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 重要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总论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
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
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
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
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间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素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预防疾病微生物在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疫苗是微生物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重要应用。
疫苗通过注射微生物病原体的成分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使人体免疫于某种特定病原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疫苗接种已经成功地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比如麻疹、流感等。
其次,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良好的微生物检测和监控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二、诊断疾病微生物在医学诊断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是诊断感染疾病的关键步骤。
通过培养患者体液样本中的微生物,并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准确定位和治疗感染病原体。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微生物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以快速且高效地检测出微生物的核酸序列,从而确认感染和进行早期治疗。
三、治疗疾病微生物在医学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首先是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可以杀死或抑制致病微生物。
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除了抗生素,微生物还有其他应用。
例如,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人体健康。
此外,某些病毒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将修饰后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中,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四、优势和挑战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如低成本、高效性和广谱性。
微生物应用通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更经济实惠,因为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或人工合成进行大规模制备。
此外,微生物也具有高效性,因为它们可以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药物或其他有益物质。
微生物应用还具有广谱性,即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从感染病到肿瘤等。
解析微生物学在医疗中的重要性
解析微生物学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微生物学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引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在医疗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从维护人体健康到预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微生物学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维护人体健康1. 共生菌群保持身体平衡微生物定居在人体各个系统内,如肠道、皮肤和口腔等处,共同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共生菌群。
这些共生菌通过合成维生素、消化食物残渣和抑制致病菌的增殖等方式,对人体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肠道中的益生菌可以降低肠胃道感染的风险,并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2. 膳食纤维与益生元对肠道健康适度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为肠道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在肠道中进行发酵的过程中,膳食纤维可以产生益生元,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而有益菌则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3.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互动微生物通过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
适当暴露于微生物可刺激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强身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二、感染预防与治疗1. 感染性疾病检测微生物学在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监测方面。
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DNA、RNA或特定抗原等,可以迅速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并进一步辨别致病菌种类及其产生耐药基因。
2.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微生物学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工具。
通过对特定环境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强手卫生等措施也是为了遏制医院感染扩散。
3. 抗菌药物研发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日益严重,抗菌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学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致病菌对抗药物的机制,还提供了新型抗菌药物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三、微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1. 微生物组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得微生物组测序成为可能。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也称微生物生物体,指在肉眼无法看见的范围内,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bacteri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人体等。
细菌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好菌可以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而坏菌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 真菌(fungus):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以孢子繁殖,主要以腐解物质为营养来源。
真菌可以自发地生长在水果、面包等食物上,也可以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
4. 病毒(virus):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外层蛋白包裹的核酸组成。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繁殖,可以感染动植物和人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5. 原生动物(protozo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能量和养料,可以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也可以独立生活。
原生动物可以引起痢疾、疟疾和阿米巴病等感染性疾病。
6. 菌落计数(colony counting):用于确定细菌数量的方法,将含有细菌的液体或糊状样品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并数计落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7. 嗜热菌(thermophile):喜欢高温环境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有些甚至可以在超过100℃的条件下生存。
嗜热菌的发现为研究高温环境的生物和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一套复杂的生物系统,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犯。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排除外来物质,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9. 消毒(disinfection):一种灭活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清洁和消毒环境、物体和表面,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加热和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
10. 抗生素(antibiotic):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物学绪论⼀、名词解释1、微⽣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然界的⼀⼤群体型微⼩、结构简单、⾁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放⼤数百倍、数千倍,甚⾄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物。
2、病原微⽣物:少数微⽣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物称为病原微⽣物。
3、机会致病性微⽣物:有些微⽣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低下导致致病,这类微⽣物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物。
⼆、微⽣物的分类及特点按其⼤⼩、结构、组成等分为三类:1、⾮细胞型微⽣物是最⼩的⼀类微⽣物。
⽆典型的细胞结构,⽆产⽣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长增殖。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物⽆核膜、核仁。
细胞器不完整,只有核糖体。
DNA和RNA同时存在。
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放线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微⽣物细胞分化程度⾼,有核膜和核仁。
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
三、微⽣物与⼈类的关系绝⼤数微⽣物对⼈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且有些是必需的。
只有少数微⽣物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第⼀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1、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2、质粒(plasmid)质粒是染⾊体外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双链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3、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定的条件范围下,胞质脱⽔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个圆形或卵圆形⼩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
功能:对热⼒、⼲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的抵抗⼒。
表现为:○1芽孢含⽔较少,蛋⽩质不易受热变性;○2芽孢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渗⼊;芽孢的核⼼和⽪质中含有吡啶⼆羧酸,其与钙结合⽣成盐能提⾼芽孢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4、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层粘液性物质,厚度⼤于等于0.2微⽶,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总结性重点:1.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哪些3.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总结4.重要的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列明细菌需要记忆的重点。
6.与口腔相关的厌氧菌:【1】脆弱类【2】放线菌1. 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见,而需要借助光学乃至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有益,少数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病害。
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1.营养作用:产生人类必须的一些营养物质,如VitK2.生物拮抗:人体正常菌群占据人类表皮和黏膜,使得致病菌难以粘附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是维持人类免疫力的基础4.抗衰老作用:乳酸杆菌等在胃肠道的大量存在与长寿有明显对应性。
**科赫法则:1. 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而健康人中不存在2. 该特殊致病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3.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疾病4.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中能重新分离出该致病菌纯培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定义: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对细菌的形态观察时机: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原因:细菌在不利不环境或者衰老时产生形状多形性,亦称衰退型。
1.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结构组成的差异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三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形菌。
补充:【1】肽聚糖组成区别4.L型细菌的特点及医学意义。
【1】由来:当某些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等)破坏或抑制了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发生部分或完全缺损,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因首先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L型细菌。
【2】分类: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仅剩一层细胞膜原生质球:G-菌因有外膜保护,且胞内渗透压较低,对低渗环境仍有一定抵抗力【2】特性:1.产生因素:青霉素、溶菌酶、胆汁、抗体、补体等2.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3.培养特性:高渗低琼脂培养基,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荷包蛋样菌落4.致病性:引发慢性感染【3】医学意义:1.L型细菌在体内、外均能形成,尤其在使用于细胞壁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力,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2.在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时,L型细菌往往被漏检而造成病原菌感染的漏诊。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传播和治疗等方面。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环境中,并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微生物可以按照其细胞结构和代谢特性进行分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以原核细胞的形式存在,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真菌则是以真核细胞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病毒是最简单的微生物,它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
寄生虫是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虫和线虫等。
微生物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
细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其中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如鞭毛和菌毛。
真菌则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并且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会形成菌丝结构。
病毒只有遗传物质(基因组)和蛋白质包裹物质,寄生虫则有细胞器和不同形态的虫体。
2. 微生物的功能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一些细菌可以合成人类必需的维生素和消化道必需的酶,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
其次,它们参与到人类的免疫系统中,帮助我们对抗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入侵。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分解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清除污染物,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然而,一些微生物也能够引发疾病。
例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以侵入人体,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它们通过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途径进入,如细菌引起的肺炎、病毒引起的流感和真菌引起的念珠菌病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利用人体细胞作为宿主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导致人体组织的损害。
3. 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在防治疾病和保障公共卫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和传播规律,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对病原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医生可以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并且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2.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研究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通常由微生物产生,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对于人类健康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4. 菌落计数:菌落计数是一种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微生物样品培养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观察并计数形成的菌落数量来进行。
5. PCR: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DNA分子,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
6.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物质,用于培养微生物。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来提供适合它们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7.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染色处理后,细菌可以根据其在染色过程中保留还是丢失染色剂而被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8. 消毒剂: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用于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和病房等场所,以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
9.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用于识别和抵御入侵的微生物。
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10.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通过引入微生物或其组分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一、绪论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按照微生物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及分化组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德国医生郭霍创立了:细菌染色方法、固体培养试验、动物感染实验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现代微生物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聚合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
朊粒:比病毒更简单的没有基因结构的致病因子。
二、细菌(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呈L型细菌)、细胞膜(中介体)、细胞质(核质、质粒、异染颗粒)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功能:抗吞噬,与致病性有关;抗干燥,渗透屏障;黏附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运动,有的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黏附作用,与治病性有关;还可以经接合转移遗传物质)、芽孢(有强抵抗力,是灭菌指标;用于鉴别特殊细菌;可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传染源)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意义:用于细菌鉴定、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的特有结构,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而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位于菌体的侧面或中间部,可有一个或者多个。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测量单位:um)细菌的形态特征代表菌球菌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有两个菌体成对排列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无规则地粘连成链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无规则的粘连在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直杆菌大、中、小炭疽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布鲁菌分枝杆菌呈分枝状生长结核杆菌棒状杆菌菌体末端膨大呈棒状百喉杆菌梭杆菌菌体两端尖细呈梭状坏死梭杆菌螺形菌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或弧状霍乱弧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鼠咬热螺菌螺杆菌菌体细长呈弯曲型s型或海鸥型幽门螺旋杆菌(二)、细菌的鉴别及基本培养基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的生化反应合成为IMViC:I指吲哚实验、M指甲基红实验、Vi指VP实验、C指据元酸钠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0.2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0.2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3.芽胞: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4.鞭毛: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5.菌毛: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6.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7.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8.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9.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0.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1.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2.消毒:是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13.灭菌:是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千、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治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
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细菌(Bacterium):属原核生物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广义:各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细菌分类:球菌:双球、链球、葡萄球菌、四联球、八叠球菌。
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杆菌、螺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复杂的多聚体,细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
G+菌的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G—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
磷壁酸的主要功能是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是G+菌的主要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同时膜磷壁酸还在细菌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细菌的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
用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G+,紫)和阴性(G-,红)菌。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外的物质交换、带有抗原表位,诱发免疫应答。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细菌学总论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
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医学微生物重点
临床系(临本+英双)微生物复习讲义(因涉猎广泛,按个人爱好复习)1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三大类型?答:依据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等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通过核酸复制方式增殖。
如病毒,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不进行有丝分裂。
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进行有丝分裂,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同时含有两类核酸。
如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和多细胞的霉菌。
3·微生物的八大种类?答:依据微生物各种的特征分为八大类: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病毒。
(三菌四体一病毒)4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5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细胞壁的功能:. 保护细菌抵抗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细胞破裂;. 维持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转运2屏障作用3产能基地4生物合成3)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重要结构:1核糖体与真核细胞不同,抗菌素作用部位2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3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4)核质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6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1)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功能:1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作用,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常用微生物及寄生虫中英文名称翻译
医学常用微生物及寄生虫中英文名称翻译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中英文翻译名称:细菌(Bacteria) -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可以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
病毒(Virus) -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微生物,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等。
真菌(Fungi) -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鹅膏菌(Aspergillus)等。
原生动物(Protozoa) -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可以寄生于人类或动物的体内。
常见的原生动物包括:疟原虫(Plasmodium),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等。
蠕虫(Helminths) - 蠕虫是一类多细胞寄生虫,分为线虫和扁虫两种,常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或其他组织中。
常见的蠕虫包括: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银屑病蠕虫(Schistosoma),肠吸虫(Taenia)等。
疟原虫(Plasmodium)- 疟原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于蚊子体内并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它是引起疟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感病毒属于病毒家族,分为甲、乙、丙三型,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艾滋病病毒(HIV) -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病毒,感染者会患上艾滋病,该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逐渐损坏。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微生物相关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特性、代谢、致病机制以及微生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医学微生物学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医学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藻菌等,真核生物则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纤毛虫等。
其中,细菌是医学微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细胞壁是细菌的外层保护层,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膜则位于细胞壁内部,具有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菌内部的液体环境,包含有机物质、酶和细胞器等。
核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通过DNA和RNA参与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增殖和分裂两个过程。
细菌在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快速繁殖。
细菌生长的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氧气浓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加细胞数量,实现快速繁衍。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通过代谢反应获得能量和合成细胞组分。
代谢反应可分为好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两种类型。
好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产生大量的ATP和水。
而厌氧代谢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成较少的ATP。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对其生长和致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部分微生物可以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并繁殖、释放毒素,引发疾病。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肺结核的发生。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可以寻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与诊断方法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是很重要的临床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芽胞椭圆性,有周鞭毛,无荚膜
严格厌氧
肉毒毒素
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
无芽胞厌氧菌
G+和G-球菌和杆菌
化脓性感染,内源性感染,败血症,牙周感染
牛黄解毒片,甲硝唑
放
线
菌
属
与
诺
卡
菌
属
放线菌属
G+,不形成气生菌丝
厌氧或微需氧
龋齿,牙周炎,面颈部感染
从脓或痰中找硫磺样颗粒(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克林达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注射流脑荚膜多糖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儿童可口服磺胺类药物预防
淋病奈瑟菌
血琼脂培养基,不溶血,专性需氧,菌落圆形凸起,灰白色,有黏性
菌毛,外膜蛋白,LOS,IgA1蛋白
淋病
人类无天然抵抗力,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免疫力不持久,再感染普遍存在,无有效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肠
粪-口传播
甲肝减毒活疫苗,国外已有灭活疫苗
增值周期长
乙肝(HB V)
有包膜,大球形,小球形,管形
DNA
病毒性肝炎
输血,医源性,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
30~160天
乙肝疫苗预防,无特效治疗方法
丙肝(HCV)
有包膜
RNA
黄病毒属
病毒性肝炎
输血,医源性
丁肝(HDV)
有包膜
RNA
缺陷病毒,拟病毒
病毒性肝炎
输血,医源性
结核病,
肺部感染,1原发感染2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卡介苗(BCG)
长期用药易发生耐药性变异
麻风分支杆菌
类似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病
动
物
源
性
细
菌
布氏菌属
G-,无荚膜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
专性需氧
内毒素,荚膜侵袭性酶
引起母畜流产
鼠疫耶氏菌
G-,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内毒素
鼠疫,通过鼠蚤传染给人类
炭疽芽胞
培养条件高,需触酶、血液(血清),菌落细小、灰白色,α溶血,兼性厌氧,有自溶现象,能被胆汁溶解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IgA蛋白,磷酸壁
人类是唯一自然宿主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属
G-
双球菌,无鞭毛芽胞,有荚膜菌毛
培养基需血液血清,专性需氧,菌落无色透明,似露滴状,不溶血
菌毛,荚膜,和脂寡糖(LOS)
杆菌
G+,无鞭毛,有氧形成芽胞,有毒菌株含有荚膜
需氧或兼性厌氧
荚膜和炭疽毒素
食草动物炭疽病病原菌。易引起皮肤肺肠炭疽
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肠道杆菌
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
弧菌
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厌氧菌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无芽胞厌氧菌+/-
霍乱:腹泻物如米泔水样,自然条件下,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感染后,有牢固持久的免疫力,少见再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
G-,无芽胞荚膜有单菌毛
嗜盐性,不耐热
耐热直接溶血素,耐热相关溶血素
主要食物中毒
浅表感染,败血症
培养SS培养基和嗜盐菌培养基
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引起
厌
氧
性细Biblioteka 菌厌氧芽胞梭菌属破伤风梭菌
G+,无荚膜,芽胞正圆形,有周鞭毛
侵袭力有关: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M蛋白,黏附素,荚膜
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
侵袭性疾病:(1)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2)其他系统感染(炎症,如扁桃体炎)
毒素性疾病:(1)猩红热(2)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青霉素G
肺炎链
球菌
G+
无鞭毛芽胞,在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
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预防注射狂犬疫苗
菌类
细类
性状
致病性
免疫与预防
其他
基本
生化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球
菌
葡萄球菌
G+
球形或椭圆形
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兼性厌氧或
需氧,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有的菌株β溶血,普通培养基可生长
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落/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侵袭性疾病:(1)局部感染(局部化脓性炎症)(2)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放线菌+,诺卡菌+
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分支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支杆菌
动物源性细菌
布氏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
有荚膜
病毒
病毒类
病毒
结构性状
所致疾病
免疫治疗
其他
形态
核酸
其他
致病性
传播途径
潜伏期
呼吸道病毒
正黏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球形或丝状,有包膜,螺旋对称(核衣壳)
分阶段单负链RNA
败血症
常用消毒剂敏感,病愈后有较牢固的免疫力,很少有在感染。
检验:肥达实验
对热抵抗力不强,可在沙土中过冬
弧
菌
属
霍乱弧菌
G-,单鞭毛,呈弧形,鱼群状排列,运动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样
兼性厌氧,耐碱不耐酸和干燥,TCBS培养基
侵袭力:菌毛,鞭毛,血凝素(HA)
霍乱肠毒素,AB两个单位。B结合单位,A毒性作用
专性厌氧,β溶血,不发酵葡萄糖,不分解蛋白质,菌落边缘不整齐
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毒性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
病愈后不能获得牢固的特异性免疫,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预防治疗
产气荚膜梭菌
G+,芽胞椭圆,无鞭毛,有荚膜
不严格的厌氧生长
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气性坏疽(主),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
单纯疱疹病毒
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有糖蛋白刺突
双股DNA
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产生明显的CPE(细胞病变效应)
疱疹
注射特异性抗体
简称HSV,人类是唯一宿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或带状疱疹
11~12天
减毒活疫苗
几乎所有人都接触过
EB病毒
其他病毒
狂犬病病毒
弹头状,螺旋对称,有糖蛋白刺突的包膜
单负链RNA
已得到全球范围控制,有望成为第二种被彻底消灭的疾病
急性
肠胃
炎病
毒
轮状病毒
球形,无包膜,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双股RNA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抵抗力
各种腹泻,温带秋季发病季节
粪-口传播
24~48h
特异性减毒活疫苗
急性肠胃炎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肝炎病毒
甲肝(HAV)
无包膜,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
RNA
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有黄疸
兼性厌氧,OH抗原
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人类细菌性痢疾,粪口传播,潜伏期数小时-7d,多数1~3d
消毒剂敏感,磺胺类抗菌药敏感,免疫期短不稳定
标本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沙门菌属
G-,有周鞭毛,无荚膜
S型菌落,不发酵乳糖和蔗糖,O,H,Vi抗原
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P90
胃肠炎(食物中毒)
属正常菌群,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内源性感染。
诺卡菌属
多为G+,能形成气生菌丝
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化脓性感染,多发于足部和脚部
磺胺类药物
棒
状
杆
菌
属
白喉棒状杆菌
G+,亚甲蓝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
需氧或兼性厌氧,血琼脂平板生长,含凝固血清的吕氏血清培养基,异染颗粒明显,能吸收亚碲酸盐并将其还原成元素碲菌落成黑色
白喉毒素
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假膜性肠炎(4)毒性休克综合征
人类有天然免疫力,患病恢复之后的免疫力不牢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清洁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
链球菌
G+
无芽胞,菌毛,幼龄菌可形成透明质酸荚膜,老龄菌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可呈G-
多数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
培养基需加入天然成分,在血清肉汤中呈絮状沉淀生长
戊肝(HEV)
无包膜
RNA
病毒性肝炎
粪-口传播
黄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有包膜,球形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源为家畜或家禽
蚊虫叮咬
乙脑灭活疫苗
猪最易被传播
登革病毒
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
蚊,埃及伊蚊
流行于热带亚热带
森林脑炎病毒
蜱
灭活疫苗接种进人森林,穿防护衣袜,皮肤涂擦邻苯二甲酸脂
出血热病毒
埃博拉病毒
鼠类传播
疱疹病毒
一般不侵入血液,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主要致死原因为窒息
白百破三联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DPT),注射白喉类毒素,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DT)
飞沫传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分
枝
杆
菌
属
结核分枝杆菌
脂质高,不易着色,常用齐尼抗酸热色法
专性需氧,罗氏固体培养基,
无内毒素,代谢产物,索状因子(糖脂)
流行性腮腺炎
飞沫
14~21天
疫苗接种是唯一有效预防措施,MMR
人是唯一宿主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