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 最新热点素材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2018中高考语文新增必背篇目

全国统一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前言2017年9月开学后,全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将全国统一,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就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了10篇。
语文教材全国统一,文言比例大幅增加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终结。
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选篇原则回到“守正”立场,大幅减少尚未沉淀的“时文”,文言篇目大幅增加。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高考必背篇目新增10篇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10篇,增加后的篇目如下:初中五十篇1.《论语》(共十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诗经·关睢》、18.《诗经·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
2018年高考古诗文必背新增十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 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 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 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伯牙善鼓琴 《列子》
(首段)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善:擅长,善于。志:志趣,心意。善哉,善:赞美之词,即 为"好啊"。哉,语气助词,在句尾加强语气。峨峨: 高耸。若: 好像。洋洋: 盛大。所念: 心中想到的。必: 一定。得: 领会, 听得出。之: 代词 或是结构助词"的")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 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 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 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 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 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 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 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 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列子·伯牙善鼓琴》 1.钟子期听得不仅是琴声,更是伯牙的心声!那伯牙 到底有怎样的心声呢?志在高山和志在流水! 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 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情结合具体语句, “峨峨兮若泰山!”和 “洋洋兮若江河!”两句诗钟 子期对伯牙的琴技高度赞美。
2018年高考新增十篇古诗文背诵

2018年高考新增十篇古诗文背诵5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2.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5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4.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5.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到2023年语文高考古诗

一、概述2018年至2023年的语文高考古诗题目是历年语文高考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通过对2018年至2023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古诗的命题特点和考查内容,帮助考生顺利备战高考。
二、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涉及《登鹳雀楼》这篇名句。
通过解读古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考生需要通信古诗的语境和时代背景进行深入阐释。
三、2019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19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选择了《望岳》这首诗作。
考生需要从古诗的艺术手法、意象和抒情表达等方面剖析古诗的内涵,把握古诗的核心思想与情感。
四、2020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20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
考生需要结合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叙述技巧等方面进行精准分析,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和审美意蕴。
五、2021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21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选取了《春晓》这首经典之作。
考生需对古诗的意境、寓意和抒情表达等方面作出透彻剖析,同时揭示古诗的审美特点和思想内涵。
六、2022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22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以《江南春》这幅诗作为考题。
考生需要通过对古诗的情感、意象和艺术形式等进行剖析,准确把握古诗的语境和审美特质。
七、2023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2023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选择了《登高》这首诗作。
考生应把握古诗的意境和审美内涵,通过对古诗的诗情画意、文学构思和情感表达等进行细致评析,深入揭示古诗的艺术魅力。
八、总结通过对2018年至2023年语文高考古诗题目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古诗题目的命题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婉转。
考生在备战高考时需通过多篇古诗的解读和分析,掌握古诗的基本内涵和审美特点,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高考试题。
语文教学也应注重对古诗的深入讲解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修养。
2018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古诗文详细注解

C.鲁芝审时度势,进宫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 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 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履 lǚ (会意。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
悬车: 1、形容险阻。悬车束马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4.借指七十岁。5.指隐居不仕。
举哀: 1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2. 戴孝。
谥:古代,一般是朝廷给君主或重要大臣死后加个封号,叫谥号。比如 汉武帝的武,就是谥号.刘彻生前,是没人叫他武帝的。
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 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 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 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七)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七)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明两天亚冠联赛小组赛将进行第四轮的比赛,参赛的四支中国球队的命运迥然不同....。
②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
③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
④最近,广州连续晴好的天气,带给人们久违的开朗心情,不少市民的手机朋友圈里经常都会被形.形色色...的天气图片刷屏。
⑤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⑥今年5月,新一批歼-16战机已交付中国空军使用,亮相珠海航展也顺.理成..章.。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解析:①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符合语境。
②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不能用来形容心情,不合语境。
③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不合语境。
④形形色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符合语境。
⑤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与“根本”重复,不合语境。
⑥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符合语境。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兼顾,让人们不敢违法、不愿违法,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违法,如此便可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制、热爱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B.从2000年7月至今,梁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五次只身前往非洲大陆,足迹遍及南非、西非和东非地区,从而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独家资料。
C.衡量教育的成功,可以看它能否让孩子通过知识走进智慧,再通过智慧通向幸福,如果这条通道没有打通,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D.歌手孙楠退出某台歌手竞演类真人秀总决赛的新闻,给我们的周末增添了许多谈资,孙楠的“老不更事”成功地抢走了原属于冠军的关照。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 热点追踪三专题复习课件 精品

答案 (1)作者既未去写酒宴之盛,也未去写人们的宴 饮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 匆匆而去,能够停留下来,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欣 赏这大好的春光。“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 而言,不仅是爱惜好风,而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 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 (2)本词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借眼前繁花 盛开之乐景抒发了词人对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的怅 恨,也表现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词人的 伤感之情(明年花开不知同谁再来赏此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 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 谁同? 注 ①本词为欧阳修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 有感而作。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 本 词 从 游 赏 中 的 宴 饮 起 笔 , 起 笔 的 新 颖 之 处 是 什 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 (2)下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的情感寄 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何好处?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 样一幅画面? (3)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答案 (1)表达了对北方同胞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收复 中原的苦闷。情感寄托物是归鸿。词人委托北去的鸿 雁问候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个中滋味, 难以尽表,真是蕴藉深致。 (2)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 声悄寂,防务废弛,昔日大好河山,哀鸿遍野,了无 生机,昔日繁华的宫殿,也满目凄凉。 (3)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
高考必备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文阅读真题附答案

高考必备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文阅读真题附答案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D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 2021高考作文备考 - “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简析及优秀范文点评4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之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作文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了2017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用上了“部编本”新教材这件事,这套教材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就是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
题目要求对这个材料发表看法,其实也就是说,对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这件事你怎么看?“部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从肯定的角度看,就可以谈这样做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作用,对学生个人成长有何重要作用,对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材有何意义等。
还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谈深谈透,比如说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作用,有哪些重要作用,请你列出其中的三条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这样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你若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一篇文章的提纲就列出来了,并且与前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相比,显得更具体、更详细,思考得更深入。
也可从消极方面谈,不过要把握好分寸,可以从增加学生负担的角度找一些理由。
比如增加要适度不可过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难易适中等。
也可把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既肯定增加古诗文的意义作用,又中肯地指出编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就使思考更加全面。
1.返璞归真,皈依诗文廖运韬玉容娇花,随意流逝必将老去;盛世浮华,时代更迭终成丘墟。
历史巨轮,浊浪洪流,经三千年打磨,古诗文依旧熠熠生辉,愈发摄人心魄。
古诗文千古流传、兴盛不衰不无其道理。
午后案头,清茗墨香,手捧诗书的一刻,任它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心中已是另一方天地,另一番乾坤。
【教改】语文教材全国统一!古诗文必背篇目增加如何学?

【教改】语文教材全国统一!古诗文必背篇目增加如何学?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终结。
新语文教材有什么变化呢?家长们需要怎么应对呢?快来看看北京幼升小网为您梳理的内容吧。
文言比例大幅增加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背景就是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增加了10篇。
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课文数量减少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
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
展开剩余84%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
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必背篇目增加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
初中删1篇换2篇增13篇,具体如下:(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3)初中增加了这几篇:①《庄子》一则②《礼记》一则(虽有佳肴)③《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④《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⑤《湖心亭看雪》⑥《河中石兽》⑦《十五从军征》⑧《登幽州台歌》⑨《木兰辞》⑩《黄鹤楼》(崔颢)⑪《卖炭翁》⑫《满江红》(秋瑾)⑬《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3)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3)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
有坚忍不拔....②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说:“以前我内心很困惑很不解的,昨天听完了总书记。
”五点讲话之后豁然开朗....③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感动了无数市民。
满城风雨....④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⑤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⑥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A.①②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⑥解析:①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符合语境。
②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符合语境。
③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属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④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指专心地倾听,态度谦卑。
符合语境。
⑤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不合语境。
⑥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使用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表示,今年中秋期间,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举办“品乐”“临水”“赏秋”三大类中秋主题游活动,并且公布十处赏月佳地。
B.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很遥远的将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范文

2018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范文语文教材修订凸显文化自信封寿炎据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
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
语文不仅仅包含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兼具承载哲学思想、陶冶人心等诸多功能。
受此传统影响,今天语文教材课文的遴选仍然广受关注,常被视为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文学艺术乃至情感趣味的风向标。
那么,这次大幅调整入选课文体现了什么?增加古诗文教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就是要更加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厚重的国家,拥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同时,我们还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对于未来,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价值。
然而到了当代,随着年青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文化名家越发难寻。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学校教育大有可为。
要接续传统、传承文化,古诗文教学是一把关键钥匙。
历代哲人、诗人、作家扎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地体验社会和人生,强调人类的基本情感,专注于语言的艺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
这些篇章与整个历史文化脉络血肉相连,蕴含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范的文化价值。
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是激扬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焕发神彩。
因此,对它们的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更体现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
同时,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
一些原来收入教材的文章此次进行了调整,比如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这次就替换成了从张纯如着作《南京大屠杀》里节选的《死里逃生》。
对照着读温书林和张纯如的两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
张纯如的着作,资料更加扎实,细节更加生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更加层次丰富、性格生动。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阅读(一)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阅读(一)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
②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
③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很好的阐发。
(1)以范仲淹为主语:(2)以《岳阳楼记》为主语:【答案】(1)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岳阳楼记》。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之请而写的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
2.【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侧面写一个句子。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
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在水波荡漾的梁山水泊猎奇。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答案】时而在刀光剑影的三国战场觅计【解析】试题分析:仿照其他三句的句式,句意方面展现出三国最主要的特点即可。
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必然铸就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
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也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
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只要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不是创新就一定铸就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
②③【答案】②不是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
③不是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4.【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借阅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该工作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全国Ⅱ、北京、江苏、浙江卷考了同一首诗!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全国Ⅱ、北京、江苏、浙江卷考了同一首诗!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强虏,不同版本)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倡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描绘。
答案:(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就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了10篇。
2017年9月开学后,全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将全国统一,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语文教材全国统一,文言比例大幅增加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终结。
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选篇原则回到“守正”立场,大幅减少尚未沉淀的“时文”,文言篇目大幅增加。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高考必背篇目新增10篇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10篇,增加后的篇目如下:初中五十篇1.《论语》(共十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诗经·关睢》、18.《诗经·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素材回放】
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
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
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
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
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
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
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素材解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次教材修订大幅增加传统篇目古诗文占比超
30%,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之举。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其中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值得继承和发扬。
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而古诗文这种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转化的力量。
上世纪30年代,从事语文教育的朱自清先生强调,中学一定要学古典文化,“不学经典就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
如今,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一言概之,教材大幅增加传统篇目,是与时俱进的教改风向标。
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传统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了,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这不仅仅是一首首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诗词,它更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将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使之在人生起步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适用话题】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对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填鸭式的教育真的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吗?
低龄年级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涵义吗?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呢?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事关文化传承的古诗文,在教材上大幅体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灿烂及蕴涵在其中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甚至可以激发爱国之情
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
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素材锐评】
“古诗文飙升”的落脚点还应在立人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此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虽然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大幅增加,比如在整个小学中,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但古诗文课文总数也只有30%左右。
一些人担心中小教材会被古诗文完全占据,而只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却无法学习白话文,这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担忧显然多虑了。
古诗文虽然在小学教材中大幅增加,但仍然只占所有课文的少数。
现在的大幅增
加,对应的是以前的教材所占的古诗文比例较少。
古诗文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文字上讲,古诗文更注重节奏与韵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感;从审美上说,古诗文注重语言优美、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容易塑造孩子的文学审美能力;从实用角度讲,《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道德情操和社交礼仪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从文化传承上讲,古诗文能让孩子从小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大有裨益。
近年来,国内不断掀起“汉语热”、“国学热”,各地各类“国学馆”、“儒学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去学习儒学、国学,《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也是屡受观众追捧,斩获高收视率。
语文教材大幅提高古诗文比例,正是顺应时代需求,这也能体现民族文化自信,能够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有利于进行文化传承。
在大幅度增加古诗文的比例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要保证教师能够真正读懂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还要避免孩子陷入“背死书”中,要懂得灵活教学,要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古诗文讲解中穿插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
更要让古诗文发挥出真正的人文价值,让孩子从中不仅感受到古诗文的美,还能从中有所教益,能够开拓视野,能够滋养心灵,引导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虽然增加古诗文比例对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但语文教育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要达到“立人”的目的。
而当语文教育得以最大化发挥出育人的作用,古诗文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能最大化发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才应是语文教育的内核。
所以语文教材“古诗文比例飙升”的最终落点还应在“立人”,要围绕于此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