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知识点大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知识点大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知识点大全《麻雀》出自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以新颖的构思精炼,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事故,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知识点,欢迎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原文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知识点【字词学习】字:跑、嗅、拍、嫩、愣、唤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整理1、观潮《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3、鸟的天堂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园地一(二)第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5 古诗两首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重点知识点】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

【重点知识点】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1-27课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过程,这种景象可以用古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加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来形容。

这首诗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

2.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

“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做小船,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浓浓的亲情。

2.《走月亮》一文通过写“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情景,表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及“我”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3.《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小路、村道上走月亮的过程,并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

抒发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高兴、开心心情。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本诗的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活泼顽皮花牛。

2.《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诗人刘大白。

该诗描绘了秋天(季节)黄昏(时间)江边(地点)的美丽景色,流露出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3.著名诗人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短短七句诗,描绘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4.《花牛歌》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

从而我们认识了一只淘气、可爱的花牛。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著名作家巴金写的《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介绍了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第一次是在自家的庭院里,觉得温暖舒服;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里,觉得星星带给我们的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看繁星,船动星移,回味无穷,感觉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舒服。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各课知识点分类汇总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各课知识点分类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各课知识点分类汇总【第一课观潮】《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基础知识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四会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词语:笼罩、恢复、观潮、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贯穿、依旧、恢复多音字:[称]chēnɡ称为;chèn对称 [笼]lǒnɡ笼罩lónɡ鸟笼[闷]mèn闷雷;mēn闷热。

[号]háo号叫hào军号。

[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

[薄]báo薄雾;bó 单薄近义词:屹立-矗立、霎时-刹那、依旧---照旧、颤动-颤抖、逐渐---渐渐、犹如---好像反义词:宽阔---狭窄、沸腾---平静、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静形近字:提、题、堤;笼、拢、垄2、重点语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形状)、(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四年级上册1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1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17课课堂笔记
1、学习内容概述:
第十七课的主题是“自然景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几处著名自然景观。

课文中描述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及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景观的地质、地貌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2、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黄山的“四绝”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如何形成的。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使其形象化。

3、学习任务:
熟读课文,了解黄山和桂林的景观特点。

学会用形容词描述景物,如“奇特”、“壮丽”。

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学习建议:
实地考察或通过网络了解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的特点,以及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

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自然景观的短文。

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前往附近的自然景观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

5、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中描述黄山和桂林山水的段落。

写一篇关于家乡一处自然景观的短文,要求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收集关于中国其他著名自然景观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本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自然景观,特别是黄山和桂林山水的美景。

通过学习和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描述自然景观。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欣赏和描述大自然的美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课堂笔记一、生字生词:1. 崇:chóng,山高而大。

2. 蜿蜒:wān yán,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3. 矗立:chùlì,高耸直立。

4. 雄关:xióng guān,险要的关口。

5. 屏障:píng zhàng,像屏风一样起遮蔽、遮挡作用的事物。

6. 城垛:chéng duǒ,城墙上的矮墙。

7. 屯兵:tún bīng,驻扎军队。

8. 堡垒:bǎo lěi,军事防御工事。

9. 岔道:chàdào,分岔的道路。

10. 凝结:níng jié,凝聚。

二、重点句子解析:1.“崇山峻岭”指的是高而险峻的山岭,用来形容长城所经过的险要地形。

2.“蜿蜒曲折”形容长城线路弯弯曲曲,起伏不定,如同一条巨龙在山脊上盘旋。

3.“雄关”指的是险要的关口,这里指的是长城沿线的关隘。

4.“屏障”在此用来形容长城高大坚固,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样,保护着中华民族不受外敌侵犯。

5.“城垛”是城墙上的矮墙,可以用来掩护守城士兵,同时也可以作为射击的掩体。

6.“屯兵”指的是驻扎军队,长城沿线设有许多屯兵之处,以保卫国家安全。

7.“堡垒”是军事防御工事,长城沿线有许多堡垒,可以用来抵御外敌入侵。

8.“凝结”在此用来形容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伟大智慧的结晶。

三、问题解析:1. 长城建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建在崇山峻岭之上,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

它高大坚固,上面有城垛和堡垒等防御设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之一。

2. 长城有什么作用?它代表了什么?长城的作用是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

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智慧,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3.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的奇迹”?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的建造涉及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四年级上册第1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1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17课笔记一、引言四年级上册第17课是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文的内容、重点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内容。

二、课文内容概述该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包括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等元素。

通过生动的描绘,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课文还介绍了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如蝴蝶、蜜蜂、风、雨等,让学生更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三、重点知识点解析1. 自然景观的描述:该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其中,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等元素的描绘是课文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元素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2. 生物和自然现象的介绍:该课文还介绍了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如蝴蝶、蜜蜂、风、雨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生物和自然现象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3. 表达方式的理解:该课文采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等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

四、学习方法建议1. 朗读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更好地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勾画重点: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勾画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 归纳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课文的主题和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阅读: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和奥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五、结语四年级上册第17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等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和理解该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

17.长城给字标上拼音:堡()垒()瞭()望血()汗智()慧()凝结()打仗()崇()山峻()岭遥相呼应()1.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写的。

不但表现了,还赞美了、,抒发了。

2.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从东头的--------------到西头的------------,有--------------------。

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来写的,分别写出了(------------)、(----------)、(-------------)、(--------------)、(------------)。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

3、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是--------------,-------------,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饱含作者-----------------------;“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与开头“--------------------”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

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17-32课知识梳理堡()垒()瞭()望血()汗智()慧()凝结()打仗()崇()山峻()岭遥相呼应()1.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写的。

不但表现了,还赞美了、,抒发了。

2.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从东头的--------------到西头的------------,有--------------------。

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来写的,分别写出了(------------)、(----------)、(-------------)、(--------------)、(------------)。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

3、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是--------------,-------------,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饱含作者-----------------------;“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与开头“--------------------”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课堂笔记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课堂笔记人教版

第一节课文导入1. 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荷叶杯》,它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的课文之一。

这篇课文是由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夏天欣赏着荷叶杯的故事。

2. 引导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在介绍完课文背景和作者后,可以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夏天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课文学习1. 注重对课文的解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一起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重点解读作者的笔触和用词,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

第三节词语解析1. 解释生词和短语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举例讲解词语用法通过举例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词汇。

第四节课文朗读与表演1. 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现力。

2. 分角色表演课文分角色进行课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第五节课文赏析1. 引导学生赏析课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用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课文作业指导1. 完成课文练习布置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作文引导提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创作,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七节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清晰的回顾。

2. 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复习时思考课文中的难点和关键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四年级语文上册每一课的知识点:1.《观潮》:这篇课文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包括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含义,如“奇观”“笼罩”“人声鼎沸”等,以及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2.《走月亮》:本文讲述了作者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展现了美丽的月色和温馨的亲情。

学生要学会使用词语“淘洗”“运载”“风俗”等,并理解文中的排比句。

3.《现代诗二首》:这两首诗分别是《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描绘了秋天傍晚的美景和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学生需要理解词语“归巢”“芦苇”“剪秋罗”等的含义。

4.《繁星》:这篇课文展示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

学生需要掌握词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模糊”等的意思,并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讲述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以及最后一粒豆子在裂缝中生长并为小女孩带来希望的故事。

学生要理解词语“豌豆”“按照”“舒适”等的含义,并体会豌豆的成长给小女孩带来的影响。

6.《蝙蝠和雷达》:这篇科普文介绍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以及人们受此启发发明雷达的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词语“即使”“灵巧”“横七竖八”等的意思,并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7.《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回顾了20世纪的科技成就,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影响。

学生要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依赖”等的含义,并体会作者对科技发展的赞美之情。

8.《蝴蝶的家》:这篇课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学生需要理解词语“躲避”“震撼”“喧嚷”等的意思,并感受作者的情感。

9.《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诗人的感慨。

学生要学会使用词语“瑟瑟”“可怜”“缘”等,并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10.《爬山虎的脚》:本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 17 爬天都峰(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 17 爬天都峰(含答案)

17、爬天都峰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知识点解读: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2、引导学生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训练: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石级()铁链()攀登()照相()相信()辫子()笑呵呵()2、我能写正确.bǐdǒu fāchàn hóu zi jìyú()()()()知识点二:词语训练知识点解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认识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和意思也完全不同,本知识点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别生字词.知识点训练: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________ ( )__________相 ( )_________ 发()_________2、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仰——()笔陡——()奋力——()3、照样子写词语.笑呵呵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白发苍苍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知识点三:语用训练知识点解读: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强化运用,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知识点训练:按要求写句子.1、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仿照例句写个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刮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用划线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四:阅读训练知识点解读:本部分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在积累内容的同时,拓展性的题目也训练了孩子的语用.知识点训练: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五:大阅读链接知识点解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我们不要惧怕,不要退缩,要勇敢的面对,要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训练:1、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逆境能打败弱者成就强者”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2.向学生推荐阅读黄亦波作品《眼睛会动的布娃娃》《虎孩》《小鸟在唱歌》《峨眉山上的奇遇》,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一)《爬天都峰》节选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2.这段话中画“”的句子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给这段话划分为两层.(二)写话写写发生在你身边的“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情.老爸,我是自己上来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边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hǎo hào)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yīng yìng ).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可是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zhuǎn zhuàn)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我是自己上来的!”1、选择正确的读音划横线.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径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儿子在坑里求助父亲,父亲却对他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的第一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天黑后,他出于恐惧和无助,第二反应是___________,而父亲给予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儿子最后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识字与写字: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石级(jí)铁链(liàn)攀登(pān )照相(xiàng )相信(xiāng)辫子(biàn)笑呵呵(hē)2、我能写正确.(笔陡)(发颤)(猴子)(鲫鱼)词语训练: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xiāng)_相信__ (fā)_发现_________ 相 (xiàng)_ 照相___ 发(fà)__头发_______2、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仰——(俯)笔陡——(平坦)奋力——(松懈)3、照样子写词语.笑呵呵 _笑嘻嘻_ _笑眯眯__ __乐陶陶_______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微风习习生机勃勃语用训练:1、参赛者个个多才多艺,磨肩擦掌!我能成功晋级吗?2、他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似乎没有听到老师的点名.阅读训练:1、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山高路陡等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按照“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天都峰之后”的顺序写的.2、联系第8、9自然段来理解.能力提升训练:1.高陡2.心理活动3.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拓展与应用训练:1、hào、yìng、zhuàn2、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3、置之不理、愤怒、哭泣、沉默、靠自己爬上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笔记一、课文背景本课是一篇充满温馨情感的故事,讲述的是父亲在冬日里为女儿削苹果的场景,表达了父女之间的深情。

二、生字词解析1.识字: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如“削、苹、铛、匙、疚、诲”等,需要注意正确发音和书写。

2.词语: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包括“冬日、夕阳、微风、欢声笑语、翩翩起舞、默契”等,需要理解其含义并在句子中运用。

三、课文解析1.文章结构: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描写了冬日里一家人在晚餐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9段)重点描述父亲为女儿削苹果的场景;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表达了父女之间的深情。

2.重点段落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是第七段到第九段,描述了父亲为女儿削苹果的场景。

需要关注父亲的动作、神态以及女儿的反应,深入理解父女之间的情感。

3.主题思想:本课的主题是亲情,通过描述父亲为女儿削苹果的场景,表达了父女之间的深情,提醒我们要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4.写作手法:本文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父亲为女儿削苹果的细节,展现出亲情的美好。

同时,也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一家人晚餐时的氛围与父亲削苹果时的场景对比,更加突出了父女之间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1.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父亲为你削苹果的场景吗?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讨论: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人际关系之一,你认为除了父女之间,还有哪些亲情关系也很珍贵?3.实践:尝试着以细腻的描写手法,描述一种你熟悉的亲情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情感。

五、课后习题解答建议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亲情的意义。

六、文化背景知识建议学生了解冬天的苹果和削苹果的方法,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苹果所代表的意义,如“平安幸福”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主题。

七、常见问题解答对于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生字词发音和书写、句子理解等,我都已经在本课解析中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的课堂笔记如下:1. 生字组词:嘱(zhǔ):嘱咐、医嘱、叮嘱、托嘱、遗嘱秘(mì):秘密、秘书、隐秘、神秘、奥秘告(gào):告诉、告别、讣告、告诉、投诉诉(sù):告诉、诉说、诉讼、控诉、倾诉2. 多音字:宁:宁愿(nìng)宁静(níng)吐:吐痰(tǔ)吐出(tǔ)3. 近义词:叮嘱——嘱咐乱糟糟——乱哄哄沉甸甸——沉甸甸明亮——明晰模糊——朦胧仔细——认真4. 反义词:重——轻明亮——昏暗仔细——马虎干净——肮脏5. 词语解释:千言万语:形容话很多。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6. 句子解释:(1)“蓝盔”指的是什么?“今天,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从一个士兵的头上摘下来的。

它融入了祖国的泥土,却留在了妈妈的怀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蓝盔”是指维和战士头戴天蓝色钢盔,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在战争中,为了避免因混乱中交战各方无法识别而造成误伤,和平时为了便于识别交战各方,联合国规定参加维和部队的每个特战队员均佩戴蓝色的头盔,头盔上的钢盔上均缀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

(2)“这里……又需要月儿圆圆的梦,需要建立梦中的童话城堡。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的儿童需要一个美好的梦想,需要一个童话般的梦想,就像月儿圆圆的梦一样,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城堡。

7. 课堂笔记:本课讲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在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故事,表达了对维和部队士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了解维和部队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执行任务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学习本课时,需要注意生字词的拼写和读音,以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6-27课)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6-27课)

第16课《麻雀》1课文主题本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保护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故事,表现了老麻雀的英勇无畏和对小麻雀伟大的母爱。

02课内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本文写的是一只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保护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事。

2.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答:起因:猎狗发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用身躯掩护小麻雀。

结果:老麻雀吓退了猎狗。

3、课文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03生字组词嗅:嗅闻嗅觉嗅探嗅出嗅神经呆:痴呆呆板呆滞发呆呆头呆脑奈:无奈奈何怎奈无可奈何巢:筑巢巢穴鸟巢归巢倾巢而出齿:牙齿口齿齿轮不足挂齿唇亡齿寒躯:躯干身躯躯体躯壳为国捐躯掩:掩盖掩护掩饰掩埋遮遮掩掩护:防护保护爱护维护护理幼:幼儿幼年幼小幼苗扶老携幼搏:搏斗搏杀拼搏脉搏奋力搏击庞:庞大庞杂脸庞面庞庞然大物量:力量胆量气量重量量力而行愣:发愣呆愣愣住愣神儿愣头愣脑04多音字荫:yīn树荫yìn荫凉煞:shā煞尾shà煞费苦心05形近字嗅(嗅觉)臭(臭味)呆(发呆)果(果实)奈(无奈)余(多余)躯(身躯)驱(驱赶)掩(掩护)淹(淹没)护(保护)户(门户)幼(幼小)幻(幻想)鼸(搏斗)博(博士)庞(庞大)宠(宠物)06词语解释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 爬天都峰必备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的必备知识点如下:一、课文基本信息标题:《爬天都峰》作者:黄奕波出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类型:语文课文二、生字与词语1. 生字组词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级:jí(石级、高级、初级)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呵:hē(呵护、呵气、呵斥)2. 多音字都:dū(首都)/ dōu(都是)发:fà(白发)/ fā(发现)相:xiàng(照相)/ xiāng(互相)三、近义词与反义词1. 近义词似乎——好像发颤——发抖鼓舞——鼓励居然——竟然汲取——吸取2. 反义词仰——俯笔陡——平坦鼓舞——打击四、词语解释与造句笔陡:笔直陡峭。

造句:天都峰的石级非常笔陡,攀登起来十分艰难。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造句:老爷爷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造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不放过任何一次进步的机会。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造句: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造句:爸爸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攀登。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这么快就学会了攀岩。

五、课文内容与中心思想内容: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中心思想: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长城给字标上拼音:2堡()垒()瞭()望血()汗3智()慧()凝结()打仗()4崇()山峻()岭遥相呼应()51.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写的。

不但表现了,还赞美6了、,抒发7了。

82.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从东头9的--------------到西头的------------,有--------------------。

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10城的(----------),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11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来写的,分别写出了(------------)、12(----------)、(-------------)、(--------------)、(------------)。

13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14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

153、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16动人民来。

17这句话是--------------,-------------,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18作者------------------------------,“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19--------------------------------,---------------------情感油然而生。

20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1“多少”表示-----------,饱含作者-----------------------;“前不见头、后不见尾”22突出了----------------,与开头“--------------------”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23-------------------------------------------。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24-------------------------------------------。

254、“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2618、颐和园给字标上拼音:27横槛()画舫()堤岸()几乎()28组词:园----------- 滑----------- 载------------ 栽------------- 裁29------------30圆----------- 划------------ 杆------------ 肝------------ 竿31-----------秆---------321.这篇文章是按(------------------)的顺序,抓住景物的(---------)来写的。

课33文开头总述----------------,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

342、课文(--------------),按照(--------)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35“--------”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的特点从内部介36绍,最后抓住-------------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抬头看到37的-----------------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38-----------393、对句子的理解。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40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这句话运用(------------),反衬出41(------------------)。

一个“-----”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42镜子”(------------),一静一动,更加(--------------)。

43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44“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45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46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47-------、--------、-------”等记叙游览过程的-------,体现了-----------)485、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作者把昆明湖比作-------是因为49----------------;把昆明湖比作-----------,是因为------------------。

50仿写:51-------------------------------------------------------------------------------52--------536、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54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数据表现了----------------。

5519、秦兵马俑56给字标上拼音:57鸟瞰()统率()魁( )梧()匀称()58享( )誉( )世界所向披靡()撒()开四蹄59战车千乘()上身着()铠甲601、对句子的理解。

6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62“宏大”是--------------的意思。

这句话在文中(--------),既是(对全文63------------------------),又(起到了------------------------------)。

642、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65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66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想象一下秦兵马俑67还会有怎样的神态?好像在做些什么?仿照文中句子写一句话。

68---------------------------------------------------------------693、课文具体介绍了四种俑分别是()()()()。

70默写风景名胜区的对联71-----------------------------------------------------------------------------72-------------------------------------------------------------------------------73-------------------------------------------------------------------------------74-------------------------------------7520课给字标上拼音:76广陵()朝雨()客舍()77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叙述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的诗句是:------------------78诗人用--------------------------------------------,表达了--------------,自己79还在--------------------------,巧妙地将----------交融在一起。

802、《送元二使安西》中交代送别环境的诗句是--------------------------------------。

81本诗既没有刻画酒席场面,也没有直接抒发离别情绪,但我们可以根据诗句82-------------------------------------------------能想象出一对好友祝酒话别的情83景。

8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要送的有人是-----------,他要乘船----------(方85向)往----------;《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要送的友人是----------,他要出阳关----------86(方向)往-------去。

874、这两首诗都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大诗人88-----------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也写出89了-------------------------------------。

诗的前两行-----------,后两行90-----------。

91《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表达出92---------------------2、诗句意思93(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4这句诗的意思是:95---------------------------------------------------------------------------。

96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的景象。

97(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8这句诗的意思是:。

99“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而是说-----------------全部100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10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2“更”字表明(--------------------------------)103相关链接:默写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104105默写高适《别董大》:106107默写20课两首诗: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之:----------故人:---------------- 使:---------浥:-----------119烟花:------------------------------ 更尽:------------12021搭石作者()121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122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