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赵进
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体会
![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e85208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b.png)
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体会海绵城市建设,听起来是不是很新鲜又有趣的概念呢?就好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吸水、能蓄水、还能渗水。
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咱可是有不少经验可以分享的呢。
以前的城市啊,一下大雨就积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片。
那水没处去,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道路成了河,汽车像小船一样在水里艰难前行,行人更是苦不堪言,鞋子袜子全湿透,感觉就像走在水帘洞里。
这时候就想啊,要是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把这些水都吸收掉该多好。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
比如说城市里的公园、绿地、湿地这些地方。
这就好比是城市的小水库、小海绵。
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海绵垫,雨水落下来的时候,它就大口大口地把水喝进去。
那湿地就更厉害了,就像一个超级大水盆,不但能存水,还能对水进行过滤净化呢。
有了这些绿色的小海绵,城市里的水就有地方去了。
再说说建筑和小区吧。
以前的建筑和小区,地面都是硬邦邦的水泥地或者柏油路,水根本渗不下去。
现在不一样了,好多小区开始采用透水铺装。
这就像是给地面穿上了带孔的鞋子,雨水可以顺着这些小孔渗到地下,而不是都积在地面上。
还有一些建筑的屋顶也进行了改造,不再是那种只挡雨的屋顶了,而是变成了绿色屋顶。
种上花草之后,屋顶就像戴了顶绿色的帽子,下雨的时候,这顶帽子也能吸收不少雨水呢。
排水系统的改造也是重中之重。
以前的排水系统就像一根直肠子,雨水来了就一股脑地往河里排,根本不管河里能不能承受得住。
现在呢,排水系统变得更加智能了。
它就像一个有智慧的管道网络,能把雨水合理地分配。
一部分雨水被送到地下的储水设施里储存起来,等到干旱的时候还能拿出来用;另一部分雨水才慢慢地排到河里,这样就不会让河流一下子被洪水淹没了。
海绵城市建设可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咱老百姓也能出份力。
比如说在家里,我们可以用一些雨水收集装置。
像那种简单的大水桶,放在屋檐下,下雨的时候就能收集不少雨水。
这些雨水能干啥呢?可以用来浇花啊,这就像给花花草草喝天上降下来的甘露一样。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性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290c7d114791711cd79174c.png)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性探讨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前发展条件下城市水资源短缺及洪涝灾害等多种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两者之间的发展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建设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归纳了目前我国主要试点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情况,分析总结了绿地系统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即首先要满足城市对生态环境和美观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的同时担任缓解城市旱涝灾害的功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1 引言随着近几年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科技的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城市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
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加、自然土地被硬化为混凝土路面、绿地的减少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正在面临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双重威胁。
“海绵城市”的提出是为了缓解上述不利因素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威胁。
其核心理念在于建设一套使城市自身具有环境调节弹性,可以自行调整城市水资源调配的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原因是绿地作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水资源调节能力。
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城市绿地系统的“海绵”设计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 海绵城市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关系2.1 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具体内涵指的是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降雨集中的季节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将雨水赋存于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当城市遭遇高温和干旱等缺水的环境时城市水循环系统又能将之前储蓄和净化的雨水释放。
使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不因降雨、开发活动等因素而影响,从而达到生态平衡,实现构建良性的城市生态循环系统。
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综合、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总体而言,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和响应自然。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需要从城市的水系、城市道路系统及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给排水系统几个方向着手。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16607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d.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显。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调节城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环境建设的需求。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旨在降低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城市水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内涝控制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在这种理念下,城市绿化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发雨水资源,优化绿地设计传统的城市绿化往往只关注美化城市环境,忽视了雨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中,需要将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考虑进来。
通过在城市绿地中设置生态鱼池、旱地河、生态缓冲带等设施,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城市景观展示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地设计,优化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化的作用。
二、创建绿色渗透系统传统城市绿化往往是靠直接排水实现排水的。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中,需要将城市绿化与渗透结合起来,创建绿色渗透系统。
通过在城市绿地中设置休闲广场、花坛、雕塑等设施,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地表的渗透性,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渗透技术,逐步将城市中的雨水纳入地下水资源中,创造一个绿色且渗透性强的城市环境。
三、植物多样化布局,提高城市生态价值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环境建设的需求。
通过开发雨水资源、创建绿色渗透系统、植物多样化布局等方式,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调节城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等目标。
未来城市绿化应该继续强化与海绵城市理念的结合,不断创新绿化技术和设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ceafe1a76e58fafbb00330.png)
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1建设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对城市原有大多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三个层面[1]。
对于城市绿地来说,首先,在能产生雨水水量径流的起始场所,通过建造屋顶花园、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物群落、铺设透水砖等景观元素汇聚并吸收降水,补充地下水源。
其次,当降雨应力能力大于地面入渗能力时,则通过植栽、洼沟、雨水跌水等一系列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过滤净化雨水,再将溢流的雨水汇集运输到生态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雨水塘等。
景观湖沼容量达到饱和,则溢流至人工蓄洪计算机控制池或城市河道[3]。
2武汉城市绿地中工程海绵城市中优劣势及应对策略2.1优劣势分析(1)水资源丰富,优于水也忧于水水银武汉市域范围内的湖泊诸多,水网纵横,魔教河泽星罗棋布,水体面积约占25%。
如何保护充分运用和利用好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武汉的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的风险问题也逐渐突出,内不能蓄,外不敢排,饱受内河污染的忧患。
(2)山水格局突出,水绿交融,基础良好武汉是山水园林独具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率达33.8%,城市绿地具有空间开阔,占地面积大,能贮存大量的雨水资源。
水绿交融的格局,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异良好载体,而园林绿地必定是海绵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雨水花园的建设还是在低影响开发等体系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水专题研究较多,有一定的科研布设与技术基础都市发展区中划定了1814km2生态底线,率先制定基本完成湖泊“三线一路”(蓝线、绿线、灰线、环湖路)保护规划等等,都为特大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依托已有试点,合理筛选可用措施①武汉市相关理念已经初有尝试。
解放公园改造中,水循环利用管理系统的建设。
洪山广场、汉口江滩等众多项目透水材料的运用都重要是重要的试点。
特别是武汉市绿道汤宝如系统的建设,树脂透水材料的选用就更加广泛。
对于屋顶花园建设的大力推进也有利于雨水的收集与回用。
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5012d26c1c708a1294a445d.png)
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探讨导读: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开发是目前我国的重点开发方向。
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节省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公园绿地的建设和规划与海绵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海绵城市规划是以公园绿地系统为基础,虽然从建设结构上来说,两者有很大区别,但是在功能上绿地系统会为海绵城市系统提供辅助功能,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通过对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所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能够如何加快建设策略。
关键词: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占有率能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淡水拥有量却非常少。
而近年来很多地方也会产生干旱缺水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我国开始大力开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以此来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缓解干旱的问题。
然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1公园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1.1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城市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就目前为止,我国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对水资源的利用还是存在很大不合理性。
当有大量降雨情况时,不能做到对其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降低了水源的利用率。
同时,在对生活用水、工厂用水等污水的排水设施上,也未能进行合理的净化安排,造成河水、地下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感染干净水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2受到传统的清扫方式的影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来说,公园绿地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但是,在进行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时,由于一些细节问题,会对海绵城市建设所收集的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那就是,当进行日常的清扫时,传统的清扫模式会有可能将道路中的污垢扫进绿化带,这样就会对海绵城市建设时所收集的水资源产生污染,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限制了它的发展。
同时,也降低了公园绿地系统对于海绵城市的辅助成效,所以,看似简单的清扫问题也可能会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块绊脚石。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1c968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c.png)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摘要:随着全球异常升温,近几十年来热带风暴、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愈发频繁,加上快速城镇化,不透水地面易形成不受控的地表径流,因此“混凝土森林”城市不具备足够的雨水吸收、净化和过滤等生态功能。
大面积地面的硬化,大大降低了绿化对雨水的蓄滞作用,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司空见惯,易产生传染病传播、人员流离失所或死亡等社会问题,还会造成市政交通、建(构)筑物、城市绿地、车辆等遭受洪淹事件。
在各大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灰色设施是我国主要的、被广泛接受的城市雨洪管理和排水系统,海绵城市综合考虑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影响与评价、长期社会环境效应,建设城市水生态系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引言为解决城市雨洪管理、水资源利用与城镇化建设的矛盾,优化城市蓝绿空间,进行水资源管理,以应对洪涝灾害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城市。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海绵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指南,我国海绵城市设施进入高速发展建设阶段,以优化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再利用。
1、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需要把握好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从而强化建设力度,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益。
首先,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其建设内容相对广泛,其中包括了各种彩叶植物、花卉等。
在园林绿化工程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发挥出各种植被苗木的关键作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并对当前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
其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其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且养护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长期性。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需要通过专业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手段,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生长效率,达到园林建设景观要求。
浅议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
![浅议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caa3d4c51e79b89690226b4.png)
浅议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以城市绿地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不仅便于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技术措施,也有助于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相互指导,从而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防护、游憩娱乐、美化环境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辅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发挥出城市绿地更大的潜力。
本文以西宁市海湖新区为例,探讨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
标签:城市开发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1、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大量不透水硬化下垫面取代了原先的自然下垫面,阻隔了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诱发了“热岛效应”、“内涝”、“缺水”、“雾霾”等城市病。
城市过度开发建设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的均衡态势,使人类尝到了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苦果。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愈发强烈,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来改变城市困境,于是“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城市中除去一些透水铺装的广场、道路和人工调蓄池以外,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中面积最大、吸水率最高的海绵。
城市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自身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的职能。
城市绿地广泛、均匀地分布于城市之中,以城市绿地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不仅便于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技术措施,也有助于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的建设目标。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相互指导,从而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海湖新区位于湟水河西宁河段的上游,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湟水河及黄河流域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迫切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宜居新区。
2、海湖新区现状2.1现状概况海湖新区是西宁市城市西部一片全新开发的城区,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赵进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赵进](https://img.taocdn.com/s3/m/5ff50e6dd1f34693daef3ee7.png)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赵进摘要:现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满足城市各行业水资源的供应及排放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将城市比喻成一块“海绵”,在雨季进行吸水,并进行储存和净化,在旱季放水、排水并且提供生活用水,从而能够增加城市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措施绿地海绵化建设极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引言海绵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和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所,需要人们在推进城市园林规划建设的同时,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从而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呈现出较为平衡的状态,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并解决城市内雨水超标的问题。
1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分析1.1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前些年,农村没有被污染,其生态系统也未被破坏,可以称作是海绵农村,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海绵化建设。
但在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废水、污水流向农村,对农村的自然排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就城市而言,虽然也新建了排水系统,但都属于“硬”排工程,生态排水设施极为少见。
在此情况下,即使城内保留了河流,也是修堤筑坝,裁弯取直,渠化河道,有的还将明河改暗河、甚至变成道路,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特性;此外,从功能上方面来讲,主要将城市河流用于泄洪、排污,以致其生命生态特征消失殆尽。
1.2城市绿地规划过于形式化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工作存在过于重视审美需求、忽略绿地功能性的问题,人们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过于浅薄,将城市绿地规划工作集中在了景观植被的布设上;此外,为了提升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利用了大量雕塑等人造景观,造成了城市绿地空间浪费问题,甚至还有单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情况,利用假花、喷漆等形式,假装完成城市绿地规划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不仅无法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还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城市绿地规划的功能性和意义也无法得到体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88bfee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3.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以利用城市内外的自然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绵城市中,绿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1. 提高城市绿地比例城市绿地是城市的“肺”,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
提高城市绿地的比例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扩大公园和绿地的面积,增加街道两侧的绿化带,打造垂直绿化和城市屋顶绿化等方式来实现。
2. 构建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净化、储存和利用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内的排水问题,还可以提供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3. 强化植物选择在城市绿化中,植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应尽量选择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的植物,比如能够抵御干旱、耐污染、抗病虫害的植物。
应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组合,提高绿化效果和景观价值。
4. 打造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净化水质、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
可以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或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生物过滤和土壤的吸附,将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提供了自然景观和观赏价值。
5. 推广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在屋顶上种植草坪、花草等植被,可以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绿色屋顶还可以收集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和水污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是提高城市绿地比例、构建雨水花园、强化植物选择、打造湿地生态系统和推广绿色屋顶。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61a2f7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c.png)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摘要:绿化在当前城市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国家提出了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于是就有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这种思想,是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园林绿化;雨洪管理1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意义根据有关数据的统计,全国80%的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问题,但是这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却是矛盾的,所以,为了解决水环境的污染,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的思想。
景观设计源于对自然的模拟,乃至超越,以此为基础,景观建筑所能实现的生态美学和生态效益,是实现海绵城市功能的最好方法。
通过将海绵城市技术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创造出高质量的海绵景观,实现多重目标、效益和价值,使城市生态文明的效益最大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园林设计与施工原理2.1总体计划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设计人员要科学灵活地运用理念、知识和技巧,对景观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其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从而充分体现园林的功能价值。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海绵城市”为指导的“总体规划”。
园林绿化的设计要与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紧密联系,并与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协调,使其与附近区域的地下通道、街道等相互联系。
2.2系统原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建设困难,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景观因素,从宏观上控制功能分区,对植物景观进行系统设计、优化,提高设计效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3环境保护海绵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此,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既要注意美观,又要注意生态环境。
首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植物、湖泊、湿地等,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损害;其次,根据园林地域的地形、气候特性,选择本地的植物,增强园内景观与生物的协调性、互动性;通过运用海绵城市技术,对园区的水资源进行循环调节,增强其自身的生态修复能力,以达到高生态效益。
城市建设中海绵措施常见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中海绵措施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43178551e79b8968022654.png)
2 6 2-
工 程 科 技
城市建设 中海绵措施常见问题分析
张 巧 艺
( 沈阳市第一 中学, 辽宁 沈阳 1 1 0 0 4 2 )
摘 要: 在海绵城 市低影响开发建设 中, 绿地入渗 、 树 池、 景观水池等是 常见 的几种技 术措施 , 但是在项 目建设 中经 常存在一 些不足 之处。本 文针 对三种海绵措施建设 中存在 的误 区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了修 正建议 。 关键词 : 海绵城 市 ; 低影响开发 ; 绿地入渗 ; 树池 ; 景观水池 近些年 , 很 多大城市都发生 了一定程度 的内涝 , 出现 了“ 城 市看 水 的功能 , 景观效果也会丧失殆尽 。如果一定要强化绿地 滞留雨水 海” 的现象 , 对人 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 财产安全造成 了很大的影响 。 的效果 , 可以采用植草浅沟 , 也可以在浅沟内种植其他植物 , 达到雨 为了解决城市 内涝 问题 , 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在总结 国内外经验教训 水滞 留和景观效果的双重 目的。 的基础上 , 先是提 出了低影 响开发理念 , 而后将其扩展 提升至 国家 2 . 2树池 层 面, 制定 了一系列海绵 城市建设的法规政策 和技 术措施 , 并 实行 城市建设 中绿 化措 施除 了绿地 , 种植各 种树木则是另 外一种主 了城市试点 , 以此推动海绵城市 的建设 , 减少降雨造成 的不利影响 。 要方式 。城市 中的种植树木与 自然界中的天然树木相 比, 得到 了相 由于国家政策 的支持和相关技术 的保障 , 海绵城 市建设取得 了一定 当多的人为呵护 。在 市政道路两侧往往 每隔一定距 离就会有 一棵 的成绩 , 并且逐渐大众化 、 常识化 , 广大普通群众都对 此有 一定 的了 树 , 对美化环境 和净化空气质量起到 了很大 的作用 。由于城市建设 解, 但 是在城市建设 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还存在 不足之处 , 需要予 以 形 成的硬化路面 , 树 木生长所需水 分都 要从 其周围一米见方的树池 改进 , 以实现城市建设中社会效益 、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统一 。 获得。城市道路两侧树池 的边缘往往用条石砌筑 , 树池 内部则经常 1 海 绵 城 市 建 设低 影 响 开发 简 介 铺 上植草砖 、 木板条 、 塑料方格 等 , 这 种做 法似乎 已经司空见惯 , 仔 海绵 城市是对城市建设 中雨水来龙去脉 的形象称 呼, 希望城市 细思考就会发现 这种做法 的透水率 很低 , 特别是植草砖 , 时间一长 像海绵一样 , 下雨时吸水 、 蓄水 、 渗水 、 净水 , 在需 要的时候将蓄存的 就会压实土壤 , 使土壤 的透水性极大 降低 , 因此 每年春天要 将植草 水释放出来加 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 原有生态 系统 砖翻出来重 新铺砌 , 增加了后期的维护 费用 。 笔者认为 , 树 池内应该 既可 以增加树 池的透水面积 , 也 可以发挥美化环境 、 的保护 、 生态恢复和修复 、 低影 响开发等 , 其 中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 种植绿色植 物 , 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净化空气 、 改善微气候的功能。 低影响开发是 指城市建设场地 开发过程 中 ,通过采取 源头控 2 . 3 景 观 水 池 制、 分散式措施等技术维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低影响开发通常采 无论在居 住小 区还是 在公 园里 ,为 了营造轻松 温馨 的生活 氛 用源头 削减 、 中途转输 、 末端调蓄 等多种 手段 , 通 过渗 、 滞、 蓄、 净、 围, 常常会建设景观水池 , 包括涌泉 、 喷泉 、 溪流、 镜池等 。根据 景观 用、 排 等多种技术 , 实现水文健康循环 , 维持或恢复城市 的“ 海绵” 功 效果 的需要和现场实际情况 的不 同 , 景观水池会做成不 同的形 状和 能, 具体采用 的措施包括生物滞 留池 、 植 被浅沟 、 渗 透铺 装 、 雨水花 深度 。景观水池 的初期充水和平时补水取 自市政 自来 水管 网、 地下 园、 湿地 、 雨水塘 、 雨水池等。 水或者其他 非传统水源 , 由于 目前水 资源短缺 , 相关法 规开始 限制 2海绵措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使用 自来水或者地下水补充景观用水 ,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非传 海绵城市 建设过程 中采取 的低 影响开 发技术无疑会 降低 区域 统水源 的开发与利用 , 特别是雨水很适合用 于景 观用 水的补水 。雨 内雨水 的外排量 , 增加本地雨水利用效率 , 改善生态环境。但是 , 在 水经过管道收集进行适当的处理之 后补 给景观水池 , 或者景观水池 城 市建设过程 中的措施 往往应用不 当 ,特别 是 已有工 程项 目的改 周 围的雨水经过绿地径流之后 比较干净 的水可 以直接进入水池 。 在 造, 导致出现经 ’ 济. I 生 差、 雨水流失 、 流于形式 等诸 多问题 。 某公 园进行海绵设施改造过程 中 ,对其 中的镜池也进行 了改造 , 将 2 . 1 绿 地入渗 本来垂直 的堤岸填充碎石 , 形成倾斜 的堤岸 , 再覆盖土壤和绿化 , 营 绿地是 城市建设 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 既可 以美化环境 、 改善 造一种 比较 自然的景观。如果 新建 景观水池这样做并无可 厚非 , 但 气候条件 、 供人们休 闲观 赏 , 又可以作为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手段 , 是 是 改造项 目这样做将原有水池大约一半的空间进行 了填充 , 虽然别 城市中最接近场地开发前的一种 自然状态 ,能够有效滞 留雨水 , 减 有 一番意境 ,却在浪 费大量投资 的同时减 少 了景 观水池 的蓄水空 少雨水外排量 。绿地对雨水的截留主要在于其径流系数小 , 小 雨基 间 , 并不是一种科学 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 本 不会形成雨水径 流 , 就地 入渗或者蒸发 , 稍大 的雨则 在径流过 程 3 结 论 中入渗或者蒸发 。 为了突 出视觉效果 , 在 以往的城市建设 中 , 通常将 3 . 1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 因地制宜 , 采用合理 的技 术措施 , 在实现 绿地做成 凸起状 , 高于周边地 面 , 凸起的绿地雨水径流就会增加 , 不 低影响开发 目标 的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经济性 。 利于雨水滞 留。当然 , 景观专业人 员有 时会 营造高低起伏的绿地效 3 . 2绿地应做成下 凹式或者 以下 凹式为主 ,必要 时辅 以植物浅 果, 不 过 还 是 以 凸起 状绿 地 为 主 的 。 沟, 绿地本身不必增设其他辅 助渗透设施 。 对于下 凹式绿地而言 , 其滞 留雨水 的效 果足以满足低影响开发 3 . 3树池 内不应铺设透水性差 的材料 ,最好在其 中种植合适 的 的 目标 , 除非考虑区域内综合效果 , 不必采取其他措施来强化 。 笔者 植 物 。 曾发现原有地块 改造过程 中采用海绵措施 的不妥做法 , 将下 凹式绿 3 . 4景观水池不但 可以作 为景 观 , 还可 以作 为雨水蓄存设施 , 合 地周同铺设砾石 , 并且这种现象发生在公园 内。公园 内绿化率本来 理利用景观水池 能够实现景观效果和低影响开发的双重 目标 。 就很高 , 如果还采用 了下凹式绿地 , 即使不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 也基 本满足低影 响开发 的 目标 。 虽然砾石是低影响开发技术 中常见 的材 料, 但是应该用在合适的地方 。 在绿地 四周或者绿地 内铺设 砾石 , 无 非是为了滞留雨水 和营造一定 的景观效果 。在建成初期 , 这种 目的 还可以实现 , 但是时间久 了便会暴 露很 大问题 。 在浅沟 内铺设砾石 , 沟底不设置其 他渗透设施 , 只能在砾石缝 隙中存 留一些 雨水 , 而且 时 间一长 , 路面和绿 地 内的泥土会逐渐进 入浅沟 内, 加之人们 活动 会对其进行踩踏 , 带入泥土 , 从而使砾石密实度增大 , 泥土还会堵塞 砾石缝 隙和覆盖砾石表 面 , 久而久之 , 砾石 浅沟不但失去 了滞 留雨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cabf03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1.png)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的“海绵”功能,让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安全。
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优化城市的绿地系统。
城市中的绿地系统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纳雨水,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绿地覆盖率,使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森林城市”。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
城市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处理雨水,避免雨水过量流入下水道或者直接渗透入地下水。
为此,需要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使排水系统更加智能化,减少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提高排水能力和处理能力,保护城市的水资源。
再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建筑物的防水措施。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建设,建筑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建筑物的防水措施则直接关系到城市排水系统的畅通和城市的防洪能力。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建筑物的防水措施,鼓励使用节水设备和绿色建材,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防洪和排水能力,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过程中的压力。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居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投入,还需要广大城市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渠道,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使居民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自己和家园的安全。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个方面的协同推进,加强城市智能化建设、绿色建设、防水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投入资金,广大城市居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建设工作,共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059241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5.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设计、建设和维护中注重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针对城市绿化,也应该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一、从“硬化”到“软化”传统城市绿化方式往往是以“硬化”为主,即铺设大面积的水泥、砖石等人工材料来营造绿地和景观。
由于这种方式下的绿地缺少自然植被,所以难以形成自然生态系统,而且无法承受大量降雨,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
相比之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着重从“硬化”到“软化”,即更多地使用天然材料、植被等来营造绿化空间,增加生态系统功能,更好地吸收降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二、多样化的绿化空间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注重多样化的绿化空间。
除了传统的公园、花园等外,还可以增加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绿地。
同时,还可以利用城市中的空置地,建设多功能的生态绿地,包括湿地、沼泽、水域等等,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果。
三、“绿水互补”模式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发扬“绿水互补”的精神。
即把绿地和水域结合在一起,实现绿水交融,共同实现城市化的目标。
这种模式下,绿地可以通过地面下的排水系统将降雨水输送到水体中,在雨季可以减少水域的污染,而水域也可以为周围的植被带来滋润,增强绿地的自然环境。
四、环保节能的绿化技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采用环保节能的绿化技术。
例如采用生态滞留、雨水收集、雨水透水、透水铺装等技术措施,使城市绿地具有更好的水文自调节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城市绿化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
总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多样性、环保性和节能性,更好地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建设与思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建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2413829aeaad1f347933f5c.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建设与思考摘要:在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公园自身的有利于排水的地形和天然水体来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也要注重配合透水铺装、植物配置等人工设计,以期能够高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渗、排、泄。
国内外的案例证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建设,不但能打造出更高品质的生态景观公园,而且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公园建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栖地;持续性1导言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既要结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的指导进行,也要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海绵城市公园案例,取其精华,以建设成果显著、节约资源型的优质工程。
2“海绵城市”内涵及发展现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对“海绵城市”的定义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国外对“海绵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洪管理以及生态保护方面。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在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就已经逐渐认识到控制雨水径流对于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纷纷开始了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的应用探索,并逐渐发展成为“海绵城市”理论,现在已经形成系统的比较成熟的体系,而且相应的政策法规也比较健全。
我国从2015年初公布了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全面铺开,“海绵城市”概念成了我国继园林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理念后出现的城市建设新概念。
3生态城市设计原则3.1遵循整体性原则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保证整体性,综合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效益。
整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协调,全面调查分析城市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并加以统筹规划,争取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要做好环境质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0c4e2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d.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海绵城市是一种以生态修复为基础,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雨水的收集、过滤、储存和利用的城市规划理念。
在海绵城市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供城市的美观与舒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雨水的自然消纳,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下面是一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1.增加绿化覆盖率:通过增加绿地、花坛、草坪等地面绿化的面积,能够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可以在街道两侧、广场中央等公共空间设置花坛和草坪,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同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和洪涝风险。
2.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城市绿化中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的特点,并且对于水logging的处理也更加有效。
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的树种和草本植物,以及适应较高温度和干旱的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气候条件。
3.构建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生态廊道,通过连接不同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交流的空间。
生态廊道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作为雨水的缓冲带,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4.利用屋顶绿化:在城市规划中鼓励屋顶绿化,将屋顶空间利用起来,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和草坪,可以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减少雨水的径流量。
屋顶绿化还能够提供城市的美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5.推广雨水利用:在城市规划中推广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绿化、建筑冲洗、景观喷灌等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能够减少城市的供水压力,同时也能够减少雨水对城市的损害。
6.建设人工湿地: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处理城市的废水和雨水,净化水质,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人工湿地不仅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还能够将雨水循环利用,提供城市绿化和景观效果。
通过以上几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水logging问题,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2f05f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3.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倡导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水、土壤和生态环境破坏,使城市具备自我调节、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
在这样的理念下,城市绿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生态、环保、生态、绿色、健康”,在城市绿化方面也要注重这些要素的融入。
在城市绿化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保留原有的湿地、湖泊和绿地,保护城市内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空间。
在城市绿化中,应该注重生态环保。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空间。
打造城市生态绿化连廊,创造优质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绿化良性循环。
在城市绿化中,应该注重绿色健康。
城市绿地要注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提出的城市绿化思路,下面将从植物栽植、水资源利用和城市绿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植物栽植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城市绿化应该更加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栽植。
要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
比如在干旱地区要选择耐旱的植物,在湿润地区要选择耐阴植物,在气候寒冷地区要选择耐寒植物。
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栽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打造多彩多姿的城市植物景观。
要注重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尽量选择野生植物和本土植物,减少引种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bde1c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a.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被提出并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纳。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将城市规划设计成具有自我调节、水涵养、水质净化、洪水抵御等功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
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绿地和水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来恢复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造湿地和湿地植物的引入来净化水环境。
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生态修复能力来修复污染土壤,提高土壤的水质和抗风蚀能力。
要注重节约水资源。
水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绿化的关键问题。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通过收集雨水、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水等措施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和景观水体的补充;在城市绿化项目中使用节水设备和节水灌溉系统,减少用水量;还可以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于绿化用水。
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建立和改善。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中,应该注重建立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还可以通过引入生态回归动物和植物,促进城市与自然的生物交流和生态平衡。
要注重公众参与和教育。
公众参与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鼓励公众参与绿化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展绿色志愿者活动、城市农场等方式,让公众亲身参与到城市绿化中,增加他们对城市绿化的了解和支持。
要注重城市绿化管理和监督。
城市绿化管理是保证城市绿化效果和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应该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强对绿化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城市绿化公众监督机制、设立绿化管理部门等方式,监督和管理城市绿化项目的实施和维护情况。
烟台市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烟台市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3c0a1660740be1e640e9a23.png)
流经烟台市区的主要河流为大沽夹河"自东向西" 还有辛安河%鱼鸟河%沁水河%黄金河%逛荡河%金龙河% 白浪花河%解放河%西南河%大海阳河%通申河%钢管河% 幸福河%勤河% 柳 子 河% 白 银 河% 八 角 河 等 "## 余 条 河 流( 在早期城市建设过程中"烟台部分流域人为干扰 严重"填塘平沟%截弯取直%天然水道屡遭破坏"河道硬 质化"渠道暗涵化"造成渗%蓄%净能力降低"水生动植 物生存条件差"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系统脆弱( $M"M"!海洋水文
+#)+
为低山%丘陵型地形"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依山傍 海"临海地带较平坦( 烟台地处中纬度"属于暖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台风天气影响及海洋的调 节作用"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充沛%空气 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市区接近海洋性气候( 夏秋短 历时降雨强度大"低洼地带容易产生内涝(
!"#!$%&$''$'()&*+,-&$%.$/0'(12&0%$3&%/&$%
烟台市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化 建设问题的思考
宋爱霞
烟台市园林管理处山东 烟台!"KN###
摘!要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烟台市区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烟台市区公园绿地现状发现市区 OK 个较大公园和游园均建成于 "#$N 年前缺乏海绵化设施亟须对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 针对烟台 市区城市公园绿地的问题提出了烟台市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烟台市
城市公园绿地的海绵化改造对策分析
![城市公园绿地的海绵化改造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1d18c3ddccda38376bafe4.png)
园林内土壤质量进行检测,对土壤质量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园林内适合栽种的植物种类,再选择植物并进行植物种植施工。
如果土壤质量检测结果发现园林内土壤不适合植物栽种,那么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或替换,确保能够正常栽种植物。
土壤质量检测主要是地表下1m区间内的土壤,对土壤中涵盖的建筑残基需重点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形进行改造,使绿化植物造景能够充分体现其艺术性。
3.2园路周边绿化地整理整理园路周边的绿化地是有效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关键,其中不仅涉及到周边绿化地的杂草清理与垃圾清除等基本工作,还包括为周边绿化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
比如,加强管理土壤硬度,使其硬度适中符合植物生长需求,对植物的根系生长预留一定的生长空间,同时还要做好水分管理,在保持土壤透水性的基础上,充分保证其排水性。
另外,土壤酸碱度也要做好管理工作,及时根据植物生长的酸碱度要求作出调整,对土壤养分行亮与养分配比进行调控,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保障。
3.3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执行,即是指植物选择必须要与植物种植地区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等相符合,结合植物生长特点与观赏特点做出合理的搭配,使植物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带给小区居民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植物搭配栽种一般是按照乔、灌、草等进行搭配,其中主要以乔木为主,配合灌木和草木栽种,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够使不同植物的各种生长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使园林植物景观充分体现出层次感,在绿地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使其发挥最大的观赏价值。
4结束语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园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很好的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而且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要加强园路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实用和美观效果。
参考文献[1]娄雪华,胡春久.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的设计与施工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9).[2]李平.基于城市园林园路鬼狐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分析思考[J].四川建材,2010,36(2).[3]徐涛琴.园林绿地中园路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收稿日期:2019-4-15城市公园绿地的海绵化改造对策分析杨韵(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40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析海绵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解析海绵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ea24730ba0d4a7303763a11.png)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建设不多。除此之外,在园林绿化建设时,高大的乔木数量极少,基本上都是草坪。在建设人造景观时,破坏了原有的绿色景观,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总而言之,许多城市对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保护及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够,这为我国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了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所在地区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域性等特点,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园林科研工作者、园林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等的共同努力,进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志铭.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
[2]尹京洲.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0.
解析海绵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公众生活质量要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节约发展”的理念进行绿化,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海绵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问题与策略
1、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1.1能够美化人居环境和城市容貌
城市园林的绿化使得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目前的城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的工作节奏很快,整体上城市缺乏自然美,因而人们会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建设可以让我们的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通过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还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光污染。因此可以说,城市绿化不仅能够给居民创造出一个舒适而养眼的环境,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赵进
发表时间:2018-06-19T16:58:24.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赵进
[导读] 摘要:现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满足城市各行业水资源的供应及排放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将城市比喻成一块“海绵”,在雨季进行吸水,并进行储存和净化,在旱季放水、排水并且提供生活用水,从而能够增加城市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措施绿地海绵化建设极为重要。
山东省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64200
摘要:现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满足城市各行业水资源的供应及排放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将城市比喻成一块“海绵”,在雨季进行吸水,并进行储存和净化,在旱季放水、排水并且提供生活用水,从而能够增加城市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措施绿地海绵化建设极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和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所,需要人们在推进城市园林规划建设的同时,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从而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呈现出较为平衡的状态,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并解决城市内雨水超标的问题。
1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分析
1.1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
前些年,农村没有被污染,其生态系统也未被破坏,可以称作是海绵农村,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海绵化建设。
但在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废水、污水流向农村,对农村的自然排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就城市而言,虽然也新建了排水系统,但都属于“硬”排工程,生态排水设施极为少见。
在此情况下,即使城内保留了河流,也是修堤筑坝,裁弯取直,渠化河道,有的还将明河改暗河、甚至变成道路,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特性;此外,从功能上方面来讲,主要将城市河流用于泄洪、排污,以致其生命生态特征消失殆尽。
1.2城市绿地规划过于形式化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工作存在过于重视审美需求、忽略绿地功能性的问题,人们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过于浅薄,将城市绿地规划工作集中在了景观植被的布设上;此外,为了提升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利用了大量雕塑等人造景观,造成了城市绿地空间浪费问题,甚至还有单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情况,利用假花、喷漆等形式,假装完成城市绿地规划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不仅无法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还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城市绿地规划的功能性和意义也无法得到体现。
2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必须严格遵从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首先,需要遵从规划性。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这三个系统的配合工作,使其相辅相成,将每一个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遵循规划性原则,当城市的各个层级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时做好三个系统的统一协调工作,使它们彼此之间能够衔接紧密,配合到位。
同时在规划时还要注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作,要将其长期发展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考虑进来,然后寻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工作;其次,安全是首要的,所以还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本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放在首位,全面了解所在城市的降水情况以及水资源情况,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做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此外,还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到绿色雨水设施,尤其是对于城市当中建设时间比较久的老城区,雨水设施过于落后,导致雨水径流现象十分严重。
在此情况下,应在遵循生态有效的原则下开发新的雨水系统;最后,需要满足系统性原则。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要求为依据,科学、系统地进行设计。
3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措施
3.1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城市绿地设计中
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的汇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与周边汇水区域之间的有效衔接。
再利用平面布局、地形控制以及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此外,城市绿地和广场中的湿塘、雨水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能通过多功能调蓄的方式,对降雨进行调蓄排放;最后,还可以采取水质量调控措施,并利用生态堤岸和雨水湿地等设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
在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地下空间的情况,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
3.2强化城市绿地建设技术
在城市绿地海绵花建设中,需要强化城市绿地建设技术,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与理论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降低城市建设成本,还能保证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需要在明确和落实绿地系统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城市植物群落、绿地类型、规划目的等内容,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合理的建设技术;此外,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城市海绵效应,建立理论知识体系,并在后期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的建设质量。
3.3规划绿地的层次
园林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规划绿地层次,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思想。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渗、滞、储、净、用、排”等原则,都需要利用园林绿化建设才能够实现。
而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色植被的数量越多,越能够提高留蓄雨水的能力,使得城市绿带海绵花建设发挥出更好的建设效果。
因此,就需要对绿地的层次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其空间层次上的蓄水调解作用的最大化利用。
一般来说,将园林绿地可以分为冠层滞留、表土疏渗以及根际滞留单个层次。
具体来说,第一,由于园林绿化中树木的冠层能够滞留雨水,能够提高其蓄水的效果。
因此,在绿化建设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乔木的覆盖率。
而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可知,乔木的覆盖率需要大于70%;第二,表土疏渗。
园林绿化工程的表土状态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因此,必须保证表土疏渗的状态,从而降低地面上过度堆积的雨水;第三,根际滞留。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保证植物根部的活力,构建良好的根际环境。
3.4体现城市特色
在城市海绵化的建设理念下,要进行园林绿地建设工作,就需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工作以及短期规划工作,特别是城市街道两侧的路面以及建筑物之间间隔的空地位置,一定要做好绿地建设工作,不仅能够避免出现裸土,还能够为城市增加绿色景观,从而获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增长。
例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的安徽池州,为了提高自身城市的园林绿地覆盖率,积极地开展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作,营造出优美且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此外,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地建设时还应体现出城市特色,例如:池州的杏花村公园周边城市主干道即为“杏花村大道”,以杏花为行道树,不仅与周边的环境很好的结合,还别具一番特色。
结语
现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在大力开发城市建设,从而呈现出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粗放型开发建设局面,城市海绵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原有的功能,还能实现社会、经济、自然以及人文间的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城市海绵化建设十分重要,有利于推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洁.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探析[J].江西建材,2017(20):25.
[2]辜延艳.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7(07):161-163.
[3]施丽丽.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规划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74.
[4]罗川明.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7(2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