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朗诵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现代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样的感觉?诗歌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诗歌学习(10分钟)1. 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讨论与分享(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朗诵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课堂活动与实践(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挑选出本节课学习的两首现代诗中,最具画面感和情感的一首,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2. 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角色分配和表演排练。
3.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现代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学生活动以独立思考、独自体会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组国的情操,激发朗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 、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朗读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去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
追上了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一曲《回家的人》,唱出了游子心头那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乡愁。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排遣;乡愁是余光中跨越海峡的真情诉说;乡愁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情思……乡愁如水,点滴情深;乡愁如茶,历久弥深。
我们侧耳倾听,席慕容为我们唱响感人肺腑的长城谣,潸然泪下;我们屏气凝思,纪弦为我们讲述一片槐树叶的故事,动人心弦。
二、赏析《长城谣》1、介绍作者:席慕容,台湾女诗人,蒙古族。
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因此拥有大量读者。
2、播放《长城谣》朗读录音(1)正音:焉支yān zhī 隘口ài 蹲踞dūn jù躯体qū 焚fén 敕勒chì lè(2)解词:焚——烧。
蹲踞——两腿弯曲,像坐一样,但臀部不着地。
诗中用来形容长城稳健、雄伟的姿态。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三、整体感知: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这首诗属于哪一类?明确:《长城谣》属于抒情诗一类。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3、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教学难点: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1、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1)2、跨越障碍:(幻灯片2)(三)、进入文本1、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师点评。
2、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
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或自告奋勇。
3、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幻灯片2)4、再读诗歌,尝试圈点每小节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能说说其中的依据。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5、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生回答)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所以读的时候要轻快,活泼一些,要符合少年的这种性格。
6、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我们说成是小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明确: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
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幻灯片)7、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明确: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
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
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所选诗歌为《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两首诗歌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不仅能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学习到现代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把握: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深层意境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引导来帮助学生。
2. 现代诗鉴赏方法:学生对于现代诗的鉴赏方法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现代诗。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图片和朗诵视频。
2. 课文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现代诗二首》的课文教材。
3. 诗歌朗诵音频:准备相关诗歌的专业朗诵音频,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登鹳雀楼》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王之涣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朗诵:学生代表上台朗诵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 诗歌《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诗歌作者:王之涣- 诗歌意境关键词:登高望远、自然景观- 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体验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诵两首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韵律可能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学会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难点:欣赏现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两首诗歌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图片和音乐: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诗歌的录音,让学生先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呈现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标注生词和重点语言表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
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板书:生活)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
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2、人读生词并理解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微笑着走向生活)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括《花牛歌》和《黄山奇石》两首诗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习这两首诗歌,通过朗读、感悟、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黄山奇石》中奇石的形象和寓意。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诗歌鉴赏方法,独立品味诗歌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两首诗歌,注意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 鉴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学会独立品味诗歌。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二首》2. 诗歌名称:《花牛歌》、《黄山奇石》3. 鉴赏方法:关注形式、内容、情感4.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诗歌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两首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运用课堂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品味,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结合课堂所学,为《花牛歌》或《黄山奇石》创作一幅插图,表达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独立品味诗歌,课堂氛围活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品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诗歌朗诵等音频资料。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3《现代诗二首》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3《现代诗二首》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朗读课文《现代诗二首》。
2.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诗歌的内涵。
4.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2.启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文朗读录音。
3.课堂笔记、黑板。
五、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现代诗二首》的主要内容。
2. 导入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乐韵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学习课文
•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5. 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创作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学习过程,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
•让学生背诵课文《现代诗二首》,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诗歌的内涵。
八、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两首》选入了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本节课的两首诗分别是《所见》和《小池》,都是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现代诗。
它们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哲理,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现代诗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的深层意境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深层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所见》和《小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四年级学生,主要教学内容为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通过深入挖掘诗文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两首《现代诗二首》;2.通过学习诗歌,提升学生对情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难点: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提炼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诗歌开篇的场景或情节,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猜测诗歌内容。
2. 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分段解析诗歌,注重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 朗诵和背诵(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重点表达情感;•分组背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4. 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传达;•讨论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5. 创意表现(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和表现;•展示学生的作品,分享不同的诠释。
6.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思考对诗歌的理解有何提升;•学生分享感悟和体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学生课堂表现评分:包括活动参与度、发言表现、背诵情感表达等;•学生创意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愿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好,收获收获更多语文的乐趣和启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四上《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2.《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
3.《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
4.“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学生完成巩固训练
五、全课总结
(1-2分钟)
我们通过对诗歌内容的了解,结合景物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到现代诗的意境。请带着这些方法步骤去读更多的现代诗歌。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自由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教学“四单”设计
个性化修改
第一单:预学指导单
1.我能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你能给这两个画面各取一个名字吗?
( )图 ( )图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
任务一:观花牛休闲
步骤一:朗读诗歌,寻找景物,想象画面
读《花牛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画出来。思考:这些景物构成了哪些画面?
1.《花牛歌》描写的景物有()()()()()
2.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有:、 、
。
步骤二:分析内容,解读画面
这首诗歌描绘了四幅画面,将它们连起来进行想象,思考:花牛是怎样的形象?
步骤三:理解画意,发挥想象
花牛在草地里还能做什么?仿照着写一写吧!
花牛在草里,
。
读诗歌,想画面
读了这首诗,
我仿佛看到:
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我看到了: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想象中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准备】教学PPT,音频资料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第一单元的学习,本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了月光下的静谧温馨。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3课《现代诗二首》,继续到字里行间寻找大自然的美。
齐读课题:3《现代诗二首》(板书:3现代诗二首)师: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它们是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3.简介作者,引发兴趣。
刘大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秋晚的江上》是诗人1923年的作品。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作字句清新,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学生自学诗歌1.初读诗句,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认读字词。
提示:“巢”是翘舌音;“眠"的读音是mian.不能读成min。
(3)识记生字。
出示:“巢的小篆字形,引导:你怎么记住它点拨:“巢”是象形字,下边是树木,上边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是鸟筑巢于树上。
看图理解词语。
出示:“芦苇"和“剪秋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生自由读诗歌,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个人自读一同伴互读一指名朗读)2.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
如:双翅/一翻,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把斜阳/掉在江上;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现代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现代诗的文本。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现代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第一首现代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展示第二首现代诗,重复上述步骤。
三、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首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互动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诗,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情景。
(2)提问学生: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到哪些与大自然有关的诗句呢?从而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疏通文意。
3.精读课文(1)学习《秋晚的江上》。
①指名读《秋晚的江上》,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如“归鸟”“斜阳”“芦苇”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秋天傍晚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花牛歌》。
①指名读《花牛歌》,思考:这首诗描写了花牛在哪些地方做了什么?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地点和动作,如“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等,体会花牛的活泼与可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花牛的俏皮与可爱。
4.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回顾两首诗的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
(2)提问学生:学习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收获?5.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仿照这两首诗的写法,写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与诗人相关的材料。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六、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赏析诗歌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
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6、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