的根为0x =.(1)试判断△ABC 的形状;(2)若,a b 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值.[答案](1)等边三角形;(2)-12[解析][分析](1)因为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0,由△=0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 ,b 的方程,再结合方程3cx+2b=2a 的根为x=0,代入即可得到一关于a ,b 的方程,联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方程组,可求出a ,b 的关系式;(2)根据(1)求出的a=b ,得到方程x 2+mx-3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从而得到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详解]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 x+2c-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 2(2b -4×1×(2c-a)=0,∴a+b=2c.又∵关于x的方程3cx+2b=2a的根为x=0,∴a=b,∴a=b=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2)∵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3m=0的两个实数根,又由(1)知a=b,∴方程x2+mx-3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m2+4×3m=0,解得m=0或m=-12.当m=0时,方程x2+mx-3m=0可化为x2=0,解得x1=x2=0.又由a,b,c是△ABC的三边长,得a>0,b>0,c>0,故m=0不符合题意:当m=-12时,方程x2+mx-3m=0可化为x2-12x+36=0,解得x1=x2=6,可知m=-12符合题意.故m的值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与方程的解得定义,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26. 某商场计划购进一批书包,市场调查发现:当某种进货价格为30元的书包以40元的价格出售时,平均每月售出600个,并且书包的售价每提高1元,每月销售量就减少10个.(1)当售价定为42元时,每月可售出多少个?(2)若书包的月销售量为300个,则每个书包的定价为多少元?(3)当商场每月获得10000元的销售利润时,为体现“薄利多销”的销售原则,你认为销售价格应定为多少元? [答案](1)580;(2)70;(3)50[解析][分析](1)由“这种书包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进行解答;(2)根据“售价+月销量减少的个数÷10”进行解答;(3)设销售价格应定为x元,根据“这种书包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列出方程并解答.[详解](1)当售价为42元时,每月可以售出的个数为600-10×(42-40)=580(个),答:每月可售出580个;(2)当书包的月销售量为300个时,每个书包的价格为:40+(600-300)÷10=70(元);答:每个书包的定价为70元;(3)设销售价格应定为元,则(x-30)[600-10(x-40)]=10000,解得x1=50,x2=80,当x=50时,销售量为500个;当x=80时,销售量为200个.答:为体现“薄利多销”的销售原则,销售价格应定为5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别表示出销量和单价,用销量乘以单价表示出利润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 –2<4C. 1x <2D. 4x –3<2y –72. 在△ABC 中,已知CA =CB ,∠A =45°,BC =5,则AB 的长为( ) A. 2 B. 5 C. 52 D. 253. 不等式3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4. 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A. 40° B. 40°或70° C. 80°或70° D. 70°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是( )A 2323a b +>+ B. 55a b < C. 22a b ->- D. 22a b -<- 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8.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C 、BC 上,且DE 垂直平分AC ,若△ABE 的周长为13,AD =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9. 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a ※b =ab ﹣a+b ﹣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 >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 >1B. x >2C. x <1D. x <210.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则BE+CF 的长是( )A. 6B. 5C. 12D. 8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3. 如图,已知OA =OB =OC ,BC ∥AO ,若∠A =36°,则∠B 度数为_____.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 ﹣1)<8﹣x .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 品名 厂家批发价(元/个)商场零售价(元/个) 篮球 140180 足球 110140(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2<4C. 1x<2 D. 4x–3<2y–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从未知数的次数、个数及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是否为整式的角度来解答.[详解]A、不含未知数,错误;B、符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正确;C、分母含未知数,错误;D、含有两个未知数,错误.故选B.2. 在△ABC中,已知CA=CB,∠A=45°,BC=5,则AB的长为(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详解]解:∵CA=CB,∠A=45°,∴∠B=∠A=45°,∴∠C=90°,∵BC=5,BC=,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3. 不等式3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即可判断.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详解]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解集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不等式的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4.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答案.[详解]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B. 40°或70°C. 80°或70°D. 70°[答案]B[解析][分析]分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两种情况,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两种情况:(1)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 则底角18040702;(2)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底角为40︒;综上,它的底角是40︒或70︒,故选:B .[底角]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6. 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2323a b +>+B. 55a b <C. 22a b ->-D. 22a b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 >b∴22a b >∴2323a b +>+,则A 正确∵a >b∴5a >5b ;22a b -<-;22a b ->-故B 、C 、D 错误 故应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来,解答关键是注意不等号改变方向的条件.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偶数一定能被整除C.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整除[答案]C[解析][分析]先写出各命题的逆命题,分析是否为真命题,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1)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2)逆命题为: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是真命题;(3)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直角,是假命题;(4)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数能被8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4整除,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逆命题和命题的真假判断,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 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BC上,且DE垂直平分AC,若△ABE的周长为13,AD=5,则△ABC 的周长是( )A. 18B. 23C. 21D. 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AC=2AD,AE=CE,根据三角形周长得AB+AC=13,故△ABC的周长为AB+BC+AC;[详解]解:∵DE垂直平分AC,AD=5,∴AC=2AD=10,AE=CE,∵△ABE的周长为13,∴AB+BE+AE=AB+CE+BE=AB+AC=13,∴△ABC的周长为AB+BC+AC=13+10=23,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周长公式是关键.9. 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2※5=2×5﹣2+5﹣2=11.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2※x>2,则不等式的解为( )A. x>1B. x>2C. x<1D. x<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2※x>2,∴2x﹣2+x﹣2>2,解得x>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运算,准确理解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0.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12,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则BE+CF的长是()A. 6B. 5C. 12D. 8[答案]A[解析][分析]先设BD=x,则CD=20-x,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C=60°,再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E和CF的长,即可得出BE+CF 的值.[详解]设BD=x ,则CD=20-x ,∵△ABC 是等边三角形,∴∠B=∠C=60°.∴BE=cos60°•BD=2x , 同理可得,CF= 122x -, ∴BE+CF= 12622x x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二.填空题(共4小题)11. 将不等式“62x +>-”化为“x a >”的形式为:__________.[答案]8x >-.[解析][分析]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即可得到答案.[详解]62x +>-,26x ∴>--,即8x >-,故答案为:8x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2. 在△ABC 中,若∠C =90°,∠B =30°,BC =5,则AB 的长为_____.(结果保留根号)[答案 [解析][分析]设AC=x,则AB=2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设AC=x,∵在△ABC中,∠C=90°,∠B=30°,∴AB=2AC=2x,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52=(2x)2,解得:x=533,即AB=2×533=1033,故答案为:103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 如图,已知OA=OB=OC,BC∥AO,若∠A=36°,则∠B的度数为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OA=OC,得到∠ACO=∠A,又因为BC∥AO,推出∠BCA=∠A,求出∠BCO的度数,再根据OB=OC,得到∠B=∠OCB,即可解决本题.[详解]解:∵OA=OC∴∠ACO=∠A=36°∵BC∥AO∴∠BCA=∠A=36°∴∠BCO=72°∵OB=OC∴∠B=∠OCB=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平行线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 一个篮球队共打了12场比赛,其中赢的场数比平的场数要多,平的场数比输的场数要多,则这个篮球队贏了的场数最少为_____.[答案]5[解析][分析]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由该篮球队共打12场比赛,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篮球队赢了x场,则最多平(x﹣1)场,最多输(x﹣2)场,根据题意得:x+(x﹣1)+(x﹣2)≥12,解得:x≥5.∴这个篮球队最少贏了5场.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 解不等式:1﹣3(x﹣1)<8﹣x.[答案]x>﹣2[解析][分析]先去括号,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1﹣3(x﹣1)<8﹣x去括号得,1﹣3x+3<8﹣x移项得,﹣3x+x<8﹣3﹣1合并同类项得,﹣2x<4系数化为1得,x>﹣2故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熟练不等式的解法以及注意不等号符号的改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 已知:线段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一直直线垂线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直线C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关键是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17. 已知:如图,△ABO是等边三角形,CD∥AB,分别交AO、BO的延长线于点C、D.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OA=OB,得∠A=∠B=60°;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得∠C=∠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就可证得结论.[详解]解:∵OA=OB,∴∠A=∠B=60°,又∵AB∥DC,∴∠A=∠C=60°,∠B=∠D=60°,∴△OCD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8. 用反证法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假设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进而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详解]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A+∠B,证明:假设∠1≠∠A+∠B,△ABC中,∠A+∠B+∠2=180°,如下图所示:∴∠A+∠B=180°﹣∠2,∵∠1+∠2=180°,∴∠1=180°﹣∠2,∴∠1=∠A+∠B,与假设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即:∠1=∠A+∠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运用,反证法的一般解题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9.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5=3a+2的解不大于12,求字母a的取值范围[答案]1a[解析][详解]解:∵4(x+2)-5=3a+2,∴4x+8-5=3a+2∴x=3a-1 4,∴3a-14≤12,∴a≤1.20. 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答案]6cm.[解析]分析]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C和BD,再相减即可.[详解]∵△ABC中∠ACB=90°,∠A=30°,BC=4cm,∴AB=2BC=8cm,∠B=60°,∵∠BCD=∠A=30°,∴∠B+∠BCD=60°+30°=90°,∴∠CDB=90°,∴BD=12BC=2cm,∴AD=AB-BD=8cm-2cm=6cm.[点睛]此题考查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 已知x是1+12x+≥2﹣73x+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x+1)2﹣4x的值.[答案]9或4[解析][分析]先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出不等式,再得出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最后将其代入代数式求解即可.[详解]解:不等式去分母得:6+3x+3≥12﹣2x﹣14,移项合并得:5x≥﹣11,解得:x≥﹣2.2,∴不等式的负整数解为﹣2,﹣1,当x=﹣2时,原式=(-2+1)2-4×(-2)=1+8=9;当x=﹣1时,原式=(-1+1)2-4×(-1)=4.故代数式(x+1)2﹣4x的值为9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解法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D=90°,AD⊥DB,DE=BE,BD平分∠ABC,连接EC,若∠A=30°,DB=4,求EC的长.[答案]27[解析][分析]利用已知得出在Rt△BCD中,∠A=30°,DB=4,在直角△DEC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而得出EC的长.[详解]如图,∵AD⊥DB,∠A=30°,∴∠1=60°,∵BD平分∠ABC,∴∠3=∠1=60°,∴∠4=30°,又∵∠BCD=90°,DB=4,∴BC=12BD=2,22BD BC3∴∠CDE=∠2+∠4=90°,∵DE=BE,∠1=60°,∴DE=DB =4, ∴EC=22DE CD +=224(23)+=2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时须注意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3.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DE ⊥AB .(1)求证:∠BAC =2∠EDB ;(2)若AC =6,DE =2,求△ABC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S △ABC =12.[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 =∠DAB ,AD ⊥BC 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面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AD ⊥BC ,12BAD CAD BAC ∠=∠=∠ ∴∠B +∠BAD =90°∵DE ⊥AB∴∠B +∠EDB =90°∴1EDB BAD BAC 2∠=∠=∠ 即∠BAC =2∠EDB(2)∵AB =AC =6,DE =2∴16262ABD S =⨯⨯=∵D为BC边的中点∴S△ADC=S△ADB=6∴S△ABC=1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角的余角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互相重合.熟练掌握这一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足球共100个,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表所示:(1)若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2800元,则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个?(2)若商场把100个球全部售出,为使商场的利润不低于3400元,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多少个?[答案](1)60只;(2)40个.[解析][分析](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则足球购进为(100-x)个,根据表格的批发价,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本题;(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一个篮球的利润为40元,一个足球的利润为30元,再分别乘对应的数量,相加后大于等于3400,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详解]解:(1)设采购员购进篮球x个,根据题意得:140x+110(100﹣x)≤12800解得x≤60所以x的最大值是60.答:采购员最多购进篮球60个;(2)设篮球a个,则足球是(100﹣a)个根据题意得:(180﹣140)a+(140﹣110)(100﹣a)≥3400解得:a≥40则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答:采购员最少可购进篮球40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能够读懂题意以及合理的设出未知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 已知:如图,ADC 中, AD CD = , 且//, AB DC CB AB ⊥于, B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1)求证: ;CE CB =(2)如果连结BE ,请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 AC 垂直平分BE[解析][分析](1)证明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先写出BE 与AC 的关系,再根据题意和图形,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AD=CD ,∴∠DAC=∠DCA ,∵AB ∥CD ,∴∠DCA=∠CAB ,∴∠DAC=∠CAB ,∴AC 是∠EAB 的角平分线,∵CE ⊥AE ,CB ⊥AB ,∴CE=CB ;(2)AC 垂直平分BE ,证明:由(1)知,CE=CB ,∵CE ⊥AE ,CB ⊥AB ,∴∠CEA=∠CBA=90°,在Rt △CEA 和Rt △CBA 中,CE CB AC AC =⎧⎨=⎩, ∴Rt △CEA ≌Rt △CBA (HL ),∴AE=AB ,CE=CB ,∴点A 、点C 在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垂直平分BE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勾股定理的正确表达?A. a^2 + b^2 = c^2B. a^2 b^2 = c^2C. a^2 + c^2 = b^2D. a^2 c^2 = b^2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对边长度是斜边长度的多少?A. 1/2B. 1/3C. 1/4D. 1/63. 下列哪个选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 对边相等B. 对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所有选项都正确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方形的性质?A. 对边平行B. 四个角都是直角C. 对角线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下列哪个选项是圆的性质?A. 半径相等B. 直径相等C.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 + b^2 = ______。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它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
3.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度。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______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______点之间的距离。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简述正方形的性质。
4. 简述圆的性质。
5. 简述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C = 6cm,BC = 8cm,求AB的长度。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 = 10cm,BC = 8cm,求CD的长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C ,∠B=∠DB .AB ∥CD ,AB=CDC .AB=CD ,AD ∥BCD .AB ∥CD ,AD ∥BC2.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a =2,b =3,c =4B .a =4,b =4,c =5C .a =5,b =6,c =7D .a =5,b =12,c =133.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B C .D 4.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x≤﹣3B .x≥﹣3C .x <﹣3D .x >﹣35.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2B A ∠=∠,则C ∠的度数为().A .120︒B .60︒C .30︒D .15︒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C .两组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如图,矩形ABCD 中,AB=3,两条对角线AC 、BD 所夹的钝角为120°,则对角线BD 的长为A .B .C .33D .38.如图,在矩形ABCD 中,84AB BC ==,,将矩形沿对角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A .12B .10C .8D .69.如图,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BD 上,且BE =CD ,则∠BEC 的度数为()A .22.5°B .60°C .67.5°D .75°10.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PE ⊥BC ,PF ⊥C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连接AP ,E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F;②∠PFE=∠BAP;③2EC;④△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在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四边形ABCD 中,AD ∥BC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经过思考,小明说“添加AD=BC”,小红说“添加AB=DC”.你同意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12.如图,菱形ABCD 中,若BD=24,AC=10,则AB 的长等于________,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13.在Rt △ABC 中,a ,b 均为直角边且其长度为相邻的两个整数,若1a b <<,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14.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现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1,2ABC的面积为______.15.已知:,x y为实数,且4y <,则4y --果为_______.1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结AO,如果AB=4,,则AC=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18.如图,已知 ABCD,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E=B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20.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连接DE,试判断∠PED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分别过点C.D作CE∥BD,DE∥AC,CE和DE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DEC是矩形;(2)当∠ADB=60°,AD=23EA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使二次根式3a -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3a ≥ D. 3a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是( )A. 12 B. 5 C. 18 D. 2a3.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3,2EC =,那么EB 的长为()A. 1B. 3C. 5D. 3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25+=B. 326⨯=C. 2(31)31-=-D. 225353-=-5.如图,在△ABC 中,AB=3,BC=6,AC=4,点D,E 分别是边AB,CB 的中点,那么DE 的长为( )A. 1.5B. 2C. 3D. 4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B. 60°C. 45°D. 30°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30A ∠=,90C =∠,若23AC =,则AB 长为( )A. 2B. 3C. 4D. 438.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9.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截去面积为230cm 和248cm 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A 278cmB. ()24330cm + C. 21210cm D. 22410cm 10.如图,在□ABCD 中,ABAC ,若AB=4,AC=6,则BD 的长是( )A. 11B. 10C. 9D. 811.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图1):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 ,并在A 与C 、B 与D 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 ,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 ⊥BC (如图2)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A =45°B. AC =BDC. BD 的长度变小D. AC ⊥BD12.如图,矩形ABCD 中,是BC 中点,作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若3AB =,8AD =,则FD 的长度为( )A. B. C. D.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8AD =,6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42B. 6C. 210D. 814.将四根长度相等细木条首尾顺次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转动这个四边形可以使它的形状改变.当60B ∠=时,如图(1),测得3AC =;当90B =∠时,如图(2),此时AC 的长为( )A. 32B. 23C. 3D. 22二、填空题15.若23a =-,则241a a -+的值为__________.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5A ∠=,DC DB =,则CDB ∠=__________.17.如图,点P (-2,3),以点O 为圆心,以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18.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过点C 作CE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且DE CE =,若AB 6=,则DE =_________.19.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 ,BC ,CA 上的点D ,E ,F .折叠方法如下:如图2,(1)AC 边向BC 边折叠,使AC 边落在BC 边上,得到折痕交AB 于D ;(2)C点向AB 边折叠,使C 点与D 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 边于E ,交AC 边于F .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DECF 一定是矩形,②四边形DECF 一定是菱形,③四边形DECF 一定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20.计算:(1)148(12)3-+ (2)2(221)243-+÷2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2BC =,4AC =,求AB 的长.(2)如图2,在ABC 中,3AB =,6AC =,120A ∠=,求BC 的长.2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用尺规作图ABC ∠的角平分线(不用写过程,留下作图痕迹),交DC 边于点H ,若6BC =,12DH HC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23.如图,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BE AC ,DE 交BC 于点,若FB FC =.(1)求证:四边形CDBE 平行四边形;(2)若BD AC ⊥,5EF EB ==,求四边形CDBE 的面积.24.(1)填空:(只填写符号:,,><=)①当2m =,2n =时,m n + 2mn ;②当3m =,3n =时,m n + 2mn ;③当12m =,12n =时,m n + 2mn ; ④当4m =,1n =时,m n + 2mn ;⑤当5m =,3n =时,m n + 2mn ;⑥当13m =,12n =时,m n + 2mn ;则关于m n +与2mn 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 .(2)请证明你的猜想;(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 2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过B 点作AC 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1)补全图形;(2)求证:DF EF =.2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DG ,过点E 作EH ⊥DE 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 (1)求证:GF=GC ;(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 )A. 3a >B. 3a <C. 3a ≥D. 3a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30a -≥,再解不等式即可.[详解]由题意得:30a -≥,解得:3a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是逐个检查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据此可解答.[详解](1)A 被开方数含分母,错误.(2)B 满足条件,正确.(3) C 被开方数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错误.(4) D 被开方数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错误.所以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3,2EC =,那么EB 的长为( )A. 1B. 3C. 5D. 3[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 =90°,BC 2=3,然后在Rt △B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B 的长.[详解]解: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90°,∴EB 2=EC 2-BC 2,又∵正方形ABCD 的面积=BC 2=3,2EC =, ∴2231EB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325=326=C. 231)31-=- 22535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32+无法计算,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326⨯=,正确; C 、2(31)3231423-=-+=-,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2253164-==,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5.如图,在△ABC 中,AB=3,BC=6,AC=4,点D,E 分别是边AB,CB 的中点,那么DE 的长为( )A. 1.5B. 2C. 3D. 4[答案]B[解析] ∵点,分别是边AB ,CB 的中点,114222DE AC ∴==⨯= .故选B. 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B. 60°C. 45°D. 30°[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BC,AC 的长度,进行判断即可. 试题解析:连接AC,如图: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510.∵525210)2.∴AC 2+BC 2=AB 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30A ∠=,90C =∠,若23AC =则AB 长为( )A. 2B. 3C. 4D. 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cos AC A AB∠=计算. [详解]解:∵∠A=30°,∠C=90°,AC=3 ∴ 3cos cos30,2AC A AB ∠=︒== ∴23 4.3AB == 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 ⊥BC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 ,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 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截去面积为230cm 和248cm 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A. 278cmB. (24330cm C. 210cm D. 22410cm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则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而得出答案.[详解]从一个大正方形中裁去面积为30cm2和48cm2的两个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30483043留下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cm2).3043304830830348304824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正确求出阴影部分面积是解题关键.10.如图,在□ABCD中,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 11B. 10C. 9D. 8[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O=3,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O=5,则BD=2BO=10.[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2BO,AO=OC=3.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345∴BD=2BO=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技巧是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11.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图1):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并在A与C、B与D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BC(如图2)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A =45°B. AC =BDC. BD 的长度变小D. AC ⊥B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ABC =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矩形ABCD 中,是BC 中点,作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若3AB =,8AD =,则FD 的长度为( )A.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AFE=∠AEF ,推出AE=AF ,求出BE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即可求出AF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8,AD ∥BC ,∴∠AFE=∠FEC ,∵EF 平分∠AEC ,∴∠AEF=∠FEC ,∴∠AFE=∠AEF ,∴AE=AF ,∵E 为BC 中点,BC=8,∴BE=4,在Rt △ABE 中,AB=3,BE=4,由勾股定理得:AE=5,∴AF=AE=5,∴DF=AD−AF=8−5=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8AD =,6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42B. 6C. 10D. 8[答案]A[解析][分析]连接FC ,根据基本作图,可得OE 垂直平分AC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 =FC .再根据ASA 证明△FOA ≌△BOC ,那么AF =BC =3,等量代换得到FC =AF =3,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FD =AD -AF =1.然后在直角△FD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FC ,∵点O 是AC 的中点,由作法可知,OE 垂直平分AC ,∴AF =FC .∵AD ∥BC ,∴∠F 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AOF COB ∠∠⎧⎪⎨⎪∠∠⎩=== , ∴△FOA ≌△BOC (ASA ),∴AF =BC =6,∴FC =AF =6,FD =AD -AF =8-6=2.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22=62,∴CD =4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适中.求出CF 与DF 是解题的关键.14.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顺次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转动这个四边形可以使它的形状改变.当60B ∠=时,如图(1),测得3AC =;当90B =∠时,如图(2),此时AC 的长为( )A. 32B. 23C. 3D. 22[答案]A[解析][分析] 图(1)中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BC ,图2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详解]如图(1)中,连接AC ,∵∠B=60°,AB=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AC=AB=BC=3,如图(2)中,连接AC ,∵AB=BC=CD=DA=3,∠B=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2223332AB B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确定边长是关键.二、填空题15.若23a =-,则241a a -+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0[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224123a a a -+=--,再代入求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4123a a a -+=--, ()2232333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是利用因式分解求代数式的值,同时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的运算,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5A ∠=,DC DB =,则CD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 中,易得∠C =∠A ,又因为DB =DC ,所以∠DBC =∠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CDB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A =65°,∵DB =DC ,∴∠DBC =∠C =65°,∴180218026550CDB C ∠=︒-∠=︒-⨯︒=︒,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解题时注意特殊图形的性质应用.17.如图,点P (-2,3),以点O 为圆心,以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13,0-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O 的长度,从而确定点A 的坐标.[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22313OP OA ==+= ∴A 点坐标为:()130-,故答案:()130-,.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掌握勾股定理计算公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18.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过点C 作CE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且DE CE =,若AB 6=,则DE =__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EC=2∠EDC=2∠EBC ,从而可求∠EBC=30°,在Rt △BCE 中可求EC 值,由DE=EC 可求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CD=BC=AB=6,∴∠EDC=∠EBC,∵DE=CE,∴∠EDC=∠ECD,∴∠BEC=2∠EDC=2∠EBC,在Rt△BCE中,∠EBC+∠BEC=90°,∴∠EBC=30°,∴3BC tan30623EC=⋅︒=⨯=,∴DE=EC=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得出∠EBC=30°是解题的关键.19.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BC,CA上的点D,E,F.折叠方法如下:如图2,(1)AC边向BC边折叠,使AC边落在BC边上,得到折痕交AB于D;(2)C 点向AB边折叠,使C点与D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边于E,交AC边于F.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DECF一定是矩形,②四边形DECF一定是菱形,③四边形DECF一定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和EF互相垂直且平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DF、DE,DC、EF相交于点O,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D ⊥EF ,且OD=OC ,OE=OF ,∴四边形DECF 是菱形.菱形DECF 因条件不足,无法证明是正方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察了菱形的判定以及折叠的性质,灵活运用即可.三、解答题20.计算:(114812)3(2)2(221)243+[答案](153;(2)922- [解析][分析](1)先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1481(12)3-+=3323-=533; (2)2(221)243+=28=942+22=92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2BC =,4AC =,求AB 的长.(2)如图2,在ABC 中,3AB =,6AC =,120A ∠=,求BC 的长.[答案](1)25;(2)37[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2)作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1)在Rt △ABC 中,∠C =90°, ∴AB =222242AC BC +=+=25;(2)作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BAC =120°,∴∠DCA =30°,∴AD =12AC =3,∴CD =22AC AD -=226333-=,∵BD =AD+AB =6,∴在Rt △CDB 中,BC =2237CD B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做出辅助线,求线段长度. 2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用尺规作图ABC ∠的角平分线(不用写过程,留下作图痕迹),交DC 边于点H ,若6BC =,12DH HC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答案]30[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作BH 平分∠ABC ,则∠ABH =∠CBH ,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 ∥AB ,AB=CD ,AD=BC=6,接着证明∠CBH =∠BHC 得到CH =BC =6,所以DH=3,然后计算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图,BH 为所作.∵BH 平分∠ABC ,∴∠ABH =∠CBH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 ∥AB ,AB =CD ,AD =BC =6,∴∠ABH =∠BHC ,∴∠CBH =∠BHC ,∴CH =BC =6,∵DH =12CH , ∴DH =3,∴平行四边形ABCD 周长=2(BC+CD )=2×(6+9)=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3.如图,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BE AC ,DE 交BC 于点,若FB FC =.(1)求证: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若BD AC ⊥,5EF EB ==,求四边形CDBE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3[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ASA 得出△DCF ≌△EBF ,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 =BE ,即可得出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由BD ⊥AC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可推出四边形CDBE 是矩形,由F 为BC 的中点,求出BC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 ,由矩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论.[详解](1)证明:∵BE ∥AC ,∴∠ACB =∠CBE ,在△DCF 和△EBF 中,DCF EBF FC FBCFD BFE ∠∠⎧⎪=⎨⎪∠∠⎩==, ∴△DCF ≌△EBF (ASA ),∴CD =BE ,∵BE ∥CD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BD ⊥AC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DBE 是矩形,在Rt △CEB 中,F 为BC 的中点,∴BC=DE=2EF=10,∴CE 2=BC 2BE 2=10252=75,∴CE =∴四边形CDBE 的面积=BEE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得出△DCF ≌△EBF 是解题关键.24.(1)填空:(只填写符号:,,><=)①当2m =,2n =时,m n +②当3m =,3n =时,m n +③当12m =,12n =时,m n +④当4m =,1n =时,m n +⑤当5m =,3n =时,m n +⑥当13m =,12n =时,m n +则关于m n +与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 .(2)请证明你的猜想;(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 m n +≥,≥);(2)见解析;(3)4[解析][分析](1)①-⑥分别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非负数的性质,(m n -)2≥0,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整理即可得证; (3)镜框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即可得解. 探究证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 [详解](1)①当m =2,n =2时,由于224+=,2224⨯=,所以m n +=2mn ;②当m =3,n =3时,由于336+=,2336⨯=,所以m n +=2mn ;③当m =14,n =14时,由于111442+=,1112442⨯=,所以m n +=2mn ; ④当m =4,n =1时,由于415+=,2414⨯=,所以m n +>2mn ;⑤当m =5,n =12时,由于111522+=,125102⨯=,所以m n +>2mn ; ⑥当m =13,n =6时,由于119633+=,126223⨯=,所以m n +>2mn ; 则关于2m n +与mn 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m n +≥2mn (≥,≥); (2)证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m n -)2≥0,∴m2mn +n≥0,整理得,m n +≥2mn ;(3)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长与宽相等,即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所以,边长为1,周长为1×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准确进行运算判断出两个算式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过B 点作AC 的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1)补全图形;(2)求证:DF EF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连接AC ,按要求分别作出BM 、CN 即可解答;(2)过点D 作DG //AB ,由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可得CE =CE ,DG //CE ,再证明△GDF ≌△CEF (ASA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如图所示:连接AC ,过B 点作AC 的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2)证明:过点D 作DG //AB ,∵AD //BC ,DG //AB ,∴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AB =DG ,∵BE //AC ,AB //CE ,∴四边形BACE 是平行四边形,∴CE =AB ,DG //CE∴DG =CE ,∠GDF =∠CEF ,∵在△GDF 和△CEF 中,GDF CEF GFD CFE DG CE ∠∠⎧⎪∠∠⎨⎪⎩===,∴△GDF ≌△CEF (AAS ),∴DF =EF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2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DG ,过点E 作EH ⊥DE 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 (1)求证:GF=GC ;(2)用等式表示线段BH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BH=2A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DF .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AD FD =.AE FE =.证明ADE FD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E DFE ∠=∠.进而证明Rt DCG △≌Rt DFG △,即可证明.(2)在AD 上取点M 使得AM AE =,连接ME .证明DME ≌EBH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线段BH 与AE 的数量关系.[详解](1)证明:连接DF .∵,关于DE 对称.∴AD FD =.AE FE =.在ADE 和FDE 中.AD FD AE FE DE DE =⎧⎪=⎨⎪=⎩∴ADE FDE △≌△∴DAE DF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 C ∠=∠=︒.AD CD =∴90DFE A ∠=∠=︒∴18090DFG DFE ∠=︒-∠=︒∴DFG C ∠=∠∵AD DF =.AD CD =∴DF CD =在Rt DCG △和Rt DFG △.DC DF DG DG =⎧⎨=⎩∴Rt DCG △≌Rt DFG △∴CG FG =. (2)2BH AE =.证明:在AD 上取点M 使得AM AE =,连接ME .∵四这形ABCD 是正方形.∴AD AB =.90A ADC ∠=∠=︒.∵DAE △≌DFE △∴ADE FDE ∠=∠同理:CDG FDG ∠=∠∴11145222EDG EDF GDF ADF CDF ADC ∠=∠+∠=∠+∠=∠=︒∵DE EH ⊥∴90DEH ∠=︒∴18045EHD DEH EDH ∠=︒-∠-∠=︒∴EHD EDH ∠=∠∴DE EH =.∵90A ∠=︒∴90ADE AED ∠+∠=︒∵90DEH ∠=︒∴90AED BEH ∠+∠=︒∴ADE BEH ∠=∠∵AD AB =.AM AE =∴DM EB =在DME 和EBH △中DM EB MDE BEH DE EH =⎧⎪∠=∠⎨⎪=∠⎩∴DME ≌EBH △∴ME BH =在Rt AME △中,90A ∠=︒,AE AM =.∴ME∴BH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qiān)要塞.(sè)翘.首(qiáo)锐不可当.(dāng)B.悄.然(qiǎo)发髻.(jì)默契.(qì)屏.息敛声(bǐng)C.镌.刻(juàn)绯.红(fěi)教诲.(huì)眼花缭.乱(liáo)D.长髯.(rán)咽.喉(yè)炽.热(zhì)正襟.危坐(jīn)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B.再小的失误,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C.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
D.昔日的“浪子”今天成了英雄,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充满吸引力的。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干态万状,惟妙惟肖。
”(句子使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各种形态,生动形象。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的美好品质。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2.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6,15,17B. 1.5,2,2.5C. 5,10,12D. 1,2,3 3.一个四边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依次如下选项,其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88°,108°,88°B. 88°,104°,108°C. 88°,92°,92°D. 88°,92°,88°4.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5. 如图,已知在△ABC中,CD 是AB 边上的高线,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A 10 B. 7 C. 5 D. 46.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cm 2B. 8 cm 2C. 10 cm 2D. 12 cm 27.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 ,则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 2)cm .A. 28B. 49C. 98D. 1478.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斜边AB ,直角边AC 为边向ABC 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F 为AB 的中点,DE 与AB 交于点G ,EF 与AC 交于点H ,90ACB ∠=︒,30BAC ∠=︒.给出如下结论:①EF ⊥AC ; ②四边形ADFE 为菱形; ③4AD AG =; ④14FH BD =;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二、填空题9.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3a -(b ﹣4)2=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 10.已知菱形ABCD 的面积是12cm 2,对角线AC =4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cm .11.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则∠BED =____度.12.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AD 的中点,△BCD 的周长为18,则△DEO 的周长是_______.13.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中线,若20A ∠=︒,则BDC ∠=_________.14.生活经验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约为梯子长度的13时,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9 m 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到达8.5 m 高的墙头吗?____(填“能”或“不能”).15.给出五种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等腰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④等边三角形;⑤平行四边形(不含矩形、菱形),其中可用两块能完全重合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成的所有图形是________.16.如图,OP=1,过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20142015OP P S ∆=____.三、解答题17.已知一个正多边形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及每一个内角的度数.18.已知:如图,GB =FC ,D 、E 是BC 上两点,且BD =CE ,作GE ⊥BC ,FD ⊥BC ,分别与BA 、C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F .求证:GE =FD .19.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延长AB 至点E ,使BE=AB ,连接CE .∠E =50°,求∠BAO 的大小.2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B 、D 、F 在同一直线上,且BE=DF .求证:AE ∥CF .2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若111A B C ∆与△ABC 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请画出111A B C ∆.(2)求四边形11ABA B 的面积.22.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DB 交CB 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DE ≌△CBF ;(2)若四边形BEDF 是菱形,求证四边形AGBD 是矩形.23.如图,铁路MN和公路PQ在点O处交汇,∠QON=30°.公路PQ上A处距离O点240米.如果火车行驶时,周围2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上沿ON方向以7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时,(1)A处是否会受到火车的影响,并写出理由(2)如果A处受噪音影响,求影响的时间.24.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求∠PED的度数.25.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P在直线BC上,点G在直线AD上(P,G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在CD 同侧),PD=PG,DF⊥PG于点H,交直线AB于点F,将线段PG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连结EF.(1)如图1,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上时.①请直接写出线段DG与PC的数量关系(不要求证明);②求证:四边形PEFD是菱形;(2)如图2,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的延长线上时,请猜想四边形PEFD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 6cm ,BC = 12cm ,∠B = 30︒,点P 在BC 上由点B向点C 出发,速度为每秒2cm;点Q 在边AD上,同时由点D 向点A 运动,速度为每秒1cm ,当点P 运动到点C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四分之三?(3)连接AP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刻t的值.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根据定义可得:A、C、D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只有B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考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2.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6,15,17B. 1.5,2,2.5C. 5,10,12D. 12,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断即可.[详解]解:、22261517+≠,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22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1.522.5、222+≠,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51012、222+≠,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12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3.一个四边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依次如下选项,其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88°,108°,88°B. 88°,104°,108°C. 88°,92°,92°D. 88°,92°,88°[答案]D[解析][分析]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所给的三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四个角,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验证即可.[详解]解: 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8°,108°,88°时,第四个角是76°,故A 不是平行四边形; 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8°,104°,108°时,第四个角是60°,故B 不是平行四边形;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8°,92°,92°时,第四个角是88°,而C 中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角,故C 不是平行四边形;,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8°,92°,88°时,第四个角是92°,D 中满足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故D 是平行四边形.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注意角对应的位置关系,并不是有两组角相等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4.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 选项正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判定的关键.5.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线,BE 平分∠ABC,交CD 于点E,BC=5,DE=2,则△BCE 的面积等于( )A. 10B. 7C. 5D. 4[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过点E 作EF⊥BC 交BC 于点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EF=2,所以△BCE 的面积等于1152522BC EF ⨯⨯=⨯⨯=,故答案选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6.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cm 2B. 8 cm 2C. 10 cm 2D. 12 cm 2[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D=BE,用AE表示出ED,BE的长度,然后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度,进而求出AE的长度,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得△ABE的面积了.[详解]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cm=AE+DE=AE+BE.∴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32+AE2=(9﹣AE)2.解得:AE=4cm.∴△ABE的面积为:12×3×4=6(cm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后哪些线段是重合的,相等的,如果想象不出哪些线段相等,可以动手折叠一下即可.7.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2)cm.A. 28B. 49C. 98D. 14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正方形A 的面积加上B 的面积等于E 的面积,同理,C,D 的面积的和是F 的面积,E,F 的面积的和是M 的面积.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S A +S B =S E ,S C +S D =S M ,S E +S F =S M所以,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正方形M 的面积的3倍:即49×3=147cm 2.故选D[点睛]理解正方形A,B 的面积的和是E 的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把A,B,E 换成形状相同的另外的图形,这种关系仍成立.8.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的斜边AB ,直角边AC 为边向ABC 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F 为AB 的中点,DE 与AB 交于点G ,EF 与AC 交于点H ,90ACB ∠=︒,30BAC ∠=︒.给出如下结论: ①EF ⊥AC ; ②四边形ADFE 为菱形; ③4AD AG =; ④14FH BD =;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已知先判断ABC EFA ∆≅∆,则AEF BAC ∠=∠,得出EF AC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30BDF ∠=︒,从而证得DBF EFA ∆≅∆,则AE DF =,再由FE AB =,得出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而不是菱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4AD AG =,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CE ∆是等边三角形,60EAC ∴∠=︒,AE AC =,30BAC ∠=︒,90FAE ACB ∴∠=∠=︒,2AB BC =, F 为AB 的中点,2AB AF ∴=,BC AF ∴=,ABC EFA ∴∆≅∆,FE AB ∴=,30AEF BAC ∠=∠=︒,又∵60EAC ∠=︒,EF AC ∴⊥,故①正确,EF AC ⊥,90ACB ∠=︒,//HF BC ∴, F 是AB 的中点,12HF BC ∴=, 12BC AB =,AB BD =, 14HF BD ∴=,故④说法正确;AD BD =,BF AF =,90DFB ∴∠=︒,30BDF ∠=︒,90FAE BAC CAE ∠=∠+∠=︒,DFB EAF ∴∠=∠,EF AC ⊥,30AEF ∴∠=︒,BDF AEF ∴∠=∠,()DBF EFA AAS ∴∆≅∆,AE DF ∴=,FE AB =,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AE EF ≠,四边形ADFE 不是菱形;故②说法不正确;∵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12AG AF ∴=, 14AG AB ∴=, AD AB =,则4AD AG =,故③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是①③④.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先判断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然后按排除法来进行选择.二、填空题9.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b ﹣4)2=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 [答案]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偶次方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a ,b 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斜边长.[详解]()240b -=, 3,4a b ∴==.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10.已知菱形ABCD 的面积是12cm 2,对角线AC =4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cm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另一对角线的长.然后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详解: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另一对角线长12×2÷4=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菱形的边长=22cm.23=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菱形的面积公式,关键是掌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11.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则∠BED=____度.[答案]45[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EAB=150°,AE=AB,,从而得出∠AEB的大小,进而得出∠BE D的大小.[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D是正三角形∴∠EAD=60°,∠AED=60°,∠DAB=90°,AE=AD=AB∴△AEB是等腰三角形,∠EAB=150°∴∠AEB=∠ABE=15°∴∠BED=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利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EB=∠ABE.12.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AD的中点,△BCD的周长为18,则△DEO的周长是_______.[答案]9.[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E 为AD 中点,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AD=BC ,DO=BD ,AO=CO ,∴OE=CD , ∵△BCD 的周长为18,∴BD+DC+BC=18,∴△DEO 的周长是DE+OE+DO=(BC+DC+BD )=×18=9,故答案为9.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3.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若20A ∠=︒,则BDC ∠=_________.[答案]40︒[解析][分析]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出12CD AD AB ==,则有20DCA A ∠=∠=︒,最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12CD AD AB ==.∵20A ∠=︒,∴20DCA A ∠=∠=︒,∴40BDC DCA A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生活经验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约为梯子长度的13时,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9 m 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到达8.5 m 高的墙头吗?____(填“能”或“不能”).[答案]不能[解析][分析]根据梯子的长度得到梯子距离墙面的距离,然后用勾股定理求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后与8.5比较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梯子底端离墙约为梯子长度的13,且梯子的长度为9米, ∴梯子底端离墙约为梯子长度为9×13=3米,==∵8.5<,∴梯子的顶端不能到达8.5米高的墙头.故答案为:不能.[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习惯和告诉的梯子的长度求出梯子的底端距离墙面的距离.15.给出五种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等腰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④等边三角形;⑤平行四边形(不含矩形、菱形),其中可用两块能完全重合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成的所有图形是________.[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当把完全重合含有30角的两块三角板拼成的图形有三种情况:①把短直角边重合拼图;②把长直角边重合拼图;③把斜边重合拼图;可得六种拼图,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如图,把完全重合的含有30角的两块三角板拼成的图形共有六种情况,其中可以拼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矩形,平行四边形(不含矩形、菱形).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接,关键是在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得出拼成的所有图形.16.如图,OP=1,过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20142015OP P S ∆=____.[答案]20152[解析][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和已知条件,找出线段长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求出2014OP 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即可.[详解]解:∵OP=1,过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212OP PP +=再过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221123OP PP +=又过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22234OP P P +=∴P n P n+1=1,OP n 1n +∴P 2014P 2015=1,OP 2014201412015+=∴20142015OP P S ∆=12P 2014P 2015·OP 20142015故答案为:2015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勾股定理探索规律题,找到线段长度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已知一个正多边形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及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答案]8边形,每一个内角为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内外角和的关系,得出内角和,再利用内角和公式确定边数,最后得出每一个内角大小.[详解]∵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内角和=720°+360°=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080解得:n=8∵是正多边形∴每个内角=1080135 8︒=︒[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题关键是通过外角和求解出内角和的大小.18.已知:如图,GB=FC,D、E是BC上两点,且BD=CE,作GE⊥BC,FD⊥BC,分别与BA、CA的延长线交于点G,F.求证:GE=FD.[答案]见详解[解析][分析]根据“HL ”证明Rt △GEB ≌Rt △FDC ,问题得证.[详解]解:证明:∵BD=CE ,∴BE=CD ,∵GE ⊥BC ,FD ⊥BC ,∴∠GEB=∠FDC=90°,∵GB =FC ,∴Rt △GEB ≌Rt △FDC ,∴GE =F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直角可以作为一个条件应用,也可以考虑用“HL ”进行证明.19.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延长AB 至点E ,使BE=AB ,连接CE .∠E =50°,求∠BAO 的大小.[答案]40BAO ∠=︒[解析][分析]先证明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50ABO E ∠=∠=︒,再根据菱形性质得到AC BD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40BAO ∠=︒.[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B CD ,又BE AB =,BE CD ∴=,//BE CD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BD CE ∴,50ABO E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9040BAO ABO∴∠=︒-∠=︒.[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B、D、F在同一直线上,且BE=DF.求证:AE∥CF.[答案]AE∥CF(过程见详解)[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B=CD,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D=∠CDB,然后求出∠ABE=∠CDF,再利用“SAS”证明△ABE和△C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证明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BD=∠CDB,∴180°﹣∠ABD=180°﹣∠CDB,即∠ABE=∠CDF,在△ABE和△CDF中,∵AB CDABE CDF BE DF=⎧⎪∠=∠⎨⎪=⎩,∴△ABE≌△CDF(SAS).∴∠E=∠F,∴AE∥CF.[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2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若111A B C ∆与△ABC 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请画出111A B C ∆.(2)求四边形11ABA B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4.[解析][分析](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找到各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2)由图可知:AB=A 1B 15A 1B=AB 1=7,∴四边形11ABA B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11ABA B 的面积是72⨯=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1)求证:△ADE≌△CBF;(2)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求证四边形AGBD是矩形.[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解析][分析](1)证三角形全等根据边角边即可证明;(2)先证明ADBG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证明;[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AD=∠C,AD//BC,又∵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AE=12AB,CF=12CD,∴AE=CF,∴△ADE≌△CBF(SAS);(2)∵AD//BC,AG//DB,∴四边形AGB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DF是菱形,∴BE=DE,∵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 ∴AE=BE,∴BE=DE=AE,∴∠ADE=∠EAD,∠EDB=∠EBD,∵∠EAD+∠EDA+∠EDB+∠EBD=180°,∴∠EDA+∠EDB=90°,∴∠ADB=90°,∴四边形ADBG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型.23.如图,铁路MN和公路PQ在点O处交汇,∠QON=30°.公路PQ上A处距离O点240米.如果火车行驶时,周围2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上沿ON方向以7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时,(1)A处是否会受到火车的影响,并写出理由(2)如果A处受噪音影响,求影响的时间.[答案](1)见解析;(2)16秒.[解析][分析](1)过点A作AC⊥ON,求出AC的长,即可判断是否受影响;(2)设当火车到B点时开始对A处有噪音影响,直到火车到D点噪音才消失,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D的长,即可求出影响的时间.[详解](1)如图,过点A作AC⊥ON,AB=AD=200米,∵∠QON=30°,OA=240米,∴AC=120米<200,故受到火车的影响,(2)当火车到B点时开始对A处有噪音影响,此时AB=200,∵AB=200,AC=120,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160,同理CD=160.即BD=320米,∴影响的时间为3201620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应用.24.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求∠PED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45°[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C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CB=∠AC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PBC和△PD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B=PD,然后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PBC=∠PD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PBC=∠PEB,从而得到∠PDC=∠PEB,再根据∠PEB+∠PEC=180°,求出∠PDC+∠PEC=180°,然后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PE=90°,判断出△P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CB=∠ACD,在△PBC和△PDC中,∵BC CDACB ACD PC PC=∠=∠=⎧⎪⎨⎪⎩,∴△PBC≌△PDC(SAS),∴PB=PD,∵PE=PB,∴PE=PD;(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PBC≌△PDC,∴∠PBC=∠PDC,∵PE=PB,∴∠PBC=∠PEB,∴∠PDC=∠PEB,∵∠PEB+∠PEC=180°,∴∠PDC+∠PEC=180°,在四边形PECD中,∠EPD=360°−(∠PDC+∠PEC)−∠BCD=360°−180°−90°=90°,又∵PE=PD,∴△P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D=4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P在直线BC上,点G在直线AD上(P,G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在CD 的同侧),PD=PG,DF⊥PG于点H,交直线AB于点F,将线段PG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连结EF.(1)如图1,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上时.①请直接写出线段DG与PC的数量关系(不要求证明);②求证:四边形PEFD是菱形;(2)如图2,当点P与点G分别在线段BC与线段AD延长线上时,请猜想四边形PEFD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①DG=2PC,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2)四边形PEFD是菱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结论:DG=2PC,如图1中,作PM⊥AD于M.只要证明四边形PMDC是矩形,推出PC=DM,再证明MG=MD即可解决问题.②由四边形PMDC是矩形得CD=PM,由△ADF≌△MPG,推出PG=PF,进而可得DP=PF,再证明DF∥PE,推出四边形PEFD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PD=PE即可证明四边形PEFD是菱形;(2)如图2中,作PM⊥AD于M.则四边形CDMP是矩形,CD=PM,由△ADF≌△MPG,推出DP=PG=PE =PF,再证明DF∥PE,推出四边形PEFD是平行四边形,由PD=PE,即可证明四边形PEFD是菱形.[详解]解:(1)①结论:DG=2PC.理由:如图1中,作PM⊥AD于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CDM=∠DMP=90°,AD=CD,∴四边形DCPM是矩形,∴PC=DM,∵PD=PG,PM⊥DG,∴MG=MD,∴DG=2PC.线段DG与PC的数量关系为DG=2PC.②∵四边形CDMP 矩形,∴CD =PM ,∵AD =CD ,∴AD =PM ,∵DF ⊥PG ,∴∠DAF =∠PMG =∠GHD =90°,∴∠ADF +∠AFD =90°,∠ADF +∠PGM =90°,∴∠AFD =∠PGM ,在△ADF 和△MPG 中,AFD PGM FAD PMG AD PM ∠=∠⎧⎪∠=∠⎨⎪=⎩,∴△ADF ≌△GMP ,∴DF =PG∵PG =PE =PD ,∴DP =PG =PE =PD ,∵∠FHG =∠EPG =90°,∴DF ∥PE ,∴四边形PEFD 是平行四边形,∵PD =PE ,∴四边形PEFD 是菱形.(2)结论:四边形PEFD 是菱形.理由:如图2中,作PM ⊥AD 于M .则四边形CDMP 是矩形,CD =PM ,∵∠DAF =∠PMG =∠DHG =90°,∴∠ADF +∠AFD =90°,∠G +∠GDH =90°,∵∠ADF =∠GDH ,∴∠AFD =∠G ,∵AD =CD ,CD =PM ,∴AD =PM ,在△ADF 和△MPG 中,AFD G FAD PMG AD PM ∠=∠⎧⎪∠=∠⎨⎪=⎩,∴△ADF ≌△MPG ,∴DP =PG =PE =PD ,∵∠FHG =∠EPG =90°,∴DF ∥PE ,∴四边形PEFD 是平行四边形,∵PD =PE ,∴四边形PEFD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旋转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 = 6cm ,BC = 12cm ,∠B = 30︒,点P 在 BC 上由点B 向点C 出发,速度为每秒2cm ;点Q 在边AD 上,同时由点 D 向点 A 运动,速度为每秒1cm ,当点 P 运动到点C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连接 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 ABPQ 为平行四边形?(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 ABPQ 的面积是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的四分之三?(3)连接 AP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刻t 的值.[答案](1)当4t =时,四边形ABPQ 是平行四边形;(2)当6t =时,四边形ABPQ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四分之三;(3)存在,当3t =333,ABP ∆为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AQ BP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分别表示出四边形ABPQ 和四边形ABCD 面积,利用面积关系即可求出;(3)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由P 、Q 的运动方式得:(2)=BP t cm ,DQ t =cm ,∵当点P 运动到点C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06t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BC = 12cm ,∴12AD BC ==cm ,则(12)=-AQ t cm ,若四边形 ABPQ 为平行四边形,则BP AQ =,即212=-t t ,解得:4t =,∴当4t =时,四边形ABPQ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 1,过点作AE BC ⊥于,在Rt ABE △中,30B ∠=︒,6AB =cm ,3AE ∴=cm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 = 12cm ,∴12336=⋅=⨯=ABCD S BC AE cm 2,由(1)得:(2)=BP t cm ,(12)=-AQ t cm ,∴S 四边形ABPQ =113()(212)3(18)222+⋅=+-⨯=+BP AQ AE t t t cm 2, 若四边形ABPQ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四分之三, 即33183624+=⨯t ,解得:6t =, ∴当6t =时,四边形ABPQ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四分之三;(3)存在某一时刻t ,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AB BP =或AP BP =或AB AP =, ①当AB BP =时,则6BP =cm ,即26t =,解得:3t =;②当AP BP =时, 如图 2 ,过作PM 垂直于AB ,垂足为点M ,∵AP BP =,PM ⊥AB , ∴132==BM AB cm , 30B ∠=︒,∴23BP =cm ,则223=t ,解得:3t =,③当AB AP =时,如图3,∵AB AP =,AE BC ⊥,∴E 为BP 中点,则BP =2BE ,在Rt ABE △中,30B ∠=︒,6AB =cm ,AE =3cm , ∴33BE =,263==BP BE ,则263=t 解得:33t =,所以,当3t =3或33,ABP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和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标准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溃.退/馈.赠镌.刻/隽.永翘.楚/翘.首而望颁.发/颔.首低眉B.佃.农/河畔.解剖./陪.伴悄.悄/悄.无声息荆.棘/筋.疲力尽C.缰.绳/僵.硬畸.形/崎.岖屏.风/屏.息敛声拖沓./杳.无消息D.逊.色/殉.职娴.熟/弦.乐周济./同舟共济.嘹.亮/眼花缭.乱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
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
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8 B. 0.5 C. 12D. 15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3=6 B. 33=23⨯ C. 3+3=23D. 2+3=233.以下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4B. 2,3,4C. 2,2,1D. 4,5,3 4.如图,已知其中两个正方形面积为20和69,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A. 5B. 6C. 7D. 89 5.在ABCD 中,220A C ∠+∠=︒,则A ∠为( )A. 70︒B. 110︒C. 65︒D. 55︒ 6.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一组对角相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边相等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7. 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矩形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 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D.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8.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为( )A. 5-B. 15-C. 15--D. 15-+9.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10.如图,ABCD 、AEFC 都是矩形,而且点B 在EF 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 1,S 2,则S 1,S 2的关系是()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3S 1=2S 2二.填空题(共24分)11.要使二次根式3x -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 ,4,5,则x =_____.1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14.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3x x -+-=______.15.如图, 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得到A 1BCD 1,若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则∠A 1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0A -,、()0,4B ,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则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1)127382÷+⨯ (2)()()()2535252--+- 18.先化简,再求值:22x x 11x 2x 1x 1+⎛⎫÷+ ⎪-+-⎝⎭,其中x 21=+.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D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20.已知---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 x =a,若,,===-322a b c ,试求12x x +值. 21.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格点为顶点,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作图:(1)在第一张表格中,作边长为17的正方形; (2)在第二张表格中,作一个三条边长分别为5,10,13的三角形.22.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点的梯子,当它靠在左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当它靠在右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已知60BAC ∠=︒,45DAE ∠=︒,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2DE =.(1)求梯子的长度;(2)求BC 和CE 的长度.23.如图1,AD 是ABC ∆边BC 上的中线.(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 若,64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2)如图2,当90BAC ∠=︒时,求证:12AD BC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当AD⊥BC时,四边形EFGH是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5.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1BC,连接DE,CF.2(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10,∠B=60°,求DE的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D.[解析][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D. [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C、D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B进行判断.[详解]解:A=故不正确;B3,故不正确;C故是正确的;D选项:2和3不能直接合并,故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3.以下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4B. 2,3,4C. 2,2,1D. 4,5,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得答案.详解:A、22+2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2+3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12+22≠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4.如图,已知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0和69,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A. 5B. 6C. 7D. 8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0+正方形的面积=69,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0+正方形的面积=69,∴正方形的面积=49,∴正方形的边长为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5.在ABCD 中,220A C ∠+∠=︒,则A ∠为( )A. 70︒B. 110︒C. 65︒D. 55︒[答案]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 =∠C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出∠A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C ,∵∠A +∠C =220°,∴∠A =11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一组对角相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边相等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C.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 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 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D.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故本选项正确;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不一定垂直,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8.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为( )A. 5-B. 15-C. 15--D. 15-+[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BC=221+2=5,即AC=BC=5, ∴a=-1-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实数,勾股定理的应用,能求出BC 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9.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5151 31 31[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5BD AD ==,在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51.[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ADC=∠B+∠DAB∵ADC 2B ∠=∠∴∠B=∠DAB ∴5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DC 541AD AC =-=-=∴BC=BD+DC=5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10.如图,ABCD 、AEFC 都是矩形,而且点B 在EF 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 1,S 2,则S 1,S 2的关系是(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3S 1=2S 2[答案]C[解析][分析] 由于矩形ABCD 的面积等于2个△ABC 的面积,而△ABC 的面积又等于矩形AEFC 的一半,所以可得两个矩形的面积关系.[详解]解:矩形ABCD 的面积S=2S △ABC ,而S △ABC =12S 矩形AEFC ,即S 1=S 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面积的计算,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一些面积的计算问题. 二.填空题(共24分)11.3x -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x ≥3[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进行求解.x-≥,[详解]由题意知,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4,5,则x=_____.[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5既可以是直角边,也可以是斜边,所以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5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况,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设第三边为x,(1)若5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52+42=x2,∴x(2)若5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32+x2=52,∴x=3;∴第三边的长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需注意解答时有两种情况.1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答案]假[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互逆命题的关系,可知其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而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知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14.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3x x -+-=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得:2<x <3,∴()()()2223231x x x x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2a a =是解题关键.15.如图, 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得到A 1BCD 1,若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则∠A 1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30°[解析]过A 1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E,平行四边形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出A 1E=12AB,AB=A 1B,A 1E=12A 1B,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 1BC 的度数是30°解:过A 1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E,∵平行四边形A 1BCD 1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A 1E=12AB, 又∵AB=A 1B∴A 1E=12A 1B, ∴∠A 1BC 的度数是30°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0A -,、()0,4B ,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则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96,0)[解析][分析]观察不难发现,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第100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99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然后求出一个循环组旋转过的距离,即可得解.[详解]解:由图可知,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30A -,、()0,4B , ∴OA=3,OB=4,∴AB 22345+=,∴一个循环组经过的长度为4+5+3=12,∵100÷3=33…1, ∴第100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99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12×33=396, ∴第10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396,0).故答案为:(396,0).[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旋转的变化规律和勾股定理,观察出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并且下一组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上一组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1(2))222-[答案](1)5;(2)7-[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计算,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325==+=;(2)原式5354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8.先化简,再求值:22x x 11x 2x 1x 1+⎛⎫÷+ ⎪-+-⎝⎭,其中x 1=.[答案]2[解析]分析]原式除数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将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代入进行二次根式化简.[详解]解:原式=()()()()()()()()()22222x x 1x 1x 1xx 1x 1x x 1x 1x 1x 1x x 1x 1x 1x 1x 1++-++-÷=÷=⋅=-+-+----. 当x 21=+时,原式11222112===+-.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D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可由已知求证AF=CE,又有AF∥CE ,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BF=DE ,∴AF=CE .∵在四边形AFCE 中,AF∥CE ,AF=CE,∴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20.已知---214b b ac x =,--224b +b ac x =,若,,===-322a b c ,试求12x x +的值. [答案]23-[解析][分析]首先利用12x x +,代入进行化简,在代入参数计算.[详解]解:原式 2244b b ac b b ac ----+- =b a - =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计算.21.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格点为顶点,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作图:(1)在第一张表格中,作边长为17的正方形;(2)在第二张表格中,作一个三条边长分别为5,10,13的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确定出边长的画法,然后作图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确定出三角形的三边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即为所作的正方形,(2)如图所示,即为所作的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特点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2.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点的梯子,当它靠在左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当它靠在右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点.已知60BAC ∠=︒,45DAE ∠=︒,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2DE =.(1)求梯子长度;(2)求BC 和CE 的长度.[答案](1)梯子的长度为8;(2)43BC=CE=4+42 [解析][分析](1)在Rt △ADE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梯子的长度;(2)在Rt △ABC 中,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C 和B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在Rt △ADE 中,∠DAE =45°,∴AE =DE =42∴222242428AD AE DE ,即梯子的长度为8;(2)在Rt △ABC 中,∠BAC =60°,AB =AD =8,∴∠ABC =30°,∴AC =12AB =4,∴22228443BC AB AC ,∴CE=AC+AE=4+42.[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3.如图1,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 若,64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2)如图2,当90BAC ∠=︒时,求证:12AD BC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1<AD <5;(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首先利用尺规作图,使得DE=AD ,在连接CE ,②首先利用ADB ∆≌EDC ∆可得AB=CE ,在ACE ∆中,确定AE 的范围,再根据AE=2AD ,来确定AD 的范围.(2)首先延长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和BE ,结合BD DC =,可证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90BAC ∠=︒,可得四边形ABEC 是矩形,因此可证明12AD BC =. [详解](1)①用尺规完成作图: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②∵BD DC =,DE AD =,ADB EDC ∠=∠∴ADB ∆≌EDC ∆∴EC AB =∴6-4<AE <6+4,即2<AE <10又∵2AE AD =∴1<AD <5(2)延长AD 到点,使DE AD =,连接CE BE ,∵BD DC =∴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90BAC ∠=︒∴四边形ABEC 是矩形∴AE BC = ∴1122AD AE B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关键在于构造矩形,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当AD ⊥BC 时,四边形EFGH 是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答案](1)见详解;(2)平行四边形EFGH 是矩形,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12AD,EF∥AD,GH=12AD,GH∥AD,得到EF=GH,EF∥G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详解](1)证明:∵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EF是△BAD的中位线,∴EF=12AD,EF∥AD,同理,GH=12AD,GH∥AD,∴EF=GH,EF∥GH,∴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理由如下:∵EF∥AD,∴∠FEB=∠DAB,∵EH∥BC,∴∠HEA=∠ABC,∵AD⊥BC,∴∠DAB+∠ABC=90°,∴∠HEF=90°,∴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12BC,连接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10,∠B=60°,求DE的长.[答案](1)见详解;(2)21DE[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推知AD∥BC,且AD=BC;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推知四边形CEDF的对边平行且相等(DF=CE,且DF∥CE),即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构造含30度角的直角△DCH和直角△DHE.通过解直角△DCH和在直角△DHE中运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ED的长度.[详解]证明:(1)在▱ABCD中,AD∥BC,且AD=BC.∵F是AD的中点,∴DF=12 AD.又∵CE=12 BC,∴DF=CE,∵DF∥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在▱ABCD中,∵∠B=60°,AD∥BC,∴∠B=∠DCE,∴∠DCE=60°.∵AB=4,∴CD=AB=4,∴CH=12CD=2,DH=3在▱CEDF中,CE=DF=12AD=5,则EH=3.∴在Rt△DHE中,根据勾股定理知23(23)32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4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溃.退(kuì)屏息敛声督.战(dū)残绝人寰B.颁.发(bān)眼花瞭乱遗嘱.(zhǔ)殚精竭虑C.仲.裁(zhōng)摧枯拉朽辱没.(mò)锐不可当D.娴.熟(xián)震聋发聩悄.然(qiāo)一丝不苟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湲。
C.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D.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随着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和兴起,长沙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阶段。
B.《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短短三天,它的票房达到了大约3亿左右。
C.通过学生处开展的五福“佩奇”闹新春活动,使同学们对新学期充满了更美的期待。
D.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且有能力战胜困难。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
”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新闻阅读”“百鸟朝凤”“殚精竭虑”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塑料袋虽小,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
②“一个人对待塑料袋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他的环保意识的强弱”。
③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主动限“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减少环境污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翩.然(piān)龟.裂(jūn)农谚.(yán)销声匿.迹(nì)B.劫.难(jié)蟾.蜍(chán)褶.皱(zhě)风雪载.途(zài)C.缄.默(jiǎn)狩.猎(shòu)山麓.(lù)海枯石烂.(làn)D.赌.注(dǔ)砂砾.(lì)腐蚀.(shí)鸟臀.目(diàn)【答案】B【解析】A.“谚”应读yàn;C.“缄”应读jiān;D.“臀”应读t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宽恕相得益章陨石洗耳恭听B.愕然无可质疑寒噤消声匿迹C.烦燥天衣无缝农谚慷概淋漓D.祷告迫不及待翩然一拍即合【答案】D【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
A.相得益章——相得益彰;B.消声匿迹——销声匿迹;C. 烦燥——烦躁慷概淋漓——慷慨淋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
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
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好不热闹!A.因地制宜迫在眉睫拍手称快B.因地制宜迫不及待欢声雷动C.因人而异迫在眉睫欢声雷动D.因人而异迫不及待拍手称快【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再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因人而异”的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写“因地制宜”,故排除C、D两项。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而“迫不及待”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_______.1. 若13x2. 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处,则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是___________.3. 比较大小:23________13.4. 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a-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a=________.5. 如果最简二次根式1+a与426.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 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___厘米.二、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7. 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是A. 9B. 7C. 20D. 138. 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是()A. 4,5,6B. 1,12C. 6,8,11D. 5,12,239.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14772⨯= B. 60302÷= C. 9258a a a += D. 3223-=10. 已知下列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其中能判断是平行四边形的命题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 设191a =-,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 )A. 1和2B. 2和3C. 3和4D. 4和512.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度,对角线长为15,则矩形的较短边长为( )A. 12B. 10C. 7.5D. 513.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 )A. 65B. 60C. 120D. 13014. 如图,将一个边长为4和8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痕EF 的长是()A. 3B. 23C. 5D. 25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70分)15. 计算:(1)(56)(56)+- (2) 4545842+-+(3) 123121335÷⨯ (4)1018|21|2π-⎛⎫+--+ ⎪⎝⎭16. (2009年安顺)先化简,再求值:244(2)24x x x x -+⋅+-,其中5x =17. 有一块菜地, 形状如下, 试求它的面积.(单位:米)18.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AB=5,AO=4,求BD的长.19. 如图,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AE交DC于E,若∠DAE=25°,求∠C、∠B的度数.20. 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若 AO=3,∠OBC=30°,求矩形的周长和面积.2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2. 如图,已知□ABCD中,AE平分∠BAD,CF平分∠BCD,分别交BC、AD于E、F.求证:AF=EC.2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对角线BD平分∠ABC,P是BD上一点,过点P作PM⊥AD,PN⊥CD,垂足分别为M、N.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是正方形.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1. 若1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_.[答案]1x 3≤. [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1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13x 0-≥ 解得:1x 3≤. 故答案为:1x 3≤. 2. 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 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 处,则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是___________.[答案]16米.[解析]分析]根据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得BC=8m ,AB=6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6+8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米).故答案为16米.[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 比较大小:[答案]<[解析]试题解析:∵∴4. 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答案]30[解析]菱形的面积=12×5×12=30(cm2).故答案为30.5. 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a=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可知,两个二次根式内的式子相等,从而得出a的值.[详解]是同类二次根式∴1+a=4a-2解得: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得出1+a=4a-2.6.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 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___厘米.[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 .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OAB 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点E,F 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EF 是△OAB 的中位线. ∴EF=12AB=3厘米. 二、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7. 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9 B. 7 C. 20 D. 13[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 139320=253==,,,7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 8. 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5,6B. 1,12C. 6,8,11D. 5,12,2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详解]解:A 、222456+≠,故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误;B 、22211,+= ,故是直角三角形,正确;C 、2226811,+≠ 故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误;D 、22251223,+≠故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9.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 D. 3=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计算,进行判断.[详解]=正确;=正确;==正确;-=故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10. 已知下列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其中能判断是平行四边形的命题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比较简单.11. 设1a =,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A. 1和2B. 2和3C. 3和4D. 4和5 [答案]C[解析][分析],的取值范围.[详解]∵45<<,∴314<<,故34a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12.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度,对角线长为15,则矩形的较短边长为( )A. 12B. 10C. 7.5D. 5[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所示:∠AOD=∠BOC=60°,即:∠COD=120°>∠AOD=60°,AD是该矩形较短的一边,根据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所以有OA=OD=OC=OB=7.5,又因为∠AOD=∠BOC=60°,所以AD 的长即可求出.[详解]如图所示:矩形ABCD,对角线AC=BD=15,∠AOD=∠BOC=60°,∵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D=OC=OB=12×15=7.5(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又∵∠AOD=∠BOC=60°,∴OA=OD=AD=7.5,∵∠COD=120°>∠AOD=60°,∴AD<DC,所以该矩形较短的一边长为7.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且矩形对角线相交所的角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13.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A. 65B. 60C. 120D. 13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再求出其面积即可.[详解]∵等腰△ABC中,AB=AC=13,BC=10,AD⊥BC于点D,∴BD=12BC=12×10=5,∴AD=222213512AB BD-=-=,∴1110126022ABCS BC AD∆=⋅=⨯⨯=.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AD.14. 如图,将一个边长为4和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是( )A. 3B. 23C. 5D. 2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四边形AFEB与四边形FDCE全等,有EC=AF=AE,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42+(8﹣AE)2=AE2,解得,AE=AF=5,BE=3,作EG⊥AF于点G,则四边形AGEB是矩形,有AG=3,GF=2,GE=AB=4,由勾股定理得EF=25.故选D.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70分)15. 计算:(1)(56)(56)+- (2) 4545842+-+(3) 123121335÷⨯ (4)1018|21|2π-⎛⎫+--+ ⎪⎝⎭[答案](1)-1;(2)7522+;(3)255;(4)32[解析][分析] (1)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 (2)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算乘除;(4)先化简,然后算加减.[详解](1)(56)(56)解:原式=5-6 =-1(2) 4545842解:原式=45352242=7522(3123121335解:原式488335 255(4101821|2π-⎛⎫-+ ⎪⎝⎭解:原式=222112-+=32[点睛]本题考查计算求解,注意有根号,尽量先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然后再进行其他计算.16. (2009年安顺)先化简,再求值:244(2)24x x x x -+⋅+-,其中5x = [答案]242x -,12 [解析][分析]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代入求值.[详解]解:原式()()()22•222x x x -=+- 242x -= 5x =时,原式()254122-==17. 有一块菜地, 形状如下, 试求它的面积.(单位:米)[答案]24平方米[解析][分析]如下图,连接AC ,现在哎Rt △ACD 中,求得AC 的长,从而判断出△ACB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解:连结ACAD CD⊥△ADC是直角三角形2222435 AC AD CD∴=+=+= 12BC=13AB=222AC BC AB+=△ABC是直角三角形菜地面积为:11512432422⨯⨯-⨯⨯=(平方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关键是判断△ACB是直角三角形.18.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AB=5,AO=4,求BD的长.[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C⊥BD,DO=BO,然后根据Rt△AOB的勾股定理求出BO的长度,然后根据BD=2BO 求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AC⊥BD,DO=BO,∵AB=5,AO=4,∴BO=22=3,∴BD=2BO=2×3=654考点:菱形的性质19. 如图,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AE交DC于E,若∠DAE=25°,求∠C、∠B的度数.[答案]∠C=50°,∠B=130°.[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2∠DAE=50°,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就可求得∠C和∠B的度数.[详解]∵∠BAD的平分线AE交DC于E,若∠DAE=25°,∴∠BAD=5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BAD=50°,∠B=180°-∠C=1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20. 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若 AO=3,∠OBC=30°,求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答案]33[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BC=90°,AD=BC,AB=DC,AO=OC,OB=OD,AC=BD,求出AC=BD=2AO=6,OB=OC,求出AB、BC,最后求出周长和面积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O=3,∴∠ABC=90°,AD=BC,AB=DC,AO=OC,OB=OD,AC=BD,∴AC=BD=2AO=6,OB=OC,∴AB12=AC =3,由勾股定理得:BC =33,∴AB =DC =3,AD =BC =33,∴矩形ABCD 的周长是AB +BC +CD +AD =6+63,矩形ABCD 的面积是AB ×BC =3×3393=.[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边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2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E .F 是AC 上的两点,并且AE =CF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要证明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可以证四边形BFDE 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即证明BF=DE ,EB=DF 即可得到.[详解]证明:∵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DC ,AB ∥DC ,∴∠BAF=∠DCE ,又∵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E .F 是AC 上的两点,并且AE =CF ,所以在△ABF 和△DCE 中,BA DC BAF DCE AF CE =⎧⎪∠=∠⎨⎪=⎩,∴△ABF ≌△CDE (SAS ),∴BF=DE ,同理可证:△ADF ≌△CBE (SAS ),∴DF=BE,∴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掌握判定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或者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对证明这道题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 如图,已知□ABCD 中,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分别交BC 、AD 于E 、F .求证:AF =EC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易证得△ABE ≌△CDF (ASA ),即可得BE=DF ,又由AD=BC ,即可得AF=CE .[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D ,AD=BC ,AB=CD ,∠BAD=∠BCD ,∵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EAB=12∠BAD ,∠FCD=12∠BCD , ∴∠EAB=∠FCD ,在△ABE 和△CDF 中,B D AB CDEAB FCD ===∠∠⎧⎪⎨⎪∠∠⎩, ∴△ABE ≌△CDF (ASA ),∴BE=DF .∵AD=BC ,∴AF=E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对角线BD 平分 ∠ABC ,P 是BD 上一点,过点P 作PM ⊥AD ,PN ⊥CD ,垂 足分别为M 、N . 若∠ADC =90︒,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先通过证△ABD ≌△CBD 得到∠ADB=∠CDB, BD 是∠ADC 的角平分线,得到PM PN =,又易知四边形MPND 是矩形,从而得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详解]证明:BD 平分 ∠ABC∠ABD=∠CBD在△ABD 和△CBD 中AB CB ABD CBD BD BD =⎧⎪∠=∠⎨⎪=⎩△ABD ≌△CBD ()SAS∠ADB=∠CDBBD 是∠ADC 的角平分线PM ⊥AD ,PN ⊥CDPM PN =PM ⊥AD ,PN ⊥CD∠PMD=∠PND =90o∠ADC =90︒四边形MPND 是矩形PM PN =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64的立方根是()A.4 B.±4 C.8 D.±82.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2a+2b-2c B.2a+2b C.2c D.03.对于函数y=2x﹣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图象过点(1,0)B.y值随着x值增大而减小C.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D.当x>1时,y>04.实数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a|>|b| B.|ac|=ac C.b<d D.c+d>0 5.若45+a =5b(b为整数),则a的值可以是()A.15B.27 C.24 D.20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 4,5 B.2,3,4 C.4,6,7 D.5,11,12 7.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2,3)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C=45°,DE⊥BC于E,BF⊥CD于F,DE,BF相交于H,BF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2BD BE;②∠A=∠BHE;③AB=BH;④△BCF≌△DC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如图,AB∥CD,点E在线段BC上,CD=CE,若∠ABC=30°,则∠D为()A.85°B.75°C.60°D.30°10.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9的平方根是_________.2.若最简二次根式1a+与8能合并成一项,则a=__________.3.使x2-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如图,已知∠XOY=60°,点A在边OX上,OA=2.过点A作AC⊥OY于点C,以AC为一边在∠XOY内作等边三角形ABC,点P是△ABC围成的区域(包括各边)内的一点,过点P作PD∥OY交OX于点D,作PE∥OX交OY于点E.设OD=a,OE=b,则a+2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 _________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48分)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3)3-=- B. 233-=- C. 2(3)3±=± D. 23=3±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2xyB. 2abC. 12D. 422x x y + 3.如图,长为8cm 的橡皮筋放置在x 轴上,固定两端A 和B ,然后把中点C 向上拉升3cm 至D 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A. 2cmB. 3cmC. 4cmD. 5cm4. 顺次连接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必定是( )A. 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正方形D. 菱形5.如图,□ABCD 中,∠C=108°,BE 平分∠ABC,则∠ABE 等于( )A. 18°B. 36°C. 72°D. 108° 6.一次函数2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 )A. (0,-4)B. (0,4)C. (2,0)D. (-2,0)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和b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8.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PF ⊥AC 于F,则EF 的最小值为( )A. 2B. 2.2C. 2.4D. 2.59.如图,OP =1,过点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点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点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 2018的值为( )A. 2016B. 2017C. 2018D. 201910.如图,把直线y =﹣2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a +b =6,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A. y =﹣2x ﹣3B. y =﹣2x ﹣6C. y =﹣2x +3D. y =﹣2x +611.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在CG 上,1BC =,3CE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 )A. 2B. 52C.332D. 512.如图,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去同一城市,l1,l2分别表示汽车、摩托车离A地距离s(km)随时间t(h)变化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摩托车比汽车晚到1 h;②A,B两地的距离为20 km;③摩托车的速度为45 km/h,汽车的速度为60 km/h;④汽车出发1 h后与摩托车相遇,此时距离B地40 km;⑤相遇前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24分)13.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14.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________cm.15.如图,直线y=﹣43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B,M是OB上的一点,若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直线AM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1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23x y bkx y-=-⎧⎨-=⎩的解是_____.17.如图,菱形ABCD 中,∠B =60°,AB =3,四边形ACEF 是正方形,则EF 的长为_____.18.已知直线4y kx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4,则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9.计算: ①4545842+-+; ②12xy x y⨯÷ 20.先化简,再求值:2569122x x x x -+⎛⎫-÷ ⎪++⎝⎭,其中35x =+. 21.一次函数(21)3y m x m =++-.(1)若函数图像经过原点,求的值;(2)若函数图像平行于直线33y x =-,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将这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4个单位,求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22.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若AC =34,CD =5,BC =13,求△ABC 的面积.DE AC AE与DE相交2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A作AE//BD,过D作//,于点E.求证:四边形AODE为矩形.24.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红星社区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鼓励居民在家锻炼,特采购了一批跳绳免费发放,已知2根幸福牌跳绳和1根平安牌跳绳共需31元,2根平安牌跳绳和3根幸福牌跳绳共需54元.(1)求幸福牌跳绳和平安牌跳绳的单价;(2)已知该社区需要采购两种品牌的跳绳共60根,且平安牌跳绳的数量不少于幸福牌跳绳数量的2倍,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25.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设慢车行驶的时间x(h),两车之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1)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2)求线段BC所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第一列快车出发后又有一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速度相同)从甲地出发,与慢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请直接写出第二列快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慢车相遇,相遇时他们距甲地的距离.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48分)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B. 3=-C. 3=±D. 3±[答案]B[解析][分析]如果一个非负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x 是a 的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A 3= ,故本选项错误;B 、3=-,故本选项正确;C 3= ,故本选项错误;D 3= ,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是最简二次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A.3.如图,长为8cm 的橡皮筋放置在x 轴上,固定两端A 和B ,然后把中点C 向上拉升3cm 至D 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A 2cm B. 3cm C. 4cm D. 5cm[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D和BD的长度,然后用AD+BD-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根据题意可得BC=4cm,CD=3cm,根据Rt△BCD的勾股定理可得BD=5cm,则AD=BD=5cm,所以橡皮筋被拉长了(5+5)-8=2cm.[点睛]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4. 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必定是( )A. 邻边不等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正方形D. 菱形[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连接AC、BD,∵E、F、G、H分别是矩形ABCD的AB、BC、CD、AD边上的中点,∴EF=GH=12AC,FG=EH=12BD(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 ∴EF=GH=FG=EH,∴四边形EFGH是菱形.考点:中点四边形.5.如图,□ABCD 中,∠C=108°,BE 平分∠ABC,则∠ABE 等于( )A. 18°B. 36°C. 72°D. 108°[答案]B[解析][分析] 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C ,可求∠ABC ,又BE 平分∠ABC ,故12ABE ABC ∠=∠ [详解]∵AB ∥CD ,∴∠ABC+∠C=180°,把∠C=108°代入,得∠ABC=180°-108°=72°.又∵BE 平分∠ABC ,∴∠CBE=12∠ABC=12•72°=36°. 又∵AD ∥BC ,∴∠AEB=∠EBC=36°故选B .[点睛]本题直接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判断出正确的选项,属于基础题.6.一次函数2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 )A. (0,-4)B. (0,4)C. (2,0)D. (-2,0)[解析][分析]根据点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在解析式中令x=0,即可求得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由此即可得答案.[详解]令x=0,得y=2×0+4=4,则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4).故选B.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和b的取值范围是( )A. k>0,b>0B. k>0,b<0C. k<0,b>0D. k<0,b<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k<0,b>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b>0时图象在一、二、四象限.8.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 )A. 2B. 2.2C. 2.4D. 2.5[解析][分析]根据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四边形AEP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得EF=AP,则EF的最小值即为AP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知:AP的最小值即等于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详解]连接AP,∵在△ABC中,AB=3,AC=4,BC=5,∴AB2+AC2=BC2,即∠BAC=90°,又∵PE⊥AB于E,PF⊥AC于F,∴四边形AEPF是矩形,∴EF=AP,∵AP的最小值即为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即2.4,∴EF的最小值为2.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要能够把要求的线段的最小值转化为便于求的最小值得线段是解此题的关键.9.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2;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8的值为( ) 2016201720182019[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各边,再观察结果的规律.[详解]∵OP=1,OP 1=2 OP 2=3,OP 3=4=2,∴OP 4=5,…,OP 2018=201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定理并观察出被开方数比相应的序数大1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把直线y =﹣2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a +b =6,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A. y =﹣2x ﹣3B. y =﹣2x ﹣6C. y =﹣2x +3D. y =﹣2x +6[答案]D[解析][分析] 平移时的值不变,只有发生变化.再把相应的点的坐标代入即可得解.[详解]解:∵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直线AB 经过点(),62a a -∵直线AB 与直线2y x =-平行∴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12y x b =-+把(),62a a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1622a a b -=-+∴直线AB 解析式是26y x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值不变.11.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在CG 上,1BC =,3CE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 )A. 2B. 52 3325[答案]D[解析][分析] 连接AC 、CF ,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AC 、CF ,∠ACD=∠GCF=45°,再求出∠ACF=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如图,连接AC 、CF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BC=1,CE=3,∴2,CF=32∠ACD=∠GCF=45°,∴∠ACF=90°,由勾股定理得,22AF=AC CF =25-∵H 是AF 的中点,∴CH=12AF=12×25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去同一城市,l1,l2分别表示汽车、摩托车离A地的距离s(km)随时间t(h)变化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摩托车比汽车晚到1 h;②A,B两地的距离为20 km;③摩托车的速度为45 km/h,汽车的速度为60 km/h;④汽车出发1 h后与摩托车相遇,此时距离B地40 km;⑤相遇前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坐标轴和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再根据问题判断.[详解]观察横坐标,可知,汽车比摩托提前一小时到达目的地①对;观察纵坐标,可知A,B两地距离20km②对;根据图象汽车速度1803=60 km/h,摩托车速度180204-=40km/h,③错.根据图象,两条函数图象交点横坐标是1,1小时后汽车走了60 km,摩托走了40 km,故汽车距离B地40 km,故④对.汽车和摩托都是匀速运动,故⑤错.故答案选B.[点睛]此类问题,一定要先观察直角坐标系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函数图象表示的实际意义,如果是s-t图,一次函数图象k表示的是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二、填空题(24分)13.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a<b[解析][分析]先把点M(-1,a)和点N(-2,b)代入一次函数y=-2x+1,求出a,b的值,再比较出其大小即可.[详解]∵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a=(-2)×(-1)+1=3,b=(-2)×(-2)+1=5,3<5,∴a<b.故答案为a<b.[点睛]本题考查的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________cm.[答案]24[解析]分析:根据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和题中条件易得△AO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矩形对角线一半长,进而求解即可.详解:如图:AB=12cm,∠AOB=60°.∵四边形是矩形,AC,BD是对角线.∴OA=OB=OD=OC=12BD=12AC.在△AOB中,OA=OB,∠AOB=60°.∴OA=OB=AB=12cm,BD=2OB=2×12=24cm.故答案为24.点睛:矩形的两对角线所夹的角为60°,那么对角线的一边和两条对角线的一半组成等边三角形.本题比较简单,根据矩形的性质解答即可.15.如图,直线y=﹣43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B,M是OB上的一点,若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直线AM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答案]y=-0.5x+3[解析]此题首先分别求出A,B两个点的坐标,得到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再求出OB′,然后根据已知得到BM=B′M,设BM=x,在Rt△B′OM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这样可以求出OM,从而求出了M的坐标,最后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解:当x=0时,y=8;当y=0时,x=6,∴OA=6,OB=8,∴AB=10,根据已知得到BM=B'M,AB'=AB=10,∴OB'=4,设BM=x,则B'M=x,OM=8﹣x,在直角△B'MO中,x2=(8﹣x)2+42,∴x=5,∴OM=3,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把M(0,3),A(6,0)代入其中得:∴k=﹣,b=3,∴y=﹣x+3.1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的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23x y bkx y-=-⎧⎨-=⎩的解是_____.[答案]46 xy=⎧⎨=-⎩[解析]根据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可知方程组的解为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的坐标,故可知方程组的解为46 xy=⎧⎨=-⎩.故答案为46 xy=⎧⎨=-⎩17.如图,菱形ABCD中,∠B=60°,AB=3,四边形ACEF是正方形,则EF的长为_____.[答案]3[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 ,且∠B=60°,可得AC=AB=3,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EF=3.[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BC ,且∠B=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3,∵四边形ACEF 是正方形,∴AC=EF=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8.已知直线4y kx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4,则的值为_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或坐标表达式,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关系式,即可求出k 的值.[详解]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4k,0), 则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4442k⨯⨯=, 解得k=±2, 经检验,k=±2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故答案:±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与相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要熟悉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三、解答题19.计算:①②[答案]①2.[解析][分析]①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②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法则,0,0)0,0)a a b a b b ==≥>)进行化简即可. [详解]解:①原式==②原式===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系数的积(商)作为积(商)的系数,被开方数的积(商)作为积(商)的被开方数.20.先化简,再求值:2569122x x x x -+⎛⎫-÷ ⎪++⎝⎭,其中3x =[答案]13x -. [解析][分析]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将除法变为乘倒数的形式化简,最后代值.[详解]原式=22522(3)x x x x +-+⎛⎫⋅ ⎪+-⎝⎭13x =-;当3x =+,原式===[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注意分式中能够因式分解时,尽量先因式分解,可简化计算.21.一次函数(21)3y m x m =++-.(1)若函数图像经过原点,求的值;(2)若函数图像平行于直线33y x =-,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将这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4个单位,求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答案](1)3m =;(2)1m =;(3)728y x =-[解析][分析](1)将x=0,y=0代入函数即可求得m 的值;(2)根据题意可得两直线斜率相等,即213m +=,然后求解即可;(3)先求得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左加右减”进行变形即可.[详解]解:(1)将x=0,y=0代入函数(21)3y m x m =++-得:30m -=,则3m =;(2)∵函数(21)3y m x m =++-图像平行于直线33y x =-,∴213m +=则1m =;(3)当3m =时,函数解析式为:7y x =,平移后:7(4)728y x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22.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若AC CD =5,BC =13,求△ABC 的面积.[答案]752 [解析][分析]由于CD ⊥AB,CD 为Rt △ADC 和Rt △BCD 的公共边,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D 和BD 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详解]解:∵CD ⊥AB,∴∠CDA=∠BDC=90°在Rt △ADC 中,AD 2=AC 2﹣CD 2,在Rt △BCD 中,BD 2=BC 2﹣CD 2,∵AC=34 ,CD=5,BC=13,∴AD=3425-=3,BD=22135-=12,∴AB=15,∴S △ABC =12AB•CD=752.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A 作AE//BD ,过D 作//,DE AC AE 与DE 相交于点E .求证:四边形AODE 为矩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AC ⊥BD ,利用平行的性质,推导得出∠OAE=90°,∠ODE=90°,从而证矩形.[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D=90°∵AE ∥BD∴∠EAO=90°∵DE ∥AC∴∠EDO=90°∴四边形AODE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证矩形,用到了菱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得出∠AOD=90°. 24.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红星社区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鼓励居民在家锻炼,特采购了一批跳绳免费发放,已知2根幸福牌跳绳和1根平安牌跳绳共需31元,2根平安牌跳绳和3根幸福牌跳绳共需54元.(1)求幸福牌跳绳和平安牌跳绳的单价;(2)已知该社区需要采购两种品牌的跳绳共60根,且平安牌跳绳的数量不少于幸福牌跳绳数量的2倍,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答案](1)幸福牌跳绳的单价是8元,平安牌的跳绳单价是15元;(2)幸福牌买20根,平安牌的买40根时最省钱,见解析[解析][分析](1)设一根幸福牌跳绳售价是x 元,一根平安牌跳绳的售价是y 元,根据:“2根幸福牌跳绳和1根平安牌跳绳共需31元,2根平安牌跳绳和3根幸福牌跳绳共需54元”列方程组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平安牌跳绳的数量不少于幸福牌跳绳数量的2倍”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得到有关总费用和幸福牌跳绳之间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确定函数的最值即可.[详解](1)设一根幸福牌跳绳售价是x 元,一根平安牌跳绳的售价是y 元,根据题意,得:2313254x y x y +⎧⎨+⎩==,解得:815x y ⎧⎨⎩==, 答:幸福牌跳绳的单价是8元,平安牌的跳绳单价是15元;(2)设购进幸福牌跳绳m 根,总费用为W 元,根据题意,得:W=8m+15(60-m )=-7m+900,∵-7<0,∴W 随m 增大而减小,又∵2m≤60-m ,解得:m≤20,而m 为正整数,∴当m=20时,W 最小=-7×20+900=760, 此时60-20=40,答:幸福牌买20根,平安牌的买40根时最省钱.[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25.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设慢车行驶的时间x (h ),两车之的距离为y (km ),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1)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2)求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第一列快车出发后又有一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速度相同)从甲地出发,与慢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请直接写出第二列快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慢车相遇,相遇时他们距甲地的距离.[答案](1)150km h ,75km h ;(2)225900y x =-(46x ≤≤ );(3)经过2小时与慢车相遇,相遇时他们距甲地的距离为300km[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0km;两车同时出发后经4h相遇;图中点D的实际意义是:慢车行驶12h到达甲地;可得慢车12h的行程为900km,即可求出慢车速度;两车出发后经4小时相遇,即可求出快车速度.(2)先求出B、C点坐标,即可求出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已知第一列快车出发后又有一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速度相同)从甲地出发,与慢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得第二列开车速度为150(km/h),设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时,距离甲地为x米,90075150x x-=,解得x=300,快车出发后3002150=小时,与慢车相遇.[详解]∵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0km;两车同时出发后经4h相遇;图中点D的实际意义是:慢车行驶12h到达甲地;∴慢车12h的行程为900km,所以速度为:900÷12=75(km/h), ∵两车出发后经4小时相遇,∴快车速度为:900÷4−75=150(km/h);故答案为:150(km/h),75(km/h)(2)∵B(4,0),快车速度为:150km/h,∴900÷150=6(小时),C点纵坐标为:75×6=450,∴C(6,450),设线段BC表示的关系为:y=kx+b(4⩽x⩽6),∴40 6450k bk b+=⎧⎨+=⎩解得:k=225,b=−900∴线段BC的函数表达式为:y=225x−900(4⩽x⩽6);故答案为:y=225x−900(4⩽x⩽6)(3)∵第一列快车出发后又有一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速度相同)从甲地出发,与慢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第二列开车速度为150(km/h)设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时,距离甲地为x米,∵第二列快车与慢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900 75150 x x-=解得x=300∴快车出发后3002150小时,与慢车相遇.故答案为:经过2小时与慢车相遇,相遇时他们距甲地的距离为300km[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路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读懂一次函数图象,分段函数每段表示的意义,从中获取已知条件.。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éng 彷.páng徨强.qiǎng词夺理接踵.zhǒng而来B.寒噤.jìn 演绎.yì霓.lí裳羽衣戛.jiá然而止C.翌.yì日恬.tián静纷至沓.tà来目眩.xuán神迷D.出殡.bìn 冗.rǒng杂挑拨离间.jiàn 怒不可遏.è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时代广场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D.这个科研所没要国家一分钱,是几个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起来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
”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新闻阅读”“百鸟朝凤”“殚精竭虑”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畸.形(jī)文绉绉..(zōu)诚慌诚恐深恶.痛疾(wù)B.由衷.(zhōng)畎亩殚.精竭虑(dān)杳无消息C.一厝.(chuò)殷勤夷.为平地(yí)抑扬顿坐D.鸡枞.(cóng)遏制倒坍.(tān)紊.乱(wě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B.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C.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句重新排序,使语序得当。
排序正确的一项为()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
人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
①越来越多的人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②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5 B. 33 C. 12 D. 10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111x y x y +=+ B. 2353()p q p q -=- C. a b ab ⋅=,(0,0)≥≥a b D.222()a b a b +=+3. 在□ABCD 中,∠A :∠B=7:2,则∠C 的度数是( ).A. 70°B. 280°C. 140°D. 105°4. 判断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 8,10,7B. 2,3,4C. 12,15,20D. 3,1,2 5. 如图,菱形ABCD 中,130D ∠=︒,则1∠=( )A. 30B. 25︒C. 20︒D. 15︒6. 下列性质中,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对角线相等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4个内角相等D.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E=BD ,则∠BDE 的度数是()A. 22.5°B. 30°C. 45°D. 67.5°8. 如图,在矩形COED 中,点D 的坐标是(2,3),则CE 的长是()A 13 B. 22 C. 4 D. 109. 如图,在22 的方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点、、都在格点上,则AC边上的高为()A. 5B. 322C.355D.3210. 在“朗读者”节目的影响下,某中学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为了解5月份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册数0 1 2 3 4人数 4 12 16 17 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2B. 众数是17C. 平均数是2D. 方差是211. 如图,长方形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离点的距离为5,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形的表面从点爬到点,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 35B. 1055+C. 25D. 521 12. 如图,矩形ABCD 中,22BC =,42AB =,点是对角线AC 上的一动点,以BP 为直角边作等腰Rt BPQ ∆(其中90PBQ ∠=︒),则PQ 的最小值是( )A. 8105B. 855C. 25D. 210二、填空题13. 计算:218-=__________.14. 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斜边长为4,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的高是________. 15. 如图,要为一段高为6米,长为10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___________米长.16. 如图,Rt ABC 中,90 28ACB A D ∠=︒∠=,,是AB 的中点,则DCB ∠=________________度.17. 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24,BD=10,则菱形ABCD的高DE=____.18.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P在AD上,PE⊥AC于E,PF⊥BD于F,则PE+PF等于_____.三、解答题19. 计算:①4545842+-+;②12xy xy⨯÷20. 如图,在Rt△ABC中,∠BCA=90°,AC=12,AB=13,点D是Rt△ABC外一点,连接DC,DB,且CD=4,BD=3.(1)求BC的长;(2)求证:△BCD直角三角形.21.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九()2班80()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22. 如图,一架长5米的梯子AB,顶端B靠在墙上,梯子底端A到墙的距离AC=3米.(1)求BC的长;(2)梯子滑动后停在DE位置,当AE为多少时,AE与BD相等?23.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FM(2)当AE=1时,求EF的长.∠交AD于点F,AEBF于点O,交BC于点E,连接EF.24.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F平分ABC(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E=6,BF=8,CE=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5.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大家知道2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但是由于1<2<2,所以2的整数部分为1,将2减去其整数部分1,差就是小数部分21-,根据以上的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1)5的整数部分是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2)12+的整数部分是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整数部分是x,小数部分是y,求x﹣3y的值.(3)若设2326. 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点O是直线BD上的动点,OE⊥AB于E,OF⊥AD于F.(1)求对角线AC长及菱形ABCD的面积.(2)如图①,当点O在对角线BD上运动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O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变化,请探究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由此判断各选项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 ,不符合题意;B 、3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C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D 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注意掌握二次根式的满足的两个条件.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111x y x y +=+B. 2353()p q p q -=- =,(0,0)≥≥a b D. 222()a b a b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积的乘方,实数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解:选项A :11++=+=y x x y x y xy xy xy,故选项A 错误; 选项B :2363()-=-p q p q ,故选项B 错误;选项C :当,a b 均大于等于0时=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222()+2+=+a b a b ab ,故选项D 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实数的运算等,熟练的掌握运算法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3. 在□ABCD 中,∠A :∠B=7:2,则∠C 的度数是( ).A. 70°B. 280°C. 140°D. 105° [答案]C[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 可知∠A+∠B=180°,依据∠A :∠B=7:2,可求得∠A 的度数,根据∠A=∠C 即可求得∠C 的度数.[详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180°,∠A=∠C ,∵∠A :∠B=7:2,∴∠A=180°×79=140°, ∴∠C=14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 判断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 8,10,7B. 2,3,4C. 12,15,20 1,2 [答案]D[解析][分析]验证选项中每组数据,看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若等于则为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选项A :两条较短边平方和为:7²+8²=49+64=113≠10²,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两条较短边平方和为:2²+3²=13≠4²,故选项B 错误;选项C :两条较短边平方和为:12²+15²=144+225=369≠20²,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两条较短边平方和为:1²+(3)²=4=2²,故选项D 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则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5. 如图,菱形ABCD 中,130D ∠=︒,则1∠=(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DC AB ,1DAC ∠=∠,进而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DC AB ∴,1DAC ∠=∠,130D ∠=︒,18013050DAB ∴∠=︒-︒=︒,11252DAB ∴∠=∠=︒.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确得出DAB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6. 下列性质中,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对角线相等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4个内角相等D.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应用矩形的性质,即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B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C都是矩形特有的性质,D是菱形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具有自己的特性,但是菱形特有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7.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BE=BD,则∠BDE的度数是()A. 22.5°B. 30°C. 45°D. 67.5°[答案]A[解析][分析]由条件可得BE=BD,即得∠BED=∠BDE,根据正方形性质得∠ABD=45°,∠BED+∠BDE=∠ABD=45°,从而求得∠BDE.[详解]解:∵正方形ABCD,AD=AB,∴∠ABD=45°,∵BE=BD,∴∠BED=∠BDE,∴∠BED+∠BDE=∠ABD=45°,∴2∠BDE=45°,∴∠BDE=22.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性质,根据∠BED=∠BDE和∠BED+∠BDE=∠ABD=45°是解题的关键.8. 如图,在矩形COED 中,点D 的坐标是(2,3),则CE 的长是()A. 13B. 22C. 4D. 10[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D点坐标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再利用矩形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D,∵点D的坐标是(2,3),∴22+1323∵四边形OEDC是矩形,∴1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9. 如图,在22⨯的方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点、、都在格点上,则AC边上的高为()532235 D. 32[答案]C[解析][分析] 先用间接法求出△ABC 的面积,然后求出AC 的长度,根据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C 边上的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1132211212422222ABC S ∆=⨯-⨯⨯-⨯⨯⨯=--=, ∵22125AC =+=又12ABC S AC h ∆=•, ∴AC 边上的高:3223525ABC S h A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网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以及间接法求出△ABC 的面积.10. 在“朗读者”节目的影响下,某中学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为了解5月份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册数0 1 2 3 4 人数 4 12 16 17 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2B. 众数是17C. 平均数是2D. 方差是2[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察表格,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0×4+1×12+2×16+3×17+4×1)÷50=;∵这组样本数据中,3出现了17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故选A.考点:1.方差;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11. 如图,长方形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离点的距离为5,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形的表面从点爬到点,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 35B. 1055C. 25D. 21[答案]C[解析][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1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BD=CD+BC=10+5=15,AD=2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BD AD++,=1520=25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2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BD=CD+BC=20+5=25,AD=1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BD AD=1025=529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后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3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AC=CD+AD=20+10=3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305=537++,AC BC∵25<529<5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键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12. 如图,矩形ABCD 中,22BC =,42AB =,点是对角线AC 上的一动点,以BP 为直角边作等腰Rt BPQ ∆(其中90PBQ ∠=︒),则PQ 的最小值是( )A. 8105B. 855C. 25D. 2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当BP 最短时,PQ 值最小,即BP ⊥AC 时,PQ 最小.利用面积法计算BP 长度,即可得PQ 长度.[详解]解:∵△B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PQ 最小,则BP 值最小即可.∵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动点,B 点是定点,∴当BP ⊥AC 时,BP 最短.在Rt △ABC 中,AC=22210AB BC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1224221022BP ⨯⨯=⨯⨯,解得4105BP =, 此时PQ 的最小值为22855BP BQ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垂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特征转化最短线段.二、填空题13. 计算:218-=__________.[答案]22-[解析][分析]先将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原式=232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14. 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斜边长为4,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的高是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30°角对应的直角边,再由勾股定理可知求出另一直角边,进而求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如下图所示,BC=4,∠B=30°,∠C=60°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知:AC=12BC=2由勾股定理知:2222=422 3.-=-=AB BC AC在Rt△ABH中,AH=12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 如图,要为一段高为6米,长为10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___________米长.[答案]14[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地毯的长度实际是所有台阶的长加上台阶的高,因此结合题目的条件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平移不改变线段的长度,可得地毯的长=台阶的长+台阶的高,则红地毯至少要6+22106-=6+8=14米.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平移知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台阶的水平长度是关键.16. 如图,Rt ABC 中,90 28ACB A D ∠=︒∠=,,是AB 的中点,则DCB ∠=________________度.[答案]62[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CD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 ACD ∠=∠,进而即可得解.[详解]∵在Rt ABC ∆中,D 是AB 的中点 ∴12CD AD DB AB === ∴ADC ∆是等腰三角形∴A ACD ∠=∠∵28A ∠=︒∴28ACD ∠=︒∵90ACB ∠=︒∴902862DCB ∠=︒-︒=︒故答案为:6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 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 =24,BD =10,则菱形ABCD 的高DE =____.[答案]12013[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质求出AO 、BO 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值,然后根据面积法即可求出DE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AO=12,BO=5,∴AB=2251213+=,∵1122AB DE OA BD ⋅=⋅, ∴12×13×DE=12×12×10, ∴DE=12013.故答案12013. [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基本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8.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4,点P 在AD 上,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PF 等于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 [详解]解: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连接OP ,过D 作DM ⊥AC 于M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BD ,∠ADC=90°.∴OA=OD . ∵AB=3,AD=4,∴由勾股定理得:22345+= .∵1134522ACD S DM ∆=⨯⨯=⨯⋅ ,∴DM=125. ∵AOD APO DPO S S S ∆∆∆=+,∴111222AO DM AO PE DO PF ⋅⋅=⋅+⋅ . ∴PE+PF=DM=125.故选B . 三、解答题19. 计算: ①4545842+-+; ②12xy x y⨯÷ [答案]①7522+;②2.[解析]分析]①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②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法则(,(0,0)(0,0)a a a b ab a b a b b b ⋅==≥>)进行化简即可. [详解]解:①原式=45352242+-+=7522+;②原式=12xy x y⋅÷ =21=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系数的积(商)作为积(商)的系数,被开方数的积(商)作为积(商)的被开方数.20. 如图,在Rt △ABC 中,∠BCA =90°,AC =12,AB =13,点D 是Rt △ABC 外一点,连接DC ,DB ,且CD =4,BD =3.(1)求BC 的长;(2)求证:△BCD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5;(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的长;(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证明△BCD是直角三角形.[详解](1)解:∵Rt△ABC中,∠BCA=90°,AC=12,AB=13,∴BC5;(2)证明:∵在△BCD中,CD=4,BD=3,BC=5,∴CD2+BD2=BC2,∴△BCD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定理是解题关键.21.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得出两班的成绩,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及众数分别求解可得;()2由平均数相等得前提下,中位数高的成绩好解答可得;()3分别计算两班成绩的方差,由方差小的成绩稳定解答.[详解]解:()1九()1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5、80、85、85、100,其中位数为85分;九()2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0、100、100、75、80,九()2班的平均数为70100100758085(5++++=分),其众数为100分,补全表格如下: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 85 九()2班85 80 100 ()2九()1班成绩好些,两个班的平均数都相同,而九()1班的中位数高,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22222211[(7585)(8085)(8585)(8585)10085)70(5S ⎤=⨯-+-+-+-+-=⎦九分2), ()(22222221[(7085)(10085)(10085)(7585)8085)160(5S 九⎤=⨯-+-+-+-+-=⎦分2), ()()2212S S 九九∴<,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即运用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2. 如图,一架长5米的梯子AB ,顶端B 靠在墙上,梯子底端A 到墙的距离AC =3米.(1)求BC 的长;(2)梯子滑动后停在DE 的位置,当AE 为多少时,AE 与BD 相等?[答案](1)4m ;(2)1m.[解析][分析](1)直接在Rt △ABC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作答;(2)先设AE=x,然后根据题意用x 表示出CD 和CE 的长,然后使用勾股定理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1)∵一架长5米的梯子AB ,顶端B 靠在墙上,梯子底端A 到墙的距离AC =3米,∴BC 2253-(m ),答:BC 的长为4m ;(2)当BD =AE ,则设AE =x ,故(4-x )2+(3+x )2=25解得:x 1=1,x 2=0(舍去),故AE=1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得应用,正确的找到直角三角形和相应边的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FM(2)当AE=1时,求EF的长.[答案](1)见解析;(2)5 2 .[解析][分析](1)由折叠可得DE=DM,∠EDM为直角,可得出∠EDF+∠MDF=90°,由∠EDF=45°,得到∠MDF为45°,可得出∠EDF=∠MDF,再由DF=DF,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DEF与三角形MDF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EF=MF;(2)由第一问的全等得到AE=CM=1,正方形的边长为3,用AB-AE求出EB的长,再由BC+CM求出BM的长,设EF=MF=x,可得出BF=BM-FM=BM-EF=4-x,在直角三角形BE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EF的长.[详解](1)∵△DAE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DE=DM ∠EDM=90°∴∠EDF + ∠FDM=90°∵∠EDF=45°∴∠FDM =∠EDM=45°∵DF= DF∴△DEF≌△DMF∴EF=MF …(2) 设EF=x ∵AE=CM=1∴ BF=BM-MF=BM-EF=4-x∵ EB=2在Rt △EB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EB BF EF +=即2222(4)x x +-=解之,得 52x = 24.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BF 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2)若AE=6,BF=8,CE=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答案见解析;(2)1925. [解析][分析] (1)由BF 平分∠ABC 得到∠ABF=∠EBF ,由AD ∥BC ,得到∠EBF=∠AFB ,进而得到△ABF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AB=AF ;由AE ⊥BF ,可证明△ABO ≌△EBO ,得到BE=AB ,进而可证明四边形ABEF 为菱形;(2)由(1)中四边形ABEF 为菱形,过A 点作AH ⊥BC 于H 点,根据菱形等面积法求出AH 的长,进而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 的高,进而求出其面积.[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F 在AD 上,E 在BC 上∴AF ∥BE∴∠EBF=∠AFB∵BF 是∠ABE 的角平分线∴∠EBF=∠ABF∴∠ABF=∠AFB∴△ABF 为等腰三角形,且AF=AB又AE ⊥BF ,∴∠AOB=∠EOB=90°在△AOB 和△EOB 中:=90⎧∠=∠⎪=⎨⎪∠=∠⎩ABO EBO BO BOAOB EOB ,∴△AOB 和△EOB(ASA) ∴AB=BE又AB=AF∴BE=AF ,且BE ∥AF ,∴四边形ABEF 为平行四边形又AB=BE ,∴四边形ABEF 为菱形.(2)过A 点作AH ⊥BC 于H 点,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EF 为菱形∴AE ⊥BF ,且BO=12BF=4,OE=12AE=3 ∴在Rt △BOE 中:2222==43=5++BE BO OE 由菱形等面积法:1=2⨯⨯BE AH BF AE ,代入数据得: AH=245∴平行四边形ABCD 的高为245 ∴24192==(53)55平行四边形⨯+⨯=ABCD S BC AH . 故答案为:1925.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面积公式等,熟练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25. 阅读下面的文字,2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但是由于12<2,21,21,差就是1,根据以上的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1的整数部分是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2)1+的整数部分是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3)若设2+整数部分是x,小数部分是y,求x的值.[答案]解:(1)22;(2)21;(3.[解析][分析](1)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2)的取值范围,再得出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3)先估算出,得出x、y的值,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4<5<9,即,2,-2.故答案为22(2)∵1<2<4,∴<2,∴<3,的整数部分是2,-1.故答案为21(3)∵1<3<4,∴,∴,∵2+x,小数部分是y,∴x=3,y=-1,∴x﹣3y=3-3(3-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注意首先估算无理数的值,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26. 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点O是直线BD上的动点,OE⊥AB于E,OF⊥AD于F.(1)求对角线AC的长及菱形ABCD的面积.(2)如图①,当点O在对角线BD上运动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O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变化,请探究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12;96 (2)答案见解析(3)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BG,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G,然后根据AC=2AG计算即可得解;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连接AO,根据S△ABD=S△ABO+S△ADO列式计算即可得解;(3)连接AO,根据S△ABD=S△ABO-S△ADO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1)在菱形ABCD中,AG=CG,AC⊥BD,BG=12BD=12×16=8,由勾股定理得AG22221086AB BG--=, 所以AC=2AG=2×6=12.所以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12×12×16=96.(2)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①,连接AO,则S△ABD=S△ABO+S△AOD,所以12BD·AG=12AB·OE+12AD·OF,即12×16×6=12×10·OE+12×10·OF.解得OE+OF=9.6,是定值,不变.(3)发生变化.如图②,连接AO,则S△ABD=S△ABO-S△AOD,所以12BD·AG=12AB·OE-12AD·OF.即12×16×6=12×10·OE-12×10·OF.解得OE-OF=9.6,是定值,不变.所以OE+OF的值发生变化,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OE-OF=9.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性质,主要利用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2)(3)作辅助线构造出两个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2B. x≥2C. x<2D. x≤22.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 (0,3)B. (0,-3)C. (3,0)D. (-3,0)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4.一架5m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角3m,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则梯足将滑动( )A. 0mB. 1mC. 2mD. 3m5.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一组是()A. 7,8,9B. 8,15,17C. 1,1,2D. 2,3,46.矩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 互相垂直B. 互相垂直且相等C. 互相垂直且平分D. 相等且平分7.在菱形ABCD中,AB=4,∠ABC=60°,则菱形的面积为()A. 16B.C.D. 88.若菱形的周长为16,高为2,则菱形两个邻角的比为()A. 6:1B. 5:1C. 4:1D. 3: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0.将直线y=x-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kx+b ,则下列关于直线y=kx+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B. 与x 轴交于(1,0)C. 与y 轴交于(0,1)D.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1.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假设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关系如图.则每分钟的进水量与出水量分别是( )A. 5、2.5B. 20、10C. 5、3.75D. 5、1.25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42BD =,26AD =,点是CD 边上一动点,过点作EF OC ⊥于点,EG OD ⊥于点,连接FG ,则FG 的最小值为( )A. 52B. 125C. 433D. 6二、填空题13. 计算:(223-=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函数y =-2x+3的图像不经过第_________象限.15.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E ⊥BE 于点E ,且AE =3,BE =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16.一次函数y 1=kx +b 与y 2=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4,CD=3,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F 处,则DE 的长是________.三、解答题18.计算:(1()21483-1224--22(2)(()2131-3-3-1+19.先化简,再求值:1111a a a a ⎛⎫⎛⎫+÷- ⎪ ⎪--⎝⎭⎝⎭,其中22a =. 2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E ∥B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CE=AC .(1)求证:四边形ABCD 矩形;(2)若AB=4,AD=3,求四边形BCED 的周长.21.如图,已知 ABED ,延长AD 到C 使AD=DC ,连接BC ,CE ,BC 交DE 于点F ,若AB=BC .(1)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2)连接AE ,若∠BAC=60°,AB=4,求AE 的长.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y kx b k =+≠过点B(0,1),且与直线23y x =相交于点A (-3,m ). (1)求直线(0)y kx b k =+≠的解析式; (2)若直线(0)y kx b k =+≠与x 轴交于点C ,点P 在x 轴上,且S △APC =3,求点P 的坐标.23.某商店决定购进A 、B 两种纪念品.若购进A 种纪念品10件,B 种纪念品5件,需要1000元;若购进A 种纪念品5件,B 种纪念品3件,需要550元.(1)求购进A 、B 两种纪念品每件各需多少元?(2)若该商店决定拿出1万元全部用来购进这两种纪念品,考虑到市场需求,要求购进A 种纪念品的数量不少于B 种纪念品数量的6倍,且不超过B 种纪念品数量的8倍,那么该商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3)若销售每件A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20元,每件B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30元,在(2)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x≥2C. x<2D. x≤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20x -≥,解得,2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2.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A. (0,3)B. (0,-3)C. (3,0)D. (-3,0) [答案]A[解析][分析]令0x =,求出y 的值即可.[详解]解:∵令0x =,则3y =,∴一次函数3y x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y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 C. ×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将四个选项分别计算,再判断.[详解]×,故错误.=,故错误.=,故错误.×=,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一架5m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角3m,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则梯足将滑动( )A. 0mB. 1mC. 2mD. 3m[答案]B[解析][分析]在Rt△ACB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根据题意,在Rt△A'CB'中,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从而求出BB'即为所求[详解]在Rt△ACB中,∠C=90°,AB=5 m,BC=3 m.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AC2=AB2-BC2=52-32=42.∴AC=4.在Rt△A'CB'中,∠C=90°,A'C=AC-AA'=4-1=3,A'B'=5.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B'C2=A'B'2-A'C2=52-32=42.∴B'C=4∴BB'=B'C-BC=4-3=1(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勾股定理问题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一组是()A. 7,8,9B. 8,15,17C. 1,1,2D. 2,3,4[答案]B[解析][分析]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由此求解即可.[详解]解:A、∵72+82≠9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82+152=172,∴此选项符合题意;C、∵12+12≠2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22+32≠4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考查了勾股数,说明: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2.5、6、6.5满足a2+b2=c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们不是够勾股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整数倍得到三个数仍是一组勾股数.③记住常用的勾股数再做题可以提高速度.如:3,4,5;6,8,10;5,12,13;….6.矩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 互相垂直B. 互相垂直且相等C. 互相垂直且平分D. 相等且平分[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记住矩形的性质,属于中考基础题.7.在菱形ABCD中,AB=4,∠ABC=60°,则菱形的面积为()A. 16B. 43C. 83D. 8[答案]C[解析][分析] 画出菱形ABCD ,连接AC ,交BD 于点O ,先判断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O 、BO ,然后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出BD,再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连接AC 、BD 交于点O ,∵菱形ABCD 中,∠ABC=60°,AB=4,AB=BC∴△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4∴AO=1422⨯=, ∴BO=23,∴BD=2BO=2×23=43,∴ABCD 11S AC BD 4438322=⨯=⨯⨯=菱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解题的关键.8.若菱形的周长为16,高为2,则菱形两个邻角的比为( )A. 6:1B. 5:1C. 4:1D. 3:1[答案]B[解析][分析]由锐角函数可求∠B的度数,可求∠DAB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周长为16,∴AB=BC=CD=DA=4,∵AE=2,AE⊥BC,∴sin∠B=12 BEAB=∴∠B=30°∵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DAB+∠B=180°,∴∠DAB=150°,∴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150°:30°=5: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能求出∠B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错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正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 正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察了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这些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将直线y=x-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kx+b ,则下列关于直线y=kx+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B. 与x 轴交于(1,0)C. 与y 轴交于(0,1)D.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得出即可.[详解]解:将直线2y x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231y x x =-+=+,A 、直线1y x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错误;B 、直线1y x =+与x 轴交于(1,0)-,错误;C 、直线1y x =+与y 轴交于(0,1),正确;D 、直线1y x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正确把握变换规律是解题关键.11.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假设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关系如图.则每分钟的进水量与出水量分别是( )A. 5、2.5B. 20、10C. 5、3.75D. 5、1.2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t=4时,y=20,∴每分钟的进水量=204=5(升); ∴4到12分钟,8分钟的进水量=8×5=40(升),而容器内的水量只多了30升-20升=10升,∴8分钟的出水量=40升-10升=30升,∴每分钟的进水量=308=3.75(升). 故选C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42BD =,26AD =,点是CD 边上的一动点,过点作EF OC ⊥于点,EG OD ⊥于点,连接FG ,则FG 的最小值为( )A. 52B. 125C. 433D. 6[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OE ,根据题意得出四边形OFEG 为矩形,故FG=OE ,作OE’⊥CD ,即为最短,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连接OE ,∵EF OC ⊥,EG OD ⊥∴四边形OFEG 为矩形,∴FG=OE ,作OE’⊥CD ,此时OE 即为最短, ∵42BD =,∴OD=22, ∵26AD =,∴CD=26AD =∴CO=22CD OD -=4∴OE’=1212OD OC CD ⨯=122421262⨯⨯⨯=433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最短距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二、填空题13. 计算:(223-=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分析]a b ab =[详解]解:(((2323312-=-⨯-=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14.函数y =-2x+3的图像不经过第_________象限.[答案]三[解析][分析]由于20k =-<,30=>b ,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还要过第一象限.[详解]解:∵20k =-<,∴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30=>b ,∴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即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三.[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y kx b =+(、为常数,0k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0k >,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b .15.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E ⊥BE 于点E ,且AE =3,BE =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答案]19[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ABE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其斜边长度,即正方形边长,再根据割补法求阴影面积即可.[详解]∵AE⊥BE ,∴△ABE 是直角三角形,∵AE=3,BE =4, 22AE BE 2234+5,∴阴影部分的面积=S 正方形ABCD ﹣S△ABE=52﹣12×3×4=25﹣6=19. 故答案为:19.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以及割补法求阴影面积,熟练掌握和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关键. 16.一次函数y 1=kx +b 与y 2=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3x >[解析][分析]利用函数图象,写出直线1y 在直线2y 下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详解]解:结合图象,当3x >时,12y y <,故答案为:3x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 kx b =+在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此类问题.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4,CD=3,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F 处,则DE 的长是________.[答案]52[解析][分析]由ABCD 为矩形,得到BAD ∠为直角,且三角形BEF 与三角形BAE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相等得到EF BD ⊥,AE EF =,AB BF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由BD BF -求出DF 的长,在Rt EDF ∆中,设EF x =,表示出ED ,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即可确定出DE 的长.[详解]解:∵矩形ABCD ,∴90BAD ︒∠=,由折叠可得BEF BAE ∆≅∆,∴EF BD ⊥,AE EF =,AB BF =,在Rt ABD ∆中,3AB CD ==,4BC AD ==,根据勾股定理得:5BD =,即532FD =-=,设EF AE x ==,则有4ED x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4)x x +=-, 解得:32x =,则35422DE =-=. 故答案:52. [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计算:(1()2-2(2)(()21-+[答案];(2)15-+[解析][分析](1)二次根式及实数的混合运算,注意先做乘方,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计算乘除,最后做加减得出答案;(2)先分别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并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去括号进行实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1)原式4=44=+=(2)原式222211]=---13(121)=---213=--+1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9.先化简,再求值:1111a a a a ⎛⎫⎛⎫+÷- ⎪ ⎪--⎝⎭⎝⎭,其中2a =.[答案]12a -,2[解析][分析]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代入求值.[详解]解:原式=()11111---+÷--a a a a a a =()211-÷--a a a a a =()112-⨯--a a a a a =12a -当2a =时,原式=122=-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能将分式进行化简.2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B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CE=AC.(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B=4,AD=3,求四边形BCED的周长.[答案](1)详见解析;(2)16.[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推知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则对边相等:CE=BD,依据等量代换得到对角线A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通过勾股定理求得BD的长度,再利用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C.∵CE∥BD,∴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CE=BD.∵CE=AC,∴AC=BD.∴□ABCD是矩形.(2)解:∵□ABCD是矩形,AB=4,AD=3,∴∠DAB=90°,BC=AD=3,∴2222=+=+=.BD AB AD435∵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CED的周长为2(BC+BD)=2×(3+5)=16.故答案为(1)详见解析;(2)16.[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 ABED,延长AD到C使AD=DC,连接BC,CE,BC交DE于点F,若AB=BC.(1)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2)连接AE,若∠BAC=60°,AB=4,求AE的长.[答案](1)见解析;(2) 7[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E,由此推出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由AB=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AC,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AB=BC,∠BAC=60°,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C=AB=4,利用四边形BECD是矩形,求出∠ADB=∠DCE=90°,利用三角函数求出CE=BD=3sin60423AB⋅==,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详解](1)∵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AD=BE,AC∥BE,∵AD=DC,∴BE=DC,∴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AB=BC,∴BD⊥AC,∴∠BDC=90°,∴四边形BECD是矩形;(2)∵AB=BC,∠BA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四边形BECD 是矩形,∴∠ADB=∠DCE=90°,∴CE=BD=3sin 604232AB ⋅=⨯=, ∴AE=22224(23)27AC CE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矩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及解直角三角形.(1)中理解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解题关键;(2)中能根据∠ACE=90°想到借助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y kx b k =+≠过点B(0,1),且与直线23y x =相交于点A (-3,m ). (1)求直线(0)y kx b k =+≠解析式;(2)若直线(0)y kx b k =+≠与x 轴交于点C ,点P 在x 轴上,且S △APC =3,求点P 的坐标.[答案](1)1y x =+;(2)(4,0)-或(2,0).[解析][分析](1)先根据直线23y x =过点(3,)A m -求出点A 坐标,再根据直线(0)y kx b k =+≠过点(3,2)A --和点(0,1)B ,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直线(0)y kx b k =+≠的解析式;(2)依据3APC S ∆=,即可得到3CP =,依据(1,0)C -,即可得到(4,0)P -或(2,0)P .[详解]解:(1)直线23y x =过点(3,)A m -, 2(3)23m =⨯-=-, (3,2)A ∴--,直线(0)y kx b k =+≠过点(3,2)A --和点(0,1)B ,321k b b -+=-⎧⎨=⎩, 解得:11=⎧⎨=⎩k b , 1y x ∴=+;(2)把y =0代入1y x =+,得x =-1;∴点C 坐标为(1,0)-,3APC S ∆=,1232CP ⨯⨯=, 3CP ∴=,又(1,0)C -,(4,0)P ∴-或(2,0)P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本题注意3CP =,由C 点坐标求P 坐标注意分类讨论.23.某商店决定购进A 、B 两种纪念品.若购进A 种纪念品10件,B 种纪念品5件,需要1000元;若购进A 种纪念品5件,B 种纪念品3件,需要550元.(1)求购进A 、B 两种纪念品每件各需多少元?(2)若该商店决定拿出1万元全部用来购进这两种纪念品,考虑到市场需求,要求购进A 种纪念品的数量不少于B 种纪念品数量的6倍,且不超过B 种纪念品数量的8倍,那么该商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3)若销售每件A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20元,每件B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30元,在(2)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答案](1)购进一件A 种纪念品需要50元,购进一件B 种纪念品需要100元(2)共有6种进货方案(3)当购进A 种纪念品160件,B 种纪念品20件时,可获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3800元[解析][分析](1)设我校购进一件A 种纪念品需要a 元,购进一件B 种纪念品需要b 元,根据条件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2)设我校购进A 种纪念品x 个,购进B 种纪念品y 个,根据条件的数量关系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3)设总利润为W 元,根据总利润=两种商品的利润之和建立解析式,由解析式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详解](1)设我校购进一件A 种纪念品需要a 元,购进一件B 种纪念品需要b 元,由题意,得1051000{53550a b a b +=+=, ∴解方程组得:50{100a b == 答:购进一件A 种纪念品需要50元,购进一件B 种纪念品需要100元.(2)设我校购进A 种纪念品x 个,购进B 种纪念品y 个,由题意,得则 5010010000?{68?x y y x y +=≤≤, 解得 2002{620028x y y y y=-≤-≤, 解得:20≤y≤25∵y 为正整数∴y=20,21,22,23,24,25答:共有6种进货方案;(3)设总利润为W元,由题意,得W=20x+30y=20(200-2 y)+30y,=-10y+4000(20≤y≤25)∵-10<0,∴W随y的增大而减小,∴当y=20时,W有最大值W最大=-10×20+4000=3800(元)答:当购进A种纪念品160件,B种纪念品20件时,可获最大利润,最大利润3800元.考点:1.一次函数的应用;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7B. 3C.1D. 222.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3B. 3,4,5C. 5,12,13D. 1,2,33.要使二次根式2x4-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2C. x≥2D. x≤2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23 B. 555-=ab a ba a a-= D. 54=+ C. 8625.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OB=60°,BD=6,则AB的长为( )A. 4 3 C. 3 D. 56.下列式子不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a B. 21()+b+ C. 0 D. 2a b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锐角顶点引另外两条边的垂线,若两垂线的夹角为135°,则此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依次为( )A. 45°,135°,45°,135°B. 50°,135°,50°,135°C. 45°,45°,135°,135°D. 以上答案都不对 8. 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9.在菱形ABCD 中,∠A :∠B =1:2,若周长为8,则此菱形中较短的那条对角线长为( )A. 23B. 4C. 1D. 210.在《类比探究菱形的有关问题》这节网课中,老师给出了如下画菱形的步骤,请问这么画的依据是( )A.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32x y -+,那么的值为____________ 12.1812__. 13.下列四组数:①0.6,0.8,1:②5,12,13; ③8,15,17;④4,5,6.其中是勾股数的组为_____.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AC .若AB =12,AC =10,则BD 的长为_____.15.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面积为__.16.《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在《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底,去本三尺.折者高几何?意思为: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远处竹子三尺远,则原处还有_____尺竹子.(请直接写出答案,注:1丈=10尺).17.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l,若线段EF能与线段AB、CD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线段EF的长度是_____.18.在Rt△ABC中,∠C=90°,若a=6,∠A=45°,则c边长为_____.19.如图,将两条宽度为3的直尺重叠在一起,使∠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20.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_____.三、解答题(共40分)21.计算:(1)2032(522)+-+;(2)42(21) (73)(73)++-.22.已知:如图,在△ABC中,∠B=30°,∠C=45°,AC=22,求(1)AB的长;(2)S△ABC.23.如图,在△ABC中,AB=AC,∠DAC是△ABC的一个外角.实践与操作:根据要求尺规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DAC的平分线AM;(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与AM交于点F,与BC边交于点E,连接AE、CF.猜想并证明:判断四边形AECF形状并加以证明.24.已知,如图,E、F分别为□ABCD的边BC、AD上的点,且∠1=∠2,.求证:AE=CF.25.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6a+8b+10c﹣50=a2+b2+c2,试判断△ABC的形状.26.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0,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CE长;(2)在(1)的条件下,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 A+PE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CDE和△AOB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DE=∠AOB=90°,DC=DE=1,OA=OB=a(a>1).(1)将△CDE的顶点D与点O重合,连接AE,BC,取线段BC的中点M,连接OM.①如图1,若CD,DE分别与OA,OB边重合,则线段OM与A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果;②如图2,若CD在△AOB内部,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判断OM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有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③将△CDE绕点O任意转动,写出OM的取值范围(用含a式子表示);(2)是否存在边长最大的△AOB,使△CDE的三个顶点分别在△AOB的三条边上(都不与顶点重合)?如果存在,请你画出此时的图形,并求出边长a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 C.D.[答案]C[解析]=,故不是最简的.C2故答案是:C.2.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3B. 3,4,5C. 5,12,13D. 1[答案]A[解析][分析]欲判断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A、2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不合题意;C、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注意题干要求找出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选项,不要弄错了.3.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2C. x≥2D. x≤2[答案]C[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详解]根据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23B. 555ab a b =+C. 862-=D. 54a a a -=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A 、2+3,无法合并,故此选项错误;B 、555ab a b ≠+,故此选项错误;C 、86-,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无法合并;D 、54a a a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注意二次根式必须是同类二次根式时,才可加减运算.5.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AOB =60°,BD =6,则AB 的长为( )A 4 B. 3 C. 3 D. 5[解析][分析]先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再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OB=3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12AC,OB=12BD=3,AC=BD=6,∴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B=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矩形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下列式子不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答案]A[解析][分析]a≥0)是二次根式,进而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B、C和D中的被开方数都≥0,所以是二次根式;A、当a<0时,被开方数是负数,根式无意义.故选A.[点睛](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锐角顶点引另外两条边的垂线,若两垂线的夹角为135°,则此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依次为( )A. 45°,135°,45°,135°B. 50°,135°,50°,135°C. 45°,45°,135°,135°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对题意进行分析,从平行四边形的一锐角顶点引另外两条边的垂线,若两垂线的夹角为135°,可将两条垂线与相垂直的两边构成一个四边形,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锐角的度数,进而求出钝角的度数.[详解]解:过点A作AE⊥CD于E,AF⊥BC于F,∴∠EAF=135°,∴∠DAE=∠EAF﹣DAF=45°,∠BAF=∠EAF﹣∠BAE=45°,∴∠BAD=45°,∵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BAD=45°,∠ABC=∠ADC=180°﹣∠BAD=13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依次为45°,135°,45°,13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平行四边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答案]B[解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解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 .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 .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9.在菱形ABCD 中,∠A :∠B =1:2,若周长为8,则此菱形中较短的那条对角线长为( )A. 23B. 4C. 1D. 2[答案]D[解析][分析]由菱形ABCD 中,12DAB ABC ∠∠=::,可求得DAB ∠的度数,由周长为,可求得菱形的边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AB BC CD ===,AC BD ⊥∵菱形ABCD 的周长为 ∴2AB =,//AD BC∴180DAB ABC ∠+∠=︒∵12DAB ABC ∠∠=::∴60DAB ∠=︒∴ABD △是等边三角形∴2BD AB ==∵在Rt OAB 中,1302OAB DAB ∠=∠=︒ ∴1OB =,33OA OB ==∴223AC OA ==∵232>∴较短的那条对角线长为故选:D[点睛]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在《类比探究菱形的有关问题》这节网课中,老师给出了如下画菱形的步骤,请问这么画的依据是()A.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即可.[详解]由作图的第一步可知AD =AB ,由作图的第二步可知CD ∥AB ,由作图的第三步可知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AB,∴四边形ABCD是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以及菱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那么的值为____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数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相乘即可得解.[详解]0≥0∴x-3=0,y+2=0,解得x=3,y=-2,所以,xy=3×(-2)=-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2.__.[答案][解析]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原式故答案为13.下列四组数:①0.6,0.8,1:②5,12,13;③8,15,17;④4,5,6.其中是勾股数的组为_____.[答案]②③[解析][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0.6,0.8不是整数,故不是勾股数;②52+122=132,故是勾股数;③82+152=172,故是勾股数;④42+52≠62,故不是勾股数;其中是勾股数的组为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明确勾股数的概念是解题关键.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12,AC=10,则BD的长为_____.[答案]26.[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可知AO=5,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O=13,即可得出BD=2BO=26.[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2BO,AO=OC=12AC=5,∵AB⊥AC,∴∠BAC=90°,在Rt△AB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O22AO AB225+1213, ∴BD=2BO=26,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和勾股定理运用,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性质.15.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面积为__.[答案]20;24.[解析]试题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两对角线的一半分别为3、4,由勾股定理得,菱形的边长=2234=5,所以,菱形的周长=4×5=20;面积=12×6×8=24.故答案为20;24.考点:菱形的性质.16.《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在《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底,去本三尺.折者高几何?意思为: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远处竹子三尺远,则原处还有_____尺竹子.(请直接写出答案,注:1丈=10尺).[答案]91 20.[解析][分析]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32=(10﹣x)2,解得:x=91 20.故答案为:91 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定理的实际应用,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l,若线段EF能与线段AB、CD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线段EF的长度是_____.[答案521[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CD的长度,进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AB22+=CD223213+=2222当EF为斜边时,EF2221AB CD+=当EF是直角边时,EF225-=AB CD或.52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熟练利用定理和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8.在Rt△ABC中,∠C=90°,若a6,∠A=45°,则c边长为_____.[答案]3[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A=45°可知Rt△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c的值.[详解]解:Rt△ABC中,∵∠C=90°,a6,∠A=45°,∴a=b6,∴c22a b+=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记公式即可.19.如图,将两条宽度为3直尺重叠在一起,使∠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答案]63[解析]分析:先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两张纸条的宽度相等,利用面积求出AB=BC,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宽度是3与∠ABC=60°求出菱形的边长,然后利用菱形的面积=底×高计算即可.详解:纸条的对边平行,即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张纸条的宽度都是3 ,∴S四边形ABCD=AB×3=BC×3 ,∴AB=BC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即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图,过A作AE⊥BC,垂足为E,∵∠ABC=60∘ ,∴∠BAE=90°−60°=30°,∴AB=2BE ,在△ABE中,AB2=BE2+AE2 ,即AB2=14AB2+32 ,解得AB=3∴S四边形ABCD=BC⋅AE=233=63.故答案是:6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CD 上,点G 、H 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 是菱形,则AE 的长是_____.[答案]5[解析][分析]首先连接EF 交AC 于O ,由矩形ABCD 中,四边形EGFH 是菱形,易证得△CFO ≌△AOE (AAS ),即可得OA=OC ,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继而求得OA 的长,又由△AOE ∽△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EF 交AC 于O ,∵四边形EGFH 菱形,∴EF ⊥AC ,OE=O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D=90°,AB ∥CD ,∴∠ACD=∠CAB ,在△CFO 与△AOE 中,FCO OAB FOC AOE OF OE ∠=∠⎧⎪∠=∠⎨⎪=⎩,∴△CFO ≌△AOE (AAS ),∴AO=CO ,∵22AB BC +5∴AO=125∵∠CAB=∠CAB,∠AOE=∠B=90°, ∴△AOE∽△ABC,∴AO AE AB AC=,∴25845AE=,∴AE=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40分)21.计算:(12032(52)+;(242(21) (73)(73)++-[答案](152;(2)2.[解析][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得到原式=5252,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先把分母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然后约分即可.[详解]解:(1)原式=525252(2)原式=842 73 +-=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在△ABC中,∠B=30°,∠C=45°,AC=22,求(1)AB的长;(2)S△ABC.[答案](1)4;(2)2+23.[解析][分析](1)过点A作AD⊥BC于D,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D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B的长.(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1)过点A作AD⊥BC于D,如下图所示:∵AD⊥BC,∴∠ADC=90°.在Rt△ADC中,∵∠C=45°,AC=22∴AD=DC=2,在Rt△ABD中,∵∠B=30°,AD=2,∴AB=2AD=4.(2)在Rt△ABD中,∵∠B=30°,AD=2,∴AB=2AD=4.BD3=23∴S△ABC=12×BC×AD=12×2×3=3.[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熟练记牢30°,60°,90°的直角三角形中其三边之比为32及45°,45°,9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比为1:1:2.23.如图,在△ABC中,AB=AC,∠DAC是△ABC的一个外角.实践与操作:根据要求尺规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DAC的平分线AM;(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与AM交于点F,与BC边交于点E,连接AE、CF.猜想并证明: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答案](1)作图见解析;(2)菱形,证明见解析[解析][详解]解:(1)如图所示,(2)四边形AECF的形状为菱形.理由如下:∵AB=AC,∴∠ABC=∠ACB,∵AM平分∠DAC,∴∠DAM=∠CAM,而∠DAC=∠ABC+∠ACB,∴∠CAM=∠ACB,∴EF垂直平分AC,∴OA=OC,∠AOF=∠COE,在△AOF和△COE中,FAO ECO OA OCAOF COE ∠=∠⎧⎪=⎨⎪∠=∠⎩,∴△AOF≌△COE,∴OF=OE,即AC和EF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ECF的形状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①作图—复杂作图;②角平分线的性质;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4.已知,如图,E、F分别为□ABCD的边BC、AD上的点,且∠1=∠2,.求证:AE=CF.[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求得两线段相等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D,AB=CD在△ABE与△CDF中,∠1=∠2,∠B=∠D,AB=CD∴△ABE≌△CDF∴AE=C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全等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全等三角形.25.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6a+8b+10c﹣50=a2+b2+c2,试判断△ABC的形状.[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把已知条件写成三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再由非负数的性质求得三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ABC的形状.[详解]∵6a+8b+10c﹣50=a2+b2+c2,∴(a2﹣6a+9)+(b2﹣8b+16)+(c2﹣10c+25)=0,∴(a﹣3)2+(b﹣4)2+(c﹣5)2=0,∵(a﹣3)2≥0,(b﹣4)2≥0,(c﹣5)2≥0,∴a﹣3=0,得a=3;b﹣4=0,得b=4;c﹣5=0,得c=5.又∵52=32+42,即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6.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0,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 A+PE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3;(2)存在221[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F=AD=8,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6,最后在Rt△E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作出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进而求出DE',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中,AB=8,BC=10,∴∠B=∠BCD=90°,CD=AB=8,AD=BC=10,由折叠知,EF=DE,AF=AD=8,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22-=6,AF AB∴CF=BC﹣BF=4,设CE=x,则EF=DE=CD﹣CE=8﹣x,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F2+CE2=EF2,∴16+x2=(8﹣x)2,∴x=3,∴CE=3;(2)如图,延长EC至E'使CE'=CE=3,连接AE'交BC于P,此时,P A+PE最小,最小值为AE',∵CD=8,∴DE'=CD+CE'=8+3=11,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22+=221.AD DE'[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求出CE是解本题的关键.27.△CDE和△AOB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DE=∠AOB=90°,DC=DE=1,OA=OB=a(a>1).(1)将△CDE的顶点D与点O重合,连接AE,BC,取线段BC的中点M,连接OM.①如图1,若CD,DE分别与OA,OB边重合,则线段OM与A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果;②如图2,若CD在△AOB内部,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判断OM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有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③将△CDE绕点O任意转动,写出OM的取值范围(用含a式子表示);(2)是否存在边长最大的△AOB,使△CDE的三个顶点分别在△AOB的三条边上(都不与顶点重合)?如果存在,请你画出此时的图形,并求出边长a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OM =12AE ;②OM =12AE ,证明详见解析;③12a -≤OM ≤12a +;(2)存在5 [解析][分析] (1)①利用△CDE ≌△AOB 得出BC =AE ,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②作辅助线,利用△COF ≌△EOA 及三角形中位线得出OM =12AE . ③分两种情况,当OC 与OB 重合时OM 最大,当OC 在BO 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小,据此求出OM 的取值范围.(2)分两种情况:当顶点D 在斜边AB 上时,设点C ,点E 分别在OB ,OA 上.由DM +OM ≥OF 求出直角边a 的最大值;当顶点D 在直角边AO 上时,点C ,点E 分别在OB ,AB 上时,利用△EHD ≌△DOC ,得出OD =EH ,在Rt △DHE 中,运用勾股定理ED 2=DH 2+EH 2,得出方程,由△判定出a 的最大值.[详解]解:(1)①∵△CDE 和△AOB 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D =ED ,AO =B 0,∠CDE =∠AOB ,在△CDE 和△AOB 中,CD ED CDE AOB AO BO =⎧⎪∠=∠⎨⎪=⎩∴△CDE ≌△AOB (SAS ),∴BC =AE∵M 为BC 中点,∴OM =12BC , ∴OM =12AE . ②猜想:OM =12AE .证明:如图2,延长BO 到F ,使OF =OB ,连接CF ,∵M 为BC 中点,∴OM =12CF , ∵△CDE 和△AOB 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D =ED ,AO =BO =OF ,∠CDE =∠AOB ,∵∠AOC +∠COB =∠BOE +∠COB =90°,∴∠AOC =∠BOE ,∠FOC =∠AOE ,在△COF 和△EOA 中,CD ED FOC AOE OF AO =⎧⎪∠=∠⎨⎪=⎩∴△COF ≌△EOA ,∴CF =AE ,∴OM =12AE . ③Ⅰ、如图3,当OC 与OB 重合时,OM 最大,OM=11122 a a-++=Ⅱ、如图4,当OC在BO的延长线上时,OM最小,OM=12a+﹣1=12a-,所以12a-≤OM≤12a+,(2)解:根据△CDE的对称性,只需分两种情况:①如图5,当顶点D在斜边AB上时,设点C,点E分别在OB,OA上.作OF⊥AB于点F,取CE的中点M,连接OD,MD,OM.∵△AOB和△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DE=90°,OA=OB=a(a>1),DC=DE=1,∴AB =2a ,OF =12AB =22a , ∴CE =2,DM =12CE =22, 在RT △COE 中,OM =12CE =22, 在RT △DOM 中,DM +OM ≥OD ,又∵OD ≥OF ,∵DM +OM ≥OF ,即22+22≥22a , ∴a ≤2,∴直角边a 的最大值为2.②如图6,当顶点D 在直角边AO 上时,点C ,点E 分别在OB ,AB 上,作EH ⊥AO 于点H . ∵∠AOB =∠CDE =∠DHE =90°,∵∠HED +∠EDH =∠CDO +∠EDH =90°,∴∠HED =∠CDO ,∵DC =DE ,在△EHD 和△DOC 中,EHD COD HED CDO DE DC ∠=∠⎧⎪∠=∠⎨⎪=⎩∴△EHD ≌△DOC (AAS )设OD =x ,∴OD =EH =AH =x ,DH =a ﹣2x ,在Rt △DHE 中,ED 2=DH 2+EH 2,∴1=x2+(a﹣2x)2,整理得,5x2﹣4ax+a2﹣1=0,∵x是实数,∴△=(4a)2﹣4×5×(a2﹣1)=20﹣4a2≥0,∴a2≤5,∴a2的最大值为5,∴a综上所述,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综合题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取最大值时,对三角形的位置进行讨论分别求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悄.然( qiāo )荒谬.(miù)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dāng)B.要塞.(sài)瞥.见(piē)仲裁.( cái )歼.灭(qiān)C.翘.首( qiáo )荇.(xìng)寒噤.(jìn) 寒颤.(zhàn)D.屏.息( bǐng )诘.问(jié)教诲.(huǐ)素湍.绿潭(tuān)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B.填报志愿时,他又想报考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C.小明的悟性特别好,他才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王老师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D.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读来楚楚动人....。
4、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C.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骄傲撸起袖子论坛开幕日新月异——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仪征市体育局、仪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两园杯”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运动会落幕。
”C.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内容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果水银气压计没有竖直放置,所测数值与实际大气压相比将()
A.偏小
B.偏大
C.相等
D.可能相等也可能偏小
2.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受到浮力大的是()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3.一个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站立不动
B.改为单脚站立
C.赶快跑开
D.趴在冰面
4.重为2N的物体可能是()
A.物理书
B.一个图钉
C.一个鸡蛋
D.一只鸡
5.在平缓行驶的列车车厢的桌面上有一静止的小球,若小球突然向列车行驶方向滚动,这说明列车正在()
A.加速前进
B.减速前进
C.匀速前进
D.转弯
6.在高原地区要把饭烧熟,应该()
A.用小火慢慢煮
B.用猛火煮
C.用薄壁铜锅煮
D.用高压锅煮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8.在盛水的烧杯里放一木块,水没有从杯内溢出,则水对杯底的压强与不放木块相比较()
A.压强不变
B.压强增大
C.压强减小
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是.
2.护士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下端是为了. 然后将针头插入到药液中,慢慢地拉开活塞,这时注射器内的气体压强比药液上方的气压,这样在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注射器内。
3.当刮风时窗帘会飘向(填“室内”或“室外”)原因是室外空气流速比室内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填“大”或“小”)。
4.一艘轮船的排水量10000吨,在河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米3,受到的浮力是
N,轮船的总质量是,如果它从长江驶入大海,排开水的体积将,受到的浮力将(填“变大”“变小”“不变”)船身将
(填“上浮一些”或“下沉一些”)
5.小薇用25N的水平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100N的箱子,箱子没有动,那么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是N。
小薇妈妈过来用50N的力推这个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匀速前进,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N。
若加大推力,则现在的运动速度,此时现在速度的摩擦力将(填“变大”、“不变”、变小“)
6.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它的原理是在内,弹簧的与受到的拉力。
7.如图所示,重1N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当它逐渐向下压时,浮力变,没入水面后继续下压,浮力(填”变大“变小”“不变”)
8.如图所示,磁铁使钢球的发生了变化,证明两个物体不接触(填“能”或“不能”)产生里力的作用。
磁铁能钢球(填“吸引”或“不吸引”)磁
铁,因为 .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水饺刚下锅时,沉在水底,煮一会,就会上浮,这是为什么?
2.喝汽水时,插入一根细管,用嘴一吸,水便进入口中,所以说“汽水是我们用嘴吸上来的”。
这么说对吗?为什么?
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如图,容器的底面积为200㎝2,里面装有水。
求:
(1)A 点处的压强? (2)瓶底受的压力?
2.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心圆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当圆柱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示数为2.4N 。
(g=10N/kg)求:(1)圆柱受到的浮力?(2)圆柱的体积?(3)圆柱的密度?
A
20cm 10cm 7题图 8题图 四题1图
五、实验作图题(1题、2题各2分,其余每空2分)
1.木球浮在水面上,画出木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斜面上放木块A ,请画出A 的重力和斜面对A 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3.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大烧杯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的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溢出水的变化。
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作出的猜想是。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与 。
(3)如图所示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既能减小误差又方便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通过图中 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 (选填代号即可)
4.小王为了研究“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大哥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五题1题图 五题2题图 五题3题图
五题4题图
5.小明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小石头、细线、溢水杯、水、小烧杯、量筒、天平。
(2)实验步骤:
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B.用细线拴住小石头,吧小石头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用量筒测量的体积V;
D.计算小石头受到的浮力,F浮= 。
(3)小明完成该实验后从溢水杯中取出小石头直接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质量,求出了小石头的密度。
你认为小刚这样做,测得的石头密度值与实际密度值相比偏(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上、气体或液体、竖直向上;2.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小、大气压;3.室外、
大、小;4.1×104、9.8×107、1×104、变小、不变、上浮一些;5.25、50、变大、不变;6.
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性限度、伸长量、成正比;7.1、大、不变;8.运动状态、能、吸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选择题:
1.B ;
2.B ;
3.D ;
4.A ;
5.B ;
6.D ;
7.D ;
8.B
三、简答题
1.刚下锅时,浮力小于重力,过一会儿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
2.不对,因为嘴是吸出管内的空气,使管内的大气压小于管外的大气压,这样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被压入我们的嘴里.汽水并非是用嘴吸上来的。
四、计算题
1.(1)1.93×103,
2.(1)0.6,(2)60,(3)5×103/m 3
五、实验题
1. (2)
3.(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浮力与溢出水的重力
(3)E 、A 、B 、C 、D ,B 、C
(4)C
4.大于、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上升、能
5.溢出水、vg 、大。
G
F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